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SWOT分析的新源县乡村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1
作者 古丽娜·阿扎提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2期114-117,共4页
新源县是新疆伊犁州直拥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县域,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既有优势和特色,同时也存在不足和制约,需要逐一破解。在调研当地乡村旅游资源基础上,按照SWOT分析方法对新源县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优势、劣势、机遇、威胁进行分... 新源县是新疆伊犁州直拥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县域,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既有优势和特色,同时也存在不足和制约,需要逐一破解。在调研当地乡村旅游资源基础上,按照SWOT分析方法对新源县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优势、劣势、机遇、威胁进行分析,演化出其SWOT策略矩阵,并以增长型策略(SO)、扭转型策略(WO)、多元化策略(ST)、防御型策略(WT)的具体思路进行阐释,以期对新时期新源县乡村旅游业创新驱动与转型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OT分析 乡村旅游 新源县 旅游发展 发展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文化资本、文化消费与居民旅游消费 被引量:7
2
作者 王冉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0-94,共5页
旅游消费促进旅游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旅游活动的综合性特点,使得旅游经济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引擎。家庭旅游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将有利于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是家庭居民美好生活得到满足的重要体现。... 旅游消费促进旅游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旅游活动的综合性特点,使得旅游经济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引擎。家庭旅游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将有利于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是家庭居民美好生活得到满足的重要体现。影响居民家庭旅游消费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收入水平、闲暇时间、身体状况等客观因素,又有旅游动机等众多的主观因素,此外还有较多的隐藏因素。文章运用Tobit模型考察体现家庭文化资本的家庭藏书量、家庭文化消费对城乡居民旅游消费的影响。结果显示:居民家庭藏书量对城乡居民家庭旅游消费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对农村家庭旅游消费的影响更为明显;居民家庭文化消费对城乡居民家庭旅游消费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中等收入家庭的影响尤其显著;家庭拥有汽车以及拥有金融产品对城乡居民家庭旅游消费的正向影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文化资本 文化消费 家庭旅游消费 TOBI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空压缩与后现代背景下感知距离研究转向 被引量:1
3
作者 曹晶晶 侯国林 +2 位作者 章锦河 王昶 孙晋坤 《旅游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31,共18页
感知距离是识别和揭示人类活动空间结构和空间联系差异性的重要变量,也是影响旅游者目的地选择的行为变量,更是解释旅游者异质化空间行为的重要解释变量。文章系统梳理了感知距离的概念与起源及其研究成果与进展,分析了旅游者目的地选... 感知距离是识别和揭示人类活动空间结构和空间联系差异性的重要变量,也是影响旅游者目的地选择的行为变量,更是解释旅游者异质化空间行为的重要解释变量。文章系统梳理了感知距离的概念与起源及其研究成果与进展,分析了旅游者目的地选择研究中感知距离研究的理论与实践困境及时空压缩带来的挑战,进一步考察了时空压缩进程中距离定义的改变以及距离对旅游者行为影响与作用机制发生的变化,并指出现有的旅游者目的地选择理论体系和研究范式无法有效支持时空压缩带来的“流动的距离体验”的知识更新。基于此,文章立足时空压缩的现实情境,运用后现代主义视角对感知距离的概念、内涵与边界展开反思,并基于以上反思,论述了感知距离对旅游者目的地选择影响研究的4大转向,即研究内容上,由“限制性因素单一向度分析”转向“限制性与需求性因素多向度分析”;研究范式上,由“静态的阶段性特征与作用机制分析”转向“流动过程体验的动态分析”;研究方法上,由“秩序化、结构化的空间分析”转向“面向虚拟现实的多维空间”和“面向情感的多源数据的数智融合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知距离 时空压缩 后现代 流动性 情感转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文化服务如何提升城市创新能力?--来自中国城市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13
4
作者 王文姬 王冉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57-164,共8页
我国政府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视,是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跨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相适应的时代要求。现实中,公共文化服务在促进城市化进程、增强城市创新能力、提升城市软实力和竞争力建设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依据2003-2016年我国... 我国政府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视,是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跨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相适应的时代要求。现实中,公共文化服务在促进城市化进程、增强城市创新能力、提升城市软实力和竞争力建设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依据2003-2016年我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数据,探讨了公共文化服务促进城市创新能力提升的效应及其背后的机制。研究表明,公共文化服务显著促进了城市创新能力的提升,这一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作用机制的分析显示,人才集聚是公共文化服务释放创新能力红利的重要途径;进一步研究发现,公共文化服务的积极影响存在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特点,且公共文化服务促进城市创新能力提升的效应存在地区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文化服务 城市创新能力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创新要素流动 人才集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对文化产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攀升的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王冉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40-44,共5页
文章基于81个国家2005—2018年的面板数据,运用静态面板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能否提高一国的文化产业出口技术复杂度,以考察数字经济对文化产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攀升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能够显著促进文化产业出... 文章基于81个国家2005—2018年的面板数据,运用静态面板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能否提高一国的文化产业出口技术复杂度,以考察数字经济对文化产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攀升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能够显著促进文化产业出口技术复杂度提升,对文化产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攀升具有正向影响;机制检验发现,数字经济通过“人力资本效应”“研发效应”和“贸易成本效应”提升文化产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异质性分析表明,高等收入国家文化产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攀升效应显著且大于发展中国家。中国应加大数字基础设施投入,夯实数字经济发展基础,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先发优势,助力文化产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攀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文化产品 出口技术复杂度 全球价值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变革对员工工作沉浸体验的影响机理研究
6
作者 林忠 刘亦飞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9-128,F0003,共11页
组织变革是企业适应新环境和重新建立市场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组织变革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人,因而员工工作沉浸体验对组织变革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对367位企业员工进行问卷调查,基于悖论理论、工作需求—控制模型和沉浸体验模型,检验组织... 组织变革是企业适应新环境和重新建立市场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组织变革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人,因而员工工作沉浸体验对组织变革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对367位企业员工进行问卷调查,基于悖论理论、工作需求—控制模型和沉浸体验模型,检验组织变革对员工工作沉浸体验的影响、工作需求与工作控制匹配在两者关系中的中介效应,以及心理资本在两者关系中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显示,组织变革对员工工作沉浸体验具有正向影响,工作需求与工作控制匹配在组织变革对员工工作沉浸体验的影响中发挥中介效应,心理资本在组织变革对员工工作沉浸体验的影响中发挥调节效应。本文不仅丰富了组织变革和员工工作沉浸体验方面的研究,而且为企业顺利推进组织变革提供了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变革 员工工作沉浸体验 工作需求与工作控制匹配 心理资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贸易隐含碳转移与损益偏离研究——基于经济内循环视角 被引量:4
7
作者 闫敏 孙慧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2-16,共5页
文章构建损益偏离指数探讨经济内循环视角下国内贸易中的环境不公平问题。结果表明:经济内循环中经济收益较大的地区集中在京津冀、长三角、山东、湖南、广东等东部沿海地区;相对受损地区集中在山西、内蒙古、河南、黑龙江、吉林及西部... 文章构建损益偏离指数探讨经济内循环视角下国内贸易中的环境不公平问题。结果表明:经济内循环中经济收益较大的地区集中在京津冀、长三角、山东、湖南、广东等东部沿海地区;相对受损地区集中在山西、内蒙古、河南、黑龙江、吉林及西部等资源密集地区;省际贸易引致隐含碳转移规模差异显著,隐含贸易增加值与隐含碳转移在空间上分离,有逆向转移的特征,印证了“损益偏离”现象;通过进一步的损益偏离分析发现中国省际贸易中普遍存在损益偏离现象,偏离程度以中度和轻微偏离为主;高度偏离关系发生在东部与中部省区之间、东部省区内部及东部与西部省区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内循环 损益偏离 碳转移 MRIO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内循环视角下中国省域间隐含碳转移网络结构特征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闫敏 孙慧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21,共9页
基于MRIO模型测算了我国省域间隐含碳排放转移规模,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刻画了隐含碳转移的方向与空间网络结构特征,以探讨经济内循环视角下省域间碳转移网络关联特征和聚类特征。研究表明:(1)省域间隐含碳转移规模增大,转移方向呈现... 基于MRIO模型测算了我国省域间隐含碳排放转移规模,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刻画了隐含碳转移的方向与空间网络结构特征,以探讨经济内循环视角下省域间碳转移网络关联特征和聚类特征。研究表明:(1)省域间隐含碳转移规模增大,转移方向呈现不对称性、区域性、复杂性特征,其中,广东、江苏、浙江、河北、上海等地是主要的碳转出区,河北、山西、内蒙古、山东、河南等地是主要的碳转入区。(2)省域间碳转移空间网络结构呈显著的紧密化、中心化趋势,随着中介网络节点省份数量减少,碳转移的梯级转移特征弱化;中心权力节点动态更替特征凸显,碳转移网络稳定性降低。(3)进一步,块模型分析揭示了省域间的碳转移与传导作用趋于“需求主导”到“内化供给”“供需并存”的中心化聚类形态。研究结果可为制定区域间协同减排政策提供理论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转移 MRIO模型 社会网络分析 碳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