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兴安岭地区3种人工林碳储量及其分配特征
1
作者 王浩鑫 蔡体久 +2 位作者 景继鑫 杨朝纲 杨涵祎 《林业勘查设计》 2025年第1期24-30,35,共8页
探究小兴安岭地区典型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及其分配格局,为人工林适宜树种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以红皮云杉(Picea koraiensis)、红松(Pinus koraiensis)和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并选择原始阔叶红松林为对照,估... 探究小兴安岭地区典型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及其分配格局,为人工林适宜树种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以红皮云杉(Picea koraiensis)、红松(Pinus koraiensis)和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并选择原始阔叶红松林为对照,估算不同林型碳储量。结果表明,各人工林土壤层碳储量为139.63~160.07 t/hm^(2),乔木层碳储量为104.23~120.11 t/hm^(2),不同乔木层各器官分配顺序不同,均以树干最高,叶最低,土壤层和乔木层均为红松人工林显著高于其他两种人工林,但显著低于原始阔叶红松林;凋落物层碳储量为7.39~10.60 t/hm^(2),红皮云杉人工林凋落物层碳储量显著高于其他2种人工林,但显著低于原始阔叶红松林;林下灌木层为0.10~0.13 t/hm^(2),草本层碳储量0.12~0.28 t/hm^(2),灌草层碳储量表现为红皮云杉人工林相对较高。不同类型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表现为红松人工林(288.77 t/hm 2)显著高于红皮云杉(260.49 t/hm^(2))和兴安落叶松人工林(254.99 t/hm^(2)),但均显著低于原始阔叶红松林(P<0.05),碳储量分配格局由大到小均为土壤层、乔木层、凋落物层、灌草层,土壤层和乔木层是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的主体,二者占生态系统碳储量总量的95%以上。红松人工林具有较高的储碳能力,适合营造碳汇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林 生态系统 生物量 碳储量 小兴安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施森林资源管护责任制有关问题的探讨
2
作者 徐枫 滑丰阳 《林业勘查设计》 2021年第5期6-8,共3页
森林资源管护责任制是实施天然林保护修复制度的重要措施。以带岭林业公司为例,对实施森林资源管护责任制的经营方式、操作办法、重点任务、林业多功能作用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为深入实施森林资源管护责任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 森林资源管护 责任制 方式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方面的探讨 被引量:3
3
作者 滑丰阳 徐枫 《林业勘查设计》 2021年第5期46-48,共3页
本文以带岭林业局为例,对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的方式、方法进行探讨,提出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的技术路径和具体的保障措施,为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提供参考。
关键词 森林质量 精准提升 技术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