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维空间中非连续面对水力压裂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7
1
作者 程万 金衍 +3 位作者 陈勉 张亚坤 刁策 侯冰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59-563,共5页
油气储层常发育断层、天然裂缝、节理等非连续面,其产状、地应力状态对水力裂缝扩展路径会产生重要影响。尤其是在致密油气藏、页岩油气藏等储层中,其天然裂缝影响着水力压裂后的裂缝网络。利用真三轴水力压裂试验设备,模拟了水力裂缝... 油气储层常发育断层、天然裂缝、节理等非连续面,其产状、地应力状态对水力裂缝扩展路径会产生重要影响。尤其是在致密油气藏、页岩油气藏等储层中,其天然裂缝影响着水力压裂后的裂缝网络。利用真三轴水力压裂试验设备,模拟了水力裂缝在具有不同产状非连续面的人造岩体中的扩展行为,并分析了泵压曲线的特征。试验结果表明:水平主应力差存在临界值(5~7 MPa),小于该临界值,水力裂缝不可能穿透非连续面;非连续面走向角和地应力差异系数越大,水力裂缝越容易穿透非连续面;非连续面倾角跟水力裂缝的扩展行为没有明显的关系;穿透试验中的泵压曲线跟没穿透试验中的泵压曲线差别明显;压裂曲线峰值泵压均随水力裂缝中点到储层中非连续面的最短距离(简记为DNF)增大而递减。与非连续面的倾角相比,走向角是影响水力裂缝穿透行为的关键因素;准确预测油藏中水力裂缝扩展路径,有必要准确获取非连续面产状和三向地应力场;根据泵压曲线的特征,可判断水力裂缝是否穿透非连续面和定性的判断DNF,为油田现场评价水力压裂效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压裂 非连续面 地应力 裂缝扩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筋方式对黄土动力特性影响三轴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马闫 谢婉丽 +1 位作者 彭淑君 王家鼎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0-56,共7页
为探讨黄土动力特性受加筋方式的影响,利用GDS动态三轴测试系统,以玻璃纤维单丝窗纱为筋材,开展了4种围压下10种不同加筋方式的黄土动力特性试验,研究了黄土动弹性模量和阻尼比随围压、加筋位置、加筋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未加筋... 为探讨黄土动力特性受加筋方式的影响,利用GDS动态三轴测试系统,以玻璃纤维单丝窗纱为筋材,开展了4种围压下10种不同加筋方式的黄土动力特性试验,研究了黄土动弹性模量和阻尼比随围压、加筋位置、加筋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未加筋和加筋试样动弹性模量都随动应变增加呈指数衰减,但随围压增加而增大;应变小于0.05%时,阻尼比分布较离散,应变大于0.05%时,阻尼比随围压和动应变增加而增大;筋材的加入提高了土样的动弹性模量,并有效降低了阻尼比。通过构建加筋效用规格化系数并对比发现:加筋效益受围压与动荷载传播方向影响最为显著;中等围压下筋材发挥效益最明显;对本试验土样尺寸而言两层加筋效果较佳;动静荷载作用下土体中筋材布置都应优先考虑土样2/3~3/4附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筋黄土 围压 动弹性模量 阻尼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实黄土变形影响因素与计算模型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马闫 王家鼎 +1 位作者 李彬 彭淑君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4-53,共10页
为研究压实黄土的压缩特性和沉降计算模型,开展了不同压实度、不同含水量下的压实黄土侧限压缩试验,分析了压力、含水量、压实度以及结构性对压实黄土压缩变形量及变形过程的影响,提出了结构性的表示方法及结构强度的计算方式,引入割线... 为研究压实黄土的压缩特性和沉降计算模型,开展了不同压实度、不同含水量下的压实黄土侧限压缩试验,分析了压力、含水量、压实度以及结构性对压实黄土压缩变形量及变形过程的影响,提出了结构性的表示方法及结构强度的计算方式,引入割线模量表达法并推导出了压实黄土加压过程的结构性本构模型及增湿本构模型。结果表明:压实黄土的压缩性随着压实度的增大而减小且压力越大减小越明显;压缩性随着初始含水量的增大而增大且塑限前后差别明显;压实黄土具有增湿变形性质,增湿变形系数随压实度的增大而减小、随增湿含水量的增大而增大;高压实度下的黄土具有结构性且结构强度随着含水量的增大而减小、随着压实度的增大而增大,据此推导出的加压结构性本构模型和增湿本构模型精度更高、物理意义更加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实黄土 压缩变形 增湿变形 结构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OpenSees对美国加州Yuba桥铰接跨破坏状态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吴桐 Walter Yang +1 位作者 孙全胜 Reginald DesRoches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7-73,共7页
为了研究大跨径桥梁铰接跨的复杂破坏状态,应用地震工程分析软件OpenSees,对美国加州Yuba桥铰接梁跨的三维纤维单元模型进行了分析。探讨了简化模型和细分模型对铰接构造模拟的可行性;并且通过Pushover逐级增加控制位移研究了铰接梁跨... 为了研究大跨径桥梁铰接跨的复杂破坏状态,应用地震工程分析软件OpenSees,对美国加州Yuba桥铰接梁跨的三维纤维单元模型进行了分析。探讨了简化模型和细分模型对铰接构造模拟的可行性;并且通过Pushover逐级增加控制位移研究了铰接梁跨各构件的屈服破坏过程;同时得到:铰接位置某个限位装置发生破坏时,其为铰接点提供的相应刚度随之丧失,即使主梁根部尚未发生塑性破坏,其弯矩与曲率之比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PENSEES 纤维单元模型 铰接构造 PUSHOVER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生鲜农产品电商冷链物流配送模式及协同机制 被引量:26
5
作者 夏文汇 张霞 夏乾尹 《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第4期321-325,共5页
当前生鲜农产品电商的发展受到冷链物流的制约,冷链物流存在综合配套体系不健全、物流技术缺乏、基础设施落后等问题,配送模式的科学合理选择对生鲜电商的经营及城市流通效率至关重要。阐释城市物流配送制约生鲜电商冷链物流发展的问题... 当前生鲜农产品电商的发展受到冷链物流的制约,冷链物流存在综合配套体系不健全、物流技术缺乏、基础设施落后等问题,配送模式的科学合理选择对生鲜电商的经营及城市流通效率至关重要。阐释城市物流配送制约生鲜电商冷链物流发展的问题及原因,提出城市生鲜农产品电商冷链物流配送模式及协同机制的研究;运用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流程设计方法,阐释生鲜电商物流成本高、冷链物流标准不统一、消费者黏度差等问题及原因;系统阐释自建物流、第三方物流、自建物流+第三方物流等3种主要物流配送模式及相关运作流程;针对冷链物流配送对城市现有交通运输的影响,提出自建物流/第三方物流+共同配送集成模式。为促进冷链物流配送与生鲜电商协同发展,从政府、企业、第三方物流的角度建立三大协同机制,既可行又具有深远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鲜农产品 电子商务 冷链物流 配送模式 协同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量布置形式对曲线桥地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吴桐 孙全胜 Walter Yang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99-106,共8页
转动惯量决定了曲线桥梁转动方向的振型,对曲线桥的地震反应影响很大。推导了曲线桥梁主梁绕不同转轴转动惯量的计算方法,并利用地震工程分析平台OpenSees研究了不同质量布置形式对曲线桥主梁、桥墩地震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曲... 转动惯量决定了曲线桥梁转动方向的振型,对曲线桥的地震反应影响很大。推导了曲线桥梁主梁绕不同转轴转动惯量的计算方法,并利用地震工程分析平台OpenSees研究了不同质量布置形式对曲线桥主梁、桥墩地震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曲线桥的动力建模过程中,只进行平动质量的输入会极大影响桥墩计算的准确性;主梁绕纵轴转动的转动惯量在结构动力分析中十分重要,不可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动惯量 OPENSEES 时程分析 曲线桥 弯矩曲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污水渗滤系统基质层ORP扰动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7
作者 李海波 李英华 +1 位作者 白雪钰 白佳宁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641-1647,共7页
以往研究认为基质氧化还原电位分区呈垂直线性变化,且即使存在微区穿透现象,也未能获得充分的实验证实.为揭示氧化还原微区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采用土柱模拟方法探究了水力负荷与湿干比对氧化还原微区的扰动规律.结果表明:在中等水力... 以往研究认为基质氧化还原电位分区呈垂直线性变化,且即使存在微区穿透现象,也未能获得充分的实验证实.为揭示氧化还原微区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采用土柱模拟方法探究了水力负荷与湿干比对氧化还原微区的扰动规律.结果表明:在中等水力负荷(0.1 m^3/(m^2 d))下,湿干比变化可诱导氧化还原电位分区纵向移动,硝化区随湿干比增大而缩小,反硝化区反之;湿干比过大可导致硝化与反硝化微区互穿透,产生非线性分区;水力负荷变化对氧化还原微环境扰动显著,负荷增大对中下层影响更明显;湿干比为4 h∶8 h时,氧化还原电位分区随水力负荷变化呈明显线性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地下渗滤系统 氧化还原电位 扰动 湿干比 水力负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梁转动惯量对框架式曲线桥自振特性的影响
8
作者 吴桐 冯良勇 +1 位作者 张双 Walter Yang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44-652,共9页
目的研究框架式曲线桥的自振规律,振型特点,分析主梁的转动惯量对曲线桥自振特性的影响,规范曲线桥动力模型中的质量布置形式.方法利用Open Sees平台建立框架式曲线桥的弹塑性纤维模型,比较不同主梁质量布置下曲线桥的特征值分析结果,... 目的研究框架式曲线桥的自振规律,振型特点,分析主梁的转动惯量对曲线桥自振特性的影响,规范曲线桥动力模型中的质量布置形式.方法利用Open Sees平台建立框架式曲线桥的弹塑性纤维模型,比较不同主梁质量布置下曲线桥的特征值分析结果,获得主梁转动惯量对曲线桥自振特性的影响.结果框架式曲线桥在振动过程中,将产生向曲线外侧偏转的趋势;主梁在各框架的连接点处产生振动不一致现象,这易导致地震发生时铰接构造内的弹簧限位装置产生非线性行为.主梁转动惯量对曲线桥的自振特性影响较大;只考虑主梁三向平动质量而忽略全部转动惯量的动力模型所计算的曲线桥振型是不准确的.结论在三向平动质量的基础上只需要添加主梁绕纵轴的转动惯量,就可以减小特征值分析的误差,使动力计算结果达到满意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动惯量 特征值分析 质量布置 框架式 曲线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董志塬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浸水试验研究 被引量:20
9
作者 王治军 潘俊义 +1 位作者 马闫 游良容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5-82,共8页
为探明庆阳董志塬地区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的各项湿陷性评价指标,推动场地湿陷性评价体系的发展,在这一地区的代表性场地开展了原位大型浸水试验。采用直径20 m的圆形试坑,利用辐射状布置的机械式沉降观测标对浸水过程中地表和地... 为探明庆阳董志塬地区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的各项湿陷性评价指标,推动场地湿陷性评价体系的发展,在这一地区的代表性场地开展了原位大型浸水试验。采用直径20 m的圆形试坑,利用辐射状布置的机械式沉降观测标对浸水过程中地表和地下各深度土层的沉降进行了观测,利用全站仪对浸水试验前后整个场地的地面变形进行了测量。试验共历时177d,其中试坑注水过程93d,共注水44 119 m^3,浸水引起了试坑内外黄土不同程度的自重湿陷。基于监测数据分析并解释了距试坑中心不同距离处地表湿陷量的发展规律与差异,通过地面沉降等值线得出浸水影响半径为31 m,通过计算各土层原位实测自重湿陷系数获得该场地自重湿陷下限深度为13 m,远小于通过室内试验获得的17 m下限深度,用面积权重法计算得该场地的修正系数β0为1.02,小于规范推荐值1.2。给出了详细的试验设计方案,并在分析讨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数据处理方式和结果呈现方法,对指导该地区未来的黄土地基勘察设计具有直接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志塬 黄土 自重湿陷 原位浸水试验 影响范围 修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藻华防控方法及灭活与捕获新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佩蕊 洪喻 谢兴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71-185,共15页
近年来水体富营养化引起的藻类爆发性生长在世界范围内频繁发生,严重破坏水生态系统,影响水体景观与水产养殖,藻毒素的释放甚至危及人类健康,开发新型、高效、安全的防控技术是当前富营养化水体藻华防控的热点课题。该文考虑到传统方法... 近年来水体富营养化引起的藻类爆发性生长在世界范围内频繁发生,严重破坏水生态系统,影响水体景观与水产养殖,藻毒素的释放甚至危及人类健康,开发新型、高效、安全的防控技术是当前富营养化水体藻华防控的热点课题。该文考虑到传统方法中化学方法药剂残留问题明显,物理方法则人力或设备成本高,生物方法存在不稳定、见效慢等缺陷,且较少考虑到藻华发生不同时期的水体中不同藻密度条件下防控策略选择的差异性,针对性进行了常见富营养化水体藻华防控方法的总结与分析。尤其对可用于控制低密度藻快速生长的局部增强电场处理细胞灭活技术以及清除高密度藻的磁性纳米材料微藻捕获技术这2类备受关注的新技术,从技术应用原理、技术特点与应用效果等多角度介绍了最新的研究进展,并分析展望了今后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华防控技术 藻细胞灭活 藻细胞捕获 低压电场处理 磁性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