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伊犁草原生物灾害的发生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8
1
作者 李宏 安沙舟 +7 位作者 郭继敏 娄水清 木克松 邓新疆 陈强 周虎 杨海宽 李学贤 《新疆畜牧业》 2007年第z1期48-49,共2页
近几十年来伊犁草地由于干旱天气、过度牧放及不合理开发,导致草场严重退化,草畜矛盾日益突出,鼠、虫害的连年发生,草原毒害草及不食草大量繁殖、蔓延,致使草原快速退化,严重影响了畜牧业生产和草原生态发展,本文采用生物防治的办法,治... 近几十年来伊犁草地由于干旱天气、过度牧放及不合理开发,导致草场严重退化,草畜矛盾日益突出,鼠、虫害的连年发生,草原毒害草及不食草大量繁殖、蔓延,致使草原快速退化,严重影响了畜牧业生产和草原生态发展,本文采用生物防治的办法,治理虫、鼠害,控制毒害草及不食草的蔓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化 生物灾害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犁河谷草原虫害生物防治技术应用现状 被引量:3
2
作者 热夏提.乌孜别克 《新疆畜牧业》 2016年第6期60-62,共3页
为了让广大的农牧民了解伊犁河谷草原虫害生物防治技术应用情况,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结合伊犁河谷草原虫害防控工作现状,回顾了草原虫害生物防治工作的进展历程,详细介绍了在推广工作中蝗虫微孢子虫、绿僵菌、核型多角体病毒、牧鸡牧鸭... 为了让广大的农牧民了解伊犁河谷草原虫害生物防治技术应用情况,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结合伊犁河谷草原虫害防控工作现状,回顾了草原虫害生物防治工作的进展历程,详细介绍了在推广工作中蝗虫微孢子虫、绿僵菌、核型多角体病毒、牧鸡牧鸭和人工招引粉红椋鸟、印楝素等生物药剂和天敌控制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在草原上的应用现状。最后,总结了近年来伊犁河谷草原虫害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情况,指出伊犁河谷草原虫害生物防控正在形成由微生物农药、农用抗生素、天敌利用、植物源农药等多种技术构成的新型格局,并针对防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为今后开展相关研究和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虫害 生物防治 应用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犁地区牧草主要病虫害及防治
3
作者 热夏提.乌孜别克 阿布都赛买提 《新疆畜牧业》 2011年第12期56-59,共4页
通过对伊犁地区牧草病虫害种类和危害的调查,应用科学的方法观察牧草病虫害的发生期,并结合伊犁地区的实际初步制定一些牧草病虫害的防治措施,为今后大面积推广种植牧草、扩大退耕还林还草的面积提供保障。
关键词 牧草 病虫害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犁草地有毒有害植物及其防除 被引量:3
4
作者 热夏提.乌孜别克 《新疆畜牧业》 2012年第5期62-63,共2页
近几十年来伊犁草地由于过度放牧及不合理开发,导致草场严重退化,草原有毒有害植物大量繁殖、蔓延,有毒有害植物的生长,不仅危害牲畜,而且消耗土壤养分和水分,妨碍优良牧草的正常生长,使草地产量和质量下降。因此防除有毒有害植物是草... 近几十年来伊犁草地由于过度放牧及不合理开发,导致草场严重退化,草原有毒有害植物大量繁殖、蔓延,有毒有害植物的生长,不仅危害牲畜,而且消耗土壤养分和水分,妨碍优良牧草的正常生长,使草地产量和质量下降。因此防除有毒有害植物是草地改良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毒有害植物 防除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奶牛生产瘫痪诊治 被引量:1
5
作者 艾山江.塔斯坦 潘国龙 +1 位作者 吐尔逊艾力.马力克 哈斯木拜.叶尔布拉提 《畜禽业》 2013年第8期94-95,共2页
奶牛生产瘫痪又称乳热症。它是奶牛分娩前后突然发生的一种严重的代谢性疾病,其主要特征为全身肌肉无力、知觉丧失及四肢瘫痪。主要发生于营养良好、3~6胎次的高产奶牛,初产母牛几乎不发生此病。本病多呈散发,但个别养殖场的发病率可高... 奶牛生产瘫痪又称乳热症。它是奶牛分娩前后突然发生的一种严重的代谢性疾病,其主要特征为全身肌肉无力、知觉丧失及四肢瘫痪。主要发生于营养良好、3~6胎次的高产奶牛,初产母牛几乎不发生此病。本病多呈散发,但个别养殖场的发病率可高达25%~30%,其病程发展很快,如不及时治疗,有50%~60%的病牛可在1—2d内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产奶牛 生产瘫痪 诊治 代谢性疾病 分娩前后 四肢瘫痪 初产母牛 乳热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昭苏马场草场蚂蚁包危害现状及治理措施
6
作者 娄水清 国淑萍 +2 位作者 郭继敏 李海 加马尔丁 《现代农业科技》 2012年第5期216-216,共1页
介绍了蚂蚁的生物学特性,总结了昭苏马场草场蚂蚁包的分布特点、危害现状,提出了其治理措施,并分析了其治理成效,以期为草场蚂蚁包的治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 草场 蚂蚁包 生物学特性 分布 危害 治理措施 昭苏马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F-1WFV数据的草原毒草白喉乌头空间分布监测与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温阿敏 郑江华 +3 位作者 穆晨 杨会枫 沙依拉吾 王卫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939-1946,共8页
【目的】验证GF-1WFV数据(空间分辨率为16m)在草原毒草白喉乌头(Aconitum leucostomum Worosch)遥感监测中的适用性,掌握白喉乌头在伊宁县托乎拉苏山地草甸草地的空间分布特征。【方法】利用经过FLASSH大气校正的GF-1WFV影像,结... 【目的】验证GF-1WFV数据(空间分辨率为16m)在草原毒草白喉乌头(Aconitum leucostomum Worosch)遥感监测中的适用性,掌握白喉乌头在伊宁县托乎拉苏山地草甸草地的空间分布特征。【方法】利用经过FLASSH大气校正的GF-1WFV影像,结合高光谱特征分析,采用监督分类与目视解译相结合的方法,对研究区白喉乌头空间分布进行识别,并验证其分类精度。【结果】影像解译总体分类精度达96.0368%,Kappa系数为0.9377,分类结果较理想;高光谱特征提取和分析发现,在750—1050Bin波长范围内白喉乌头和牧草两种植被类型光谱差异明显;编绘了研究区白喉乌头空间分布图,并发现其空间分布总体上沿水沟的分布呈“带状”分布格局,且由北向南,呈递减趋势,主要分布在阳坡的中海拔地区;在东西方向上,向两边逐渐减少。【结论】白喉乌头在托乎拉苏山地革甸草地主要分布在阳坡、道路两侧,整体呈带状分布;分布格局为:北-南方向上,从无-多-少;东-西方向上,从多-多-少;GF-1WFV数据在草原毒草白喉乌头监测中具有较好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F—1 WFV卫星数据 白喉乌头 空间分布 遥感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