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伊犁河谷小麦根腐线虫与孢囊线虫复合侵染的鉴定
1
作者 牛文龙 林凡康 +7 位作者 李进 刘菲 付文君 李洪连 彭焕 王珂 高海峰 李宇 《植物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1-312,317,共13页
为明确新疆伊犁河谷地区部分小麦植株矮小、叶片黄化、根系腐烂同时存在疑似孢囊线虫侵染引起的乱麻状须根团等症状的病因,通过改良贝曼漏斗法和直接解剖根系的方法分离小麦根际的线虫,通过光学显微镜对线虫进行形态鉴定,并对采集的植... 为明确新疆伊犁河谷地区部分小麦植株矮小、叶片黄化、根系腐烂同时存在疑似孢囊线虫侵染引起的乱麻状须根团等症状的病因,通过改良贝曼漏斗法和直接解剖根系的方法分离小麦根际的线虫,通过光学显微镜对线虫进行形态鉴定,并对采集的植物线虫进行28S rDNA D2-D3区和rDNA-ITS区序列扩增。结果表明,从小麦根际分离出2种植物线虫,分别与落选短体线虫Pratylenchus neglectus和禾谷孢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的形态特征最为相似;28S rDNA D2-D3区和rDNA-ITS区的序列与落选短体线虫和禾谷孢囊线虫的相似性分别大于99.1%和99.5%;基于28S rDNA D2-D3区和rDNA-ITS区序列构建的进化树表明,供试2种植物线虫分别与GenBank数据库中落选短体线虫和禾谷孢囊线虫处于同一分支。研究结果表明,在小麦根际分离到的2种植物线虫分别为落选短体线虫和禾谷孢囊线虫,这也是首次在新疆伊犁河谷地区小麦上发现短体线虫与孢囊线虫的复合侵染,本研究结果为小麦根际线虫病害的识别与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犁河谷 小麦 短体线虫 孢囊线虫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伊犁河谷玉米主要害虫田间一喷多防药效评价
2
作者 孙健博 吴莉莉 +10 位作者 贾尊尊 叶晓琴 丁新华 付开赟 吐尔逊·阿合买提 王哲 李亚文 付文君 艾尔肯娜依·买买提江 安尼瓦尔·库尔班 郭文超 《新疆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1期12-18,共7页
【目的】研究新疆伊犁河谷玉米高效杀虫剂混配种类、施药量和减药增效配套技术,为新疆玉米主要害虫的协同高效防治及节本增效提供指导。【方法】选用植保无人机喷施不同杀虫剂,同时配合增效助剂对药剂混配组合进行减施处理,比较分析其... 【目的】研究新疆伊犁河谷玉米高效杀虫剂混配种类、施药量和减药增效配套技术,为新疆玉米主要害虫的协同高效防治及节本增效提供指导。【方法】选用植保无人机喷施不同杀虫剂,同时配合增效助剂对药剂混配组合进行减施处理,比较分析其对亚洲玉米螟、双斑萤叶甲和棉铃虫的实际防效。【结果】不同复配药剂对亚洲玉米螟、双斑萤叶甲、棉铃虫的防治效果不同,处理30%氯虫苯甲酰胺SC+9.8%甲维·虱螨脲SC药剂对玉米主要害虫的防效优于处理30%氯虫苯甲酰胺SC+22%噻虫·高氯氟SC。其中处理530%氯虫苯甲酰胺(凯荔)SC 7.5 mL/667m^(2)+9.8%甲维·虱螨脲(丝扑瑞)SC 18.75 mL/667m^(2)+迈诺安飞防助剂10 mL/667m^(2)药后28 d,对亚洲玉米螟、双斑长跗萤叶甲、棉铃虫防效最高,防效分别为91.68%、93.44%和91.22%。相同复配药剂下,添加飞防助剂可在降低用药量的同时增加其防治效果。【结论】处理5防效最佳,于玉米大喇叭口期施药,可兼防多种玉米害虫。此外,飞防过程中适量添加飞防助剂可达到较好的减药增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玉米螟 棉铃虫 双斑萤叶甲 一喷多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伊犁河流域有机产业发展潜力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孟凡乔 肖斐雯 +5 位作者 孙向平 焦子伟 依力汉木 陈勇 吴文良 郭岩彬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037-2044,共8页
【目的】分析新疆伊犁河流域发展有机农业的必要性。【方法】采用资料收集和农户调查的方法。作为新疆重要的经济区,伊犁河流域面临着发展农牧业经济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双重挑战。(1)优良的光热水土资源,非常适合各类作物生长和畜牧业发... 【目的】分析新疆伊犁河流域发展有机农业的必要性。【方法】采用资料收集和农户调查的方法。作为新疆重要的经济区,伊犁河流域面临着发展农牧业经济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双重挑战。(1)优良的光热水土资源,非常适合各类作物生长和畜牧业发展。当地污染少,环境质量优良,生产有机和绿色农产品具有环境优势。(2)区域地缘优势突出,有利于开拓中亚市场。(3)在伊犁河水土资源开发的过程中,由于其自然生态条件较为脆弱,土地退化和质量降低、面源污染的风险较大,水土资源开发过程中发展有机农业就显得尤为重要,但对于有机农业的发展规模,则需要从资源条件、肥料等生产资料投入、技术水平以及市场规模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和多目标规划。而且有机农业的发展规划是一个动态过程,需要根据社会和经济发展进行调整。【结果】在伊犁河流域发展有机农业,应该(1)调整作物种植结构,实现土地的种养结合。(2)根据规划将新开垦土地数量控制在合理水平,并通过工程和生物措施,降低和避免水土流失、土壤盐碱化,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3)采取措施,保护天然草场和草地资源,减少由于草地改变引起的土地沙化和退化。(4)在保证畜牧业生产草场肥力和质量的前提下,可以适度利用放牧牲畜粪便进行种植业生产。(5)延长有机产品链条,开发和应用有机加工技术,增加有机产品附加值。加强生产、流通、科研、服务之间的联合,提高农民的组织化水平,确保有机农产品的质量得到保证。拓宽有机产品的营销渠道,培训和提升有机营销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犁 水土资源 开发 有机农业 中亚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噻呋酰胺和种菌唑复配对大豆白绢病和立枯病的防治效果
4
作者 迟元凯 任琛荣 +5 位作者 叶梦迪 刘菲 曹舜 戚仁德 王惠卿 赵伟 《植物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4-310,共7页
室内测定了噻呋酰胺和种菌唑及其不同配比对大豆白绢病的病原菌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和立枯病的病原菌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的毒力,结果表明,噻呋酰胺和种菌唑对大豆齐整小核菌的EC _(50)分别为0.120μg/mL和0.033μg/... 室内测定了噻呋酰胺和种菌唑及其不同配比对大豆白绢病的病原菌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和立枯病的病原菌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的毒力,结果表明,噻呋酰胺和种菌唑对大豆齐整小核菌的EC _(50)分别为0.120μg/mL和0.033μg/mL,对立枯丝核菌的EC _(50)分别为0.164μg/mL和0.022μg/mL,二者有效成分比例在1∶1,1∶5和1∶10时对大豆白绢病菌抑制效果好,表现为增效作用,增效系数分别为1.670,1.787和1.606,在5∶1,1∶1和1∶5时对立枯病菌抑制效果好,表现为增效作用,增效系数分别是1.756,1.616,和1.512。室内盆栽和田间试验表明,噻呋酰胺和种菌唑在1∶5配比下对大豆白绢病和立枯病防控效果分别达93.6%和88.3%,且能促进大豆苗期生长,增产率为39.1%~59.1%。综合考虑药剂对大豆出苗的安全性、对大豆白绢病和立枯病的防效及大豆增产效果,噻呋酰胺和种菌唑在1∶5配比下对大豆白绢病和立枯病具有明显的防治效果,适合防治大豆根茎部病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噻呋酰胺 种菌唑 大豆白绢病 立枯病 增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性信息素产品对新发南美番茄潜叶蛾引诱效果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张桂芬 张毅波 +10 位作者 刘万学 韩力 冼晓青 万方浩 付文君 王俊 刘慧 王玉生 胡卿 潘红伟 蒋智林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03-308,320,共7页
南美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Meyrick)是新近传入我国的一种外来入侵害虫,正威胁我国番茄产业,为提高其监测和诱捕效率,本研究采用化学生态学技术方法,以不同性诱芯的诱蛾量占比、诱蛾量占比稳定性、诱蛾数量、性价比等为评价指标,在... 南美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Meyrick)是新近传入我国的一种外来入侵害虫,正威胁我国番茄产业,为提高其监测和诱捕效率,本研究采用化学生态学技术方法,以不同性诱芯的诱蛾量占比、诱蛾量占比稳定性、诱蛾数量、性价比等为评价指标,在鲜食番茄生产温棚开展了4种性信息素产品对该种害虫的诱蛾效果比较研究。结果显示,来自青岛罗素生物技术有限公司(RS)、北京水光科技有限公司(SG)、北京中捷四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ZJ)和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ZK)等4家单位/公司性信息素产品的专一性均比较强,且对南美番茄潜叶蛾雄性成虫均有明显的引诱效果。田间诱蛾试验期间,4种性诱芯95 d共计诱集成虫40186头,各种诱芯依次诱蛾量SG为11100头、RS为10771头、ZK为9952头、ZJ为8363头;不同性诱芯诱蛾量占比中,RS显著高于其他3种性诱芯,依次为RS>SG和ZK>ZJ,差异明显;逐日诱蛾量中,RS和SG比较高,依次为RS和SG>ZK>ZJ,差异显著;性价比中,ZK明显高于其他3种性诱芯。诱蛾效果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ZK>RS>ZJ>SG。4种性诱芯均具有良好的田间应用效果。研究结果对新发南美番茄潜叶蛾监测与防控体系的构建和实施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美番茄潜叶蛾 性信息素 诱蛾效果 诱蛾量占比 性价比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