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焙烧温度对选择性催化还原催化剂表征及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8
1
作者 高岩 栾涛 +2 位作者 徐宏明 吕涛 李小龙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143-150,共8页
采用不同焙烧温度以及分段焙烧制备选择性催化还原催化剂样品。通过压汞分析和X射线衍射分析,从微观结构研究不同焙烧温度及焙烧方案对催化剂比表面积、比孔体积、平均孔径、物相转变和结晶度的影响。利用固定床试验台通过模拟烟气测试... 采用不同焙烧温度以及分段焙烧制备选择性催化还原催化剂样品。通过压汞分析和X射线衍射分析,从微观结构研究不同焙烧温度及焙烧方案对催化剂比表面积、比孔体积、平均孔径、物相转变和结晶度的影响。利用固定床试验台通过模拟烟气测试不同制备方法所得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并对其活性进行比较。焙烧温度对催化剂微观结构和催化活性均有重要影响。450℃焙烧所得催化剂达到完全结晶状态,微观结构稳定,活性物质溶入锐钛型TiO2晶格效果最佳,催化活性可以达到89%。延长焙烧时间对催化剂微观结构和催化活性影响不明显。采用分段焙烧方案,在其他实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可以有效增大催化剂比表面积,增大比孔体积,减小平均孔径,提升催化剂活性,并拓宽温度窗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催化还原 NOx X射线衍射 压汞分析 催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PDPA的旋流式GDI喷油器喷雾特性 被引量:13
2
作者 郭恒杰 李雁飞 +1 位作者 徐宏明 王建昕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35-341,共7页
搭建了一套基于三维相位多普勒测试技术(PDPA)的开放式喷雾试验台,对旋流式汽油缸内直喷(GDI)喷油器的喷雾特性进行了研究.对不同时刻横、纵两个截面上喷雾的流动状态和粒径分布进行了耦合分析.结果表明:在喷雾充分发展阶段,喷雾内部近... 搭建了一套基于三维相位多普勒测试技术(PDPA)的开放式喷雾试验台,对旋流式汽油缸内直喷(GDI)喷油器的喷雾特性进行了研究.对不同时刻横、纵两个截面上喷雾的流动状态和粒径分布进行了耦合分析.结果表明:在喷雾充分发展阶段,喷雾内部近喷嘴区域发生空气卷吸,粒径较小的油滴以20,m/s左右的速度朝喷嘴运动;受空气卷吸的影响,喷雾方向在距喷嘴为10,mm附近发生明显偏转,下游的喷雾锥角减小.喷雾充分发展阶段,在距喷嘴为10,mm的横截面上半径r=2,mm附近,油滴以较低的速度沿法向向外运动;随着半径增大,油滴运动方向逐渐转变为切向.喷雾轴线附近索特平均粒径(SMD)较低,为10~15,μm,随着测量点向外移动,SMD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最大值约为25,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缸内直喷汽油机 旋流式喷油器 喷雾 破碎 索特平均粒径 相位多普勒测试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棕榈油生物柴油掺混燃料宏观与微观喷雾特性 被引量:10
3
作者 郭恒杰 李雁飞 +3 位作者 李莉 马骁 徐宏明 王建昕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85-392,共8页
在定容弹内,利用高速摄影法和相位多普勒粒子测试技术(PDPA)对比研究了棕榈油生物柴油(PME)、柴油以及PME体积分数为30%,的掺混燃料的喷雾特性,探究了喷射压力、背压和燃料物性对喷雾的宏观和微观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喷射压力提高,... 在定容弹内,利用高速摄影法和相位多普勒粒子测试技术(PDPA)对比研究了棕榈油生物柴油(PME)、柴油以及PME体积分数为30%,的掺混燃料的喷雾特性,探究了喷射压力、背压和燃料物性对喷雾的宏观和微观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喷射压力提高,DV90显著降低,而DV10和DV50略有下降,说明喷射压力的提高促进了油滴的破碎;随着背压升高,DV10和DV50大幅上升,而DV90略有升高,表明背压的提高促进了油滴的聚合;在研究的工况范围内,油滴粒径分布与Rosin-Rammler函数吻合良好;随着喷射压力和背压的提高,粒径分布的离散程度逐渐降低;相比于柴油,PME的索特平均粒径(SMD)较大,DV10、DV50和DV90较大,粒径分布的离散程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相位多普勒粒子测试技术 棕榈油生物柴油 喷雾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混压燃发动机的现状与未来(英文) 被引量:5
4
作者 徐宏明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2012年第3期185-199,共15页
均质压燃(HCCI)的概念已被延伸到了更广的含义,越来越多与之相关的研究对象是其衍生出来的概念如非均质预混压燃(PPCI)并采用多种燃料的多次喷射技术。未来的柴油机和汽油机的结构设计(例如压缩比)逐渐接近,采用非均质预混压燃使得氮氧... 均质压燃(HCCI)的概念已被延伸到了更广的含义,越来越多与之相关的研究对象是其衍生出来的概念如非均质预混压燃(PPCI)并采用多种燃料的多次喷射技术。未来的柴油机和汽油机的结构设计(例如压缩比)逐渐接近,采用非均质预混压燃使得氮氧化物和颗粒排放物同时减少,而且可以一机使用多种燃料,特别是柴油和汽油类燃料可以离线或在线混合喷入缸内。目前增压内燃机压缩比逐渐降低的趋势可能在采用新的燃烧模式后会反向发展,以高压缩比和无节气门运行的预混压燃模式并结合增压技术是今后发动机提高热效率的主要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油机:柴油机 柴汽油 均值压燃(HCCI) 非均质预混压燃(PPC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变增量的EGR控制策略对柴油机瞬态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田荐伊 陆国祥 徐宏明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94-400,共7页
针对涡轮增压柴油发动机在瞬态工况下因涡轮延迟现象所导致的碳氢化合物(THC)和颗粒物(PM)排放相对较高的问题,研究瞬态工况下废气再循环(EGR)变化率与发动机动力性能和排放性能之间的变化规律,搭建基于AVLPUMA系统的柴油发动机瞬态排... 针对涡轮增压柴油发动机在瞬态工况下因涡轮延迟现象所导致的碳氢化合物(THC)和颗粒物(PM)排放相对较高的问题,研究瞬态工况下废气再循环(EGR)变化率与发动机动力性能和排放性能之间的变化规律,搭建基于AVLPUMA系统的柴油发动机瞬态排放测试平台,监测瞬态工况下EGR变化率、进气质量流量与NOx、PM和THC排放物之间的变化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可变增量的EGR控制策略.结果表明:通过该策略能够快速有效地降低发动机的喷油量,提高新鲜空气进入气缸的质量流量,提高瞬态空燃比,改善燃烧,最大程度地降低涡轮延迟现象对发动机造成的不利影响;在试验工况条件下,使用该策略可使累计颗粒物排放最高降低8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发动机 瞬态工况 废气再循环 颗粒物排放 控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燃油对柴油机润滑油成膜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李豹 DEARN D Karl +3 位作者 刘一鸣 胡恩柱 徐玉福 胡献国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42-1149,共8页
生物质燃油作为化石能源燃料的替代品之一,应用过程中的燃油稀释问题不可避免,研究生物质燃油对发动机润滑油成膜性能的影响极为重要。利用活塞环-缸套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发动机新型代用燃料——生物质燃油对发动机润滑油(CH-4 20W-50... 生物质燃油作为化石能源燃料的替代品之一,应用过程中的燃油稀释问题不可避免,研究生物质燃油对发动机润滑油成膜性能的影响极为重要。利用活塞环-缸套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发动机新型代用燃料——生物质燃油对发动机润滑油(CH-4 20W-50)成膜性能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及附带的能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等分析手段对摩擦后的缸套表面形貌、摩擦反应膜组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生物质燃油(其质量分数为10%)稀释致使润滑油黏度从24.55mm^2/s下降到14.55mm^2/s,进而引起油膜厚度降低;此外,摩擦诱导缸套表面形成含有ZnO、Fe的氧化物、硫化物、磷酸盐和含氮有机物类物质的摩擦反应膜,其中ZnO、FeS、含氮有机物和磷酸盐起着主要的抗磨减摩功效。燃油的稀释作用及引起摩擦反应膜的组成的变化是生物质燃油对润滑油成膜性能影响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燃油 润滑油 活塞环-缸套 摩擦反应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材成形模拟中模具曲面的描述和光顺
7
作者 李柏林 林建国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19-121,共3页
为解决在有限元中曲线、曲面的描述和光顺问题,提出一种适合有限元模拟的模具曲面修正方法.采用基于点的曲面表达方式描述模具曲面,利用原始型值点与修正后的型值点之间的误差描述光顺,并利用ABAQUS软件建立了相应的计算机模拟系统.模... 为解决在有限元中曲线、曲面的描述和光顺问题,提出一种适合有限元模拟的模具曲面修正方法.采用基于点的曲面表达方式描述模具曲面,利用原始型值点与修正后的型值点之间的误差描述光顺,并利用ABAQUS软件建立了相应的计算机模拟系统.模拟结果表明,该系统适用于采用有限元模拟模具曲面修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材成形 有限元模拟 曲面光顺 CAD/CAM 曲面修正 曲面描述 模具设计 板料回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