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cAMP/PKA/CREB信号通路探讨柴胡皂苷对多发性抽动症小鼠的治疗作用
1
作者 陈羽 王佳斌 +1 位作者 颜建宏 张颖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19期25-29,共5页
目的基于环磷酸腺苷/蛋白激酶A/环磷酸腺苷反应成分结合蛋白(cAMP/PKA/CREB)信号通路探讨柴胡皂苷(SS)对多发性抽动症(TS)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TS组、SS低剂量(SS-L)组、SS高剂量(SS-H)组、阳性药物组、SS-H+... 目的基于环磷酸腺苷/蛋白激酶A/环磷酸腺苷反应成分结合蛋白(cAMP/PKA/CREB)信号通路探讨柴胡皂苷(SS)对多发性抽动症(TS)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TS组、SS低剂量(SS-L)组、SS高剂量(SS-H)组、阳性药物组、SS-H+PKA抑制剂(H-89)组,每组10只。除对照组外,其他各组经腹腔注射亚氨基二丙腈溶液建立TS小鼠模型。造模后,SS-L组、SS-H组分别给予25、100 mg/kg SS腹腔注射,并以生理盐水灌胃;阳性药物组以0.5 mg/kg氟哌啶醇灌胃,并以生理盐水腹腔注射;SS-H+H-89组以100 mg/kg SS、5 mg/kg H-89腹腔注射,并以生理盐水灌胃;TS组及对照组分别以等体积的生理盐水腹腔注射、灌胃。每天1次,连续干预3周。对小鼠运动行为、刻板行为进行评分,用ELISA法检测纹状体组织中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以及多巴胺(DA),用苏木精-伊红法观察脑组织形态学变化,用免疫组化法检测黑质中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神经元,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cAMP/PKA/CREB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TS组脑细胞形态被破坏,干预1、2、3周小鼠运动行为评分、刻板行为评分及纹状体组织中NE、DA水平、TH阳性神经元数量高(P均<0.05),纹状体组织中5-HT水平及cAMP、PKA、CREB蛋白表达低(P均<0.05);与TS组比较,SS-L组、SS-H组、阳性对照组脑细胞形态得到改善,干预1、2、3周小鼠运动行为评分、刻板行为评分及纹状体组织中NE、DA水平、TH阳性神经元数量低(P均<0.05),纹状体组织中5-HT水平及cAMP、PKA、CREB蛋白表达高(P均<0.05);S-H+H-89组逆转SS-H组各指标的变化(P均<0.05)。结论SS可能通过调节cAMP/PKA/CREB信号通路对TS小鼠发挥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抽动症 柴胡皂苷 环磷酸腺苷/蛋白激酶A/环磷酸腺苷反应成分结合蛋白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地奈德联合脾氨肽治疗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患儿的临床效果及对VCAM-1和Tim-1的影响 被引量:22
2
作者 江雪 李建文 +2 位作者 冯丽春 李立萍 马金华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1年第3期25-30,共6页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联合脾氨肽治疗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患儿的临床效果及对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VCAM-1)和T细胞免疫球蛋白域黏蛋白域蛋白-1(Tim-1)的影响。方法选取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20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布地...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联合脾氨肽治疗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患儿的临床效果及对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VCAM-1)和T细胞免疫球蛋白域黏蛋白域蛋白-1(Tim-1)的影响。方法选取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20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布地奈德组两组各100例。联合治疗组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治疗基础上加用脾氨肽口服液,布地奈德组采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治疗,均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VCAM-1、Tim-1、免疫球蛋白E(IgE)、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5(IL-5)、肿瘤坏死因子-β(TNF-β)、γ-干扰素(IFN-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治疗后临床效果及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实验室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CAM-1、Tim-1、IgE、IL-4、IL-5、MDA和sICAM-1水平低于治疗前,TNF-β、IFN-γ和SOD水平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联合治疗组VCAM-1、Tim-1、IgE、IL-4、IL-5、MDA和sICAM-1水平低于布地奈德组,TNF-β、IFN-γ和SOD水平高于布地奈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总有效率联合治疗组为98.00%高于布地奈德组8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总发生率联合治疗组为5.00%高于布地奈德组2.00%,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地奈德联合脾氨肽治疗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患儿可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抑制机体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反应,且效果显著,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 布地奈德 脾氨肽 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 T细胞免疫球蛋白域黏蛋白域蛋白-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杞菊地黄丸辅助玻璃酸钠对干眼症患者视觉功能和泪膜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30
3
作者 陈卫芳 苏建波 +2 位作者 马艳梅 许新 邹冬荣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505-507,共3页
目的:探讨杞菊地黄丸辅助玻璃酸钠对干眼症患者视觉功能和泪膜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10/2015-07期间接受治疗的干眼症患者78例156眼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78眼,观察组患者接受杞菊地黄丸联合玻... 目的:探讨杞菊地黄丸辅助玻璃酸钠对干眼症患者视觉功能和泪膜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10/2015-07期间接受治疗的干眼症患者78例156眼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78眼,观察组患者接受杞菊地黄丸联合玻璃酸钠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玻璃酸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视觉功能、泪膜稳定性、中西医临床积分及临床疗效。结果:临床疗效:观察组总有效率92%明显高于对照组74%(χ~2=4.532,P〈0.05);视觉功能:观察组患者12c/d、18c/d、24c/d对应的对比敏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泪膜稳定性:观察组患者的泪液分泌试验(SⅠt)和泪膜破裂时间(BUT)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中西医症状积分:观察组中医临床积分、西医临床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杞菊地黄丸辅助玻璃酸钠能够改善视觉功能,提高泪膜稳定性,减轻中西医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眼症 杞菊地黄丸 玻璃酸钠 视觉功能 泪膜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胰岛素、运动疗法联合黄芪颗粒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杨德勇 王兰芳 +2 位作者 朱辉 马玉考 贾素民 《当代医药论丛》 2019年第14期113-114,共2页
目的 :研究用胰岛素、运动疗法联合黄芪颗粒治疗妊娠期糖尿病(GDM)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青县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GDM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n=25)与观察组(n=25)。用胰岛素联合运动疗法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用胰岛素、运动疗法联合黄芪颗... 目的 :研究用胰岛素、运动疗法联合黄芪颗粒治疗妊娠期糖尿病(GDM)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青县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GDM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n=25)与观察组(n=25)。用胰岛素联合运动疗法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用胰岛素、运动疗法联合黄芪颗粒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BS)、餐后2h血糖(2h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水平。结果 :接受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BS、2hPG和HbA1c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 <0.05。结论 :用胰岛素、运动疗法联合黄芪颗粒治疗GDM的效果显著,可有效地改善患者FBS、2hPG和HbA1c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 运动疗法 黄芪颗粒 妊娠期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腹腔镜肾盂离断成形术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的经验及中期随访报告 被引量:24
5
作者 吴红章 邱敏 +4 位作者 卢剑 李刚 郑毅 王云鹏 马潞林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4年第3期228-230,共3页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下肾盂离断成形术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reteropelvic junction obstruction,UPJO)的效果。方法2003年6月~2011年12月对47例UPJO行后腹腔镜下肾盂离断成形术,在。肾下极腰大肌前缘间找到输尿管,游离出输尿...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下肾盂离断成形术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reteropelvic junction obstruction,UPJO)的效果。方法2003年6月~2011年12月对47例UPJO行后腹腔镜下肾盂离断成形术,在。肾下极腰大肌前缘间找到输尿管,游离出输尿管肾盂连接部,在狭窄段远端约1cm处离断输尿管,裁剪肾盂,同时切除肾盂输尿管狭窄段,连续缝合吻合口后壁后顺行置入双J管,再连续缝合前壁。结果47例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57.7min(80~317min),平均出血量69ml(10~400ml),平均术后住院时间7.5d(4~28d),平均术后拔引流管时间5.7d(1~26d)。29例术后随访18~120个月,平均53.6月,其中18例随访时间〈5年,11例随访5~10年,以腰痛为主诉者有14例症状消失(6例积水消失,8例积水减轻),1例腰痛缓解不明显;14例体检发现肾积水中,4例积水消失,7例积水减轻,3例积水缓解不明显(1例术后2个月再次出现输尿管狭窄,行经皮肾造瘘)。结论后腹腔镜下肾盂离断成形术是治疗UPJO的安全方法,中期随访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 腹腔镜 肾盂离断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超声造影参数与Ki-67、HER-2及雌孕激素水平的相关性 被引量:6
6
作者 马维东 张丹丹 +4 位作者 苏洁 王书伟 朱丽 黄梅 张超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2年第3期73-77,共5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超声造影参数与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及雌孕激素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9年9月—2021年9月行手术治疗的乳腺癌100例,术前均行超声造影检查获得乳腺癌病灶区域的血流灌注参数(达峰时间... 目的探讨乳腺癌超声造影参数与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及雌孕激素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9年9月—2021年9月行手术治疗的乳腺癌100例,术前均行超声造影检查获得乳腺癌病灶区域的血流灌注参数(达峰时间、增强幅度、上升支斜率、曲线下面积、梯度);术后癌组织以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Ki-67、HER-2及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达情况。比较Ki-67、HER-2、ER、PR阳性及阴性患者的超声造影参数的差异,并分析其与超声造影参数的相关性。结果乳腺癌Ki-67、HER-2、ER、PR阳性率分别为84.00%、77.00%、67.00%、65.00%。Ki-67阳性患者超声造影增强幅度、上升支斜率、梯度高于Ki-67阴性患者,曲线下面积大于Ki-67阴性患者(P<0.05)。HER-2阳性患者超声造影达峰时间短于HER-2阴性患者,上升支斜率高于HER-2阴性患者(P<0.05)。ER阳性患者超声造影达峰时间短于ER阴性患者,上升支斜率高于ER阴性患者(P<0.05)。PR阳性超声造影达峰时间短于PR阴性患者,上升支斜率高于PR阴性患者(P<0.05)。超声造影达峰时间与HER-2、ER、PR呈负相关,上升支斜率与Ki-67、HER-2、ER、PR呈正相关,增强幅度、曲线下面积及梯度与Ki-67呈正相关(P<0.01)。结论乳腺癌患者免疫组织化学指标Ki-67、HER-2、ER、PR与超声造影参数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超声造影 增殖细胞核抗原 受体 表皮生长因子 受体 雌激素 孕激素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cad/cat复合体相关蛋白在尖锐湿疣皮损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7
作者 周慧丽 周惠斌 +1 位作者 康瑞花 何立花 《山东医药》 CAS 2013年第8期74-76,F0003,共4页
目的探讨E-钙黏附素/连环素(E-cad/cat)复合体相关蛋白在尖锐湿疣(CA)皮损中的表达及生物学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0例CA患者(CA组)皮损和30例包皮环切术中切除的正常皮肤组织(对照组)中的E-cad/cat复合体相关蛋白,即E-钙黏蛋... 目的探讨E-钙黏附素/连环素(E-cad/cat)复合体相关蛋白在尖锐湿疣(CA)皮损中的表达及生物学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0例CA患者(CA组)皮损和30例包皮环切术中切除的正常皮肤组织(对照组)中的E-cad/cat复合体相关蛋白,即E-钙黏蛋白(E-cad)、β-连环素(β-cat)及P120-连环蛋白(P120ctn)。结果与对照组比较,E-cad在CA组组织中表达下调(P<0.01);β-cate在CA组组织细胞膜中表达下调(P<0.01),在胞质中表达上调(P<0.05);P120ctn在CA组组织中表达下调(P<0.01)。结论 E-cad/cat复合体在CA的发病机制中起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E-钙黏蛋白 Β-连环素 P120-连环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罗非班在进展性脑梗死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血清炎性因子、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9
8
作者 刘深龙 辛立建 +1 位作者 马媛媛 杨辉 《山东医药》 CAS 2019年第17期44-46,共3页
目的 观察替罗非班在进展性脑梗死(PCI)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对患者血清炎性因子、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06例PC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两组均予以基础治疗,观察组加用替罗非班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目的 观察替罗非班在进展性脑梗死(PCI)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对患者血清炎性因子、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06例PC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两组均予以基础治疗,观察组加用替罗非班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Barthel指数评价,取外周血检测血清炎性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和血小板功能(血小板黏附率、血小板聚集率、CD62p、选择素);治疗3个月后,行改良Rankin量表问卷(MRS)调查评价预后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NIHSS、Barthel指数及血清炎性因子和血小板功能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NIHSS低于对照组而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血清炎性因子和血小板功能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CI治疗中应用替罗非班,可通过抑制炎性因子释放及血小板活化功能,进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并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罗非班 进展性脑梗死 血小板活化功能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8 超敏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亚甲蓝注射液骶管麻醉在肛肠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9
作者 韩庆丰 崔浩杰 +2 位作者 边小松 马俊彪 宗亚振 《山东医药》 CAS 2013年第7期78-80,共3页
目的观察复方亚甲蓝注射液骶管麻醉在肛肠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240例肛肠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两组分别经骶管注射复方亚甲蓝注射液(2%利多卡因注射液+0.894%甲磺酸罗哌卡因注射液+1%亚甲蓝注射液+注射... 目的观察复方亚甲蓝注射液骶管麻醉在肛肠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240例肛肠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两组分别经骶管注射复方亚甲蓝注射液(2%利多卡因注射液+0.894%甲磺酸罗哌卡因注射液+1%亚甲蓝注射液+注射用水配制而成)、1%利多卡因注射液各17 mL实施麻醉;手术结束时观察组常规处理创面,对照组则在术毕前于创面基底、肛周皮下、结扎基底部注射复方亚甲蓝注射液10~20mL。观察两组术后换药或排便时肛门疼痛程度及药物毒性反应、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换药或排便时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尤以术后1~3 d为著;两组药物毒性反应及尿潴留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观察组肛门失禁、肛门烧灼感、肛缘水肿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亚甲蓝注射液骶管麻醉用于肛肠手术中具有术后镇痛效果确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及操作简单、安全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管麻醉 复发亚甲蓝注射液 肛肠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纯PPH与PPH联合外痔切剥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23
10
作者 田志勇 毕旭平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6年第8期651-653,共3页
对比单纯痔上黏膜环切术(PPH)与PPH联合外痔切剥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2013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8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单纯PPH治疗;2014年8月—2015年7月对72例环状混合痔患者行PPH联合外痔切剥术,为试验组。两组... 对比单纯痔上黏膜环切术(PPH)与PPH联合外痔切剥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2013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8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单纯PPH治疗;2014年8月—2015年7月对72例环状混合痔患者行PPH联合外痔切剥术,为试验组。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出血量、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2、3 d试验组疼痛评分(VAS)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10 d试验组肛门瘙痒发生率(9.72%)、肛门潮湿发生率(12.5%)、肛门坠胀发生率(15.28%)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试验组1例复发,对照组9例复发,试验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5.996,P=0.014)。PPH联合外痔切剥术治疗环状混合痔能够减轻术后疼痛、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痔上黏膜环切术 外痔切剥 环状混合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库巴曲缬沙坦对急诊PCI术后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赵玉君 董自平 +2 位作者 路桂杰 韩立军 邢一鸣 《北方药学》 2020年第2期11-12,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对急诊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择取我院2018年2月—2019年3月收治的90例因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术后发生心力衰竭患者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 目的:探讨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对急诊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择取我院2018年2月—2019年3月收治的90例因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术后发生心力衰竭患者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应用缬沙坦片治疗,研究组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于治疗前后对两组心功能指标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前,两组心功能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6 min步行距离、LVEF、BNP水平均得到明显改善,与本组治疗前差异显著(P<0.05),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能够明显改善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后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提高运动耐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急诊PCI 心力衰竭 沙库巴曲缬沙坦 心功能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以胸痛中心为基础的区域协同急救网络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再灌注治疗的效果 被引量:8
12
作者 赵玉君 董自平 +2 位作者 路桂杰 韩立军 邢一鸣 《当代医药论丛》 2020年第7期94-95,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以胸痛中心为基础的区域协同急救网络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再灌注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近期内在任丘市人民医院进行再灌注治疗的9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甲组(n=45)和乙... 目的:探讨应用以胸痛中心为基础的区域协同急救网络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再灌注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近期内在任丘市人民医院进行再灌注治疗的9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甲组(n=45)和乙组(n=45).应用绿色急诊通道对甲组患者进行再灌注治疗.应用以胸痛中心为基础的区域协同急救网络对乙组患者进行再灌注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发病至接受治疗的时间、就诊至进行再灌注治疗的时间、首次心电图检查完成的时间及病死率.结果:乙组患者发病至接受治疗的时间、就诊至进行再灌注治疗的时间及首次心电图检查完成的时间均短于甲组患者,P<0.05;乙组患者的病死率低于甲组患者,P<0.05.结论:应用以胸痛中心为基础的区域协同急救网络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再灌注治疗,可缩短对其进行诊疗的时间,降低其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胸痛中心 区域协同急救网络 再灌注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CTDE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60例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明 杨维艳 刘亚宁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6年第8期642-644,共3页
分析腹腔镜下胆囊切除及经胆囊管开口微切开胆管探查取石并一期缝合胆管(LCTDE)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的临床价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患者分为实验组(采用LCTDE手术治疗)和对照组(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 分析腹腔镜下胆囊切除及经胆囊管开口微切开胆管探查取石并一期缝合胆管(LCTDE)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的临床价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患者分为实验组(采用LCTDE手术治疗)和对照组(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T型管引流术治疗)各6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取石效果及并发症的差异。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前、术后第3天的WBC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2天实验组的WB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止痛剂使用率、胆瘘发生率、胆道出血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感染发生率、胆管狭窄发生率、结石残余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CTDE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患者具有手术时间短、手术效果可靠、术后患者恢复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 胆囊管开口微切开 胆管探查 胆囊结石 胆管结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囊后三角解剖入路对急性胆囊炎腹腔切除术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及胃肠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
14
作者 杨阳 孙淑丽 +2 位作者 孙建荣 李元生 王新亮 《肝胆外科杂志》 2023年第5期373-377,共5页
目的胆囊后三角解剖人路对急性胆囊炎(acute cholecystitis,AC)腹腔切除术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及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22年4月-2023年4月收治的100例行腹腔切除术的AC患者,使用随机数字分配法分为对照组(n=50)、观察组(n=5... 目的胆囊后三角解剖人路对急性胆囊炎(acute cholecystitis,AC)腹腔切除术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及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22年4月-2023年4月收治的100例行腹腔切除术的AC患者,使用随机数字分配法分为对照组(n=50)、观察组(n=50),对照组实施经胆囊三角解剖入路,观察组实施经胆囊后三角解剖入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手术时间、失血量)、术后恢复指标(术后疼痛情况、住院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炎症因子水平,评估两组手术方式对急性胆囊炎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手术指标:无粘连患者中,观察组失血量及手术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其中失血量差异显著(t=-3.740;P=0.001);粘连患者中,观察组失血量及手术时间均少于对照组(t=-23.320,-10.078;均P<0.001);术后恢复指标:无粘连患者中,观察组术后VAS评分、住院时间及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均低于对照组(t=-1.285,-0.550,-1.739;P=0.206,0.586,0.089);粘连患者中,观察组术后VAS评分、住院时间及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均低于对照组(t=-4.091,-5.379,-3.311;P<0.001,P<0.001,P=0.002);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4.00%(7/50)、2.00%(1/50)(χ2=4.842;P=0.028);血清炎症因子:术后24 h,观察组IL-6、CRP及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t=-7.019,-9.180,-5.632;均P<0.001)。结论AC患者实施胆囊后三角解剖人路腹腔切除术显著降低胆囊三角粘连患者手术时间及失血量,降低术后疼痛程度,缩短住院时间及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减轻炎性应激反应,并发症较少。可尝试于急性胆囊炎患者中实施本,入路方式进行腹腔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后三角解剖入路 急性胆囊炎腹腔切除术 炎症因子 胃肠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基于胸痛中心的区域协同急救网络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救治的效果探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赵玉君 董自平 +2 位作者 路桂杰 韩立军 王翠平 《当代医药论丛》 2020年第8期83-84,共2页
目的:分析应用基于胸痛中心的区域协同急救网络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救治的效果。方法:将近年来建立基于胸痛中心的区域协同急救网络前后接诊的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基于胸痛中心的区域协同急救网络未建立前通过普... 目的:分析应用基于胸痛中心的区域协同急救网络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救治的效果。方法:将近年来建立基于胸痛中心的区域协同急救网络前后接诊的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基于胸痛中心的区域协同急救网络未建立前通过普通急诊接诊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设为对照组。将基于胸痛中心的区域协同急救网络建立后通过相关急救网络医院接诊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设为观察组。在对两组患者进行院前急救的过程中,由急救人员对对照组患者的病情进行院前诊断,由胸痛中心的医生对观察组患者的病情进行院前诊断。对比分析对两组患者的病情进行院前诊断的准确率、对其进行急救、转诊、入院的时间及其病死率。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对观察组患者的病情进行院前诊断的准确率更高,其进行急救的时间、转诊的时间及入院的时间均更短,其病死率更低,P<0.05。结论:建立基于胸痛中心的区域协同急救网络,并由胸痛中心的医生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情进行院前诊断可显著提高其病情诊断的准确率,缩短对其进行急救的时间、转诊的时间及入院的时间,降低其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胸痛中心区域协同急救网络 院前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磷农药中毒致多脏器功能衰竭11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红芳 张吉顺 周慧丽 《内科》 2006年第2期129-130,共2页
目的研究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对各脏器功能的影响及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诱发因素、临床特点及救治措施。方法分析110例有机磷农药中毒并发MOD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10例均在24h内发病,多个器官或系统发生不同程度功能障碍,... 目的研究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对各脏器功能的影响及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诱发因素、临床特点及救治措施。方法分析110例有机磷农药中毒并发MOD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10例均在24h内发病,多个器官或系统发生不同程度功能障碍,脑和呼吸系统受累最多。110例死亡40例,死亡率为36.36%。结论MODS是重度有机磷中毒最常见并发症和主要死亡原因,及时合理的综合救治措施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 多脏器功能衰竭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 救治措施 重度有机磷中毒 主要死亡原因 MODS 常见并发症 诱发因素 系统受累 系统发生 临床资料 临床特点 死亡率 病死率 结果 患者 呼吸 分析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蛋白胶在非腹腔引流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化脓性阑尾炎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金秋艳 李建全 +2 位作者 冯小波 宗亚振 田秋阁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31期115-116,共2页
目的讨论和分析纤维蛋白胶在非腹腔引流腹腔镜阑尾切术治疗化脓性阑尾炎中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87例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化脓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7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 目的讨论和分析纤维蛋白胶在非腹腔引流腹腔镜阑尾切术治疗化脓性阑尾炎中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87例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化脓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7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阑尾切除术。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43~118min,平均58min;术中出血量10~45ml;术后1—2d肛门排气;术后住院时间5~8d;术后切口感染1例,术后3d复查腹腔B超,腹腔积液4例,腹腔脓肿1例,无吻合口瘘、无肠梗阻等病例。结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应用纤维蛋白胶处理手术创面,不仅可有效防止或减少创面渗血及组织粘连,而且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蛋白胶 化脓性阑尾炎 腹腔镜 阑尾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剂量Vit C联合清胰汤治疗AP的效果及对细胞免疫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小东 尚金桥 +2 位作者 张丹丹 姜素平 冯小波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6年第9期749-750,753,共3页
探讨大剂量维生素C(Vit C)联合清胰汤治疗急性胰腺炎(AP)的疗效及对患者细胞免疫水平的影响。选择本院收治的87例AP患者,随机分为大剂量组44例、常规剂量组4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生长抑素等基础治疗,大剂量组同时给予清胰汤鼻饲和Vit C(1... 探讨大剂量维生素C(Vit C)联合清胰汤治疗急性胰腺炎(AP)的疗效及对患者细胞免疫水平的影响。选择本院收治的87例AP患者,随机分为大剂量组44例、常规剂量组4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生长抑素等基础治疗,大剂量组同时给予清胰汤鼻饲和Vit C(10 g+5%葡萄糖溶液500 m L)静脉滴注,小剂量组同时给予清胰汤鼻饲和Vit C(1 g+5%葡萄糖溶液500 m L)静脉滴注。连续治疗7 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和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水平。大剂量组血淀粉酶恢复时间、尿淀粉酶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常规剂量组(P<0.05)。治疗7 d后大剂量组APACHEⅡ评分水平显著低于常规剂量组(P<0.05);治疗7 d后大剂量组CD3+、CD4+、CD4+/CD8+水平显著高于常规剂量组(P<0.05)。大剂量Vit C联合清胰汤治疗AP对于改善患者免疫水平具有积极作用,利于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维生素C 清胰汤 细胞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汞中毒综合征肢痛症1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韩清河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09年第4期64-64,共1页
关键词 汞中毒 肢痛症 综合征 精神萎靡 病例资料 食欲不振 疲乏无力 反应迟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辅助腹直肌旁切口精准微创治疗骨盆骨折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3
20
作者 鲁顺立 邢丽娜 +1 位作者 许艳峰 张宁 《临床误诊误治》 2020年第11期75-79,共5页
目的观察3D打印辅助腹直肌旁切口精准微创治疗骨盆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骨盆骨折40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成研究组(21例)和对照组(19例)两组,研究组行3D打印辅助腹直肌旁切口精准微创治疗,对照组行腹直肌旁切口手术。观察比较... 目的观察3D打印辅助腹直肌旁切口精准微创治疗骨盆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骨盆骨折40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成研究组(21例)和对照组(19例)两组,研究组行3D打印辅助腹直肌旁切口精准微创治疗,对照组行腹直肌旁切口手术。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相关指标、术前和术后24 h应激程度指标、术后1周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随访3个月时骨盆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24 h,两组血清皮质醇、血管紧张素Ⅱ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均高于术前,研究组血清皮质醇、血管紧张素Ⅱ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术后1周,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9.52%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36.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时,研究组优良率85.71%高于对照组优良率78.9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打印辅助腹直肌旁切口精准微创治疗骨盆骨折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应激程度轻,术后并发症少,且骨盆功能恢复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骨折 3D打印 腹直肌旁切口 精准微创治疗 临床结果 皮质醇 血管紧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