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庆市中低海拔村镇旅游区住宅热湿环境实测与热舒适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陈金华 赵福滔 +3 位作者 李文强 唐浩 谢源源 沈舒伟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28-134,共7页
通过问卷调研与现场实测的方法,分析了重庆市中低海拔村镇旅游区住宅各季节的热湿环境特性,并进行了热舒适研究.对比国家现行相关规范中的热舒适限值与实测值,发现旅游区夏季和过渡季温湿度范围偏离限值较小,冬季偏离限制最大.通过大样... 通过问卷调研与现场实测的方法,分析了重庆市中低海拔村镇旅游区住宅各季节的热湿环境特性,并进行了热舒适研究.对比国家现行相关规范中的热舒适限值与实测值,发现旅游区夏季和过渡季温湿度范围偏离限值较小,冬季偏离限制最大.通过大样本问卷调查与实测进一步得到如下结论:各季节预测平均投票数PMV的修正值PMVe分别为夏季+0.67,过渡季+0.32,冬季-1.20;热感觉投票值TSV分别为夏季+0.63,过渡季-0.64,冬季-1.53;夏季和过渡季的热舒适度较高,冬季最差.根据APMV、PMVe与TSV值对比发现,影响夏季、过渡季和冬季热舒适性的最不利因素分别为:室内温度、室内湿度、室内温度.因此,为提高村镇旅游区住宅热舒适度,可采取的措施为:夏季通风降温,过渡季在外墙中加入防潮材料建立防潮层,冬季采用'空气源热泵+太阳能房'或在条件允许时采用地表水源热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湿环境 热舒适 PMVe APMV TS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铁碳微电解填料制备及其脱氮除磷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曾祥平 杨占强 +1 位作者 丁文川 曾晓岚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09-218,共10页
针对目前铁碳微电解技术存在铁碳材料尺度大及黏合剂加入导致的污水处理效果差等问题,文章通过采用功能性黏合剂高岭土及碳沉积工艺制备新型铁碳微电解填料,采用SEM、XRD等方法对制备填料进行了表征,探讨了新型填料脱氮除磷机理;同时,... 针对目前铁碳微电解技术存在铁碳材料尺度大及黏合剂加入导致的污水处理效果差等问题,文章通过采用功能性黏合剂高岭土及碳沉积工艺制备新型铁碳微电解填料,采用SEM、XRD等方法对制备填料进行了表征,探讨了新型填料脱氮除磷机理;同时,开展了填料优化制备及生活污水脱氮除磷效果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新型填料(Fe-K-CT)由于煤焦油经碳沉积处理可在海绵铁表面及内部孔道形成大量铁碳微原电池,加之改性高岭土自身具有一定脱氮除磷能力,提高了电化学反应速率。在铁与煤焦油质量比为3∶1,碳沉积恒温温度为900℃,恒温时间为30 min,高岭土质量分数为30%,900℃焙烧60 min条件下,制备的填料脱氮除磷性能最佳,除磷效率高达98%,显著高于传统填料(Fe|B|AC和Fe|K|AC),可实现含磷废水达标排放,但氨氮的去除效果仍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碳微电解 碳沉积 焙烧高岭土 生活污水 脱氮除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液碳源对反硝化脱氮及污泥产量影响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张怡芳 吉芳英 姜蕾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21-124,132,共5页
分别用乙酸钠和聚己内酯作为外加碳源,对反硝化滤池中固液碳源对污水厂出水脱氮的反硝化效果和污泥产量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液体碳源的反硝化速率更快,可达到2.19 g/(L·d),氮去除率最高可达到95%以上,固体碳源的反硝化速率... 分别用乙酸钠和聚己内酯作为外加碳源,对反硝化滤池中固液碳源对污水厂出水脱氮的反硝化效果和污泥产量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液体碳源的反硝化速率更快,可达到2.19 g/(L·d),氮去除率最高可达到95%以上,固体碳源的反硝化速率低于液体碳源,受HRT的影响更大。固体碳源中NO2^--N几乎不积累,液体碳源更容易积累且积累量与HRT有关,2种碳源中均存在异化性硝酸盐还原成铵反应,但出水NO2^--N和NH4^+-N含量均未超标。固体碳源的出水COD稳定低于50 mg/L,当HRT缩短时,液体碳源出水COD存在超标的风险。液体碳源的浓缩污泥产量和单位污泥产量分别为固体碳源的3倍和1.6倍。使用固体碳源可以有效减少污泥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硝化 乙酸钠 聚己内酯 污泥产量 碳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土壤分层当量物性的地埋管换热器换热模型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徐若恩 陈金华 +1 位作者 唐茂川 杜龙跃 《可再生能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4-181,共8页
文章综合考虑了土壤分层与地下水渗流等情况,结合实测数据,通过地埋管外壁温度计算得出地埋管内部流体温度与不同分层土壤的热物性参数,根据土壤当量物性进行分层,据此建立地埋管换热模型。经过对比验证实验发现,分层换热模型比常规均... 文章综合考虑了土壤分层与地下水渗流等情况,结合实测数据,通过地埋管外壁温度计算得出地埋管内部流体温度与不同分层土壤的热物性参数,根据土壤当量物性进行分层,据此建立地埋管换热模型。经过对比验证实验发现,分层换热模型比常规均质模型更接近实测值,误差更小;基于土壤分层当量物性的地埋管换热器换热模型模拟出水温度与实测值平均绝对误差为0.21℃,模拟进、出口换热温差与实测值平均绝对误差为0.14℃,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可为工程设计提供依据并作为后续地埋管换热优化研究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埋管换热器 分层换热模型 地源热泵 当量热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池环湖截污体系优选截留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5
作者 曾祥平 刘杰 +3 位作者 丁文川 曾晓岚 张玉 罗万申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57-1768,共12页
农村农业非点源污染是滇池污染负荷的主要来源之一,环湖截污治污体系对农村农业污水的截留具有重要意义。为实现对该体系的自动化控制,有效支撑智能化控制平台的高效运行,本研究在前期通过对比分析,确定截污治污体系截流井采用基于总磷(... 农村农业非点源污染是滇池污染负荷的主要来源之一,环湖截污治污体系对农村农业污水的截留具有重要意义。为实现对该体系的自动化控制,有效支撑智能化控制平台的高效运行,本研究在前期通过对比分析,确定截污治污体系截流井采用基于总磷(TP)浓度阈值控制模式对农村农业非点源污染物负荷截留效果最好的基础上,针对环湖截污治污体系现状条件下,采用TP浓度阈值控制模式对应的优选截留率进行研究,探讨了重现期和雨峰系数的影响,并就选择性截留后枯、平和丰水年农业农村非点源污染负荷的入湖系数进行计算。结果表明,(1)当干渠发生溢流时,存在优选TP浓度阈值,当截留TP浓度大于等于该阈值的径流时,可以使溢流进入滇池的污染物负荷最小,此时截留径流量与总径流量的比值即为优选截留率。(2)随重现期的增大,TP浓度阈值的设定值整体呈减小趋势,所截留的污染物平均浓度减小,优选截留率减小。(3)随雨峰系数增大,TP浓度阈值的设定值增大,优选截留率变化不大。(4)考虑基于TP浓度阈值控制模式的环湖截污系统截留作用后,滇池农业农村非点源污染负荷的入湖系数:枯、平、丰水年COD分别为0.09、0.14、0.23;总氮分别为0.10、0.22、0.31;TP分别为0.07、0.12、0.19,均较不考虑环湖截污系统截留作用时显著降低。(5)采用TP浓度阈值控制模式,在枯、平及丰水年均可有效提升截污干渠末端水质净化厂的进水浓度,增强处理工艺的运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选截留率 TP浓度阈值控制模式 农村农业污水 截污体系 滇池流域 重现期 雨峰系数 入湖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光引发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的红外光谱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孙永军 梁建军 +5 位作者 郑怀礼 朱传俊 胡学斌 范伟 廖熠 薛文文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234-1239,共6页
以丙烯酰胺(AM)、丙烯酰氧基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AC)、丙烯酸丁酯(BA)为单体,采用紫外光引发聚合制备阳离子聚丙烯酰胺P(AM-DAC-BA)。采用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研究其结构特征;分析AM,DAC,BA,P(AM-DAC-BA)的红外光谱中的典型红外振动频率... 以丙烯酰胺(AM)、丙烯酰氧基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AC)、丙烯酸丁酯(BA)为单体,采用紫外光引发聚合制备阳离子聚丙烯酰胺P(AM-DAC-BA)。采用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研究其结构特征;分析AM,DAC,BA,P(AM-DAC-BA)的红外光谱中的典型红外振动频率的归属。通过与单体红外光谱比较得出:由于聚合产物的对称性增加,聚合产物红外光谱更加简单。P(AM-DAC-BA)的特性粘度随着光强、BA含量、光引发剂浓度、光照时间的增加而增加。选取AM,DAC,BA中的—CONH2,—COOCH2(CO),—COOCH2—(C—O—C),—CH2—N+(CH3)3基团吸收峰为特征吸收峰,随着光强、BA含量的增加,特征峰面积增加;随着光引发剂浓度增加特征峰面积却呈现减少趋势;随着光照时间增加,峰面积是先减小后增加。但不同P(AM-DAC-BA)在红外光谱上对应的特征吸收峰的峰型类似,特征峰位置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光聚合 阳离子聚丙烯酰胺 红外光谱 结构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柚皮对水溶液中Cr(Ⅵ)的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向文英 张雪 李吉成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84-288,共5页
以柚子皮为原料,经乙醇处理,得到改性柚皮吸附剂,并将其用于对水溶液中Cr(Ⅵ)的吸附,研究了吸附剂用量、温度、水样初始p H值、Cr(Ⅵ)初始质量浓度、吸附时间等对水溶液中Cr(Ⅵ)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素中p H值对改性柚皮吸附Cr... 以柚子皮为原料,经乙醇处理,得到改性柚皮吸附剂,并将其用于对水溶液中Cr(Ⅵ)的吸附,研究了吸附剂用量、温度、水样初始p H值、Cr(Ⅵ)初始质量浓度、吸附时间等对水溶液中Cr(Ⅵ)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素中p H值对改性柚皮吸附Cr(Ⅵ)的影响较大。对初始质量浓度为20 mg/L的Cr(Ⅵ)溶液,改性柚皮投加量为20 g/L、温度为25℃、水样初始p H=1时,吸附420 min后,Cr(Ⅵ)的去除率达99%以上。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型和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可以很好地对改性柚皮的吸附过程进行线性拟合,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75 1和0.996 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柚子皮粉 Cr(Ⅵ) 吸附效果 热力学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端开敞的地铁区间隧道烟气流动特性及其烟气控制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翁庙成 余龙星 +1 位作者 刘方 廖曙江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2311-2319,共9页
以重庆某一段349 m长的一端连接地下车站另外一端和室外相通的地铁区间隧道为例,开展全尺寸的火灾实验和数值模拟分析,研究一端开敞的地铁区间隧道烟气流动特性。分析火源在隧道中心位置、不同热释放速率条件下隧道内火灾烟气蔓延速率... 以重庆某一段349 m长的一端连接地下车站另外一端和室外相通的地铁区间隧道为例,开展全尺寸的火灾实验和数值模拟分析,研究一端开敞的地铁区间隧道烟气流动特性。分析火源在隧道中心位置、不同热释放速率条件下隧道内火灾烟气蔓延速率、隧道内烟气最高温度以及烟气温度在隧道纵向分布的特征,并对比分析利用区间隧道事故风口进行机械排烟和机械送风的烟气控制模式效果,提出描述区间隧道断面形状对烟气流动特性影响的参数。研究结果表明:烟气蔓延速率受纵向风速和车站烟囱效应作用影响,火源上游区域烟气蔓延速率较小,烟气回流距离比两端开敞的公路隧道经验公式计算值小,隧道内烟气最高温度比Kurioka预测模型计算值小,隧道顶部上游的烟气温度纵向分布服从指数衰减规律;将隧道烟气最高温升预测模型应用于形状系数小于1的区间隧道需要进一步修正;区间隧道内靠近地下车站的事故风口,采用机械排烟或机械送风模式,可以有效排除着火区间隧道内的烟气;事故风口机械通风量及其运行模式的选择需综合考虑隧道地理形式、火源功率、疏散方式等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烟气控制 区间隧道 实体实验 计算机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红外光谱分析研究矿化剂对铝酸钙粉制备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范伟 王亮 +4 位作者 郑怀礼 陈伟 唐晓旻 尚娟芳 钱力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214-1217,共4页
研究了矿化剂对中低品位铝矾土对所制备铝酸钙粉的结构及其光谱性能的影响。以中低品位铝钒土和碳酸钙为主要原料,矿化剂CaF2为添加剂,三者经充分混合、高温煅烧和粉磨后,生产出的铝酸钙粉可直接用于制备聚合氯化铝、聚合硫酸铝、铝酸... 研究了矿化剂对中低品位铝矾土对所制备铝酸钙粉的结构及其光谱性能的影响。以中低品位铝钒土和碳酸钙为主要原料,矿化剂CaF2为添加剂,三者经充分混合、高温煅烧和粉磨后,生产出的铝酸钙粉可直接用于制备聚合氯化铝、聚合硫酸铝、铝酸钠等水处理剂。通过调整原料中铝矾土和碳酸钙的质量比和矿化剂CaF2投加量的方法优化铝酸钙粉的制备工艺,采用红外光谱分析对铝酸钙粉和铝矾土进行表征,并对矿化剂的矿化机理进行研究。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加入矿化剂CaF2,可促进铝矾土中硬水铝石、三水铝石和高岭石的分解转化,使碳酸钙的分解完全,使原料中的铝矾土与碳酸钙进行更加充分的反应,不仅有助于碳酸钙中的Ca与铝矾土中的Si结合,还有助于促进铝矾土中的Si—O,Si—O—Al及Al—Si键的断裂,使铝矾土中的Al充分溶出,从而提高Al2O3的溶出率;矿化剂CaF2的投加量(质量比)为3%时,可有效促进Al2O3的溶出;矿化剂CaF2的投加量为1.5%时,不足以起到充分的矿化作用;中低品位铝矾土较高品位铝矾土更易于烧结制备铝酸钙粉;在1 250℃下制备铝酸钙粉的最佳物料配比是:原料中铝矾土与碳酸钙的质量比为1∶0.6,矿化剂CaF2的投加量为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酸钙粉结构 矿化剂 铝矾土 光谱特性 矿化机理 水处理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低温等离子体协同光催化的空气净化装置 被引量:6
10
作者 郭睿 林昊宇 +5 位作者 郑绍华 刘宇 范钟引 束自语 罗雅丹 李谷元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44-150,共7页
工业企业生成的大量废气、废水对我国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缓解方式为采用高效空气净化装置和污水处理装置。该文针对低温等离子体易产生副产物氮氧化物和臭氧,光催化对可见光响应弱、光量子利用效率低的缺点,设计了一种高效能的空气净... 工业企业生成的大量废气、废水对我国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缓解方式为采用高效空气净化装置和污水处理装置。该文针对低温等离子体易产生副产物氮氧化物和臭氧,光催化对可见光响应弱、光量子利用效率低的缺点,设计了一种高效能的空气净化装置,以达到减少副产物排放,提高净化能效的目的。通过实验研究了单独低温等离子体、单独光催化及2种技术协同情况下对污染物甲醛去除效果的影响,并对比了三者作用时的降解率。实验结果表明,风管为九宫格形与风管为普通方形相比,有利于提高光催化去除甲醛的效率;2种技术协同后可有效提高污染物甲醛的去除效果,同时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提高净化能效,并可将臭氧变废为宝用以工业废水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等离子体 光催化 空气净化 九宫格风道 工业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区间隧道烟气层化现象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翁庙成 孙祥 +1 位作者 林昊宇 刘宇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930-934,共5页
以重庆某一地铁区间隧道为原型,搭建了1∶15小尺寸隧道试验台,通过小尺寸试验与FDS 6.5.2数值模拟开展隧道顶部烟气温度分布及分层规律研究。基于Newman提出的烟气层分区条件,研究了不同纵向风速下的烟气分层现象,提出了烟气稳定层化长... 以重庆某一地铁区间隧道为原型,搭建了1∶15小尺寸隧道试验台,通过小尺寸试验与FDS 6.5.2数值模拟开展隧道顶部烟气温度分布及分层规律研究。基于Newman提出的烟气层分区条件,研究了不同纵向风速下的烟气分层现象,提出了烟气稳定层化长度的概念,并分析了火源热释放速率及断面型式对烟气层化长度的影响。试验证明了Newman提出的烟气分层计算方法是可信的。结果表明:纵向风速较小时,火源下游能呈现烟气分层现象;烟气稳定层化长度受火源热释放速率影响较大,随热释放速率增大而增大;隧道高度的变化对烟气稳定层化长度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烟气分层 区间隧道 小尺寸试验 FDS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细管网供暖室内环境对比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陈金华 梁秋锦 +3 位作者 李楠 高亚锋 刘红 杨雯芳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88-94,共7页
对重庆地区毛细管网辐射供暖系统进行测试,分析在35℃供水工况下毛细管网顶棚、墙面、地面3种敷设方式的室内空气温度、围护结构壁面温度等参数。结果表明:在重庆地区35℃供水工况下,毛细管网顶棚、墙面、地面3种敷设方式供暖稳定时,室... 对重庆地区毛细管网辐射供暖系统进行测试,分析在35℃供水工况下毛细管网顶棚、墙面、地面3种敷设方式的室内空气温度、围护结构壁面温度等参数。结果表明:在重庆地区35℃供水工况下,毛细管网顶棚、墙面、地面3种敷设方式供暖稳定时,室内人员活动区平均温度分别为16.53、16.4、16.94℃、辐射表面平均温度分别为29.21、28.17、22.98℃,纵向最大温差分别为1.76、3.16、0.3℃,水平最大温差分别为-0.26、0.59、-0.34℃,在实验条件下,该地区3种敷设方式供暖时室内温度均≥16℃,毛细管网构造层厚度与敷设位置直接影响室内舒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网 敷设方式 辐射供暖 舒适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供水工况毛细管网地板辐射供暖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陈金华 杨雯芳 +3 位作者 沈雪莲 李楠 刘红 梁秋锦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05-212,共8页
针对夏热冬冷地区冬季供暖问题,以空气源热泵+毛细管网地板辐射供暖系统为对象建立实验系统.实验测试并分析了供水温度分别为40℃,37℃,35℃,33℃和30℃时,不同供水工况毛细管网地板辐射供暖房间的室内空气温度、各内壁面温度的变化特... 针对夏热冬冷地区冬季供暖问题,以空气源热泵+毛细管网地板辐射供暖系统为对象建立实验系统.实验测试并分析了供水温度分别为40℃,37℃,35℃,33℃和30℃时,不同供水工况毛细管网地板辐射供暖房间的室内空气温度、各内壁面温度的变化特性以及室内环境的舒适性.实验结果表明:在重庆地区,当毛细管网辐射面积占地面的50%,毛细管网间距为20mm,填充层厚度为50mm的豆石混凝土,面层为12mm的木质地板时,40℃,37℃,35℃,33℃和30℃供水工况稳定时的室内温度分别为18.73℃,18.06℃,17.03℃,16.09℃和15.28℃;室内热感觉(PMV)分别为-0.65,-0.82,-1.09,-1.31和-1.44;不满意百分率(PPD)分别为14%,19.08%,30.18%,40.71%和47.39%;各工况室内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最大温差分别为0.39℃和1.12℃.该地区供水温度≥33℃时,室内温度可满足舒适要求;供水温度≥37℃时,室内PMV和PPD满足我国热舒适评价标准,各工况毛细管网地板辐射供暖系统室内温度分布非常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网 辐射供暖 热舒适 室内热感觉(PMV) 不满意百分率(PP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外立面水平分隔物下方的开口溢流火焰长度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阳东 赵聪 +1 位作者 郭源浩 蒋亚强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46-52,共7页
在不同房间火源功率与开口尺寸条件下,研究了水平分隔物对开口溢流火焰结构的影响。通过图像处理的方法对实验获得的溢流火焰视频图像进行了捕捉和量化。利用实验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描述水平分隔物下方溢流火焰流动与燃烧状... 在不同房间火源功率与开口尺寸条件下,研究了水平分隔物对开口溢流火焰结构的影响。通过图像处理的方法对实验获得的溢流火焰视频图像进行了捕捉和量化。利用实验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描述水平分隔物下方溢流火焰流动与燃烧状况的数学模型,并确定了水平分隔物下方溢流火焰的质量卷吸系数约为0.12,而其燃烧过剩空气系数约为3.7。基于研究确定的燃烧与流动关键参数,获得了水平分隔物下方溢流火焰长度的预测公式,可为水平分隔物尺寸的确定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口溢流火焰 水平分隔物 火焰传播速度 火焰长度 外立面燃烧 消防工程 火灾防控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地区垂直双U地埋管换热器保温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陈金华 龚皓玥 +1 位作者 包修碧 夏磊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16-122,共7页
以层换热理论为基础,重庆某示范楼工程土壤源热泵系统为对象,建立实验系统,测试了实际运行状况下的地埋管换热器供回水管不同深度的水温.从地埋管不同时刻的平均水温和换热能效两个方面分析了实测数据,研究了回水管保温与不保温时垂直双... 以层换热理论为基础,重庆某示范楼工程土壤源热泵系统为对象,建立实验系统,测试了实际运行状况下的地埋管换热器供回水管不同深度的水温.从地埋管不同时刻的平均水温和换热能效两个方面分析了实测数据,研究了回水管保温与不保温时垂直双U地埋管换热器的换热情况.结果表明,在冬季,保温地埋管典型日不同时刻的换热能效比不保温的高出14.09%,月平均换热能效比不保温的高出23.08%,季平均换热能效比不保温的高出40.54%.在夏季,保温地埋管典型日不同时刻换热能效比不保温的高出10.76%,月平均换热能效比不保温的高出28.57%;季平均换热能效比不保温的高出41.48%,回水管保温有利于加大地埋管换热器的换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换热理论 土壤源热泵 垂直双U地埋管换热器 回水管保温 换热能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城市居住建筑室内设置温度对供暖供冷能耗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猛 薛凯 +2 位作者 衷逸群 陈希 曹渝婧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2期204-210,共7页
随着社会经济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人们对室内热环境的改善需求日益提升。室内设置温度对供暖供冷能耗有很大影响,通过选取中国不同气候区的典型城市,运用DeST-h能耗模拟软件,模拟分析了不同使用模式下,不同室内设置温度对建筑供暖供冷... 随着社会经济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人们对室内热环境的改善需求日益提升。室内设置温度对供暖供冷能耗有很大影响,通过选取中国不同气候区的典型城市,运用DeST-h能耗模拟软件,模拟分析了不同使用模式下,不同室内设置温度对建筑供暖供冷能耗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运行模式的调整,可以带来40%~60%的供暖供冷需求下降;通过适宜的室内温度设置,可以有效的延长非供暖供冷的时间,每降低要求1℃,可以降低能耗7%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暖供冷 居住建筑 气候区 室内热环境 设置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超滤工艺去除水中复合污染物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赵纯 金凡 +2 位作者 安叶 孙志华 郑怀礼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43-149,共7页
研究分析腐殖酸对水溶液中纳米TiO2稳定性的影响,探究混凝剂投加量、pH值、钙离子对混凝-超滤工艺去除水中腐殖酸-纳米TiO2复合污染物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TiO2与腐殖酸在水溶液中发生静电吸附以及配位反应,使纳米TiO2有效粒径减小,静... 研究分析腐殖酸对水溶液中纳米TiO2稳定性的影响,探究混凝剂投加量、pH值、钙离子对混凝-超滤工艺去除水中腐殖酸-纳米TiO2复合污染物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TiO2与腐殖酸在水溶液中发生静电吸附以及配位反应,使纳米TiO2有效粒径减小,静电斥力增强,胶体分散更均匀,体系稳定性增加,易于迁移,从而给饮用水安全带来威胁。在单因素影响实验中,实验结果显示,混凝剂浓度为0.46mmol/L、pH值在7~8之间(即弱碱性)时,能有效去除复合污染物,此时,膜通量较高,膜污染较轻,而水中钙离子的存在会加重膜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钛 腐殖酸 混凝 超滤 膜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体中纳米颗粒检测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赵纯 张轩 +4 位作者 孙志华 杨广 朱云华 司斌 郑怀礼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021-1026,共6页
纳米颗粒在工业和化妆品等行业中的大规模应用,致使大量纳米颗粒进入水环境中,不可避免的产生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同时对生物和人体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水环境中纳米颗粒的富集及其检测技术受到广泛关注。目前,多种技术可对水环境中痕量... 纳米颗粒在工业和化妆品等行业中的大规模应用,致使大量纳米颗粒进入水环境中,不可避免的产生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同时对生物和人体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水环境中纳米颗粒的富集及其检测技术受到广泛关注。目前,多种技术可对水环境中痕量纳米颗粒浓度等特征进行检测,但其在灵敏度和精度方面均存在一定局限性。归纳了目前水环境中纳米颗粒的预处理技术,如超滤分离技术、色谱分离技术、固相萃取技术及浊点萃取技术;综述常用的纳米颗粒与离子检测技术,如光谱分析技术、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技术及电化学技术。通过对各种方法进行对比分析,使纳米颗粒预处理及检测技术能够被系统广泛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对纳米颗粒的预处理及检测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 纳米颗粒检测 纳米颗粒预处理 光谱分析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 energy flexibility potential of short-term HVAC system management in office buildings under both typical and extreme weather conditions in China during the cooling season
19
作者 HUANG Bingjie LIU Meng LI Ziqiao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7-171,共15页
To meet the challenge of mismatches between power supply and demand,modern buildings must schedule flexible energy load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power grids.Furthermore,it is essential to understand the ... To meet the challenge of mismatches between power supply and demand,modern buildings must schedule flexible energy load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power grids.Furthermore,it is essential to underst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flexibility management strategies under different climate conditions and extreme weather events.Using both typical and extreme weather data from cities in five major climate zones of China,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energy flexibility potential of an office building under three short-term HVAC management strategies in the context of different climate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eak load flexibility and overall energy performance of the three short-term strategies were affected by the surrounding climate conditions.The peak load reduction rate of the pre-cooling and zone temperature reset strategies declined linearly as outdoor temperature increased.Under extreme climate conditions,the daily peak-load time was found to be over two hours earlier than under typical conditions,and the intensive solar radiation found in the extreme conditions can weaken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eak load reduction and outdoor temperature,risking the ability of a building’s HVAC system to maintain a comfortable indoor environ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ergy flexibility demand-side management extreme weather HVAC systems thermal requirement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活性炭纤维电极的无膜电去离子装置性能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周向韧 杨思慧 +3 位作者 唐越 朱云华 郑怀礼 赵纯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15-120,共6页
选用活性炭纤维作为电极材料,混合床树脂为离子交换剂,搭建一种无膜电去离子装置,探究树脂层高度、再生电压、再生流量对其性能的影响,并对装置的能耗、稳定性及电极的选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活性炭纤维电极应用于无膜电去离子装置提... 选用活性炭纤维作为电极材料,混合床树脂为离子交换剂,搭建一种无膜电去离子装置,探究树脂层高度、再生电压、再生流量对其性能的影响,并对装置的能耗、稳定性及电极的选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活性炭纤维电极应用于无膜电去离子装置提升了装置的吸附性能及再生性能,具有显著的优越性且电极性能稳定。无膜电去离子装置在树脂高度5 cm、再生电压250 V、再生体积流量45 m L/min的条件下运行较为适宜。550A-D113的混合离子交换树脂稳定性能良好,多个循环周期内未观察到树脂的颜色变化及阴阳树脂的分层现象,出水水质仍保持良好。经显微镜观察,虽长期使用后树脂表面形态有一定变化,但仍能满足装置运行使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盐 无膜电去离子 活性炭纤维电极 电再生 混合床树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