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2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能V^+注入花生种子的深度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汪新福 陆挺 +2 位作者 周宏余 朱光华 丁晓纪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2002年第6期531-534,共4页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能谱仪测定了低能V+ 注入干花生种子的穿透深度 浓度分布。结果表明 :这种分布是有长拖尾的高斯分布 ;2 0 0keV的V+ 注入干花生种子的最大穿透深度为 1 3 6 μm。比较了实验结果与TRIM95的计算值。
关键词 离子注入 花生种子 扫描电子显微镜 深度分布 钒化 DNA 变异 穿透深度 浓度 结构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能C离子注入对白芝麻生物学效应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张斓 贾瀚超 +2 位作者 方湉 苏颖 周云龙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5-97,共3页
经低能C离子注入处理的白芝麻(SesamumindicumL.)种子,在田间进行了栽培实验,结果发现:种子注入不同注量的C离子,对其生长发育期的生物学效应有不同的影响,C离子注量为1×1011,1×1012,1×1015,5×1015,1×1016,5&#... 经低能C离子注入处理的白芝麻(SesamumindicumL.)种子,在田间进行了栽培实验,结果发现:种子注入不同注量的C离子,对其生长发育期的生物学效应有不同的影响,C离子注量为1×1011,1×1012,1×1015,5×1015,1×1016,5×1016cm-2的6个注量组的白芝麻植株的株高、叶数、茎粗及叶片面积均优于对照组,而且比对照组早进入花期,早结实,单株产量也有一定提高,特别是5×1015cm-2注量组为最优;但经较高的C离子注量(1×1017cm-2)处理后,对白芝麻种子的萌发率和生长势则有较大的抑制作用.该研究结果为应用离子注入技术对芝麻品种的改良提供了有价值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能C离子 离子注入 白芝麻 生物学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能离子在生物样品中的射程及生物效应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陆挺 周善元 +2 位作者 谢立青 李军平 夏稷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3年第2期204-206,共3页
以100keV Fe^+注入小麦和云豆样品,观测了样品中的RBS谱,并以蒙特卡洛方法在理论上计算了Fe^+在小麦和云豆中的射程.对理论和实验结果作了比较.对低能离子引起生物效应的机理作了讨论.
关键词 生物效应 低能离子 诱变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凝聚态物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5
4
作者 黄祖洽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4-28,共5页
简单介绍软凝聚态物理不同领域的共同特点和一般规律,并对聚合物和胶体作一些进一步的讨论.
关键词 软凝聚态 软物质 聚合物 溶胶 凝胶 凝胶化 表面活性剂 液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6Al-4V在NaAlO_2溶液中微弧氧化陶瓷膜的组织结构研究 被引量:47
5
作者 薛文斌 邓志威 +2 位作者 李永良 陈如意 张通和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2000年第3期41-45,共5页
利用交流微弧氧化方法在NaAlO2 溶液中在Ti- 6Al- 4V合金表面制备出氧化物陶瓷膜 ,用扫描电镜及能谱仪研究了陶瓷膜的形貌、组织和Ti、Al、O元素的分布 ,并用X射线衍射分析了陶瓷膜的相组成 .所制备的陶瓷膜与基体界面结合良好 ,膜厚约 ... 利用交流微弧氧化方法在NaAlO2 溶液中在Ti- 6Al- 4V合金表面制备出氧化物陶瓷膜 ,用扫描电镜及能谱仪研究了陶瓷膜的形貌、组织和Ti、Al、O元素的分布 ,并用X射线衍射分析了陶瓷膜的相组成 .所制备的陶瓷膜与基体界面结合良好 ,膜厚约 5 0微米 ,分为内外两层 .外层膜由大量TiAl2 O5相及少量金红石型TiO2 相组成 .内层膜的TiAl2 O5相含量显著降低 ,金红石则成为主体相 ,同时还发现少量TiO1.9相 .这些相都是由微弧区熔融物快速冷却形成的 .微弧区高温高压过程没有改变膜 /基体界面附近的合金基体组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弧氧化 钛合金 组织结构 陶瓷膜 表面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C4钛合金表面交流微弧氧化膜研究 被引量:32
6
作者 薛文斌 王超 +1 位作者 邓志威 林志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326-331,共6页
在铝酸盐溶液中,采用交流微弧氧化方法在TC4钛合金表面制备出氧化物陶瓷膜.使用显微力学探针测定了膜的硬度和弹性模量分布,并探讨了微弧放电对氧化膜和钛合金基体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钛合金表面经微弧氧化处理后,膜/... 在铝酸盐溶液中,采用交流微弧氧化方法在TC4钛合金表面制备出氧化物陶瓷膜.使用显微力学探针测定了膜的硬度和弹性模量分布,并探讨了微弧放电对氧化膜和钛合金基体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钛合金表面经微弧氧化处理后,膜/金属界面附近钛合金基体显微组织保持不变,基体上也不存在硬化区.另外,来自溶液氧原子没有扩散进入未氧化的钛合金基体.氧化膜的显微硬度和弹性模量分布有相似的变化规律.从膜表层到膜内部,硬度和弹性模量逐渐增加.靠近钛/膜界面附近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3和230GPa膜不同深度处TiO2金红石和TiAl2O5尖晶石相的相对含量变化决定了硬度和弹性模量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弧氧化 钛合金 弹性模量 显微硬度 氧化物陶瓷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注入引起植物变异的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陆挺 卫俊智 +6 位作者 朱凤绥 谢立青 张崇浩 陈如意 丁晓纪 钱亚宏 邢钟琪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1年第4期421-426,共6页
对玉米、水稻、大豆、大麦、黑麦、小麦、三色堇、矮牵牛等植物的种子进行离子束辐照处理,在被处理当代种子中,发芽率、生长速度、植株株型等方面均出现了变异,不同作物表现的变异程度及变异类型不同,不同品种间也有差异。对染色体行为... 对玉米、水稻、大豆、大麦、黑麦、小麦、三色堇、矮牵牛等植物的种子进行离子束辐照处理,在被处理当代种子中,发芽率、生长速度、植株株型等方面均出现了变异,不同作物表现的变异程度及变异类型不同,不同品种间也有差异。对染色体行为观察,发现有丝分裂基本正常,减数分裂出现异常。玉米中有单价体和多价体,大豆中有落后染色体,水稻中有微核仁等现象。对离子束作为诱变源的研究现状、特点及前景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注入 植物 变异 染色体 畸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合金微弧氧化膜有机封孔耐腐蚀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王天石 何劼 +4 位作者 夏乐洋 陈科璞 吾提库尔 温潇 杜建成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2006年第6期8-10,24,共4页
镁合金AZ91D经微弧氧化处理后得到与基体结合牢固、表面多孔的氧化膜,研究了在该氧化膜上涂覆有机涂层进行封孔的方法,利用扫描电镜从复合膜层的横截面分析了有机涂层对微弧氧化膜层的封孔情况,并对封孔后的镁合金表面膜层的结合性... 镁合金AZ91D经微弧氧化处理后得到与基体结合牢固、表面多孔的氧化膜,研究了在该氧化膜上涂覆有机涂层进行封孔的方法,利用扫描电镜从复合膜层的横截面分析了有机涂层对微弧氧化膜层的封孔情况,并对封孔后的镁合金表面膜层的结合性能和耐腐蚀性能进行了初步试验分析:研究表明,有机涂层能渗入微弧氧化膜孔洞内5~30μm,与氧化膜层结合紧密.经1%HCl溶液浸泡试验,结果表明经过有机封孔后的微弧氧化膜层的耐腐蚀性能大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合金 微弧氧化 有机封孔 耐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纳米管阵列拉曼光谱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8
9
作者 郑瑞廷 程国安 +1 位作者 赵勇 刘华平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071-1075,共5页
利用热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制备碳纳米管阵列,并对不同工艺下获得的一系列定向碳纳米管阵列进行了拉曼光谱的对比研究。研究发现:碳纳米管阵列一阶拉曼光谱的G峰中心和D峰中心都会向低波数方向发生红移。并且阵列中碳管的一致性、准直性越... 利用热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制备碳纳米管阵列,并对不同工艺下获得的一系列定向碳纳米管阵列进行了拉曼光谱的对比研究。研究发现:碳纳米管阵列一阶拉曼光谱的G峰中心和D峰中心都会向低波数方向发生红移。并且阵列中碳管的一致性、准直性越好,红移的波数就越多。除了谱峰以外,D线和G线的积分强度比ID/IG也能够反映所研究的碳材料的有序度和完整性。ID/IG越低,说明该碳纳米管阵列的石墨化越好,无定形碳杂质越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阵列 化学气相沉积 拉曼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纯钛表面微弧氧化膜纳米压入法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薛文斌 王超 +1 位作者 李永良 陈如意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13-116,共4页
微弧氧化是一项较新的等离子体化学-电化学成膜技术,硬度和弹性模量是膜的基本微区力学性能.采用交流微弧氧化方法在铝酸盐溶液中在TA2纯钛表面制备出较厚的氧化膜,利用纳米压入法测定了膜的硬度和弹性模量,并探讨了微弧放电对氧化膜相... 微弧氧化是一项较新的等离子体化学-电化学成膜技术,硬度和弹性模量是膜的基本微区力学性能.采用交流微弧氧化方法在铝酸盐溶液中在TA2纯钛表面制备出较厚的氧化膜,利用纳米压入法测定了膜的硬度和弹性模量,并探讨了微弧放电对氧化膜相组成和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膜的显微硬度和弹性模量分布有相似的变化规律,从膜表层到膜内部,硬度和弹性模量逐渐增加,并在内层膜达到最大值,分别为9.78GPa和176GPa,比钛基体高的多;膜不同深度处TiO2金红石和TiAl2O5相的相对含量变化决定了硬度和弹性模量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膜 微弧氧化 钝钛 纳米压入法 氧化物陶瓷膜 等离子体化学 表面处理 电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能质子对卫星热控涂层太阳吸收率的影响 被引量:11
11
作者 冯伟泉 王荣 +2 位作者 丁义刚 曾一兵 刘宇明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2-47,共6页
空间低能质子由于沉积能量在表层对卫星外露热控涂层太阳吸收率参数有较大影响,文章首次对地球同步轨道卫星6种热控涂层进行低能质子辐照试验研究,试件是S781有机白漆、SR107-ZK有机白漆、ACR-1有机白漆、OSR二次表面镜、F46二次表面镜... 空间低能质子由于沉积能量在表层对卫星外露热控涂层太阳吸收率参数有较大影响,文章首次对地球同步轨道卫星6种热控涂层进行低能质子辐照试验研究,试件是S781有机白漆、SR107-ZK有机白漆、ACR-1有机白漆、OSR二次表面镜、F46二次表面镜和Kapton二次表面镜。试验采用能量48keV的质子,在真空条件下累积辐照360h,累计注量达到2×10^(15)p/cm^2。在辐照过程中原位测量热控涂层的太阳吸收率参数。这些热控涂层的太阳吸收率参数都有不同程度的明显上升。其中,有机白漆类热控涂层的太阳吸收率参数上升最快,其次是塑料薄膜类热控涂层(F46二次表面镜和Kapton二次表面镜),最稳定的是玻璃类热控涂层(OSR二次表面镜)。对试验前后试件的SEM分析和XPS分析表明,热控涂层中的颜料结构和聚合物结构在辐照下发生变化,形成不饱和链发色团和色心,使原来透明聚合物和高反射的颜料对太阳光产生吸收,从而引起热控涂层太阳吸收率参数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控涂层 质子辐照 太阳吸收率 空间环境 卫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辐解法研究大环二氧四胺铜(Ⅱ)配合物歧化超氧离子的动力学 被引量:8
12
作者 沈孟长 罗勤慧 +6 位作者 朱守荣 屠庆云 戴安邦 刘安东 谷洪春 李凤梅 狄少杰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2期1322-1326,共5页
用脉冲辐解法研究大环二氧四胺配体的铜配合物12-(4~1-硝基)-苄基-1,4,7,10-四氮杂环十三烷-11,13-二酮合铜(Ⅱ)歧化超氧离子的动力学,求得其歧化速率常数K_(cat)为1.78×10~6 mol^(-1)·L·s^(-1)(pH=7.0)和1.06×10~6... 用脉冲辐解法研究大环二氧四胺配体的铜配合物12-(4~1-硝基)-苄基-1,4,7,10-四氮杂环十三烷-11,13-二酮合铜(Ⅱ)歧化超氧离子的动力学,求得其歧化速率常数K_(cat)为1.78×10~6 mol^(-1)·L·s^(-1)(pH=7.0)和1.06×10~6 mol^(-1)·L·s^(-1)(pH=7.8)。其反应机理与超氧歧化酶有类似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配合物 大环二氧四胺 O2^- 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28环氧树脂体系电子束固化反应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隋刚 仲伟虹 +2 位作者 张佐光 胡刚 李凤梅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9-52,56,共5页
对电子束 (EB)辐射 82 8环氧树脂的固化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 ,考察了不同引发剂、稀释剂对树脂体系辐射反应的影响。实验发现 ,阳离子型光引发剂可以引发环氧树脂的电子束辐射固化反应 ,传统的热固化体系并不适用于电子束固化 ,稀释剂的... 对电子束 (EB)辐射 82 8环氧树脂的固化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 ,考察了不同引发剂、稀释剂对树脂体系辐射反应的影响。实验发现 ,阳离子型光引发剂可以引发环氧树脂的电子束辐射固化反应 ,传统的热固化体系并不适用于电子束固化 ,稀释剂的使用会降低反应体系的固化度 ,其中活性稀释剂的影响较小 ,供电子型溶剂会对环氧树脂的辐射固化反应起阻聚作用。以环氧丙烷作为单官能团环氧模型化合物 ,采用红外光谱、自由基捕捉技术与气相色谱 -质谱相结合的方法 ,研究了电子束辐射环氧丙烷 -碘金翁盐体系的辐射反应机理 ,推导出由碘金翁盐在电子束辐照下分解 ,随后产生质子酸 ,引发环氧丙烷阳离子开环聚合的反应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28环氧树脂体系 电子束 固化反应机理 研究 辐射固化 引发剂 稀释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注入钢时金属间化合物形成对钢强化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张通和 姬成周 +5 位作者 沈京华 陈俊 杨建华 高愈尊 孙贵如 谭福进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0年第4期45-52,共8页
探讨了 Ti 注入 H13钢时形成 Ti 和 Fe 合金相的规律以及 Ti 注入钢的硬化机理.根据辐射损伤理论给出了离子注入引起的空位和间隙原子产生率微分方程,并导出了平衡态时方程的解.研究了注量、能量和靶温对合金形成的影响.注入后退火的样... 探讨了 Ti 注入 H13钢时形成 Ti 和 Fe 合金相的规律以及 Ti 注入钢的硬化机理.根据辐射损伤理论给出了离子注入引起的空位和间隙原子产生率微分方程,并导出了平衡态时方程的解.研究了注量、能量和靶温对合金形成的影响.注入后退火的样品表面硬度可提高40~50%.用 X衍射和透射电子显微镜测量了 Fe_2Ti 和 FeTi 合金相.用维氏硬度计测量了上述诸条件下注入样品的表面硬度,用针盘磨损机测量了样品抗磨损特性.分析了这些合金相对表面硬化和抗磨损影响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强化 离子注入 合金相 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能N^+注入凤仙花的变异检测 被引量:8
15
作者 张涛 王淑芳 +2 位作者 褚仲杰 苏颖 张桂芳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71-173,共3页
以低能N+注入凤仙花(Impatiens balsaminaL)种子后获得了高茎、矮茎2个变异品系.对其进行过氧化物同工酶(POD)检测的结果表明,2个变异品系叶片的POD分子大小、表达强度和条带数目与对照相比都发生了一定变化.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ndom a... 以低能N+注入凤仙花(Impatiens balsaminaL)种子后获得了高茎、矮茎2个变异品系.对其进行过氧化物同工酶(POD)检测的结果表明,2个变异品系叶片的POD分子大小、表达强度和条带数目与对照相比都发生了一定变化.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分析结果也表明变异品系DNA链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发生了变异,从25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了9个具有多态性.实验证明适当剂量的低能N+注入能够在基因水平引起凤仙花的变异,为花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种遗传育种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注入 凤仙花 过氧化物酶(POD)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合金微弧氧化过程中能量转换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8
16
作者 薛文彬 邓志威 +1 位作者 来永春 陈如意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1997年第3期21-23,共3页
采用量热实验方法初步测定了L2Y和LY12铝合金微弧氧化过程中电能转化为热能的大小。结果表明,总电能△W转化为热能△Q的比值△Q/△W在50%~80%之间变化,其值随溶液浓度升高而增加,相同实验条件下,纯铝的△Q/△W值比Al-Cu-Mg系合金LYl... 采用量热实验方法初步测定了L2Y和LY12铝合金微弧氧化过程中电能转化为热能的大小。结果表明,总电能△W转化为热能△Q的比值△Q/△W在50%~80%之间变化,其值随溶液浓度升高而增加,相同实验条件下,纯铝的△Q/△W值比Al-Cu-Mg系合金LYl2的低。在20~85℃范围内,溶液吸热量与总电能比值随溶液温度升高略有降低。微弧氧化过程中电能除部分转化为H_2、O_2析出能、光能和声能等方面外,大部分电能转化为热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微弧氧化 能量转换 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注入甜菊的诱变效应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王彩莲 慎玫 +2 位作者 陈秋方 陆挺 舒世珍 《核农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6期347-352,共6页
用75keV的氮和碳离子的不同剂量注入甜菊干种子,以γ射线作对比,研究其M1生物学效应和M2突变。结果表明,离子束能诱发甜菌染色体结构变异,染色体畸变细胞率随离子注入剂量的提高呈增加趋势。离子束对甜菊的M1损伤效应低... 用75keV的氮和碳离子的不同剂量注入甜菊干种子,以γ射线作对比,研究其M1生物学效应和M2突变。结果表明,离子束能诱发甜菌染色体结构变异,染色体畸变细胞率随离子注入剂量的提高呈增加趋势。离子束对甜菊的M1损伤效应低于γ射线,而诱发的M2突变高于γ射线。碳离子诱发的染色体畸变细胞率和M2有益性状突变高于氮离子。离子注入杂交一代丰1×日原和日原×丰2的诱变效应大于济宁种和丰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离子 碳离子 甜菊 诱变效应 离子注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面体无定型无氢非晶碳膜的制备及其摩擦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于翔 张旭 +2 位作者 王成彪 刘兴举 傅玉娜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5-139,共5页
采用磁过滤阴极真空弧系统分别在硅片[Si(100)]、W18Cr4V高速钢和Cr18Ni9不锈钢基体上沉积了一系列sp3键含量较高的四面体无定型无氢非晶碳膜(ta-C),研究了所合成薄膜的结构、硬度、附着强度和摩擦磨损性能,考察了基体和薄膜厚度对薄膜... 采用磁过滤阴极真空弧系统分别在硅片[Si(100)]、W18Cr4V高速钢和Cr18Ni9不锈钢基体上沉积了一系列sp3键含量较高的四面体无定型无氢非晶碳膜(ta-C),研究了所合成薄膜的结构、硬度、附着强度和摩擦磨损性能,考察了基体和薄膜厚度对薄膜摩擦系数的影响,简要分析了相应ta-C膜的失效机理.结果表明,在高速钢基体上沉积的ta-C膜的显微硬度为76GPa,结合力Lc值达42N,具有优良的摩擦学性能,其摩擦系数为0.12,且摩擦系数可以在16000r范围内保持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过滤真空弧 沉积 无氢非晶碳膜(ta—C) 摩擦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N-正十二碳酰双甘肽)配合物模拟SOD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谢英 周轩 +2 位作者 王军波 李凤梅 邓希贤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67-69,共3页
合成一种新的 SOD模拟物带功能基的长链铜 ( )氨基酸配合物 N -正十二碳酰双甘肽合铜[Cu( C1 2 -Gly-Gly) ]和二 -( N-正十二碳酰双甘肽合铜 ) [Cu( C1 2 -Gly-Gly) 2 ].用脉冲辐解法测定了其 SOD样活性 ,发现 Cu( C1 2 -Gly-Gly) 2 的... 合成一种新的 SOD模拟物带功能基的长链铜 ( )氨基酸配合物 N -正十二碳酰双甘肽合铜[Cu( C1 2 -Gly-Gly) ]和二 -( N-正十二碳酰双甘肽合铜 ) [Cu( C1 2 -Gly-Gly) 2 ].用脉冲辐解法测定了其 SOD样活性 ,发现 Cu( C1 2 -Gly-Gly) 2 的 SOD样活性基本接近于天然 SOD,达到了整体模拟 SOD的效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物 N-正十二碳酰双甘肽合铜 脉冲辐解法 合成 超氧化物歧化酶 酶活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钨离子共注入H13钢表面改性的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马芙蓉 张通和 +2 位作者 梁宏 张荟星 张孝吉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5-47,共3页
将不同单质机械混合,在不增加注入机离子源数目的基础上实现了不同离子的共注入.发现C+W离子共注入使H13钢表面强化,硬度和抗磨损能力提高,且注量的增大加强了这种强化效果.共注入增强了H13钢的抗均匀腐蚀能力,且比双注入效果好.在... 将不同单质机械混合,在不增加注入机离子源数目的基础上实现了不同离子的共注入.发现C+W离子共注入使H13钢表面强化,硬度和抗磨损能力提高,且注量的增大加强了这种强化效果.共注入增强了H13钢的抗均匀腐蚀能力,且比双注入效果好.在开始的15个周期致钝电流密度保持为零.C+W离子共注入提高了H13钢点蚀电位,大注量(4×1017 cm-2)注入时,点蚀电位升高了200mV,而双注入则使点蚀电位有所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VVA源 离子共注入 H13钢 抗摩擦磨损 抗均匀腐蚀 抗点蚀 表面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