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7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师一品分子生物学课程群教学团队建设探析——以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为例
1
作者 梁雪莲 唐辉武 +3 位作者 王丽敏 周玲燕 张雅君 梁佳勇 《南方农机》 2020年第5期131-131,136,共2页
教学团队的建设水平直接反映了教师的专业素质及教学素养,是高等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为了促进生物技术专业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本文以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为例,探讨分析了分子生物学课程群教学团队的人才培养目标、团队建设机制、教育... 教学团队的建设水平直接反映了教师的专业素质及教学素养,是高等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为了促进生物技术专业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本文以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为例,探讨分析了分子生物学课程群教学团队的人才培养目标、团队建设机制、教育的方法论、教学成果的使用范围以及团队必要的协作文化建设,仅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生物学 应用型人才 责任教授 大实验 翻转课题 协作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研究生教学课程改革——以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作物栽培学课程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包格根 周琪 +1 位作者 陈青春 郑奕雄 《智慧农业导刊》 2022年第21期102-104,共3页
研究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主要途径。该文以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作物栽培学课程为例,通过分析原始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考核办法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作物栽培学课程改革后的新教学模式和... 研究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主要途径。该文以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作物栽培学课程为例,通过分析原始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考核办法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作物栽培学课程改革后的新教学模式和新评价体系,为我国研究生教学培养创新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栽培学 教学改革 研究生课程 乡村振兴 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校教学方式方法改革研究与实践——以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杨静美 崔华威 +2 位作者 郑奕雄 刘冠明 杨妙贤 《南方农机》 2019年第7期169-169,共1页
通过改革教学方式方法,调整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课程,将学生引入市场、企业、公司,采用多元化考核方式,多角度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对本专业的热爱,增强自信心,开拓创新思维。
关键词 创新能力 种科专业 教学 方式方法 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线上线下的农业植物病理学教学改革探讨
4
作者 张云霞 黄江华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10期111-114,119,共5页
农业植物病理学是植物保护专业的主干核心课程之一,为适应新农科建设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探讨。该文以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农业植物病理学课程为例,对该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基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从教... 农业植物病理学是植物保护专业的主干核心课程之一,为适应新农科建设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探讨。该文以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农业植物病理学课程为例,对该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基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3方面对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探讨,对改革成效和改进策略进行总结和展望。通过改革,加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可为相关课程教学模式创新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植物病理学 线上线下 混合式教学 教学探讨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藿香Trihelix家族基因PatGT-1a的克隆、生物信息学及表达分析
5
作者 李俊仁 吴带娣 +1 位作者 赵公政 陈秀珍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33-41,共9页
为研究广藿香Trihelix家族基因GT-1的特征及表达特性,以广藿香为材料,根据转录组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克隆广藿香GT-1,命名为PatGT-1a,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测定PatGT-1a基因在广藿香不同组织及外源茉莉酸... 为研究广藿香Trihelix家族基因GT-1的特征及表达特性,以广藿香为材料,根据转录组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克隆广藿香GT-1,命名为PatGT-1a,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测定PatGT-1a基因在广藿香不同组织及外源茉莉酸甲酯(MeJA)处理下的表达模式。构建pAN580-EGFP-PatGT-1a表达载体并转化拟南芥原生质体,考察PatGT-1a亚细胞定位。构建pGBKT7-PatGT-1a表达载体,转化Y2HGold酵母,观察其转录自激活活性。结果表明,PatGT-1a开放阅读框(ORF)为1179bp,编码392个氨基酸。PatGT-1a为不稳定亲水蛋白,无跨膜结构和信号肽,含有20个丝氨酸磷酸化位点,含有1个GT1保守结构域。进化树分析表明,PatGT-1a属于Trihelix转录因子家族的GT-1亚家族,与一串红(Salvia splendens)SsGT-1的同源性最高。qRT-PCR分析显示,PatGT-1a在广藿香的根、茎、叶中均有表达,尤以根中的表达量最高;在MeJA处理后,PatGT-1a的相对表达量显著提高,在4~24h呈上升趋势。PatGT-1a定位于细胞核,并具有转录自激活活性。本研究首次克隆并分析了广藿香PatGT-1a基因,研究结果丰富了广藿香Trihelix家族的研究,并为后续研究PatGT-1a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藿香 Trihelix基因家族 GT-1 基因克隆 表达模式 PatGT-1a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类高校生物信息学课程教学现状与改革探究
6
作者 李春季 喻国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7期269-270,274,共3页
生物信息学是生命科学领域的一门新兴交叉热门学科,是开展生物学相关研究的工具和载体,也是农业类高校的专业基础必修课之一。随着该学科的迅猛发展,传统教学中的问题不断凸显,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是改善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前期教... 生物信息学是生命科学领域的一门新兴交叉热门学科,是开展生物学相关研究的工具和载体,也是农业类高校的专业基础必修课之一。随着该学科的迅猛发展,传统教学中的问题不断凸显,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是改善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前期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总结了农业类高校生物信息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师资队伍、课程内容、软硬件设施和基础课程建设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改革建议,以期为该课程的教学创新和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信息学 农业类高校 教学策略 课程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秋葵根际微生物及内生菌的分离与鉴定
7
作者 欧阳恺 谭思怡 +1 位作者 张伟松 支庆庆 《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5期1072-1077,共6页
为研究秋葵根际微生物及内生菌的群落组成,采用稀释平板涂布法对秋葵根际土壤、根组织及茎组织中的微生物进行分离纯化,并采用形态特征、生理生化实验结合分子生物学鉴定的方法对分离出的菌株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秋葵根际土壤中微生... 为研究秋葵根际微生物及内生菌的群落组成,采用稀释平板涂布法对秋葵根际土壤、根组织及茎组织中的微生物进行分离纯化,并采用形态特征、生理生化实验结合分子生物学鉴定的方法对分离出的菌株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秋葵根际土壤中微生物种类丰富,共分离到18种微生物,其中细菌数量最多,真菌次之,放线菌数量最少。根组织和茎组织中共分离到9种微生物,且与根际土壤所共有,表明秋葵根部及茎部内生菌与根际土壤微生物具有种属同源性。部分分离到的微生物如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蒙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monteilii)和普萨根瘤菌(Rhizobium pusense)具有固氮、解磷、产生生长素等功能,属益生菌。本实验为深入研究秋葵微生物分布及其在秋葵生长发育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葵 根际微生物 内生菌 分离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转基因核酸标准物质研究进展 被引量:6
8
作者 林鹰 杨文莉 +1 位作者 周玲艳 姜大刚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52-59,共8页
转基因作物自商业化以来,产量和种植面积持续增加。为了对转基因农作物及其产品进行更规范的管理,保护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需要对转基因产品进行检测,转基因有证标准物质为转基因农作物及产品的检测提供标准化量值参考,是保障转基因... 转基因作物自商业化以来,产量和种植面积持续增加。为了对转基因农作物及其产品进行更规范的管理,保护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需要对转基因产品进行检测,转基因有证标准物质为转基因农作物及产品的检测提供标准化量值参考,是保障转基因作物及产品检测结果准确一致的重要基础。本文基于转基因检测标准物质的重要性,查阅和总结了国内外已经获批的农业转基因检测标准物质情况,并介绍了转基因检测标准物质的研制过程,比较了常用的3种不同类型的转基因检测标准物质,梳理了转基因检测标准物质研制中所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就我国转基因检测标准物质研制提出建议,以进一步促进我国农业转基因检测标准物质的研究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农作物 有证标准物质 标准化 研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发展对策——以揭阳市为例 被引量:5
9
作者 林立烽 刘志涛 +4 位作者 崔方庆 陈青春 万小荣 郑奕雄 令娟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第S01期249-253,共5页
以广东省揭阳市农业经济发展为例,通过实地调研,分析如何治理和减少经济快速发展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最后为建设揭阳市生态友好型经济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出可行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农业经济 发展对策 揭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株白僵菌分离鉴定、生物学特性及对草地贪夜蛾幼虫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叶峻豪 何景超 +3 位作者 魏燕华 欧光敏 张志祥 程东美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3-111,共9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发掘对草地贪夜蛾幼虫高活性虫生真菌资源。[方法]本试验采用球孢白僵菌选择性培养基成功从土壤中分离纯化出一株白僵菌菌株(编号为QB10),以形态学和rDNA-ITS序列分析相结合进行了菌株鉴定,利用浸虫法测定了对草地贪夜... [目的]本研究旨在发掘对草地贪夜蛾幼虫高活性虫生真菌资源。[方法]本试验采用球孢白僵菌选择性培养基成功从土壤中分离纯化出一株白僵菌菌株(编号为QB10),以形态学和rDNA-ITS序列分析相结合进行了菌株鉴定,利用浸虫法测定了对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的活性,并研究了其生物学特性。[结果]菌株QB10为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菌株QB10对草地贪夜蛾幼虫具有较强的致病性,致病力与处理时间和孢子悬浮液浓度呈正相关;菌液处理后1、3、5、7和10 d,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的致死中浓度(LC_(50))分别为18.87×10^(7)、4.98×10^(7)、0.63×10^(7)、0.29×10^(7)和0.19×10^(7)cfu·mL^(-1);孢子悬浮液浓度由1×10^(6)cfu·mL^(-1)提升至1×10^(8)cfu·mL^(-1)时,幼虫的半致死时间(LT_(50))由16.12 d降低至1.56 d。生物学特性方面,菌株QB10在温度为28℃、湿度为100%、pH值为6、全光照条件下的PPDA培养基上菌丝和产孢生长最佳;最适碳源为可溶性淀粉和麦芽糖,碳源为可溶性淀粉时,菌落直径和产孢量分别为3.93 cm和3.17×10^(6)cfu·mL^(-1),碳源为麦芽糖时,菌落直径和产孢量分别为3.70 cm、3.20×10^(6)cfu·mL^(-1);最适氮源为酵母提取粉和黄豆粉,氮源为酵母提取粉时,菌落直径和产孢量分别为3.75 cm和3.32×10^(6)cfu·mL^(-1),氮源为黄豆粉时,菌落直径和产孢量分别为3.63 cm和3.65×10^(6)cfu·mL^(-1);菌株在15℃至35℃内均可生长,40℃会导致菌株死亡;短时间(≤20 min)紫外线照射对菌丝生长无明显影响,对产孢有抑制作用。[结论]球孢白僵菌菌株QB10对草地贪夜蛾幼虫具有较强抑制作用,营养生长和产孢条件均有较好的适应性,可作为草地贪夜蛾防治的优良生防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孢白僵菌 鉴定 草地贪夜蛾 致病力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信息物质的昆虫病原微生物自传播技术研究进展
11
作者 刘平平 李思洁 +5 位作者 邓海滨 张景欣 沈会芳 孙大元 杨祁云 蒲小明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78-588,共11页
昆虫病原微生物是害虫综合治理的重要措施,但其防治效果不稳定、速效性差、自然流行慢,因此探索增强昆虫病原生物流行技术是提升其防治效果的重要手段。自传播技术利用昆虫自身传播病原微生物以控制害虫种群数量,该技术提高了昆虫病原... 昆虫病原微生物是害虫综合治理的重要措施,但其防治效果不稳定、速效性差、自然流行慢,因此探索增强昆虫病原生物流行技术是提升其防治效果的重要手段。自传播技术利用昆虫自身传播病原微生物以控制害虫种群数量,该技术提高了昆虫病原微生物在田间的传播效率和精准防控效果,是目前害虫防治具有开发潜力的技术之一。本文阐述了国内外关于结合信息物质的昆虫病原微生物自传播技术研究进展,系统介绍了自传播技术的原理、昆虫病原微生物类群、防治对象和装置等,并对该技术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提高昆虫病原微生物防控害虫效果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病原微生物 自传播 昆虫信息物质 害虫防治 绿色植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猕猴桃林下套种大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欧光敏 郑良豹 +1 位作者 梁红 周玲艳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期63-72,共10页
【目的】揭示套种大豆对猕猴桃林下微生物群落组成结构的影响,分析猕猴挑林下种植大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未种植大豆的猕猴桃林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为研究猕猴桃种植土壤微生态改良和绿色种植以及提高偏远山区土地单位面积经济... 【目的】揭示套种大豆对猕猴桃林下微生物群落组成结构的影响,分析猕猴挑林下种植大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未种植大豆的猕猴桃林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为研究猕猴桃种植土壤微生态改良和绿色种植以及提高偏远山区土地单位面积经济效益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方法】通过高通量测序检测猕猴桃林下不同土壤样品中微生物群落丰度,分析猕猴桃林下土壤样品与套种大豆的土壤样品中微生物群落丰度与结构组成的差异性,探究猕猴桃林下套种大豆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采集种植大豆和未种植大豆的猕猴桃林下土壤样品进行预处理、DNA提取和PCR扩增,再基于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方法对扩增产物进行检测、纯化和定量,建库测序,数据分析,了解不同样本土壤微生物群落分类结构、丰富度和多样性,确定优势菌群。【结果】通过Tags丰度和OTU的质控与统计的结果显示,种植大豆的土壤(EK)扩增微生物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高于未种植大豆土壤(CK);多样性分析显示,EK和CK的微生物群落构成差异明显;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表明,EK和CK在科、属、种水平上占据的比例平均值分别为27.06%和28.11%、32.66%和29.33%、0.46%和0.37%,EK土壤微生物群落在属、种水平上均高于CK;6个土壤样品共得到651883条有效序列,经聚类后EK与CK分别获得4740个和4551个OTU;LEfSe分析结果显示,CK有19个优势菌群,而EK有41个优势菌群,其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为EK的优势门,根瘤菌科剑菌属(Ensifer)的剑菌(Ensifer adhaerens)为EK的优势菌。【结论】猕猴桃套种大豆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增加了土壤微生物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以及土壤优势菌群数和有益菌群。综上,猕猴桃林下套种大豆对改善土壤的有效成分和提高土壤肥力有重要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 大豆 套种 微生物群落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韶关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综述
13
作者 陈书珍 陈青春 《农业与技术》 2023年第22期143-149,共7页
农业是一个国家的基础产业,维持着人们基础的物质生活需要,属于传统经济行业的第一经济产业。改革开放以来,韶关经济发展迅速,农业也取得了显而易见的成绩。然而通过相关研究与数据统计分析发现,当前韶关地区传统农业的发展已高度依赖... 农业是一个国家的基础产业,维持着人们基础的物质生活需要,属于传统经济行业的第一经济产业。改革开放以来,韶关经济发展迅速,农业也取得了显而易见的成绩。然而通过相关研究与数据统计分析发现,当前韶关地区传统农业的发展已高度依赖农业与生产要素的投入且发展速度缓慢,传统农业发展带来了突出的环境污染问题给生态环境协调和农业可持续稳定发展进程带来挑战。本文在深入分析掌握了我国韶关地区区域农业现状情况与经济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关于韶关地区农业生产存在的问题及韶关地区农业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和几种模式,从而得出结论与列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韶关 农业 可持续 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农业气象学课程思维导图设计
14
作者 包格根 陈青春 +1 位作者 蒋锋 周琪 《智慧农业导刊》 2021年第15期80-82,共3页
后疫情时代高等教育混合式教学模式驱动下的混合式学习成为常态,教师在课程建设过程中需要思维导图对众多学习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以引导学生的混合式学习。文章基于混合式教学理论,对农学专业基础课农业气象学课程的思维导图进行设计,从... 后疫情时代高等教育混合式教学模式驱动下的混合式学习成为常态,教师在课程建设过程中需要思维导图对众多学习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以引导学生的混合式学习。文章基于混合式教学理论,对农学专业基础课农业气象学课程的思维导图进行设计,从理论课和实验课的角度阐述思维导图设计,旨在为课程建设过程中混合教学模式的实践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气象学 混合式教学 思维导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会陈皮中4株糖苷酶高产菌的分离鉴定、益生特性及发酵效果分析
15
作者 沈飞 王庭雨 +1 位作者 孙辉 吴振强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1-180,共10页
为扩充促进新会陈皮发酵陈化的益生菌种质资源,本研究从新会陈皮中分离鉴定出4株细菌,并对其产酶能力、益生特性、安全性以及发酵新会陈皮的效果进行了评价。4株细菌均属于芽孢杆菌属,其中菌株L7具有最高的产滤纸酶、羧甲基纤维素酶、β... 为扩充促进新会陈皮发酵陈化的益生菌种质资源,本研究从新会陈皮中分离鉴定出4株细菌,并对其产酶能力、益生特性、安全性以及发酵新会陈皮的效果进行了评价。4株细菌均属于芽孢杆菌属,其中菌株L7具有最高的产滤纸酶、羧甲基纤维素酶、β-葡萄糖苷酶和果胶酶能力,酶活分别达到1.84、0.79、1.6和1.24 U/mL。所有菌株均能在胃肠道环境下良好的存活,具有较强的抑菌性和共聚集性,无溶血性,且对多种抗生素敏感,表现出良好的益生特性和安全性。L7发酵新会陈皮效果最佳。经L7发酵后,新会陈皮结合态黄酮组分被有效地转化成游离态形式释放,特别是橙皮苷、川陈皮素和桔皮素,较未发酵新会陈皮分别提高了34.8%、93.7%以及102.7%。此外,L7发酵后的新会陈皮表现出更强的抗氧化活性,这与其具有更高的柚皮素和橙皮素含量密切相关。本研究结果为新会陈皮健康产品的开发和加速陈化技术的建立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会陈皮 芽孢杆菌 糖苷酶 益生特性 发酵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短生育期冬种油菜优选试验
16
作者 李林 丁超 +5 位作者 杨永 万月茹 傅廷栋 令娟 万小荣 莫爱琼 《广东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14-23,共10页
【目的】针对广东“稻-稻-油”三熟制地区的气候特点和农业生产需求,优选适合该地区冬种短生育期的油菜品种,以优化种植结构、提高土地利用率,并满足市场对高品质菜薹和油菜籽的需求。【方法】以11个油菜品种为试验材料,包括‘云油杂28... 【目的】针对广东“稻-稻-油”三熟制地区的气候特点和农业生产需求,优选适合该地区冬种短生育期的油菜品种,以优化种植结构、提高土地利用率,并满足市场对高品质菜薹和油菜籽的需求。【方法】以11个油菜品种为试验材料,包括‘云油杂28号’‘云油双2号’‘青杂7号’‘青杂5号’‘阳光131’‘全油杂9号’‘云油杂15号’‘棚40’‘华油杂62’‘23P63-7母’和‘华油杂158’(对照),在广东省5个不同地区进行为期3年的种植筛选试验。试验期间,记录冬种条件下不同油菜品种的全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和菜薹品质等指标,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同供试油菜品种的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和菜薹品质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云油双2号’和‘棚40’在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和菜薹品质方面表现出显著优势。‘云油双2号’和‘棚40’的全生育期较短、分别为120和119d,开花时间长,在品种中排名并列第二,均为34d;在产量方面,‘云油双2号’的油菜籽产量最高、达1827.80kg/hm^(2);‘棚40’的千粒质量最高、为3.16g;在菜薹品质方面,‘云油双2号’的还原糖含量最高、为63.71mg/g;‘棚40’的粗蛋白含量为296.12g/kg,且粗纤维含量最低、仅为6.43%。【结论】‘云油双2号’和‘棚40’油菜品种在广东三熟制地区冬种条件下表现出优异的综合性能,具备全生育期短、开花时间长、产量高和菜薹品质优良的特点,可作为理想的冬种短生育期多功能油菜品种,在广东三熟制地区可加大这两个品种的推广种植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短生育期 冬种 农艺性状评价 菜薹品质 产量 优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郁南无核黄皮绿色高效种植与管理技术探讨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丽敏 纪子贤 +5 位作者 黄志濠 黄梓琪 肖杭 陈文秀 黄振洪 周玲艳 《农业与技术》 2025年第5期74-77,共4页
无核黄皮是我国南方地区的特色优稀水果,郁南无核黄皮更是果中珍品,深受消费者喜爱。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水果的品质要求提升,绿色食品的需求逐渐增大。本文介绍了郁南无核黄皮绿色种植及管理技术,并探讨了其推广的意义、难点和对... 无核黄皮是我国南方地区的特色优稀水果,郁南无核黄皮更是果中珍品,深受消费者喜爱。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水果的品质要求提升,绿色食品的需求逐渐增大。本文介绍了郁南无核黄皮绿色种植及管理技术,并探讨了其推广的意义、难点和对策,为无核黄皮产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核黄皮 绿色种植 管理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藿香Trihelix家族PatASIL2基因克隆、亚细胞定位及表达分析
18
作者 李俊仁 陈秀珍 吴带娣 《华北农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4-112,共9页
为探究广藿香Trihelix家族基因PatASIL2的序列特征、亚细胞定位及表达模式,以广藿香转录组获得的ASIL2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以广藿香cDNA为模板,克隆PatASIL2基因,随后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构建PatASIL2-EGFP融合蛋白表达载体并... 为探究广藿香Trihelix家族基因PatASIL2的序列特征、亚细胞定位及表达模式,以广藿香转录组获得的ASIL2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以广藿香cDNA为模板,克隆PatASIL2基因,随后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构建PatASIL2-EGFP融合蛋白表达载体并转化拟南芥原生质体,检测PatASIL2的亚细胞定位;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分析PatASIL2基因在广藿香不同组织、外源茉莉酸甲酯(MeJA)喷施及非生物胁迫(盐胁迫、干旱胁迫、冷胁迫)下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PatASIL2含长度为1 035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344个氨基酸。PatASIL2不具有跨膜结构和信号肽,属于不稳定的亲水蛋白,含有41个丝氨酸磷酸化位点和1个Myb_DNA-bind_4保守结构域。系统进化分析显示,PatASIL2归类到Trihelix转录因子家族的SIP1亚家族,与芝麻SiASIL2同源性较高。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PatASIL2为细胞核定位蛋白。qRT-PCR结果表明,PatASIL2在广藿香的嫩叶、成熟叶、老叶、根和茎中都有表达,尤其在老叶中的表达量最高;在MeJA处理后,PatASIL2基因的表达量在12~24 h显著升高;盐胁迫下,PatASIL2基因的表达量在3~24 h显著升高;在干旱胁迫下,PatASIL2基因的表达量在24 h显著升高;在冷胁迫下,PatASIL2基因在12 h表达量显著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藿香 Trihelix ASIL2 基因克隆 表达模式 亚细胞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处理对黄金百香果种子萌发的影响
19
作者 郭紫烨 黄灿彬 黄石连 《热带农业科学》 2025年第4期23-29,共7页
旨在打破黄金百香果种子休眠,缩短育种年限。黄金百香果(Passiflora edulis Sims)果肉中含有黄酮类成分、三萜类成分等化合物,并且富含人体必需的维生素,具有极大的医用价值和保健价值。但由于百香果种子休眠期长、萌发时间跨度大,导致... 旨在打破黄金百香果种子休眠,缩短育种年限。黄金百香果(Passiflora edulis Sims)果肉中含有黄酮类成分、三萜类成分等化合物,并且富含人体必需的维生素,具有极大的医用价值和保健价值。但由于百香果种子休眠期长、萌发时间跨度大,导致发芽率一直不太理想。为探究百香果种子的萌发特性、探索解除其休眠原因和方法,以黄金百香果种子为材料,以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为测定指标,研究不同成熟度对百香果种子萌发的影响以及高温处理、砂纸打磨、不同消毒药剂浸泡等处理方法对百香果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成熟度V的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等方面都明显高于其他成熟度的种子;打磨种皮使种子吸水率降低;以成熟度V的黄金百香果种子作为试验材料,用高温处理百香果种子导致种子失活;用不同浓度的常见消毒药剂处理,低浓度磷酸钠溶液对百香果种子的萌发具有促进作用。本研究为黄金百香果育种栽培及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摘要为了明确不同外源硒对甜瓜的硒生物强化效果,以桂蜜12号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试验,以清水处理作为对照,通过在叶片喷施不同来源但浓度相同的硒肥,研究不同硒肥对甜瓜植株叶片光合性能、果实单瓜重、果实品质参数(可溶性固形物、总酸、VC含量)、果实硒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硒肥对甜瓜硒生物强化效果差异显著。在T1处理下,甜瓜叶片的光合作用速率增加显著,甜瓜单瓜重最高,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VC含量最高,有机酸含量最低,果实中硒含量为0.034 mg/kg,达到了富硒农产品的标准。综合所述,在甜瓜生产中施用一定浓度的“巴啦有机硒肥”,可以提高甜瓜的产量和品质,实现甜瓜的富硒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金百香果 种子萌发 发芽率 发芽势 发芽指数 活力指数关键词硒 甜瓜 光合性能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菌次级代谢的表观遗传调控研究
20
作者 谭思怡 陈冠先 +1 位作者 何磊 支庆庆 《广东农业科学》 2025年第5期31-44,共14页
真菌能合成结构多样、功能丰富的次级代谢物,在农业、医药、食品和工业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然而,大量真菌次级代谢基因簇(Secondary Metabolite Biosynthetic Gene Cluster,SM-BGC)在常规培养条件下处于沉默状态,限制了其潜在产物... 真菌能合成结构多样、功能丰富的次级代谢物,在农业、医药、食品和工业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然而,大量真菌次级代谢基因簇(Secondary Metabolite Biosynthetic Gene Cluster,SM-BGC)在常规培养条件下处于沉默状态,限制了其潜在产物的发现与利用。近年来,DNA甲基化、染色质重塑、非编码RNA及RNA修饰等表观遗传机制在真菌基因表达及次级代谢调控中的作用受到广泛关注。该文对真菌基因表达的主要表观遗传调控方式进行综述,重点探讨组蛋白乙酰化、甲基化修饰及全局调控因子LaeA在调节次级代谢产物合成中的重要作用。组蛋白修饰作为表观遗传调控中的核心环节,通过乙酰化、甲基化等多种修饰类型改变染色质结构,从而影响基因簇的激活或沉默。组蛋白乙酰化通常激活次级代谢基因簇表达,而组蛋白甲基化对次级代谢基因簇的调控效应高度依赖于特定甲基化位点及其催化酶的活性。全局调控因子LaeA作为丝状真菌中保守的S-腺苷甲硫氨酸(SAM)依赖型甲基转移酶,是调节多个次级代谢基因簇染色质状态的关键节点,其不仅通过改变染色质构象实现代谢调控,还与BrlA、CreA等转录因子协同调节代谢网络。同时,该文还探讨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在激活沉默基因簇、调控真菌次级代谢物合成中的潜在应用,为真菌天然产物的开发及次级代谢调控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 次级代谢 表观遗传 非编码RNA RNA修饰 全局调控因子Lae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