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季节伊犁河谷薰衣草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探究及分析
1
作者 努兰·拜都拉 恩特马克·布拉提白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4年第1期26-27,56,共3页
为研究伊犁薰衣草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在不同季节的变化。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等分子手段,对伊犁薰衣草根际土壤细菌进行鉴定。基于鉴定结果,构建系统发育树,计算根际细菌相对多度,并绘制细菌群落韦恩图。同时,通过计算Simpson指数(D)、... 为研究伊犁薰衣草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在不同季节的变化。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等分子手段,对伊犁薰衣草根际土壤细菌进行鉴定。基于鉴定结果,构建系统发育树,计算根际细菌相对多度,并绘制细菌群落韦恩图。同时,通过计算Simpson指数(D)、均匀度指数(E)以及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来分析薰衣草根际土壤细菌的多样性。结果表明:从薰衣草根际土壤中分离出100个细菌菌株,这些菌株分属于15门。细菌相对多度显示,酸杆菌门在薰衣草根际细菌中占优势地位。韦恩图表明,3个季节薰衣草根际土壤共有1749个OTU。根据Simpson指数(D)、均匀度指数(E)以及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的排序,薰衣草根际细菌多样性呈现的趋势为4月>9月>7月。与9月和7月相比,4月薰衣草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和丰富度最高。综上,在同一地区,不同季节的温度和湿度对薰衣草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产生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薰衣草 细菌 高通量测序 多样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度和灌溉量对无膜棉冠层光分布、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2
作者 常毅 张变兄 +8 位作者 陈国栋 王进斌 崔政军 陈欢 郭子轩 胡强 林皎 曹楠 万素梅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8-84,共7页
为了明确无膜栽培下不同密度和灌溉量配置对中棉619棉花冠层光分布、产量及纤维品质的影响,设置2个密度18万、24万株/hm^(2)(M1、M2处理)和3个灌水量4200、5100、6000m^(3)/hm^(2)(W1、W2、W3处理),对不同密度和灌溉量配置下的棉花株高... 为了明确无膜栽培下不同密度和灌溉量配置对中棉619棉花冠层光分布、产量及纤维品质的影响,设置2个密度18万、24万株/hm^(2)(M1、M2处理)和3个灌水量4200、5100、6000m^(3)/hm^(2)(W1、W2、W3处理),对不同密度和灌溉量配置下的棉花株高、叶片数、叶面积指数、冠层光截获率、产量、纤维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棉花株高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降低,整体表现为M1>M2,且随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加。在花铃期前,叶片数、叶面积指数、光截获率整体表现为M1>M2,叶面积指数、光截获率均随灌水量的增加而提高;花铃期后整体表现为M2>M1,随灌水量增加呈先增后降趋势。(2)籽棉产量随密度与灌水量的增加而提高;马克隆值随密度增加而提高,随灌水量的增加而先增后减;伸长率随密度的增加而降低,随灌水量的增加呈先增后降。(3)密度、灌水量以及密度与灌水量互作对籽棉产量有显著影响;密度和灌水量对马克隆值、伸长率有显著影响。综上所述,密度与灌水量通过协调冠层光截获率,促进光合产物的积累而实现增产。M2W2配置下,籽棉产量较高,且生长后期冠层光截获率、叶片数、叶面积指数优于M2W3处理,符合南疆棉花实际生产情况和节水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 灌溉量 冠层光分布 产量 纤维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野核桃自然保护区“类营养繁殖”野核桃的龄级结构及动态对坡向的响应
3
作者 魏海英 王博 +1 位作者 黎一阳 张维 《生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4-94,共11页
新疆野核桃(Juglans regia)为第三纪残遗树种,其母株具有产生潜在个体的能力。为阐明“类营养繁殖”野核桃种群龄级结构,预测种群数量动态趋势。在新疆野核桃自然保护区对野核桃进行普查,以径级结构代替龄级结构,采用匀滑技术编制种群... 新疆野核桃(Juglans regia)为第三纪残遗树种,其母株具有产生潜在个体的能力。为阐明“类营养繁殖”野核桃种群龄级结构,预测种群数量动态趋势。在新疆野核桃自然保护区对野核桃进行普查,以径级结构代替龄级结构,采用匀滑技术编制种群静态生命表,分析种群龄级结构、存活曲线、死亡曲线及种群数量变化动态,同时采用谱分析法分析种群波动周期,以期揭示“类营养繁殖”野核桃种群数量动态及波动周期对坡向的响应。结果:(1)半阴坡“类营养繁殖”野核桃个体数最多(43.7%),其次为半阳坡(35.3%),再次是阴坡(13.4%),阳坡最少(7.7%)。(2)四个坡向“类营养繁殖”野核桃种群均呈中龄阶段个体丰富,幼苗(小树)、老龄阶段个体较少的纺锤型龄级结构,但四个坡向“类营养繁殖”野核桃种群数量变化动态指数vpi`、vpi均大于“0”,均为增长型龄级结构,增长潜力为阳坡<半阳坡<半阴坡<阴坡。(3)随机干扰风险指数Pmax显示,四个坡向“类营养繁殖”野核桃种群受外界干扰敏感程度均较高,阴坡受干扰的概率最大,半阳坡受干扰的概率最小。(4)四个坡向“类营养繁殖”野核桃种群均存在多个死亡高峰,阳坡、半阳坡、阴坡、半阴坡死亡最高峰分别在4龄级、17龄级、13龄级、9龄级;四个坡向“类营养繁殖”野核桃种群存活曲线均接近Deevey-Ⅱ型。(5)不同坡向种群的数量动态变化明显受“类营养繁殖”野核桃种群整个生命周期生物学特征基波的影响,在A6—A7表现出明显的小周期波动,具有大周期内有小周期的多谐波迭加特征,且四个坡向“类营养繁殖”野核桃种群的波动均发生在老龄树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野核桃 类营养繁殖 龄级结构 种群动态 坡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骆驼胃肠道菌群研究进展
4
作者 白茹 吾尔恩·阿合别尔迪 +2 位作者 木古丽·木哈西 张晓乐 袁青青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6,共8页
胃肠道菌群与宿主的消化吸收、健康状况、疾病发生等密切相关。骆驼饮食的独特性和复杂性直接影响着胃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丰富度。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和成熟,对骆驼胃肠道菌群的研究越来越深入。该文主要从骆驼胃肠道菌群结构、... 胃肠道菌群与宿主的消化吸收、健康状况、疾病发生等密切相关。骆驼饮食的独特性和复杂性直接影响着胃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丰富度。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和成熟,对骆驼胃肠道菌群的研究越来越深入。该文主要从骆驼胃肠道菌群结构、影响骆驼胃肠道菌群的因素、骆驼胃肠道菌群与肠道疾病以及骆驼胃肠道功能微生物的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总结,为改善骆驼胃肠道微生态环境、预防和控制大规模传染病发生、开发利用骆驼源益生菌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骆驼 胃肠道菌群 菌群结构 功能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冰川及雪线后退对河流水生生物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5
作者 刘雨薇 田伊林 +9 位作者 张振兴 李昆 任艳利 赵玉 崔东 刘影 尚天翠 高英志 王璐 杨海军 《生态科学》 CSCD 2019年第6期199-207,共9页
冰川影响下的河流形成了独特的冷水生态系统,为水生生物提供了多样的栖息地。然而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冰川和积雪不断退缩、甚至加速消融,破坏了原有的水生生态系统。文章综述了国内外有关冰川积雪融水对河流水生生物及环境因子影... 冰川影响下的河流形成了独特的冷水生态系统,为水生生物提供了多样的栖息地。然而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冰川和积雪不断退缩、甚至加速消融,破坏了原有的水生生态系统。文章综述了国内外有关冰川积雪融水对河流水生生物及环境因子影响的研究现状,探讨了冰川流域水生生物研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相关的方向。冰川积雪融水对河流水生生物的群落结构及遗传多样性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某些水生生物在形态、生活史和行为适应能力等方面也产生了抵抗极端环境的进化。笔者提出应重点关注水生生物对冰川和积雪退化的响应机制与变化趋势,以期为冰川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及保护提供一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川退缩 雪线后退 河流生态系统 水生生物 天山山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2015年伊犁河谷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14
6
作者 孙国军 李卫红 +2 位作者 朱成刚 崔东 刘海军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551-1558,共8页
利用2000—2015年的EOS/MODIS数据,采用趋势分析、Hurst指数、变异系数法对伊犁河谷植被时空变化及未来趋势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空间分布上,伊犁河谷植被覆盖度呈北部、南部、东部偏高,西部、中部偏低的分布特征;时间变化上,2000—2015年... 利用2000—2015年的EOS/MODIS数据,采用趋势分析、Hurst指数、变异系数法对伊犁河谷植被时空变化及未来趋势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空间分布上,伊犁河谷植被覆盖度呈北部、南部、东部偏高,西部、中部偏低的分布特征;时间变化上,2000—2015年,伊犁河谷植被覆盖度波动减小,减速为6.25%·(10 a)-1;区域分布上,伊犁河谷植被表现为低波动变化,波动程度中等以及下占73.16%,波动程度高的区域占26.84%。未来预测表明,伊犁河谷植被覆盖呈退化趋势,其中,持续退化的面积占57.55%,持续改善的面积占13.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犁河谷 时空变化 植被覆盖 趋势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飞蓬入侵对伊犁河谷草原土壤养分及活性有机碳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张西凤 崔东 +3 位作者 刘海军 闫俊杰 张静 沙吾丽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894-1903,共10页
因小飞蓬繁殖能力强,传播速度快,其入侵后排挤本土植物以较快的速度形成重度入侵群落,对草原生态系统的种类组成和群落结构产生影响.本文以伊犁河谷托乎拉苏草原内自然分布的猪毛蒿和糙叶矢车菊土著植物群落、混有少量小飞蓬的猪毛蒿和... 因小飞蓬繁殖能力强,传播速度快,其入侵后排挤本土植物以较快的速度形成重度入侵群落,对草原生态系统的种类组成和群落结构产生影响.本文以伊犁河谷托乎拉苏草原内自然分布的猪毛蒿和糙叶矢车菊土著植物群落、混有少量小飞蓬的猪毛蒿和糙叶矢车菊轻度入侵群落、猪毛蒿糙叶矢车菊和小飞蓬中度入侵群落、小飞蓬重度入侵群落的4个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样地实验的方法,研究小飞蓬入侵对土壤氮、磷、钾无机养分和活性有机碳组分变化的影响.研究表明,小飞蓬入侵后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轻度入侵群落对土壤无机养分需求较大,明显降低土壤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硝态氮、铵态氮含量;随着入侵程度加深,逐渐恢复且均高于土著群落含量,其中速效氮含量增加不明显,重度入侵群落在0—10 cm、10—20 cm土层仍处于降低趋势.小飞蓬的入侵对于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影响较大.轻度入侵时降低土壤微生物活性、阻碍易氧化有机碳的积累,可溶性有机碳含量上升;小飞蓬重度入侵时对微生物量碳、易氧化有机碳含量的影响降低,并促进土壤微生物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植物入侵 小飞蓬 土壤养分 活性有机碳组分 伊犁河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拔对伊犁河谷草原苦豆子种群土壤活性有机碳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张丽华 崔东 +5 位作者 杨海军 赵阳 张雨露 刘海军 闫俊杰 王晓龙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00-206,共7页
本研究以伊犁河谷托乎拉苏大草原占据优势的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种群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海拔梯度下土壤微生物量碳、水溶性有机碳和易氧化有机碳含量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解析苦豆子蔓延对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为了... 本研究以伊犁河谷托乎拉苏大草原占据优势的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种群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海拔梯度下土壤微生物量碳、水溶性有机碳和易氧化有机碳含量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解析苦豆子蔓延对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为了解伊犁河谷草原毒害草蔓延机制及提供草原毒害草管控措施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量碳随着海拔的上升而增加,随土层的加深而降低;而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和易氧化有机碳均随海拔、土层的增加而增加。根据相关性分析可知,土壤活性有机碳的3种组分与总有机碳、全氮以及土壤湿度3个指标之间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且3种组分之间也相互存在显著相关。研究表明海拔、全氮含量以及总有机碳3个指标显著影响苦豆子种群活性有机碳含量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犁河谷 不同海拔 苦豆子 土壤活性碳组分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飞蓬入侵对伊犁河谷草原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杜田 崔东 +4 位作者 张雨露 沙吾丽 刘海军 闫俊杰 陈晨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10-115,共6页
为探讨小飞蓬入侵对伊犁河谷草原生态系统的影响,揭示小飞蓬的入侵机制,对不同入侵程度(轻度、中度、重度)小飞蓬及本地植物猪毛蒿根际土壤有机碳(SOC)、土壤容重和土壤含水量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小飞蓬入侵程度的加深,土... 为探讨小飞蓬入侵对伊犁河谷草原生态系统的影响,揭示小飞蓬的入侵机制,对不同入侵程度(轻度、中度、重度)小飞蓬及本地植物猪毛蒿根际土壤有机碳(SOC)、土壤容重和土壤含水量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小飞蓬入侵程度的加深,土壤SOC含量上升:小飞蓬重度、中度、轻度入侵和猪毛蒿群落土壤有机碳含量平均值分别为16.70、11.31、9.56 g·kg^-1和8.23 g·kg^-1,表明小飞蓬入侵增加了伊犁河谷草原土壤SOC的含量,随着入侵程度的加深,土壤SOC含量提高更加明显,同时增加了伊犁河谷草原土壤的碳汇功能。从垂直分布剖面上看,4个群落土壤SOC含量变化一致: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SOC含量减少,且最大土壤SOC含量均出现在0~20 cm土层,小飞蓬重度、中度、轻度入侵和猪毛蒿群落最大土壤SOC含量分别为:20.3、15.0、13.2 g·kg^-1和11.5 g·kg^-1。小飞蓬重度、中度、轻度入侵和猪毛蒿群落土壤容重平均值分别为5.02、4.94、4.85 g·kg^-1和5.09 g·kg^-1,土壤含水量平均值分别为1.22%、1.20%、1.19%和1.24%,表明小飞蓬的入侵改变了伊犁河谷土壤物理性质,随着小飞蓬入侵程度的加深不断降低土壤容重与含水量,土壤含水量与土壤容重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性(P<0.01),结合土壤SOC进行分析,发现土壤容重与含水量对土壤SOC的影响一致,均呈现极其显著的负相关性(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飞蓬入侵 土壤有机碳 土壤容重 土壤含水量 伊犁河谷草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牧干扰和种内竞争对伊犁河谷黑鳞顶冰花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韩大勇 王继丰 +1 位作者 杨允菲 张维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8556-8563,共8页
植物种群格局分析已有大量研究,但是大多数研究都是从格局推测过程,而很少根据已知的生态过程来检验格局。以新疆伊犁河谷分布的黑鳞顶冰花为研究对象,在放牧干扰和无放牧干扰地点分别建立了8个重复样地(样地面积2 m×2 m),分析放... 植物种群格局分析已有大量研究,但是大多数研究都是从格局推测过程,而很少根据已知的生态过程来检验格局。以新疆伊犁河谷分布的黑鳞顶冰花为研究对象,在放牧干扰和无放牧干扰地点分别建立了8个重复样地(样地面积2 m×2 m),分析放牧干扰和种内竞争两种生态过程对黑鳞顶冰花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两个地点共测量了4677株,其中放牧地点819株,未放牧地点3858株。在放牧干扰下,8个样地的黑鳞顶冰花均在小尺度(r<2 cm)上表现为随机分布,在大尺度(r>2 cm)上表现为聚集分布,主要与放牧践踏形成的生境异质性有关;在无牧条件下,8个样地黑鳞顶冰花种群均在小尺度上表现出显著的均匀分布特征,在较大尺度则显示为随机分布特征,前者主要与种内资源竞争过程有关,后者主要与生境均质化有关。无论在无牧还是放牧干扰下,黑鳞顶冰花种群最大聚集规模与种群密度之间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放牧干扰下各样地种群最大聚集规模介于20.26—168.71 cm^(2)之间,平均值54.61 cm^(2),明显高于无牧条件的8.26 cm^(2)。放牧干扰和种内竞争两种生态过程产生了明确且不同的空间分布格局,放牧导致黑鳞顶冰花个体出现更大程度的空间聚集,突出显示出干扰在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形成中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过程 空间分布格局 黑鳞顶冰花 点格局分析 伊犁河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豆子入侵对伊犁河谷草原不同海拔土壤养分和活性有机碳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晓龙 崔东 +5 位作者 杨海军 闫俊杰 曹文秋 刘海军 张静 沙吾丽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232-1242,共11页
苦豆子是伊犁河谷典型的毒害草之一.为了阐明苦豆子入侵对草地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以伊犁河谷山地草原不同海拔高度(海拔1220 m、1440 m、1660 m)中苦豆子入侵程度不同的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样地调查及室内实验分析的方法,研究... 苦豆子是伊犁河谷典型的毒害草之一.为了阐明苦豆子入侵对草地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以伊犁河谷山地草原不同海拔高度(海拔1220 m、1440 m、1660 m)中苦豆子入侵程度不同的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样地调查及室内实验分析的方法,研究不同海拔苦豆子入侵对伊犁河谷山地草原土壤养分及活性有机碳组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海拔梯度的升高,土壤硝态氮含量增加.3个海拔高度下,裸地中土壤铵态氮含量随海拔升高而增大.在苦豆子轻度入侵中,铵态氮含量的大小顺序为海拔1660 m>1220 m>1440 m.在苦豆子中度入侵中,铵态氮含量的大小顺序为海拔1440 m>1220 m>1660 m.在苦豆子重度入侵中,铵态氮含量的大小顺序为海拔1660 m>1220 m>1440 m,苦豆子的入侵对铵态氮影响很大.不同海拔裸地土壤速效磷含量为1660 m>1220 m>1440 m;苦豆子轻度入侵土壤速效磷随着海拔梯度的升高呈现上升趋势,为1660 m>1440 m>1220 m;而不同海拔苦豆子中度入侵土壤速效磷呈现下降趋势,为1220 m>1440 m>1660 m.土壤速效氮随着海拔梯度的升高呈现递减趋势,为1660 m>1440 m>1220 m.土壤速效钾随着海拔的升高呈现上升趋势,为1220 m>1440 m>1660 m.在3个海拔下,0—10 cm土层苦豆子轻度入侵、中度入侵、重度入侵土壤含水量分别比裸地增加了1%、7%、 16%,11%、14%、17%,4%、2%、11%;在10—2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增加了4%、4%、13%,10%、7%、12%,32%、40%、48%.随着海拔升高土壤有机碳组分中易氧化有机碳和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均出现明显升高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犁河谷 植物入侵 苦豆子 海拔 土壤养分 活性有机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地和旱地两种生境芦苇不同叶位功能叶片对穗生物量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许顺 李程程 +2 位作者 努尔阿力·阿布拉哈提 杨允菲 韩大勇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72-478,共7页
【目的】研究博斯腾湖两种生境芦苇不同叶位功能叶片对穗生物量形成的影响。【方法】以我国最大的芦苇产区博斯腾湖的芦苇种群为对象,采用野外典型植株取样方法,测定湿地和旱地两种生境下芦苇顶部三片叶片的叶长、叶宽、叶面积、叶生物... 【目的】研究博斯腾湖两种生境芦苇不同叶位功能叶片对穗生物量形成的影响。【方法】以我国最大的芦苇产区博斯腾湖的芦苇种群为对象,采用野外典型植株取样方法,测定湿地和旱地两种生境下芦苇顶部三片叶片的叶长、叶宽、叶面积、叶生物量和穗生物量等5个性状,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湿地生境芦苇穂重显著大于旱地(P<0.05),是后者的2.1倍。穗生物量与4个叶片性状存在显著性正相关(P<0.05),并且相关程度随叶位不同而不同,湿地芦苇穗生物量与顶叶面积相关系数(0.9205)最大,顶叶生物量相关系数(0.7237)次之;旱地芦苇穗生物量与倒三叶面积相关系数(0.8267)最大,倒二叶面积相关系数(0.8014)次之。【结论】不同叶位的叶片与穗生物量均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叶面积和叶生物量是影响穗生物量的关键因素。湿地均以顶叶与穗生物量的相关性最高,旱地均以倒三叶与穗生物量相关性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苇 叶位 生长可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犁煤矿土壤重金属累积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8
13
作者 邓霞 崔东 +3 位作者 王兴磊 刘海军 汪满菊 赵阳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554-1564,共11页
本文以伊犁地区的庆华煤矿、铁厂沟煤矿和达达木图煤矿为研究区,对矿区周边土壤4个土壤深度0—10 cm、10—20 cm、20—30 cm、30—40 cm的重金属全量(铜、锌、铅、镉、铬、镍)和土壤酶活性(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本文以伊犁地区的庆华煤矿、铁厂沟煤矿和达达木图煤矿为研究区,对矿区周边土壤4个土壤深度0—10 cm、10—20 cm、20—30 cm、30—40 cm的重金属全量(铜、锌、铅、镉、铬、镍)和土壤酶活性(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3个矿区中,重金属铜的含量为21.72—31.85 mg·kg^(-1),是国家土壤背景值的0.6—0.9倍;重金属锌的含量为79.28—114.94 mg·kg^(-1),是国家土壤背景值的0.8—1.1倍;重金属铅的含量为44.39—60.19 mg·kg^(-1),是国家土壤背景值的1.7—2.3倍;重金属镉的含量为0.54—2.33 mg·kg^(-1),是国家土壤背景值的0.9—3.9倍,重金属铬的含量为27.71—48.08 mg·kg^(-1),是国家土壤背景值的0.4—0.8倍;重金属镍的含量为9.25—18.07 mg·kg^(-1),是国家土壤背景值的0.15—0.3倍;(2)铜、锌、铬、镍、铅与脲酶活性呈显著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391,-0.547,-0.502,-0.656,0.477,铜、锌、铬、镍、铅与过氧化氢酶活性呈显著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384,-0.563,-0.559,-0.693,0.447,这表明过氧化氢酶活性和脲酶活性可以反映重金属铜、锌、铬、镍、铅5种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程度;蔗糖酶活性与锌、铬、镍、铅呈显著相关(P<0.05),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359,-0.404,-0.371,0.312,这表明蔗糖酶活性能反映锌、铬、镍、铅4种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 重金属全量 土壤酶活性 新疆伊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IS支持下绿洲生态敏感性研究——以伊犁河谷为例 被引量:13
14
作者 陈万基 赵阳 +3 位作者 崔东 吕绍伦 卢吉瑞 穆耶赛尔·赛达合麦提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7-114,共8页
为探索绿洲生态环境保护方法,解决绿洲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矛盾,本文选取7项生态敏感性评价因子,结合层次分析法和均方差决策法确定各因子权重,对伊犁河谷生态敏感性进行评价分析;选取4项社会经济指标,利用莫兰指数进行空间自相关... 为探索绿洲生态环境保护方法,解决绿洲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矛盾,本文选取7项生态敏感性评价因子,结合层次分析法和均方差决策法确定各因子权重,对伊犁河谷生态敏感性进行评价分析;选取4项社会经济指标,利用莫兰指数进行空间自相关性分析,研究伊犁河谷生态敏感性与社会经济的相关性。结果表明:①海拔因子和植被因子对伊犁河谷生态敏感性影响最强烈。②伊犁河谷生态敏感性总体适中,主要受垂直地带性影响,敏感性与海拔、坡度呈正相关关系;受自然环境影响,敏感性与水体和植被呈负相关关系。③伊犁河谷生态敏感性与社会经济呈负空间相关性。研究生态敏感性与社会经济的相关性,为未来伊犁河谷生态保护、国土空间规划、社会经济发展等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敏感性 主客观赋权法 绿洲 莫兰指数 伊犁河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情景模拟的伊犁河谷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崔文兵 侯国博 +2 位作者 陈万基 赵阳 崔东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12,共12页
【目的】为探索人地协调城镇发展模式,解决绿洲重点经济建设区人地矛盾问题,模拟未来土地利用发展状况尤为重要。【方法】基于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PLUS(Patch-generating land use simu-lation,PLUS)模型对2000—2020年期间的伊犁河谷土... 【目的】为探索人地协调城镇发展模式,解决绿洲重点经济建设区人地矛盾问题,模拟未来土地利用发展状况尤为重要。【方法】基于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PLUS(Patch-generating land use simu-lation,PLUS)模型对2000—2020年期间的伊犁河谷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因子进行分析,并设置多种发展情景进行模拟。【结果】结果显示:(1)2000—2020年伊犁河谷土地利用变化明显,其中草地退化严重,不透水面扩张显著,人地矛盾激烈。(2)各地类变化主要驱动因子差异明显,少数地类单因子主导驱动明显,大部分地类多因子复合驱动作用明显。(3)从3种情景模拟结果来看,自然情景以农田和未利用地增加为主,其次不透水面扩张明显;经济发展情景是通过增加不透水面扩张面积来达到最佳经济效益;生态保护情景下草地退化和未利用地扩张得到控制,湿地区域保护加强,实现生态效益显著提升。【结论】对土地利用驱动因子分析,要侧重多因子复合驱动作用的影响。PLUS模型对伊犁河谷土地利用变化模拟适用性较好,多情景模拟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未来发展,可为伊犁河谷及地理环境相似的绿洲解决人地矛盾,发展人地协调模式提供理论指导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犁河谷 土地利用变化 PLUS模型 多情景模拟 人地关系 人地协调模式 生态保护 人类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根际微生物和连作障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6
作者 黄菊英 崔东 +3 位作者 刘玉珊 刘云国 杨美娟 韩庆典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15,共8页
丹参是我国常用的大宗药材之一,其干燥的根和根茎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随着国内外市场对丹参需求的日益增加,丹参种植面积逐渐扩大,限于环境因子对药用植物的生长存在一定的制约性,适合丹参栽培的土地面积十分有限,道地产区逐渐开始出... 丹参是我国常用的大宗药材之一,其干燥的根和根茎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随着国内外市场对丹参需求的日益增加,丹参种植面积逐渐扩大,限于环境因子对药用植物的生长存在一定的制约性,适合丹参栽培的土地面积十分有限,道地产区逐渐开始出现连作障碍,而连作障碍的发生严重制约着丹参的产量和品质。笔者将根据近几年对丹参根际微生物和连作障碍的研究,从丹参根际微生物的多样性、丹参与根际微生物的相互作用、丹参连作障碍的产生机制及防治措施4个方面进行综述。主要介绍了丹参根际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优势菌属和丹参与根际微生物之间的影响;阐述了造成丹参连作障碍的主要原因包括土壤理化性质恶化、化感自毒作用和根际微生物环境失衡,明确了丹参连作障碍的发生是丹参-土壤-根际微生物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并指出连作障碍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选择抗性品种、改变种植模式、施用微生物菌肥和土壤消毒。最后提出丹参根际微生物和连作障碍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对进一步开展研究的展望,以期为缓解连作障碍提供相关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根际微生物 连作障碍 化感自毒作用 防治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年龄成年伊犁马粪便真菌群落结构的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陈雪静 吾尔恩·阿合别尔迪 +1 位作者 木古丽·木哈西 玛依拉·吐尔地别克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5-40,共6页
为探究伊犁马肠道真菌菌群结构,本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分析不同年龄成年马新鲜粪便中真菌的多样性。结果表明:真菌群落Chao1指数和Shannon指数平均值在6岁马粪便最高,分别为137.50和2.62,而在12岁马粪便中最低,分别为94.20和1.05。四组... 为探究伊犁马肠道真菌菌群结构,本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分析不同年龄成年马新鲜粪便中真菌的多样性。结果表明:真菌群落Chao1指数和Shannon指数平均值在6岁马粪便最高,分别为137.50和2.62,而在12岁马粪便中最低,分别为94.20和1.05。四组样品中真菌群落主要属于4个门,分别为Ascomycota、Basidiomycota、Neocallimastigomycota、Mucoromycota;47个科,包括Cryptococcaceae、Pichiaceae、Neocallimastigaceae、Sporormiaceae、Aspergillaceae等优势菌;56个属,包括Cryptococcus、Pichia、Neocallimastix等优势菌。随着成年伊犁马年龄的增长,其粪便中真菌菌群的数量和优势菌相对丰度均发生变化,比如,优势菌门Ascomycota相对丰度随年龄的增加显著降低;Basidiomycota相对丰度在6岁马粪便中最高,并开始随年龄增加逐渐减少;4岁马粪便中的Neocallimastigomycota明显高于其他年龄马,说明成年伊犁马肠道真菌群落结构受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影响,发生相应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通量测序 真菌 多样性 伊犁马 粪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根系分泌物对解磷微生物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8
作者 师仁增 邓霞 +3 位作者 田琳 张媛媛 王楠 焦子伟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74-180,共7页
磷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解磷微生物在活化难溶性磷和提高植物磷素吸收利用效率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根系分泌物作为植物与解磷微生物之间的介导物质调控着植物和解磷微生物之间的关系。本文基于国内外关于根系分泌物对解磷微生... 磷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解磷微生物在活化难溶性磷和提高植物磷素吸收利用效率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根系分泌物作为植物与解磷微生物之间的介导物质调控着植物和解磷微生物之间的关系。本文基于国内外关于根系分泌物对解磷微生物影响的最新研究,介绍了根系分泌物对解磷微生物生长发育、数量及种群分布、解磷能力的影响;分析总结了其主要成分如糖类、氨基酸类、有机酸类、酮类、酚酸类和其它类物质对解磷微生物的影响与作用,并对今后根系分泌物对解磷微生物影响的相关研究提出展望,为促进植物磷素高效利用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系分泌物 解磷微生物 根际 影响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犁地区软紫草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及根部性状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杨晓绒 徐丽萍 +1 位作者 恩特马克·布拉提白 韩大勇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84-691,共8页
【目的】调查和分析软紫草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种群密度随海拔的变化关系,测定和分析其分株根颈的直径之和(以下简称根粗)与总根质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通过野外调查,选取5个10 m×10 m的软紫草样地,定位每个株丛的坐标,用点格... 【目的】调查和分析软紫草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种群密度随海拔的变化关系,测定和分析其分株根颈的直径之和(以下简称根粗)与总根质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通过野外调查,选取5个10 m×10 m的软紫草样地,定位每个株丛的坐标,用点格局方法中的Ripley K函数分析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用回归函数分析根部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1)软紫草在伊犁地区主要分布于昭苏和特克斯两县的2500 m以上高寒山区;(2)软紫草在分布范围内的较低海拔呈集群分布,在中海拔呈随机分布,而在高海拔呈随机-聚集-随机分布的特征;(3)样地内种群密度与海拔呈极显著的二次函数(R^2=0.9520,P<0.01),在海拔3000~3100 m处种群密度最大,低海拔阳坡未见分布,阴坡、乔木和灌木下未见分布;(4)软紫草株丛的根质量与根粗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性(R^2=0.9539,P<0.01)。【结论】空旷阳坡是软紫草存在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种群的随机或集群分布格局可以指导野生抚育或仿野生栽培地点的选择;其株丛的根质量与根粗之间成显著性线性相关,意味着可以通过测量生活株丛总根粗估算其根的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紫草 种群 空间分布点格局 根粗 根质量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伊犁河谷湿地鸟类多样性及其栖息地变化 被引量:5
20
作者 袁新龙 沙尼娅·哈力霍加 加尔肯居马肯·爱特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7-62,共6页
调查伊犁河谷湿地鸟类多样性及其栖息地,为伊犁州直地区的生物多样性研究及生态环境管理提供科学参考。2016年6月至2019年11月,采用样线法和样点法,结合历史文献资料及景观斑块分析法,分析伊犁河谷河流典型湿地鸟类多样性及其栖息地变... 调查伊犁河谷湿地鸟类多样性及其栖息地,为伊犁州直地区的生物多样性研究及生态环境管理提供科学参考。2016年6月至2019年11月,采用样线法和样点法,结合历史文献资料及景观斑块分析法,分析伊犁河谷河流典型湿地鸟类多样性及其栖息地变化。记录到伊犁河谷湿地鸟类物种99种,隶属于17目40科。雀形目占调查鸟类种属的33%,其次是鸻形目、雁形目,3者占比为60%,是湿地的优势群类。隶属古北界的鸟类占总种属的71%,广布种占25%,东洋界占3%。夏候鸟最多,占50%,其次是留鸟,占35%,冬候鸟和繁殖鸟各占6%,旅鸟占3%。伊犁河谷湿地现有鸟类多样性与历史资料对比下降明显。主要原因是40多年来,鸟类的主要栖息地——伊犁河谷湿地面积锐减,景观斑块破碎化严重及人类活动增强。2018年人为土地利用斑块数量由2000年的258块增加到了460块。面积大于10000 hm^(2)的景观斑块数目从2000年的7块减少为2018年的4块,景观破碎化程度增强。伊犁河谷湿地及其鸟类现状不容乐观,亟待全面调查并采取适宜的应对之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犁河谷 鸟类多样性 栖息地 景观斑块 土地利用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