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种天然产物对B16F10细胞增殖及黑色素合成抑制机理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程杏安 张淑明 +6 位作者 周晓武 吴波 林贤伟 秦湘静 黄素青 刘展眉 蒋旭红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99-205,共7页
旨在研究10-羟基喜树碱(10-hydroxycamptothecin,HCPT)和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对体外培养的小鼠恶性黑色素瘤B16F10细胞的增殖及黑色素合成抑制机理。利用MTT法、显微观察、L-Dopa氧化法、Na OH裂解法分析不同浓度HCPT和Res对细胞... 旨在研究10-羟基喜树碱(10-hydroxycamptothecin,HCPT)和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对体外培养的小鼠恶性黑色素瘤B16F10细胞的增殖及黑色素合成抑制机理。利用MTT法、显微观察、L-Dopa氧化法、Na OH裂解法分析不同浓度HCPT和Res对细胞增殖、细胞形态、酪氨酸酶活性及黑色素合成含量的影响。荧光半定量PCR方法(Semi-RT-PCR)分析该化合物对黑色素合成关键因子酪氨酸酶(TYR)和小眼相关转录因子(MITF)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HCPT(40、80、120、160和200μmol/L)和Res(80、120、160和200μmol/L)能够通过诱导细胞凋亡抑制B16F10细胞的增殖,同时对酪氨酸酶活性和细胞黑色素生成具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且呈现浓度依赖性。另外,不同浓度的HCPT以及高浓度Res(120和160μmol/L)能够显著下调B16F10细胞TYR和MITF基因的mRNA水平。HCPT和Res可能通过诱导细胞凋亡抑制B16F10细胞的增殖,同时通过下调MITF基因转录,抑制TYR m RNA的表达及TYR酶活性,进而抑制细胞黑色素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羟基喜树碱 白藜芦醇 酪氨酸酶 黑色素 小眼相关转录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参碱农用活性及其结构修饰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2
作者 吴波 程杏安 +1 位作者 蒋旭红 刘展眉 《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第8期123-129,共7页
研究证明苦参碱具有多种农用活性,是当前少数最具推广应用前景的天然植物源农药之一。从苦参碱的杀虫活性,抑制真菌、细菌活性以及生长调节活性3个方面对其农用活性研究进行综述,同时对苦参碱衍生物的修饰合成进展进行概述。
关键词 苦参碱 农用活性 苦参碱衍生物 修饰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压下乙醇钠-甘油解构对甘蔗渣酶解产糖及其结构的影响
3
作者 吕晓静 吴跃华 +2 位作者 程杏安 蒋旭红 李江涛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9-176,181,共9页
为建立常压下较优的乙醇钠-甘油解构甘蔗渣的预处理体系,在单因素实验结果的基础上,以乙醇钠浓度、预处理时间及预处理温度为响应变量,通过响应面分析得到其最优组合。结果表明,以总还原糖浓度(TRSC)为响应值时,在乙醇钠浓度1.29%(w/w)... 为建立常压下较优的乙醇钠-甘油解构甘蔗渣的预处理体系,在单因素实验结果的基础上,以乙醇钠浓度、预处理时间及预处理温度为响应变量,通过响应面分析得到其最优组合。结果表明,以总还原糖浓度(TRSC)为响应值时,在乙醇钠浓度1.29%(w/w),预处理时间100 min,预处理温度113.13℃下,TRSC为19.58 g/L;以总还原糖得率(TRSY)为响应值时,在乙醇钠浓度1.20%(w/w),预处理时间100 min,预处理温度112.81℃下,TRSY为55.72%;与未处理组相比,预处理后甘蔗渣的TRSC和TRSY分别提高了8.78倍和5.01倍,甘蔗渣表面变得粗糙蓬松,高度不规则,出现明显的蜂窝孔状结构,并且甘蔗渣中与木质素和半纤维素相关的基团振动峰明显减弱或几乎消失,甘蔗渣的相对结晶度均有所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渣 响应面法 总还原糖浓度 总还原糖得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甾醇对黑色素瘤细胞的生长抑制及凋亡诱导作用 被引量:13
4
作者 程杏安 周晓武 +2 位作者 张淑明 蒋旭红 刘展眉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94-97,I0002,共5页
利用MTT检测豆甾醇和β-豆甾醇对B16-F10黑色素瘤细胞活力的影响,同时通过倒置生物显微镜和荧光显微技术观察两种植物甾醇对B16F10细胞形态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β-谷甾醇(0.20,0.30 mmol/L)能够明显抑制B16F10细胞的生长,并总体上表... 利用MTT检测豆甾醇和β-豆甾醇对B16-F10黑色素瘤细胞活力的影响,同时通过倒置生物显微镜和荧光显微技术观察两种植物甾醇对B16F10细胞形态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β-谷甾醇(0.20,0.30 mmol/L)能够明显抑制B16F10细胞的生长,并总体上表现出一定的浓度依赖性.豆甾醇(0.20,0.25 mmol/L)处理B16-F10细胞,细胞生长受到明显抑制,但浓度依赖性不明显.同时显微观察发现β-谷甾醇和豆甾醇对B16-F10细胞均具有明显的凋亡诱导作用,豆甾醇处理48~72 h细胞出现大量凋亡小体,贴壁细胞逐渐减少,漂浮死亡细胞逐渐增多,表现出凋亡的典型特征;β-谷甾醇处理组细胞以空泡化为主,也出现相当数量的凋亡小体.DAPI染色观察表明β-谷甾醇和豆甾醇处理72 h,大量细胞出现染色质凝聚,细胞核膨大或形成凋亡小体等凋亡现象.综合结果表明,β-谷甾醇和豆甾醇一定程度上通过诱导细胞凋亡,抑制B16F10黑色素瘤细胞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谷甾醇 豆甾醇 B16F10 黑色素瘤细胞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水域底泥中孔雀石绿、结晶紫及其代谢物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程杏安 郑子昭 +3 位作者 蒋旭红 洪丹丹 高梓娟 赖子尼 《生态科学》 CSCD 2015年第3期59-64,共6页
分析孔雀石绿(MG)、隐色孔雀石绿(LMG)、结晶紫(CV)、隐色结晶紫(LCV)标样的稳定特性(光、热),结果表明:LMG、LMG、CV和LCV在自然光下照射40 h,出现不同程度降解,降解率分别为21.6%,26.5%,18.19%,29.28%。四种标样在0—50℃避光处理2 h... 分析孔雀石绿(MG)、隐色孔雀石绿(LMG)、结晶紫(CV)、隐色结晶紫(LCV)标样的稳定特性(光、热),结果表明:LMG、LMG、CV和LCV在自然光下照射40 h,出现不同程度降解,降解率分别为21.6%,26.5%,18.19%,29.28%。四种标样在0—50℃避光处理2 h,均未出现明显降解。同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珠江三角洲水产养殖池塘和珠江出海口底泥的MG、LMG、CV和LCV含量进行了分析。样品采用乙腈:二氯甲烷=1︰1萃取两次,经Pb O2柱后衍生后检测,检测方法回收率为76.3%—89.9%,RSD≤3.9%,检出限为0.001—0.0043μg·m L–1,结果表明:水产养殖池塘10个取样点的底泥均有MG残留,残留量最高的达0.0307μg·g–1,其它样品残留量在0.0011—0.0152μg·g–1之间;其中有3个取样点底泥有LMG残留,残留量在0.0073—0.0309μg·g–1之间。珠江河口的虎门、蕉门、鸡啼门、磨刀门、虎跳门和崖门均检测到CV,含量在0.0028—0.0361μg·g–1,洪沥门和横门均未检出CV。所有取样点均未检出到LC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底泥 孔雀石绿 隐色孔雀石绿 结晶紫 隐色结晶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地贪夜蛾组织蛋白酶L的基因克隆、原核表达及多克隆抗体制备 被引量:2
6
作者 程杏安 林贤伟 +3 位作者 蒋旭红 刘展眉 钟国华 胡美英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10-422,共13页
【目的】克隆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的组织蛋白酶L(cathepsin L,CatL)基因,分析该基因的序列特征并制备该酶多克隆抗体,为探析其生理功能奠定基础。【方法】根据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的组织蛋白酶L基因开放阅读框(ORF)... 【目的】克隆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的组织蛋白酶L(cathepsin L,CatL)基因,分析该基因的序列特征并制备该酶多克隆抗体,为探析其生理功能奠定基础。【方法】根据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的组织蛋白酶L基因开放阅读框(ORF)序列两端直接设计引物克隆草地贪夜蛾组织蛋白酶L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该基因的序列特征,利用ClustalX2软件进行同源比对和进化分析,利用同源建模预测该酶三维结构。通过原核表达重组蛋白,多次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该酶多克隆抗体。【结果】克隆获得了草地贪夜蛾的组织蛋白酶L基因SfCatL(GenBank登录号:HQ110065),ORF序列长1 035 bp,编码344个氨基酸,预测N-末端含有长度为16个氨基酸残基的信号肽序列,去除信号肽序列后,预测成熟蛋白分子量为36.8 kD,等电点为6.69。SfCatL氨基酸序列与其他13个物种的组织蛋白酶L氨基酸序列比较有53.7%~96.8%的一致性,与甜菜夜蛾组织蛋白酶L氨基酸序列一致性最高,达96.8%。同源建模预测表明,SfCatL折叠成紧密而稳定的元宝状结构,含3个对结构有稳定作用的二硫键,亲水性氨基酸主要包被在蛋白的表面。原核表达、纯化SfCatL蛋白制备抗血清,其效价超过1∶40 000,Western blot鉴定结果表明抗血清与草地贪夜蛾Sf9细胞SfCatL蛋白能够特异性结合。【结论】获得了草地贪夜蛾SfCatL完整ORF序列,分析了其特征,经原核表达、纯化获得高纯度的融合蛋白,成功获得多克隆抗体。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功能并开发组织蛋白酶抑制剂类杀虫剂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组织蛋白酶L 基因克隆 原核表达 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地贪夜蛾组织蛋白酶B的基因克隆、序列分析、三维结构预测及其分子对接模拟 被引量:1
7
作者 程杏安 叶静敏 +2 位作者 蒋旭红 刘展眉 胡美英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83-194,共12页
昆虫组织蛋白酶B(Cathepsin B)在昆虫发育和代谢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首先克隆了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E.Smmith)的组织蛋白酶B基因Cathepsin B(SCB),获得其开放阅读框(ORF)序列(Gen Bank登录号:HQ110064)。生物信... 昆虫组织蛋白酶B(Cathepsin B)在昆虫发育和代谢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首先克隆了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E.Smmith)的组织蛋白酶B基因Cathepsin B(SCB),获得其开放阅读框(ORF)序列(Gen Bank登录号:HQ110064)。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基因的开放阅读框包含1 026 bp的片段,编码341个氨基酸,预测N-末端含有长度为20个氨基酸残基的信号肽序列,去除信号肽序列后,预测成熟蛋白分子量为35.6 k D,等电点为6.59。氨基酸序列与15种物种Cathepsin B比较有51.2%-96.2%的一致性,与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Hiibner)相似度最高,达96.2%。利用同源建模预测SCB的三维结构,经动力学的优化,SCB折叠成紧密而稳定的球状结构,含6个对结构有稳定作用的二硫键,亲水性氨基酸主要包被在蛋白表面。同时分子对接模拟结果表明,SCB结合口袋比较浅,形状不规则,袋口较宽。ARG19、VAL23和ASN24为活性位点关键氨基酸残基,抑制剂CA与SCB活性位点3个关键氨基酸残基有较强的相互作用,且均主要表现为静电相互作用能,其中VAL23、ASN24与CA形成氢键。以期为进一步运用生物实验手段研究Cathepsin B的结构和功能,设计和开发昆虫组织蛋白酶类抑制剂类杀虫剂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F9细胞 CATHEPSIN B 基因克隆 同源建模 分子对接 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制水培装置培养的花生芽苗白藜芦醇含量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林贤伟 刘展眉 +3 位作者 程杏安 蒋旭红 吴波 叶静敏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11期146-151,共6页
研究花生芽不同培养方式、不同培养天数、不同组织部位白藜芦醇含量的差异及其进一步培养成花生苗白藜芦醇含量的变化。运用水培和土培两种方式进行花生发芽,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检测分析不同发芽天数花生芽白藜芦醇含量,选出最优... 研究花生芽不同培养方式、不同培养天数、不同组织部位白藜芦醇含量的差异及其进一步培养成花生苗白藜芦醇含量的变化。运用水培和土培两种方式进行花生发芽,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检测分析不同发芽天数花生芽白藜芦醇含量,选出最优发芽时间,再利用自制水培装置将花生芽培养成花生苗,对其根、茎、叶白藜芦醇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花生芽发芽后5 d,其白藜芦醇含量最高,土培和水培含量分别为117.6、42.27μg/g。自制水培装置培养的花生苗根系发达,其白藜芦醇含量明显高于花生芽含量,花生苗根部白藜芦醇的含量达143.4μg/g,远高于茎、叶的含量。装置制备成本为350.0元,制作材料简单,使用操作简单,可种植各种蔬菜及花卉,改变了传统果蔬主要由大田种植的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制水培装置 仲恺花826 花生芽 白藜芦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法优化氢氧化钠预处理甘蔗渣的酶解条件 被引量:4
9
作者 吕晓静 吴跃华 +2 位作者 蒋旭红 程杏安 李江涛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61-166,共6页
为确定氢氧化钠预处理甘蔗渣的最佳酶解条件,该研究选择经2%Na OH于121℃下处理1 h后的甘蔗渣为酶解对象,以预处理甘蔗渣的总可发酵糖得率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优化酶解条件,建立了总可发酵糖得率与纤维素酶量、酶解时... 为确定氢氧化钠预处理甘蔗渣的最佳酶解条件,该研究选择经2%Na OH于121℃下处理1 h后的甘蔗渣为酶解对象,以预处理甘蔗渣的总可发酵糖得率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优化酶解条件,建立了总可发酵糖得率与纤维素酶量、酶解时间和酶解转速之间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对结果影响的3个因素主次顺序为酶解时间>纤维素酶添加量>酶解转速,其中纤维素酶添加量分别与酶解时间和酶解转速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最佳酶解条件为纤维素酶添加量31 FPU/g底物,酶解时间96 h,酶解转速180 r/min。此优化条件下,甘蔗渣总可发酵糖得率为55.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氧化钠 预处理 甘蔗渣 酶解条件 响应面法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