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产酯酵母在发酵食品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
作者 袁海珊 刘功良 +2 位作者 白卫东 肖更生 梁景龙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20,共6页
产酯酵母主要属于产膜酵母或假丝酵母,能产生以酯香为主体的香味物质,对发酵食品的风味形成有着重要作用。该文对产酯酵母的主要来源与产酯机理进行简单总结,并综述了产酯酵母在白酒、果酒、黄酒以及酱油中的风味提升研究与应用,对产酯... 产酯酵母主要属于产膜酵母或假丝酵母,能产生以酯香为主体的香味物质,对发酵食品的风味形成有着重要作用。该文对产酯酵母的主要来源与产酯机理进行简单总结,并综述了产酯酵母在白酒、果酒、黄酒以及酱油中的风味提升研究与应用,对产酯酵母在发酵食品工业领域中的应用前景提出展望,为相关行业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酯酵母 发酵食品 应用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源性食品中氟喹诺酮类兽药残留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2
作者 段宁馨 邹玉婷 +2 位作者 古飞燕 刘功良 赵晓娟 《肉类研究》 2022年第1期56-62,共7页
氟喹诺酮类药物是一类广泛应用于畜牧疾病防治的化学合成抗菌药,若过量使用会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构成威胁,因此建立高效的检测方法对监管动物源性食品中氟喹诺酮类药物残留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简述氟喹诺酮类兽药的种类及毒性危害,针对... 氟喹诺酮类药物是一类广泛应用于畜牧疾病防治的化学合成抗菌药,若过量使用会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构成威胁,因此建立高效的检测方法对监管动物源性食品中氟喹诺酮类药物残留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简述氟喹诺酮类兽药的种类及毒性危害,针对动物源性食品中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残留检验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详细阐述,以期为动物源性食品中氟喹诺酮类药物残留监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喹诺酮类 兽药残留 食品 质量安全 检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肉防腐保鲜方法及鲜度检测新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郑文雄 杨榕琳 +4 位作者 高泽欣 古盛辉 刘晓璇 白卫东 任文彬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24年第7期209-216,共8页
鸡肉具有营养价值丰富、口感较佳的特点,深受消费者青睐,市场前景广阔。然而,因其高蛋白和高水分特质,以及贮存过程中存在污染问题,极易发生腐败变质,所以针对鸡肉品质与安全保障、鸡肉鲜度检测新技术的研发等内容成为热门研究话题。本... 鸡肉具有营养价值丰富、口感较佳的特点,深受消费者青睐,市场前景广阔。然而,因其高蛋白和高水分特质,以及贮存过程中存在污染问题,极易发生腐败变质,所以针对鸡肉品质与安全保障、鸡肉鲜度检测新技术的研发等内容成为热门研究话题。本文在介绍鸡肉贮藏过程中微生物污染的基础上,综述了鸡肉防腐保鲜方法和鸡肉鲜度检测新技术,旨在为鸡肉防腐保鲜及其鲜度检测技术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肉 营养价值 防腐保鲜 新鲜度 检测新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盐腌制对脆肉鲩冻融后品质的影响
4
作者 庄晓琪 刘巧瑜 +5 位作者 林泽钳 姚彦延 钱敏 李湘銮 白卫东 董浩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6-84,共9页
为探究盐浓度对冻融前后脆肉鲩鱼片品质和肌原纤维蛋白的影响,将脆肉鲩分别用0.25、0.5、0.75、1.0、1.5和2.0 mol/L的NaCl溶液于4℃腌制2 h,冻藏24 h后,测定脆肉鲩鱼片持水性、色泽、脂肪氧化、羰基、总巯基、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 为探究盐浓度对冻融前后脆肉鲩鱼片品质和肌原纤维蛋白的影响,将脆肉鲩分别用0.25、0.5、0.75、1.0、1.5和2.0 mol/L的NaCl溶液于4℃腌制2 h,冻藏24 h后,测定脆肉鲩鱼片持水性、色泽、脂肪氧化、羰基、总巯基、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组织结构及肌原纤维蛋白结构等。结果表明:盐浓度为0.5~0.75 mol/L,冻融前后鱼片的持水性保持较好。盐浓度<1.00 mol/L,冻融前后鱼片的组织结构较为紧密。随着盐溶液浓度的增加,冻融后鱼片的L^(*)值比冻融前较高,冻融前后鱼片的脂质氧化和蛋白质氧化程度加剧。SDSPAGE图谱显示,盐浓度>1.5 mol/L,冻融前鱼片的肌原纤维蛋白降解程度增加。盐浓度为<0.75 mol/L,冻融后鱼片的肌原纤维蛋白降解程度保持稳定。拉曼光谱显示,盐浓度>0.75 mol/L,冻融前后鱼片的α-螺旋含量显著减少,蛋白降解程度加剧。综上,盐浓度≤0.75 mol/L时,冻融前后脆肉鲩鱼片的品质变化较小,能够延缓蛋白氧化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氧化 脂肪氧化 盐腌 脆肉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米曲霉在高盐稀态酱油中的发酵性能比较 被引量:2
5
作者 张霖靖 刘功良 +3 位作者 彭勃 高苏娟 屈春云 侯莎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7-146,共10页
选取3株米曲霉菌株进行高盐稀态酱油发酵,通过形态学分析、成曲酶活力测定、发酵酱油的理化指标、肽分子质量、游离氨基酸含量、有机酸含量及感官评价等指标的比较分析,探讨3株米曲霉在发酵性能方面的差异。研究表明,米曲霉D3具有高产... 选取3株米曲霉菌株进行高盐稀态酱油发酵,通过形态学分析、成曲酶活力测定、发酵酱油的理化指标、肽分子质量、游离氨基酸含量、有机酸含量及感官评价等指标的比较分析,探讨3株米曲霉在发酵性能方面的差异。研究表明,米曲霉D3具有高产蛋白酶系的菌株特征,5种蛋白酶酶活基本高于米曲霉D1和D2,特别是中性蛋白酶、氨肽酶和羧肽酶。米曲霉D3所酿造的高盐稀态酱油,根据理化指标变化情况分析,符合特级酱油标准。肽分子质量分布结果显示,米曲霉D3菌株能更好的水解蛋白质产生500~3000 Da的小分子肽。在有机酸方面,乳酸和乙酸在米曲霉D3酿造酱油中所含比例具有一定优势,这有利于酱油形成良好的风味。米曲霉D3的感官评价得分最高,消费者的喜爱程度更高。综上,米曲霉D3具有更好的发酵性能,该研究为选育更适合高盐稀态酱油的生产菌株提供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油 高盐稀态 米曲霉 发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药食特性及应用综述 被引量:3
6
作者 姜浩 张沐棠 +5 位作者 吴柳清 陈颖 陈椰娜 温锦培 齐鹤鸣 白卫东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63-373,共11页
姜黄素是从姜科植物中提取出来的天然多酚类物质,食品中添加姜黄素能使食品具有独特色泽,赋予食品特殊香味。另外,姜黄素药用价值显著,能提高人体免疫力和加速机体代谢。此外,姜黄素具有消炎抗菌、抗氧化、降脂和利胆等多种生物活性,已... 姜黄素是从姜科植物中提取出来的天然多酚类物质,食品中添加姜黄素能使食品具有独特色泽,赋予食品特殊香味。另外,姜黄素药用价值显著,能提高人体免疫力和加速机体代谢。此外,姜黄素具有消炎抗菌、抗氧化、降脂和利胆等多种生物活性,已在食品、医药学及动物生产等领域中得到良好的应用,但其水溶性和稳定性较差的特点,局限了其应用范围。为此,该文章将对姜黄素的理化性质、提取、功能特性、应用情况及其增溶技术进行综述,为姜黄素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提取 功能特性 应用 增溶 添加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酱油生香用耐盐产酯酵母的航天选育
7
作者 梁景龙 孙佳鑫 +5 位作者 袁海珊 潘锦添 高苏娟 胡锋 白卫东 刘功良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26-231,共6页
为得到适用于酱油生产的耐盐生香菌种,对一株产酯酵母葡萄牙棒孢酵母(Clavispora lusitaniae)YJ26进行航天诱变选育。通过施加高盐压力和比较黄豆生香发酵,筛选出耐盐能力和总酯生产能力均有提升的2株突变菌YJST28和YJST34。把突变菌和... 为得到适用于酱油生产的耐盐生香菌种,对一株产酯酵母葡萄牙棒孢酵母(Clavispora lusitaniae)YJ26进行航天诱变选育。通过施加高盐压力和比较黄豆生香发酵,筛选出耐盐能力和总酯生产能力均有提升的2株突变菌YJST28和YJST34。把突变菌和出发菌株分别添加至高盐稀态酱油中发酵7 d,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酱油生香发酵后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变化。研究发现,在酱油中添加突变菌株YJST34发酵使挥发性风味酯总量达1966.12 mg/L,高于YJST28和出发菌株组。此外,总酸、总醇、总醛含量也比出发菌株组分别提高了333.58%、40.75%、364.38%,香气组成得到进一步丰富。结果表明,由航天诱变选育的产酯酵母YJST34除了能提高高盐稀态酱油中酯类化合物的种类数目和含量以外,对其他重要香气成分的形成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所以,该菌株对提高酱油酯香风味物质含量及丰富酱油风味度均具有一定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油 生香 耐盐 产酯酵母 航天诱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麻鸡汤的加工工艺优化及品质分析
8
作者 姜浩 区少碧 +5 位作者 陈美荷 黎依琳 李湘銮 仇全雷 赵文红 白卫东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237-249,共13页
为探究不同加工工艺对天麻鸡汤品质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运用理化指标分析、游离氨基酸分析及顶空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 为探究不同加工工艺对天麻鸡汤品质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运用理化指标分析、游离氨基酸分析及顶空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技术,结合差异显著性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对天麻的加工工艺进行了优化,并全面分析了普通鸡汤与天麻鸡汤在营养成分和风味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天麻鸡汤的最佳加工工艺为天麻添加量0.9%,鸡翅根和水(肉:水=1:2)添加量97.6%,灰枣添加量0.9%,食用盐添加量0.4%,炖煮时间60 min,该条件下汤体呈浅黄色,感官评分为85.57±2.82分。与普通鸡汤相比,天麻鸡汤的总抗氧化能力(0.5719±0.0028 mmol/L)、还原糖(0.2387±0.0407 mg/mL)、蛋白质(6.5369±0.3234 mg/mL)和白度(55.14±0.86)得到显著提升(P<0.05);其呈味氨基酸含量(30.47±3.54 mg/100 mL)也显著高于普通鸡汤(P<0.05),特别是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为天麻鸡汤提供鲜味。GC-MS结果显示,相较于普通鸡汤,天麻鸡汤中挥发性风味物质成分更为丰富,新增6种OAV>1的天麻特征挥发性物质,表明天麻的添加能有效提升丰富鸡汤的风味和营养。因此,本研究优化天麻鸡汤的生产工艺,探究不同加工工艺对天麻鸡汤品质和风味的影响规律,为天麻预制菜产品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麻鸡汤 加工工艺 品质分析 游离氨基酸 HS-SPME-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香型白酒酿造用产酯酵母的紫外诱变育种
9
作者 梁景龙 徐怡琳 +3 位作者 袁海珊 白卫东 刘功良 赵超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28-135,共8页
在米香型白酒的酿造中,产酯酵母对酯类物质的合成有着重要作用。为选育出产酯能力强的优良产酯酵母,从7株产酯酵母中选定了1株产乙酸乙酯能力较强的费比恩塞伯林德纳氏酵母(Cyberlindnera fabianii)HJ31和1株产乳酸乙酯能力较高的酿酒酵... 在米香型白酒的酿造中,产酯酵母对酯类物质的合成有着重要作用。为选育出产酯能力强的优良产酯酵母,从7株产酯酵母中选定了1株产乙酸乙酯能力较强的费比恩塞伯林德纳氏酵母(Cyberlindnera fabianii)HJ31和1株产乳酸乙酯能力较高的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JX14作为出发菌株。对其进行紫外诱变,通过乙酸或L-乳酸的耐受性初选和摇瓶发酵产物测定复筛,分别筛选出一株产乙酸乙酯含量提高了28.76%的突变菌株H-8和一株产乳酸乙酯含量提高了14.64%的突变菌株J-5。以不添加产酯酵母菌发酵米香型白酒作为空白组,对不同配比的产酯酵母菌株进行混合发酵,研究突变菌株的应用性能。结果发现,单独添加突变菌株进行发酵未能有效提高关键酯含量,而把出发菌和突变菌混合添加则有强化效果。其中,菌株JX14与突变株H-8以7∶3配比进行强化发酵时,乳酸乙酯含量为(79.34±0.28)mg/L,乙酸乙酯含量为(133.58±0.94)mg/L,分别提高了26.66%和49.02%。因此,选育得到的产酯酵母对改善米香型白酒品质有一定的应用潜力,但菌种性能的提升及强化发酵工艺仍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香型白酒 产酯酵母 紫外诱变 微生物选育 耐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岭南地区米香型白酒特征风味物质分析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屈春云 余洁瑜 +4 位作者 刘功良 白卫东 肖更生 田茂秀 王敏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71-175,共5页
为探究岭南地区米香型白酒中共性特征风味物质,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质联用(HS-SPME-GC-MS)和气相色谱(GC)对9种市售米香型白酒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苦味物质及上头成分进行检测,并开展香气活力值(OAV)和味道强度值(DoT)分析。结果表... 为探究岭南地区米香型白酒中共性特征风味物质,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质联用(HS-SPME-GC-MS)和气相色谱(GC)对9种市售米香型白酒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苦味物质及上头成分进行检测,并开展香气活力值(OAV)和味道强度值(DoT)分析。结果表明,9种市售米香型白酒中共检出挥发性风味物质23种,其中共有挥发性风味物质8种,OAV>1的挥发性风味物质6种,其中乳酸乙酯和乙酸乙酯作为特征风味物质,在广东地区白酒中比例接近1∶1,但在广西地区白酒中乳酸乙酯的含量显著高于乙酸乙酯;异戊醇和异丁醇为米香型白酒主要苦味贡献物质,也是主要“上头”物质,二者在“上头”物质中占比高达35.45%~87.79%。综上所述,两广地区米香型白酒中乳酸乙酯与乙酸乙酯含量存在地区差异,异丁醇和异戊醇为主要的苦味与“上头”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香型白酒 特征风味物质 香气活力值 味道强度值 高级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水处理对罗非鱼鱼糜品质及体外消化特性的影响
11
作者 刘巧瑜 肖斯立 +8 位作者 曾晓房 黄晓霞 游云 庄晓琪 李瑞 李湘銮 朱嘉敏 练晓丹 白卫东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26-33,共8页
将臭氧水漂洗的罗非鱼鱼片制成鱼糜,研究漂洗质量浓度和漂洗时间对鱼糜品质和体外消化特性的影响,并通过分析肌原纤维蛋白氧化程度探讨臭氧水漂洗提高罗非鱼鱼糜品质的原因。结果表明,臭氧水漂洗后鱼糜白度、硬度和胶着度显著提高(P<... 将臭氧水漂洗的罗非鱼鱼片制成鱼糜,研究漂洗质量浓度和漂洗时间对鱼糜品质和体外消化特性的影响,并通过分析肌原纤维蛋白氧化程度探讨臭氧水漂洗提高罗非鱼鱼糜品质的原因。结果表明,臭氧水漂洗后鱼糜白度、硬度和胶着度显著提高(P<0.05),10 mg/L臭氧水漂洗10 min时鱼糜的凝胶特性最佳。随着臭氧水漂洗质量浓度的增加和漂洗时间的延长,鱼糜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值呈上升趋势,肌原纤维蛋白的羰基含量上升、总巯基含量逐渐降低。感官评价结果显示10 g/mL臭氧水漂洗10 min时感官品质最佳。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图谱显示,10~18 mg/L臭氧水漂洗使蛋白交联形成较小的可溶性聚集体,大于18 mg/L臭氧水漂洗后蛋白形成较大的不溶性聚集体。根据拉曼光谱结果可知,10~18 mg/L臭氧水漂洗使肌原纤维蛋白二级结构逐渐展开,α-螺旋逐渐转化为β-折叠和无规卷曲。体外消化结果表明,臭氧水漂洗提高了鱼糜在消化过程中的水解程度,其中10 mg/mL臭氧水漂洗10 min时水解程度最高,消化后小分子肽(100~1000 Da)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实验组(P<0.05)。综上所述,肌原纤维蛋白适度氧化能提高罗非鱼鱼糜的品质,10 mg/mL臭氧水漂洗10 min时,鱼糜感官品质最好,凝胶特性及体外消化特性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水漂洗 罗非鱼鱼糜 品质 蛋白氧化 体外模拟消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向传播-人工神经网络在辐照黑椒牛肉品质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游云 黄晓霞 +6 位作者 肖斯立 刘巧瑜 蓝碧锋 胡昕 吴俊师 杨娟 曾晓房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28-237,共10页
为探究不同辐照处理对贮藏过程中黑椒牛肉品质变化的影响,建立基于理化指标的多种品质预测模型。3~4 kGy的辐照剂量能够有效延缓黑椒牛肉在贮藏过程中的汁液流失、脂质氧化和蛋白质降解,保持其硬度和微观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呈鲜味(A... 为探究不同辐照处理对贮藏过程中黑椒牛肉品质变化的影响,建立基于理化指标的多种品质预测模型。3~4 kGy的辐照剂量能够有效延缓黑椒牛肉在贮藏过程中的汁液流失、脂质氧化和蛋白质降解,保持其硬度和微观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呈鲜味(Asp)和甜味(Gly、Ala、Ser)游离氨基酸的含量。以辐照黑椒牛肉的汁液流失率、硫代巴比妥酸反应产物值、总挥发性盐基氮值、原肌球蛋白条带强度比率、肌球蛋白重链条带强度比率和总游离氨基酸含量为输入变量,优化了反向传播-人工神经网络(backpropagation-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BP-ANN)模型。训练函数为ReLU函数,隐藏层神经元个数为14个,迭代次数100次。结果表明,6-14-6 BP-ANN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辐照黑椒牛肉的品质变化,该模型在预测辐照肉制品的多种品质方面具有很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椒牛肉 ^(60)Co-γ射线 品质 反向传播-人工神经网络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酶制剂及酒曲组合对米香型白酒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孙海芩 刘功良 +2 位作者 赵文红 白卫东 梁景龙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1-205,共5页
为探究不同酶制剂及酒曲组合对米香型白酒品质的影响,该研究考察了不同酒曲(安琪酒曲、锡安酒曲、力克酒曲、雅大酒曲)及不同酶制剂(酸性蛋白酶、纤维素酶、α-淀粉酶和脂肪酶)组合对米香型白酒酒精度、总酸、总酯及感官评分的影响。结... 为探究不同酶制剂及酒曲组合对米香型白酒品质的影响,该研究考察了不同酒曲(安琪酒曲、锡安酒曲、力克酒曲、雅大酒曲)及不同酶制剂(酸性蛋白酶、纤维素酶、α-淀粉酶和脂肪酶)组合对米香型白酒酒精度、总酸、总酯及感官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分别将酸性蛋白酶、α-淀粉酶、脂肪酶与安琪酒曲进行组合,可提高米香型白酒品质。其中,将α-淀粉酶和脂肪酶与安琪酒曲的组合可明显提高米香型白酒品质,其酒精度、总酸、总酯含量及感官评分分别为18.50%vol、0.40 g/L、2.81 g/L、88.00分,且其酒精度、总酸、总酯含量分别提高27.59%、29.03%、9.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香型白酒 酶制剂 酒曲 总酸 总酯 感官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椒精油对炸猪排脂质氧化和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姿烨 游云 +5 位作者 练欢慧 胡昕 黄晓霞 肖斯立 刘巧瑜 曾晓房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213-221,共9页
猪后腿肉片经添加不同浓度的花椒精油[0、2.5%、3.0%、3.5%、4.0%(以肉片质量计)]的腌渍液进行腌渍,最后经裹粉、油炸等工艺制成猪排,探究花椒精油对炸猪排脂质氧化及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花椒精油能显著降低猪排的硫代巴比... 猪后腿肉片经添加不同浓度的花椒精油[0、2.5%、3.0%、3.5%、4.0%(以肉片质量计)]的腌渍液进行腌渍,最后经裹粉、油炸等工艺制成猪排,探究花椒精油对炸猪排脂质氧化及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花椒精油能显著降低猪排的硫代巴比妥酸值、P-茴香胺值、酸价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其中4%花椒精油腌制的炸猪排硫代巴比妥酸值比对照组(0%)下降了31.25%,表明花椒精油对脂肪氧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添加花椒精油的炸猪排中新检测出源于花椒精油的具有令人愉悦的风味化合物如醇类(芳樟醇)、烯烃类[(+)-柠檬烯、月桂烯]化合物,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显示,添加花椒精油对炸猪排挥发性风味物质影响显著,新增气味活度值>1的醛类(反-2-辛烯醛和癸醛)、烯烃类[(+)-柠檬烯、月桂烯]等具有清新香气的化合物,说明花椒精油能改善炸猪排原有风味。感官评分结果显示,3.5%花椒精油腌制的炸猪排最受参评人员青睐。研究为预调理油炸肉制品脂质氧化的控制、风味的改善、感官特性的提升提供了一定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排 花椒精油 脂质氧化 挥发性风味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戊糖片球菌协同蜂蜜接合酵母LGL-1混合发酵对黄皮果酒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屈春云 田茂秀 +4 位作者 黄斯蕴 王宏 白卫东 肖更生 刘功良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9-19,共11页
目的探究戊糖片球菌协同蜂蜜结合酵母LGL-1(Zygosacharomyces mellis LGL-1,LGL-1)混合发酵对黄皮果酒品质的影响。方法从米香型白酒酒厂的小曲中筛选乳酸菌;进行形态学、分子生物学鉴定及生长测定;以乳酸菌协同LGL-1进行果酒酿造;采用... 目的探究戊糖片球菌协同蜂蜜结合酵母LGL-1(Zygosacharomyces mellis LGL-1,LGL-1)混合发酵对黄皮果酒品质的影响。方法从米香型白酒酒厂的小曲中筛选乳酸菌;进行形态学、分子生物学鉴定及生长测定;以乳酸菌协同LGL-1进行果酒酿造;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和气相色谱法(gas chromatography,GC)对风味物质进行分析。结果所筛菌株BJQ-1、CZZX-2和LJQ-1为戊糖片球菌(Pediococcus pentosaceus);3株菌皆能利用葡萄糖和果糖进行生长且葡萄糖/果糖质量比1:1复配糖耐受性约300 g/L,BJQ-1、LJQ-1乙醇耐受性达14%vol,CZZX-2乙醇耐受性达16%vol,即所筛菌株适合复配协同酵母菌进行果酒酿造;当CZZX-2、BJQ-1和LJQ-1分别协同LGL-1进行黄皮果酒酿造时,与对照组相比,戊糖片球菌CZZX-2的强化发酵提升黄皮果酒品质的效果最佳,果酒中挥发性物质的种类由32种增加至44种,果酒中2-苯乙醇、异丁醇及异戊醇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分别降低24.72%、48.89%和51.57%,乙酸乙酯含量显著提升614.70%。结论戊糖片球菌CZZX-2能协同LGL-1进行黄皮果酒酿造,达到增酯降高级醇的目的,提升其品质。本研究可为黄皮果酒的工业化生产提供菌种及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糖片球菌 蜂蜜接合酵母 黄皮 果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和ε-聚赖氨酸对肉食杆菌抑菌机制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黄伟英 刘晓婷 +6 位作者 关玉凤 吴忆惠 范灿烨 刘巧瑜 陈海光 吴俊师 王小玉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4-152,共9页
研究壳聚糖和ε-聚赖氨酸对肉食杆菌细胞结构和细胞保护酶的作用,探讨其对肉食杆菌的抑菌作用机制。采用肉汤稀释法测定壳聚糖和ε-聚赖氨酸对肉食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由细菌生长曲线、电导率、... 研究壳聚糖和ε-聚赖氨酸对肉食杆菌细胞结构和细胞保护酶的作用,探讨其对肉食杆菌的抑菌作用机制。采用肉汤稀释法测定壳聚糖和ε-聚赖氨酸对肉食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由细菌生长曲线、电导率、胞外核酸、胞外蛋白、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KP)活力等指标,并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观察,综合评价壳聚糖和ε-聚赖氨酸对肉食杆菌的作用机制;通过测定细胞保护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的活力变化分析其氧化应激反应参与情况。结果表明:壳聚糖和ε-聚赖氨酸对肉食杆菌的MIC分别为0.1953和0.1563 mg/mL,经MIC和2MIC的壳聚糖和ε-聚赖氨酸处理后,菌体细胞内成分(AKP酶、蛋白质、核酸和离子)发生渗漏,CAT和SOD酶活力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且壳聚糖和ε-聚赖氨酸质量浓度与酶活力呈负相关关系。由扫描电镜观察得出,壳聚糖能使菌体变形且内容物渗出,ε-聚赖氨酸则使菌体出现褶皱和扭曲变形,细胞表面生成孔洞。综上所述,壳聚糖和ε-聚赖氨酸均能通过破坏细胞壁、损伤细胞膜、产生氧化应激反应等机制来抑制肉食杆菌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Ε-聚赖氨酸 肉食杆菌 细胞结构 抑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鲜鹅胸肉微生物群落分析及其对挥发性风味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吴利真 廖志强 +1 位作者 史阳凯 于立梅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7-96,共10页
为建立有效的冷鲜鹅胸肉腐败预测机制,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鹅胸肉在冷藏期间的菌相演替变化规律,最终确定鹅胸肉在冷藏期间的优势腐败菌,并结合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和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技术表征3种优势腐败菌对冷藏鹅胸肉挥... 为建立有效的冷鲜鹅胸肉腐败预测机制,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鹅胸肉在冷藏期间的菌相演替变化规律,最终确定鹅胸肉在冷藏期间的优势腐败菌,并结合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和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技术表征3种优势腐败菌对冷藏鹅胸肉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鹅胸肉冷藏过程中贮藏前期和后期菌群多样性更丰富,在门水平上,冷鲜鹅胸肉贮藏过程中的优势菌门是变形菌门;在属水平上,主要优势腐败菌群是假单胞菌,假单胞菌从第3天开始大量增长,在第9天达到峰值,相对丰度达到96.79%。从挥发性化合物成分方面分析,添加优势腐败菌对鹅胸肉贮藏末期挥发性成分组成影响明显,腐败鹅胸肉比新鲜鹅胸肉具有更高比例且更高含量的酯类和酮类,结合物质浓度及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结果可知,棕榈油酸甲酯、棕榈酸甲酯、油酸乙酯、亚油酸甲酯、亚油酸乙酯、棕榈油酸乙酯、3-羟基-2-丁酮、反式油酸甲酯、反式油酸乙酯及新戊基己酸酯是腐败鹅胸肉挥发性风味的主要贡献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鹅胸肉 高通量测序 微生物群落结构 挥发性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Co-γ射线辐照对真空包装火腿肠低温贮藏品质的影响
18
作者 肖斯立 庄晓琪 +7 位作者 黄晓霞 游云 胡昕 曾晓房 刘巧瑜 蓝碧锋 吴俊师 陈海光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9-64,共6页
为探究^(60)Co-γ射线辐照对真空包装的火腿肠品质的影响并确定较优辐照剂量,分别采用0,1,3,6,9 kGy的^(60)Co-γ射线辐照处理真空包装的火腿肠,于4℃下冷藏60 d。检测储藏期内火腿肠菌落总数、质构、色差、pH值、TBARS值、TVB-N值和感... 为探究^(60)Co-γ射线辐照对真空包装的火腿肠品质的影响并确定较优辐照剂量,分别采用0,1,3,6,9 kGy的^(60)Co-γ射线辐照处理真空包装的火腿肠,于4℃下冷藏60 d。检测储藏期内火腿肠菌落总数、质构、色差、pH值、TBARS值、TVB-N值和感官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经辐照处理的火腿肠在储藏期内菌落总数均未超过国家标准,辐照剂量越高,抑菌效果越显著;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火腿肠的硬度值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中3~6 kGy辐照处理的火腿肠的硬度值最稳定;辐照后各试验组火腿肠的L^(*)初始值无显著变化,a^(*)初始值显著下降,在整个储藏期内3~6 kGy辐照处理的火腿肠的色泽保持最稳定。随着储藏期的延长,pH值逐渐下降,辐照剂量越高,pH值下降速率越小;辐照后火腿肠的TBARS初始值均高于对照组,但储藏结束时3~6 kGy辐照剂量组TBARS值显著低于其他试验组(P<0.05)。储藏过程中,6~9 kGy辐照组能显著抑制TVB-N值上升(P<0.05);辐照后火腿肠产生辐照味,导致感官评价的风味指标评分初始值下降,但能在储藏过程中延缓感官品质的下降。综上,3~6 kGy能最大程度保持火腿肠储藏期内品质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0)Co-γ射线辐照 真空包装 火腿肠 储藏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对液化沙雷氏菌的抑菌效果及机制
19
作者 刘晓婷 黄伟英 +5 位作者 林倩蓉 于立梅 吴俊师 陈海光 刘巧瑜 王小玉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19期74-80,共7页
该文对壳聚糖对液化沙雷氏菌的抑菌效果及机制进行研究。测定壳聚糖对液化沙雷氏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inhibitoryconcentration,MIC),测定壳聚糖作用前后的细菌生长曲线、细胞壁及细胞膜完整性(电导率、胞外核酸含量、胞外蛋白含量... 该文对壳聚糖对液化沙雷氏菌的抑菌效果及机制进行研究。测定壳聚糖对液化沙雷氏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inhibitoryconcentration,MIC),测定壳聚糖作用前后的细菌生长曲线、细胞壁及细胞膜完整性(电导率、胞外核酸含量、胞外蛋白含量、碱性磷酸酶活性)、细胞酶(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及观察扫描电子显微镜下液化沙雷氏菌的细胞形态变化,综合分析壳聚糖对液化沙雷氏菌的抑菌效果及机制。结果表明,壳聚糖对液化沙雷氏菌的MIC为6 mg/mL。经其处理后,液化沙雷氏菌生长被抑制,电导率、胞外核酸含量、胞外蛋白含量、碱性磷酸酶活性等趋势增加,细胞壁及细胞膜完整性被破坏。过氧化氢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降低,细胞正常代谢被破坏,细胞发生损伤。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到菌体形态异常,细胞膜表面变得粗糙,细胞皱缩。壳聚糖能够改变液化沙雷氏菌的细胞壁及细胞膜完整性,影响其正常代谢,细胞形态变扭曲,有效控制其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液化沙雷氏菌 抑菌效果 抑菌机制 细胞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解提取肉鸽血液中血红素铁的工艺优化
20
作者 张远红 张纬嘉 +3 位作者 李滢 陈丽婷 陈伟波 曾晓房 《肉类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22,共6页
以肉鸽血液为原料,采用木瓜蛋白酶、中性蛋白酶、碱性蛋白酶、风味蛋白酶和复合蛋白酶对其中的血红素铁进行提取。以血红素铁含量为主要评价指标,筛选出木瓜蛋白酶和复合蛋白酶进行复配酶解,以血红素铁含量和水解度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 以肉鸽血液为原料,采用木瓜蛋白酶、中性蛋白酶、碱性蛋白酶、风味蛋白酶和复合蛋白酶对其中的血红素铁进行提取。以血红素铁含量为主要评价指标,筛选出木瓜蛋白酶和复合蛋白酶进行复配酶解,以血红素铁含量和水解度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确定肉鸽血液血红素铁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木瓜蛋白酶、复合蛋白酶配比2∶1、pH 7.0、温度50℃、血水比1∶2、总加酶量8000 U/g、酶解时间3 h工艺下,肉鸽血液中血红素铁的提取量达到95.43μg/mL,与单酶提取法相比血红素铁得率显著提高,可实现肉鸽血液的高附加值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鸽血液 血红素铁 酶法提取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