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期望效用理论的农户土地整治权属调整意愿研究
1
作者 吴诗嫚 孟圣翔 +1 位作者 卢新海 李卓凡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36-1446,共11页
基于期望效用理论剖析农户土地整治权属调整意愿的内在机制,以广西壮族自治区龙州县的农户调查问卷数据为基础,采用逻辑斯谛(Logistic)模型,分析不确定条件下未来的预期收益和预期损失效用对农户权属调整意愿的影响,为引导农户积极响应... 基于期望效用理论剖析农户土地整治权属调整意愿的内在机制,以广西壮族自治区龙州县的农户调查问卷数据为基础,采用逻辑斯谛(Logistic)模型,分析不确定条件下未来的预期收益和预期损失效用对农户权属调整意愿的影响,为引导农户积极响应权属调整提供决策参考。结果显示:农户认知是其产生支持行为意愿的基础,研究区只有约20%的农户对权属调整政策比较了解,超过80%的农户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被动获取信息,但接近90%的农户对权属调整表示认同,说明政策实施具备民意基础。在未来预期收益方面,新增耕地面积、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农业机械化使用率、提高规模化经营程度等因素对农户权属调整意愿至少在P<0.1水平上有显著正向影响;在未来预期损失方面,耕地质量下降、土地分配不公平等因素对农户权属调整意愿至少在P<0.05水平上有显著负向影响。据此提出如下对策建议:加强权属调整全过程的农户有效参与,切实保障农户土地权益;完善权属调整的法治化建设和制度化管理,促进权属调整获得农户的支持和信任;发挥权属调整对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的推动作用,促进农户分享现代农业发展红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期望效用理论 权属调整 农民意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热年代学在沉积盆地研究中的应用:以四川盆地北部为例 被引量:14
2
作者 田云涛 袁玉松 +1 位作者 胡圣标 邱楠生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05-115,共11页
低温热年代计,如磷灰石与锆石裂变径迹、(U-Th)/He等矿物年代计,具有较低的封闭温度(约60~250℃),是研究沉积盆地埋藏-剥蚀历史的重要工具之一。四川盆地地层向西逐渐变年轻,这一现象指示盆地可能经历了显著的后期剥蚀,但是剥蚀过程及... 低温热年代计,如磷灰石与锆石裂变径迹、(U-Th)/He等矿物年代计,具有较低的封闭温度(约60~250℃),是研究沉积盆地埋藏-剥蚀历史的重要工具之一。四川盆地地层向西逐渐变年轻,这一现象指示盆地可能经历了显著的后期剥蚀,但是剥蚀过程及时限不确定。四川盆地北部钻井样品碎屑锆石(U-Th)/He(ZHe)数据显示上三叠统至中侏罗统下部ZHe年龄已经发生了部分乃至完全重置。最小的两个年龄分布峰值(约80~100 Ma)已经完全重置,制约了川北最大埋深时代下限。这一解释与该区残余的最晚沉积记录以及已经发表的AFT数据一致。河坝1井AFT和(U-Th)/He数据联合反演模拟的结果显示川北地区的剥蚀速度可能在约32 Ma左右加快。这一加速剥蚀很可能是区域现象,但也可能反映了局部的新生代构造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热年代学 沉积盆地 四川盆地 最大埋藏 热演化 剥蚀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综合整治对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影响研究——基于农户微观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吴诗嫚 丁如 +3 位作者 匡兵 程鹏 祝浩 李卓凡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95-105,共11页
研究目的:基于系统论的“要素—结构—功能”逻辑,揭示农户视角下土地综合整治对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影响机制,探索新时代耕地利用绿色转型的新路径。研究方法:SBM-Undesirable模型、双重差分模型。研究结果:(1)土地综合整治对耕地利用... 研究目的:基于系统论的“要素—结构—功能”逻辑,揭示农户视角下土地综合整治对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影响机制,探索新时代耕地利用绿色转型的新路径。研究方法:SBM-Undesirable模型、双重差分模型。研究结果:(1)土地综合整治对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具有显著提升作用。(2)土地综合整治对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影响效应存在农户类型和地貌类型差异,适度规模农户显著优于小规模农户,平原地区显著优于丘陵地区。研究结论:土地综合整治应在国家粮食安全与生态文明战略指导下,遵循要素整合、结构优化、功能提升的治理逻辑,充分发挥适度规模经营农户对小规模农户的引领作用,因地制宜走好差异化、特色化、生态化农业发展道路,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耕”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综合整治 耕地利用生态效率 农户 SBM-Undesirable模型 双重差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箭石同位素及黑色页岩Mo/TOC特征与早侏罗纪多尔斯期古海洋演变的研究
4
作者 李琼 John McArthur +2 位作者 汤中立 张铭杰 李延鑫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2007年第z1期555-,共1页
  碳氧同位素组成已被广泛应用于研究大洋缺氧事件(OAE)的化学地层学和古温度的标志.本次研究选择英国北部约克郡多尔斯期海相地层中的沉积区间--中falciferum至下commune亚层,测定了箭石样品的稳定同位素值(δ13C和δ18O)以及相应黑...   碳氧同位素组成已被广泛应用于研究大洋缺氧事件(OAE)的化学地层学和古温度的标志.本次研究选择英国北部约克郡多尔斯期海相地层中的沉积区间--中falciferum至下commune亚层,测定了箭石样品的稳定同位素值(δ13C和δ18O)以及相应黑色页岩的钼元素(Mo),总有机碳(TOC)和总硫的含量(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尔斯阶(Toarcian) 大洋缺氧事件(OAE) 箭石 碳同位素值(δ13C) 钼(M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东部江川生物群中的香肠状疑难化石——Tawuia化石属性的新解释 被引量:2
5
作者 李玉兰 王浩 +5 位作者 刘傲然 李明 梁永忠 周颖 唐烽 任留东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585-1603,共19页
云南东部伊迪卡拉(震旦)系顶部灯影组旧城段的江川生物群是华南又一大类丰富且多样化的宏体化石群,其以碳质压膜的方式保存。在该生物群中,我们发现大量香肠状碳质压膜的宏体化石,与成冰(南华)纪全球大冰期之前中、新元古代地层中广泛... 云南东部伊迪卡拉(震旦)系顶部灯影组旧城段的江川生物群是华南又一大类丰富且多样化的宏体化石群,其以碳质压膜的方式保存。在该生物群中,我们发现大量香肠状碳质压膜的宏体化石,与成冰(南华)纪全球大冰期之前中、新元古代地层中广泛分布的Tawuia碳膜化石的大小、形态非常相似。其最大宽度达4.5 mm,最大长度可达4 cm,长宽比均>2,膜面光滑,未见其他稳定纹饰,有的化石标本边缘碳质保存较多,可见深黑色边缘环带。但部分化石保存的形态与常见的直棒状I形、U形、C形Tawuia化石相比却较为特殊,呈现直角L形、8字形、宽U形、环状O形等多种保存形态,个别标本弯折部位可见明显的碳质增厚和横脊纹残留,边缘残存有大小不一的刺状突起构造。这类特异形态保存的似Tawuia化石显然不能解释为以往较为公认的浮游型叶状体藻类,而可能与冰期前的新元古代早期鲁西、淮南宏体化石群中的疑似蠕形动物亲缘的化石有传承关系。上述新发现的化石形态表明:似Tawuia的碳膜宏体化石可能是多源属性的早期多细胞生物。其中短带至长带状叶状体,可见短柄突起及疑似固着器构造的化石可确认为底栖宏体藻类;多数的叶状体推测为香肠状或长囊状,生活史中包含远洋浮游的类型,可能归属于原始不分枝的多核体藻类或早期分化出的中空囊状的多细胞藻类;本文展示的部分规则变形的似Tawuia化石,更可能是两侧对称动物亲缘的,生活于近海的底栖生物体发生主动扭曲后,被特异埋藏所呈现出的特殊保存形态,而随机浮游或表栖的多细胞藻类死亡沉积时不会形成类似形态的化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迪卡拉纪旧城段 江川生物群 似Tawuia化石 多源属性 两侧对称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