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雪峰山区杉木大径材培育立地及密度控制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徐清乾 黄帆 +2 位作者 张勰 王湘莹 梁贵明 《湖南林业科技》 2020年第3期32-38,共7页
分别针对16、18、20立地指数的林地,开展保留300、525、750、975、1200、1500、2400株·hm-2(CK)的密度控制试验。31年生林分统计结果表明:含间伐木在内,不同立地指数间、不同保留密度间,大径材株数占造林株数百分比与占现立木株数... 分别针对16、18、20立地指数的林地,开展保留300、525、750、975、1200、1500、2400株·hm-2(CK)的密度控制试验。31年生林分统计结果表明:含间伐木在内,不同立地指数间、不同保留密度间,大径材株数占造林株数百分比与占现立木株数百分比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择伐林分各径阶株数百分比呈小径材偏多、特大径材偏少的非对称抛物线分布,对照林分呈正态分布。综合考虑大径材比例和木材总产量,16立地指数的林地适宜保留1200~1500株·hm-2,收获大径材材积444.2~453.3 m 3·hm-2,总材积693.6~696.8 m 3·hm-2;18立地指数的林地适宜保留975~1200株.hm-2,收获大径材材积603.9~610.7 m 3·hm-2,总材积831.0~859.8 m 3·hm-2;20立地指数的林地适宜保留750~975株·hm-2,收获大径材材积649.7~685.2 m 3·hm-2,总材积879.2~918.3 m 3·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大径材 培育 立地控制 密度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竹人工林生物量结构变化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林建忠 梁文斌 +4 位作者 曹流清 林斌 唐晓春 李星桦 粟林丽 《湖南林业科技》 2016年第1期86-92,共7页
对会同县经营10年的毛竹人工林林分生物量结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人工竹林不同龄级、径级、枝下高级和不同密度的生物量分配,81.2%生物量分配于1-7年生幼龄、壮龄、中龄竹;83.4%生物量分配于胸径11—15cm之内;90.7%的生... 对会同县经营10年的毛竹人工林林分生物量结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人工竹林不同龄级、径级、枝下高级和不同密度的生物量分配,81.2%生物量分配于1-7年生幼龄、壮龄、中龄竹;83.4%生物量分配于胸径11—15cm之内;90.7%的生物量分配于枝下高7~11m之内;86.2%生物量分配于立竹4500~9000株/hm2的林分之内,其中立竹4500~6750株/hm2的中密度林分,群体和个体生物量都表现出较高的水平。试验竹林垂直总生物量和地上、地下生物量比对照竹林分别增多1.81倍和1.97倍、1.56倍,地上与地下生物量之比为1.774:1,经济系数为0.501,生物量从大到小的排序,地上部分为秆〉枝〉叶〉凋落物〉竹箨〉退笋,地下部分为鞭根〉竹鞭〉竹蔸〉竹根〉死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人工林 生物量结构 变化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桤木木材密度和纤维特性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徐清乾 许忠坤 +1 位作者 周小玲 陈善喜 《湖北林业科技》 2008年第4期12-15,65,共5页
通过对四川桤木6个家系,2~9a生样本连续进行生长、材性测定,得出如下主要结论:不同树龄之间、不同家系之间木材基本密度、纤维长度、纤维长宽比、纤维含量都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纤维长度、纤维含量、基本密度第8年、第7年、第5年以后... 通过对四川桤木6个家系,2~9a生样本连续进行生长、材性测定,得出如下主要结论:不同树龄之间、不同家系之间木材基本密度、纤维长度、纤维长宽比、纤维含量都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纤维长度、纤维含量、基本密度第8年、第7年、第5年以后基本稳定。4个指标两两之间均达到极显著相关,生长速度与其材性没有必然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材密度 纤维特性 桤木 家系 树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西南大径级毛竹林生长特性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林斌 粟林丽 +2 位作者 曹流清 李晓凤 游上 《湖南林业科技》 2014年第5期58-62,共5页
历时10年对大径级毛竹林进行培育试验,结果表明:大径级毛竹林发笋率、成竹率和大径级新竹数量比对照竹林分别增加1.30倍、1.31倍和16.07倍,大径级新竹数量占成竹总株数平均值为62.8%;大径级毛竹林平均胸径和最大胸径分别为12.28 cm、17.... 历时10年对大径级毛竹林进行培育试验,结果表明:大径级毛竹林发笋率、成竹率和大径级新竹数量比对照竹林分别增加1.30倍、1.31倍和16.07倍,大径级新竹数量占成竹总株数平均值为62.8%;大径级毛竹林平均胸径和最大胸径分别为12.28 cm、17.03 cm,平均枝下高和最大枝下高分别为8.95 m、13.0 m,立竹密度平均达到4 705株/hm2。大径级毛竹林中,产材量和各解析因子在一定范围内均随大径级毛竹比重的增大而不断增加,径级越大其增长幅度也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大径级 生长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竹丰产林大小年生长差异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姚希世 林建忠 +4 位作者 林斌 曹流清 粟林丽 熊建军 李星桦 《湖南林业科技》 2015年第6期111-118,共8页
通过对不同经营类型毛竹丰产林的大、小年生长差异状况进行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丰产竹林大、小年交替出笋、成竹生长数量和质量差异非常明显,不同经营措施的三种丰产竹林,小年平均出笋、成竹数为16.5%、17.2%,比大年少67.0%和65.6%... 通过对不同经营类型毛竹丰产林的大、小年生长差异状况进行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丰产竹林大、小年交替出笋、成竹生长数量和质量差异非常明显,不同经营措施的三种丰产竹林,小年平均出笋、成竹数为16.5%、17.2%,比大年少67.0%和65.6%,小年之间平均变异幅度为2.62倍、2.44倍、比大年之间大1.39倍和1.80倍,小年之间最大的出笋、成竹变异幅度为5.79倍、5.22倍,比大年之间大4.56倍和4.58倍;相邻大年与小年之间的出笋、成竹变异幅度平均为7.54倍和6.94倍,最大变异幅度为29.60倍和21.16倍。小年新成竹平均胸径和平均枝下高为9.74 cm和6.8 m,比大年新成竹平均胸径和平均枝下高小2.3 cm和低1.8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丰产林 大小年 生长 差异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竹天然混交林空间结构特征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明曙东 粟星宏 +5 位作者 顾扬传 林斌 曹流清 粟林丽 杨立新 林世友 《世界竹藤通讯》 2016年第5期1-6,共6页
为探讨毛竹天然混交林的林分空间结构特征,对不同林分组成的天然混交林生长因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毛竹天然混交林的空间利用比较合理,群体结构相对稳定,其中8竹1杉1阔混交林林分密度和平均胸径较适中,分别为1 970株/hm^2和10.8 cm,... 为探讨毛竹天然混交林的林分空间结构特征,对不同林分组成的天然混交林生长因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毛竹天然混交林的空间利用比较合理,群体结构相对稳定,其中8竹1杉1阔混交林林分密度和平均胸径较适中,分别为1 970株/hm^2和10.8 cm,平均冠幅、竹冠空间分布容积和竹冠水平分布面积以及竹叶面积、叶面积指数等因子均大于纯竹林,分别为纯竹林的111.7%、118.5%和130.5%以及111.4%、111.4%;7竹3杉+阔混交林林分密度和平均胸径次之,分别为1 542.2株/hm^2和10.1 cm,平均冠幅、竹冠空间分布容积和竹冠水平分布面积均大于纯竹林,分别为纯竹林的114.7%、107.8%和100.0%,叶面积指数与纯竹林相差甚小,竹林生长良好,体现了冠幅与胸径、林分密度之间的密切相关规律。不同林分组成的天然混交林各种树冠水平分布面积均大于纯竹林的树冠水平分布面积,其中4竹4松1杉1阔混交林的树冠水平分布面积最大,为6 861.2 m^2/hm^2,是纯竹林的17.48倍,对光利用率较高,生产的物质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天然混交林 空间结构 纯竹林 湖南省会同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竹大径材培育技术研究 被引量:35
7
作者 曹流清 李晓凤 《竹子研究汇刊》 2003年第4期34-41,共8页
该试验历时 1 0 a,根据大径竹的竹大、鞭粗、根深的生长特点 ,从充分改良深层次土壤理化性状、优化林分结构、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入手 ,从选地、深挖、清鞭、施肥、养笋、治虫、择伐等方面进行了多年的综合探索 ,系统研究出培育大径竹... 该试验历时 1 0 a,根据大径竹的竹大、鞭粗、根深的生长特点 ,从充分改良深层次土壤理化性状、优化林分结构、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入手 ,从选地、深挖、清鞭、施肥、养笋、治虫、择伐等方面进行了多年的综合探索 ,系统研究出培育大径竹的技术措施。经应用证实 ,效果显著 :平均每度产新竹竿重 55.0 8t· hm-2 ,比试验前和对照分别增加 2 .5倍和 2 .59倍 ,其中 1 2 cm以上的大径竹产量占增产总数的 91 % ;产量最高的林分 ,每度产新竹竿重 78.0 7t· hm-2 ,比试验前和对照分别增加3.42倍和 4.0 9倍 ,其中大径竹产量占增产总数的 92 .3% ,创国内目前材用竹单产较高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大径材 培育技术 土壤 林分结构 生长环境 选地 产量 翻土 竹鞭 除草 施肥 竹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竹林间种天麻丰产技术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曹流清 丁建国 李小凤 《竹子研究汇刊》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30-36,共7页
经过4年半的试验研究,证实了毛竹林具有供天麻与蜜环菌生长发育的优越生态环境,在参考原有露地栽培技术基础上,结合竹林实际,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丰产技术栽培方法,经在生产实践中运用、验收,每0.07hm2产商品麻子品130.9kg,鲜种麻518.0... 经过4年半的试验研究,证实了毛竹林具有供天麻与蜜环菌生长发育的优越生态环境,在参考原有露地栽培技术基础上,结合竹林实际,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丰产技术栽培方法,经在生产实践中运用、验收,每0.07hm2产商品麻子品130.9kg,鲜种麻518.0kg,净产值达13961.3元,在最低年净产值也达8522元,为一般竹林产值的二三十倍;间种竹林比未间种竹林平均增产竹材42.2%;天麻产量比一般露地栽培高出13.3%~46.6%;同时,边研究,边推广,到1994年止,累计推广面积达344hm2,共创产值7782万元,其中纯利5341.2万元,为发展新型高效竹业生产提供样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林 天麻 间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杉木第2代种子园自由授粉子代测定与亲本结实性状联合选择 被引量:8
9
作者 张勰 徐清乾 +2 位作者 顾杨传 杨建华 黄帆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5,共5页
2011年4月,采用湖南省会同县第2代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Hook种子园自由授粉子代的1年生裸根苗进行造林,参试家系共35个,以种子园混合种为对照,2012-2015年连续4 a进行树高、胸径、球果质量测定,并根据测定结果进行早期选... 2011年4月,采用湖南省会同县第2代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Hook种子园自由授粉子代的1年生裸根苗进行造林,参试家系共35个,以种子园混合种为对照,2012-2015年连续4 a进行树高、胸径、球果质量测定,并根据测定结果进行早期选择。结果表明,树高、胸径在家系间差异均达显著水平,6年生时平均树高、胸径、单株立木材积为分别为4.17 m,5.02 cm,0.005 91 m^3;2012-2015年的树高遗传力为0.344~0.434;6年生时的胸径、材积遗传力分别为0.466,0.409。从参试的35个家系中选出9个优良家系,6年生时其平均树高、胸径、单株立木材积分别为4.90 m,6.0 cm,0.008 41m^3,分别超出群体均值的18.2%,24.1%,42.3%,遗传增益分别为6.36%,8.95%和17.33%。综合考虑9个优良家系的无性系母株的结实性状,联合选出4个高产速生的无性系实生子代,单株平均球果重量达7.7 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第2代种子园 子代测定 结实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杉木第三代种子园分步式营建技术 被引量:11
10
作者 张勰 徐清乾 +3 位作者 许忠坤 顾杨传 杨建华 黄帆 《湖南林业科技》 2017年第5期100-104,共5页
介绍了湖南省会同县林业科学研究所杉木第3代种子园分步式营建技术,涉及园址选择、建园材料选择、建园规划、容器苗培育及嫁接、无性系配置、抚育管理等。新建的54 hm^2杉木第3代种子园相对传统建园方式:前4年树高、冠幅、林相整齐度、... 介绍了湖南省会同县林业科学研究所杉木第3代种子园分步式营建技术,涉及园址选择、建园材料选择、建园规划、容器苗培育及嫁接、无性系配置、抚育管理等。新建的54 hm^2杉木第3代种子园相对传统建园方式:前4年树高、冠幅、林相整齐度、正冠率、保存率分别增长25.8%、25.1%、48.5%、8.2%、3.3%,涩籽种子率减少8.6%;节约2年园区用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建园前4年总成本减少12 560元/hm^2,成本下降率为23.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第三代种子园 分步式 营建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杉木种子园营建技术规程研制 被引量:7
11
作者 徐清乾 许忠坤 +2 位作者 张勰 荣建平 顾扬传 《湖北林业科技》 2013年第4期84-87,共4页
经历30余年,杉木种子园由初级向2代、3代发展。目前全国杉木种子园面积3000hm^2,年生产良种10万妇,为林业生产作出了应有贡献。该技术标准是杉木种子园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科技成果的结晶,是今后种子园建设最基本的科技应用和质量措施... 经历30余年,杉木种子园由初级向2代、3代发展。目前全国杉木种子园面积3000hm^2,年生产良种10万妇,为林业生产作出了应有贡献。该技术标准是杉木种子园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科技成果的结晶,是今后种子园建设最基本的科技应用和质量措施,对提高种子园遗传品质、种子产量和经济效益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种子园 技术规程 营建 林业生产 科技成果 种子园建设 实践经验 技术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型造林与传统造林的杉木林邻体干扰效应比较 被引量:5
12
作者 许忠坤 徐清乾 +2 位作者 郭文清 顾扬传 杨建华 《湖南林业科技》 2016年第4期28-36,43,共10页
为了比较杉木生态型造林和传统造林邻体对杉木基株干扰效应的差异,阐明生态型造林的优越性,避免造林地滋生大量五节芒,在不影响杉木生长的前提下解决传统造林中出现的炼山和抚育造成的水土流失、地力衰退、生物多样性减少和人工成本高... 为了比较杉木生态型造林和传统造林邻体对杉木基株干扰效应的差异,阐明生态型造林的优越性,避免造林地滋生大量五节芒,在不影响杉木生长的前提下解决传统造林中出现的炼山和抚育造成的水土流失、地力衰退、生物多样性减少和人工成本高等问题,为今后造林工作提供技术支撑。本研究选用生态型造林与传统造林两种类型造林8年生生长数据,采用邻体干扰指数模型的方法,研究两种造林类型邻体对杉木的干扰效应。结果表明:生态型造林地中有灌木植物22种、草本植物4种;传统造林地中五节芒占草本植物总数量的91.8%,仅有灌木植物7种、其它草本植物1种,前者林地灌木层和草本层的丰富度指数和香农维纳指数均大于后者。测得两者初始个体高第1、2年平均生长速度分别为86.8 cm/a、31.9 cm/a和94.2 cm/a、51.9 cm/a,灌木植物第1、2年的平均生长速度分别为48.7 cm/a和53.3 cm/a,草本植物的平均生长速度为55.7 cm/a;两者8年生杉木平均高和平均胸径分别为6.4 m、5.8 m和7.9 cm、8.7 cm。生态型造林地中灌木层干扰效应强于传统造林,主要干扰物种有4种,平均干扰指数为2.40;后者林地中草本层干扰效应强于前者,主要干扰物种有1种,平均干扰指数为0.42。生态型造林初始个体高较大,第1、2年平均生长速度大于灌、草植物,无缓苗期,造林后快速生长,对造林初期生长速度促进作用明显;传统造林初始个体高较小,有缓苗期,第1、2年平均生长速度小于灌、草植物,林地必需进行抚育。分别拟合两者总干扰指数与杉木基株大小、基株生长速度唐守正树高曲线,知其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前者抵抗邻体干扰能力强于后者,个体大小受邻体的影响较小,邻体对基株生长的整体干扰作用要小于后者。生态型造林不抚育促使杉木个体高生长较快,传统造林由于频繁抚育杉木个体胸径生长较快。生态型造林炼山为五节芒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前者无炼山抚育,生物多样性丰富,抑制五节芒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炼山 干扰指数 邻体 基株 生物多样性 生态型造林 传统造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营林方式对杉木幼林生长及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徐清乾 张勰 +3 位作者 黄帆 顾扬传 李进元 李跃华 《湖南林业科技》 2017年第1期30-34,共5页
对不同营林方式的杉木幼林生长量及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的数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炼山、定植2年生容器苗、造林后免抚育的生态型模式,相比炼山、定植1年生裸根苗、造林后抚育三年的传统型模式,杉木幼株生长量没有显著性差异;生... 对不同营林方式的杉木幼林生长量及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的数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炼山、定植2年生容器苗、造林后免抚育的生态型模式,相比炼山、定植1年生裸根苗、造林后抚育三年的传统型模式,杉木幼株生长量没有显著性差异;生态型营林方式减少了对微生物的破坏,且有利于微生物数量的恢复,建议在生产中推广生态型营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型 传统型 生长 微生物 杉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竹天然混交林生物量及经济效益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杨立新 林世友 +6 位作者 梁银花 林斌 曹流清 粟林丽 顾扬传 杨敬 吴习安 《湖南林业科技》 2016年第5期98-103,共6页
为了衡量和反映毛竹天然混交林的生产力水平和经济效益,对不同林分组成的天然混交林的现存立竹生物量和立木蓄积量进行调查,并测算单位面积产量、产值。结果表明:不同林分组成的天然混交林经济效益均大于纯竹林,其产值比纯竹林增多18.6%... 为了衡量和反映毛竹天然混交林的生产力水平和经济效益,对不同林分组成的天然混交林的现存立竹生物量和立木蓄积量进行调查,并测算单位面积产量、产值。结果表明:不同林分组成的天然混交林经济效益均大于纯竹林,其产值比纯竹林增多18.6%~51.3%。其中,8竹1杉1阔混交林的立竹生物量最多,为99 388.4 kg/hm^2,比纯竹林增多24.1%;3竹5松2阔+杉混交林的立木蓄积量最多,达169.051 m^3/hm^2,为纯竹林的52.29倍;4竹4松1杉1阔混交林的单位面积产值最高,为39 219.2元/hm^2,比纯竹林增多5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天然混交林 纯竹林 生物量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茶芽苗砧嫁接苗田间移栽试验 被引量:12
15
作者 李晓凤 杨继荣 +3 位作者 曹流清 顾扬传 侯其金 兰海 《湖南林业科技》 2010年第2期29-32,35,共5页
以怀化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油茶采穗圃的湘林1号、104号和长林3号、4号等20多个油茶优良无性系为试材,对油茶芽苗砧嫁接苗进行田间移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短期移栽密度以222~333株/m^2,株行距3 cm×15 cm、3 cm×12 cm和3 cm... 以怀化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油茶采穗圃的湘林1号、104号和长林3号、4号等20多个油茶优良无性系为试材,对油茶芽苗砧嫁接苗进行田间移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短期移栽密度以222~333株/m^2,株行距3 cm×15 cm、3 cm×12 cm和3 cm×10 cm,产苗量7~10万株/667 m^2的密度最合适;移栽天气以毛毛细雨天和阴天最佳,其次是晴天;最适砧木粗度为0.31~0.45 cm;拱膜密封嫁接苗保温保湿天数以90~95 d,且第1次密封时间以40 d左右为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芽苗砧嫁接苗 田间移栽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茶湘林系列6个无性系嫁接苗生长调查 被引量:2
16
作者 沈江 李晓凤 +3 位作者 顾扬传 曹流清 胡友良 李星桦 《湖南林业科技》 2013年第1期65-68,共4页
对湘林系列5、14、15、18、40、166等6个油茶优良无性系的芽苗砧嫁接苗生长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为:6个无性系平均成活率和抽梢率的变化范围分别为74.6%~96.2%和71.3%~93.6%,平均苗高和地径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3.5~19.8 cm和0.303... 对湘林系列5、14、15、18、40、166等6个油茶优良无性系的芽苗砧嫁接苗生长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为:6个无性系平均成活率和抽梢率的变化范围分别为74.6%~96.2%和71.3%~93.6%,平均苗高和地径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3.5~19.8 cm和0.303~0.356 cm,平均叶片数和冠幅值变化范围分别为8.7~12.7片/株和7.3~8.6 cm,平均根长和根幅变化范围分别为6.0~6.8 cm和4.7~6.5 cm。6个无性系平均成活率和抽梢率分别为85.0%和88.5%,分别大于对照5.0%和2.1%;平均苗高和地径分别为15.8 cm和0.33 cm,分别大于对照1.4 cm和0.022 cm;平均叶片数为10片/株,大于对照0.8片/株;平均冠幅、根长和根幅分别为8.0 cm、6.5 cm和5.4 cm,分别大于对照0.43 cm、0.25 cm和0.78 cm。湘林166和湘林5的芽苗砧嫁接苗生长表现较好,其平均成活率、抽梢率及苗高、地径、叶片数量、冠幅与根长等均较大;湘林15和湘林40则生长表现较差,其平均成活率、苗高、叶片数量等均略低于混合优良无性系(对照)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湘林系列无性系 嫁接苗 成活率 苗高 叶片数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丰产栽培措施对毛竹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9
17
作者 侯其金 林斌 +3 位作者 李晓凤 粟林丽 曹流清 李星桦 《湖南林业科技》 2015年第3期63-68,共6页
历时10年对低产毛竹林进行不同经营措施的丰产培育试验.结果表明:竹林平均每年出笋1669.3株/hm^2,成竹749.1株/hm^2,秆、枝、叶鲜质量35.52t/hm^2,平均胸径12.0cm,平均枝下高8.6m,比对照竹林分别增加1.61倍、1.14倍、3.02倍、28.0%、30... 历时10年对低产毛竹林进行不同经营措施的丰产培育试验.结果表明:竹林平均每年出笋1669.3株/hm^2,成竹749.1株/hm^2,秆、枝、叶鲜质量35.52t/hm^2,平均胸径12.0cm,平均枝下高8.6m,比对照竹林分别增加1.61倍、1.14倍、3.02倍、28.0%、30.3%.经过丰产培育竹林的出笋、成竹的旺盛期都较长,历时4~8年,直到10年后才有所下降.改善土壤、提高肥力,对增强竹鞭系统生长发育和促进培育后的竹林出笋、新成竹量增加具有显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丰产 措施 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茶无性系嫁接苗在湘西南地区的生长表现 被引量:5
18
作者 顾扬传 胡友良 +1 位作者 李晓凤 曹流清 《湖南林业科技》 2012年第5期72-75,共4页
以长林系列和湘林系列10个油茶优良无性系为试材,进行油茶芽苗砧嫁接苗田间移栽对比试验,并对不同无性系嫁接苗苗期生长性状进行观察和测定。结果表明:10个无性系嫁接苗平均成活率和平均抽梢率均表现良好,分别为81.3%和84.5%,其中长林5... 以长林系列和湘林系列10个油茶优良无性系为试材,进行油茶芽苗砧嫁接苗田间移栽对比试验,并对不同无性系嫁接苗苗期生长性状进行观察和测定。结果表明:10个无性系嫁接苗平均成活率和平均抽梢率均表现良好,分别为81.3%和84.5%,其中长林53号成活率最高为92.7%,长林27号抽梢率最高为96.1%;各无性系苗木长势好,苗木高度、地径和根系、叶片生长都较茁壮,虽有不同程度的差异,但变异幅度不大,成活率和抽梢率变异幅度分别为32.2%和35.2%,苗高、地径、高径比、根深和根幅,变异幅度为17.2%~44.4%,叶片生长数变异幅度稍大为50.8%。说明各无性系生长整齐、均匀,群体生长优势明显,适于湘西南地区推广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无性系 芽苗砧嫁接苗 苗期性状 生长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邓恩桉大棚容器育苗技术及其效益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晓凤 陈善喜 《湖南林业科技》 2008年第2期38-39,共2页
试验通过采用营养土配方为细黄心土:河沙:火土灰=3:1:1;种子和基质消毒分别用高锰酸钾和甲基托布津;播种育小苗和移苗上袋是3月上旬和4月上旬,用大棚薄膜覆盖,保温保温,控制温度15~25℃,湿度80%左右,以及及时追肥、浇水、... 试验通过采用营养土配方为细黄心土:河沙:火土灰=3:1:1;种子和基质消毒分别用高锰酸钾和甲基托布津;播种育小苗和移苗上袋是3月上旬和4月上旬,用大棚薄膜覆盖,保温保温,控制温度15~25℃,湿度80%左右,以及及时追肥、浇水、除草、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措施,进行邓恩桉大棚容器育苗,其用种量为0.5kg,产苗木81438株,60d后,成苗率81.3%,平均出苗633株/m^2,平均苗高10.5cm,且根系发达,经济效益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恩桉 育苗 营养袋 大棚 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杉木容器嫁接苗培育技术 被引量:1
20
作者 顾扬传 杨建华 《湖南林业科技》 2016年第3期142-144,共3页
通过对杉木容器嫁接苗培育的试验与生产推广实践,总结出容器制作、基质配比,容器砧木苗定植摆放、嫁接,苗期管理及容器嫁接苗出圃等一整套成功的操作技术。培育出的苗木达到了苗干通直、高度80 cm以上、轻质的理想效果,为新建分步式种... 通过对杉木容器嫁接苗培育的试验与生产推广实践,总结出容器制作、基质配比,容器砧木苗定植摆放、嫁接,苗期管理及容器嫁接苗出圃等一整套成功的操作技术。培育出的苗木达到了苗干通直、高度80 cm以上、轻质的理想效果,为新建分步式种子园和原有种子园间伐后补植改造提供了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容器 嫁接苗 培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