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疟疾疫苗的研发进展
1
作者 周珂 陈宗香 刘兰军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31-538,共8页
疟疾是一种通过雌蚊叮咬、由疟原虫引起的传染病,对全球公共卫生构成重大威胁。2000年以来人类通过各种手段来防控疟疾,但受到COVID-19的影响,疟疾病例不降反升,因此疟疾疫苗成为了控制疟疾的重点之一。感染人类的疟原虫主要包括恶性疟... 疟疾是一种通过雌蚊叮咬、由疟原虫引起的传染病,对全球公共卫生构成重大威胁。2000年以来人类通过各种手段来防控疟疾,但受到COVID-19的影响,疟疾病例不降反升,因此疟疾疫苗成为了控制疟疾的重点之一。感染人类的疟原虫主要包括恶性疟原虫和间日疟原虫等。疟原虫的生命周期包括红前期、血液期和蚊期。已通过世界卫生组织预认证的两款疫苗RTS,S/AS01E和R21/Matrix-M以恶性疟原虫红前期蛋白为靶点,临床试验数据显示降低了儿童疟疾的病死率,目前已在非洲进行大规模接种。而针对其他阶段和靶点的疟疾疫苗还没有一个进入Ⅲ期临床试验。本文描述了疟疾的危害及防控,总结了近几年针对红外期、血液期、蚊期疟原虫生命周期及间日疟原虫设计的疟疾疫苗,并展示了疟疾疫苗研发领域的挑战及思路,为新型疟疾疫苗的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疟疾 疟疾疫苗 恶性疟原虫 RTS S/AS01E R21/Matrix-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疫苗环形接种阻断猴痘传播的可行性建模
2
作者 郭晓豪 杨诗婷 陈田木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6-409,共14页
[目的]探讨在男-男性行为(men sex with men,MSM)人群中开展环形接种从而阻断猴痘传播的可行性.[方法]将人群接触区分为固定与非固定接触两部分,建立描述环形接种的常微分方程猴痘传播数学模型.进而基于该模型的数值模拟,评估并探讨环... [目的]探讨在男-男性行为(men sex with men,MSM)人群中开展环形接种从而阻断猴痘传播的可行性.[方法]将人群接触区分为固定与非固定接触两部分,建立描述环形接种的常微分方程猴痘传播数学模型.进而基于该模型的数值模拟,评估并探讨环形接种在群体层面的防传播效果,以及接种过程中涉及的若干环节实施力度的影响.[结果]模拟显示,在基线场景的200 d传播模拟中,仅追踪接种80%和90%密接的环形接种方案可以分别使人群中平均每7.00和9.18 d产生一个病例,二者均大于病例的实际传染期,意味着发生传播阻断.密接追踪比例α1≥0.5时,继续提高α1可以减少疫苗消耗,提高有限疫苗资源的利用率.额外针对次密接的追踪接种将消耗与大规模接种类似的大量疫苗资源,效益较低,仅适用于疫情传播早期病例数极少的情形.[结论]对于猴痘这种自限性疾病,仅针对密切接触者的追踪接种可以很好地控制猴痘传播,同时对局部暴发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然而为进一步减少聚集性暴发带来的额外负担,仍应预先提高MSM人群的疫苗覆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疫苗 环形接种 猴痘 疾病传播 数值模拟 数学模型 常微分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体随机模型驱动的疫苗直接和间接效果评估
3
作者 郭怡超 郭晓豪 +1 位作者 赵泽宇 陈田木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0-420,共11页
[目的]丰富国内疫苗效果评估策略,为制定免疫计划或筛选/候选疫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基于人群均匀混合假设的个体随机模型,以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为例,考虑疾病自然史、人群接触度、疫苗覆盖率和效果等因素,将个体层面疫苗... [目的]丰富国内疫苗效果评估策略,为制定免疫计划或筛选/候选疫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基于人群均匀混合假设的个体随机模型,以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为例,考虑疾病自然史、人群接触度、疫苗覆盖率和效果等因素,将个体层面疫苗的防感染和防传播效果推及群体层面的直接和间接效果.[结果]模拟结果分4个场景讨论仅提升疫苗覆盖率(vaccine coverage,VC)或仅提升疫苗效果(vaccine effectiveness,VE)的结局指标.当VE分别为0.5和0.9时,将VC从50%提升至90%,受间接效果保护人群的日新增感染率峰值的降幅分别为31.1%和72.1%,大于仅提升VE的场景;但仅提升VE的场景的直接效果不论在累积感染率还是日新增感染率指标上,均优于仅提升VC的场景.疫苗混合效果受直接效果影响较大;要实现10%以上的间接效果,至少需要接种覆盖90%以上的易感者,且疫苗防传播和防感染效果均超过85%,或其中一者接近90%,另一者接近80%.[结论]上述结果表明提升VE相比于提升VC在群体层面上更具有公共卫生学意义.但当前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防感染和防传播效果均不理想,因此加强个体接种来提升VC仍具有重要意义.间接效果随着VC的增加而增加,这将为群体中无法接种的个体提供一定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随机模型 疫苗效果 群体免疫 新冠病毒 疫苗覆盖率 免疫计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生素和宿主免疫的相互影响与调控机制 被引量:1
4
作者 张雪 张昕阳 +4 位作者 汪波文 苏洁 薛云新 赵西林 朱伟伟 《中国抗生素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1-184,共14页
细菌耐药性已成为临床抗感染的巨大阻力,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是耐药性出现的重要原因,因此需要寻求降低抗生素用量的抗感染方案。本文梳理了抗生素和宿主免疫的关系:发现不同抗生素可直接影响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的功能,也可以通过调节肠... 细菌耐药性已成为临床抗感染的巨大阻力,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是耐药性出现的重要原因,因此需要寻求降低抗生素用量的抗感染方案。本文梳理了抗生素和宿主免疫的关系:发现不同抗生素可直接影响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的功能,也可以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等间接影响宿主免疫;而补体系统和细菌特异性抗体往往可以促进抗生素的抗菌作用。总结认为:抗生素对宿主免疫的影响具有复杂性;激活宿主自身免疫将有助于对抗细菌感染,同时会减少抗生素的使用,进而减缓细菌耐药性的发展,有效利用宿主免疫也是应对耐药细菌的积极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 宿主免疫 抗感染 相互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毒剂促进细菌抗菌药物耐受性/耐药性产生和传播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崔润博 陈渺渺 +3 位作者 洪守强 李嘉豪 杨琼 赵西林 《中国抗生素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0-170,共11页
消毒剂有效地帮助人类杀灭有害微生物,在防止新型冠状病毒(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传染过程中,消毒剂的使用量激增。消毒剂的过量使用不仅会对环境造成破坏与污染,更为隐蔽的一个后果是促进细菌抗菌药物耐受性/耐药性的产... 消毒剂有效地帮助人类杀灭有害微生物,在防止新型冠状病毒(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传染过程中,消毒剂的使用量激增。消毒剂的过量使用不仅会对环境造成破坏与污染,更为隐蔽的一个后果是促进细菌抗菌药物耐受性/耐药性的产生和传播,将成为全球公共卫生的又一大挑战。目前的研究证明,基因突变与水平转移、外排泵编码基因表达上调和孔蛋白编码基因表达下调、生物膜和应激反应是消毒剂促进细菌抗菌药物耐受性/耐药性的主要机制。本文总结了近些年的研究成果,阐述了主要的消毒剂促进病原菌耐药机制,并列出了几点建议,希望以此来延缓消毒剂介导的细菌抗菌药物耐受性/耐药性的产生和传播,为更好地进行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借鉴与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毒剂 抗菌药物耐受性 抗菌药物耐药性 促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8-2018年宜昌市学校与非学校肺结核传播动力学模型研究
6
作者 刘乔 张皓 +6 位作者 陈秋萍 赵昀康 瞿会敏 Roger Frutos Laurent Gavotte 刘建华 陈田木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07-817,共11页
目的利用数学模型量化学校和非学校不同场所之间的结核病传播能力,为学校肺结核暴发疫情防控提供定量的循证依据。方法基于宜昌市传染病报告系统数据,通过调查收集结核病自然史参数和病例信息,将人口和报告的病例划分为学校和非学校两... 目的利用数学模型量化学校和非学校不同场所之间的结核病传播能力,为学校肺结核暴发疫情防控提供定量的循证依据。方法基于宜昌市传染病报告系统数据,通过调查收集结核病自然史参数和病例信息,将人口和报告的病例划分为学校和非学校两种场所,建立季节性和无季节性传播动力学模型,计算有效再生数(effective reproduction number,R_(eff))评估学校和非学校两种场所结核病传播能力。结果在研究期间,收集了来自湖北省宜昌市的43485例结核病病例的数据,其中学校结核病患者占3.39%。拟合优度分析表明,季节性模型具有更好的拟合效果(P<0.001)。季节性模型估计的结核病平均R_(eff)在宜昌市为0.21(IQR:0.16~2.92)。非学校结核病患者的平均R_(eff)是学校结核病患者的13倍。结论在该研究地区,结核病的传播性仍然不容忽视。非学校结核病患者相较于学校结核病患者传播能力更强。而结核病从非学校结核病患者到学校结核病患者的传播能力,对学校结核病患者有很大的影响。应严格采取具体的干预措施,如结核病筛查,以控制和预防学校结核病患者之间的结核病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动力学模型 基本再生数 学校 结核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