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es1调控AKT-MDM2-p53-PTEN通路的一种物理机制 被引量:2
1
作者 苏瑞 李循 +3 位作者 王书恒 刘彼得 赵新军 李九智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5-134,共10页
基于Hill动力学与Michaelis-Menten方程,建立理论模型研究发状分裂相关增强子1(Hairy and enhancer of split 1,Hes1)调控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鼠双微体2(Murine Double Minute2,MDM2)-抗癌基因p53(p53)-第10号染色体缺失... 基于Hill动力学与Michaelis-Menten方程,建立理论模型研究发状分裂相关增强子1(Hairy and enhancer of split 1,Hes1)调控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鼠双微体2(Murine Double Minute2,MDM2)-抗癌基因p53(p53)-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的基因(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 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PTEN)通路的一种物理机制.研究发现,Hes1通过与PTEN结合抑制PTEN表达,并调控AKT信号.表明了Hes1蛋白的合成,以及Hes1与PTEN相互作用调控AKT-MDM2-p53-PTEN通路信号,将会有效地控制细胞结果.Hes1作为AKT-MDM2-p53-PTEN信号通路中上游调节的重要因素,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影响p53蛋白功能,改变p53对肿瘤的抑制性.理论结果可用于预测Notch通路信号异常诱导的致癌性,并进一步揭示了Notch信号通路影响细胞AKT-MDM2-p53-PTEN通路的激活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s1蛋白 调控 AKT-MDM2-p53-PTEN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GdAlO 4∶Yb^(3+)/Er^(3+)/Mn^(4+)荧光粉上转换发光及其双探针温度传感研究
2
作者 李玉强 杨健 +2 位作者 王帅 周恒为 刘玉学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7-192,共6页
过渡金属离子上转换发光是拓展稀土离子光谱范围的有效途径之一。使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Yb^(3+)/Er^(3+)/Mn^(4+)掺杂的CaGdAlO_(4)纯相荧光粉,在980nm激光激发下,CaGdAlO_(4)∶Yb_(0.1),Er_(0.01),Mn_(0.003)荧光粉的上转换发光性能最... 过渡金属离子上转换发光是拓展稀土离子光谱范围的有效途径之一。使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Yb^(3+)/Er^(3+)/Mn^(4+)掺杂的CaGdAlO_(4)纯相荧光粉,在980nm激光激发下,CaGdAlO_(4)∶Yb_(0.1),Er_(0.01),Mn_(0.003)荧光粉的上转换发光性能最优。室温发射谱图中,位于528、550、663和710nm处的发射峰分别归属于Er^(3+)的^(2)H_(11/2)→^(4)I_(15/2)、^(4)S_(3/2)→^(4)I_(15/2)、^(4)F_(9/2)→^(4)I_(15/2)和Mn^(4+)的^(2)E→^(4)A_(2)能级跃迁,均是双光子过程。300~573K变温实验表明,基于单一发光中心Er^(3+)荧光强度比FIR_(528/550)参数,相对灵敏度S_(R-528/550)从0.95×10^(-2)K^(-1)(300K)单调减小到0.27×10^(-2)K^(-1)(573K);基于Mn^(4+)-Er^(3+)双发光中心荧光强度比FIR_(710/663)参数,相对灵敏度S_(R-710/663)从0.37×10^(-2)K^(-1)(300K)先增大到2.08×10^(-2)K^(-1)(418K),随后减小为1.35×10^(-2)K^(-1)(573K)。当温度为420K时,S_(R-710/663)相比于S_(R-528/550)增大了近4倍。结果表明,CaGdAlO_(4)∶Yb 0.1,Er 0.01,Mn 0.003荧光粉在双探针光学温度传感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粉 上转换 Mn^(4+) 荧光强度比 温度传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过硫代调控Ga、In、Tl磷酸盐光学性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丁家福 和志豪 +1 位作者 王云杰 苏欣 《人工晶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5-106,共12页
本文基于第一性原理对磷酸盐与硫代磷酸盐家族中的GaPO_(4)、InPO_(4)、TlPO_(4)、GaPS_(4)、InPS_(4)和Tl_(3)PS_(4)进行系统的对比研究,探究[PO_(4)]^(3-)基团和[PS_(4)]^(3-)基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能带计算结果表明,TlPO_(4)带隙最... 本文基于第一性原理对磷酸盐与硫代磷酸盐家族中的GaPO_(4)、InPO_(4)、TlPO_(4)、GaPS_(4)、InPS_(4)和Tl_(3)PS_(4)进行系统的对比研究,探究[PO_(4)]^(3-)基团和[PS_(4)]^(3-)基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能带计算结果表明,TlPO_(4)带隙最小(Eg=0.788 eV),InPO_(4)、GaPS_(4)、InPS_(4)和Tl_(3)PS_(4)带隙较大,分别为2.604、2.352、2.360和2.393 eV,而GaPO_(4)带隙最大(Eg=4.487 eV),发现[PS4]3-基团化合物能带结构更加容易预测与调控。态密度计算结果表明,GaPO_(4)、InPO_(4)与TlPO_(4)价带顶均由O-2p轨道贡献,导带底均由阳离子的s轨道及O-2p轨道共同贡献,GaPS_(4)、InPS_(4)与Tl_(3)PS_(4)在价带顶处均由S原子的p轨道贡献,而在导带部分[PS4]3-基团化合物的P原子的p轨道表现更加活跃。通过分析介电函数发现,[PO_(4)]3-基团化合物和[PS4]3-基团化合物的峰值均随阳离子尺寸增大发生红移,且含[PS4]3-基团的化合物具有比含[PO_(4)]3-基团化合物更高的静态介电常数。双折射计算结果表明,GaPO_(4)、InPO_(4)、TlPO_(4)、GaPS_(4)、InPS_(4)和Tl_(3)PS_(4)在波长1064 nm处的双折射率分别为0.017、0.049、0.057、0.247、0.022和0.038,其中GaPS_(4)双折射率最大(0.247),这是由于其内部P—S键与Ga原子对能量较敏感。差分电荷密度与布居分析结果表明,六种化合物的光学效应与能带结构主要受到[PO_(4)]3-与[PS4]3-基团影响。弹性模量分析表明磷酸盐化合物的弹性性质要高于硫代磷酸盐,并且发现In的化合物具有更高的力学稳定性和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性原理 密度泛函理论 磷酸盐晶体 硫代磷酸盐晶体 电子结构 光学性质 力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_(2)(PO_(4))_(2)(X=Ba、Pb)和XPO_(4)(X=Y、Bi)中阳离子对结构框架影响及双折射率来源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云杰 和志豪 +1 位作者 丁家福 苏欣 《人工晶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5-94,共10页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对P—O配位四面体与Y、Ba、Pb和Bi构成的Ba3(PO_(4))2、Pb3(PO_(4))2、BiPO_(4)和YPO_(4)的几何结构、电子结构、光学性质进行系统探究。研究表明,通过金属原子替换可以改变化合物结构框架,从而调节其带隙及光学性能,...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对P—O配位四面体与Y、Ba、Pb和Bi构成的Ba3(PO_(4))2、Pb3(PO_(4))2、BiPO_(4)和YPO_(4)的几何结构、电子结构、光学性质进行系统探究。研究表明,通过金属原子替换可以改变化合物结构框架,从而调节其带隙及光学性能,为设计综合性能优异的材料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Ba3(PO_(4))2、Pb3(PO_(4))2、BiPO_(4)和YPO_(4)均为间接带隙化合物且都具有较宽的带隙,带隙依序为5.188、3.879、3.870和4.886 eV;由Mulliken布居分析可知Ba、Pb、Bi和Y与O键合形成O—X(X=Ba、Pb、Bi和Y)键,其键长相近并呈现较强离子键性质。四种化合物的导带底为金属阳离子的最外层轨道所占据,价带顶的主要贡献者是O-2p轨道,O原子的2p轨道还在费米能级附近表现出较强的局域性,P-3p轨道与O的2p轨道成键,P—O表现为强的共价键。Ba3(PO_(4))2、Pb3(PO_(4))2、BiPO_(4)和YPO_(4)四种晶体的双折射率分别为0.0037、0.0270、0.0590和0.1490,其中BiPO_(4)和YPO_(4)的双折射率和各向异性在四种体系中较大,这是因为不同阳离子导致不对称的晶体结构框架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盐晶体 第一性原理 电子结构 双折射率 带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irst-principles study on the structure-property relationship of AlX and InX(X=N,P,As,Sb)
5
作者 HE Zhihao DING Jiafu +1 位作者 WANG Yunjie SU Xin 《无机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07-1019,共13页
This paper delves into the theoretical mechanisms of the electronic structure and optical properties of aluminum-based semiconductors(AlX,X=N,P,As,Sb)and indium-based semiconductors(InX,X=N,P,As,Sb)as potential materi... This paper delves into the theoretical mechanisms of the electronic structure and optical properties of aluminum-based semiconductors(AlX,X=N,P,As,Sb)and indium-based semiconductors(InX,X=N,P,As,Sb)as potential materials for optical devices.Band structure calculations reveal that,except for InSb,all other compounds are direct bandgap semiconductors,with AlN exhibiting a bandgap of 3.245 eV.The valence band maximum of these eight compounds primarily stems from the p-orbitals of Al/In and X.In contrast,the conduction band minimum is influenced by all orbitals,with a predominant contribution from the p-orbitals.The static dielectric constant increased with the expansion of the unit cell volume.Compared to AlX and InX with larger X atoms,AlN and InN showed broader absorption spectra in the near-ultraviolet region and higher photoelectric conductance.Regarding mechanical properties,AlN and InN displayed greater shear and bulk modulus than the other compounds.Moreover,among these eight crystal types,a higher modulus was associated with a lower light loss function value,indicating that AlN and InN have superior transmission efficiency and a wider spectral range in optoelectronic material ap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uminium‑based semiconductor indium‑based semiconductor first principle electronic structure optical proper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_(2)MgTiO_(6)∶Dy^(3+),Eu^(3+)荧光粉的发光性能及能量传递
6
作者 蒋小康 高峰 周恒为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53-359,共7页
本文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一系列Y_(2(0.97-x))Dy_(0.06)MgTiO_(6)∶2xEu^(3+)(YMT∶0.06Dy^(3+),2xEu^(3+))荧光粉,并研究了Dy^(3+)、Eu^(3+)掺杂对样品物相、显微结构及荧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制备的YMT∶0.06Dy^(3+),2xEu^(3+... 本文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一系列Y_(2(0.97-x))Dy_(0.06)MgTiO_(6)∶2xEu^(3+)(YMT∶0.06Dy^(3+),2xEu^(3+))荧光粉,并研究了Dy^(3+)、Eu^(3+)掺杂对样品物相、显微结构及荧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制备的YMT∶0.06Dy^(3+),2xEu^(3+)荧光粉均为双钙钛矿结构(P2_(1)/n),颗粒大小为1~2μm。当激发光波长为262 nm时,荧光粉的发射光谱表现出典型的Dy^(3+)、Eu^(3+)线状特征光谱,发射主峰分别为483(^(4)F_(9/2)→^(6)H_(15/2))、579(^(4)F_(9/2)→^(6)H_(13/2))和619 nm(^(5)D_(0)→^(7)F_(2))。Dy^(3+)和Eu^(3+)之间存在明显的能量传递,机制为电偶极子-电偶极子(d-d)相互作用。该荧光粉具备良好的热稳定性,在498 K下发光强度仍保持为室温的74.36%。通过改变Eu^(3+)浓度,荧光粉的发光颜色可实现从黄色到橙红色,YMT∶0.06Dy^(3+),2xEu^(3+)荧光粉在固态LED照明领域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_(2)MgTiO_(6) Dy^(3+)、Eu^(3+)共掺杂 溶胶-凝胶法 发光性能 热稳定性 LE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元混晶AlP_(1-x)As_(x)(x=0,0.125,0.25,0.375,0.5,0.625,0.75,0.875,1)的电子结构和力学性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7
作者 白雪 文杜林 +2 位作者 王云杰 苟杰 苏欣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225-229,共5页
为深入研究As取代AlP晶体中P之后体系的电子结构和力学性能,基于密度泛函第一性原理,本工作系统地比较了半导体材料AlP_(1-x)As_(x)(x=0,0.125,0.25,0.375,0.5,0.625,0.75,0.875,1)在不同掺杂浓度下的电子结构和力学性能。对数据的分析... 为深入研究As取代AlP晶体中P之后体系的电子结构和力学性能,基于密度泛函第一性原理,本工作系统地比较了半导体材料AlP_(1-x)As_(x)(x=0,0.125,0.25,0.375,0.5,0.625,0.75,0.875,1)在不同掺杂浓度下的电子结构和力学性能。对数据的分析表明,通过调整As原子浓度可以优化电子结构和力学性能,这有助于新型半导体材料的开发。无论AlP_(1-x)As_(x)(x=0,0.125,0.25,0.375,0.5,0.625,0.75,0.875,1)晶体的浓度如何,化合物内部键的强共价性都极大地促进了结构的稳定性。这对实验化合物合成的理论指导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杂 三元混晶 电子结构 力学性质 第一性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d^(10)电子构型钨酸盐结构与性能关系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8
作者 崔健 和志豪 +4 位作者 丁家福 王云杰 万俯宏 李佳郡 苏欣 《人工晶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41-849,共9页
本文基于第一性原理方法对比研究了钨酸盐TMWO4(TM=Zn、Cd、Hg)的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研究结果表明,ZnWO_(4)、CdWO_(4)和HgWO_(4)三种钨酸盐的带隙均为直接带隙,带隙宽度分别为2.579、2.081和2.538 eV。三种钨酸盐价带顶部主要由O-2p... 本文基于第一性原理方法对比研究了钨酸盐TMWO4(TM=Zn、Cd、Hg)的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研究结果表明,ZnWO_(4)、CdWO_(4)和HgWO_(4)三种钨酸盐的带隙均为直接带隙,带隙宽度分别为2.579、2.081和2.538 eV。三种钨酸盐价带顶部主要由O-2p态贡献,由于杂化效应,O-2p态和W-5d态共同组成导带底部。键布居数和电子局域函数表明,存在两种W-O键,W-O1长键为离子键,W-O2短键为共价键,金属阳离子(Zn、Cd、Hg)与O原子形成离子键。同种钨酸盐在不同方向上的介电函数都表现出差异,较大的Δε对双折射率Δn有积极的影响。随着d10电子构型金属阳离子的半径增大,钨酸盐的双折射率减小,在1 064 nm处ZnWO_(4)、CdWO_(4)和HgWO_(4)的双折射率分别为0.192、0.187和0.078,其中ZnWO_(4)和CdWO_(4)的双折射率和各向异性在三种体系中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钨酸盐 第一性原理 电子结构 光学性质 双折射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浓度氯化钠水溶液的微观结构与析出晶体之间关系的研究
9
作者 白世玉 赵兴宇 +2 位作者 林佳玮 权国强 王丽娜 《人工晶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00-707,共8页
为了探究无机电解质水溶液的微观结构与析出晶体之间的关系,本文对高浓度氯化钠水溶液进行了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并结合低浓度氯化钠水溶液及氯化钾水溶液的结果进行了讨论。离子团簇的分析结果表明电解质水溶液析出的晶体在组成和几何... 为了探究无机电解质水溶液的微观结构与析出晶体之间的关系,本文对高浓度氯化钠水溶液进行了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并结合低浓度氯化钠水溶液及氯化钾水溶液的结果进行了讨论。离子团簇的分析结果表明电解质水溶液析出的晶体在组成和几何关系上都与溶液中的离子团簇是对应的,说明溶液能够析出的晶体的组成方式和几何结构已经存在于母相溶液之中,析出的晶体与溶液的微观结构具有对应关系。径向分布函数、离子间距和瞬态图像的结果显示,高浓度氯化钠水溶液中只存在着直接接触离子对和部分间隔离子对,分别对应于Na^(+)-Cl^(-)径向分布函数上的第一峰和第二峰。与低浓度氯化钠水溶液相比,直接接触离子对的比例显著提高,而部分间隔离子对的比例则大幅下降,完全间隔离子对消失,表明溶液中离子间的结合方式会随浓度发生转变;离子间结合方式的变化是导致溶液微观结构及所析出晶体结构变化的原因。溶液中水分子构成的纯水团簇和Na^(+)与Cl^(-)构成的离子团簇的存在,说明高浓度的氯化钠水溶液中具有自聚集效应。本文的结果将为溶液析晶与结晶过程的理解及溶液微观结构的认知提供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液析晶 氯化钠水溶液 离子团簇 微观结构 分子动力学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d^(3+)掺杂Sc_(2)W_(3)O_(12):Eu^(3+)红色荧光粉的制备及其发光性能
10
作者 赵炎 王佳旭 +4 位作者 李忠辉 刘长立 赵星胜 周恒为 蒋小康 《无机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61-468,共8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Eu^(3+)离子掺杂Sc_(2)W_(3)O_(12)红色荧光粉,并通过Gd^(3+)掺杂降低Sc_(2)W_(3)O_(12)基质晶体结构的对称性,增强荧光粉的发光强度。结果显示,Gd^(3+)的掺入并没有改变Sc_(2)W_(3)O_(12)的晶体结构;随着Gd^(3+)掺...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Eu^(3+)离子掺杂Sc_(2)W_(3)O_(12)红色荧光粉,并通过Gd^(3+)掺杂降低Sc_(2)W_(3)O_(12)基质晶体结构的对称性,增强荧光粉的发光强度。结果显示,Gd^(3+)的掺入并没有改变Sc_(2)W_(3)O_(12)的晶体结构;随着Gd^(3+)掺杂浓度的递增,晶格畸变加剧,来源于Eu^(3+)的^(5)D_(0)→^(7)F_(2)(612 nm)发光强度显著增强,Gd^(3+)最佳掺杂浓度为0.25,其发光强度为单掺Eu^(3+)的1.95倍,色坐标为(0.6134,0.3503),与标准红光色坐标(0.670,0.330)较为接近。此外,荧光粉具有一定的热稳定性,即当温度达到498 K时,Gd^(3+)离子掺杂浓度为0.25时制备的样品荧光强度与未掺杂Gd^(3+)离子的样品相比得到了提升,是室温下的53%,其激活能为0.1041 e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Sc_(2)W_(3)O_(12) 红色荧光粉 Gd^(3+)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内RNA与RNA结合蛋白的动态相分离模拟
11
作者 郭秀珍 王书恒 +1 位作者 李康睿 赵新军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7-211,共15页
细胞内生物大分子相分离在生理与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首先基于扩散动力学、Hill动力学,提出了一种细胞内核糖核酸(ribonucleic acid,RNA)与RNA结合蛋白(RNA-binding proteins,RBPs)的动态相分离理论.基于扩散动力学模型,获得了RNA与RBP... 细胞内生物大分子相分离在生理与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首先基于扩散动力学、Hill动力学,提出了一种细胞内核糖核酸(ribonucleic acid,RNA)与RNA结合蛋白(RNA-binding proteins,RBPs)的动态相分离理论.基于扩散动力学模型,获得了RNA与RBPs多相(多种相、多重相)分离特性.研究发现,细胞内RNA与RBP的动态多相分离机制,主要源于RNA与RBP生化反应相互作用以及特定的扩散性.通过生化反应相互作用,以不同速率扩散的RNA与RBP通过结合域结合反应,使得扩散较快的RNA、RBP反应聚集,形成扩散较慢的RNA-RBP复合物.由生化反应作用导致的RNA与RBP间的扩散关联,致使RNA与RBP形成多种、多重凝聚相.RNA与RBP生化反应的周期振荡,会形成振荡传播波(类似化学波),波动性会导致RNA与RBP浓度空间分布不均形成凝聚相,表明了RNA与RBP凝聚相形成与相分离的耗散结构特性.可以预测,RNA与RBPs的相分离不仅源自于扩散效应、溶解度的改变,还与RNA与RBP生化反应的周期振荡相关.结合平均场理论,获得了扩散系数与Flory相互作用参数的对应关系,不仅深刻理解体系中多种相互作用与扩散性的联系,而且更全面揭示了RNA与RBP多相分离的物理本质.研究结果符合实验观测,可为后续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平衡态 多相分离 扩散动力学 平均场理论 耗散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气化渣/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12
作者 樊东焱 李宏翰 +3 位作者 马扶宸 刘磊 钱大益 宋剑斌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63-268,共6页
聚焦于新疆煤气化渣(CGS)的资源化利用,以环氧树脂为基体,通过模压法制备煤气化渣/环氧树脂复合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CGS的矿物组成。借助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万能力学试验机、邵氏硬度仪、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聚焦于新疆煤气化渣(CGS)的资源化利用,以环氧树脂为基体,通过模压法制备煤气化渣/环氧树脂复合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CGS的矿物组成。借助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万能力学试验机、邵氏硬度仪、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吸水率测试和动态热机械分析仪(DMA)等多种分析手段,讨论CGS含量对复合材料内部结构、力学性能、微观形貌、吸水率及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GS主要由石英、钙长石等组成;复合材料部分红外吸收峰位置发生位移。75%CGS时,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61.8MPa)和硬度(94.5HD)达到最佳;75%CGS时复合材料的断裂面质密且平整,无明显孔洞存在。复合材料的吸水率随着CGS含量的增加,呈现出上升趋势。复合材料比纯环氧树脂材料的储能模量提高,玻璃化转变温度降低,并且随着CGS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储能模量和玻璃化转变温度逐渐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气化渣 环氧树脂 机械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PRBP蛋白与Abl激酶诱发、抑制前列腺癌的一种物理机制 被引量:4
13
作者 赵新军 李循 +1 位作者 王书恒 李九智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3-21,共9页
在本文基于Hill动力学与Michaelis-Menten方程,建立理论模型研究VPRBP蛋白与Abl激酶诱发、抑制前列腺癌的一种物理机制.研究发现,DNA损伤使得ATM(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突变)很快激活,并激活上调p53蛋白表达,DNA损伤的后续破坏会在很... 在本文基于Hill动力学与Michaelis-Menten方程,建立理论模型研究VPRBP蛋白与Abl激酶诱发、抑制前列腺癌的一种物理机制.研究发现,DNA损伤使得ATM(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突变)很快激活,并激活上调p53蛋白表达,DNA损伤的后续破坏会在很大程度上通过p53表达上调而被抑制.VPRBP通过上调MDM2蛋白的激活水平,使得p53表达水平异常,进而无法正常抑制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通过考察Abl在前列腺癌进程中的作用发现,Abl使得AKT的表达水平下调,由于Abl对AKT的抑制作用,致使在AKT信号通路中MDM2表达水平受到抑制,进而稳定p53表达.由此表明了,过少的Abl对AKT的抑制程度减弱,不仅使得细胞代谢出现紊乱,而且还会促使p53正常的周期表达水平异常,对DNA损伤诱发的肿瘤抑制性减弱,进而促进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基于本文模型,可以预测VPRBP与Abl作为诱发、抑制前列腺癌的调节剂对现有和潜在的抗癌治疗较为敏感.VPRBP与Abl在诱发、抑制前列腺癌过程中的时滞效应,导致信号通路中p53与PTEN蓄积量增多、AKT蓄积量减少,以及Plk1周期振荡相位转移,可用于预测旨在阻断前列腺癌细胞周期进程的潜在治疗效果.本文结果揭示了VPRBP与Abl诱发、抑制前列腺癌进程的一种调控作用机制,理论结果符合实验,可为设计阻断前列腺癌的通路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PRBP蛋白 Abl激酶 前列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型化研究HBx与CREB诱发肝癌的一种物理机制 被引量:1
14
作者 马军仁 赵新军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8-36,共9页
本文基于Hill动力学与Michaelis-Menten方程,建立理论模型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x)通过与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相互作用促进肝癌(HCC)发生发展的一种物理机制.理论模型考虑HBx-CPAP(中心体P4.1相关蛋白)-AKT(蛋白激酶B)-GSK3(... 本文基于Hill动力学与Michaelis-Menten方程,建立理论模型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x)通过与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相互作用促进肝癌(HCC)发生发展的一种物理机制.理论模型考虑HBx-CPAP(中心体P4.1相关蛋白)-AKT(蛋白激酶B)-GSK3(糖原合成酶激酶3)-P53通路信号传导特性.研究发现,CREB对HBx有扩增效应,较高浓度的CREB使得P53抑癌功能下降,并促使炎性因子(NF-κB)呈现出二次增长,为HBx诱发HCC提供了炎性微环境.CREB还会调控AKT呈现二次增长,影响细胞糖原代谢,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HCC的发生发展.理论结果符合实验,进一步揭示了HBx通过与CREB相互作用促进HCC发生发展的一种物理机制,可为设计阻断肝炎向肝癌转变通路的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X CREB 肝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情景下张家口市土地利用变化及碳储量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罗义 刘伟强 +3 位作者 董一凡 王霞 刘文焕 宋锦阳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00-212,共13页
土地利用改变促进生态系统碳储量变化,进而对全球气候产生影响,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对碳储量的影响,对区域生态系统和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张家口市为例,基于2000年、2010年和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结合PLUS模型和InVES... 土地利用改变促进生态系统碳储量变化,进而对全球气候产生影响,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对碳储量的影响,对区域生态系统和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张家口市为例,基于2000年、2010年和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结合PLUS模型和InVEST模型分析土地利用变化与碳储量的关系并对未来不同情景下的碳储量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张家口市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和草地为主,占该地区总面积约71%。20年间,耕地和草地面积呈下降趋势,林地、建设用地面积呈现增长态势,其主要转换方向为耕地转为建设用地。(2)2030年,自然发展情景下,耕地、林地、水域均有所下降,草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有所增长;生态保护情景下,林地和草地相较自然发展有所增加,其余地类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耕地保护情景下,耕地面积相较于自然发展情景增加约1.11 km^(2)。(3)过去20年间,该区域碳储量先上升后下降,但总体碳储量依然呈现下降趋势,年均下降0.19×10^(6)t;2030年自然发展情景下,碳储量为766.43×10^(6)t;耕地保护情景下,碳储量为767.28×10^(6)t;生态保护情景下,碳储量为768.5×10^(6)t。耕地保护碳储量介于自然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因此张家口市在未来发展中应实行耕地优先发展前提下采取一定生态保护措施,以减缓碳储量下降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结构变化 PLUS模型 InVEST模型 碳储量 张家口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工工艺对聚异戊二烯类橡胶炭黑分散性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冯雪阳 王玉阁 +8 位作者 贺天成 王珂 潘立佳 陈思源 尹园 孙洪国 郑雅芳 卫来 孙昭艳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8-162,共15页
天然橡胶、异戊橡胶和仿生橡胶的主要成分均为顺-1,4-聚异戊二烯,但在蛋白质和磷脂等成分上存在一定差异.这些差异可能会导致橡胶对混炼工艺的响应不同,使填料在橡胶中的分散性产生差异,进而影响硫化胶的动静态性能.为了探究聚异戊二烯... 天然橡胶、异戊橡胶和仿生橡胶的主要成分均为顺-1,4-聚异戊二烯,但在蛋白质和磷脂等成分上存在一定差异.这些差异可能会导致橡胶对混炼工艺的响应不同,使填料在橡胶中的分散性产生差异,进而影响硫化胶的动静态性能.为了探究聚异戊二烯类橡胶在不同混炼工艺下的填料分散性和胶料力学性能变化规律,本文以N220炭黑为填料,研究了天然橡胶、异戊橡胶和仿生橡胶这3种聚异戊二烯类橡胶在4种加工工艺下的炭黑分散性和动静态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天然橡胶和异戊橡胶的填料分散性和力学性能对炭黑混入时间的响应程度更强,而仿生橡胶响应较弱.随着炭黑混入时间的延长,天然橡胶和异戊橡胶的平均聚集体粒径分别从约22和19μm下降到约9μm,下降程度较明显,动静态性能得到提升;而相同工艺条件下仿生橡胶的平均聚集体粒径从约20μm下降到约16μm,且炭黑分散状态较差.另一方面,仿生橡胶对塑炼时间响应更加敏感,延长塑炼时间能够显著降低炭黑的平均聚集体粒径并提升橡胶的伸张疲劳性能.为此,本文设计了较长时间(6 min)塑炼结合混炼的工艺,进一步提升了仿生橡胶的伸张疲劳性能.为了明晰仿生橡胶对混炼和塑炼工艺响应性产生差异的原因,探究了不同加工工艺条件下仿生橡胶门尼黏度和分子量的变化规律,发现适中的分子量以及较窄的分子量分布有利于提升胶料的伸张疲劳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异戊二烯类橡胶 炭黑分散 加工响应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炭黑/炭黑混合填料补强仿生橡胶的性能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珂 王玉阁 +8 位作者 贺天成 冯雪阳 潘立佳 陈思源 尹园 孙洪国 郑雅芳 卫来 孙昭艳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5-133,共9页
白炭黑/炭黑混合填料是近年来发展最快的一种新型橡胶材料补强剂,主要用来改善橡胶材料的动态性能.为了探究混合填料比例和密炼工艺对仿生橡胶动静态力学性能的影响机制,设计了两组实验:(1)固定密炼时间为6 min,采用不同混合比例的白炭... 白炭黑/炭黑混合填料是近年来发展最快的一种新型橡胶材料补强剂,主要用来改善橡胶材料的动态性能.为了探究混合填料比例和密炼工艺对仿生橡胶动静态力学性能的影响机制,设计了两组实验:(1)固定密炼时间为6 min,采用不同混合比例的白炭黑/炭黑填料填充仿生橡胶,并对其分散、拉伸、疲劳及滚动阻力等性能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当白炭黑在填料中的质量分数<50%时,随着白炭黑质量分数的增加,硫化胶拉伸强度显著下降,这是由于混合填料引起的分子链最大交联程度下降所致.进一步增加白炭黑含量,硫化胶的拉伸性能变化不明显,但分散等级由约1级提升至约9级,填料团聚体尺寸的减小使硫化胶的断裂伸长率和伸张疲劳寿命显著提高.(2)在固定混合比(填料中白炭黑的质量分数为75%)条件下,研究了密炼时间对硫化胶动静态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10 min密炼时间范围内, 4 min密炼即显著提升拉伸强度、 300%定伸应力以及断裂伸长率,同时降低滚动阻力.主要原因是此时分子链的最大交联程度较大,分散等级和分散度较高.进一步延长密炼时间(6~10 min),填料在橡胶中易发生重新聚集,聚集体平均粒径增大且分散度下降,对橡胶的动静态性能会产生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生橡胶 白炭黑 炭黑 动静态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热稳定CaGdAlO_(4)∶Er^(3+)/Yb^(3+)荧光粉的上转换发光及其温度传感性能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玉强 杨健 +4 位作者 王帅 郑基源 赵炎 周恒为 刘玉学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49-655,共7页
获得具有良好热稳定性和发光性能的非接触式光学温度传感材料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本工作通过高温固相法制备了Er^(3+)/Yb^(3+)共掺CaGdAlO_(4)∶Er_(x),Yb_(0.10)(x=0.006、0.008、0.010、0.012、0.014)荧光粉,尺寸大小分布在0.6~4.2... 获得具有良好热稳定性和发光性能的非接触式光学温度传感材料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本工作通过高温固相法制备了Er^(3+)/Yb^(3+)共掺CaGdAlO_(4)∶Er_(x),Yb_(0.10)(x=0.006、0.008、0.010、0.012、0.014)荧光粉,尺寸大小分布在0.6~4.2μm。在980 nm激光激发下,该荧光粉在500~700 nm发射谱由两个发射带组成,528和550 nm处两个较强的绿光发射带,归属于Er^(3+)的^(2)H_(11/2)→^(4)I_(15/2)、^(4)S_(3/2)→^(4)I_(15/2)能级跃迁,663 nm处较弱的红光发射带,归属于Er^(3+)的^(4)F_(9/2)→^(4)I_(15/2)能级跃迁。上转换发光强度最大组分为CaGdAlO_(4)∶Er_(0.010),Yb_(0.10)。300~573 K变温发射谱表明,基于荧光强度比FIR_(528/550)参数,温度传感绝对灵敏度S_(A)从44.4×10^(-4) K^(-1)(@300 K)先增大到52.0×10^(-4) K^(-1)(@445 K)随后减小到49.0×10^(-4) K^(-1)(@573 K)。相对灵敏度S_(R)则从0.95×10^(-2) K^(-1)(@300 K)单调减小到0.27×10^(-2) K^(-1)(@573 K)。冷热循环实验表明该材料的热重复性优于98%。结果表明,CaGdAlO_(4)∶Er_(0.010),Yb_(0.10)荧光粉在光学温度传感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离子 荧光粉 Er^(3+)/Yb^(3+)共掺 上转换 荧光强度比 温度传感 高温固相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s_(2)NaGdCl_(6)∶Sb^(3+)荧光粉制备及发光性能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忠辉 蒋小康 +3 位作者 王佳旭 赵炎 周恒为 郭海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67-1675,共9页
无铅双钙钛矿材料具有高效、稳定的自陷激子发射,在下一代固态照明中显示出巨大的潜力。本文采用微波固相法制备出系列新型的Cs_(2)NaGdCl_(6)∶Sb^(3+)蓝色荧光粉。通过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荧光光谱仪对所制备样品的结晶性... 无铅双钙钛矿材料具有高效、稳定的自陷激子发射,在下一代固态照明中显示出巨大的潜力。本文采用微波固相法制备出系列新型的Cs_(2)NaGdCl_(6)∶Sb^(3+)蓝色荧光粉。通过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荧光光谱仪对所制备样品的结晶性、微观形貌和发光性能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双钙钛矿型Cs_(2)NaGdCl_(6)∶Sb^(3+)样品属于立方晶系,空间群Fm3m,大小为10μm的不规则颗粒。在336 nm激发光下,荧光粉在460 nm处发射出极强的蓝光,且不同Sb^(3+)离子掺杂浓度的样品色坐标均在蓝光区域。当Sb^(3+)离子掺杂浓度超过0.015时,发生浓度猝灭,归因于电偶极⁃电偶极相互作用。此外,Cs2NaGd0.985Cl6∶0.015Sb^(3+)样品具有较佳的热稳定性,当温度升高至423 K时,发光积分强度仍为323 K时的72.6%。基于上述研究结果,Sb^(3+)离子激活Cs_(2)NaGdCl_(6)蓝色荧光粉在发光二极管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固相法 Sb^(3+)离子 Cs_(2)NaGdCl_(6) 蓝色荧光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电场对ZnSe/石墨烯异质结肖特基调控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卫来 庞国旺 +2 位作者 张文 张丽丽 黄以能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124-2130,共7页
本文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平面波超软赝势方法研究了ZnSe/石墨烯异质结结构的稳定性、界面相互作用、层间电荷转移情况、肖特基接触类型及外电场的影响。结果表明,ZnSe/石墨烯异质结晶的格失配率小于5%,易于形成,其接触类型... 本文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平面波超软赝势方法研究了ZnSe/石墨烯异质结结构的稳定性、界面相互作用、层间电荷转移情况、肖特基接触类型及外电场的影响。结果表明,ZnSe/石墨烯异质结晶的格失配率小于5%,易于形成,其接触类型为n型肖特基接触。当施加正方向电场时,肖特基接触类型从n型转变成p型肖特基接触;当施加负方向电场时,肖特基势垒明显降低,并由n型肖特基势垒接触转变为欧姆接触。本文研究结果将为设计并制造场效应晶体管、光电探测器等电子光学器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肖特基势垒 第一性原理 外电场 n型肖特基接触 p型肖特基接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