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认知语言学对理性的诠释 被引量:2
1
作者 蔡凤珍 杨忠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6-119,共4页
范畴是认知的基础,隐喻是对范畴的突破。人所特有的这两种认知方式表明了人是体验的存在。范畴是人之认识活动的物种尺度。它揭示了人的自在性、生物性、有限性,而隐喻则是人跨越物种的认知方式。它揭示了人的自为性、理性、感性、文化... 范畴是认知的基础,隐喻是对范畴的突破。人所特有的这两种认知方式表明了人是体验的存在。范畴是人之认识活动的物种尺度。它揭示了人的自在性、生物性、有限性,而隐喻则是人跨越物种的认知方式。它揭示了人的自为性、理性、感性、文化性、创造性。如范畴和隐喻共为人所拥有一样,它们所揭示的人性的各个方面也共存于人一身。所以我们可以概括地说,认知语言学所揭示的人性既是多样性的统一,又是统一的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性 认知 范畴 隐喻 体验的存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句子可接受性的若干因素 被引量:3
2
作者 司富珍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5-31,共7页
本文主要讨论影响句子可接受性的若干要素,造成句子不可接受的原因既有语言内部的原因,也有语言之外使用上的原因,而合语法性和可接受性之间的关系则错综复杂。语义表达的含混可能造成合语法句子的不可接受,而结构层次的复杂性程度的高... 本文主要讨论影响句子可接受性的若干要素,造成句子不可接受的原因既有语言内部的原因,也有语言之外使用上的原因,而合语法性和可接受性之间的关系则错综复杂。语义表达的含混可能造成合语法句子的不可接受,而结构层次的复杂性程度的高低也会影响到句子的可接受性;此外,韵律的影响也是造成一些句子合乎语法但不可接受的一个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接受性 合语法性 语言能力 语言使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高校少数民族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朱远来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4期92-96,共5页
新疆高校少数民族贫困生是心理卫生问题高发群体,少数民族贫困生心理适应主要问题方面比一般大学生严重;问题较突出地表现在焦虑、恐怖、强迫、精神病性等方面;不同民族成分和贫困类型的大学生之间,心理问题都表现出一定差异。从总体来... 新疆高校少数民族贫困生是心理卫生问题高发群体,少数民族贫困生心理适应主要问题方面比一般大学生严重;问题较突出地表现在焦虑、恐怖、强迫、精神病性等方面;不同民族成分和贫困类型的大学生之间,心理问题都表现出一定差异。从总体来看,少数民族贫困男生比少数民族贫困女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高校 少数民族贫困生 心理健康 调查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