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板层黄斑裂孔与正常中心凹厚度的黄斑假洞的比较(英文)
被引量:
2
1
作者
Jose A.Ramirez
Avinaom Ophir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3年第4期4-8,共5页
目的比较与视网膜前膜(ERM)相关的黄斑板层裂孔(ILH)和具有正常中心凹厚度的黄斑假洞(MPH),在定量和形态学上的差异。方法27眼(25例)具有黄斑洞或黄斑假洞(MPH)的临床形态的黄斑前膜患者,应用视网膜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评价其中心凹...
目的比较与视网膜前膜(ERM)相关的黄斑板层裂孔(ILH)和具有正常中心凹厚度的黄斑假洞(MPH),在定量和形态学上的差异。方法27眼(25例)具有黄斑洞或黄斑假洞(MPH)的临床形态的黄斑前膜患者,应用视网膜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评价其中心凹厚度与形态。当每个患者至少两次不同的扫描结果显示中心凹厚度≥135μm时,可诊断为MPH;当厚度介于0与135μm之间时,可诊断为ILH。而能够影响数据的中心凹厚度>202μm的MPH、全层黄斑裂孔及黄斑部玻璃体牵拉及其他黄斑病变的患者,则被排除出本试验。结果6例6眼(22.2%),年龄56±18岁被诊断为ILHs,4例4眼(14.4%),年龄70±9岁被诊断为正常厚度的黄斑假洞。ILH与NT-MPHs的最小中心凹厚度范围分别为74~108(平均87±12.6)μm,135~191(平均166±27)μm。所有NT-MPHs和其中4例ILH患者,被发现具有囊样变。其他17眼,厚度都>203μm,具有更加明显的中心凹囊样变。结论OCT的定量检测能够鉴别ILHs与NT-MPHs。囊样变的ILH能够增厚变为MPHs,定量和随访重复测量的结果能够有助于确定囊样变ERMs的手术时机和手术适应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层黄斑裂孔
黄斑假洞
视网膜前膜
ERM
ILH
MPH
手术
适应症
中心凹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心凹旁玻璃体视网膜牵引与慢性黄斑水肿(英文)
2
作者
Aaron Trevino
Michael R Martinez
Avinoam Ophir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0年第12期2231-2235,共5页
目的:使用OCT研究中心凹旁玻璃体视网膜牵引与慢性弥漫性黄斑水肿或囊样黄斑水肿的关系。方法:分析2例与中心凹旁玻璃体牵引膜相关的持续性弥漫黄斑水肿或持续性弥漫黄斑水肿伴黄斑囊样水肿患者的病历及OCT表现。患有其它玻璃体视网膜...
目的:使用OCT研究中心凹旁玻璃体视网膜牵引与慢性弥漫性黄斑水肿或囊样黄斑水肿的关系。方法:分析2例与中心凹旁玻璃体牵引膜相关的持续性弥漫黄斑水肿或持续性弥漫黄斑水肿伴黄斑囊样水肿患者的病历及OCT表现。患有其它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可能影响分析的,玻璃体切除术后的,或者经玻璃体腔内注射药物治疗的患者除外。年龄相匹配的正常对照组(n=12)的OCT用作正常黄斑厚度的定量标准。结果:患者1例1眼为眼球穿通伤后,另1例患者(1眼)为特发性慢性黄斑,常规治疗无效,经检查发现与中心凹旁玻璃体视网膜牵引有关。每只眼牵引位置下的视网膜水肿与黄斑中心水肿相连,因而表现为弥漫性黄斑水肿。OCT自动中心6条辐射线程序发现1眼的牵引位置,另1眼的诊断需要借助附加的线条组程序。结论:慢性弥漫性黄斑水肿可能与中心凹旁玻璃体视网膜牵引相关。为了发现中心凹旁牵引位置,应该使用不同的OCT程序仔细查找。为了比较早期玻璃体切除或药物玻璃体溶解术与现有的治疗方法的疗效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大样本队列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凹旁玻璃体牵引
黄斑水肿
OCT
眼球穿通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经角巩膜隧道不作放射状切开的青光眼小梁切除术(英文)
被引量:
2
3
作者
Avinoam Ophir
Muge Karatas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23-28,共6页
目的:讨论经角膜巩膜隧道所行的穿透性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方法:最近有学者报道了五种不同类型的经角膜巩膜隧道小梁切除术,术中不需行放射状巩膜切开。其中三种术式通过与标准Cairns小梁切除术进行比较作对照研究。结果:与标准Cairn...
目的:讨论经角膜巩膜隧道所行的穿透性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方法:最近有学者报道了五种不同类型的经角膜巩膜隧道小梁切除术,术中不需行放射状巩膜切开。其中三种术式通过与标准Cairns小梁切除术进行比较作对照研究。结果:与标准Cairns小梁切除术相比,经角巩膜隧道所行的小梁切除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而手术成功率则不低于标准凯恩斯小梁切除术。结论:非放射状巩膜切开经角巩膜隧道小梁切除术较标准Cairns小梁切除术安全性好,而手术成功率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巩膜隧道
放射状切开术
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板层黄斑裂孔与正常中心凹厚度的黄斑假洞的比较(英文)
被引量:
2
1
作者
Jose A.Ramirez
Avinaom Ophir
机构
以色列海德拉hillel-yaffe医学中心眼科
以色列
海法Bruce Rappaport
医学
院
出处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3年第4期4-8,共5页
文摘
目的比较与视网膜前膜(ERM)相关的黄斑板层裂孔(ILH)和具有正常中心凹厚度的黄斑假洞(MPH),在定量和形态学上的差异。方法27眼(25例)具有黄斑洞或黄斑假洞(MPH)的临床形态的黄斑前膜患者,应用视网膜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评价其中心凹厚度与形态。当每个患者至少两次不同的扫描结果显示中心凹厚度≥135μm时,可诊断为MPH;当厚度介于0与135μm之间时,可诊断为ILH。而能够影响数据的中心凹厚度>202μm的MPH、全层黄斑裂孔及黄斑部玻璃体牵拉及其他黄斑病变的患者,则被排除出本试验。结果6例6眼(22.2%),年龄56±18岁被诊断为ILHs,4例4眼(14.4%),年龄70±9岁被诊断为正常厚度的黄斑假洞。ILH与NT-MPHs的最小中心凹厚度范围分别为74~108(平均87±12.6)μm,135~191(平均166±27)μm。所有NT-MPHs和其中4例ILH患者,被发现具有囊样变。其他17眼,厚度都>203μm,具有更加明显的中心凹囊样变。结论OCT的定量检测能够鉴别ILHs与NT-MPHs。囊样变的ILH能够增厚变为MPHs,定量和随访重复测量的结果能够有助于确定囊样变ERMs的手术时机和手术适应症。
关键词
板层黄斑裂孔
黄斑假洞
视网膜前膜
ERM
ILH
MPH
手术
适应症
中心凹厚度
Keywords
inner lamellar macular holes(ILH)
macular pseudoholes(MPH)
optical c oherence tomography(OCT)
foveal thickness
分类号
R774.5 [医药卫生—眼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心凹旁玻璃体视网膜牵引与慢性黄斑水肿(英文)
2
作者
Aaron Trevino
Michael R Martinez
Avinoam Ophir
机构
以色列海德拉hillel-yaffe医学中心眼科
以色列
工程技术学院Ruth和Bruce Rappapert
医学
院
出处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0年第12期2231-2235,共5页
文摘
目的:使用OCT研究中心凹旁玻璃体视网膜牵引与慢性弥漫性黄斑水肿或囊样黄斑水肿的关系。方法:分析2例与中心凹旁玻璃体牵引膜相关的持续性弥漫黄斑水肿或持续性弥漫黄斑水肿伴黄斑囊样水肿患者的病历及OCT表现。患有其它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可能影响分析的,玻璃体切除术后的,或者经玻璃体腔内注射药物治疗的患者除外。年龄相匹配的正常对照组(n=12)的OCT用作正常黄斑厚度的定量标准。结果:患者1例1眼为眼球穿通伤后,另1例患者(1眼)为特发性慢性黄斑,常规治疗无效,经检查发现与中心凹旁玻璃体视网膜牵引有关。每只眼牵引位置下的视网膜水肿与黄斑中心水肿相连,因而表现为弥漫性黄斑水肿。OCT自动中心6条辐射线程序发现1眼的牵引位置,另1眼的诊断需要借助附加的线条组程序。结论:慢性弥漫性黄斑水肿可能与中心凹旁玻璃体视网膜牵引相关。为了发现中心凹旁牵引位置,应该使用不同的OCT程序仔细查找。为了比较早期玻璃体切除或药物玻璃体溶解术与现有的治疗方法的疗效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大样本队列研究。
关键词
中心凹旁玻璃体牵引
黄斑水肿
OCT
眼球穿通伤
Keywords
extrafoveal vitreous traction
macular edema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ular perforation
分类号
R774.5 [医药卫生—眼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经角巩膜隧道不作放射状切开的青光眼小梁切除术(英文)
被引量:
2
3
作者
Avinoam Ophir
Muge Karatas
机构
以色列海德拉hillel-yaffe医学中心眼科
出处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23-28,共6页
文摘
目的:讨论经角膜巩膜隧道所行的穿透性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方法:最近有学者报道了五种不同类型的经角膜巩膜隧道小梁切除术,术中不需行放射状巩膜切开。其中三种术式通过与标准Cairns小梁切除术进行比较作对照研究。结果:与标准Cairns小梁切除术相比,经角巩膜隧道所行的小梁切除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而手术成功率则不低于标准凯恩斯小梁切除术。结论:非放射状巩膜切开经角巩膜隧道小梁切除术较标准Cairns小梁切除术安全性好,而手术成功率相当。
关键词
角巩膜隧道
放射状切开术
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
治疗
Keywords
trabeculectomy
sclerocorneal funnel
radial incision
glaucoma
分类号
R779.6 [医药卫生—眼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板层黄斑裂孔与正常中心凹厚度的黄斑假洞的比较(英文)
Jose A.Ramirez
Avinaom Ophir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3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中心凹旁玻璃体视网膜牵引与慢性黄斑水肿(英文)
Aaron Trevino
Michael R Martinez
Avinoam Ophir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经角巩膜隧道不作放射状切开的青光眼小梁切除术(英文)
Avinoam Ophir
Muge Karatas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