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调教训练对伊犁马汗液形态及汗液指标的影响
1
作者 薛宇恒 孟军 +7 位作者 曾亚琦 王建文 邓海峰 曾明敏 尚婷婷 高凤 沈哲弘 姚新奎 《新疆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14-1021,共8页
【目的】通过对进行调教训练的6匹青年伊犁马公马训练期间汗液形态的变化及2000 m测试赛后汗液指标的分析,探究调教训练对伊犁马汗液形态及汗液指标变化规律的影响,将民间驯马经验理论化,为运动伊犁马科学训练体系的建立和运动性能监测... 【目的】通过对进行调教训练的6匹青年伊犁马公马训练期间汗液形态的变化及2000 m测试赛后汗液指标的分析,探究调教训练对伊犁马汗液形态及汗液指标变化规律的影响,将民间驯马经验理论化,为运动伊犁马科学训练体系的建立和运动性能监测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方法】选取6匹新疆伊犁昭苏马场种马饲养场饲养管理一致、未经调教训练的2岁伊犁马公马,对其进行调教训练并观测汗液形态变化,分别在泥汗(MS)、泡沫汗(FS)和水汗(CS)出现后第2 d组织测试赛,采集赛后即刻汗液样本,监测心率(HR)、呼吸频率(RR),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汗液样本检测乳酸(LA)、钠离子(Na^(+))、钾离子(K^(+))、镁离子(Mg^(2+))等14项汗液指标。【结果】2岁伊犁马通过10周调教训练后,汗液形态及2000 m测试赛成绩变化明显,三种汗液形态阶段马匹测试赛汗液LA变化趋势明显,赛后即刻汗液中LA含量随汗液形态的变化降低,CS阶段汗液LA含量显著低于MS阶段(P<0.05)。CS阶段赛后汗液Na^(+)含量显著低于MS阶段(P<0.05)。训练后汗液K^(+)含量在CS阶段显著高于MS阶段(P<0.05)。CS阶段赛后汗液Ca^(2+)含量显著高于MS阶段(P<0.05)。MS阶段赛后Cl-含量达到最高值,与CS阶段赛后差异显著(P<0.05)。测试赛后伊犁马汗液中Mg^(2+)和Cu^(2+)水平随汗液形态的变化而降低,Mg^(2+)和Cu^(2+)在CS阶段显著低于MS阶段。【结论】随着调教训练计划的进行,伊犁马的汗液形态和汗液指标发生了改变,不同汗液形态揭示了个体不同训练程度和运动性能,其中检测到汗液LA和离子指标可能是评估伊犁马调训期间其训练水平和所处的训练阶段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犁马公马 调教训练 汗液形态 汗液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伊犁马马驹后肠道微生物母源传递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尚婷婷 孟军 +7 位作者 曾亚琦 王建文 邓海峰 袁鑫鑫 曾明敏 薛宇恒 高凤 姚新奎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860-5871,共12页
本试验旨在探讨新生伊犁马马驹后肠道微生物的母源传递特征。通过16S rRNA基因扩增子测序和SourceTracker分析方法,分析11对伊犁马母马的胎盘、脐带、初乳、粪便和马驹胎粪的微生物区系特征,以确定母马不同部位的微生物对新生马驹后肠... 本试验旨在探讨新生伊犁马马驹后肠道微生物的母源传递特征。通过16S rRNA基因扩增子测序和SourceTracker分析方法,分析11对伊犁马母马的胎盘、脐带、初乳、粪便和马驹胎粪的微生物区系特征,以确定母马不同部位的微生物对新生马驹后肠道微生物区系定植的贡献。结果表明:胎盘和脐带中的微生物群结构相似,而母马粪便和马驹胎粪中则分别具有独特的微生物群。母马胎盘、脐带、初乳、粪便中的微生物都是马驹粪便中微生物的来源,贡献度由高到低依次为初乳(5.5%)、脐带(0.8%)和胎盘(0.7%);此外,马驹胎粪中还有许多未知来源且贡献度(93.0%)相对较高的微生物。由本试验结果可知,母马胎盘、脐带和初乳中的微生物可通过母源传递方式在马驹肠道中进行定植,其中初乳微生物对马驹胎粪微生物的定植贡献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犁马母马 马驹 胎粪 微生物 母源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代谢组学探究调教训练对速步型伊犁马血浆代谢物的影响
3
作者 李鹏程 曾亚琦 +8 位作者 王建文 陈伟刚 巴音别勒克 王川坤 杨利平 韩紫祥 薛宇恒 孟军 姚新奎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26-1235,共10页
本研究以速步型伊犁马为试验对象,应用代谢组学方法,旨在探究不同训练阶段血浆代谢组的差异,筛选出标志性的血浆差异代谢物,为速步型伊犁马训练提供数据支持。试验选取未经训练的2岁速步型伊犁马6匹进行60 d的调教训练,在马匹调教训练前... 本研究以速步型伊犁马为试验对象,应用代谢组学方法,旨在探究不同训练阶段血浆代谢组的差异,筛选出标志性的血浆差异代谢物,为速步型伊犁马训练提供数据支持。试验选取未经训练的2岁速步型伊犁马6匹进行60 d的调教训练,在马匹调教训练前(第0天)和调教训练后(第60天)采集颈静脉血液样本,采用液相色谱-质谱(LC-MS)法对血浆样本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检测。结果显示:伊犁马在调教训练后血浆中原亮氨酸、癸二酸、尿囊酸、顺乌头酸、核黄素磷酸钠等16种物质的浓度显著高于调教训练前(P<0.05),腺苷酸、雄酮、麦角硫因和对羟基苯甲醇等10种物质的浓度显著低于调教训练前(P<0.05)。差异代谢物富集到的代谢途径有核黄素代谢、肾素分泌、苯丙氨酸代谢、咖啡因代谢、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柠檬酸循环和组氨酸代谢等。综上可知,速步型伊犁马血浆代谢物在调教训练前后存在差异,这为速步型伊犁马运动训练的监控以及训练计划的制定提供了更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犁马 速步 调教训练 代谢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4D-DIA技术的伊犁马早期妊娠血清蛋白质组分析
4
作者 曾明敏 孟军 +7 位作者 曾亚琦 王建文 邓海峰 任万路 薛宇恒 尚婷婷 高凤 姚新奎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493-3502,共10页
旨在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探究伊犁马妊娠早期血清蛋白质组特征,筛选差异蛋白质并分析其在妊娠中的作用。本研究选取年龄相同、膘情相近的健康伊犁马母马20匹,自然发情后进行人工授精。在母马排卵后第13天进行妊娠诊断,根据B超结果选择妊... 旨在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探究伊犁马妊娠早期血清蛋白质组特征,筛选差异蛋白质并分析其在妊娠中的作用。本研究选取年龄相同、膘情相近的健康伊犁马母马20匹,自然发情后进行人工授精。在母马排卵后第13天进行妊娠诊断,根据B超结果选择妊娠母马与未妊娠母马各3匹并采集其血清样品。利用4D-DIA技术对伊犁马母马血清样品进行蛋白定量定性分析,筛选差异蛋白质并进行GO、KEGG等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共鉴定出823个蛋白质,分子量范围在8~1010 ku;根据差异倍数绝对值大于1.5倍、P<0.05的阈值,筛选出53种差异显著性蛋白质,其中26个蛋白上调,27个蛋白下调。差异蛋白质主要参与细胞代谢、生物调节、代谢、对刺激的反应、细胞成分组织或生物发生等生物学过程;KEGG富集通路包含蛋白酶体、精氨酸生物合成、PI3K-Akt信号、ECM受体相互作用等与妊娠相关通路。根据GO、KEGG等生物学分析,初步筛选出6种差异显著性蛋白可能与早期妊娠存在关系,并用其绘制蛋白互作网络图,结果显示,CTSS、MMP1、SERPINA5等处在关键节点。研究初步筛选出6种妊娠差异蛋白,为今后筛选马属动物妊娠特异性蛋白及分子调控机制提供了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组 伊犁马 妊娠 血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饲粮营养水平对伊犁马生长发育影响试验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褚洪忠 喀尔肯·马木尔汗 +6 位作者 马军 吐尔逊江·吾木尔艾力 姚闰晨 袁鑫鑫 邓海峰 团勇 张雪敏 《现代畜牧科技》 2024年第10期15-17,共3页
该试验以伊犁马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昭苏县域内半岁伊犁马进行分组,分别饲喂不同营养水平的饲粮,观察并记录其体重、体长、体高、胸围、管围等生长发育指标的变化,旨在探讨不同饲粮营养水平对伊犁马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提供... 该试验以伊犁马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昭苏县域内半岁伊犁马进行分组,分别饲喂不同营养水平的饲粮,观察并记录其体重、体长、体高、胸围、管围等生长发育指标的变化,旨在探讨不同饲粮营养水平对伊犁马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提供不同饲粮补饲的条件下,伊犁马幼驹相较于未接受补饲的对照组,在体重和整体体尺上均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且这种增长量显著超过对照组。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应充分考虑了伊犁马幼驹的生长发育需求,同时兼顾饲养成本,为伊犁马的饲养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助力伊犁马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犁马 生长发育 营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犁马不同杂交后代断奶驹体尺差异分析
6
作者 马军 褚洪忠 +9 位作者 吐尔逊江·吾木尔艾力 邓海峰 袁鑫鑫 喀尔肯·马木尔汗 陈春华 郭小萍 姚闰晨 张学敏 吐兰古丽·吾尔迪巴依 团勇 《现代畜牧科技》 2024年第6期40-42,共3页
该研究比较不同杂交后代伊犁马断奶驹体尺及体尺指数差异,试验选择昭苏马场6月龄伊犁马杂交后代396匹,测定体尺并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杂交后代的体尺存在显著差异,荷兰温血马后代体高比美国速步的后代高4.2%(P<0.05),阿尔登马后代体... 该研究比较不同杂交后代伊犁马断奶驹体尺及体尺指数差异,试验选择昭苏马场6月龄伊犁马杂交后代396匹,测定体尺并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杂交后代的体尺存在显著差异,荷兰温血马后代体高比美国速步的后代高4.2%(P<0.05),阿尔登马后代体长分别比法国速步和美国速步的后代长5.52%(P<0.05)和5.67%(P<0.05),胸围显著高于其除荷兰温血马以外的其他马品种后代(P<0.05),管围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后代(P<0.05)。测定结果显示不同马种后代体尺及体尺指数呈现差异,说明通过引种改良伊犁马呈现一定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犁马 杂交 后代 品种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疱疹病毒1型的RPA-CRISPR/Cas12a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
7
作者 李银涛 撒瑞雪 +4 位作者 宋毅 张嗣玉 刘建华 冉多良 邓海峰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17,共7页
马疱疹病毒1型(EHV-1)可引起马属动物的马鼻肺炎,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孕马流产,还会引起新生马驹呼吸道感染甚至死亡,对马产业造成很大危害。以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PA)、CRISPR/Cas12a反式酶切反应为基础,旨在建立EHV-1的RPA-CRISPR/Cas12... 马疱疹病毒1型(EHV-1)可引起马属动物的马鼻肺炎,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孕马流产,还会引起新生马驹呼吸道感染甚至死亡,对马产业造成很大危害。以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PA)、CRISPR/Cas12a反式酶切反应为基础,旨在建立EHV-1的RPA-CRISPR/Cas12a快速检测方法。试验过程中通过对EHV-1-ORF68基因进行相似性与遗传进化分析,并根据其保守序列设计RPA引物与crRNA,建立EHV-1的RPA-CRISPR/Cas12a检测方法并进行特异性试验、敏感性试验以及临床样本检测。结果表明,建立的EHV-1的RPA-CRISPR/Cas12a方法可以特异性地检出EHV-1,对其他马相关病原进行检测均为阴性;最低检测限度为1.92×10^(2) copies/μL,为传统PCR方法灵敏度(1.92×10^(4) copies/μL)的100倍;检测时间短,总时长约为35 min;应用建立的方法对24份临床阳性样本进行检测,结果阳性检出率为66.7%,高于传统PCR方法的29.2%。所建立的EHV-1 RPA-CRISPR/Cas12a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与敏感性,结果准确,可以作为快速检测EHV-1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疱疹病毒1型 重组酶聚合酶扩增 CRISPR/Cas12a系统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犁马泌乳后期饲喂不同粗蛋白质、消化能水平日粮对马驹生长发育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王贤东 邓海峰 +4 位作者 李海 靳伟星 张浩 马玉辉 陈勇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37-1144,共8页
本试验选取年龄11~12周岁、体重(410±30)kg、胎次4~5胎,处于第3泌乳月的伊犁马30匹,随机分为6组,每组5匹马。采用两因子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以日粮粗蛋白质和消化能为变量,研究泌乳后期伊犁母马饲喂不同粗蛋白质、... 本试验选取年龄11~12周岁、体重(410±30)kg、胎次4~5胎,处于第3泌乳月的伊犁马30匹,随机分为6组,每组5匹马。采用两因子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以日粮粗蛋白质和消化能为变量,研究泌乳后期伊犁母马饲喂不同粗蛋白质、消化能水平日粮对马驹生长发育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1~6组消化能和粗蛋白质日饲喂量分别为92MJ/d、1.20kg/d,125MJ/d、1.20kg/d,92MJ/d、1.55kg/d,107MJ/d、1.35kg/d,125MJ/d、1.44kg/d和115MJ/d、1.55kg/d。结果表明,母马饲喂不同营养水平日粮对4、5月龄马驹体重、体高、胸围和管围均无显著影响(P〉0.05)。与试验2组(消化能125MJ/d、粗蛋白质1.20kg/d)相比,试验4组(消化能107MUd、粗蛋白质1.35kg/d)马驹4、5月龄时体长发育显著增加(P〈0.05)。从血液生化指标来看,各组间马驹总蛋白、白蛋白、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素氮、肌酐及谷丙转氨酶水平均无显著差异(P〉0.05),母马饲喂试验4组日粮后可明显提高马驹尿酸和谷草转氨酶水平。由此可知,伊犁母马泌乳后期粗蛋白质摄入1.35kg/d、消化能摄入107MJ/d时可明显提高马驹体长发育速度,日粮营养通过提高谷草转氨酶活性影响氮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犁马 粗蛋白质 消化能 血液生化指标 马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消化能/粗蛋白质水平日粮对伊犁马妊娠后期及分娩后血液理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王贤东 邓海峰 +5 位作者 靳伟星 陈鳌 漆雯雯 张浩 于全平 陈勇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0-37,共8页
选取12~13周岁、体重380±48kg、胎次5-6胎,处于妊娠后期的伊犁马25匹,随机分为5个试验组,每组5匹,每匹为一个重复。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以消化能(DE)和粗蛋白质(CP)水平分别为8.61MJ/kg/8.68%、9.12MJ/kg/9.35%、9.39MJ/kg/9... 选取12~13周岁、体重380±48kg、胎次5-6胎,处于妊娠后期的伊犁马25匹,随机分为5个试验组,每组5匹,每匹为一个重复。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以消化能(DE)和粗蛋白质(CP)水平分别为8.61MJ/kg/8.68%、9.12MJ/kg/9.35%、9.39MJ/kg/9.75%、10.16 MJ/kg/10.68%、11.06 MJ/kg/11.75%(干物质基础)为变量研究饲喂不同DE/CP水平的日粮对妊娠后期及分娩后的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饲喂不同DE/CP水平日粮对胎盘催乳素、垂体泌乳素、甘油三酯等指标无显著影响(P〉0.05),但日粮1组血液胰岛素样生长因子水平高出3组30.17%(P〈0.05);日粮1组血液中肌酐水平低于3组15.4%(P〈0.05);日粮1组血液FFA水平高出日粮2、4、5组12.5%(P〈0.05),日粮1组血液中尿素氮水平较日粮3、4、5组分别降低25.06%、26.62%和26.11%(P〈0.01)。与妊娠后期相比,产后血液中雌二醇、孕酮、雌酮、磷、降钙素和甲状腺素极显著降低(P〈0.01),三碘甲腺原氨酸、生长激素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显著下降(P〈0.05),而甲状旁腺素极显著升高(P〈0.01)。日粮与生理阶段对血液中钙和肌酐含量具有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由此可见,提高日粮消化能和粗蛋白质水平主要影响伊犁马蛋白质和脂肪代谢,表现为降低伊犁马血液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和游离脂肪酸水平,增加肌酐和尿素氮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粮消化能 粗蛋白质 伊犁马 妊娠后期 血液生理生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喂不同钙、磷水平饲粮对妊娠后期伊犁马营养物质消化代谢和血浆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方美烟 漆雯雯 +5 位作者 唐伟 李海 王贤东 于全平 杨光 陈勇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761-2770,共10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喂不同钙、磷水平饲粮对伊犁马妊娠后期营养物质消化代谢和血浆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为明确伊犁马在妊娠后期对钙、磷的适宜需要量提供参考。试验选取年龄、胎次、体重相近且无亲缘关系、处于妊娠后期的伊犁母马25匹,按...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喂不同钙、磷水平饲粮对伊犁马妊娠后期营养物质消化代谢和血浆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为明确伊犁马在妊娠后期对钙、磷的适宜需要量提供参考。试验选取年龄、胎次、体重相近且无亲缘关系、处于妊娠后期的伊犁母马25匹,按照体重随机分为5组,每组5匹。饲粮钙和磷饲喂量分别为36.00和26.30 g/d(饲粮Ⅰ组)、39.00和28.30 g/d(饲粮Ⅱ组)、42.00和30.30 g/d(饲粮Ⅲ组)、45.00和32.30 g/d(饲粮Ⅳ组)以及48.00和34.30 g/d(饲粮Ⅴ组)。饲养试验为期30 d,其中预试期10 d,正试期20 d。试验期间采集各组饲粮、剩料、粪便和尿液样本用于测定常规营养成分含量,试验结束后采集空腹血样以测定血浆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饲粮钙、磷水平对各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对总能、氮、钙、磷的保留率及可消化能、可消化氮、可消化磷的利用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对血浆中离子钙、甲状旁腺素、骨钙素、胎盘催乳素、垂体泌乳素、孕酮、甲状腺素、三碘甲状腺氨酸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水平亦无显著影响(P〉0.05)。此外,饲粮钙、磷水平对血浆中肌酐、尿素氮、甘油三酯和游离脂肪酸的水平也无显著影响(P〉0.05)。饲粮Ⅰ、饲粮Ⅱ和饲粮Ⅲ组可消化钙利用率显著高于饲粮Ⅴ组(P〈0.05),当饲粮钙、磷水平分别超过42.00和30.30 g/d时,可消化钙的利用率逐渐下降。饲粮Ⅱ和饲粮Ⅴ组母马血浆中磷水平显著高于饲粮Ⅳ组(P〈0.05)。除饲粮Ⅴ组外,随着饲粮钙、磷水平的增加,血浆中降钙素水平有升高的趋势(P〈0.10)。饲粮Ⅱ和饲粮Ⅳ组血浆中雌二醇水平显著低于饲粮Ⅰ组(P〈0.05),饲粮Ⅲ组则显著低于饲粮Ⅰ和饲粮Ⅴ组(P〈0.05)。血浆中雌酮水平的变化规律与雌二醇一致。此外,提高饲粮钙、磷水平可增加血浆中生长激素的水平,除饲粮Ⅲ组外,其他各组血浆中生长激素水平均显著高于饲粮Ⅰ组(P〈0.05)。由此可见,当饲粮钙水平在36.00-48.00 g/d、磷水平在26.30-34.30 g/d之间时,增加饲粮钙、磷水平不影响妊娠后期伊犁马营养物质的消化代谢,但血浆中雌二醇和雌酮水平降低,而生长激素水平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犁马 妊娠后期 消化 代谢 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日粮蛋白能量水平对伊犁马产奶性能和乳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靳伟星 邓海峰 +6 位作者 张浩 陈勇 杨开伦 刘武军 郑春霞 耿明 李晓斌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CAS 2014年第6期29-35,共7页
试验采用2因子4水平饱和D-最优回归设计以研究日粮粗蛋白和消化能对伊犁马泌乳后期产奶量、乳成分的影响,通过响应曲面回归分析获得伊犁马泌乳后期适宜粗蛋白和消化能的需要量.选取年龄11~12周岁、体重410 kg±30 kg、胎次4~5胎,... 试验采用2因子4水平饱和D-最优回归设计以研究日粮粗蛋白和消化能对伊犁马泌乳后期产奶量、乳成分的影响,通过响应曲面回归分析获得伊犁马泌乳后期适宜粗蛋白和消化能的需要量.选取年龄11~12周岁、体重410 kg±30 kg、胎次4~5胎,处于第3泌乳月的伊犁马30匹,随机分为6个试验组,每组5个重复.单栏定量饲养,分别饲以6种不同DE和CP水平的日粮,试验期60 d.试验结果显示,随着粗蛋白和消化能摄入的增加,日估计产奶量逐渐增加,其中以日粮4组(CP 1 352 g/d,DE 25.5 Mcal/d)最大,为8 156 mL/d.日粮4组的乳脂率、乳蛋白率、锌、锰在各组中最高,分别为0.99%、1.77%、1.12 μg/mL和28.96 ng/mL,而体细胞数和磷最少,分别为10.60×10^3个/mL和0.32 mg/mL.乳糖、总固体物、钙和铜含量在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日产奶量与粗蛋白和消化能的回归关系为:日产奶量(mL/d)=-1.052 1×10^5 +581.678 3×DE+116.6012×CP-0.111 0×DE×CP-0.037 2×CP^2-1.958 5×DE^2 (P<0.05).研究结果提示:DE和CP日摄入量影响处于泌乳后期伊犁马的产奶量和乳成分,400 kg体重伊犁马泌乳后期DE和CP的适宜需要量分别为108.05MJl/d和1 419.32g/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犁马 日粮 粗蛋白 消化能 乳成分 产奶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喂不同水平的精料补充料对6月龄伊犁马马驹消化代谢、血液生化指标及体增重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聂彪彪 臧长江 +4 位作者 唐伟 邓海峰 李晓斌 徐向君 杨开伦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458-1467,共10页
本试验以6月龄伊犁马驹为试验动物,饲喂不同水平的精料补充料,通过全收粪、收尿法进行消化代谢试验,探究饲喂不同水平的精料补充料对6月龄伊犁马消化代谢、血液生化指标及体增重的影响,为6月龄伊犁马驹的科学饲喂提供依据。试验选用平... 本试验以6月龄伊犁马驹为试验动物,饲喂不同水平的精料补充料,通过全收粪、收尿法进行消化代谢试验,探究饲喂不同水平的精料补充料对6月龄伊犁马消化代谢、血液生化指标及体增重的影响,为6月龄伊犁马驹的科学饲喂提供依据。试验选用平均体重为(145.28±1.69)kg的6月龄断奶伊犁公马驹20匹,随机分为4组,每组5匹,分别为试验Ⅰ、Ⅱ、Ⅲ及Ⅳ组,各组每匹马每天饲喂4kg苜蓿干草,在此基础上分别饲喂精料补充料0.4、0.6、0.8、1.0kg。进行20d的消化代谢试验,其中预试期16d,正试期4d。结果表明,随精料补充料饲喂水平的增加6月龄伊犁马马驹对营养物质的摄入量,干物质、有机物、粗蛋白质、钙的消化量,以及消化能、代谢能、氮沉积率、钙沉积率均增加,对6月龄伊犁马马驹血浆中总蛋白、球蛋白、白蛋白及血液尿素氮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6月龄伊犁马马驹血液中球蛋白的含量有增加的趋势,血液中尿素氮的含量有降低的趋势;此外试验期内平均日增重随精料补充料饲喂水平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因此,增加6月龄伊犁马马驹精料补充料的饲喂水平可提高营养物质摄入量、消化率及沉积率,还可增强机体免疫能力、促进氮沉积并提高马驹的平均日增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犁马马驹 精料补充料 消化代谢 血液生化指标 体增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喂不同钙、磷水平饲粮对泌乳期伊犁马乳成分、乳脂脂肪酸组成和马驹生长发育、血浆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9
13
作者 于全平 王贤东 +4 位作者 漆雯雯 祈居中 马江飞 方美烟 陈勇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619-2629,共11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喂不同钙、磷水平饲粮对泌乳期伊犁马乳成分、乳脂脂肪酸组成及马驹生长发育、血浆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为进一步探讨伊犁马钙、磷营养提供参考。选取年龄、体重和胎次接近的处于第2泌乳月末的伊犁马25匹,根据母马体重...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喂不同钙、磷水平饲粮对泌乳期伊犁马乳成分、乳脂脂肪酸组成及马驹生长发育、血浆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为进一步探讨伊犁马钙、磷营养提供参考。选取年龄、体重和胎次接近的处于第2泌乳月末的伊犁马25匹,根据母马体重和马驹体重随机分为5组,每组5匹。5组马匹饲粮钙、磷水平分别设为45.0、30.0 g/d(Ⅰ组),48.5、32.0 g/d(Ⅱ组),52.0、34.0 g/d(Ⅲ组),55.5、36.0 g/d(Ⅳ组),59.0、38.0 g/d(Ⅴ组)。试验为期90 d,每30 d为1个试验周期。结果显示:饲粮钙、磷水平显著影响每次平均挤奶量及估计日产奶量(P<0.05),对乳中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率和乳总固形物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Ⅲ组每次平均挤奶量分别比Ⅰ和Ⅳ组提高了20.65%(P<0.05)和15.22%(P<0.05),而Ⅲ组乳中钙含量比Ⅰ组低21.54%(P<0.05)。不同钙、磷水平饲粮对乳脂中肉豆蔻脑酸(C14∶1)、棕榈油酸(C16∶1)、亚油酸(C18∶2n6c)、花生酸(C20∶0)、顺-11-二十碳烯酸(C20∶1)和α-亚麻酸(C18∶3n3)的含量均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饲粮钙、磷水平的增加,乳脂中饱和脂肪酸含量增加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下降。母马饲喂不同钙、磷水平饲粮对马驹体重、体长、体高和管围等生长发育指标以及血浆钙、磷、甲状旁腺素、骨钙素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而胸围则随着饲粮钙、磷水平的增加有不同程度的下降。Ⅰ组马驹血浆降钙素含量显著高于Ⅱ、Ⅲ和Ⅳ组(P<0.05),分别增加34.24%、24.89%和23.64%。由此得出,增加饲粮钙、磷水平可提高伊犁马的产奶量,但使乳中钙含量降低;饲粮钙、磷水平不影响乳成分,但增加乳脂中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减少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由于乳中钙含量降低,导致马驹血浆降钙素含量下降、胸围发育较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马 乳成分 脂肪酸 马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蛋白、能量水平对伊犁马泌乳后期生化指标及生殖激素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漆雯雯 张浩 +2 位作者 杨魁 邓海峰 陈勇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51-56,共6页
选取泌乳后期伊犁马30匹,随机分为6个试验组,每组5个重复,采用两因子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分别饲喂消化能和粗蛋白为93/1.20(Ⅰ组)、126/1.21(Ⅱ组)、94/1.56(Ⅲ组)、107/1.35(Ⅳ组)、129/1.44(Ⅴ组)和116/1.55(Ⅵ组)(MJ/d)/(kg/d)... 选取泌乳后期伊犁马30匹,随机分为6个试验组,每组5个重复,采用两因子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分别饲喂消化能和粗蛋白为93/1.20(Ⅰ组)、126/1.21(Ⅱ组)、94/1.56(Ⅲ组)、107/1.35(Ⅳ组)、129/1.44(Ⅴ组)和116/1.55(Ⅵ组)(MJ/d)/(kg/d)的6种日粮,研究不同蛋白能量水平日粮对伊犁马泌乳后期血液生化指标及生殖激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第4泌乳月时,Ⅵ组尿酸(UA)的含量比Ⅰ、Ⅱ和Ⅳ组分别提高了6.4%、8.2%和10%(P<0.05);Ⅱ组较Ⅰ组高密脂蛋白胆固醇(HDL)提高14.16%(P<0.05);Ⅱ组的低密脂蛋白蛋固醇(LDL)较Ⅲ组增加16.7%(P<0.05);Ⅵ组中的尿素氮(BUN)较Ⅱ组增加22.9%(P<0.05)。Ⅲ组促卵泡素的含量分别比Ⅰ、Ⅳ和Ⅵ组提高了8.7%、6.7%和7.1%(P<0.05)。在第5泌乳月,Ⅳ、Ⅴ、Ⅵ组总蛋白(TP)高于Ⅱ、Ⅲ组(P>0.05)。Ⅴ和Ⅵ组的ALB水平高于其它各组(P<0.05);Ⅱ组HDL含量高于Ⅳ和Ⅴ组(P<0.05);Ⅱ组LDL含量高于Ⅰ、Ⅲ和Ⅳ组(P<0.05);Ⅲ组和Ⅳ组间的BUN差异显著(P<0.05);Ⅵ组的肌酐(CRE)水平在各组中最高,并显著高于Ⅰ、Ⅱ和Ⅲ组(P<0.05);谷草转氨酶(AST)在Ⅴ组中的水平最高,较Ⅰ、Ⅱ和Ⅳ组分别提高19.0%、23.2%和14.9%(P<0.05)。因此,饲喂高能量日粮可提高伊犁马泌乳后期血液中HDL、LDL和促卵泡素水平,高蛋白质日粮可提高血液中总蛋白、白蛋白、尿酸、尿素氮和谷草转氨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犁马 日粮蛋白质 消化能 血液生化指标 生殖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犁不同地区绵羊消化道线虫和球虫感染的季节动态调查 被引量:3
15
作者 阎晓菲 刘宜勇 +7 位作者 童婷 丁克奇 邓海峰 王培明 吐来力江 热西旦 刘明军 王钰琪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66-72,共7页
为了解伊犁不同地区绵羊消化道线虫和球虫季节性感染情况,在2019年的春、夏、秋、冬4个季节采集伊犁昭苏和尼勒克地区7337份粪便样本,采用饱和盐水漂浮法鉴定感染种类,采用改良麦克马斯特法定量检测,计算感染率及感染强度。结果表明:伊... 为了解伊犁不同地区绵羊消化道线虫和球虫季节性感染情况,在2019年的春、夏、秋、冬4个季节采集伊犁昭苏和尼勒克地区7337份粪便样本,采用饱和盐水漂浮法鉴定感染种类,采用改良麦克马斯特法定量检测,计算感染率及感染强度。结果表明:伊犁两个地区绵羊消化道线虫和球虫的感染率较高,消化道线虫呈中度感染,球虫呈轻度感染,初步鉴定出9种消化道线虫和12种绵羊艾美尔属(Eimeria spp.)球虫;昭苏地区绵羊消化道线虫平均感染强度极显著高于尼勒克地区(P<0.01),尼勒克地区球虫感染率和平均感染强度极显著高于昭苏地区(P<0.01);两个地区绵羊消化道线虫和球虫平均感染强度呈现出春季最高、夏季次之、冬季最低的流行规律;春季和冬季,昭苏地区绵羊消化道线虫平均感染强度极显著高于尼勒克地区(P<0.01);除了冬季,其他季节尼勒克地区球虫平均感染强度极显著高于昭苏地区(P<0.01);使用驱虫药伊维菌素和阿苯达唑后,绵羊消化道线虫和球虫的平均感染强度均显著降低(P<0.01),但消化道线虫虫卵转阴率、减少率均高于球虫。可见伊犁两个地区因气候温度等的不同,对绵羊消化道线虫和球虫感染情况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犁 绵羊 消化道线虫 球虫 季节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喂脂肪对放牧伊犁马泌乳量、乳成分和血液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郭晨鑫 张文杰 +6 位作者 鲁豪 石坚 梅莹莹 邓海峰 马玉辉 李海 杨开伦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83-91,共9页
为探究补喂脂肪对放牧伊犁马泌乳量、乳成分和血液指标的影响,试验选择产驹日期、泌乳期和产奶量相近、生理状况一致伊犁马母马14匹,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精料组和脂肪组,每组7匹马,所有试验马匹均采用放牧+补饲的饲养方式。其中,精料组... 为探究补喂脂肪对放牧伊犁马泌乳量、乳成分和血液指标的影响,试验选择产驹日期、泌乳期和产奶量相近、生理状况一致伊犁马母马14匹,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精料组和脂肪组,每组7匹马,所有试验马匹均采用放牧+补饲的饲养方式。其中,精料组每天每匹马补喂1 kg精料补充料,脂肪组每天每匹马补喂1 kg精料补充料和400 g脂肪(均衡乳化油粉),一个月后,脂肪增加至600 g,自由饮水,进行为期2个月的试验。结果表明:(1)较精料组,脂肪组马匹泌乳量在整个试验期有显著性提高(P<0.05)。(2)精料组和脂肪组的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率、总固体、体细胞数、非脂固形物和尿素氮等指标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3)脂肪组马乳月桂酸、亚油酸显著高于精料组(P<0.05),然而精料组十五碳酸、棕榈一烯酸、十七烷酸一烯酸和γ-亚麻酸显著高于脂肪组(P<0.05)。(4)第20、40天和60天饲喂前0 h和饲喂后2 h精料组和脂肪组的葡萄糖、甘油三酯和胰岛素浓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第20天饲喂后2 h和第60天饲喂后2 h脂肪组马匹血浆高密度脂蛋白显著高于精料组(P<0.05);试验第40天,脂肪组伊犁马血浆游离脂肪酸浓度在饲喂前0 h和饲喂后2 h均显著高于精料组(P<0.05)。(5)第20、40天和60天饲喂前0 h和饲喂后2 h精料组和脂肪组的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歧化酶(SOD)活力和丙二醛(MDA)浓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综上所述,补喂脂肪可提高放牧伊犁马泌乳量、乳脂产量、乳中月桂酸和亚油酸含量以及机体对脂肪酸的吸收利用,而对马乳成分、机体抗氧化能力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犁马 泌乳量 乳成分 脂肪代谢 抗氧化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进品种对伊犁马产奶量改良效果的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谭小海 刘玲玲 +2 位作者 耿明 王琼 刘武军 《新疆畜牧业》 2013年第7期22-24,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引进马品种新吉尔吉斯马与伊犁马杂交后代(XY)、奥尔洛夫马与伊犁马杂交后代(AY)的产奶性状,进一步研究比较两个引进马品种对伊犁马乳用性能的改良效果,为新疆乳用马新品种培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选取两个杂交... 【目的】对比分析引进马品种新吉尔吉斯马与伊犁马杂交后代(XY)、奥尔洛夫马与伊犁马杂交后代(AY)的产奶性状,进一步研究比较两个引进马品种对伊犁马乳用性能的改良效果,为新疆乳用马新品种培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选取两个杂交群体中成年母马30匹,分别采集和统计样本的最高日产奶量、日均产奶量、周平均产奶量、月平均产奶量及全期产奶量,比较不同产奶量在两个杂交群体间的差异,并对同一群体中的不同产奶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两个杂交群体XY和AY的平均最高日产奶量、日均产奶量、周平均产奶量、月平均产奶量、全期产奶量分别为8.15kg、6.00kg,6.15kg、5.34kg,43.94kg、36.94kg,133.45kg、97.38kg,738.41kg、641.94kg。在最高日产奶量、周平均产奶量、月平均产奶量和全期产奶量上,杂交后代XY显著高于AY(P<0.05);不同产奶量之间呈正相关关系,不同品种的各产奶量之间相关程度不同。【结论】引进马品种新吉尔吉斯马对伊犁马的产奶性能具有较好的改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奶量 新吉尔吉斯马 奥尔洛夫马 伊犁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犁马MCT1基因多态性与速度性能的关联性分析
18
作者 吴金秋 张冲 +6 位作者 孟军 曾亚琦 加娜尔·努尔顿 王川坤 袁鑫鑫 王彤亮 姚新奎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815-2821,共7页
【目的】研究伊犁马MCT1基因多态性与速度性能的关联性,为专门化用途速度马的选种育种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50匹参加2000 m速度赛的2岁伊犁马为研究对象,运用DNA直接测序法筛选伊犁马MCT1基因第2、3外显子的突变位点,分析其多态性... 【目的】研究伊犁马MCT1基因多态性与速度性能的关联性,为专门化用途速度马的选种育种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50匹参加2000 m速度赛的2岁伊犁马为研究对象,运用DNA直接测序法筛选伊犁马MCT1基因第2、3外显子的突变位点,分析其多态性位点以及与伊犁马2000 m比赛成绩的关联性。【结果】在伊犁马MCT1基因第2外显子上发现一个SNP位点,在伊犁马MCT1基因第3外显子上没有发现突变位点,在g.52168582处,碱基T突变为碱基G,此突变位点为错义突变,该突变导致其编码氨基酸由苯丙氨酸变为亮氨酸,属于中度多态位点,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共存在TT、TG、GG 3种基因型,TT基因平均速度高于GG和TG基因型平均速度,且TT基因型平均速度显著高于GG基因型平均速度(P<0.05)。【结论】在伊犁马MCT1基因第2外显子g.52168582T>G处TT基因型更有利于伊犁马2000 m比赛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犁马 MCT1基因 遗传多态性 速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源人乳头瘤病毒124型的鉴定及遗传进化分析
19
作者 田澍瑶 党悦旖 +7 位作者 帕丽旦·努尔兰 宋小珍 潘娟娟 刘彬 邓海峰 况玲 佟盼盼 谢金鑫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63-868,共6页
乳头瘤病毒(PV)是人畜共患的重要病原体。为调查北疆地区马携带的PV类型,本研究对北疆3个地区采集的205份马鼻拭子样品进行高通量测序和宏病毒组学分析,结果显示马匹携带人乳头瘤病毒124型(HPV-124)。根据HPV-124 E6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对... 乳头瘤病毒(PV)是人畜共患的重要病原体。为调查北疆地区马携带的PV类型,本研究对北疆3个地区采集的205份马鼻拭子样品进行高通量测序和宏病毒组学分析,结果显示马匹携带人乳头瘤病毒124型(HPV-124)。根据HPV-124 E6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对800份各种临床样品经PCR检测HPV-124 E6基因,PCR结果显示,健康马鼻拭子样品中HPV-124的总阳性率为2.4%(4/168),存在呼吸道疾病的马鼻拭子中HPV-124的阳性率为100%(37/37),表明HPV-124可跨种感染马,且与呼吸道疾病密切相关;在纯血马和伊犁马流产胎儿胎盘、脐带样品中也检测到HPV-124,表明HPV-124可垂直传播,可能与马流产有关。另外,在多个马场工人鼻拭子中均检测到HPV-124,提示马源HPV-124可能来源于人。E6基因序列的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本研究鉴定的2株人源和5株马源HPV-124 E6基因与美国HPV NJ3900株E6基因同源性均为100%,进一步表明马源HPV-124可能来源于人。采用最大似然法绘制E6基因的进化树,结果显示,本研究鉴定的马源HPV-124与人源HPV-124形成独立进化分支,均处于Beta-1进化分支。本研究首次在马体内扩增到HPV-124 E6部分基因序列,它与人源HPV-124同源性达100%,HPV-124可能会跨物种感染马,并导致感染马流产,该研究结果为动物源HPV-124的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124型 E6基因 进化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绵羊LEP、LEPR基因多态性与体况评分的相关性分析
20
作者 焦文静 梁龙 +5 位作者 海拉提·卡斯 刘宜勇 王钰琪 岳晨冰 巴德玛 贺三刚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862-1870,共9页
【目的】研究特克赛尔×哈萨克杂交(特哈)母羊瘦素(Leptin,LEP)、瘦素受体(Leptin receptor,LEPR)基因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SNPs)及其与体况评分(Body condition score, BCS)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PCR测... 【目的】研究特克赛尔×哈萨克杂交(特哈)母羊瘦素(Leptin,LEP)、瘦素受体(Leptin receptor,LEPR)基因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SNPs)及其与体况评分(Body condition score, BCS)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PCR测序技术筛选LEP和LEPR第18外显子中的错义突变,用KASP分型方法进行SNPs分型,并将分型结果与其BCS关联分析。【结果】①在特哈母羊LEP基因上共发现1个SNPs位点,即rs1093355763,在特哈母羊LEPR基因上共发现3个SNPs位点,即rs428867159、rs412929474和g.2770G>A,均属于外显子错义突变,rs428867159和rs412929474属于中度多态(0.25A属于低度多态(PIC≤0.25),均处于Hard-Weinberg平衡状态(P≤0.05)。②rs1093355763位点的基因型效应中,特哈母羊哺乳中期时CA基因型的体重显著高于CC基因型(P<0.05,下同)。rs428867159位点的基因型效应中,特哈母羊产羔期时TT基因型的BCS显著高于CC基因型和CT基因型。g.2770G>A位点的基因型效应中,特哈母羊妊娠120 d时GA基因型的BCS显著高于GG基因型,特哈母羊断奶期时GG基因型的BCS显著高于GA基因型。特哈母羊妊娠120 d时GA基因型的体重显著高于GG基因型。【结论】LEP和LEPR基因中rs1093355763、rs428867159和g.2770G>A位点可以作为特哈母羊BCS和体重的分子标记应用于绵羊育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CS LEP基因 LEPR基因 核苷酸多态性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