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态敏感区交通线路边坡生态修复与评价——以伊犁生态修复区域为例
1
作者 杨小玲 杨贵侠 +5 位作者 李思环 袁胜洋 刘先峰 马周 付鸿翔 李思洋 《绿色科技》 2025年第4期233-240,265,共9页
为明确适用于伊犁生态敏感区域的边坡生态修复植物,探究生态修复植物的实际修复效果,通过实地调研以及文献调研建立乡土护坡植物库,基于层次分析法(AHP)确定了生态修复植物组合,并开展了现场生态修复试验,构建植被护坡工程质量评价体系... 为明确适用于伊犁生态敏感区域的边坡生态修复植物,探究生态修复植物的实际修复效果,通过实地调研以及文献调研建立乡土护坡植物库,基于层次分析法(AHP)确定了生态修复植物组合,并开展了现场生态修复试验,构建植被护坡工程质量评价体系,并结合室内外试验对生态修复效果进行了评价,从护坡功能、生态效益、景观效果、经济效益4个方面确定植被护坡工程评价指标,基于AHP确定了各生态修复评价指标权重,结合综合评价指数法计算出生态修复评价分值。结果表明:伊犁地区植物种类丰富,沿线边坡植物平均冠长为16.3 cm,平均根长为6.65 cm,植被数量从坡顶到坡脚的位置呈现出递增的趋势;乡土护坡的生态修复植物确定为高羊茅、紫花苜蓿、狗尾巴草、狗牙根、野菊花5种植物;边坡Ⅰ综合评价分值为6.57,植被护坡等级评价为良,边坡Ⅱ综合评价分值为8.68,植被护坡等级评价为优,边坡Ⅱ的生态恢复效果比边坡Ⅰ理想。结果为西北伊犁生态敏感地区的生态修复提供了科学的草种选取依据以及工程边坡生态修复的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修复 评价方法 层次分析法 植物组合 伊犁生态敏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