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东淄博地区太原组菱铁质结核成因及古环境意义 被引量:1
1
作者 王东东 胡鸿畅 +1 位作者 毛强 吕大炜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85-1200,共16页
华北地区晚古生代海陆过渡相地层中广泛发育菱铁质结核层,同沉积阶段形成的菱铁质结核中蕴含了丰富的沉积期古环境信息。以华北东部山东淄博地区石炭—二叠系太原组菱铁质结核层为例,通过岩石学、沉积学、地球化学等方面的测试与分析,... 华北地区晚古生代海陆过渡相地层中广泛发育菱铁质结核层,同沉积阶段形成的菱铁质结核中蕴含了丰富的沉积期古环境信息。以华北东部山东淄博地区石炭—二叠系太原组菱铁质结核层为例,通过岩石学、沉积学、地球化学等方面的测试与分析,开展菱铁质结核的成因条件、成岩阶段、古环境等研究,主要获得以下认识:(1)淄博地区菱铁质结核是在同沉积阶段形成的,菱铁质结核内部的化学成分及特征可以有效地反映沉积期的古环境特征;(2)淄博地区菱铁质结核形成于海陆过渡相的半咸水、弱还原—还原、弱碱性—碱性环境;(3)淄博地区菱铁质结核形成于早二叠世Asselian-Sakmarian过渡期(295.6±1.1—296.7±1.1 Ma),对应早二叠世不连续的冰期P1末期;(4)淄博地区菱铁质结核形成期,陆地风化程度较高,气候整体温暖湿润;陆表海的底层海水温度介于9.3~19.6℃之间,平均为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菱铁质结核 发育阶段 形成环境 古海水温度 华北地区 晚古生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景观的反思——从对象到方法论 被引量:6
2
作者 宋峰 史艳慧 王博 《风景园林》 2021年第3期25-28,共4页
"景观"一词于16世纪末被引入英语语言中,19世纪末由德国地理学家引入学术界,此后经历了景观学术研究的繁盛发展。不同学科背景的学者纷纷对景观展开学科内或跨学科的探讨,研究视角的多样化本应碰撞出更多火花,但是不同学科在... "景观"一词于16世纪末被引入英语语言中,19世纪末由德国地理学家引入学术界,此后经历了景观学术研究的繁盛发展。不同学科背景的学者纷纷对景观展开学科内或跨学科的探讨,研究视角的多样化本应碰撞出更多火花,但是不同学科在对景观的具体化研究过程中,对作为学术术语的景观内涵的方法论思想的普遍性本质关注不足。同时,对作为研究对象的景观又有着自主的取舍和界定,导致不同学科之间缺乏一个可供充分对话交流的平台。针对此问题,通过对作为学术术语的景观以及作为研究对象的景观的具体化界定,尝试在方法论与对象统一的基础上,提出基于时空演变过程的视角是贯彻景观研究更为普遍的本质和方法论的观点。基于此,不同学科将在对景观演变过程的共同观照中,不断推进对作为对象的景观研究的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 研究对象 学术术语 景观发生学方法 时空演变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墨画嘉兴 烟雨绣江南
3
作者 屈迟 魏莅媛 《地理教学》 2023年第12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嘉兴,别称禾城、秀州、长水,位于浙江省东北部、长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腹心地带,是长江三角洲的重要城市之一。嘉兴是一座具有江南水乡风情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自然风光以湖、河、海为主,水乡之韵在此展现得淋漓尽致。京杭大运河穿嘉兴而... 嘉兴,别称禾城、秀州、长水,位于浙江省东北部、长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腹心地带,是长江三角洲的重要城市之一。嘉兴是一座具有江南水乡风情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自然风光以湖、河、海为主,水乡之韵在此展现得淋漓尽致。京杭大运河穿嘉兴而过,是嘉兴的母亲河,既促成了嘉兴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及江南水乡文化,也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对嘉兴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心地带 自然人文景观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京杭大运河 历史文化遗产 社会经济的发展 嘉兴 杭嘉湖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与自然资源依赖:影响效应与调节机制
4
作者 金昌 李永健 《统计与决策》 2025年第17期48-52,共5页
近年来,人工智能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产业转型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其技术和应用创新已成为减少自然资源依赖的关键抓手。文章以2007—2023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将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的设立作为准自然实验,采... 近年来,人工智能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产业转型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其技术和应用创新已成为减少自然资源依赖的关键抓手。文章以2007—2023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将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的设立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模型(DID)对人工智能是否影响经济绿色转型过程中的自然资源依赖进行了研究。实证结果表明,设立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显著抑制了各省份对自然资源的依赖,进而推动了区域经济绿色转型。同时,通过机制检验发现,技术效率和产业结构是关键的调节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经济转型 双重差分 人工智能 创新发展试验区 自然资源依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