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疏水降压技术体系在潘西煤矿奥灰水害防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
作者 尹会永 魏久传 +3 位作者 Liliana Lefticariu 郭建斌 李子林 赵鹏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37-40,64,共5页
潘西煤矿19#煤层奥灰含水层为半封闭型、有限补给边界的富水性不均一的含水层,具备疏水降压的大环境;矿井涌水量与奥灰水位降深数据表明两者之间具有正相关性,获得了定量关系表达式。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矿井疏水降压技术体系,包括探查边... 潘西煤矿19#煤层奥灰含水层为半封闭型、有限补给边界的富水性不均一的含水层,具备疏水降压的大环境;矿井涌水量与奥灰水位降深数据表明两者之间具有正相关性,获得了定量关系表达式。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矿井疏水降压技术体系,包括探查边界导水性和井下工作面富水性、健全矿井水文观测系统、井下疏放水、加强矿压及突水征兆观测、增强排水能力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开采 奥灰承压含水层 疏水降压 突水防治 带压开采 安全开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蒋庄煤矿太原组煤层开采底板突水危险性分区分级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尹会永 Liliana Lefticariu +4 位作者 魏久传 谢道雷 肖乐乐 张伟杰 佟文亮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49-154,共6页
华北地区越来越多的煤矿将要开采太原组下部煤层,基底奥灰突水危险性随之增加。为合理评价滕州矿区蒋庄煤矿162、163采区太原组16煤底板奥陶突水危险性,在分析采区地质及水文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利用基于GIS的AHP型"脆弱性指数法&quo... 华北地区越来越多的煤矿将要开采太原组下部煤层,基底奥灰突水危险性随之增加。为合理评价滕州矿区蒋庄煤矿162、163采区太原组16煤底板奥陶突水危险性,在分析采区地质及水文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利用基于GIS的AHP型"脆弱性指数法",选取奥灰(富水性与水压力)、断裂构造(密度、断层交点和端点的分布、断层规模指数)和有效隔水层厚度因素作为评价指标,建立预测模型。应用本模型对研究区奥灰突水危险性进行了分区分级,分为安全、较安全、较危险和危险四个等级,对每个等级的分布进行了分区。经验证,预测效果符合实际,并与"突水系数法"预测结果相比,更详细、具体。分区分级结果有助于指导矿井16煤开采防治水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原组 底板突水 脆弱性指数 分区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中东部地壳和上地幔顶部P波层析成像 被引量:4
3
作者 张戈铭 李细兵 +1 位作者 郑晨 宋晓东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11-424,548,共15页
为获取青藏高原中东部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的精细结构,本文基于1万4 484条天然地震的P波(Pg和Pn)到时数据,对青藏高原中东部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进行P波三维速度结构层析成像,获取了该区域内地壳P波、上地幔顶部Pn波的速度结构和地壳厚度信息... 为获取青藏高原中东部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的精细结构,本文基于1万4 484条天然地震的P波(Pg和Pn)到时数据,对青藏高原中东部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进行P波三维速度结构层析成像,获取了该区域内地壳P波、上地幔顶部Pn波的速度结构和地壳厚度信息。层析成像结果显示,青藏高原中东部地壳P波速度范围为5.2—7.2 km/s,上地幔顶部Pn波速度范围为7.7—8.4 km/s,地壳厚度范围为48.0—68.6 km,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存在强烈的横向不均匀性,与地质块体分布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地壳P波速度结构显示,研究区中、下地壳分布有较大范围的低速区,上地壳与中下地壳P波分布存在明显的差异:羌塘地块和巴颜喀拉地块在上地壳主要表现为高速异常,随着深度增加逐渐表现为低速异常;而柴达木地块在上地壳主要表现为低速异常,下地壳则表现为高速异常;柴达木地块和拉萨地块在上地幔顶部表现为较高的Pn波速度,最高约为8.4 km/s,而在巴颜喀拉地块和羌塘地块东部,Pn波总体上表现为低速,最低约为7.7 km/s。研究区内地壳厚度的总体特征表现为南厚北薄,其中羌塘地块东部和拉萨地块的地壳较厚,而柴达木地块和巴颜喀拉地块东部的地壳相对较薄,羌塘地块西部存在局部的地壳变薄现象,反映了印度板块对欧亚板块北向俯冲作用下的岩石圈变形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波速度结构 层析成像 青藏高原中东部 联合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组煤露头区导水裂缝带高度综合确定 被引量:5
4
作者 尹会永 魏久传 +3 位作者 Liliana Lefticariu 谢道雷 吴复柱 高树林 《煤矿开采》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9-92,100,共5页
为了合理留设煤层露头区第四系防水煤柱,采前进行导水裂缝带高度预计是重要的基础工作之一。以滕州矿区新安煤业公司太原组下部16煤露头区以往勘探资料为基础,综合运用“三下规程”、裂采比计算方法、函数公式和数值模拟4种方法,对1... 为了合理留设煤层露头区第四系防水煤柱,采前进行导水裂缝带高度预计是重要的基础工作之一。以滕州矿区新安煤业公司太原组下部16煤露头区以往勘探资料为基础,综合运用“三下规程”、裂采比计算方法、函数公式和数值模拟4种方法,对16煤露头区开采导水裂缝带高度进行了预计,并进行了对比分析。多种方法可互相弥补、验证,克服了单一方法的局限性。结果显示,16煤厚度取值1.05~1.37 m时,最大导水裂缝带高度为25.5~29.3 m。计算结果为留设第四系防水煤柱提供了依据,同时也为矿井防治顶板水提供了重要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头区 导水裂缝带 防水煤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