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新发传染病防控体系下全健康治理现状及挑战
1
作者 刘婧姝 霍诗怡 +2 位作者 刘博文 周晓农 李石柱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56-462,共7页
全球新发人兽共患病的频发,揭示了人类、动物和环境健康之间的紧密联系,单一主体难以应对此类复杂健康问题。全健康理念应运而生,强调跨部门、多学科、社会群众参与的共同力量,从整体视角治理全球性健康危机。本文回顾了2020年以来中国... 全球新发人兽共患病的频发,揭示了人类、动物和环境健康之间的紧密联系,单一主体难以应对此类复杂健康问题。全健康理念应运而生,强调跨部门、多学科、社会群众参与的共同力量,从整体视角治理全球性健康危机。本文回顾了2020年以来中国应对新发传染病所采取的行动,分析并总结了中国新发传染病防控体系下全健康治理的现状与挑战,对全健康治理体系的发展提出展望,为提前准备和应对未来潜在大流行疾病提供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发传染病 人兽共患病 全健康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猴的饲养与生物风险控制
2
作者 鹿双双 李晓燕 +2 位作者 卢子薇 毕翔 卢选成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1-108,共8页
为保证生物安全,动物生物安全实验室通常使用负压饲养笼具饲养动物。由于实验猴相对啮齿类动物体型较大,在动物生物安全实验室一般采用非气密性动物隔离设备饲养。作者结合在动物生物安全二级(Animal Biosafety Level 2,ABSL-2)实验室... 为保证生物安全,动物生物安全实验室通常使用负压饲养笼具饲养动物。由于实验猴相对啮齿类动物体型较大,在动物生物安全实验室一般采用非气密性动物隔离设备饲养。作者结合在动物生物安全二级(Animal Biosafety Level 2,ABSL-2)实验室的工作经验,通过对在ABSL-2实验室猴饲养与开展感染性实验的多个环节如何进行生物风险控制进行探讨,为今后在ABSL-2和ABSL-3实验室开展猴的感染性实验进行生物风险控制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SL-2 实验猴 饲养 生物风险控制 负压饲养笼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8例急性期和慢性期布鲁氏菌病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特征及治疗效果比较 被引量:1
3
作者 赵旭 牛克梅 +9 位作者 高霞 宋春旭 范玉 徐晴晴 路忠荣 李鲲 高峰 郝美春 刘秉志 姜海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60-667,共8页
目的分析急性期和慢性期布鲁氏菌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特征、影像学表现及治疗效果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23年11月至2024年11月期间,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欣康医院收治的258例布病住院患者(急性期组202例和慢性期组56例)的... 目的分析急性期和慢性期布鲁氏菌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特征、影像学表现及治疗效果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23年11月至2024年11月期间,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欣康医院收治的258例布病住院患者(急性期组202例和慢性期组56例)的一般资料、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结果、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急性期组发热(51.5%比7.1%)、乏力(30.2%比12.5%)、关节痛(43.1%比16.1%)和肌肉痛(9.9%比1.8%)发生率显著高于慢性期组(均P<0.05);慢性期组骨关节炎合并症发生率高于急性期组(51.8%比5.0%,χ^(2)=75.697,P<0.01)。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试管凝集试验(SAT)、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肌酐(CRE)、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和骨质破坏在布鲁氏菌病急、慢性期组间存在显著差异(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LT异常(OR=14.18,95%CI:1.11~181.72;P=0.041)和骨质破坏(OR=0.16,95%CI:0.04~0.63;P=0.009)与布病临床分期相关。所有患者治疗后,症状都有不同程度的缓解,157例(60.9%)痊愈,101例(39.1%)好转(P<0.01)。结论急性期患者的发热、乏力和关节痛发生率较高,而慢性期患者的骨关节炎合并症发生率较高。SAT、ALT、AST、TBIL、CRE、CRP、ESR的结果异常和骨质破坏在布病不同时期存在差异,其中ALT异常和骨质破坏关联性更强,可辅助布病临床分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病 临床表现 临床检测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某传染病医院近十年蜱传疾病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范子博 高旭 +2 位作者 张媛媛 陈志海 张伟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15-322,共8页
目的对蜱传疾病患者流行病学资料、临床特征进行分析,以期为蜱传疾病诊治能力提升提供帮助。方法收集北京地坛医院2013年1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蜱传疾病患者资料,对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32例蜱传疾病患者临床资料,包... 目的对蜱传疾病患者流行病学资料、临床特征进行分析,以期为蜱传疾病诊治能力提升提供帮助。方法收集北京地坛医院2013年1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蜱传疾病患者资料,对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32例蜱传疾病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SFTS)17例,莱姆病5例,立克次体病10例。发病时间集中在每年的5—10月。北京本土病例14例(43.8%),平谷区占比最高(4例,28.6%),外省输入性病例16例(50.0%),境外旅居患病人员2例(6.3%)。病例年龄21~80岁,平均(50.16±14.61)岁。病例数最多的职业为农民(14例,43.8%)。游走性红斑为莱姆病典型皮损特点,发热多见于SFTS及立克次体病患者,以中度发热为主。WBC及NEUT降低多见于SFTS。SFTS及立克次体病均有EOS降低。PLT减少为SFTS典型特征。立克次体病及SFTS患者表现出明显的肝脏损伤,ALT、AST明显升高。SFTS患者存在明显心肌损伤,CK、CK-MB均有升高。CRP升高主要见于立克次体病。PCT升高最常见于立克次体病,其次为SFTS。结论北京地区蜱传疾病存在逐年上升趋势,多有延误诊断,需提升此类疾病的诊断能力,根据流行病学史和蜱传疾病临床特征进行早期识别,及早行病原学检测,从而提高早期诊断率,实现早诊早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蜱传疾病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莱姆病 立克次体病 流行病学 临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生物安全三级模拟实验室的建设与实践探讨
5
作者 再那吾东·玉山 李晓燕 +5 位作者 鹿双双 王嘉琪 卡力比夏提·艾木拉江 刘美 刘科亮 卢选成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7-92,共6页
动物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ABSL-3实验室)是可以开展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感染实验动物的生物安全防护水平为三级的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近年来随着新发、再发传染病的不断出现,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在病原致病机理、药物和疫苗研发等方... 动物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ABSL-3实验室)是可以开展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感染实验动物的生物安全防护水平为三级的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近年来随着新发、再发传染病的不断出现,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在病原致病机理、药物和疫苗研发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硬件支撑作用,ABSL-3实验室的需求与日俱增。与此同时,对于能够胜任ABSL-3实验室工作的人员需求也越来越多,岗前培训的系统化、规范化、标准化成为进入ABSL-3实验室开展工作的人员生物安全的重要保证。ABSL-3实验室的岗前培训工作需要在特定的场所——模拟实验室内开展,因此有必要建立ABSL-3模拟实验室,并建立科学有效的运行标准和机制。本文全面介绍了ABSL-3模拟实验室的设计、建设、运行及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SL-3实验室 ABSL-3模拟实验室 实验室获得性感染 生物安全 风险评估 培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5-2021年全国65岁及以上老年利福平耐药肺结核患者治疗转归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李玉红 梅金周 +4 位作者 苏伟 阮云洲 刘玉舒 赵雁林 刘小秋 《中国防痨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08-415,共8页
目的:分析2015—2021年全国65岁及以上利福平耐药肺结核(rifampicin-resistant pulmonary tuberculosis,RR-PTB)患者的治疗转归及影响因素。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子系统“监测报告管理”的“耐药病案管理”中收集2015年1... 目的:分析2015—2021年全国65岁及以上利福平耐药肺结核(rifampicin-resistant pulmonary tuberculosis,RR-PTB)患者的治疗转归及影响因素。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子系统“监测报告管理”的“耐药病案管理”中收集2015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期间登记治疗的全国年龄≥65岁的RR-PTB患者病案资料。描述性分析患者人口学特征、诊疗信息及治疗结局,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治疗转归的因素。结果:2015—2021年,全国共登记≥65岁RR-PTB患者13806例,登记率为1.16/10万(13806/119133万),从2015年的0.50/10万(726/14524万)上升至2021年的1.37/10万(2743/20056万);老年RR-PTB患者占全部RR-PTB患者的比例为16.15%(13806/85494),从2015年的13.24%(726/5484)上升至2021年的19.12%(2743/14348);登记患者治疗率为80.18%(11070/13806),从2015年的58.13%(422/726)上升至2021年的90.01%(2469/2743);成功治疗率为46.37%(5133/11070),从2015年的37.20%(157/422)上升至2021年的48.85%(1206/2469),均呈明显上升趋势(χ_(趋势)^(2)值分别为96.329、272.135、919.021、30.029,P值均<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65~69岁年龄组、女性、家务及待业、居住在东部地区、初治和利福平单耐药患者相比,70~74岁年龄组、75~79岁年龄组、≥80岁年龄组、男性、从事农/林/牧/渔、居住在中部和西部地区、复治、耐多药和准广泛/广泛耐药患者未成功治疗的风险均更高(OR=1.156,95%CI:1.055~1.268;OR=1.415,95%CI:1.269~1.578;OR=1.887,95%CI:1.655~2.154;OR=1.202,95%CI:1.101~1.312;OR=1.152,95%CI:1.037~1.279;OR=1.655,95%CI:1.503~1.823;OR=1.657,95%CI:1.494~1.837;OR=1.109,95%CI:1.028~1.197;OR=1.243,95%CI:1.147~1.346;OR=1.331,95%CI:1.015~1.752)。结论: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RR-PTB患者登记率、在人群中的占比均呈上升趋势,登记患者治疗率较高,但成功治疗率较低。需要重点关注男性、年龄≥70岁、职业为农/林/牧/渔、居住在中西部地区、复治,以及分类为耐多药、准广泛/广泛耐药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老年人 利福平 药物耐受性 治疗结果 因素分析 统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8-2022年全国跨省流动肺结核患者 流行特征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李玉红 梅金周 +3 位作者 李雪 张慧 刘小秋 赵雁林 《中国防痨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60-768,共9页
目的:分析2018—2022年我国(暂未包含我国台湾、香港地区和澳门地区)跨省流动肺结核患者的特征,以完善跨区域管理患者防控策略和措施。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监测报告管理”模块获得2018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 目的:分析2018—2022年我国(暂未包含我国台湾、香港地区和澳门地区)跨省流动肺结核患者的特征,以完善跨区域管理患者防控策略和措施。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监测报告管理”模块获得2018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期间肺结核患者转出(入)记录及病案信息,描述性分析人口学特征、转出患者流向和治疗管理等特征。结果:2018—2022年全国共登记7547例跨省流动肺结核患者,占登记肺结核患者的0.23%(7547/3261391),男女性别比为2.12∶1(5130∶2417)。25~59岁年龄组(63.91%,4823/7547)、职业为农牧渔民(36.28%,2738/7547)、东部地区(49.83%,3761/7547)患者占比较高。广东、浙江、贵州、广西、四川和湖南6个省(自治区)跨省转出的患者占61.47%(4639/7547)。东部省份中,广东(1844例)和浙江(930例)转出的患者分别主要流入湖南(20.66%,381/1844)和贵州(36.34%,338/930);中部省份中,湖南(377例)转出的患者主要流入广东(54.91%,207/377),西部省(自治区)中,广西(501例)、四川(418例)和贵州(569例)转出的患者分别主要流入广东(49.50%,248/501)、广东(35.17%,147/418)和浙江(43.41%,247/569)。跨省流动肺结核患者到位率为84.17%(6352/7547)。复治患者的未到位率(22.02%,72/327)高于初治患者(15.55%,1123/72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09,P=0.002);转出前接受治疗时间<30 d的患者未到位率(17.23%,454/2635)高于≥30 d的患者(15.09%,741/49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16,P=0.015)。26.78%(1701/6352)的患者转出至到位的时长超过14 d。结论:我国肺结核患者跨省流动主要发生在广东、浙江、贵州、广西和四川等省(自治区),应加强对结核病高流行地区外出务工人员的主动筛查工作,并建立高流动省份患者管理协同机制,为跨省流动患者提供持续不间断的管理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流动人口 流行病学研究特征(主题) 公共卫生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7-2023年全国肺结核报告发病流行病学特征 被引量:41
8
作者 宋媛媛 李涛 +4 位作者 夏辉 张丽杰 张慧 赵雁林 王黎霞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98-1208,共11页
目的:系统性描述和分析1997—2023年全国肺结核报告发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订和完善结核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1997—2023年《全国疫情资料汇编》和《疾病监测统计报告》及“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报告的肺结核发病数据... 目的:系统性描述和分析1997—2023年全国肺结核报告发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订和完善结核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1997—2023年《全国疫情资料汇编》和《疾病监测统计报告》及“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报告的肺结核发病数据,分析全国及各地区肺结核报告发病的时空变化趋势,不同性别、年龄和职业的人群分布特征,以及肺结核患者病原学阳性率。结果:1997—2023年,全国共报告肺结核患者2190.66万例,由1997年的41.82万例逐年上升至2005年最高的125.93万例,随后下降至2023年的61.31万例。2005—2023年肺结核报告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AAPC=-4.78%,95%CI:-5.44%~-4.13%,P<0.001),西部地区下降较慢(AAPC=-4.42%,95%CI:-5.77%~-2.89%,P<0.001);1997—2023年,全国肺结核报告发病数男女性别比为2.22∶1,<15岁儿童组构成比呈下降趋势(AAPC=-5.74%,95%CI:-6.01%~-5.50%,P<0.001),≥65岁老年组构成比呈上升趋势(AAPC=3.80%,95%CI:3.61%~3.99%,P<0.001);报告发病数排在前5位的职业依次是农牧渔民(61.50%,13421197/21822416)、家务及待业(9.32%,2033078/21822416)、工人(5.89%,1285335/21822416)、学生(5.44%,1186104/21822416)、离退休人员(4.69%,1022406/21822416);2023年报告肺结核患者的病原学阳性率为67.08%(392569/585187)。结论:1997年以来,中国肺结核报告发病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反映了各个时期卓有成效的结核病防治策略实施的成果。今后需要根据不同地区和人群的疫情特点分类施策,推动新技术新措施的应用实施,加速终结结核病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发病率 流行病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PCR荧光探针技术用于结核病患者 早期诊断的多中心应用评价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欧喜超 滕冲 +9 位作者 宋媛媛 郑扬 陈磊 朱俊 王建国 潘兆宝 康海涛 王彦 么鸿雁 黄飞 《中国防痨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87-693,共7页
目的:评价新型PCR-荧光探针(DiagMed qPCR,简称“qPCR”)技术在初诊疑似肺结核患者中进行结核病诊断的可靠性,为其在结核病早期诊断领域的推广应用提供基础数据支持。方法:选择潍坊市第二人民医院、周口市传染病医院和河北大学附属医院... 目的:评价新型PCR-荧光探针(DiagMed qPCR,简称“qPCR”)技术在初诊疑似肺结核患者中进行结核病诊断的可靠性,为其在结核病早期诊断领域的推广应用提供基础数据支持。方法:选择潍坊市第二人民医院、周口市传染病医院和河北大学附属医院作为项目现场实施单位,采用前瞻性研究,连续纳入2024年6—10月期间到医院就诊且符合纳入标准的初诊疑似肺结核患者。实验室工作人员对纳入患者送检痰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样本进行涂片染色镜检、MGIT 960液体培养、GeneXpert MTB/RIF(简称“Xpert”)和qPCR检测。结果:最终纳入563例初诊疑似肺结核患者,涂片镜检阳性率为38.01%(214/563),液体培养阳性率为50.80%(286/563),Xpert检测阳性率为54.53%(307/563),qPCR检测阳性率为58.79%(331/563),qPCR检测阳性率和Xpert检测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液体培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2.000,P<0.001;χ^(2)=9.468,P=0.003)。以液体培养结果为参照标准,qPCR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2.31%(264/286)和75.74%(206/272),Xpert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1.07%(255/280)和80.60%(216/268)。以临床诊断结果为参照标准,qPCR检测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8.05%(328/482)和96.30%(78/81),Xpert检测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5.04%(307/472)和100.00%(78/78)。结论:qPCR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具有非常好的检测效能,可用于在重点人群进行结核病患者主动发现,在综合医疗机构和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进行结核病患者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杆菌 结核 聚合酶链反应 诊断 鉴别 评价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社区的老年人肺结核主动筛查:一项基于多中心队列研究的策略与效果分析
10
作者 张灿有 夏愔愔 +4 位作者 陈卉 赵飞 王黎霞 张慧 成君 《中国防痨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46-854,共9页
目的:评价基于社区的老年人肺结核主动筛查不同策略的筛查工作量和产出。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3—2015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我国东、中、西部10个省份的10个县、区中27个乡镇/社区针对65岁及以上老年人连续3年开展的肺... 目的:评价基于社区的老年人肺结核主动筛查不同策略的筛查工作量和产出。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3—2015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我国东、中、西部10个省份的10个县、区中27个乡镇/社区针对65岁及以上老年人连续3年开展的肺结核主动筛查数据(包括发病因素、可疑症状和胸部影像学检查)进行再分析,模拟形成8种老年人群肺结核主动筛查策略,包括症状筛查策略(策略1~3)、高危人群筛查策略(策略4~7)和普查策略(策略8),分析老年人群的受检情况、肺结核筛查情况、肺结核可疑症状者发现情况、不同主动筛查策略的筛查工作量和患者发现产出。结果:2013—2015年,符合筛查条件的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分别有38888、40909和43006名,接受症状筛查的老年人分别有37989名(97.69%)、37219名(90.98%)和37771名(87.83%),进行胸部影像学检查的老年人分别有33717名(86.70%)、33686名(82.34%)和33268名(77.36%),均呈逐年下降趋势(Z值分别为-51.651、-34.802,P值均<0.001)。2013年首次症状筛查中,采用策略3中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4种可疑症状可检出3.75%(1424/37989)的肺结核可疑症状者,明显多于采用策略1中国家指南症状和策略2中本研究定义症状检出的可疑症状者[分别为1.92%(731/37989)和2.10%(798/37989)],并较策略1多发现5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策略1、2、3需分别对1.79%(696/38888)、1.96%(762/38888)、3.39%(1317/38888)的老年人开展胸部影像学筛查,能够分别发现25.00%(14/56)、26.79%(15/56)、28.57%(16/56)的菌阳肺结核患者和18.39%(32/174)、18.97%(33/174)、21.26%(37/174)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每发现1例菌阳肺结核和活动性肺结核患者需分别筛查50、51、83名和22、24、36名;与症状筛查策略相比,高危人群筛查策略则需对更多的研究对象开展胸部影像学检查,应筛查比例从策略4的9.07%(3527/38888)提高至策略7的36.81%(14314/38888),菌阳肺结核患者和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检出比例及每发现1例肺结核患者需筛查的人数(NNS)也分别从策略4的37.50%(21/56)、30.46%(53/174)、168名、67名提高到策略7的64.29%(36/56)、66.09%(115/174)、398名、125名;而普查策略能够检测出最多的菌阳和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均为100.00%(56/56,174/174)]。另外,第2年的高危人群筛查策略发现的患者比例和NNS均与第1年的筛查结果基本一致,但第3年的筛查效率显著下降。结论:基于社区的老年人肺结核主动筛查建议采取更为敏感的可疑症状定义以提高患者发现率,且结合高危因素以提高筛查效率,而连续的主动筛查实施周期不应超过2次,应及时评估并调整筛查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老年人 社区卫生服务 人群监测 队列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舌拭子的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核酸检测方法在肺结核诊断和筛查中的应用前景与挑战
11
作者 夏辉 赵雁林 《中国防痨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76-980,共5页
结核病仍然是全球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病原学检查是诊断结核病的重要手段,然而,部分疑似肺结核患者早期无痰或者难以获取合格痰标本,导致基于痰标本检测的实验室手段不能充分发挥作用。与此同时,基于口腔拭子、血液、尿液和体液等... 结核病仍然是全球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病原学检查是诊断结核病的重要手段,然而,部分疑似肺结核患者早期无痰或者难以获取合格痰标本,导致基于痰标本检测的实验室手段不能充分发挥作用。与此同时,基于口腔拭子、血液、尿液和体液等非痰标本的检查方法已成为结核病实验室诊断研发的热点。笔者就舌拭子在结核病诊断与筛查中的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以及需要关注的问题等进行系统分析,以期为相关技术优化、多场景应用试点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诊断 舌拭子 总结性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乙型肝炎疫苗免疫策略及接种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唐林 许侠 +4 位作者 周泽玫 王晓琪 李继贞 尹遵栋 王富珍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0-215,共6页
乙型肝炎是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我国通过实施以乙型肝炎疫苗为核心的综合防控策略,在乙型肝炎防控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本文回顾了我国乙型肝炎免疫策略的发展历程,分析了不同人群的疫苗接种目标与进展,以... 乙型肝炎是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我国通过实施以乙型肝炎疫苗为核心的综合防控策略,在乙型肝炎防控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本文回顾了我国乙型肝炎免疫策略的发展历程,分析了不同人群的疫苗接种目标与进展,以及存在的问题及挑战,为进一步优化免疫策略和提升防控水平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疫苗 免疫 接种 疫苗 联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西部高海拔地区鼠形动物携带重要病原体的调查研究
13
作者 李世豪 付邦 +7 位作者 任佳荣 王紫航 宋秀平 方心悦 梁莹 鲁亮 刘小波 刘起勇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79-886,共8页
目的 调查四川西部高海拔地区鼠形动物及其携带8种病原体情况,为当地鼠传疾病防控和病原体监测提供依据。方法 2023年8-11月在四川西部高海拔地区采用夹夜法捕获鼠形动物,采集鼠体肝、肺后提取核酸,使用荧光定量PCR(qPCR)/反转录qPCR(RT... 目的 调查四川西部高海拔地区鼠形动物及其携带8种病原体情况,为当地鼠传疾病防控和病原体监测提供依据。方法 2023年8-11月在四川西部高海拔地区采用夹夜法捕获鼠形动物,采集鼠体肝、肺后提取核酸,使用荧光定量PCR(qPCR)/反转录qPCR(RT-qPCR)法,检测鼠体携带大别班达病毒、汉坦病毒、巴尔通体、土拉弗朗西斯菌、嗜吞噬细胞无形体、莫氏立克次体、恙虫病东方体、致病性钩端螺旋体8种重要病原体。不同组间鼠种的构成比及不同组间病原体阳性率差异的比较用χ^(2)检验。结果 捕获鼠形动物9种共114只,该地区优势鼠种为黑线姬鼠(22.81%)、高山姬鼠(18.42%)、北社鼠(17.54%)、大耳姬鼠(16.67%)、大林姬鼠(13.16%),其他鼠种包括大足鼠(4.39%)、高原松田鼠(4.39%)、川西缺齿鼩(1.75%)、川西白腹鼠(0.88%)。鼠形动物在不同地区、海拔、生境之间的鼠种构成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χ^(2)_(地区)=112.358, P<0.05;χ^(2)_(海拔)=96.843, P<0.05;χ^(2)_(生境)=48.842, P<0.05)。肝、肺病原检测结果显示,巴尔通体阳性率最高25.44%(29/114),其余7种病原体阳性率在0%~4.39%之间。5只鼠形动物合并感染2种及以上病原体,复合阳性率为4.36%(5/114)。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在不同鼠种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568, P=0.028),不同生境中的嗜吞噬细胞无形体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596, P=0.027),其他病原体在不同鼠种、地区、海拔、生境、性别间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四川西部高海拔地区鼠类物种较为丰富,携带多种病原体,并且存在多种病原体复合感染情况,其中巴尔通体阳性率较高。生活区中病原体感染率较高,对人群致病风险较大,应加强鼠类管理和鼠传疾病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形动物 病原体 鼠传疾病 分布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3年中国5岁以下儿童肠道腺病毒分子特征分析
14
作者 董梦洁 车如意 +8 位作者 熊光萍 王宏 李金松 孙晓曼 李利利 范佳欣 唐晓苹 张无敌 李丹地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887-892,共6页
目的深入探究我国5岁以下急性胃肠炎患儿中肠道人腺病毒(Human Adenovirus,HAdV)的分子特征与遗传进化规律,为疾病防控提供基础数据。方法收集2023年中国5岁以下因急性胃肠炎住院和门诊患儿的8074份粪便样本,采用实时荧光检测技术筛查HA... 目的深入探究我国5岁以下急性胃肠炎患儿中肠道人腺病毒(Human Adenovirus,HAdV)的分子特征与遗传进化规律,为疾病防控提供基础数据。方法收集2023年中国5岁以下因急性胃肠炎住院和门诊患儿的8074份粪便样本,采用实时荧光检测技术筛查HAdV,对阳性样本进行测序,并运用GenBank、BioAider和MEGA11.0等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基因分型、同源性及系统发育分析。结果8074份样本中HAdV阳性370例(4.58%),包括2种肠道HAdV基因型,HAdV-F41占比高达98.09%,其次为HAdV-F40(1.90%)。结论我国5岁以下急性胃肠炎患儿中HAdV-F41是最优势基因型,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我国HAdV主要流行谱系为谱系1和2,暂未受到欧洲地区的谱系3影响。对HAdV开展系统长期监测,有助于揭示HAdV在中国的多样性及其进化规律,为制定更有效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肠道腺病毒 基因型 急性胃肠炎 分子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种分化因素影响下的巴尔通体差异转录组分析
15
作者 陈敏 韩娜 +5 位作者 缪玉 强裕俊 张雯 刘蓬勃 刘起勇 栗冬梅 《遗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66-381,共16页
为揭示不同种和不同宿主来源的巴尔通体(Bartonella spp.)转录水平差异及其对进化关系的影响,本研究以来自4种巴尔通体种(汉赛巴尔通体、科勒巴尔通体、克氏巴尔通体和五日热巴尔通体)和3种宿主(家猫、猕猴和人)的共27株巴尔通体菌株为... 为揭示不同种和不同宿主来源的巴尔通体(Bartonella spp.)转录水平差异及其对进化关系的影响,本研究以来自4种巴尔通体种(汉赛巴尔通体、科勒巴尔通体、克氏巴尔通体和五日热巴尔通体)和3种宿主(家猫、猕猴和人)的共27株巴尔通体菌株为研究对象,利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不同种和不同宿主来源菌株间的基因表达差异,并比较转录组与基因组水平的系统发育分析结果的异同。结果表明,不同种和不同宿主来源的巴尔通体菌株间的基因转录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并筛选到12个可能与宿主特异性识别相关的基因(virB10、bepC和virB4等);此外,转录组核心基因(core genes)的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s)位点序列的系统发育树显示菌株呈明显的物种聚集性。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宿主因素对巴尔通体遗传分化具有一定的作用,而地理因素对巴尔通体遗传分化的作用相对较小,与基因组核心基因SNPs位点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结果一致。本研究通过差异转录组分析揭示了巴尔通体物种间的遗传分化和系统发育关系,发现不同种和不同宿主来源的菌株间存在规律性差异。这些差异与传统基因组分析结果一致,表明转录组数据可有效用于物种间的遗传分化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尔通体 转录组 物种分化 基因组 系统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病疫苗免疫策略研究进展
16
作者 于慧敏 郑徽 +3 位作者 刘二勇 黄飞 吴丹 尹遵栋 《中国防痨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30-939,共10页
结核病是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卡介苗(BCG)虽可有效预防儿童重症结核病,但对青少年和成人等结核病高风险人群的保护效果有限,无法有效降低全球结核病疾病负担。本文分别从BCG免疫策略优化(包括BCG接种途径和BCG再接种)和新型疫苗研发... 结核病是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卡介苗(BCG)虽可有效预防儿童重症结核病,但对青少年和成人等结核病高风险人群的保护效果有限,无法有效降低全球结核病疾病负担。本文分别从BCG免疫策略优化(包括BCG接种途径和BCG再接种)和新型疫苗研发(包括BCG取代疫苗、BCG加强疫苗和治疗性疫苗)两个方面,总结了全球结核病疫苗免疫策略研究进展,分析了不同策略特点及挑战,为结核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疫苗 卡介苗 总结性报告(主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6P[1]型牛轮状病毒BLL株全基因组遗传特征分析
17
作者 张锦华 刘夏飞 +8 位作者 余俊杰 范佳欣 王铭月 熊光萍 王怡鹏 李丹地 孙晓曼 庞立丽 段招军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14,共7页
目的了解牛轮状病毒的基因组特征和遗传变异规律。方法对一株分离培养的G6P[1]型牛轮状病毒BLL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和分子特征分析。利用MEGA7.0、DNAMAN等软件进行序列同源性和基因分型分析,并构建全基因组进化树分析其遗传进化关系。结... 目的了解牛轮状病毒的基因组特征和遗传变异规律。方法对一株分离培养的G6P[1]型牛轮状病毒BLL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和分子特征分析。利用MEGA7.0、DNAMAN等软件进行序列同源性和基因分型分析,并构建全基因组进化树分析其遗传进化关系。结果BLL株的全基因型为G6-P[1]-I2-R2-C2-M2-A3-N2-T6-E2-H3,BLL株的VP7基因与中国RVA/Cow-wt/HB01/China/2021株同源性最高,VP4基因与RVA/Human-tc/ISR/Ro8059/1995株处于同一分支。对不同型别的VP8*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结果显示BLL株唾液酸受体结合区与P[1]型毒株相似,与其他型别毒株差异较大,但是189位残基只与Ro8059株相同,与其余株不同。结论BLL株具有潜在感染人的风险,有必要对该毒株进行持续监测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这将为我国深入开展A组轮状病毒跨物种传播的研究提供更多资料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 G6P[1] 序列分析 VP8*蛋白 遗传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非免疫系统性疾病对γ-干扰素释放试验检测结核感染敏感性的影响
18
作者 刘增宾 刘佳佳 +8 位作者 武娅宁 王亚飞 许达 黄咪孙 张敬蕊 李马超 李晓毅 李桂莲 魏会强 《中国防痨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481-1488,共8页
目的:探讨慢性非免疫系统性疾病对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检测结核感染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按照IGRA阳性∶阴性约1∶1的比例从电子病历中分别收集2024年1—10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住院且相关临床资料(包括有结核... 目的:探讨慢性非免疫系统性疾病对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检测结核感染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按照IGRA阳性∶阴性约1∶1的比例从电子病历中分别收集2024年1—10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住院且相关临床资料(包括有结核病及慢性非免疫系统性疾病临床诊断、IGRA检测结果及斑点数,以及与上述多种疾病密切相关的年龄和性别数据等)完整的3057例患者。排除125例现患结核病和98例有结核病病史的患者后纳入283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分析慢性非免疫系统性疾病对IGRA检测结核感染敏感性的影响。结果:2834例无明确结核感染证据的患者中,男性1534例(54.13%),女性1300例(45.87%);年龄范围为4月龄至98岁,年龄中位数(四分位数)为57.0(37.0,68.0)岁;IGRA阳性和阴性者分别为1300例(45.87%)和1534例(54.13%);合并贫血、低蛋白血症、糖尿病、高血压、乙型病毒性肝炎、肿瘤者分别为531例(18.74%)、591例(20.85%)、541例(19.09%)、965例(34.05%)、96例(3.39%)、709例[25.02%;包括恶性肿瘤393例(55.43%)、疑似恶性肿瘤78例(11.00%)、良性肿瘤238例(33.5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女性、未合并糖尿病和0~9岁年龄组相比,男性、合并糖尿病、10~19岁组、20~49岁组和50~98岁组患者IGRA阳性的风险均明显增加[OR(95%CI)值分别为1.773(1.507~2.085)、1.453(1.183~1.785)、3.405(1.143~10.142)、22.070(8.027~60.678)和45.822(16.732~125.486)];与无贫血患者相比,合并贫血患者IGRA阳性的可能性降低[OR(95%CI)=0.591(0.477~0.732)]。结论:贫血可能会导致IGRA检测结核感染的假阴性结果,而糖尿病则可能导致假阳性结果或致结核感染的可能性升高,提示临床应对上述合并症患者的IGRA结果谨慎解读,避免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杆菌感染 干扰素Γ 免疫学试验 慢性病 共病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One Health视角的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食源性寄生虫病流行因素调查研究
19
作者 卢丽丹 陈木新 +6 位作者 蔡姗 佘丹娅 林广初 李松平 莫开能 周程 李凌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80-486,共7页
目的基于全健康理念了解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食源性寄生虫病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从“人-动物-环境”全健康的整体视角,为制定适宜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23年对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罗甸县、黔西南布... 目的基于全健康理念了解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食源性寄生虫病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从“人-动物-环境”全健康的整体视角,为制定适宜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23年对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罗甸县、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册亨县开展人群、保虫宿主、中间宿主、食源性寄生虫病感染状况及相关社会环境因素调查。每个县抽取不少于1000人;保虫宿主样本每县采集不少于50份,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测食源性寄生虫感染情况。对人群开展问卷调查。中间宿主鱼采用压片及消化法、螃蟹采用捣碎沉淀法开展食源性寄生虫囊蚴检测。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s回归。结果共收集3023份调查问卷及粪样标本。其中男性占47.50%、女性占52.50%;少数民族占96.06%。检出食源性寄生虫感染186人,感染率6.15%;检出虫种5种,感染率分别为华支睾吸虫5.39%、带绦虫0.33%、异形吸虫0.40%、曲领棘缘吸虫0.17%、移睾棘口吸虫0.03%,其中曲领棘缘吸虫及移睾棘口吸虫为国内人体感染首次报道。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是否喝生水、是否生食鱼虾、是否生食猪血、是否生食牛胃液、是否生食猪牛肉、是否生食猪牛内脏对食源性寄生虫感染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居民感染食源性寄生虫的危险因素依次为生食猪血(OR=2.841,95%CI:1.809~4.463)、生食牛胃液(OR=2.122,95%CI:1.297~3.469)、生食鱼虾(OR=1.779,95%CI:1.049~3.018)。检测保虫宿主粪样173份,食源性寄生虫感染率5.2%。中间宿主检测鱼510尾,华支睾囊蚴阳性率4.51%;溪蟹及猪、牛肉样本未检出阳性。结论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存在食源性寄生虫感染,生食习惯是导致感染的影响因素。应在加强动物宿主监测的同时,针对生食猪血、牛胃液、鱼虾的饮食习惯人群,以全健康的理念开展重点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寄生虫病 全健康 感染现状 影响因素 少数民族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轮状病毒疫苗衍生株的全基因组分子特征分析
20
作者 唐晓苹 魏宇航 +10 位作者 熊光萍 胡晓 孙晓曼 王宏 李金松 李利利 车如意 董梦洁 张无敌 段招军 李丹地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893-901,共9页
目的探究一株轮状病毒疫苗衍生株G1P[8]基因型A组轮状病毒RVA/Human-wt/CHN/HN1140/2021/G1P[8](简称HN1140)的全基因组分子特征。方法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结合全基因组引物对HN1140株的基因节段进行扩增,获得其全基因组... 目的探究一株轮状病毒疫苗衍生株G1P[8]基因型A组轮状病毒RVA/Human-wt/CHN/HN1140/2021/G1P[8](简称HN1140)的全基因组分子特征。方法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结合全基因组引物对HN1140株的基因节段进行扩增,获得其全基因组序列,借助在线分型工具RotaC 2.0进行基因分型,采用DNAstar5.1和MEGA11.0软件对各基因节段进行相似性及遗传进化分析。结果确定HN1140株的基因型为G1-P[8]-I2-R2-C2-M2-A3-N2-T6-E2-H3,11个节段的系统进化树均显示与疫苗株RotaTeq紧密聚集,核苷酸相似性为99.7%~100%,其中VP1、VP2、VP6和NSP2-NSP5等节段的核苷酸相似性均达到100%。同时,HN1140株与RotaTeq疫苗株之间的VP7、VP4、VP1、VP2、VP3、NSP1基因节段中观察到13个核苷酸差异和8个氨基酸差异。结论HN1140株基因型为G1-P[8]-A3-T6-H3,符合疫苗衍生重配株的典型模式。该毒株与RotaTeq疫苗株表现出高度遗传相似性,核苷酸序列相似性达99.7%~100%,推测其由RotaTeq疫苗株经基因重配演化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组轮状病毒 基因型 分子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