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形势下县级综合气象业务与人才培养管理工作初探 被引量:3
1
作者 李志锋 李志光 《农业与技术》 2017年第3期174-176,共3页
本文以洛阳市气象业务的实际出发,针对当前气象业务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和地面气象业务改革的新要求,促使业务观测人员改变思想观念,增进改革意识,增强推动改革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抓好业务骨干和高素质领导人才队伍建设,注重基层一线人才... 本文以洛阳市气象业务的实际出发,针对当前气象业务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和地面气象业务改革的新要求,促使业务观测人员改变思想观念,增进改革意识,增强推动改革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抓好业务骨干和高素质领导人才队伍建设,注重基层一线人才培养和使用,建立和完善有利于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体制机制,不断优化队伍结构,提高队伍整体素质,推动洛阳气象事业科学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台站 观测业务 职能管理 激励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IS支持下的复杂地形区冬小麦长势遥感监测方法 被引量:8
2
作者 陈怀亮 关文雅 +1 位作者 邹春辉 尚红敏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8期21-25,共5页
不同的地形、地貌和气候生态条件对小麦生长发育影响很大,也限制了小麦长势卫星遥感监测的精度。在分析豫西半山丘陵区不同地形(河川、丘陵)和气候生态条件(水热条件)对小麦生长影响的基础上,基于EPPL7地理信息系统(GIS... 不同的地形、地貌和气候生态条件对小麦生长发育影响很大,也限制了小麦长势卫星遥感监测的精度。在分析豫西半山丘陵区不同地形(河川、丘陵)和气候生态条件(水热条件)对小麦生长影响的基础上,基于EPPL7地理信息系统(GIS),采用扫描、数据格式转化、建立数据库等方法,将NOAA/AVHRR遥感资料和地形图、土壤图、年降水量图、年平均气温图、政区图等图件集成起来,并进行了监测区分层;根据系统监测和抽样调查资料确定了各层的小麦长势遥感监测指标;通过剔除常年非麦象元和分层解译小麦长势,遥感监测精度平均可提高8%左右。工作中采用接口软件等办法,初步实现了GIS和RS的集成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遥感 复杂地形 小麦长势 冬小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NOAA/AVHRR资料遥感土壤水分时风速的影响 被引量:17
3
作者 陈怀亮 冯定原 +1 位作者 邹春辉 尚红敏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1999年第2期219-224,共6页
以热惯量法为基础,在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支持下,通过计算地形参数R与F,间接考虑了风速对用NOAA/AVHRR资料遥感土壤水分的影响。结果表明:考虑风速后,遥感土壤水分的精度比热惯量法有所提高;风速对遥感土壤水分... 以热惯量法为基础,在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支持下,通过计算地形参数R与F,间接考虑了风速对用NOAA/AVHRR资料遥感土壤水分的影响。结果表明:考虑风速后,遥感土壤水分的精度比热惯量法有所提高;风速对遥感土壤水分的影响主要限于土壤浅层,到30 cm 深度以下时可以不考虑其影响;遥感土壤水分的最佳深度并不在土壤表层,而在20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土壤水分 热惯量 风速 地形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垄作覆盖对旱地冬小麦、夏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李俊红 邵运辉 +5 位作者 刘瑞 丁志强 李舞 张洁 吕军杰 姚宇卿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4-31,共8页
通过2004—2014年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不同降水年型垄作覆盖对旱地冬小麦、夏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旨在为旱作区高效农耕措施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结果表明,与传统耕作处理相比,垄作覆盖有利于提高冬小麦和夏玉米的穗... 通过2004—2014年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不同降水年型垄作覆盖对旱地冬小麦、夏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旨在为旱作区高效农耕措施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结果表明,与传统耕作处理相比,垄作覆盖有利于提高冬小麦和夏玉米的穗粒数和千粒质量,而对于冬小麦和夏玉米穗数的提高效果不明显;不同降水年型垄作覆盖处理均显著或极显著提高了旱地冬小麦—夏玉米周年产量,平均增产达17.0%;对冬小麦而言,长期垄作覆盖处理较传统耕作处理平均增产7.4%,增产效果表现为欠水年>平水年>丰水年,极端干旱的年份垄作覆盖则表现出明显的减产效应,减产幅度为8.9%;不同降水年型垄作覆盖处理夏玉米产量均极显著高于传统耕作处理,平均增产24.4%.不同降水年型垄作覆盖处理冬小麦、夏玉米及周年的平均水分利用效率分别为14.8、23.7、19.6 kg/(hm2·mm),较传统耕作处理极显著提高了6.99%、32.82%、22.2%.综上,长期定位垄作覆盖在不同降水年型下对夏玉米的增产效果优于冬小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垄作覆盖 旱地 冬小麦 夏玉米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豫西旱地冬小麦生育的影响及对策 被引量:5
5
作者 赵苗稳 张国莉 尚晓立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2期15776-15778,共3页
以豫西伊川县为例,分析丘陵区旱地冬小麦生育期气候变化规律。观测资料表明,冬小麦生育期气温呈上升而降水呈减少趋势,以春季气温增幅和降水减幅最大。气候变暖,使冬小麦发育进程加快,除分蘖期、越冬开始期和抽穗期推迟外,其余发育期均... 以豫西伊川县为例,分析丘陵区旱地冬小麦生育期气候变化规律。观测资料表明,冬小麦生育期气温呈上升而降水呈减少趋势,以春季气温增幅和降水减幅最大。气候变暖,使冬小麦发育进程加快,除分蘖期、越冬开始期和抽穗期推迟外,其余发育期均有所提前,以成熟期表现最为明显,每10年提前4.90d,其次为返青期,每10年提前3.30d。生育前期,播种至起身期发育间隔日数明显缩短,越冬期推迟,开花至乳熟期间隔日数稍有缩短。起身至开花期发育期间隔日数延长,全生育期每10年缩短了9.05d。产量结构因素表现为:有效穗数每10年减少44.65茎/m2,穗粒数每10年减少3.70粒,千粒重每10年增加2.24g。针对气候变化对豫西旱地冬小麦生长发育、产量因素的影响,提出了适应气候变化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冬小麦生育 适应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播对秋作物产量的影响及应变措施探讨 被引量:2
6
作者 司马青焕 许建坤 +1 位作者 李秋玲 赵苗稳 《河南农业》 2007年第11期34-34,共1页
豫西丘陵地区,由于受干旱的影响,旱地小秋作物播种没有保证,晚播情况经常发生,有时严重的旱灾,会造成大面积秋作物比正常年份晚播40 ̄50天,失去将近二分之一的有效生长期。
关键词 应变措施 作物播种 晚播 伊川县 产量 生育期 玉米面积 绿豆 清热解毒药 农业技术推广站 农科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