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时空压缩与后现代背景下感知距离研究转向
被引量:1
- 1
-
-
作者
曹晶晶
侯国林
章锦河
王昶
孙晋坤
-
机构
伊犁师范大学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
伊犁师范大学伊犁文旅融合研究中心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山东大学管理学院
-
出处
《旅游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31,共18页
-
基金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时空压缩背景下旅游者目的地选择的距离欲特征、机制及尺度效应”(2021D01C46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旅游者目的地选择的距离欲空间分异特征与选择模型研究”(42201235)/“基于人地关系与人际视角的旅游者环境行为形成机制研究”(42201238)
+2 种基金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英才项目(社科)(TSYCSGYP02)
伊犁师范大学科研创新团队培育计划(CXSK2021017)
伊犁师范大学博士科研启动项目(2020YSBS013)。
-
文摘
感知距离是识别和揭示人类活动空间结构和空间联系差异性的重要变量,也是影响旅游者目的地选择的行为变量,更是解释旅游者异质化空间行为的重要解释变量。文章系统梳理了感知距离的概念与起源及其研究成果与进展,分析了旅游者目的地选择研究中感知距离研究的理论与实践困境及时空压缩带来的挑战,进一步考察了时空压缩进程中距离定义的改变以及距离对旅游者行为影响与作用机制发生的变化,并指出现有的旅游者目的地选择理论体系和研究范式无法有效支持时空压缩带来的“流动的距离体验”的知识更新。基于此,文章立足时空压缩的现实情境,运用后现代主义视角对感知距离的概念、内涵与边界展开反思,并基于以上反思,论述了感知距离对旅游者目的地选择影响研究的4大转向,即研究内容上,由“限制性因素单一向度分析”转向“限制性与需求性因素多向度分析”;研究范式上,由“静态的阶段性特征与作用机制分析”转向“流动过程体验的动态分析”;研究方法上,由“秩序化、结构化的空间分析”转向“面向虚拟现实的多维空间”和“面向情感的多源数据的数智融合分析”。
-
关键词
感知距离
时空压缩
后现代
流动性
情感转向
-
Keywords
cognitive distance
time-space compression
postmodernism
mobility
emotional turn
-
分类号
F59
[经济管理—旅游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