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疏水纳米颗粒对仿生膜流动性的影响:尺寸效应
被引量:1
- 1
-
-
作者
雷一腾
朱玉洁
马兰
蔡志远
朱涛
蒋中英
-
机构
伊犁师范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微纳电传感技术与仿生器械重点实验室
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
出处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74-80,共7页
-
基金
伊犁师范大学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2016WNZD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1904167)。
-
文摘
金属纳米颗粒与仿生膜的组装材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纳米颗粒载入对仿生膜的物理性质的影响却存在争议.在本文中,我们合成了大于与小于膜厚度的疏水金纳米颗粒(LPN_(s)与SNP_(s)),系统地研究了粒子载入对膜流动性的影响.通过荧光漂白恢复实验发现,LPN_(s)与SNP_(s)分别降低与提高磷脂的侧向扩散率.基于荧光光谱实验与理论分析,得到LPN_(s)与SNP_(s)分别通过空间位阻、改变磷脂有序度两种机制影响磷脂的侧向运动.研究结果对构建功能性纳米颗粒磷脂组装体,通过纳米材料调控仿生膜功能方面提供了参考.
-
关键词
纳米颗粒
仿生膜
流动性
排布有序度
空间位阻
-
Keywords
Nanoparticles
Biomembranes
Fluidity
Packing order
Steric hindrance
-
分类号
O469
[理学—凝聚态物理]
-
-
题名重力场下生物膜表面的金纳米棒吸附
- 2
-
-
作者
杨倩
雷一腾
马贝贝
朱涛
蒋中英
-
机构
伊犁师范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微纳电传感技术与仿生器械重点实验室
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伊犁师范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新疆凝聚态相变与微结构实验室
-
出处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3-68,共6页
-
基金
新疆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2020D01C266)
新疆自治区研究生科研项目(XJ2020G3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904167,11774147)。
-
文摘
纳米颗粒在生物膜表面的吸附对其生物医学应用至关重要.在本研究中,采用正置与倒置石英电子微天平及耗散系数测量实验,表征了不同溶液高度的支撑膜表面金纳米棒的吸附动力学.发现金棒在重力场下产生溶液浓度不均性.长宽比增大能够提高金棒的流体力学尺寸,延缓金棒的不均再分布过程,从而维持不同溶液高度生物膜表面吸附量的一致.同时,由于浓度不均程度差异,短棒、中棒、长棒在不同溶液高度的吸附量排序关系也是变化的.在溶液底层短棒的吸附量最大,在溶液顶层中棒的吸附量最大.研究深化考察了调控纳米颗粒在生物膜表面吸附的物理因素,为纳米材料的医学应用提供了参考.
-
关键词
纳米棒
生物膜
浓度分布
重力
流体力学直径
-
Keywords
Nanorods
Biomembranes
Concentration profile
Gravity
Hydrodynamic diameter
-
分类号
O469
[理学—凝聚态物理]
-
-
题名表面活性剂单体引起的细胞膜失稳
被引量:6
- 3
-
-
作者
王平
盛洁
雷一腾
马贝贝
朱涛
蒋中英
-
机构
伊犁师范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微纳电传感技术与仿生器械重点实验室
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
出处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27-532,共6页
-
基金
伊犁师范大学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项目(2016WNZD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项目(11847610,2176401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1904167)。
-
文摘
表面活性剂常用于细胞裂解、脂质体外排与膜组分搜集等. 但在临界成胶束浓度以下, 它如何以单体状态与生物膜作用的机制与调控仍存在很多疑问. 本文研究了表面活性剂带电性对膜失稳的影响. 石英电子微天平检测发现非离子型Triton X-100产生了最显著的磷脂膜结构三维再组装. 荧光显微观测表明膜表面生成了非稳的出芽微泡, 在机械扰动下可发生解离. 该表面活性剂溶液环境中的体外细胞也出现了活力丧失. 但是, 离子型CTAB与SDS却无法触发相似的膜失稳与细胞失活效应. 分析认为, 由于不存在后两者体系中的单体间静电排斥, Triton X-100更易高效地插入生物膜, 从而诱导膜结构再组装. 研究深化了表面活性剂与生物膜作用机制的理解, 对表面活性剂在生物医药、膜组分萃取等领域的深化应用提供了指导与帮助.
-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临界成胶束浓度
磷脂膜
细胞活力
分子带电性
-
Keywords
Detergents
Critical micelle concentration
Lipid membranes
Cell viability
Molecular charge
-
分类号
O469
[理学—凝聚态物理]
-
-
题名蜂毒肽与多组分生物膜作用:电性与相态的影响
被引量:1
- 4
-
-
作者
石铭芸
范荣
盛洁
朱涛
蒋中英
-
机构
伊犁师范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微纳电传感技术与仿生器械重点实验室
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
出处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14,共7页
-
基金
新疆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2020D01C266)
新疆自治区研究生科研项目(XJ2020G3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904167)。
-
文摘
蜂毒非特异性的靶向杀伤细菌具有重要的生物医学应用前景.利用荧光光谱与荧光显微考察了蜂毒肽与单组分、多组分磷脂膜的作用机制.发现对于不同电性与相态的磷脂膜,肽-膜作用呈现为稳定桶板型孔、非稳U型孔及变薄裂解等多种机制,具有显著不同的内含物泄露效率.多组分磷脂囊泡的泄露实验表明,泄露由肽亲和性较强的磷脂组分决定.相较于凝胶相磷脂,蜂毒肽与液相磷脂的亲和性强,凝胶-液相混合囊泡与纯液相磷脂囊泡的泄露性质相近;相较于双电性磷脂,蜂毒肽与负电性磷脂的亲和性强,双电-负电混合囊泡与纯负电磷脂囊泡的泄露性质相近.研究深化了多肽与多组分生物膜作用机制的理解.
-
关键词
蜂毒肽
肽脂比
泄露
电性与相态
-
Keywords
Melittin
Peptide-lipid ratio
Leakage
Electrical and phase properties
-
分类号
O485
[理学—固体物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