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表型和分子标记分析24份巴戟天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1
1
作者 何磊 刘风民 +3 位作者 冯月燕 王梓鉴 陈纪言 张伟丽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5期56-68,共13页
【目的】广东省德庆县是道地药材巴戟天的产地,该文对广东德庆不同地区的24份巴戟天进行了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方法】以德庆县各地收集来的24份巴戟天资源为研究对象,使用主成分分析和SRAP、CDDP两种分子标记方法对24份巴戟天... 【目的】广东省德庆县是道地药材巴戟天的产地,该文对广东德庆不同地区的24份巴戟天进行了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方法】以德庆县各地收集来的24份巴戟天资源为研究对象,使用主成分分析和SRAP、CDDP两种分子标记方法对24份巴戟天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在表型分析中,基于主成分分析的聚类图发现,官圩镇和高良镇、凤村镇和高良镇分别聚类至4个类群中。此外,18对SRAP引物组合和16条CDDP引物扩增后分别获得100条和98条总条带,其中SRAP多态性条带为50条,多态性比率达50%,平均遗传相似系数(GS)为0.87,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71~0.97;CDDP多态性条带为80条,条带之间多态性比率达79.0%,各种质间遗传系数范围为0.71~0.96,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86,且当系数为0.82时,两种分子标记结果均表明高良镇、官圩镇和凤村镇的种质之间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结论】结合表型和分子标记聚类结果,高良镇和官圩镇、高良镇和凤村镇的亲缘关系最近,SRAP和CDDP两种分子标记方法对巴戟天遗传多样性的结果具有一定的差异,而联合分析可以更好地反映巴戟天遗传多样性研究及其资源的系统发育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戟天 主成分分析 SRAP分子标记 CDDP分子标记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油7号花生AhNCED1基因启动子克隆及其活性分析 被引量:13
2
作者 万小荣 莫爱琼 +4 位作者 刘帅 梁建华 李玲 余土元 郑奕雄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92-699,712,共9页
AhNCED1是干旱胁迫下花生中调控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生物合成的关键基因。本文采用基于PCR的基因组DNA步移法,从抗旱性强的粤油7号花生中克隆AhNCED1基因起始密码子ATG上游2392bp启动子序列,构建该启动子驱动报告基因GUS的植物双... AhNCED1是干旱胁迫下花生中调控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生物合成的关键基因。本文采用基于PCR的基因组DNA步移法,从抗旱性强的粤油7号花生中克隆AhNCED1基因起始密码子ATG上游2392bp启动子序列,构建该启动子驱动报告基因GUS的植物双元表达载体pAhNCED1p∷GUS,转化野生型拟南芥获得AhNCED1p∷GUS转基因植株。通过GUS染色及其酶活性测定分析AhNCED1p∷GUS转基因拟南芥中AhNCED1p启动子的活性。结果表明,AhNCED1p∷GUS转基因拟南芥叶片中AhNCED1p启动子活性最强,脱水胁迫显著增强7 d龄转基因拟南芥幼苗叶片中AhNCED1p启动子活性。300mmol·L-1山梨醇胁迫或100μmol L-1外源ABA处理3 h明显增强25d龄AhNCED1p∷GUS转基因拟南芥中AhNCED1p启动子活性。结果说明,粤油7号花生AhNCED1基因启动子受渗透胁迫和ABA诱导,与生物信息学预测AhNCED1基因启动子序列中存在逆境胁迫和ABA响应元件的结果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油7号花生 AhNCED1基因 启动子克隆 AhNCED1p∷GUS融合基因 转基因拟南芥 渗透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蓝莓发展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4
3
作者 高丽霞 肖化兰 +2 位作者 李森 刘凤民 莫爱琼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6期30-34,共5页
蓝莓由于其高营养保健价值近年来备受关注,世界各地蓝莓专家也在逐步培育蓝莓新品种,就蓝莓产业化发展提出有建设性的理论支撑和种植技术研究,并不断致力于拓宽蓝莓种植纬度。阐述了国内外蓝莓研究概况、我国及广东省蓝莓产业发展现状,... 蓝莓由于其高营养保健价值近年来备受关注,世界各地蓝莓专家也在逐步培育蓝莓新品种,就蓝莓产业化发展提出有建设性的理论支撑和种植技术研究,并不断致力于拓宽蓝莓种植纬度。阐述了国内外蓝莓研究概况、我国及广东省蓝莓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广东省种植蓝莓的优势,针对目前制约广东省蓝莓发展的主要问题提出发展对策,并展望了广东省种植蓝莓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莓 发展现状 主要问题 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柱花草SRAP-PCR体系优化及其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23
4
作者 张伟丽 刘凤民 刘艾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59-168,共10页
以热研2号、热研13号柱花草为试验材料,对影响SRAP标记PCR反应的模板、Mg2+、dNTPs、酶及引物浓度进行了优化,建立了适合于柱花草SRAP标记的扩增体系。反应体系具体为:模板DNA 40 ng,Mg2+2.5mmol/L,dNTPs 0.2 mmol/L,Taq酶1.0 U,引物... 以热研2号、热研13号柱花草为试验材料,对影响SRAP标记PCR反应的模板、Mg2+、dNTPs、酶及引物浓度进行了优化,建立了适合于柱花草SRAP标记的扩增体系。反应体系具体为:模板DNA 40 ng,Mg2+2.5mmol/L,dNTPs 0.2 mmol/L,Taq酶1.0 U,引物0.3μmol/L,反应总体积为25μL。采用优化的扩增体系,对9份柱花草种质材料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从48对SRAP引物中筛选出14对扩增清晰且多态性高的引物,共扩增出154条谱带,其中有150条多态性谱带。多态性比率(PPB)达97.36%。应用NTSYSpc 2.1数据分析软件计算各品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GS),结果表明这些材料间的遗传相似系数的变化范围为0.386~0.882,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631,平均遗传距离(GD)为0.369。通过UPGMA分子系统聚类法,将9份柱花草种质分为3个类群,有钩柱花草是第Ⅰ类,西卡柱花草是第Ⅱ类,热研5号、热研10号、热研13号、白花库克、热研2号、格拉姆、Tardio为第Ⅲ类。从遗传聚类图可以很明确地看出9份种源间的遗传距离及亲缘关系。对聚类结果分析显示,大部分具有亲缘关系的品种及形态学、生物学特征相近的品种聚在一类,说明聚类分析结果与系谱及生物学特征具有一定的相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花草 SRAP 体系优化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异位表达花生AhNCED1基因的拟南芥提高耐渗透胁迫能力 被引量:4
5
作者 万小荣 莫爱琼 +3 位作者 郭小建 杨妙贤 余土元 曹锦萍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440-1449,共10页
AhNCED1是干旱胁迫下调控花生ABA生物合成的关键基因。以pCAMBIA1301为基本双元表达载体,分别构建CaMV35S启动子和拟南芥AtNCED3基因启动子(AtNCED3p)驱动花生AhNCED1基因的2个植物双元表达载体p35S::ORF和pAtNCED3p::ORF,通过根癌农杆... AhNCED1是干旱胁迫下调控花生ABA生物合成的关键基因。以pCAMBIA1301为基本双元表达载体,分别构建CaMV35S启动子和拟南芥AtNCED3基因启动子(AtNCED3p)驱动花生AhNCED1基因的2个植物双元表达载体p35S::ORF和pAtNCED3p::ORF,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法将上述两个表达载体分别转化野生型和129B08/nced3突变体拟南芥,经潮霉素筛选和PCR鉴定分别获得35S::ORF-WT和A3p::ORF-B08转基因植株,RT-PCR证实花生AhNCED1基因已在转基因植株中稳定表达,并对野生型、129B08/nced3突变体和转基因拟南芥进行外源ABA敏感性和耐渗透胁迫能力分析。结果表明,129B08/nced3突变体对外源ABA的敏感性下降,而花生AhNCED1基因在拟南芥中的异位表达提高了对外源ABA的敏感性。在山梨醇胁迫下,129B08/nced3突变体种子的相对萌发率明显低于野生型的,而A3p::ORF-B08转基因拟南芥种子的相对萌发率与野生型的相当,显著高于129B08/nced3突变体的,且300mmolL–1山梨醇胁迫下,35S::ORF-WT转基因拟南芥种子的相对萌发率明显高于野生型的。在300mmolL–1山梨醇胁迫下,129B08/nced3突变体幼苗叶片高度黄化,根的形成和幼苗生长受到严重抑制,而A3p::ORF-B08转基因突变体与野生型相似,叶片仅轻度黄化,幼苗生长势良好;35S::ORF-WT转基因植株幼苗生长未受明显影响。这些结果说明,拟南芥129B08/nced3突变体对山梨醇诱导的非离子渗透胁迫有超敏性,异位表达花生AhNCED1基因能恢复该突变体对山梨醇的超敏性,提高拟南芥的耐渗透胁迫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hNCED1基因 异位表达 转基因拟南芥 渗透胁迫 ABA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个蓝莓品种花器官的形态特征观察 被引量:8
6
作者 莫爱琼 胡晓颖 高丽霞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95-300,共6页
为了解蓝莓(Vaccinium spp.)花器官的形态特征,利用蔡司SV11体视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JSM-6360LV对‘园蓝’和‘夏普蓝’两个品种的花器官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这两个品种的花丝呈片状,被毛,‘园蓝’的花丝腺毛较短,花丝基部表皮细... 为了解蓝莓(Vaccinium spp.)花器官的形态特征,利用蔡司SV11体视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JSM-6360LV对‘园蓝’和‘夏普蓝’两个品种的花器官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这两个品种的花丝呈片状,被毛,‘园蓝’的花丝腺毛较短,花丝基部表皮细胞近长方形;‘夏普蓝’的花丝腺毛细长,较浓密,花丝基部表皮细胞近棱形。‘园蓝’和‘夏普蓝’的花药呈棒状,由4个花粉囊组成,呈左右对称,同侧的两个花粉囊之间的药隔沟明显;花药表皮细胞具乳突;成熟的花药顶端形成2个管状结构,管口孔裂。花粉为四合体,外形为准四面体,中等大小,表面具不规则皱波状纹饰,并有多处凹陷;萌发孔沟的长度、宽度、孔盖长宽与形状、突起程度在品种间有差异。蓝莓的柱头呈截平形,属于湿型柱头,‘园蓝’的柱头表面具指状乳突细胞;花柱表皮细胞呈圆柱型,形成束状,分隔明显;‘夏普蓝’柱头表面具纹状乳突细胞,花柱表皮细胞呈圆柱型,长轴与花柱平行,不形成束状。这些为蓝莓品种的分类鉴定、系统演化等研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莓 品种 花器官 形态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柱花草总RNA提取方法比较 被引量:6
7
作者 张倩茜 张伟丽 +2 位作者 刘凤民 许修宏 庞丹丹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326-1330,共5页
以热研2号柱花草(Stylosanthes guianensis Reyan No.2)叶片为材料,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和凝胶电泳法比较SDS-酚抽提法、CTAB法、Trizol试剂盒和柱式植物RNAout试剂盒法提取柱花草总RNA的质量和纯度。结果表明,改良CTAB法和柱式植物RNAou... 以热研2号柱花草(Stylosanthes guianensis Reyan No.2)叶片为材料,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和凝胶电泳法比较SDS-酚抽提法、CTAB法、Trizol试剂盒和柱式植物RNAout试剂盒法提取柱花草总RNA的质量和纯度。结果表明,改良CTAB法和柱式植物RNAout试剂盒法提取的RNA的OD260nm/OD280nm分别是1.85和1.93,OD260nm/OD230nm均大于2.0。凝胶电泳结果表明,改良CTAB法及柱式植物RNAout试剂盒法均有28SrRNA和18SrRNA两条清晰的条带,且无降解。其他两种方法获得的RNA品质较差,有降解和弥散现象。将改良CTAB法和柱式植物RNAout试剂盒法提取的RNA逆转录成cDNA,cDNA能扩增出一条清晰的β-actin基因片段,进一步证明了改良CTAB法和柱式植物RNAout试剂盒法提取的总RNA具有很高的纯度,其中柱式植物RNAout试剂盒法的效果好于改良CTAB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花草 总RNA 提取方法 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Coγ辐照柱花草M_1代表型及分子水平诱变效果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张伟丽 刘凤民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05-511,共7页
采用不同剂量60 Coγ射线辐照处理(0,325,487,974Gy)热研13号柱花草(Stylosanthes guianensis SW.‘Reyan No.13’)种子,统计M1代植株的发芽率、株高、叶片长度和茎粗,进行SRAP分子标记分析,以期明确柱花草M1代表型与分子水平的诱变效... 采用不同剂量60 Coγ射线辐照处理(0,325,487,974Gy)热研13号柱花草(Stylosanthes guianensis SW.‘Reyan No.13’)种子,统计M1代植株的发芽率、株高、叶片长度和茎粗,进行SRAP分子标记分析,以期明确柱花草M1代表型与分子水平的诱变效果。结果表明:辐射处理的各项生物性状指标均低于对照,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柱花草生长所受抑制作用也增强,974Gy处理下除叶长外其他生长指标均最低,显著低于另2个处理和对照(P<0.05);经SRAP分析显示,24对SRAP引物组合中共筛选出8对多态性好、条带清晰的引物组合,8对引物组合共扩增出88个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57条,多态性比率达64.77%。柱花草的各辐照处理均与对照存在不同程度的多态性差异,相异系数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而增大。325Gy,487Gy和974Gy处理的相异系数分别为22.0%,38.1%和41.5%;这些材料间的遗传相似系数(GS)变化范围为0.585~0.780,平均GS为0.678。974Gy处理与对照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585,说明974Gy处理与对照的遗传距离较远,变异程度最大,而487Gy处理次之,325Gy处理最小。通过UPGMA分子系统聚类法,可把4个辐照梯度处理分为2大类群:对照、325Gy和487Gy处理聚在第Ⅰ大类中,而974Gy处理单独聚为第Ⅱ大类。SRAP分析结果与生物性状指标结果呈现一定程度的一致性,说明SRAP分析可以准确检测柱花草辐照材料的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花草 60Coγ射线 诱变 SRA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茉莉酸甲酯和磷酸氢二钾诱导柱花草对炭疽病的抗性 被引量:2
9
作者 伍康荣 刘凤民 +5 位作者 张伟丽 陈梓健 许戴奇 黎志辉 罗喜梅 林国森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124-1129,共6页
探究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MeJA)和磷酸氢二钾(K2HPO4)诱导柱花草对炭疽病的抵抗作用。结果表明,二者浓度分别为0.001-0.1mg·mL-1和10-50mmol·L-1时,病情指数均显著降低(P〈0.05),最佳诱导浓度分别是0.001mg... 探究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MeJA)和磷酸氢二钾(K2HPO4)诱导柱花草对炭疽病的抵抗作用。结果表明,二者浓度分别为0.001-0.1mg·mL-1和10-50mmol·L-1时,病情指数均显著降低(P〈0.05),最佳诱导浓度分别是0.001mg·mL-1和30mmol·L^-1,诱导效果分别是64.84%和54.40%。0.001mg·mL^-1MeJA处理组的过氧化物酶(POD)及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在48h达到最大值,显著高于对照组。30mmol·L^-1 K2HPO4处理组的POD与PPO活性分别在48和24h达到最大值,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种诱抗剂处理的POD和PPO活性在接种早期增加了柱花草对炭疽菌的侵染的抵御能力,进而提高植株的抗病性。30mmol·L^-1 K2HPO4处理组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48-72h内上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0.001mg·mL^-1 MeJA处理组的CAT活性除72h显著低于对照组,其他时间点与对照组相差不大。说明在诱导柱花草抗病性方面,两种诱导抗性剂处理的诱抗效果与POD、PPO和CAT的酶活性的诱导的时间及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花草 炭疽病 茉莉酸甲酯 磷酸氢二钾 诱导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基因沉默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万小荣 莫爱琼 +1 位作者 杨妙贤 余土元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10188-10189,10347,共3页
综述了植物体中转录水平、转录后水平基因沉默及RNA干扰(RNAi)导致基因沉默的机制,并阐述了RNAi技术在植物基因工程中的广泛应用。
关键词 植物 基因沉默 RNA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膜覆盖对沙糖桔果实留树保鲜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梁关生 麦国荣 朱捷梅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91-92,共2页
果实成熟的沙糖桔在连续低温冷雨天气条件下,采取薄膜覆盖树冠,可以有效防止冻伤果实,明显降低落果率,对分期采收果园效果特别显著。此项技术可延长树上果实采收期30~40 d,果实品质保持不变,适宜在低温冷雨多的地方推广应用。
关键词 沙糖桔 树冠覆盖薄膜 留树保鲜 落果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辐照柱花草M2代的农艺性状及分子水平的诱变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凤民 张伟丽 +3 位作者 陈梓健 伍康荣 钟李燕 黎卓航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4期28-34,共7页
选用60Co-γ射线辐射柱花草种子,种植后经过连续2年的单株选择,统计M2代23个株系的株高、重量、物候期、病害级数,并进行方差分析,并在M2代中选取6个株系和2个对照品种进行SRAP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M2代共有10个株系的单株干重大于... 选用60Co-γ射线辐射柱花草种子,种植后经过连续2年的单株选择,统计M2代23个株系的株高、重量、物候期、病害级数,并进行方差分析,并在M2代中选取6个株系和2个对照品种进行SRAP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M2代共有10个株系的单株干重大于Nchp1(CK1),与CK1差异显著。有12个品系的花期早于CK1,21个品系的株高大于CK1,13个株系的病害级数小于CK1;M2代部分品系的SRAP分析和统计结果表明,39对引物扩增出528条带,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13条带,多态性条带平均比率为91.67%,PIC平均值为0.861。这些材料间的遗传相似系数(GS)的变异范围为0.485~0.670,平均GS为0.589。通过UPGMA分子系统聚类法,以GS=0.5700为基线,热研2号与Nchp1及以Nchp1为亲本辐照筛选的6个后代株系分列在两个不同的大类群,其中热研2号为第Ⅰ大类群,而Nchp1和其6个后代株系在第Ⅱ大类群。第Ⅱ大类群中的7个品系中以GS=0.6250为基线分为3个小类:Nchpzh004与Nchpzh01101在第1小类,Nchpzh021、Nchpzh01102与nchp1在第2小类,Nchpzh08与Nchpzh401在第3小类。这些结果表明,无论M2农艺性状分析和分子水平检测代都揭示了辐照后变异的多样性,辐照M2代柱花草品系(品种)间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同时也说明SRAP标记在柱花草基因组遗传多态性方面有较显著的检出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花草 60Coγ射线 农艺性状 SRA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柱花草炭疽病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凤民 崔晓东 +1 位作者 伍康荣 张伟丽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65-68,共4页
对引起柱花草炭疽病的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胶孢炭疽菌的孢子萌发最佳碳源为葡萄糖.4种氮源处理的孢子萌发效果接近且差异不显著;菌丝生长的最佳碳源与氮源分别为蔗... 对引起柱花草炭疽病的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胶孢炭疽菌的孢子萌发最佳碳源为葡萄糖.4种氮源处理的孢子萌发效果接近且差异不显著;菌丝生长的最佳碳源与氮源分别为蔗糖和NaNO3。pH值为3~8时,孢子与菌丝都能萌发和生长,pH值为6时孢子萌发率最高,菌丝生长最适pH值为8。孢子的致死温度为50℃,10min。3种光照处理对菌丝生长的影响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花草:炭疽病菌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三黄散”对肉鸭生产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绿雄 吴建忠 李少雄 《畜禽业》 2012年第12期26-27,共2页
为评定中草药饲料添加剂"三黄散"对肉鸭生产性能的影响,本研究选用1日龄肉鸭90只,随机分成2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重复15只。第一组为对照组,饲喂全价料;第二组为试验组,全价料+1%中草药饲料添加剂"三黄散"。饲养期为... 为评定中草药饲料添加剂"三黄散"对肉鸭生产性能的影响,本研究选用1日龄肉鸭90只,随机分成2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重复15只。第一组为对照组,饲喂全价料;第二组为试验组,全价料+1%中草药饲料添加剂"三黄散"。饲养期为56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日增重效果差异不显著(P>0.05),饲料转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成活率提高2.3%,差异不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黄散 肉鸭 生产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绞股蓝饲料添加剂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吴建忠 李绿雄 李少雄 《畜禽业》 2014年第12期34-36,共3页
为评定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绞股蓝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研究选用1日龄肉鸡90只,随机分成2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重复15只。第一组为对照组,饲喂全价料;第二组为试验组,全价料+0.5%剂绞股蓝粉。饲养期为42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 为评定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绞股蓝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研究选用1日龄肉鸡90只,随机分成2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重复15只。第一组为对照组,饲喂全价料;第二组为试验组,全价料+0.5%剂绞股蓝粉。饲养期为42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日增重效果差异不显著(P>0.05),饲料转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成活率提高4.44%,差异不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绞股蓝 胡须鸡 生产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响应水分胁迫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16
作者 万小荣 莫爱琼 余土元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5-8,21,共5页
水分胁迫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及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主要限制因子。论述植物响应水分胁迫的分子机制,其信号转导整个过程包括细胞感知水分胁迫信号、胁迫信号的传递、第二信使激活一些相关的转录因子、转录因子与顺式元件相互作用诱导基... 水分胁迫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及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主要限制因子。论述植物响应水分胁迫的分子机制,其信号转导整个过程包括细胞感知水分胁迫信号、胁迫信号的传递、第二信使激活一些相关的转录因子、转录因子与顺式元件相互作用诱导基因的表达。在水分胁迫起始信号和靶基因表达之间至少存在4条独立的信号转导途径,包括两条ABA依赖型和两条非ABA依赖型途径。ABA依赖型途径中有一条必须有蛋白质合成,非ABA依赖型途径中有一条与低温胁迫有共同的信号转导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水分胁迫 信号转导 脱落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烯信号转导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17
作者 莫爱琼 万小荣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9期14019-14020,14029,共3页
介绍了近年来乙烯信号转导途径中各组分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提出了一种乙烯信号转导模型。
关键词 乙烯 信号转导 分子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酱渣废油制备包膜氮肥及对玉米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景旭东 毛小云 +3 位作者 阎杰 林海琳 梁关生 廖宗文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5-31,共7页
【目的】解决酱渣废弃物的资源再利用问题,减少其对环境的污染,扩大缓释肥包膜材料的来源。【方法】采用酱渣废油经过一定程度环氧化改性之后制备包膜氮肥,利用红外光谱(FTIR)和高倍显微镜及扫描电镜(SEM)分析包膜层的结构,同时通过玉... 【目的】解决酱渣废弃物的资源再利用问题,减少其对环境的污染,扩大缓释肥包膜材料的来源。【方法】采用酱渣废油经过一定程度环氧化改性之后制备包膜氮肥,利用红外光谱(FTIR)和高倍显微镜及扫描电镜(SEM)分析包膜层的结构,同时通过玉米盆栽试验进行肥效验证。【结果】酱渣废油改性后结构发生了改变,更利于成膜,且膜层出现致密的网状结构;玉米盆栽试验表明,包膜肥组(T1)与普通化肥组(CK2)相比,玉米的叶绿素含量和叶片数差异不明显,但叶面积、茎周长和株高第60天测量T1与无施肥组(CK0)、单施磷钾肥组(CK1)差异显著,比CK2分别提高了9.5%、4.3%和7.3%;单株玉米鲜质量T1与其他3组差异均显著;单株玉米干质量T1与CK2差异不显著,但与其他2组差异均显著,T1比CK0和CK1组分别提高了14.2%和5.2%。【结论】包膜氮肥可以一定程度上促进玉米的生长,在土壤中具有一定的缓释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渣废油 改性 包膜氮肥 玉米生长 肥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轭酱渣废油包膜肥对玉米生长的影响及膜层结构分析 被引量:10
19
作者 景旭东 刘源 +2 位作者 林海琳 阎杰 梁关生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63-569,共7页
为了更好地利用酱渣废弃物,同时增加缓释包膜肥材料的来源,从酱渣中提取废油,共轭改性后用于制备具有缓释功能的包膜肥,通过大田盆栽试验和红外光谱(FTIR)及扫描电镜(SEM)研究了包膜肥的实际肥效及膜层结构特征。结果表明:玉米的株高和... 为了更好地利用酱渣废弃物,同时增加缓释包膜肥材料的来源,从酱渣中提取废油,共轭改性后用于制备具有缓释功能的包膜肥,通过大田盆栽试验和红外光谱(FTIR)及扫描电镜(SEM)研究了包膜肥的实际肥效及膜层结构特征。结果表明:玉米的株高和茎周长包膜肥组(T1)与无施肥组(CK0)和普通施肥组(CK1)的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比CK1分别提高了9.5%和3.9%;玉米的叶面积、叶绿素含量3组差异均显著(P<0.05),T1比CK1分别提高了2.7%和3.0%,但叶片数最终无显著差异(P>0.05);玉米单株鲜质量、干质量和穗质量3组差异较为明显,T1比CK0分别增加了26.6%、28.0%和13.9%,与CK1相比提高了2.3%和4.3%,说明包膜肥具有一定的增产效果;土壤中有机质、总氮和碱解氮含量在30 d后均出现显著差异(P<0.05),说明共轭废油在土壤中可生物降解并提高了有机质的含量。红外光谱(FTIR)及扫描电镜(SEM)分析结果显示,包膜肥膜层固化后CC共轭双键打开并形成了聚合物大分子,因此缩短了成膜固化时间,而且膜层表面较为光滑,断面具有输送养分的疏水通道,增加了膜层的耐水性,提高了其缓释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膜肥 共轭酱渣废油 肥效 膜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稻秆制备缓释包膜尿素及其肥效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景旭东 林海琳 +1 位作者 阎杰 梁关生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4期65-69,共5页
通过对稻秆纤维改性增加其吸油率和疏水性,利用工业圆盘造粒机的原理制备缓释包膜尿素,并进行大田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改性后的稻秆比普通的稻秆吸油率提高50.5%,红外光谱分析(FTIR)表明改性后羰基吸收峰增强,乙酰化程度增加;高倍金相... 通过对稻秆纤维改性增加其吸油率和疏水性,利用工业圆盘造粒机的原理制备缓释包膜尿素,并进行大田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改性后的稻秆比普通的稻秆吸油率提高50.5%,红外光谱分析(FTIR)表明改性后羰基吸收峰增强,乙酰化程度增加;高倍金相显微镜和电镜扫描技术(SEM)对包膜层结构观察,发现形成了致密的膜层结构;大田盆栽试验结果显示,缓释包膜尿素与对照相比,玉米在生长期叶绿素含量、茎周长、株高和叶面积等方面均出现显著差异,说明该缓释包膜尿素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并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作物的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秸秆 包膜尿素 缓释 玉米 肥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