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公害番茄无土栽培生产技术规程 被引量:6
1
作者 谢勇 杜建军 +6 位作者 李永胜 王明祖 邹志云 刘士哲 林东教 罗健 刘焕城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6年第12期84-87,共4页
结合广州市蔬菜无土栽培生产水平,依据国家、农业部、广东省、广州市有关无公害农产品标准要求,对番茄无土栽培技术的相关环节进行研究,提出适合广州市番茄无土栽培生产的技术规程,为提高广州市无公害番茄无土栽培生产水平提供指导。
关键词 番茄 无公害 无土栽培 技术规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直流-表面流复合人工湿地系统对污水的净化效果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刘雯 朱映川 +1 位作者 周遗品 崔理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4期10577-10579,10581,共4页
[目的]研究垂直流一表面流复合人工湿地系统对污水的净化效果。[方法]采用表面流湿地与垂直流湿地组合成的复合人工湿地系统对污水进行处理,研究该系统在水力停留时间分别为48、24、12、6h时对污水的净化效果。[结果]垂直流湿地对COD、... [目的]研究垂直流一表面流复合人工湿地系统对污水的净化效果。[方法]采用表面流湿地与垂直流湿地组合成的复合人工湿地系统对污水进行处理,研究该系统在水力停留时间分别为48、24、12、6h时对污水的净化效果。[结果]垂直流湿地对COD、BOD的去除率达52%以上,复合湿地系统对有机物的去除率随水力停留时间的增加而有所增加,对COD、BOD的去除率分别为62%~70%、60%~82%。表面流湿地在N的去除上起比较重要的作用,复合湿地系统对TN、NH4^+-N的去除率分别为23.5%-46.4%、42.85%~80.38%。垂直流湿地对,IP的去除效果明显好于表面流湿地,在不同配水条件下,复合湿地系统对TP的去除率达47.84~73.56%。[结论]垂直流一表面流复合人工湿地系统对污水的净化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流-垂直流 复合人工湿地系统 停留时间 净化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摩托车排放后处理技术现状 被引量:2
3
作者 明彩兵 叶代启 +1 位作者 付名利 徐楠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4-17,共4页
简述了为减少摩托车污染物排放而采用的二次空气、多级补气和电控补气、燃油电喷技术等摩托车排放后处理技术,进一步阐述了这些技术与催化剂结合在降低摩托车排放污染物上的应用,分析了各种技术的原理和应用现状,同时对其优势和缺点进... 简述了为减少摩托车污染物排放而采用的二次空气、多级补气和电控补气、燃油电喷技术等摩托车排放后处理技术,进一步阐述了这些技术与催化剂结合在降低摩托车排放污染物上的应用,分析了各种技术的原理和应用现状,同时对其优势和缺点进行了比较,阐述了目前排放后处理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对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托车 排放控制 二次空气 电控补气 电喷技术 后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公害苦瓜无土栽培技术 被引量:2
4
作者 谢勇 杜建军 +1 位作者 李永胜 王明祖 《安徽农学通报》 2007年第5期70-72,131,共4页
根据无土栽培技术特点,按照无公害生产技术要求,对无公害苦瓜无土栽培技术的相关环节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包括产地环境、茬口安排、品种选择、育苗、移植、植后管理、采收等无公害苦瓜无土栽培技术。
关键词 苦瓜 无公害 无土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质条件对苦草(Vallisneria natans)生长和形态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27
5
作者 谢贻发 李传红 +2 位作者 刘正文 陈光荣 雷泽湘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269-1272,共4页
通过模拟实验,对不同基质条件下苦草(Vallisneria natans)的形态特征、生物量积累及分配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在营养盐较丰富的湖泥中,苦草的生物量、分株数量和匍匐茎总长度等指标显著大于粘土和沙土,也显著大于营养盐和有机... 通过模拟实验,对不同基质条件下苦草(Vallisneria natans)的形态特征、生物量积累及分配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在营养盐较丰富的湖泥中,苦草的生物量、分株数量和匍匐茎总长度等指标显著大于粘土和沙土,也显著大于营养盐和有机质更高的河泥;(2)沙土中生长的苦草根系纤细,根系直径显著小于其他3种基质类型上的苦草;(3)河泥和沙土上生长的苦草叶绿素含量显著地低于湖泥和粘土上的苦草。因此,基质条件对苦草的生长和形态有较大的影响,苦草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适应肥沃的基质条件,但当N、P、有机质含量过高时,苦草的生长受到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 苦草 生长 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硝化聚磷菌的SBR反应器中微生物种群与浓度变化 被引量:20
6
作者 周康群 刘晖 +2 位作者 孙彦富 王宝娥 周遗品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05-711,共7页
依据DPB原理,以SBR反应器富集反硝化聚磷菌,进行各阶段的泥水混合液中微生物浓度与种群变化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聚磷菌\反硝化聚磷菌的浓度分别增加为原来的94和75倍。第2段运行后,常规聚磷菌和部分放线菌被淘汰,污泥沉降比(SV)的变... 依据DPB原理,以SBR反应器富集反硝化聚磷菌,进行各阶段的泥水混合液中微生物浓度与种群变化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聚磷菌\反硝化聚磷菌的浓度分别增加为原来的94和75倍。第2段运行后,常规聚磷菌和部分放线菌被淘汰,污泥沉降比(SV)的变化为反应器细菌变化提供了指示作用。好氧段中硝化菌、亚硝化菌浓度明显比厌氧段的高。好氧段中亚硝化菌下降为原来的0.63倍,但硝化菌的浓度增加为最初的19.3倍。反硝化菌、聚磷菌的浓度比反硝化聚磷菌多。反硝化菌的浓度先上升后下降,第2段淘汰了常规的反硝化菌。反应器中有一定量的发酵菌和产乙酸菌,但无产甲烷菌。富集后聚磷菌的种类减少且集中,反硝化聚磷菌以假单胞菌属、棒状杆菌属为主,肠杆菌科和葡萄球菌属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盐 反硝化聚磷菌 微生物浓度 微生物种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大型水生植物分布特征及其对湖泊营养盐的影响 被引量:41
7
作者 雷泽湘 徐德兰 +1 位作者 顾继光 刘正文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698-704,共7页
运用野外调查方法,于2004年5月和9月,对太湖32个点的水生植物进行了环湖调查,发现沉水植物主要有:马来眼子菜(Potamogeton malaianus)、微齿眼子菜(Potamogeton maackianus)、伊乐藻(Elodea nuttallii)、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 运用野外调查方法,于2004年5月和9月,对太湖32个点的水生植物进行了环湖调查,发现沉水植物主要有:马来眼子菜(Potamogeton malaianus)、微齿眼子菜(Potamogeton maackianus)、伊乐藻(Elodea nuttallii)、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苦草(Vallisneria natans)、穗花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等;浮叶植物主要有:莕菜(Nymphoides peltatum)、金银莲花(Nymphoides indica)和野菱(Trapa quadrispinosa)等;进一步分析了大型水生植物对太湖湖水和沉积物的营养盐的影响。结果表明,太湖大型水生植物生长与分布对其水体中N、P营养盐有显著影响。有草区上覆水中TP含量(5月、9月分别为0.067、0.050mg·L-1)和沉积物中TP含量(5月为0.399mg·g-1)显著低于无草区(水体分别为0.133、0.129mg·L-1;沉积物为0.513mg·g-1);有草区沉积物中的氮(0.010mg·g-1)和有机质(分别为7.402、6.502mg·g-1)要高于对照(氮0.007mg·g-1;有机质5月、9月分别为5.755、5.455mg·g-1)。方差分析结果差异显著,表明太湖大型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湖水和沉积物营养盐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水生植物 营养盐 沉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源于污泥浓缩池厌氧除磷菌的分离、鉴定及特性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周康群 刘晖 +2 位作者 孙彦富 邓金川 周遗品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8-42,共5页
采用浓缩池污泥为细菌分离的种泥,利用传统和现代微生物的分离、鉴定相结合手段,分离出一株源于污泥浓缩池的厌氧除磷功能菌(NA菌),从细菌形态、生理生化和16S rDNA三方面确定了所得细菌的分类地位,利用静态厌氧反应对其进行厌氧除磷特... 采用浓缩池污泥为细菌分离的种泥,利用传统和现代微生物的分离、鉴定相结合手段,分离出一株源于污泥浓缩池的厌氧除磷功能菌(NA菌),从细菌形态、生理生化和16S rDNA三方面确定了所得细菌的分类地位,利用静态厌氧反应对其进行厌氧除磷特性初探.结果表明:可将NA菌鉴定为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该菌株同时具有反硝化和厌氧除磷产生磷化氢(PH3)的双重功能.随着培养时间的不断增加,NA菌总数,TP去除率和PH3生成量分别由第7天的1.2×103mL-1,7.66%和0.124 mg/L上升至第21天的1.7×104mL-1,11.50%和0.465 mg/L,PH3生成量与TP去除率,NA菌总数之间表现为同步一致的正相关关系,但由于未进行驯化,NA菌的厌氧除磷产生PH3的能力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除磷 厌氧除磷菌 聚磷盐还原 磷化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水剂对氮肥氨挥发和氮磷钾养分淋溶损失的影响 被引量:107
9
作者 杜建军 苟春林 +1 位作者 崔英德 曲东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296-1301,共6页
采用"静态吸收法"和"土柱淋溶法"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了保水剂施入土壤后对尿素氨挥发以及对尿素、磷酸一铵、氯化钾养分淋溶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中施入保水剂后,尿素氨挥发量显著降低,并随着保水剂用量的增加... 采用"静态吸收法"和"土柱淋溶法"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了保水剂施入土壤后对尿素氨挥发以及对尿素、磷酸一铵、氯化钾养分淋溶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中施入保水剂后,尿素氨挥发量显著降低,并随着保水剂用量的增加效果更加明显。氨挥发量的降低与土壤含水量、土壤脲酶活性和土壤pH有关。土壤含水量较高时,土壤脲酶活性和土壤pH较低,尿素氨挥发量也较少,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75%和100%时,施用0.05% ̄0.80%的保水剂,尿素累积氨挥发量分别较不施保水剂处理减少8.97% ̄47.65%和16.78% ̄72.40%。土壤中施入保水剂同样能减少氮、磷、钾养分的淋溶损失,对于氮、钾养分来说,随着保水剂用量的增加,养分淋失量显著减少,但对于磷素养分来说,养分淋失量并不随着保水剂用量的增加而减少。施用0.05% ̄0.20%的保水剂时,氮、磷、钾养分累积淋失量分别较较不施保水剂处理减少13.60% ̄39.62%、28.31% ̄16.96%和6.76% ̄24.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水剂 氨挥发 养分淋溶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硝化聚磷菌的富集及富集污泥活性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周康群 刘晖 +2 位作者 孙彦富 周遗品 刘洁萍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10-115,共6页
依据DPB原理,利用SBR动态反应器和静态释/聚磷装置。以A2/O厌氧段污泥为种泥,进行以硝酸盐为电子受体的反硝化聚磷菌的富集,并对富集有反硝化聚磷菌的污泥进行了反硝化聚磷活性性能考察。结果表明,利用硝酸盐为电子受体的反硝化聚磷菌... 依据DPB原理,利用SBR动态反应器和静态释/聚磷装置。以A2/O厌氧段污泥为种泥,进行以硝酸盐为电子受体的反硝化聚磷菌的富集,并对富集有反硝化聚磷菌的污泥进行了反硝化聚磷活性性能考察。结果表明,利用硝酸盐为电子受体的反硝化聚磷菌存在于A2/O厌氧段污泥中,反硝化聚磷菌占总聚磷菌的比例为23%,该种污泥可作为反硝化聚磷工艺的种泥;由于常规的聚磷菌被淘汰聚磷菌的数量由6.8×107个/mL减少到1.1×103个/mL,但通过选择和富集聚磷菌总数由1.1×103个/mL增加到8.2×104个/mL,且反硝化聚磷菌占聚磷菌总数的比例也由23%提高到94%,磷酸盐去除率由最初的9.86%上升到95.2%,出水磷酸盐的浓度为0.79mg/L;通过改变进水中不同磷酸盐浓度验证体系处于稳定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2/O工艺 硝酸盐 磷酸 反硝化聚磷 反硝化聚磷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新的厌氧除磷功能菌株的鉴定与活性 被引量:14
11
作者 周康群 刘晖 +2 位作者 崔英德 孙彦富 邓金川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522-1530,共9页
采用浓缩池污泥为种泥,在厌氧混合连续流反应装置内进行厌氧除磷产生气态磷化氢功能菌的富集。利用微生物分离、鉴定相结合手段,从细菌形态、生理生化指标、16S rDNA三方面确定了功能菌株的分类地位,利用静态厌氧反应瓶对其进行了活性... 采用浓缩池污泥为种泥,在厌氧混合连续流反应装置内进行厌氧除磷产生气态磷化氢功能菌的富集。利用微生物分离、鉴定相结合手段,从细菌形态、生理生化指标、16S rDNA三方面确定了功能菌株的分类地位,利用静态厌氧反应瓶对其进行了活性研究。结果表明,该菌确定为一株新的异养型厌氧除磷菌,其与2006年报道的Pseudochrobactrumsaccharolyticum菌的同源性高达98.7%。该菌适宜的碳源和氮源是葡萄糖+乙酸钠和蛋白胨+氯化铵复合成分,纤维素、硝酸盐不适合作该菌的碳源、氮源,有机磷的添加对菌活性有一定帮助,但效果并不明显。反应最佳初始pH值为6~7,最适宜的温度为30~35℃,当温度为4℃时微生物生长受到抑制,温度高于35℃时活性下降。培养中外加还原剂硫化物对厌氧生物除磷没有显著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除磷 厌氧除磷菌 磷酸盐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2/O厌氧段聚磷菌的反硝化聚磷特性 被引量:13
12
作者 周康群 刘晖 +1 位作者 孙彦富 刘洁萍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45-651,共7页
利用反硝化聚磷菌进行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反硝化聚磷试验,研究A2/O厌氧段聚磷菌的反硝化聚磷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在A2/O厌氧段中占聚磷菌总数52%的菌具有同步反硝化聚磷的生物学特性。当以NO 3--N作电子受体进行聚磷时,其硝酸盐浓度应... 利用反硝化聚磷菌进行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反硝化聚磷试验,研究A2/O厌氧段聚磷菌的反硝化聚磷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在A2/O厌氧段中占聚磷菌总数52%的菌具有同步反硝化聚磷的生物学特性。当以NO 3--N作电子受体进行聚磷时,其硝酸盐浓度应限制在50 mg/L以下,初始硝酸盐浓度越高,反硝化速率和缺氧聚磷速率及去除率越快,系统由聚磷转变为释磷的时间将延后。由于释/聚磷过程都需要碳源,所以,应控制进水的化学耗氧量(COD),以200 mg/L为最佳,使在释磷时有充足的碳源而在聚磷时碳源又较少。pH值对释/聚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初始pH值越高,释磷效果越好,但当pH≥8.0时,会引起磷酸盐沉积而导致磷酸根浓度降低,从而无法正确判断释磷和生物聚磷效果,反硝化除磷系统的pH值应控制在7.0~7.5的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2/O工艺 反硝化聚磷菌 硝酸盐 化学耗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盐还原为磷化氢功能菌株的筛选与鉴定 被引量:8
13
作者 周康群 刘晖 +3 位作者 孙彦富 陶雪琴 周遗品 刘洁萍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512-1516,共5页
利用厌氧培养反应瓶和筛选培养基以A2/O厌氧池、污泥浓缩池的污泥、养殖场新鲜猪粪、鸡粪、牛粪及鸭粪为种泥,通过跟踪厌氧培养过程培养液中总磷的去除率和吸收液中磷化氢的生成量筛选出最佳种泥,并对最佳种泥进行厌氧条件下能将磷转化... 利用厌氧培养反应瓶和筛选培养基以A2/O厌氧池、污泥浓缩池的污泥、养殖场新鲜猪粪、鸡粪、牛粪及鸭粪为种泥,通过跟踪厌氧培养过程培养液中总磷的去除率和吸收液中磷化氢的生成量筛选出最佳种泥,并对最佳种泥进行厌氧条件下能将磷转化为磷化氢的菌株进行了筛选、分离和鉴定。结果表明,6种泥中鸡粪的厌氧除磷能力最强,鸭粪能力最弱,污泥浓缩池中的污泥和猪粪次之,牛粪及厌氧池污泥有一定的作用。本实验条件下鸡粪是厌氧除磷工艺的最佳种泥,将成为今后生物除磷工艺厌氧除磷菌种增殖、驯化的首选污泥。在1周期7d内鸡粪的最佳培养时间为5d。鸡粪培养液经21d培养后分离到2株肠杆菌科、2株真杆菌属和1株丁酸弧菌属,均是厌氧条件下磷酸盐还原为磷化氢的菌株,真杆菌属和丁酸弧菌属为首次分离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除磷 厌氧除磷菌 聚磷盐还原 磷化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鞘氨醇单胞菌GY2B降解菲的特性及其对多种芳香有机物的代谢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陶雪琴 卢桂宁 +2 位作者 党志 易筱筠 杨琛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48-553,共6页
采用室内培养的方法,研究了一株鞘氨醇单胞菌GY2B以菲和其他芳香化合物为惟一碳源的降解特性。结果表明,菌株GY2B对10和60mg·L-1初始浓度的菲,分别在24和60h几乎降解完全,而对230mg·L-1初始浓度的菲,48h的降解率达到70%左右,... 采用室内培养的方法,研究了一株鞘氨醇单胞菌GY2B以菲和其他芳香化合物为惟一碳源的降解特性。结果表明,菌株GY2B对10和60mg·L-1初始浓度的菲,分别在24和60h几乎降解完全,而对230mg·L-1初始浓度的菲,48h的降解率达到70%左右,此后菲浓度基本不再减少,到120h仍有大量的菲残留。计算表明,菲的初始浓度和菌株的比生长速率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进一步研究发现了高初始浓度的菲样品中会积累大量的中间产物1-羟基-2-萘酸。菌株GY2B降解水杨酸、1-羟基-2-萘酸和萘的过程中检测到2-羟基粘康酸半醛的吸收峰,该菌可能通过相同的途径降解这3种化合物。试验还证实菌株GY2B降解菲的过程也有2-羟基粘康酸半醛这种中间产物,更加明确了菌株GY2B先通过水杨酸途径,再经过邻苯二酚间位途径来降解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鞘氨醇单胞菌 多环芳烃 降解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化学污染的植物净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5
作者 陶雪琴 卢桂宁 +2 位作者 周康群 刘晖 党志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546-1550,共5页
大气污染是人类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之一,植物除了可以监测大气的化学污染外,在近地表大气污染物的清除中起着重要作用。利用植物净化大气化学污染是一种经济、有效、非破坏型的环境污染修复方式,植物净化污染大气的思想及其技术对城市... 大气污染是人类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之一,植物除了可以监测大气的化学污染外,在近地表大气污染物的清除中起着重要作用。利用植物净化大气化学污染是一种经济、有效、非破坏型的环境污染修复方式,植物净化污染大气的思想及其技术对城市园林绿化、环境规划和生态环境建设等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文章简要介绍了大气化学污染植物净化的机理,综述了近年来利用植物净化大气无机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的研究成果,并展望了今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领域。植物净化化学性大气污染的主要过程是持留和去除:持留过程涉及植物截获、吸附和滞留等,去除过程包括植物吸收、降解、转化、同化和超同化等。利用生物学、化学、农学、土壤科学和环境科学等多学科交叉,筛选高效的净化植物、研究污染物在植物体内的转化机理和影响净化效果的因素、开发联合修复技术、培育转基因净化植物等是未来研究的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 化学性污染物 植物净化 环境生物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解多环芳烃的微生物的分离、鉴定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7
16
作者 陶雪琴 卢桂宁 +3 位作者 党志 周康群 刘晖 孙彦富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31-436,共6页
阐述了降解多环芳烃的微生物的分离和鉴定方法;介绍了多环芳烃降解微生物的驯化方式;综述了多环芳烃降解菌的应用研究情况;对消除环境中多环芳烃污染问题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展望并指出了将实验室筛选分离到的多环芳烃高效降解菌应用到实... 阐述了降解多环芳烃的微生物的分离和鉴定方法;介绍了多环芳烃降解微生物的驯化方式;综述了多环芳烃降解菌的应用研究情况;对消除环境中多环芳烃污染问题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展望并指出了将实验室筛选分离到的多环芳烃高效降解菌应用到实际环境中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多环芳烃 生物降解 分离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大型水生植物的管理探讨 被引量:11
17
作者 雷泽湘 陈光荣 +1 位作者 谢贻发 刘正文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89-194,199,共7页
太湖是我国的第三大浅水湖泊,其东、西太湖两部分的水体状况、水生植被差异甚大。西太湖大部分水域出现严重的藻型富营养化,许多水生植被消失,水质恶化;东太湖水生植物群落结构发生变化,沼生植物比例增大,湖泊沼泽化严重。针对东、西太... 太湖是我国的第三大浅水湖泊,其东、西太湖两部分的水体状况、水生植被差异甚大。西太湖大部分水域出现严重的藻型富营养化,许多水生植被消失,水质恶化;东太湖水生植物群落结构发生变化,沼生植物比例增大,湖泊沼泽化严重。针对东、西太湖的具体情况,参考国内外湖泊治理的经验,本文提出了对东、西太湖水生植被采取相应管理措施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太湖 东太湖 水生植物 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厌氧条件总磷还原为磷化氢种泥筛选及功能菌株鉴定 被引量:8
18
作者 周康群 刘晖 +2 位作者 孙彦富 周遗品 刘洁萍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669-1673,共5页
厌氧除磷是一种高效、节能、低耗的方法。获取经济、方便、高效的种泥是实现该方法的前提,种泥中产生磷化氢功能菌株的组成及特性是提高处理效能和开发新工艺的基础,目前此研究未见有关报道。本研究依据厌氧除磷理论,利用厌氧培养反应... 厌氧除磷是一种高效、节能、低耗的方法。获取经济、方便、高效的种泥是实现该方法的前提,种泥中产生磷化氢功能菌株的组成及特性是提高处理效能和开发新工艺的基础,目前此研究未见有关报道。本研究依据厌氧除磷理论,利用厌氧培养反应瓶、筛选培养基和微生物筛选、分离、鉴定的方法。以A2/O厌氧池、污泥浓缩池污泥、养殖场新鲜猪粪、鸡粪、牛粪及鸭粪为研究种泥,通过跟踪厌氧培养过程培养液中总磷的去除率和吸收液中磷化氢的生成量筛选出最佳种泥,并对最佳种泥的菌株进行筛选、分离和鉴定。结果表明,6种泥中鸡粪的厌氧除磷能力最强,鸭粪能力最弱,浓缩池中的污泥和猪粪次之,牛粪及厌氧池污泥有一定的作用。本试验条件下鸡粪是厌氧除磷的最佳种泥。经过3个周期的厌氧培养,6种泥培养液总磷的去除率和吸收液中磷化氢的含量随培养时间增长都有不同程度增加。鸡粪的最佳培养时间为5d。鸡粪培养液经21d培养后分离到1株芽孢杆菌属、1株假单胞菌属及2株肠杆菌科,明确了2株肠杆菌科中1株为埃希氏菌属另1株为柠檬酸杆菌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除磷 厌氧除磷菌 聚磷盐还原 磷化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2/O工艺缺氧池中反硝化聚磷菌的比例、特性研究及菌株鉴定 被引量:4
19
作者 周康群 刘晖 +2 位作者 孙彦富 周遗品 刘洁萍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37-442,共6页
用释磷/聚磷装置和微生物筛选、分离方法研究A2/O工艺缺氧池污泥,确定缺氧池中反硝化聚磷菌(DPB)的比例,筛选、分离得反硝化聚磷单菌株且对单菌株聚磷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缺氧池中DPB占聚磷菌(PAO)的比例约为21.5%。从缺氧池分离得... 用释磷/聚磷装置和微生物筛选、分离方法研究A2/O工艺缺氧池污泥,确定缺氧池中反硝化聚磷菌(DPB)的比例,筛选、分离得反硝化聚磷单菌株且对单菌株聚磷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缺氧池中DPB占聚磷菌(PAO)的比例约为21.5%。从缺氧池分离得到的肠杆菌科、气单胞菌属和假单胞菌属都是DPB,而不动杆菌属仅是好氧PAO,葡萄球菌属和微球菌属仅是一种专职的反硝化菌。反应过程中同时存在O2和NO3-时,肠杆菌科优先利用水中的O2进行聚磷;在缺氧环境中,肠杆菌科在COD为30mg/L时的聚磷效果优于COD为180mg/L时的聚磷效果。可见DPB的反硝化和聚磷的特性与电子受体的存在形式和COD有密切关系。因此,改良传统A2/O工艺和研发同步反硝化聚磷装置时,必须控制缺氧反硝化聚磷单元中混合液的DO和C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2/O 缺氧池 反硝化聚磷 反硝化聚磷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酸钙不动杆菌TS2H对DBP降解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段星春 易筱筠 +3 位作者 党志 陶雪琴 吴惠勤 黄晓兰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846-849,共4页
邻苯二甲酸酯(PAEs)是一类具有一般毒性和致畸、致突变性的有机化合物,它作为重要的化工原料被大量地用于塑料生产,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文章以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为PAEs生物降解研究的模型物,通过驯化富集培养,分离出1... 邻苯二甲酸酯(PAEs)是一类具有一般毒性和致畸、致突变性的有机化合物,它作为重要的化工原料被大量地用于塑料生产,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文章以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为PAEs生物降解研究的模型物,通过驯化富集培养,分离出1株能降解DBP的乙酸钙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calcoaceticus)TS2H,研究了TS2H对DBP的生物降解特性。结果表明,该菌可在好氧条件下高效降解DBP,在最佳pH值7时,150r·min-1振荡培养48h对DBP初始质量浓度为40mg·L-1的降解率可达到98.64%;TS2H对100mg·L-1内较高质量浓度的DBP均具有较高的降解效能,但当DBP质量浓度达到300mg·L-1时,降解效能受到一定的抑制;加入营养物蛋白胨能促进菌株TS2H对DBP的降解,而葡萄糖和苯甲酸钠的加入对DBP的降解有延缓作用;菌株TS2H在一定浓度的Zn2+、Cd2+和Cu2+条件下仍可较高效地降解DB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微生物降解 乙酸钙不动杆菌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