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渗透油藏相对渗透率改善剂的制备及性能评价
1
作者 李建山 杨立安 +3 位作者 陆小兵 闫若勤 郝雨 孟祖超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475-2482,共8页
相对渗透率改善剂作为一种选择性控水剂,具有施工简单方便、风险低、用量少、成本低的优点。以丙烯酰胺(AM)、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和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为单体,采用水相聚合法合成两性共聚物AM/DMC/AMPS。对... 相对渗透率改善剂作为一种选择性控水剂,具有施工简单方便、风险低、用量少、成本低的优点。以丙烯酰胺(AM)、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和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为单体,采用水相聚合法合成两性共聚物AM/DMC/AMPS。对AM/DMC/AMPS含量、聚合物与交联剂比值、KCl浓度、体系pH值和稳定剂含量等因素进行了优选,得到了一种新型相渗改善剂CAS-1,并分析了其控水机理。CAS-1能够遇水伸展、遇油收缩,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抗盐性能、抗剪切性能和耐冲刷性能,油水选择性指数为0.62,堵水率为90.98%,堵油率为26.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渗改善剂 合成 选择性指数 渗透率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低渗油藏高效渗吸驱油剂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
2
作者 杨立安 李建山 +3 位作者 董奇 王飞 何衡 孟祖超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36-1241,共6页
针对超低渗透油藏渗吸采油时所用到的各种驱油剂的不足,研制了一种新型高效的驱油剂YMC-1,其配方组成为:石油磺酸钠为0.1650%,木质素磺酸盐为0.0580%,增效剂为0.0820%,SAS为0.0325%。对YMC-1进行了耐温抗盐、乳化、润湿、吸附和驱替性... 针对超低渗透油藏渗吸采油时所用到的各种驱油剂的不足,研制了一种新型高效的驱油剂YMC-1,其配方组成为:石油磺酸钠为0.1650%,木质素磺酸盐为0.0580%,增效剂为0.0820%,SAS为0.0325%。对YMC-1进行了耐温抗盐、乳化、润湿、吸附和驱替性能评价。结果表明,驱油剂YMC-1有良好的抗温抗盐和乳化性能,能明显降低地层对石油磺酸盐的吸附量。此外,YMC-1能改善岩石表面润湿性,渗吸驱油效率可以达到36.92%。矿场试验表明,压驱一体化对比试验井投产后,使用YMC-1驱油剂的油井比使用常规驱油剂的油井峰值见油周期快12 d,日产油增加50%以上,含水降低25%以上,表明YMC-1在提高超低渗透油藏采收率方面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渗油藏 驱油剂 石油磺酸盐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老油田新型多缝重复压裂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25
3
作者 达引朋 陆红军 +2 位作者 杨博丽 李转红 白晓虎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5-70,共6页
鄂尔多斯盆地长X储层受储层物性、压裂裂缝等因素影响,注水开发驱替效果较差,大量剩余油分布于人工裂缝两侧难以动用。为了充分动用裂缝侧向剩余油,提高油井单井产量和采收率,按照"控制缝长+多缝+提高剩余油动用程度"的技术思... 鄂尔多斯盆地长X储层受储层物性、压裂裂缝等因素影响,注水开发驱替效果较差,大量剩余油分布于人工裂缝两侧难以动用。为了充分动用裂缝侧向剩余油,提高油井单井产量和采收率,按照"控制缝长+多缝+提高剩余油动用程度"的技术思路,通过数值模拟计算,提出并试验形成了以"增加裂缝带宽、产生转向新裂缝"为增产机理,以"缝内暂堵、增大排量、适度规模和低黏液体"为模式的老井新型多缝重复压裂技术。现场试验表明,与常规压裂相比,该压裂技术裂缝带宽增大21m,改造体积增大148%,平均单井增油量为常规压裂的1.9倍,取得明显的增产效果,为长庆油田低渗透储层老井重复改造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气藏 老井 重复压裂 单井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应力敏感与基质收缩效应的低渗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7
4
作者 万晓龙 王思仪 +1 位作者 郭西峰 兰正凯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10-114,共5页
低渗透油藏开发往往仅考虑应力敏感效应而忽略基质孔隙收缩效应的影响,导致储层渗流能力和产能评价结果误差较大。针对上述问题,运用油藏工程方法,建立了考虑应力敏感和基质收缩双重效应影响的数学模型,结合基于分形理论的渗透率演化模... 低渗透油藏开发往往仅考虑应力敏感效应而忽略基质孔隙收缩效应的影响,导致储层渗流能力和产能评价结果误差较大。针对上述问题,运用油藏工程方法,建立了考虑应力敏感和基质收缩双重效应影响的数学模型,结合基于分形理论的渗透率演化模型,探讨其在安塞油田预测生产动态的可行性。研究表明:在低于5 MPa的有效应力下,若忽视基质收缩效应会低估储层渗透率,影响开发方案的后期调整;文中建立的理论模型与实际生产数据匹配性达到92%,说明该模型可较好地预测研究区油井生产动态。研究成果对长庆油田类似低渗透油藏开发后期挖潜调整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收缩效应 应力敏感 孔径 数值模拟 安塞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庆城页岩油泵入式光纤监测技术实践 被引量:4
5
作者 马兵 徐创朝 +2 位作者 陈强 李晓燕 张同伍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8-123,共6页
庆城油田页岩油水平井主体采用分段多簇细分切割体积压裂技术,但目前仍存在多簇起裂效率不清晰的问题。为了评价多簇起裂有效性及裂缝延伸规律,开展了水平井泵入式光纤测试技术先导性试验,该技术具有工艺灵活、便捷高效及成本低的独特... 庆城油田页岩油水平井主体采用分段多簇细分切割体积压裂技术,但目前仍存在多簇起裂效率不清晰的问题。为了评价多簇起裂有效性及裂缝延伸规律,开展了水平井泵入式光纤测试技术先导性试验,该技术具有工艺灵活、便捷高效及成本低的独特优势。测试结果表明,水平井分段多簇细分切割体积压裂通过射孔限流+颗粒暂堵方式,能够实现100%多簇完全起裂,但各簇进砂(液)量差异明显,各簇裂缝延伸不均衡。该项研究初步回答了多簇起裂有效性问题,并验证了水平井套管内泵入式光纤监测技术的可行性,丰富了水平井体积压裂效果评估测试手段,同时为鄂尔多斯盆地页岩油水平井压裂工艺及参数优化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水平井 体积压裂 起裂效率 光纤监测 压裂工艺 庆城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页岩油水平井细切割体积压裂技术 被引量:67
6
作者 慕立俊 赵振峰 +4 位作者 李宪文 张矿生 唐梅荣 杜现飞 白晓虎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26-635,共10页
鄂尔多斯盆地页岩油资源丰富,而受储层物性致密、原始油藏压力系数低和湖相沉积非均质性强等因素影响,常规直井开发单井产量极低。2011年以来针对页岩油Ⅰ与Ⅱ类储层,水平井+分段体积压裂技术攻关试验成功,单井产量突破10 t/d,但仍面临... 鄂尔多斯盆地页岩油资源丰富,而受储层物性致密、原始油藏压力系数低和湖相沉积非均质性强等因素影响,常规直井开发单井产量极低。2011年以来针对页岩油Ⅰ与Ⅱ类储层,水平井+分段体积压裂技术攻关试验成功,单井产量突破10 t/d,但仍面临规模开发单井产量递减大、低油价下效益差的问题,资源向储量、储量向产量和产量向效益转化速度极慢。为进一步提高单井产量和采出程度,从水力裂缝扩展规律及裂缝形态综合认识评价入手,瞄准优质储量裂缝最大化控制,综合岩性、物性、含油性和可压性评价,建立了水平段储层品质和工程品质一体化分级评价标准;创新了基于水平段分类的非均匀细切割多簇裂缝设计和缝控体积压裂参数优化方法;利用限流和架桥原理,集成配套了极限分簇射孔、动态暂堵转向等裂缝控制技术提高多簇有效性;采用可溶桥塞压裂工具、低成本滑溜水压裂液和组合粒径石英砂支撑剂,实现细切割体积压裂成本控降。通过研究与实践,形成了页岩油Ⅰ与Ⅱ类储层规模效益开发的长水平井细切割体积压裂技术模式,2017~2018年共实施85口水平井,初期日产油达到16 t以上,12个月累产油达到4 850 t,较前期提高1 120 t,第一年递减率下降15%,预测单井产量可提高近1×104t,盈亏平衡点由63美元/桶下降至42美元/桶。矿场实践证实,采用长水平井+细切割压裂+高强度改造是实现页岩油效益开发的有效技术途径,该技术为其它页岩油资源高效动用和效益开发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评价标准 页岩油 水平井 细切割压裂 缝控储量 效益开发 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水平井细分切割缝控压裂试验与应用 被引量:14
7
作者 吴顺林 刘汉斌 +4 位作者 李宪文 唐梅荣 张翔 白晓虎 李晓燕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3-55,63,I0004,共5页
针对长庆低压致密油水平井长期生产递减大,从体积压裂裂缝特征综合评价入手,瞄准优质储量最大化动用,建立水平段储层品质和完井品质分级评价标准,创新非均匀细分切割多簇裂缝设计和缝控体积压裂参数优化方法,集成极限分簇射孔、动态暂... 针对长庆低压致密油水平井长期生产递减大,从体积压裂裂缝特征综合评价入手,瞄准优质储量最大化动用,建立水平段储层品质和完井品质分级评价标准,创新非均匀细分切割多簇裂缝设计和缝控体积压裂参数优化方法,集成极限分簇射孔、动态暂堵转向等技术提高多簇有效性,形成了长水平井细分切割缝控体积压裂技术模式,初期日产油17 t以上,第一年累产油4850 t,递减率下降10%。该技术成功实践为其它致密油资源高效动用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 长水平井 细分切割 缝控体积压裂 多簇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储层水平井压裂-补能-驱油一体化重复改造技术 被引量:36
8
作者 白晓虎 齐银 +3 位作者 何善斌 朱西柱 侯正孝 张岩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3-67,共5页
受储层致密低压、长期注采条件下有效驱替系统难以建立等因素影响,鄂尔多斯盆地部分水平井产量递减大,采油速度和累计采出程度较低。为此,基于水平井压力场及应力场分布规律,集成体积改造、补充能量、渗吸驱油一体化重复改造技术优化设... 受储层致密低压、长期注采条件下有效驱替系统难以建立等因素影响,鄂尔多斯盆地部分水平井产量递减大,采油速度和累计采出程度较低。为此,基于水平井压力场及应力场分布规律,集成体积改造、补充能量、渗吸驱油一体化重复改造技术优化设计模式,配套实施了机械封隔与动态暂堵相结合的大排量高效分段复压工艺及管柱。测试分析表明,水平井重复压裂储层改造体积达到初次压裂的2倍以上,裂缝复杂指数达到新井压裂时的1.3倍,地层压力保持水平由75%提高至120%。试验井复压后单井产油量由2 t以下提高至10~15 t,自喷期达到3个月以上,生产1 a后平均产油量仍达到10~12 t/d,采油速度由0.22%提升至1.05%,预测最终累计产油量可提高1倍以上。该技术对其他非常规储层提高水平井老井产量及最终采出程度有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储层 水平井 压裂-补能-驱油一体化设计 重复压裂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确定水驱气藏动态储量及水体能量的新方法 被引量:6
9
作者 薛婷 吉雨 +3 位作者 成良丙 吕昌盛 杨永兴 兰正凯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3-68,共6页
动态储量及水体能量作为含水气藏开发过程中的2个关键参数,目前的研究方法及求解方式均基于物质平衡原理,且参数获取及求解过程较为繁琐。以水驱气藏物质平衡原理为基础,建立水驱气藏物质平衡数学理论模型,并引入新的水体能量参数,结合... 动态储量及水体能量作为含水气藏开发过程中的2个关键参数,目前的研究方法及求解方式均基于物质平衡原理,且参数获取及求解过程较为繁琐。以水驱气藏物质平衡原理为基础,建立水驱气藏物质平衡数学理论模型,并引入新的水体能量参数,结合气水两相相渗曲线,在动态储量和水体强度为未知数的条件下,得到累计产气量与累计产水量的关系式,建立了求解动态储量及水体能量参数的最优化模型。实例分析表明:利用本文模型能够较为快速地同时计算出动态储量与水体能量参数;与4种经典方法对比,绝对误差与相对误差均较小,且避免了地层压力测试及水侵量计算过程。敏感性分析表明,随着水体能量的逐渐增大,气藏动态储量逐渐减小,表明了水封气对动态储量的影响较为明显。研究成果为水驱气藏开发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驱气藏 物质平衡 水体能量 动态储量 水侵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互层定点多级脉冲式压裂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杜现飞 张翔 +1 位作者 唐梅荣 黄蓬刚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5-68,共4页
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南地区长6-8油藏储层渗透率低(≤0.3 m D)、层内泥质及钙质隔夹层发育,薄互层特征明显,纵向上岩性高频率变化导致层间力学性质差异大,体积压裂效果不理想。根据致密薄互层的实际特点,开展大型物理模拟和可视化平行板实... 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南地区长6-8油藏储层渗透率低(≤0.3 m D)、层内泥质及钙质隔夹层发育,薄互层特征明显,纵向上岩性高频率变化导致层间力学性质差异大,体积压裂效果不理想。根据致密薄互层的实际特点,开展大型物理模拟和可视化平行板实验突破了对薄互层裂缝扩展规律和支撑剂运移规律的传统认知,明确了提高纵向动用程度和增加横向有效支撑的增产技术方向;利用VTI数学模型剖析了薄互层间地应力、弹性模量与砂体岩性之间的对应关系;建立了多薄层可压性及物性综合评价体系;绘制了基于层间应力差和弹性模量差的压裂目标层射孔位置优选图版,最终形成了以"定点射孔、多级压裂、脉冲加砂"为核心的定点多级脉冲式压裂技术。现场试验70余口井,试油产量达到前期的2~3倍,初期日产油提高40%以上。通过裂缝拟合、现场测试等分析手段,证实了该技术可以提高储层纵向动用程度50%以上,增加横向有效支撑缝长30%以上,为致密薄互层增产开辟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互层 纵向充分动用 横向有效支撑 定点射孔 脉冲式加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井分段多簇压裂裂缝扩展数值模拟 被引量:5
11
作者 何右安 高武彬 路敏 《中国矿业》 2021年第5期200-206,共7页
目前,非常规储层复杂裂缝扩展数值模拟的裂缝形态多为二维形态,并且将注入地层中的压裂液视为纯液体,但实际压裂液中有支撑剂的存在,导致模拟结果与现场实际结果存在较大差异,难以直接应用于现场优化设计。因此,本文基于三维位移不连续... 目前,非常规储层复杂裂缝扩展数值模拟的裂缝形态多为二维形态,并且将注入地层中的压裂液视为纯液体,但实际压裂液中有支撑剂的存在,导致模拟结果与现场实际结果存在较大差异,难以直接应用于现场优化设计。因此,本文基于三维位移不连续法,考虑压裂液、支撑剂在井筒和水力裂缝中的流动情况,建立了三维分段多簇压裂数值模型,采用Newton-Raphson法求解数值模型,分析了压裂液排量、黏度、砂比和簇间距等工程因素对多裂缝扩展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高黏度、高排量的压裂容易形成多条宽而短的裂缝,有利于支撑剂运移形成高导流通道,而低黏度和低排量的压裂会形成多条窄而长的裂缝,影响支撑剂的运移和压裂效果。随着砂比的增加裂缝高度逐渐变大、长度变小,此时裂缝中支撑剂分布浓度增大、远端裂缝缝宽变小,裂缝内流体和支撑剂流动受阻会导致砂堵现象;随着簇间距增大,裂缝间应力阴影效应减小,各裂缝更容易独立扩展,当簇间距减小时,中间裂缝扩展受到抑制且缝宽变小。研究结果可为水平井分段多簇压裂优化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压裂 水平井 位移不连续法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地震离散裂缝与自动历史拟合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
12
作者 屈雪峰 谢启超 +1 位作者 兰正凯 赵国玺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2-68,共7页
针对复杂缝网精细刻画、表征复杂,数值模拟历史拟合繁琐、不确定性强,导致非常规储层实现精准数值模拟难度大的问题,采用微地震复杂缝网反演、离散裂缝方法缝网精细刻画、集合卡曼滤波方法(EnKF)自动拟合技术3种手段形成的综合数值模拟... 针对复杂缝网精细刻画、表征复杂,数值模拟历史拟合繁琐、不确定性强,导致非常规储层实现精准数值模拟难度大的问题,采用微地震复杂缝网反演、离散裂缝方法缝网精细刻画、集合卡曼滤波方法(EnKF)自动拟合技术3种手段形成的综合数值模拟技术,对复杂缝网条件下的非常规储层实现精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复杂缝网反演方法与直接解释所得到的结果相差较小,误差为2%~6%,但文中方法可以直观反映地下人工压裂裂缝分布与延伸状况;建立的基于人工压裂缝网的非结构化网络,可精细表征裂缝的流动;基于EnKF的自动化历史拟合技术可以减小人为拟合误差,提高拟合效率。现场实际应用表明,研究区28口单井日产油拟合产量与实际产量的平均吻合率高达91%,实现油气藏复杂渗流场的精确模拟。该研究可为非常规复杂缝网储层产量预测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微地震 缝网 离散裂缝 大型水力压裂 自动历史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壁面粗糙性对两相驱替的影响规律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大军 李晓燕 +2 位作者 孙海 张磊 徐超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19-125,共7页
油气田开发中,水驱法仍然是最主要的开发方式,粗糙通道的存在对于两相流动的影响不可忽略.为研究油水两相在粗糙通道内的流动情况,采用直接求解纳维-斯托克斯(Navier-Stokes,N-S)方程的方法模拟两相流体在单一粗糙喉道中的驱替过程,采... 油气田开发中,水驱法仍然是最主要的开发方式,粗糙通道的存在对于两相流动的影响不可忽略.为研究油水两相在粗糙通道内的流动情况,采用直接求解纳维-斯托克斯(Navier-Stokes,N-S)方程的方法模拟两相流体在单一粗糙喉道中的驱替过程,采用相场法实时追踪两相界面.通过建立简单规则的粗糙通道模型,研究相对粗糙高度、水平粗糙单元间隙比和黏度比等因素对两相驱替速度及两相界面长度的影响.建立光滑通道模型作为对照实验,研究壁面粗糙性的存在对两相驱替的总体影响.最后建立复杂粗糙通道模型验证简单模型所得规律的正确性.研究结果表明,壁面粗糙性的存在将会大大增加两相流动阻力,从而促进指进现象的产生,使得驱替效率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开发 两相驱替 壁面粗糙度 相界面长度 相场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