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岭南特色水果干燥加工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肖更生 林可为 +3 位作者 沈乔眉 刘东杰 马路凯 王锋 《轻工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0,共10页
岭南特色水果采后较易腐败变质,而采用干燥加工技术将其制成干制品可有效延长货架期,降低运输成本,提高产品价值。对目前常用的岭南特色水果干燥加工技术(热风干燥、热泵干燥、微波干燥、喷雾干燥、冷冻干燥和联合干燥)及其优缺点,以及... 岭南特色水果采后较易腐败变质,而采用干燥加工技术将其制成干制品可有效延长货架期,降低运输成本,提高产品价值。对目前常用的岭南特色水果干燥加工技术(热风干燥、热泵干燥、微波干燥、喷雾干燥、冷冻干燥和联合干燥)及其优缺点,以及不同干燥加工技术对岭南特色水果干制品品质的影响进行综述,认为,干燥温度是影响水果干制品品质的关键因素,热风干燥操作简单,但高温会使水果干制品品质下降;热泵干燥对水果的感官品质影响较小,适用于热敏性水果的干燥;微波干燥效率较高,但过高的干燥功率易使水果干制品表面焦糊;喷雾干燥效率较高且处理量较大,制得的果粉品质较好;冷冻干燥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持水果原有的风味和营养成分,但能源消耗大;联合干燥可结合单一干燥技术的优点,提高干燥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同时提升水果干制品品质,但最佳工艺参数需经大量实验加以确定。未来应结合高新干燥技术和设备,联合单一干燥技术的优点,针对水果的不同特性采用合适的干燥加工技术并优化联合干燥工艺,提高干燥效率和干制品品质稳定性,以期为岭南特色水果干燥加工技术的创新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岭南特色水果 干燥加工技术 水果干制品 感官特性 营养成分 活性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酯酵母在发酵食品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
作者 袁海珊 刘功良 +2 位作者 白卫东 肖更生 梁景龙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20,共6页
产酯酵母主要属于产膜酵母或假丝酵母,能产生以酯香为主体的香味物质,对发酵食品的风味形成有着重要作用。该文对产酯酵母的主要来源与产酯机理进行简单总结,并综述了产酯酵母在白酒、果酒、黄酒以及酱油中的风味提升研究与应用,对产酯... 产酯酵母主要属于产膜酵母或假丝酵母,能产生以酯香为主体的香味物质,对发酵食品的风味形成有着重要作用。该文对产酯酵母的主要来源与产酯机理进行简单总结,并综述了产酯酵母在白酒、果酒、黄酒以及酱油中的风味提升研究与应用,对产酯酵母在发酵食品工业领域中的应用前景提出展望,为相关行业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酯酵母 发酵食品 应用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分析法检测动物源食品中氯丙嗪的3种前处理方法比较 被引量:3
3
作者 邹玉婷 段宁馨 +4 位作者 古飞燕 黄泓凯 陈洁婷 刘功良 赵晓娟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4194-4202,共9页
目的 比较电化学分析法检测动物源食品中氯丙嗪的3种不同前处理方法。方法 样品分别采用溶剂提取法、QuEChERS法和固相萃取法(solid-phase extraction, SPE)进行了电化学检测比较分析。结果 猪肉、鸡肉、牛肉、猪肝、虾肉和蜂蜜可用溶... 目的 比较电化学分析法检测动物源食品中氯丙嗪的3种不同前处理方法。方法 样品分别采用溶剂提取法、QuEChERS法和固相萃取法(solid-phase extraction, SPE)进行了电化学检测比较分析。结果 猪肉、鸡肉、牛肉、猪肝、虾肉和蜂蜜可用溶剂提取法进行处理,氯丙嗪的加标回收率均在81.6%以上;而鱼肉和鸡蛋样品需采用QuEChERS法进行处理,回收率分别达到88.5%~95.8%和89.7%~98.2%;牛奶样品用溶剂提取法和QuEChERS法处理时均有基质干扰,采用固相萃取法进行净化后,回收率达到80.6%~93.0%。结论 不同类型的动物源食品需分别采用适宜的前处理方法才能获得满意的测定结果。本研究可为不同类型动物源食品中氯丙嗪电化学检测方法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丙嗪 电化学传感器 动物源食品 前处理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危害物重组抗体的亲和力提升策略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王锋 谢曦 +5 位作者 马路凯 王琴 肖更生 沈玉栋 徐振林 王弘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06-313,共8页
重组抗体作为新一代基因工程抗体,以其结构简单、易表达和修饰改造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危害物的免疫快速检测。然而,重组抗体制备技术的非定向性和非精准性导致抗体的亲和力不高,严重影响并限制了重组抗体的应用,因此,当前研究亟需... 重组抗体作为新一代基因工程抗体,以其结构简单、易表达和修饰改造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危害物的免疫快速检测。然而,重组抗体制备技术的非定向性和非精准性导致抗体的亲和力不高,严重影响并限制了重组抗体的应用,因此,当前研究亟需提升重组抗体亲和力。本文概述食品危害物重组抗体的制备技术,分别从重组抗体突变进化、突变库筛选、常规多价抗体制备、抗体融合蛋白的自组装等方面阐述重组抗体的亲和力提升策略,并探讨该领域目前的技术瓶颈和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危害物 免疫检测 重组抗体 亲和力提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炸食品中丙烯酰胺的生成、毒性及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5
作者 罗至钧 张倩玮 +5 位作者 林晓冰 李琳琳 程威威 肖更生 刘袆帆 马路凯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3737-3745,共9页
油炸食品因其独特的风味和诱人色泽,深受消费者喜爱。但高温油炸过程产生的2A级致癌物丙烯酰胺(acrylamide,AA)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油炸食品是一种深受消费者喜爱的食品,在食品产业中具有重要地位,而AA在富含淀粉的油炸食品中含量较高... 油炸食品因其独特的风味和诱人色泽,深受消费者喜爱。但高温油炸过程产生的2A级致癌物丙烯酰胺(acrylamide,AA)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油炸食品是一种深受消费者喜爱的食品,在食品产业中具有重要地位,而AA在富含淀粉的油炸食品中含量较高,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伴随美拉德反应途径或丙烯醛途径生成,不同的食品原料、预处理方法、加工工艺均影响其生成。随着消费者对AA关注度的增加,关于AA检测方法的研究引发了较多关注。除常规检测方法外,近年来还出现了多种新型测定油炸食品中的AA的方法。本文从油炸食品中的AA生成途径与机制出发,总结探究其系列毒性,归纳近年来油炸食品中AA检测的传统与新兴方法,以期为油炸食品的生产加工提供科学依据,为控制油炸食品中的AA形成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炸食品 丙烯酰胺 毒性 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佛手凉果加工过程中功能性成分与抗氧化活性分析
6
作者 张受恩 安可婧 +5 位作者 白卫东 黄桂颖 王宏 肖更生 杨启财 杨婉媛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230-236,共7页
目的 探究佛手凉果加工中功能性成分和抗氧化活性的变化规律。方法 以佛手凉果为研究对象,探究新鲜佛手柑经过盐渍、晒盐胚、糖渍、干燥等工艺成为佛手凉果(成品)的加工过程中功能性成分含量活性变化,监测1,1-二苯基-2-三硝基苯(1,1-dip... 目的 探究佛手凉果加工中功能性成分和抗氧化活性的变化规律。方法 以佛手凉果为研究对象,探究新鲜佛手柑经过盐渍、晒盐胚、糖渍、干燥等工艺成为佛手凉果(成品)的加工过程中功能性成分含量活性变化,监测1,1-二苯基-2-三硝基苯(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 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2,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fonic acid)ammonium salt, ABTS]阳离子自由基抑制率和铁离子还原抗氧化能力(ferric reducing antioxidant power, FRAP)在加工中的变化,研究各功能成分与体外抗氧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加工提高了佛手柑的总酸、多糖、黄酮、膳食纤维含量与抗氧化活性;DPPH、ABTS、FRAP分别比新鲜佛手柑增加1.35倍、1.57倍和2.16倍。糖渍和干燥可提高抗氧化活性。黄酮的含量影响了佛手凉果的抗氧化性,黄酮与FRAP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DPPH、ABTS呈显著正相关(P<0.05)。多糖与FRAP、黄酮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佛手柑加工可以提高多糖、黄酮、膳食纤维等功能成分以及抗氧化活性,糖渍和干燥是关键加工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手 功能活性成分 多糖 黄酮 膳食纤维 抗氧化活性 加工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柑品种制汁特性评价及特征性风味成分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郑自奋 陈晓维 +3 位作者 邹波 余元善 肖更生 马路凯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8-258,共11页
为探究不同油柑品种的加工适宜性,为油柑汁加工产业发展提供参考,本文以广东和广西两省主栽的8个油柑品种为原料,分别测定果汁的理化指标、活性成分、抗氧化能力及挥发性香气成分,并利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合理-满意... 为探究不同油柑品种的加工适宜性,为油柑汁加工产业发展提供参考,本文以广东和广西两省主栽的8个油柑品种为原料,分别测定果汁的理化指标、活性成分、抗氧化能力及挥发性香气成分,并利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合理-满意度”多维价值理论分析建立油柑品种制汁适宜性评价方法。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油柑汁品质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总酚、总黄酮、抗坏血酸、富马酸、鞣花酸、柚皮素含量差异较大,而出汁率、pH、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差异较小;共检测出68种挥发性香气成分,筛选出ROAV>1的香气成分15种,反式-2-癸烯醛、正辛醛、壬醛为油柑汁的主要香气成分;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了6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达96.033%,结合聚类分析,将品质指标简化为糖酸比、出汁率、总糖、褐变度、没食子酸、苹果酸、乳酸7个代表性指标,利用“合理-满意度”多维价值理论建立了油柑汁评价模型,综合排名为‘丙甜’>‘赤皮’>‘玻璃’>‘白玉’>‘灵山4号’>‘平丹1号’>‘水晶’>‘直生苗’,与感官评价排名结果具有高度正相关性。该研究可为两广地区油柑制汁品种的选择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柑汁 活性成分 香气成分 抗氧化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脱腥方法对薛氏海龙肽粉的脱腥效果比较
8
作者 陈茂森 黄晟 +10 位作者 于刚 赖世钦 蔡冰娜 陈华 邓琬波 唐科 杨文华 王琴 肖更生 潘剑宇 李骏 《南方水产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3,共13页
薛氏海龙(Syngnathus schlegeli)肽粉因固有的腥味,限制了其在后续深加工产品中的应用和开发。实验采用葡萄糖糖化法、β-环糊精包埋法和葡萄糖-β环糊精联用3种方法对薛氏海龙肽粉进行脱腥处理,并通过运用感官评定、电子鼻和气相色谱-... 薛氏海龙(Syngnathus schlegeli)肽粉因固有的腥味,限制了其在后续深加工产品中的应用和开发。实验采用葡萄糖糖化法、β-环糊精包埋法和葡萄糖-β环糊精联用3种方法对薛氏海龙肽粉进行脱腥处理,并通过运用感官评定、电子鼻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等技术手段,评估了原料的腥味脱除效果。结果显示,葡萄糖糖化法处理,可通过美拉德反应产生酯类成分以降低原料腥味成分的相对含量,其中腥味物质三甲胺的脱除率为91%,但原料基本风味损失较明显;β-环糊精包埋法处理有一定脱腥效果,三甲胺脱除率为16%,但腥味与刺激性风味仍有残留;葡萄糖-β环糊精联用法处理,在降低部分原料基本风味损失的基础上,可脱除醛类刺激性风味物质并显著减少了主要腥味成分,三甲胺的脱除率为93%,并可产生令人愉悦的风味成分。研究表明,葡萄糖-β环糊精的复合应用是一种简洁、有效的脱腥方式,可显著改善薛氏海龙肽粉的风味,为薛氏海龙肽粉在功能食品等深加工产品上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薛氏海龙肽粉 脱腥 感官评定 电子鼻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浓缩方式对余甘子汁品质的影响
9
作者 郑自奋 陈晓维 +3 位作者 邹波 余元善 肖更生 马路凯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333-341,I0021-I0024,共13页
该研究以“丙甜”余甘子果实为原料,分析了膜浓缩、冻融浓缩、真空浓缩对余甘子汁的理化特性、抗氧化活性及稳定性的影响,并研究其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膜浓缩、冻融浓缩、真空浓缩3种浓缩方式的浓缩倍数分别为3.67倍、5.02倍和8.61倍... 该研究以“丙甜”余甘子果实为原料,分析了膜浓缩、冻融浓缩、真空浓缩对余甘子汁的理化特性、抗氧化活性及稳定性的影响,并研究其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膜浓缩、冻融浓缩、真空浓缩3种浓缩方式的浓缩倍数分别为3.67倍、5.02倍和8.61倍。膜浓缩复原汁、冻融浓缩复原汁、真空浓缩复原汁中维生素C含量分别是原汁的86.21%、94.88%、71.69%,总酚含量分别是原汁的70.64%、91.51%、49.61%。冻融浓缩复原汁对DPPH自由基和ABTS阳离子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明显强于真空浓缩复原汁和膜浓缩复原汁。冻融浓缩复原汁电位绝对值最大,粒径、多分散指数最小,果汁体系最稳定。原汁与3种浓缩复原汁挥发性成分的种类分别为32、22、29种和19种,主要以酯类、醛类和醇类为主。综上所述,冻融浓缩相比膜浓缩和真空浓缩可以更好地保留余甘子汁原有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甘子汁 浓缩 理化特性 抗氧化活性 挥发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香型白酒酿造用产酯酵母的紫外诱变育种
10
作者 梁景龙 徐怡琳 +3 位作者 袁海珊 白卫东 刘功良 赵超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28-135,共8页
在米香型白酒的酿造中,产酯酵母对酯类物质的合成有着重要作用。为选育出产酯能力强的优良产酯酵母,从7株产酯酵母中选定了1株产乙酸乙酯能力较强的费比恩塞伯林德纳氏酵母(Cyberlindnera fabianii)HJ31和1株产乳酸乙酯能力较高的酿酒酵... 在米香型白酒的酿造中,产酯酵母对酯类物质的合成有着重要作用。为选育出产酯能力强的优良产酯酵母,从7株产酯酵母中选定了1株产乙酸乙酯能力较强的费比恩塞伯林德纳氏酵母(Cyberlindnera fabianii)HJ31和1株产乳酸乙酯能力较高的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JX14作为出发菌株。对其进行紫外诱变,通过乙酸或L-乳酸的耐受性初选和摇瓶发酵产物测定复筛,分别筛选出一株产乙酸乙酯含量提高了28.76%的突变菌株H-8和一株产乳酸乙酯含量提高了14.64%的突变菌株J-5。以不添加产酯酵母菌发酵米香型白酒作为空白组,对不同配比的产酯酵母菌株进行混合发酵,研究突变菌株的应用性能。结果发现,单独添加突变菌株进行发酵未能有效提高关键酯含量,而把出发菌和突变菌混合添加则有强化效果。其中,菌株JX14与突变株H-8以7∶3配比进行强化发酵时,乳酸乙酯含量为(79.34±0.28)mg/L,乙酸乙酯含量为(133.58±0.94)mg/L,分别提高了26.66%和49.02%。因此,选育得到的产酯酵母对改善米香型白酒品质有一定的应用潜力,但菌种性能的提升及强化发酵工艺仍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香型白酒 产酯酵母 紫外诱变 微生物选育 耐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物理场处理技术对冻干芒果粉品质的影响
11
作者 林可为 李梓健 +3 位作者 李林静 王锋 马路凯 肖更生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41-49,共9页
为探究非热物理场处理技术对冷冻干燥芒果粉品质的影响,以未处理冷冻干燥芒果粉为对照组(CK),将不同功率微波处理(100、300和500 W),不同剂量辐照处理(2、4和8 kGy)和不同电压低温等离子体处理(20、30和40 kV)作为试验组,通过对色泽、... 为探究非热物理场处理技术对冷冻干燥芒果粉品质的影响,以未处理冷冻干燥芒果粉为对照组(CK),将不同功率微波处理(100、300和500 W),不同剂量辐照处理(2、4和8 kGy)和不同电压低温等离子体处理(20、30和40 kV)作为试验组,通过对色泽、水分活度、溶解度等物理指标和总酚、维生素C含量和抗氧化活性等化学指标的测定,分析冻干芒果粉的品质变化,并确定各处理组中最优的处理参数。结果表明,物理场处理较好保持了芒果粉的色泽,显著降低了水分活度(P<0.05),但对吸湿性无显著影响,溶解度较对照组显著提高了18%~63%(P<0.05)。傅里叶红光谱结果显示,物理场处理对其化学结构无明显影响;物理场处理显著降低了芒果粉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P<0.05),而显著提高了总酚含量(3%~14%)、维生素C含量(3%~34%)和抗氧化活性(5%~25%)(P<0.05),但较高能量的辐照和低温等离子体会导致维生素C降解。综合各指标分析结果得出100 W微波处理,2 kGy辐照处理和30 kV低温等离子体处理为各组中最佳处理条件。因此,物理场处理技术能有效改善冷冻干燥芒果粉的品质,且在适宜的参数下可最大限度提高储藏稳定性和营养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 辐照 低温等离子体 冻干芒果粉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凉果制品中耐高渗透压酵母菌的分离及其培养条件与控制方法
12
作者 谢曦 张雁仪 +8 位作者 李之勇 莫清华 王锋 肖更生 刘袆帆 谢必新 王琴 马路凯 林尚达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25年第7期182-190,共9页
为了解凉果制品中耐高渗透压腐败菌的种类、培养条件和控制方法,该研究采用稀释平板法从腐败青梅中分离菌株,通过显微镜观察、生理生化指标检测和18S ITS基因序列分析进行菌株鉴定;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培养条件中的pH值、培养温度、碳源... 为了解凉果制品中耐高渗透压腐败菌的种类、培养条件和控制方法,该研究采用稀释平板法从腐败青梅中分离菌株,通过显微镜观察、生理生化指标检测和18S ITS基因序列分析进行菌株鉴定;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培养条件中的pH值、培养温度、碳源对耐高渗透压菌株生长的影响,研究不同防腐剂对该耐高渗透压菌株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腐败凉果中分离出的菌株为单一的库德里阿兹威毕赤酵母(Pichia kudriavzevii),命名为HP-1;最适生长温度为30℃,最适生长pH值为3.0,最适生长碳源为葡萄糖,在含有3%乙醇环境中生长良好;能耐受较低的pH值(pH2,存活率大于85%);0.3 g/L尼泊金乙酯和ε-聚赖氨酸盐酸盐对其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抑制率达到80%以上。该凉果制品中分离的酵母菌能够在高渗透压条件下生长,并能利用多种碳源,对常规防腐剂具有较强的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式凉果 耐高渗透压酵母菌 分离与鉴定 培养条件 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岭南地区米香型白酒特征风味物质分析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屈春云 余洁瑜 +4 位作者 刘功良 白卫东 肖更生 田茂秀 王敏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71-175,共5页
为探究岭南地区米香型白酒中共性特征风味物质,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质联用(HS-SPME-GC-MS)和气相色谱(GC)对9种市售米香型白酒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苦味物质及上头成分进行检测,并开展香气活力值(OAV)和味道强度值(DoT)分析。结果表... 为探究岭南地区米香型白酒中共性特征风味物质,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质联用(HS-SPME-GC-MS)和气相色谱(GC)对9种市售米香型白酒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苦味物质及上头成分进行检测,并开展香气活力值(OAV)和味道强度值(DoT)分析。结果表明,9种市售米香型白酒中共检出挥发性风味物质23种,其中共有挥发性风味物质8种,OAV>1的挥发性风味物质6种,其中乳酸乙酯和乙酸乙酯作为特征风味物质,在广东地区白酒中比例接近1∶1,但在广西地区白酒中乳酸乙酯的含量显著高于乙酸乙酯;异戊醇和异丁醇为米香型白酒主要苦味贡献物质,也是主要“上头”物质,二者在“上头”物质中占比高达35.45%~87.79%。综上所述,两广地区米香型白酒中乳酸乙酯与乙酸乙酯含量存在地区差异,异丁醇和异戊醇为主要的苦味与“上头”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香型白酒 特征风味物质 香气活力值 味道强度值 高级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浸入式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调味品中的山梨酸、苯甲酸和脱氢乙酸含量 被引量:3
14
作者 冯竟 杨飞 +3 位作者 龚羽婷 郭研研 陈文豪 董浩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15期249-254,共6页
目的建立直接浸入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调味品中3种常见防腐剂(山梨酸、苯甲酸、脱氢乙酸)含量的分析方法。方法本研究对直接浸入固相微萃取的多个关键参数,包括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和盐酸添加量,进行了系统优化,以寻求最佳... 目的建立直接浸入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调味品中3种常见防腐剂(山梨酸、苯甲酸、脱氢乙酸)含量的分析方法。方法本研究对直接浸入固相微萃取的多个关键参数,包括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和盐酸添加量,进行了系统优化,以寻求最佳的萃取效率。采用气相色谱仪进行测定,并利用外标法进行定量分析。对建立的直接浸入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法进行了全面的方法学评价,并实际应用于调味品样品的检测。结果3种防腐剂在标准曲线范围内均呈现出优异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60,方法的检出限为0.08~0.96 mg/L,定量限为0.25~3.20 mg/L,回收率为92.8%~106.3%。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结果准确可靠,为同时检测调味品中山梨酸、苯甲酸、脱氢乙酸含量提供了有效技术手段,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和推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浸入式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 防腐剂 调味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酶制剂及酒曲组合对米香型白酒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孙海芩 刘功良 +2 位作者 赵文红 白卫东 梁景龙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1-205,共5页
为探究不同酶制剂及酒曲组合对米香型白酒品质的影响,该研究考察了不同酒曲(安琪酒曲、锡安酒曲、力克酒曲、雅大酒曲)及不同酶制剂(酸性蛋白酶、纤维素酶、α-淀粉酶和脂肪酶)组合对米香型白酒酒精度、总酸、总酯及感官评分的影响。结... 为探究不同酶制剂及酒曲组合对米香型白酒品质的影响,该研究考察了不同酒曲(安琪酒曲、锡安酒曲、力克酒曲、雅大酒曲)及不同酶制剂(酸性蛋白酶、纤维素酶、α-淀粉酶和脂肪酶)组合对米香型白酒酒精度、总酸、总酯及感官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分别将酸性蛋白酶、α-淀粉酶、脂肪酶与安琪酒曲进行组合,可提高米香型白酒品质。其中,将α-淀粉酶和脂肪酶与安琪酒曲的组合可明显提高米香型白酒品质,其酒精度、总酸、总酯含量及感官评分分别为18.50%vol、0.40 g/L、2.81 g/L、88.00分,且其酒精度、总酸、总酯含量分别提高27.59%、29.03%、9.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香型白酒 酶制剂 酒曲 总酸 总酯 感官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鹰嘴桃过敏原的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分析
16
作者 桂沄坤 王锋 +4 位作者 陈舒情 刘袆帆 丘苑新 王琴 肖更生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9期129-138,共10页
【目的】鹰嘴桃是岭南地区的特色水果,因其良好的风味和品质被评为“岭南十大佳果”。通过分析鹰嘴桃过敏原蛋白的抗原表位,为过敏原重组抗原的制备提供研究基础,也为阐述食品加工过程中鹰嘴桃过敏原的特性变化和致敏特性提供研究依据... 【目的】鹰嘴桃是岭南地区的特色水果,因其良好的风味和品质被评为“岭南十大佳果”。通过分析鹰嘴桃过敏原蛋白的抗原表位,为过敏原重组抗原的制备提供研究基础,也为阐述食品加工过程中鹰嘴桃过敏原的特性变化和致敏特性提供研究依据。【方法】利用磷酸缓冲液提取鹰嘴桃冻干粉中的粗蛋白,采用SDS-PAGE蛋白电泳方法鉴定并联合蛋白质谱方法分析粗蛋白中存在的过敏原,通过蛋白数据库UniProt进行筛选比对,并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致敏蛋白的理化性质、空间结构和抗原表位等生物学特性。【结果】从鹰嘴桃中鉴定出7种致敏蛋白(A0A251RBV3、P86888、M5X697、M5WV03、M5WTQ8、Q2I6V8、Q9LED1),主要归属于病程相关蛋白(Pru p 1)、类甜蛋白(Pru p 2)、非特异性脂质转移蛋白家族(Pru p 3)和赤霉素调节蛋白(Pru p 7)4类过敏原蛋白。7种鹰嘴桃过敏原蛋白具有较高稳定性,分子量为6.91~26.04 kD,脂肪族氨基酸指数为29.37~81.54。M5WTQ8和Q2I6V8过敏原蛋白为酸性蛋白,其余过敏原蛋白为碱性蛋白。除Q9LED1蛋白外,其余过敏原蛋白均为亲水蛋白。筛选抗原表位、亲水性和柔韧性大于0且表面可及性大于1的区域,并结合二、三级蛋白结构分析蛋白键能较低的区域,获得鹰嘴桃过敏原的抗原表位分别为Pru p 1(EIP、GSQ、KEN、NL、KG、EIK、HPD)、Pru p 2(TGDQKPQ、SP、NQ、PPNDKPETCPPT、DDKSS、RP)、Pru p 3(RT、VN)和Pru p 7(AGY、GTYGN、LKNSKGN)。【结论】通过对鹰嘴桃过敏原蛋白的结构、亲水性、表面可及性、柔韧性和抗原指数进行分析,获得过敏原蛋白的多个抗原表位,可为鹰嘴桃过敏原在食品加工中的致敏特性研究提供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鹰嘴桃 过敏原蛋白 蛋白质谱 生物学特性 蛋白结构 抗原表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微波协同提升贡柑片热风干燥效率的研究
17
作者 肖更生 沈乔眉 +3 位作者 林可为 王锋 刘东杰 马路凯 《轻工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共8页
借助动力学、热力学等方法,研究不同热风干燥温度下贡柑片在干燥过程中的干燥规律、动力学模型、水分迁移、热力学参数等,解析超声微波协同预处理对热风干燥贡柑片干燥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贡柑片的干燥过程遵循Two term exponential模... 借助动力学、热力学等方法,研究不同热风干燥温度下贡柑片在干燥过程中的干燥规律、动力学模型、水分迁移、热力学参数等,解析超声微波协同预处理对热风干燥贡柑片干燥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贡柑片的干燥过程遵循Two term exponential模型,干燥速率与干燥温度有关,且当干燥温度为80℃时,干燥速率最快;超声微波协同预处理可有效缩短贡柑片的干燥时间(缩短了0.5~1.5 h),并显著降低其水分扩散的活化能(降低了1.620 kJ/mol);同一热风干燥温度下,超声微波协同预处理组的ΔH^(≠)、ΔS^(≠)和ΔG^(≠)均低于对照组;超声微波协同预处理可提高贡柑片的水分扩散有效系数(4.333×10^(-7)~8.967×10^(-7)),使其表面形成更多孔道。因此,超声微波协同预处理可有效提高贡柑片的热风干燥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贡柑片 超声微波协同预处理 热风干燥 热质传递效率 水分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年份老香黄活性成分、抗氧化活性及挥发性成分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雅倩 安可婧 +6 位作者 黄桂颖 余元善 肖更生 白卫东 杨启财 杨婉媛 陈奕东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221-228,I0007-I0010,共12页
该文开展了不同贮藏年份对老香黄黄酮类化合物的组成及含量、抗氧化活性、挥发性成分的影响等研究,为老香黄的品质形成及年份鉴定提供理论支撑。选取5个不同贮藏年份(1年、2年、4年、6年、8年)的老香黄,采用HPLC探究不同年份老香黄黄酮... 该文开展了不同贮藏年份对老香黄黄酮类化合物的组成及含量、抗氧化活性、挥发性成分的影响等研究,为老香黄的品质形成及年份鉴定提供理论支撑。选取5个不同贮藏年份(1年、2年、4年、6年、8年)的老香黄,采用HPLC探究不同年份老香黄黄酮类化合物的组成,采用DPPH法、ABTS法及铁离子还原能力(ferric reducing/antioxidant power,FRAP)进行体外抗氧化性评价,采用GC-MS进行挥发性成分的定性定量分析。结果发现,随着贮藏年限的增加,老香黄的总酚、总黄酮含量、DPPH自由基和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率及FRAP均呈上升趋势。其中相比贮藏1年,贮藏8年的老香黄的总酚、总黄酮含量分别增加了345.28%、68.35%;DPPH自由基清除率、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率及FRAP分别提高了75.19%、58.97%和148.39%。黄酮类化合物中,绿原酸、阿魏酸、儿茶素的含量随着年份的增加与老香黄的总酚、总黄酮及抗氧化性呈正相关。挥发性物质中,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老香黄中的柠檬烯等萜烯类物质和1-甲基-4-(1-甲基乙基)-苯等芳香烃类物质的含量下降,而乙醇、α-萜品醇等醇类物质增加,气味随之变香醇。综上所述,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老香黄总酚、总黄酮含量增加,抗氧化能力增强,气味逐渐变香醇,可为老香黄“陈久者良”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香黄 活性成分 抗氧化 挥发性成分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方波伏安法的聚多巴胺@纳米银修饰玻碳电极测定畜禽肉中氯丙嗪 被引量:2
19
作者 邹玉婷 段宁馨 +4 位作者 古飞燕 黄泓凯 赵晓娟 刘功良 罗忠润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92-299,共8页
基于多巴胺(dopamine,DA)的自聚反应,在纳米银(sliver nanoparticles,AgNPs)和玻碳电极(glassy carbon electrode,GCE)表面形成聚多巴胺(polydopamine,PDA)膜,使AgNPs均匀分散在GCE表面,得到PDA@AgNPs/GCE修饰电极;对DA的自聚时间、氯... 基于多巴胺(dopamine,DA)的自聚反应,在纳米银(sliver nanoparticles,AgNPs)和玻碳电极(glassy carbon electrode,GCE)表面形成聚多巴胺(polydopamine,PDA)膜,使AgNPs均匀分散在GCE表面,得到PDA@AgNPs/GCE修饰电极;对DA的自聚时间、氯丙嗪的电化学测试方法及条件等进行考察和优化,构建基于方波伏安法的氯丙嗪快速检测方法;利用循环伏安法、交流阻抗法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修饰电极进行表征。最佳条件下,氯丙嗪在PDA@AgNPs/GCE上的氧化峰电流与其浓度在5.0×10^(-8)~1.0×10^(-5)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1),检出限(R_(SN)=3)为1.7×10^(-8)mol/L。用该法测定猪肉、鸡肉和牛肉中氯丙嗪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84.9%~88.8%、79.8%~93.8%、80.6%~93.9%。该方法所用测试仪器轻巧便携,修饰电极的制备方法简便易行、成本低、便于批量制备,可用于畜禽肉中氯丙嗪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丙嗪 方波伏安法 修饰电极 快速检测 畜禽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网印刷电极及其在重金属快速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黄泓凯 段宁馨 +3 位作者 邹玉婷 古飞燕 刘功良 赵晓娟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707-1712,共6页
利用简单、快速、高灵敏的方法对食品中的重金属进行检测具有重要意义。丝网印刷电极(SPE)因具有小巧便携、样品用量少、成本低等优点,在电化学快速分析领域具有明显优势,可实现食品中重金属等污染物质的快速现场分析。该文主要介绍了... 利用简单、快速、高灵敏的方法对食品中的重金属进行检测具有重要意义。丝网印刷电极(SPE)因具有小巧便携、样品用量少、成本低等优点,在电化学快速分析领域具有明显优势,可实现食品中重金属等污染物质的快速现场分析。该文主要介绍了丝网印刷电极的概念、制作工艺、制备材料和修饰材料,综述了丝网印刷电极在重金属快速检测方面的应用进展,并讨论了其目前形势及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网印刷电极(SPE) 重金属 食品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