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a-N共掺杂锐钛矿相TiO_2的电子结构及光学性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张晓旭 马梅 +3 位作者 张文蕾 张航 马兰 张丽丽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13-1118,共6页
利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平面波超软赝势方法对锐钛矿相TiO_2、La单掺杂及La-N共掺杂锐钛矿相TiO_2的电子结构进行计算,分析La单掺杂及La-N共掺杂对锐钛矿相TiO_2的晶体结构、能带、态密度、差分电荷密度和光吸收性质的影响.... 利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平面波超软赝势方法对锐钛矿相TiO_2、La单掺杂及La-N共掺杂锐钛矿相TiO_2的电子结构进行计算,分析La单掺杂及La-N共掺杂对锐钛矿相TiO_2的晶体结构、能带、态密度、差分电荷密度和光吸收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掺杂后TiO_2的晶格发生畸变,原子间键长的变化使晶格发生膨胀;掺杂后TiO_2的禁带宽度减小,并在禁带中引入杂质能级,导致TiO_2的吸收图谱产生红移现象;与La单掺杂相比,La-N共掺杂锐钛矿相TiO_2的红移程度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 第一性原理 晶体结构 电子结构 光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元素(Nd/Sm/Gd/Dy)掺杂SnO2的第一性原理计算 被引量:8
2
作者 雷博程 夏桐 +4 位作者 彭彩云 刘桂安 张丽丽 黄以能 赵静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625-1631,共7页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分析了Nd、Sm、Gd和Dy四种稀土元素掺杂SnO_2的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计算结果表明:掺杂稀土元素Nd、Sm、Gd、Dy后,Sn_7XO_(16)体系的晶胞体积及晶格常数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大,禁带宽度减小,在费米能级...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分析了Nd、Sm、Gd和Dy四种稀土元素掺杂SnO_2的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计算结果表明:掺杂稀土元素Nd、Sm、Gd、Dy后,Sn_7XO_(16)体系的晶胞体积及晶格常数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大,禁带宽度减小,在费米能级附近出现了杂质能级。光学性质方面,掺杂稀土元素Nd、Sm、Gd、Dy后,体系的吸收边都向低能方向移动,发生了红移,拓宽了光谱响应范围,与未掺杂之前相比,掺杂稀土元素Nd后的静态介电常数减小,其余三种体系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性原理 SNO 2 稀土元素 电子结构 光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f、N以不同比例掺杂ZnO的第一性原理计算 被引量:9
3
作者 张文蕾 张航 +3 位作者 彭彩云 马兰 容婧婧 张丽丽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62-370,共9页
基于第一性原理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分析了Hf、N以不同掺杂比例掺杂ZnO(Zn_(16)O_(16))形成Zn_(15)O_(16-x_HfN_x(x=1,2,3,4)体系的结构参数、电子结构、Mulliken电荷布居和光学方面的性质.计算结果表明,掺杂体系晶胞体积不同程度增大;x=... 基于第一性原理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分析了Hf、N以不同掺杂比例掺杂ZnO(Zn_(16)O_(16))形成Zn_(15)O_(16-x_HfN_x(x=1,2,3,4)体系的结构参数、电子结构、Mulliken电荷布居和光学方面的性质.计算结果表明,掺杂体系晶胞体积不同程度增大;x=1时体系的费米能级上移进入导带使其呈现n型半导体特征,吸收峰和反射峰红移较小,尤其是反射峰,主要表现为强度的变化;但x=2,3,4体系的费米能级均在价带顶附近,且随掺杂比例的增大,掺杂体系的费米能级进入价带的深度逐渐增大,N 2p态的贡献作用也越来越显著,使掺杂体系呈现p型半导体特征,吸收峰和反射峰均有较大的红移,这将有利于ZnO体系在可见光领域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性原理 ZnO HF N掺杂 结构参数 电子结构 光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烧温度对(Ba0.85Ca0.15)(Ti0.9Hf0.1)O3压电陶瓷电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任翔云 周恒为 +2 位作者 张超 黄以能 尹红梅 《人工晶体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233-1238,共6页
采用固相法分别在1100~1250℃的预烧温度下制备了(Ba_(0.85)Ca_(0.15))(Ti_(0.9)Hf_(0.1))O_3(BCHT)无铅压电陶瓷,通过对所制备陶微观结构和电性能的测试,发现:所有样品均具有纯的钙钛矿结构;随预烧温度的增加,室温下样品逐渐由四方相... 采用固相法分别在1100~1250℃的预烧温度下制备了(Ba_(0.85)Ca_(0.15))(Ti_(0.9)Hf_(0.1))O_3(BCHT)无铅压电陶瓷,通过对所制备陶微观结构和电性能的测试,发现:所有样品均具有纯的钙钛矿结构;随预烧温度的增加,室温下样品逐渐由四方相向三方相转变,预烧温度在1150~1250℃时两相共存;样品的压电常数d33、剩余极化强度Pr均随预烧温度的升高呈现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相对介电常数ε_r、弥散系数γ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而矫顽场Ec则逐渐降低。样品的综合性能在预烧温度1250℃处达到最佳值:d_(33)=525 pC/N,Pr=10.2μC/cm^2,E_c=1.30 kV/cm,ε_r=17699,γ=1.65,表明该材料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0.85Ca0.15)(Ti0.9Hf0.1)O3 固相法 压电性能 介电性能 无铅压电陶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与Hf/Ta/W掺杂锐钛矿相TiO_2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夏桐 方志平 +5 位作者 雷博程 刘丹枫 赵璨 刘桂安 黄以能 张丽丽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431-1437,共7页
运用第一性原理密度泛函理论,计算了S单掺及S和过渡金属X(Hf、Ta、W)共掺锐钛矿相TiO_2后的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计算结果表明,S单掺及S和X(Hf、Ta、W)共掺杂锐钛矿TiO_2后,带隙变窄,表明掺杂后的体系导电性能增强,其中Ta、W与S共掺后,... 运用第一性原理密度泛函理论,计算了S单掺及S和过渡金属X(Hf、Ta、W)共掺锐钛矿相TiO_2后的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计算结果表明,S单掺及S和X(Hf、Ta、W)共掺杂锐钛矿TiO_2后,带隙变窄,表明掺杂后的体系导电性能增强,其中Ta、W与S共掺后,费米能级穿过导带,表现出n型半导体特征;光学性质结果表明:掺杂后各体系的吸收光谱吸收带边均发生红移,S-Ta共掺和S-W共掺体系红移程度最大,并且在可见光区域出现吸收峰,S-W共掺体系的吸收峰最大,说明了该体系的光催化功能较强。各掺杂体系的反射率主峰均向低能方向移动,共掺移动幅度更大,且S-W共掺体系的反射系数在可见光区最大。各共掺体系的静态折射率依次增大,其中S-Hf共掺体系静态折射率在各体系中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性原理 电子结构 光学性质 锐钛矿TIO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浓度C掺杂SnO_2的第一性原理计算 被引量:4
6
作者 彭彩云 雷博程 +4 位作者 夏桐 徐明杰 王艳辉 张丽丽 黄以能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01-406,共6页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对不同浓度C掺杂SnO_2体系的晶体结构、能带结构、态密度以及光学性质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掺杂C原子后,晶胞体积和晶格常数都略微增大,且随着掺杂浓度的增大而增大,能带的禁带宽度则随着浓度的增大而...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对不同浓度C掺杂SnO_2体系的晶体结构、能带结构、态密度以及光学性质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掺杂C原子后,晶胞体积和晶格常数都略微增大,且随着掺杂浓度的增大而增大,能带的禁带宽度则随着浓度的增大而减小.在光学性质中,掺杂C原子后体系的光吸收边都向低能方向移动,随着掺杂浓度的增大,体系红移的幅度也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性原理 SNO2 电子结构 吸收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元素(Ce/Nd/Eu/Gd)与N共掺锐钛矿相TiO_2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彭彩云 马梅 +3 位作者 张航 张晓旭 张丽丽 黄以能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32-138,共7页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对锐钛矿相TiO_2、稀土元素Ce、Nd、Eu、Gd单掺锐钛矿相TiO_2,以及这四种稀土元素与N共掺锐钛矿相TiO_2前后的几何结构、能带结构、态密度以及光学性质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四种稀土元素单掺后导致锐钛...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对锐钛矿相TiO_2、稀土元素Ce、Nd、Eu、Gd单掺锐钛矿相TiO_2,以及这四种稀土元素与N共掺锐钛矿相TiO_2前后的几何结构、能带结构、态密度以及光学性质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四种稀土元素单掺后导致锐钛矿TiO_2晶胞膨胀,晶格发生畸变,禁带宽度变小,而其与N共掺后晶格畸变的程度小于单掺体系,且共掺体系的禁带宽度也减小.在光学性质中,单掺体系和共掺体系的光吸收带边都发生了红移,在可见光区的吸收系数增加,且共掺体系比单掺体系增加程度大,整体有效提高了TiO_2的光催化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性原理 锐钛矿Ti O2 电子结构 光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胶体粒子形成束晶的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2
8
作者 马兰 容婧婧 +2 位作者 朱有亮 黄以能 孙昭艳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95-200,共6页
利用广义指数模型描述软胶体粒子,结合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软胶体粒子形成束晶的动力学过程.通过等温压缩和等密度降温2个不同的过程,研究了束晶形成过程中结构变化特征和动力学路径对结构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与蒙特卡洛模拟结果相比,... 利用广义指数模型描述软胶体粒子,结合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软胶体粒子形成束晶的动力学过程.通过等温压缩和等密度降温2个不同的过程,研究了束晶形成过程中结构变化特征和动力学路径对结构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与蒙特卡洛模拟结果相比,分子动力学模拟得到的结构随着密度的变化有明显的迟滞现象,这是由于考虑了真实的动力学因素引起的差异.此外,在相同温度和压力下通过不同的动力学路径得到的相结构不完全相同,这是由于动力学形成过程会对相结构产生很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粒子束晶 分子动力学模拟 广义指数模型 面心立方 体心立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元素Sm与C共掺SnO2的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彭彩云 雷博程 +2 位作者 夏桐 张丽丽 黄以能 《人工晶体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362-2368,共7页
利用第一性原理密度泛函理论,计算了Sm-C共掺SnO_2体系的能带结构、能态密度、光学性质。计算结果表明:Sm-C近邻共掺体系的晶胞的结构比较稳定。在电子结构方面,共掺体系的禁带宽度值最小,表明电子从价带激发到导带所需的能量最小。在... 利用第一性原理密度泛函理论,计算了Sm-C共掺SnO_2体系的能带结构、能态密度、光学性质。计算结果表明:Sm-C近邻共掺体系的晶胞的结构比较稳定。在电子结构方面,共掺体系的禁带宽度值最小,表明电子从价带激发到导带所需的能量最小。在光学性质方面,掺杂体系都发生了红移,其中Sm-C共掺体系的红移程度最大,增强了对可见光的响应范围;在可见光区,掺杂体系的反射系数、静态介电常数、静态折射率的值都大于纯SnO_2,且Sm-C共掺杂体系的值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O2 稀土元素 第一性原理 电子结构 光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元素(Ce/Nd/Eu/Gd)与N共掺金红石相TiO2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航 马梅 +3 位作者 彭彩云 张晓旭 张丽丽 黄以能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44-351,共8页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平面波超软赝势计算方法,计算分析了纯金红石相TiO_2,Ce、Nd、Eu和Gd四种稀土元素单掺杂金红石相TiO_2,以及与N共掺金红石相TiO_2的晶体结构、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由掺杂前后的结果分析发现,掺杂后晶胞膨...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平面波超软赝势计算方法,计算分析了纯金红石相TiO_2,Ce、Nd、Eu和Gd四种稀土元素单掺杂金红石相TiO_2,以及与N共掺金红石相TiO_2的晶体结构、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由掺杂前后的结果分析发现,掺杂后晶胞膨胀,晶格发生畸变;费米能级上移进入导带,导带底部引入杂质能级,提高了掺杂体系的电导率和对可见光的响应;光学性质、介电函数和吸收谱掺杂体系峰值比纯TiO_2小,反射谱和能量损耗谱出现红移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红石相TiO2 稀土元素 共掺杂 第一性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液蒸发法左旋葡聚糖单晶生长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志鹏 丁瑞 +2 位作者 周恒为 鹿桂花 黄以能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300-2304,共5页
根据平衡法测量左旋葡聚糖(LG)在四氢呋喃溶剂中的溶解度,以溶液蒸发法在四氢呋喃溶剂中首次生长出LG单晶,并对其生长质量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1)在303 K以下温区,左旋葡聚糖在四氢呋喃溶剂中具有较小的温度系数,适用于溶液蒸发法生... 根据平衡法测量左旋葡聚糖(LG)在四氢呋喃溶剂中的溶解度,以溶液蒸发法在四氢呋喃溶剂中首次生长出LG单晶,并对其生长质量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1)在303 K以下温区,左旋葡聚糖在四氢呋喃溶剂中具有较小的温度系数,适用于溶液蒸发法生长单晶;(2)生长出尺寸为0. 85 cm×0. 35 cm×0. 4 cm单晶,晶体结构为正交晶系;(3)通过金相显微镜、拉曼光谱和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LG单晶质量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旋葡聚糖 溶液蒸发法 单晶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结升温速率对钛酸钡陶瓷压电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朱强 周恒为 +1 位作者 张超 尹红梅 《人工晶体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333-1337,共5页
采用固相反应方法在不同烧结升温速率下制备了BaTiO_3陶瓷,并对陶瓷样品的晶体结构、表面形貌、介电、压电和铁电性能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当烧结升温速率为3℃/min和5℃/min时陶瓷均为四方钙钛矿晶格结构,随升温速率的增大,四... 采用固相反应方法在不同烧结升温速率下制备了BaTiO_3陶瓷,并对陶瓷样品的晶体结构、表面形貌、介电、压电和铁电性能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当烧结升温速率为3℃/min和5℃/min时陶瓷均为四方钙钛矿晶格结构,随升温速率的增大,四方相程度增强,材料平均晶粒尺寸减小,压电系数和铁电性能随之降低,但介电常数随之增大,当烧结升温速率为5℃/min介电常数最大,其值为3144。当烧结升温速率为1℃/min时陶瓷为正交钙钛矿晶格结构d_(33)和P_r最大,其值为P_r=10μC/cm^2和d_(33)=193 pC/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酸钡陶瓷 固相反应法 升温速率 压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体链包覆纳米粒子的表面相分离及自组装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徐凡华 衡晓 +1 位作者 任建学 周恒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15-1122,共8页
通过耗散粒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了二元配体链包覆的纳米粒子表面的相分离行为,并与现有的模拟和实验体系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印证了相分离驱动力是配体链错位所导致的构象熵的结论.进一步以相分离得到的Janus和三嵌段Janus结构纳米粒子作为... 通过耗散粒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了二元配体链包覆的纳米粒子表面的相分离行为,并与现有的模拟和实验体系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印证了相分离驱动力是配体链错位所导致的构象熵的结论.进一步以相分离得到的Janus和三嵌段Janus结构纳米粒子作为构筑单元,研究了其在选择性溶剂中的自组装行为.结果表明,Janus粒子易自组装成为双层囊泡结构,而三嵌段Janus粒子则更易形成单层囊泡结构.对于从配体链包覆的纳米粒子出发,设计具有特殊功能的囊泡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粒子 相分离 自组装 耗散粒子动力学 囊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快扫描量热法研究纳米SiO2对聚丙烯在聚丙烯/聚苯乙烯共混物中受限结晶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红梅 杨榕 +2 位作者 姜菁 黄以能 周东山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61-568,共8页
利用超快扫描量热仪(FSC)研究了聚丙烯(PP)在PP/聚苯乙烯(PS)(质量比20/80,表示为PP/PS(20/80),其余类推)共混体系中的结晶动力学过程,以及填充纳米二氧化硅(n-SiO_2)后其结晶动力学的变化,成功获得了各样品从玻璃化转变温度至熔点温度... 利用超快扫描量热仪(FSC)研究了聚丙烯(PP)在PP/聚苯乙烯(PS)(质量比20/80,表示为PP/PS(20/80),其余类推)共混体系中的结晶动力学过程,以及填充纳米二氧化硅(n-SiO_2)后其结晶动力学的变化,成功获得了各样品从玻璃化转变温度至熔点温度整个区间的等温结晶动力学曲线。研究表明:在PP/PS(20/80)共混物中PP以微米尺寸分散在PS主体中,受限结晶现象导致其结晶速率下降一个数量级,n-SiO_2的引入使样品中异相成核位点增多,同时减弱了两相界面上高分子链的受限作用,使得PP/PS/n-SiO_2(20/80/2)体系的总结晶速率相比PP/PS(20/80)体系增大,接近本体PP的结晶速率,提高了不相容共混物PP/PS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受限结晶 纳米颗粒 超快扫描量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109)Cd γ射线衰减法测量管道原油密度和含水率的蒙特卡罗模拟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什敏 李祯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172-1174,共3页
通过蒙特卡罗模拟计算了109Cd放射源发出的两种能量的γ射线穿透含水原油后的穿透率。依据对88keVγ射线,原油、水和甲烷的质量衰减系数大致相同的特点,测定了平均密度。依据对22.2keVγ射线,原油和水的质量衰减系数有较大差异而原油和... 通过蒙特卡罗模拟计算了109Cd放射源发出的两种能量的γ射线穿透含水原油后的穿透率。依据对88keVγ射线,原油、水和甲烷的质量衰减系数大致相同的特点,测定了平均密度。依据对22.2keVγ射线,原油和水的质量衰减系数有较大差异而原油和甲烷的质量衰减系数大致相同的特点,测定了含水率。计算结果验证了此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特卡罗 原油密度 含水率 质量衰减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H_3与MgH_2反应机理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董肖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01-806,共6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方法研究了NH_3与MgH_2的放氢反应机理,在6-311G(d,p)基组水平上对反应物、中间体、过渡态及产物进行了全几何参数优化.频率分析和内禀反应坐标(IRC)计算证实了中间体和过渡态的正确性和相互连接关系.计算结果表明...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方法研究了NH_3与MgH_2的放氢反应机理,在6-311G(d,p)基组水平上对反应物、中间体、过渡态及产物进行了全几何参数优化.频率分析和内禀反应坐标(IRC)计算证实了中间体和过渡态的正确性和相互连接关系.计算结果表明:反应分两步单通道的氢取代过程,且反应过程相类似,反应生成Mg(NH_2)_2和2H_2.两步氢取代反应所释放的H_2中两个H原子分别来源于NH_3和MgH_2.反应脱氢的关键在于克服N—H键断裂所需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NH3 过渡态 反应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镍合金对γ辐射屏蔽的蒙特卡罗模拟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什敏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5期644-647,共4页
随着核技术的广泛应用,辐射屏蔽安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γ辐射防护中,典型屏蔽材料铅对人体有害,寻找绿色环保的屏蔽材料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蒙特卡罗MCNP-4C程序,模拟了铅和2种型号镍合金(Inconel600和Monel400)对不同能量的γ... 随着核技术的广泛应用,辐射屏蔽安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γ辐射防护中,典型屏蔽材料铅对人体有害,寻找绿色环保的屏蔽材料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蒙特卡罗MCNP-4C程序,模拟了铅和2种型号镍合金(Inconel600和Monel400)对不同能量的γ射线的屏蔽情况。模拟结果表明:镍合金的质量吸收系数随γ射线能量的增加减小缓慢,能量较高时(大于1.2Me V)与铅相近,表明可采用镍合金作为γ射线屏蔽材料。由于能量散射影响,镍合金相比铅会产生较多的低能γ射线,可采用多层屏蔽结构的方法消除这一影响。上述结果可为设计出更加有效、环保的γ辐射防护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合金 γ辐射屏蔽 MCNP-4C程序 吸收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H3与BeH2反应机理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董肖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33-537,共5页
金属-N-H体系储氢材料在放氢反应过程中往往伴随着NH3的释放,且NH3会对材料的储放氢性能产生重要影响.采用密度泛函理论当中的杂化密度泛函(B3LYP)方法,6-311G(d,p)基组水平上对NH3与BeH2的微观反应机理进行了理论计算分析,对得到的中... 金属-N-H体系储氢材料在放氢反应过程中往往伴随着NH3的释放,且NH3会对材料的储放氢性能产生重要影响.采用密度泛函理论当中的杂化密度泛函(B3LYP)方法,6-311G(d,p)基组水平上对NH3与BeH2的微观反应机理进行了理论计算分析,对得到的中间体和过渡态进行频率计算和内禀反应坐标(IRC)分析,以判断中间体和过渡态的正确性和相互连接关系.使用QCISD方法在6-311G(d,p)基组水平对各驻点的单点能进行计算,给出能量信息.计算结果表明:BeH2与NH3主要以摩尔比为1:2进行反应,分两步氢取代过程,生成产物Be(NH2)2和2H2.反应所释放的H2中两个H原子分别来源于BeH2和NH3,反应的关键是脱氢,主要在于克服N-H键断裂所需能量.相比较而言从NH3中脱氢比从-NH2中脱氢较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NH3 过渡态 反应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_(1-x)Hf_xO的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的第一性原理计算
19
作者 张文蕾 马梅 +3 位作者 张航 容婧婧 马兰 张丽丽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929-1936,共8页
基于第一性原理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分析了Zn_(1-x)Hf_xO(x=0,0.0312,0.0417,0.0625和0.1250)体系的晶格结构、电子结构,Mulliken电荷布居和光学性质。计算结果表明,随着Hf掺杂摩尔百分比的增大,晶体体积膨胀,费米能级进入导带,其附近的... 基于第一性原理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分析了Zn_(1-x)Hf_xO(x=0,0.0312,0.0417,0.0625和0.1250)体系的晶格结构、电子结构,Mulliken电荷布居和光学性质。计算结果表明,随着Hf掺杂摩尔百分比的增大,晶体体积膨胀,费米能级进入导带,其附近的导带部分主要由杂质原子Hf的5d态贡献,Hf-O离子键成分作用凸显,故Hf的掺杂引入施主能级进而形成n型ZnO材料的可能性较大。且通过比较吸收谱、反射谱和折射谱,发现适量掺入Hf原子可使ZnO体系在高能区的透过率增加,能量损失谱出现红移。这些性质均与实验中Hf掺杂有类似结果,由此可知适量掺杂Hf的ZnO体系有望在制备光电子器件等领域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性原理 ZnO 晶格结构 电子结构 光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亚麻负载纳米铁对亚甲基蓝的吸附特性
20
作者 朱振华 张艺 李小敏 《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第7期287-290,共4页
以亚麻负载纳米铁作为吸附剂,用果胶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作改性剂,应用于去除模拟废水中的亚甲基蓝。探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浓度大小、搅拌时间、改性吸附剂用量、吸附温度、吸附时间、亚甲基蓝溶液的初始浓度及pH值对色度去除率的影响... 以亚麻负载纳米铁作为吸附剂,用果胶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作改性剂,应用于去除模拟废水中的亚甲基蓝。探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浓度大小、搅拌时间、改性吸附剂用量、吸附温度、吸附时间、亚甲基蓝溶液的初始浓度及pH值对色度去除率的影响;并从热力学和动力学角度探讨吸附作用机制,用傅立叶红外变换光谱仪分析改性前后的结构变化。结果表明,改性吸附剂吸附亚甲基蓝溶液遵循准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平衡浓度对吸附量的影响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以化学吸附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亚麻 纳米铁 亚甲基蓝 吸附剂 吸附特性 吸附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