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茶麸对福寿螺室内毒杀试验 被引量:13
1
作者 陈健平 梁月光 +3 位作者 吴建忠 朱宇辛 梁晓君 蔡颖洁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3期5510-5511,5531,共3页
[目的]为田间茶麸防治福寿螺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不同用量茶麸,在不同施用方法和不同温度下对福寿螺进行毒杀作用试验,探求最佳的施用方法、最经济的施用量和最好的毒杀效果。[结果]比较理想的福寿螺毒杀方法是:在气温比较高条件下(30... [目的]为田间茶麸防治福寿螺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不同用量茶麸,在不同施用方法和不同温度下对福寿螺进行毒杀作用试验,探求最佳的施用方法、最经济的施用量和最好的毒杀效果。[结果]比较理想的福寿螺毒杀方法是:在气温比较高条件下(30℃以上),用开水浸泡茶麸,以2000倍的茶麸浸出液浸泡毒杀福寿螺。[结论]茶麸浸出液对福寿螺有很好的毒杀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寿螺 茶麸 毒杀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胸蓟马对香蕉的危害及其防治 被引量:37
2
作者 曾鑫年 林进添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15-17,共3页
1996~1997年在香蕉花期调查结果表明,黄胸蓟马在广州地区香蕉园中普遍存在,香蕉花感虫率达100%,平均每花苞感虫82.8头。感虫数与花苞着生高度有关,以高度120~140cm的花苞感虫数最高,以后随高度的增加剧... 1996~1997年在香蕉花期调查结果表明,黄胸蓟马在广州地区香蕉园中普遍存在,香蕉花感虫率达100%,平均每花苞感虫82.8头。感虫数与花苞着生高度有关,以高度120~140cm的花苞感虫数最高,以后随高度的增加剧减。黄胸蓟马只危害稍开和已开的第1至第4苞片内花段,且虫口数由外向里递减。园中杂草有助于蓟马对香蕉花的危害,平均每花苞虫口数多杂草蕉园比管理精细的无杂草园多3.6倍。室内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毒死蜱、乐果、丁基克百威和灭多威对黄胸蓟马有很好的毒杀效果,氯氰菊酯和顺式氯氰菊酯效果不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胸蓟马 香蕉 危害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胜红蓟提取物对拟澳洲赤眼蜂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刘光华 曾玲 +2 位作者 梁广文 黄赟 曾春燕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7年第6期57-59,共3页
从保护天敌的角度出发,以敌敌畏、印楝素乳油和清水作对照,测定了胜红蓟提取物对拟澳洲赤眼蜂的成蜂和蛹毒性以及对赤眼蜂的寄生抑制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胜红蓟提取物对拟澳洲赤眼蜂的寄生作用以及对其蛹的羽化没有影响,但对成蜂存活... 从保护天敌的角度出发,以敌敌畏、印楝素乳油和清水作对照,测定了胜红蓟提取物对拟澳洲赤眼蜂的成蜂和蛹毒性以及对赤眼蜂的寄生抑制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胜红蓟提取物对拟澳洲赤眼蜂的寄生作用以及对其蛹的羽化没有影响,但对成蜂存活具有一定的影响,但其影响明显低于印楝素及敌敌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胜红蓟 次生物质 拟澳洲赤眼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施硅之抗虫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周少凡 黎根 +5 位作者 彭紫登 杨文广 邹志云 杨秉耀 何波仔 黄琫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1993年第3期247-250,共4页
从水稻施硅处理区和对照区分别采取叶片和叶鞘,进行相同部位的扫描电镜观察拍片,发现叶片上、下表皮之表面分布的硅粒,处理区明显比对照区突出而稍大;叶脉表面成对的硅化细胞扁平,排列紧密,在63.6μm长的视野内比对照的多出1对;表皮细... 从水稻施硅处理区和对照区分别采取叶片和叶鞘,进行相同部位的扫描电镜观察拍片,发现叶片上、下表皮之表面分布的硅粒,处理区明显比对照区突出而稍大;叶脉表面成对的硅化细胞扁平,排列紧密,在63.6μm长的视野内比对照的多出1对;表皮细胞外壁与硅化层、角质层的总厚度加厚O.6-O.7μm;叶脉维管束外的厚壁细胞壁较厚,排列行次及宽度均比对照的大。叶鞘切片也有类似的情况。因而处理区内稻纵卷叶螟和褐稻虱等害虫的种群密度分别比对照区下降5-6成。上述解剖形态的差异,也许就是水稻施硅后能抗虫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纵卷叶螟 褐稻虱 抗虫机制 水稻 S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茨木霉T_2菌株耐药性的测定及其对几种病原菌的抑制作用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程东美 张志祥 +2 位作者 区丽文 黄炽坤 刘任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4170-4172,4174,共4页
[目的]为提高木霉菌的生物防治效果。[方法]研究了哈茨木霉T2菌株对3种病原真菌(齐整小核菌、立枯丝核菌和香蕉枯萎病菌)的抑制作用,分析其对7种杀菌剂的耐药性,并探讨了哈茨木霉T2菌株与杀菌剂联用对立枯丝核菌和齐整小核菌的抑制作用... [目的]为提高木霉菌的生物防治效果。[方法]研究了哈茨木霉T2菌株对3种病原真菌(齐整小核菌、立枯丝核菌和香蕉枯萎病菌)的抑制作用,分析其对7种杀菌剂的耐药性,并探讨了哈茨木霉T2菌株与杀菌剂联用对立枯丝核菌和齐整小核菌的抑制作用。[结果]哈茨木霉T2菌株对病原真菌的抑制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强。处理后120 h其对齐整小核菌、立枯丝核菌、香蕉枯萎病菌的抑制率最高,分别为63.10%、65.64%和33.84%。哈茨木霉T2菌株对多菌灵的耐药性最强,EC50为4 345.32 mg/L。在浓度为800 mg/L时多菌灵对哈茨木霉T2菌株的抑制率为13.73%,当浓度在50 mg/L以下时抑菌率几乎为0。哈茨木霉T2菌株对代森锰锌、露星较敏感。[结论]哈茨木霉T2菌株与甲霜灵联用,能明显抑制齐整小核菌、立枯丝核菌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茨木霉T2 杀菌剂 耐药性 抑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蕉枯萎病拮抗细菌对4种土传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5
6
作者 游春平 肖爱萍 +1 位作者 甄俊杰 傅志岸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7期4328-4329,共2页
测定了从果园土壤中分离的4株香蕉枯萎病拮抗细菌对粉蕉根腐病菌(Pythium.sp)、辣椒白绢病菌(Sclerotium rolfsli)、节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f.sp.binincasae)的抑菌效果以及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3种拮... 测定了从果园土壤中分离的4株香蕉枯萎病拮抗细菌对粉蕉根腐病菌(Pythium.sp)、辣椒白绢病菌(Sclerotium rolfsli)、节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f.sp.binincasae)的抑菌效果以及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3种拮抗细菌bio-B3、bio-d4和bio-P对4种病菌的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产生明显的抑菌带,拮抗细菌bio-d5对辣椒白绢病菌不产生抑菌带,但对其他3种病菌均产生明显的抑菌带;4种拮抗菌株对节瓜枯萎病菌和香蕉枯萎病菌孢子萌发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发酵原液对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率较高,抑制率为76.4%-100%,随着稀释倍数的增加,其抑制效果逐渐降低;拮抗细菌bio-B3、bio-d4、bio-d5发酵液100、200和300倍稀释液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治效果为53.3%-80.2%,它们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但显著大于bio-P和恶霉灵的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拮抗细菌 土传植物病原真菌 香蕉枯萎病菌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蕉苗经生防菌处理后体内抗病性相关酶的变化 被引量:4
7
作者 游春平 刘任 +2 位作者 肖爱萍 张廷会 钟奕雄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3524-3525,共2页
选择过氧化物酶(PO)、多酚氧化酶(PPO)、葡聚糖酶作为植物抗病性反应的指标,对接种香蕉枯萎病菌(FOC)和拮抗细菌(Bio-B3和Bio-d5)后香蕉植株根部内这些酶的活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接种拮抗细菌Bio-B3、拮抗细菌Bio-d5、病原菌FOC及同时... 选择过氧化物酶(PO)、多酚氧化酶(PPO)、葡聚糖酶作为植物抗病性反应的指标,对接种香蕉枯萎病菌(FOC)和拮抗细菌(Bio-B3和Bio-d5)后香蕉植株根部内这些酶的活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接种拮抗细菌Bio-B3、拮抗细菌Bio-d5、病原菌FOC及同时接种Bio-B3和FOC、Bio-d5和FOC,均在接种2 d后PO和PPO活性最先达到最大值,葡聚糖酶在接种后活性一直保持上升趋势,在接种12 d后上升速率加快。比较不同接种处理诱导产生各种酶活性的强弱可发现:接种Bio-d5+FOC、Bio-B3+FOC、Bio-B3和Bio-d5的PO活性高峰明显比接种FOC的高,PPO活性高峰略大;接种Bio-B3+FOC、Bio-d5+FOC、Bio-B3和Bio-d5的葡聚糖酶活性始终比只接种FOC的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拮抗细菌 香蕉枯萎病 抗性诱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柑桔锈螨的生活史及其在不同寄主植物上的种群消长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周利娟 胡美英 +1 位作者 黄继光 程东美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6年第2期51-52,共2页
研究结果显示,柑桔锈螨在温度为23~32℃、光周期(L:D)为12:12的条件下,卵期为2~4天,第一若螨期为2~3天,第二若螨期为3~5天,产卵前期为2~4天,成螨期为5~7天,1个世代的历期共12~19天;在广州沙田柚树上终年都有柑桔锈... 研究结果显示,柑桔锈螨在温度为23~32℃、光周期(L:D)为12:12的条件下,卵期为2~4天,第一若螨期为2~3天,第二若螨期为3~5天,产卵前期为2~4天,成螨期为5~7天,1个世代的历期共12~19天;在广州沙田柚树上终年都有柑桔锈螨发生,6~10月发生严重,1月和12月为发生高峰期,其在红橙和四季桔树的发生规律与沙田柚树一致,但螨口数远远较沙田柚树的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桔锈螨 生活史 寄主植物 种群消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拮抗细菌bio-d4对节瓜枯萎病的防治试验 被引量:2
9
作者 肖爱萍 游春平 +1 位作者 李福梅 张惠娇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7年第6期47-49,共3页
香蕉枯萎病拮抗细菌bio-d4对节瓜枯萎菌的抑菌效果和防治效果的试验结果表明,bio-d4 100倍、200倍、300倍发酵稀释液与节瓜枯萎病菌对峙培养,5 d后在平板上产生明显的抑菌带,抑菌带宽度为9.0~11.8 mm,10 d后仍然保持稳定的抑菌效果;bio... 香蕉枯萎病拮抗细菌bio-d4对节瓜枯萎菌的抑菌效果和防治效果的试验结果表明,bio-d4 100倍、200倍、300倍发酵稀释液与节瓜枯萎病菌对峙培养,5 d后在平板上产生明显的抑菌带,抑菌带宽度为9.0~11.8 mm,10 d后仍然保持稳定的抑菌效果;bio-d4发酵原液及50倍、100倍稀释液对孢子萌发具有较显著的抑制作用,抑制率为7.7%~76.4%;bio-d4发酵液100倍和200倍稀释液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51.3%、59.4%,显著优于bio-d4的300倍稀释液和常用药剂恶霉灵的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瓜 拮抗细菌 节瓜枯萎菌 拮抗作用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取食不同寄主植物的小菜蛾对杀虫剂敏感性的变化 被引量:2
10
作者 程东美 张志祥 +2 位作者 钟宝玉 龚长娣 胡美英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6年第7期52-53,共2页
对取食十字花科不同寄主作物的小菜蛾进行生物测定,结果表明,其对15%安打悬浮剂和5%抑太保乳油的敏感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同时,小菜蛾幼虫对不同类型寄主植物的敏感性是不稳定的,会随着取食不同寄主植物种类的变化而变化,再次证实了... 对取食十字花科不同寄主作物的小菜蛾进行生物测定,结果表明,其对15%安打悬浮剂和5%抑太保乳油的敏感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同时,小菜蛾幼虫对不同类型寄主植物的敏感性是不稳定的,会随着取食不同寄主植物种类的变化而变化,再次证实了取食不同寄主植物的昆虫对药剂敏感性有影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菜蛾 寄主 药剂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霉对几种作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程东美 杨金凤 +1 位作者 陈达明 刘任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7年第8期55-57,59,共4页
木霉菌株培养液对水稻、玉米、芥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多数木霉对种子萌发无抑制作用,室内培养对幼苗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盆栽试验结果显示,木霉菌丝对水稻幼苗生长无明显抑制作用。
关键词 木霉 水稻 玉米 芥菜 种子萌发 幼苗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土壤处理杀虫剂对哈茨木霉菌丝生长与孢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程东美 梁婉筠 张志祥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5期10969-10970,共2页
[目的]为哈茨木霉的广泛使用提供参考。[方法]测试5种常用土壤处理杀虫剂与生防菌哈茨木霉的菌丝和孢子的生物相容性。[结果]甲基异柳磷在田间使用浓度(200μg/ml)下对哈茨木霉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有强烈的抑制作用,抑菌率为64.37%,抑... [目的]为哈茨木霉的广泛使用提供参考。[方法]测试5种常用土壤处理杀虫剂与生防菌哈茨木霉的菌丝和孢子的生物相容性。[结果]甲基异柳磷在田间使用浓度(200μg/ml)下对哈茨木霉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有强烈的抑制作用,抑菌率为64.37%,抑制中浓度EC50为119.56μg/ml,孢子的萌发率仅为64.25%;其次为辛硫磷和辛.氯,两者在田间使用浓度下处理后,哈茨木霉孢子的萌发率分别为68.5%和72.08%,明显低于对照,对菌丝生长的EC50分别为285.63和251.51μg/ml。[结论]毒死蜱和杀虫双在田间使用浓度下与哈茨木霉的相容性较好,可在田间混用或同时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处理杀虫剂 哈茨木霉 菌丝生长 孢子萌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茨木霉与杀菌剂对绿巨人褐腐病菌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程东美 陆小军 +2 位作者 刘任 黄江华 向梅梅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6年第5期89-91,共3页
哈茨木霉菌株和杀菌剂对绿巨人褐腐病病原菌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T5菌株的抑制效果最好,抑菌率为50.92%;爱苗对绿巨人褐腐病菌的抑制率最高,为73.03%,其次为多菌灵59.08%。多菌灵与木霉T5联合抑菌结果显示,抑菌作用随着多菌灵的浓度... 哈茨木霉菌株和杀菌剂对绿巨人褐腐病病原菌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T5菌株的抑制效果最好,抑菌率为50.92%;爱苗对绿巨人褐腐病菌的抑制率最高,为73.03%,其次为多菌灵59.08%。多菌灵与木霉T5联合抑菌结果显示,抑菌作用随着多菌灵的浓度升高而明显增强,多菌灵浓度为75、150、300μg/mL时的抑菌率分别为41.71%、68.00%和82.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茨木霉 杀菌剂 绿巨人褐腐病 抑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杀菌剂对节瓜枯萎病菌的毒力测定 被引量:1
14
作者 曾永三 刘益波 孙伟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43-44,共2页
关键词 杀菌剂 节瓜 枯萎病菌 毒力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椰心叶甲生活习性初探 被引量:8
15
作者 韩群鑫 林志斌 李贤 《广东林业科技》 2005年第1期60-62,F004,共4页
椰心叶甲是我国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之一 ,其幼虫和成虫隐藏于棕榈科植物未展开的新叶或狭窄的夹缝中危害 ,危害部分仅仅限于最幼嫩的心叶部分 ,叶展开后才离去 ,严重时可使植株死亡。文章对该虫各个虫态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 ,并对其生... 椰心叶甲是我国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之一 ,其幼虫和成虫隐藏于棕榈科植物未展开的新叶或狭窄的夹缝中危害 ,危害部分仅仅限于最幼嫩的心叶部分 ,叶展开后才离去 ,严重时可使植株死亡。文章对该虫各个虫态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 ,并对其生活习性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为其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椰心叶甲 生活习性 棕榈科植物 检疫性有害生物 虫态 植株 幼虫 林业 中国 初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药剂对小菜蛾室内毒力及田间药效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程东美 张志祥 《植物医生》 2002年第6期29-30,共2页
关键词 药剂 小菜蛾 室内毒力 田间药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施栽培番木瓜抗寒性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冯岩 陈健 高惠楠 《福建农业科技》 1999年第4期15-16,共2页
设施栽培番木瓜的试验结果表明,在极端低温5℃及长期持续低温(10℃以下)的条件下,畦面覆盖银灰膜上架设网室的防寒效果最好,无一冻伤及死亡;其次是白膜上架设网室,虽有少量植株受冻伤,但无死亡株,越冬成活率100%;再次为露地银灰膜及露... 设施栽培番木瓜的试验结果表明,在极端低温5℃及长期持续低温(10℃以下)的条件下,畦面覆盖银灰膜上架设网室的防寒效果最好,无一冻伤及死亡;其次是白膜上架设网室,虽有少量植株受冻伤,但无死亡株,越冬成活率100%;再次为露地银灰膜及露地白膜;而露地可降解银灰膜及露地种植效果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木瓜 设施栽培 抗寒性 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霉和杀菌剂对香蕉枯萎病菌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4
18
作者 唐孜 刘任 +1 位作者 程东美 林锦旋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6年第12期54-55,共2页
对木霉菌株T2、T3、T4、T5、T6、T7和几种杀菌剂对香蕉枯病病菌的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T6菌株对香蕉枯病病菌抑制作用最明显,抑制率为60.74%;敌克松1 000μg/mL、代森锰锌1 000μg/mL、恶霉灵500μg/mL和三唑酮200μg/mL均有较好的抑... 对木霉菌株T2、T3、T4、T5、T6、T7和几种杀菌剂对香蕉枯病病菌的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T6菌株对香蕉枯病病菌抑制作用最明显,抑制率为60.74%;敌克松1 000μg/mL、代森锰锌1 000μg/mL、恶霉灵500μg/mL和三唑酮200μg/mL均有较好的抑菌作用,抑菌率均在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霉 香蕉 枯萎病菌 杀菌剂 抑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种杀虫剂对斜纹夜蛾三龄幼虫的毒力测定 被引量:5
19
作者 陆小军 程东美 +4 位作者 张明聪 梁明然 曾导 郑常格 汤历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7年第3期52-54,共3页
通过室内毒力试验,测定了印楝素、米满(虫酰肼)、毒死蜱、高效氯氰菊酯、杀虫双、菜喜、抑太保、除尽(虫螨腈)、锐劲特(氟虫腈)、阿维菌素等10种杀虫剂对斜纹夜蛾药后24 h和48 h的毒杀作用及药后72 h的毒力,结果表明除尽、抑太保、锐劲... 通过室内毒力试验,测定了印楝素、米满(虫酰肼)、毒死蜱、高效氯氰菊酯、杀虫双、菜喜、抑太保、除尽(虫螨腈)、锐劲特(氟虫腈)、阿维菌素等10种杀虫剂对斜纹夜蛾药后24 h和48 h的毒杀作用及药后72 h的毒力,结果表明除尽、抑太保、锐劲特、米满、毒死蜱等对斜纹夜蛾有优良的防效,处理后72 h的LC50值分别为4.82、7.87、9.23、9.42、14.10 mg/L,可作为目前首选的农药在大田中轮换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纹夜蛾 杀虫剂 毒力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稻田白背飞虱和褐飞虱种群发生新态势 被引量:2
20
作者 黎坚 刘光华 +1 位作者 梁广文 陆永跃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5-28,共4页
系统调查研究了近年白背飞虱和褐飞虱在粤西双季早稻田中的发生动态。结果表明 ,在广东肇庆地区早稻种植区稻飞虱田间种群一般 5月上旬、5月底到 6月初出现 2个发生高峰。近年白背飞虱成为早稻上稻飞虱中的优势害虫。在当地水稻栽培品... 系统调查研究了近年白背飞虱和褐飞虱在粤西双季早稻田中的发生动态。结果表明 ,在广东肇庆地区早稻种植区稻飞虱田间种群一般 5月上旬、5月底到 6月初出现 2个发生高峰。近年白背飞虱成为早稻上稻飞虱中的优势害虫。在当地水稻栽培品种中以茉莉新占、山溪占类品种稻飞虱发生数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稻田害虫 白背飞虱 褐飞虱 种群 发生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