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飞蓬入侵对伊犁河谷草原土壤养分及活性有机碳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张西凤 崔东 +3 位作者 刘海军 闫俊杰 张静 沙吾丽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894-1903,共10页
因小飞蓬繁殖能力强,传播速度快,其入侵后排挤本土植物以较快的速度形成重度入侵群落,对草原生态系统的种类组成和群落结构产生影响.本文以伊犁河谷托乎拉苏草原内自然分布的猪毛蒿和糙叶矢车菊土著植物群落、混有少量小飞蓬的猪毛蒿和... 因小飞蓬繁殖能力强,传播速度快,其入侵后排挤本土植物以较快的速度形成重度入侵群落,对草原生态系统的种类组成和群落结构产生影响.本文以伊犁河谷托乎拉苏草原内自然分布的猪毛蒿和糙叶矢车菊土著植物群落、混有少量小飞蓬的猪毛蒿和糙叶矢车菊轻度入侵群落、猪毛蒿糙叶矢车菊和小飞蓬中度入侵群落、小飞蓬重度入侵群落的4个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样地实验的方法,研究小飞蓬入侵对土壤氮、磷、钾无机养分和活性有机碳组分变化的影响.研究表明,小飞蓬入侵后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轻度入侵群落对土壤无机养分需求较大,明显降低土壤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硝态氮、铵态氮含量;随着入侵程度加深,逐渐恢复且均高于土著群落含量,其中速效氮含量增加不明显,重度入侵群落在0—10 cm、10—20 cm土层仍处于降低趋势.小飞蓬的入侵对于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影响较大.轻度入侵时降低土壤微生物活性、阻碍易氧化有机碳的积累,可溶性有机碳含量上升;小飞蓬重度入侵时对微生物量碳、易氧化有机碳含量的影响降低,并促进土壤微生物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植物入侵 小飞蓬 土壤养分 活性有机碳组分 伊犁河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天山北坡草甸群落表土花粉组合及其生态指示意义 被引量:2
2
作者 姚付龙 黄健 +2 位作者 闫俊杰 刘海军 唐国乾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350-1359,共10页
厘清天山草甸表土花粉与现代植被的关系,对用地层花粉解译该区第四纪环境演变具有重要意义。选取西天山北坡3类草甸(中山草甸、亚高山草甸、高山草甸)为研究对象,以9个植物群落的54个表土花粉样品为研究材料,依据花粉鉴定结果,对比野外... 厘清天山草甸表土花粉与现代植被的关系,对用地层花粉解译该区第四纪环境演变具有重要意义。选取西天山北坡3类草甸(中山草甸、亚高山草甸、高山草甸)为研究对象,以9个植物群落的54个表土花粉样品为研究材料,依据花粉鉴定结果,对比野外样方调查数据,探讨了西天山北坡草甸表土花粉与现代植被的关系,基于除趋势对应分析方法揭示了花粉、植被的生态环境指示意义。研究表明,(1)云杉属(Picea)、藜科(Chenopodiaceae)、蒿属(Artemisia)在表土样品中含量高,分别为20.7%、18.2%、17.1%,影响了表土花粉组合与现代植被关系判别。禾本科(Poaceae)、莎草科(Cyperaceae)、蔷薇科(Rosaceae)、菊科(Compositae)花粉在以各自为建群种或优势种的群落中有较高含量,分别为12.1%、9.6%、7.8%、4.9%。(2)各植被带均存在特有的表土花粉组合,中山草甸以云杉属-禾本科-藜科-蒿属为特征,亚高山草甸演变为云杉属-蒿属-藜科-蔷薇科-禾本科组合,高山草甸由藜科-莎草科-蒿属-云杉属-禾本科花粉组成。(3)禾本科/(蒿属+藜科)、莎草科/(蒿属+藜科)比值可用于区分中山草甸、亚高山草甸、高山草甸,还可分别指示湿度大小和温度高低。(4)除趋势对应分析、聚类分析能将表土花粉样品划分至各自群落。温度、湿度为西天山北坡重要的生态因子,温度促使植被带形成和分布,湿度使其进一步分化形成了不同群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甸 表土花粉 现代植被 聚类分析 除趋势对应分析 天山北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阿尔泰山西部表土花粉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姚付龙 王新晨 +1 位作者 王晓彤 杨海军 《生态科学》 CSCD 2023年第5期213-222,共10页
阿尔泰山是个完整的自然地域综合体,自然地理要素垂直地带性分异显著,对花粉搬运、沉积、保存有较大影响。根据对中国阿尔泰山西部53个表土样品花粉谱特征分析,基于植物群落样方物种调查结果,运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探讨了该区... 阿尔泰山是个完整的自然地域综合体,自然地理要素垂直地带性分异显著,对花粉搬运、沉积、保存有较大影响。根据对中国阿尔泰山西部53个表土样品花粉谱特征分析,基于植物群落样方物种调查结果,运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探讨了该区域表土花粉与现代植被分布的对应关系。研究表明(1)阿尔泰山西部表土花粉组合与现代植被分布基本一致,各植被带均存在特有的花粉组合,荒漠草原带蒿属—藜科—禾本科—麻黄属组合优势明显,草原灌丛带以禾本科—蒿属—蔷薇科—藜科组合为主,山地森林带表现为云杉属(或云杉属+冷杉属)—桦木属—蔷薇科—禾本科—莎草科组合,亚高山灌丛带以桦木属—禾本科—柳属—莎草科组合为主,高山草甸带表现为唇形科—禾本科—桦木属—蔷薇科—莎草科组合。聚类分析可将各植被带准确鉴别开,主成分分析表明湿度是影响其分布的主导因素。(2)云杉属、冷杉属、蔷薇科、桦木属、柳属、豆科、麻黄属、禾本科、蒿属、藜科、菊科、唇形科、莎草科、唐松草属含量高、变化幅度大,为该区域主要的表土花粉类型。其中,云杉属、桦木属代表性较好,禾本科、冷杉属、莎草科代表性较低,藜科、蒿属具超代表性。花粉含量高低除自身因素外,某些科(属)还可能与保存条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土花粉 植物群落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阿尔泰山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光谱指数的春小麦SPAD高光谱估算
4
作者 刘晓翠 吾木提·艾山江 尼加提·卡斯木 《湖北农业科学》 2023年第9期151-157,共7页
为探讨三维光谱指数(TBI)对春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SPAD(Soil and plant analyzer development)估算的可行性,在田间尺度上以春小麦为目标,采集抽穗期冠层高光谱数据并计算任意波段组合的三维光谱指数,构建基于最优三维光谱指数... 为探讨三维光谱指数(TBI)对春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SPAD(Soil and plant analyzer development)估算的可行性,在田间尺度上以春小麦为目标,采集抽穗期冠层高光谱数据并计算任意波段组合的三维光谱指数,构建基于最优三维光谱指数的春小麦SPAD估算模型。结果表明,在400~1300 nm波段处三维光谱指数TBI-1_((849、850、850 nm))、TBI-2_((849、850、997 nm))、TBI-3_((850、849、850 nm))、TBI-4_((849、849、850 nm))分别与SPAD呈极显著相关(P<0.01);采用人工神经网络(ANN)、K近邻(KNN)、支持向量机(SVM)3种机器学习算法,建立春小麦SPAD估算模型,通过模型的估算对比发现,KNN算法构建的模型估算效果(R^(2)=0.79,RMSE=2.68,RPD=2.25)优于ANN、SVR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 SPAD 机器学习 三维光谱指数 高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