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肠道菌群和桥本甲状腺炎的关系及中医药调控研究进展
1
作者 万斌 陈正涛 +4 位作者 冷玉琳 韩雨桐 谢红艳 高泓 谢春光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26-632,共7页
肠道菌群是指定植在人体肠道内并与人体相互影响的微生物群,在人体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以通过调节宿主的基础代谢与免疫,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一旦肠道菌群失调,可以导致多系统疾病。桥本甲状腺炎是一种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该病... 肠道菌群是指定植在人体肠道内并与人体相互影响的微生物群,在人体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以通过调节宿主的基础代谢与免疫,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一旦肠道菌群失调,可以导致多系统疾病。桥本甲状腺炎是一种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该病的发病机制复杂,且发病率逐年升高,正逐渐成为影响全球的严重公共卫生疾病。近年来,肠道菌群和桥本甲状腺炎的关系受到广泛关注。已有大量研究证实,与健康人群相比,桥本甲状腺炎患者肠道菌群的丰富度与多样性有所改变。研究表明,传统的中医疗法能通过调控肠道菌群发挥治疗该病的作用。该文从二者的关系以及中医药通过调控肠道菌群治疗桥本甲状腺炎出发,系统总结了相关研究,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桥本甲状腺炎 中医药 粪菌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调节代谢类疾病Th17/Treg免疫平衡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田野 高泓 谢春光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80-183,共4页
代谢类疾病是肥胖、免疫异常、遗传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以碳水化合物、脂质、蛋白质等营养物质代谢异常为特征的疾病,属于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代谢类疾病的发病机制未完全明确,近年来认为核心机制之一为慢性系统性微炎症免疫炎... 代谢类疾病是肥胖、免疫异常、遗传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以碳水化合物、脂质、蛋白质等营养物质代谢异常为特征的疾病,属于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代谢类疾病的发病机制未完全明确,近年来认为核心机制之一为慢性系统性微炎症免疫炎症反应,其中调节性T细胞(Treg)以及辅助性T细胞17(Th17)发挥着重要作用,而调节Th17/Treg平衡成为代谢类疾病防治的新靶点。就2型糖尿病(T2DM)、肥胖、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3种常见代谢类疾病与Th17/Treg平衡的关系,以及中医药对各病Th17/Treg免疫平衡的影响进行综述,以期为中医药防治代谢类疾病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代谢类疾病 辅助性T细胞17/调节性T细胞平衡 免疫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通过自噬防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袁久术 周明阳 +3 位作者 王雪茹 黄苏苏 高泓 杜联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5-170,I0036,共7页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病程长且预后差,以轴突变性坏死、神经纤维节段性脱髓鞘、雪旺细胞凋亡等神经细胞损伤为主要病理特点。自噬是神经细胞的清洁机制,通过清除多余的代谢物来消除细胞压力源造成的...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病程长且预后差,以轴突变性坏死、神经纤维节段性脱髓鞘、雪旺细胞凋亡等神经细胞损伤为主要病理特点。自噬是神经细胞的清洁机制,通过清除多余的代谢物来消除细胞压力源造成的伤害,从而维持细胞内稳态平衡。持续的高糖环境改变了机体自噬水平,自噬被抑制或过度激活均会造成神经细胞不可逆损伤,加速DPN进展,恢复自噬平衡,从而减轻神经损伤对于DPN的治疗尤为关键。DPN的治疗目前尚无满意方案,中医药在防治DPN的进程中以多靶点、多效应、多成分等独特优势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大量中医药治疗DPN的动物及临床研究均显示自噬是中医药治疗DPN的重要靶点,恢复自噬平衡可以减轻神经损伤、延缓神经细胞死亡进程,起到防治DPN的作用。但其具体机制不明,基于此,对自噬的调控及其在DPN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以及单味中药或复方有效成分对自噬干预作用进行总结,进一步探讨DPN发病机制及中医药干预自噬的潜在治疗靶点,为进一步提升中医治疗DPN的疗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噬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雪旺细胞 中医药 调控机制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调控动脉粥样硬化CXCL12/CXCR4生物轴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陈正涛 张愿 +6 位作者 李季赢 孙礼强 杨燕 梁清芝 帅垠琦 高泓 谢春光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27-135,I0029,共10页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AS)是一种以动脉管壁增厚变硬、功能减退为特征的慢性炎症性血管疾病,病变后期可继发斑块内出血、破裂及血栓形成,进而引起相应的组织或器官缺血。由AS引起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AS)是一种以动脉管壁增厚变硬、功能减退为特征的慢性炎症性血管疾病,病变后期可继发斑块内出血、破裂及血栓形成,进而引起相应的组织或器官缺血。由AS引起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SCVD)是世界上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虽然介入治疗和不断涌现的新药对AS具有显著的防治效果,但其不良反应仍不可忽视,中医药因其不良反应小、作用靶点广泛等优势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趋化因子12(Chemokine 12,CXCL12)/趋化因子受体4(Chemokine Ceceptor 4,CXCR4)生物轴是一条重要的趋化因子/趋化因子受体轴,能够调控细胞增殖、动员、分化、归巢、趋化等多种生物学行为。近年来大量研究发现其广泛影响着与AS相关的多种细胞,参与AS的发生发展。CXCL12/CXCR4生物轴已逐渐成为AS防治中重要的靶点。近年来中医药调控CXCL12/CXCR4生物轴进而防治AS已被广泛研究,但目前国内外还未见该领域系统的回顾和总结。将综述CXCL12/CXCR4生物轴与AS之间的关系以明确其在AS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对中医药调控该生物轴防治AS的文献进行总结,为AS的中医药临床诊治、基础研究以及药物开发提供一定参考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CXCL12/CXCR4生物轴 中医药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枝茯苓丸对子宫腺肌病小鼠肠道菌群和代谢物的调节作用研究
5
作者 刘士丹 陈佩佩 +3 位作者 付先芸 魏绍斌 王坤 陈敏敏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5-161,I0031-I0036,共13页
目的联合肠道菌群组学和代谢组学技术探索桂枝茯苓丸(Guizhi Fuling Pill,GFW)干预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AM)的潜在机制。方法7周龄雌性ICR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GFW组,采用同种异体垂体移植法造模,3组分别灌胃给药8周后处死... 目的联合肠道菌群组学和代谢组学技术探索桂枝茯苓丸(Guizhi Fuling Pill,GFW)干预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AM)的潜在机制。方法7周龄雌性ICR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GFW组,采用同种异体垂体移植法造模,3组分别灌胃给药8周后处死。评价小鼠子宫组织病理学变化并检测离体子宫收缩频率和波幅。采用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对比GFW干预前后肠道菌群Alpha及Beta多样性变化,筛选差异肠道菌群。采用液相色谱-质谱(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LC-MS)技术探索GFW干预后肠道代谢产物的变化。对差异菌群及差异代谢物进行相关性分析,寻找GFW调控AM的可能机制,并进行实验验证。结果HE染色结果证实成功形成AM模型。与模型组相比,给予GFW治疗后体外子宫收缩波幅明显降低(P<0.05),收缩频率呈下降趋势。肠道菌群Alpha多样性显示3组样本间的Observed species指数、Ace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Beta多样性结果表明,对照组和模型组样本肠道菌群分布有显著差异,GFW治疗后能一定程度回调AM小鼠的肠道菌群组成。进一步研究表明,AM小鼠肠道中拟杆菌门、拟杆菌属丰度显著下调(P<0.01,P<0.01),厚壁菌门、柔壁菌门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5,P<0.05)。经GFW干预后,柔壁菌门、支原体属以及肠杆菌属丰度显著降低(P<0.05,P<0.05,P<0.01),而副拟杆菌属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5)。代谢组学筛选结果证实AM模型小鼠具有22种与氧化应激、免疫及子宫平滑肌收缩等相关的肠道差异代谢物,如前列腺素D_(3)、谷氨酸、色氨酸、羟基二十碳四烯酸、粪胆素等。相关性分析显示,部分肠道菌群与代谢物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实验验证结果证实,AM小鼠子宫组织中存在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17(interleukin 17,IL-17)表达水平的上调,经GFW治疗后ROS及TNF-α的表达水平回调。结论GFW可改善AM小鼠子宫平滑肌收缩、氧化应激和免疫反应,其作用可能与调控AM小鼠肠道菌群及肠道代谢物有关。其具体调控机制尚待进一步的研究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腺肌病 桂枝茯苓丸 肠道菌群组学 代谢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情志病的中医芳香精油疗法 被引量:2
6
作者 杨欣 唐军 +6 位作者 杨丹丹 林俊芝 张定堃 杨昕 杨明 贺亚男 郑川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825-2832,2839,共9页
情志病是因精神情志变化引起脏腑阴阳气血失调而导致的疾病。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心理压力逐渐增大,使得情志病成为威胁人类身心健康和影响人类正常生活的一种疾病。中医芳香疗法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自然疗法,其利用芳香药物经鼻腔... 情志病是因精神情志变化引起脏腑阴阳气血失调而导致的疾病。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心理压力逐渐增大,使得情志病成为威胁人类身心健康和影响人类正常生活的一种疾病。中医芳香疗法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自然疗法,其利用芳香药物经鼻腔、皮肤等吸收,来调节气机和调和脏腑阴阳,达到预防、减轻或治疗情志病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志病 病因病机 中医芳香疗法 治则 芳香精油 起效途径 作用机制 应用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芪复方对糖尿病GK大鼠肝脏组织mRNA、lncRNA表达谱的影响
7
作者 刘桠 张翕宇 +2 位作者 谢春光 徐刚 彭思涵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6-51,I0008-I0012,共11页
目的应用全转录组测序与实时聚合酶链锁反应(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技术,探索参芪复方调控糖尿病GK大鼠肝脏信使RNA(messenger RNA,mRNA)、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表达谱的机制研究。方法采... 目的应用全转录组测序与实时聚合酶链锁反应(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技术,探索参芪复方调控糖尿病GK大鼠肝脏信使RNA(messenger RNA,mRNA)、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表达谱的机制研究。方法采用高脂高糖饲料建立2型糖尿病模型,将GK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参芪复方组和西药组。另将10只Wistar大鼠设为空白组,予普通饲料喂养。参芪复方组大鼠予参芪复方浸膏灌胃,西药组予西格列汀混悬液灌胃,模型组及空白组灌服生理盐水。干预12周,每周检测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运用HE染色法观察大鼠肝脏组织病理形态,在空白组、模型组和参芪复方组中每组随机选取4只大鼠进行全转录组测序,构建mRNA、lncRNA差异表达谱,分析差异基因生物学功能,并进行RT-qPCR验证。结果与空白组相比,糖尿病GK大鼠FBG显著升高(P<0.05),模型组大鼠肝脏可见肝细胞排列紊乱,边界模糊,出现弥漫空泡状改变,呈中度脂肪变性,伴见炎性浸润、弥漫水肿;与模型组相比,参芪复方组大鼠FBG在12周时明显降低(P<0.05),肝脏组织排列较整齐,脂质沉积、细胞水肿及炎细胞浸润明显减轻。全转录组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mRNA、lncRNA表达谱存在显著差异,决定了糖尿病大鼠生理病理上的差异表现。参芪复方可广泛调控mRNA、lncRNA的差异表达,富集分析显示参芪复方通过调控多条内分泌系统及代谢过程相关信号通路改善糖尿病,包括胰岛素分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胆固醇代谢、鞘脂代谢、胰岛素抵抗等信号通路。RT-qPCR结果显示,基因Irf1、Trim30、Tmcc3、Insig1与转录组结果一致,转录组准确性较高。结论参芪复方发挥调节血糖及改善肝脏脂质沉积、水肿的作用,可能与广泛调控mRNA、lncRNA的差异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芪复方 2型糖尿病 长链非编码RNA(lncRNA) 信使RNA(m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淫羊藿苷对男性生殖系统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及文献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张静益 李俊君 +4 位作者 方春燕 蒲诗云 张凤 杨薆黎 俞旭君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6-105,共10页
淫羊藿苷是传统补益中草药淫羊藿的主要活性成分,属黄酮类化合物。现代研究表明,淫羊藿苷在男性生殖系统中作用广泛,具有调控细胞增殖与凋亡、抗氧化、促进睾酮生成、改善勃起功能、抑制前列腺癌细胞迁移与侵袭和调控细胞周期等多种药... 淫羊藿苷是传统补益中草药淫羊藿的主要活性成分,属黄酮类化合物。现代研究表明,淫羊藿苷在男性生殖系统中作用广泛,具有调控细胞增殖与凋亡、抗氧化、促进睾酮生成、改善勃起功能、抑制前列腺癌细胞迁移与侵袭和调控细胞周期等多种药理活性,在男科及辅助生殖领域具有研究价值及应用前景。该文综述了淫羊藿苷在男性生殖系统的药理作用及其分子机制,并结合文献可视化分析探讨目前研究现状及热点,为淫羊藿苷在男性生殖健康领域的药用价值开发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苷 男性生殖系统 信号通路 分子机制 文献计量学 可视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icro-CT的BALB/c小鼠肺腺瘤动物模型研究
9
作者 简芹 向思睿 +5 位作者 王楚楚 陈芜 付西 由凤鸣 郑川 林俊芝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85-492,共8页
目的 建立基于Micro-CT动态表征的BALB/c小鼠肺腺瘤动物模型研究方法。方法 取80只SPF级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模型低剂量组(1 mg/g乌拉坦腹腔注射1次)、模型中剂量组(1 mg/g乌拉坦腹腔注射,每周1次,连续2周)、模型高剂量组(1 mg/... 目的 建立基于Micro-CT动态表征的BALB/c小鼠肺腺瘤动物模型研究方法。方法 取80只SPF级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模型低剂量组(1 mg/g乌拉坦腹腔注射1次)、模型中剂量组(1 mg/g乌拉坦腹腔注射,每周1次,连续2周)、模型高剂量组(1 mg/g乌拉坦腹腔注射,每周1次,连续4周)和空白组(等体积生理盐水腹腔注射)。采用Micro-CT定期监测小鼠肺结节生长情况,Analyze 12.0分析系统绘制小鼠肺部3D图像,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各模型组小鼠第11周时均观测到类圆形高密度影的肺结节。结节形成率随造模周数增加而升高,至第21周时,模型高、中、低剂量组结节形成率分别为93.8%、93.8%、87.5%;结节数分别以2~4个、1个、1~2个为主;低剂量组肺结节最大直径平均值高于中、高剂量组(P<0.05);肺结节体积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E染色结果显示模型高、中、低剂量组病理类型均为肺腺瘤。结论 模型各剂量组均成功诱导肺腺瘤,Micro-CT可对小鼠肺结节生长情况进行表征,其中模型中剂量组结节形成率高,肺腺瘤数量适中,模型稳定,更适合小鼠肺腺瘤动物模型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拉坦 BALB/C小鼠 肺腺瘤 MICRO-CT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联合分子对接探析强精片治疗男性不育症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7
10
作者 申毅锋 朱坤 +5 位作者 董良 尤耀东 李广森 黄晓朋 常德贵 俞旭君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4505-4518,共14页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析强精片治疗男性不育症的有效成分和潜在分子机制,并对不育症模型小鼠进行相关作用靶点的实验验证。方法使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收集强精片的活性成分和潜在靶点,利用Genecard数据库筛...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析强精片治疗男性不育症的有效成分和潜在分子机制,并对不育症模型小鼠进行相关作用靶点的实验验证。方法使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收集强精片的活性成分和潜在靶点,利用Genecard数据库筛选男性不育症的疾病靶点;然后将疾病靶点与药物预测靶点取交集,借助Cytoscape3.7.2软件构建交集靶点网络以及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利用Bioconductor平台和R语言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采用氯化镉注射造模不育症小鼠模型,采用HE染色、电镜观察睾丸结构,qPCR检测Pi3kcb、Akt1表达量,探讨强精片治疗不育症的潜在机制。并将药物活性成分与疾病靶点进行分子对接,探讨潜在作用成分及靶点机制。结果共获得109个强精片活性成分及286个可用于后续分析的靶点,476个男性不育症靶点,映射得出69个药物-疾病共同靶点。GO分析提示主要与营养、抗氧化、对类固醇激素反应等生物过程及功能相关。KEGG通路分析提示主要与PI3K-Akt、TNF、内分泌抵抗等信号通路相关,PI3K-Akt是核心信号通路。强精片可以改善不育症模型小鼠睾丸结构,提高Pi3kcb、Akt1 mRNA表达。强精片中活性成分槲皮素、木犀草素、山奈酚、β-谷固醇、花生四烯酸与靶标蛋白MAPK1、AKT1、HSP90AA1、IL6、ESR1结合稳定。结论本研究初步明确了强精片治疗男性不育症的主要靶标和通路,为后续深入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精片 男性不育症 作用机制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肠道菌群失调探讨“升清降浊”理论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作用 被引量:11
11
作者 袁久术 周明阳 +8 位作者 冷玉琳 张慧漩 王雪茹 胥杰 刘汉宇 黄苏苏 高泓 杜联 谢春光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94-1501,共8页
饮食模式转变介导的肠道菌群失衡、糖脂代谢紊乱、宿主免疫失调被认为是引起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重要因素,肠道微生态平衡成为改善糖脂代谢、调节宿主免疫、神经介质与减缓神经性疼痛进展的新切... 饮食模式转变介导的肠道菌群失衡、糖脂代谢紊乱、宿主免疫失调被认为是引起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重要因素,肠道微生态平衡成为改善糖脂代谢、调节宿主免疫、神经介质与减缓神经性疼痛进展的新切入点。肠道对饮食的消化、吸收、转运、排泄等功能与中医学脾胃的“升清降浊”功能相吻合,脾胃“升清降浊”是全身气机正常运行及维系气、血、津、液等精微物质吸收、转化、代谢的关键枢纽,其功能发挥的主要部位在肠道,而嗜食肥甘导致脾胃“升清降浊”失司,肠腑之气不得畅通,精微物质转化异常,从而引起肠道菌群失养,过剩的糖脂代谢物与炎性介质沉积于脉道,是引起DPN病变的始动之因,糖脂代谢紊乱与免疫炎症互作又进一步使得肠道菌群失衡,脾胃功能受损,清浊相干,精微难散,糟粕难排,随之产生的痰、瘀、毒成为推动DPN发展的重要病理环节。健脾益气升清,和胃通腑降浊为代表的中药通过对肠道菌群的调控有着减缓神经疼痛、修复受损神经、调节糖脂代谢和炎性介质等积极作用,为临床治疗DPN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升清降浊 脾胃 糖脂代谢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探讨通络糖泰方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GK大鼠作用机制 被引量:2
12
作者 袁久术 王雪茹 +5 位作者 黄苏苏 胥杰 张慧漩 高泓 杜联 谢春光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950-2958,共9页
目的探讨通络糖泰(Tong luo tang tai,TLTT)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GK大鼠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50只GK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TLTT高、中、低剂量组、西药组,每组10只,另取10只wistar... 目的探讨通络糖泰(Tong luo tang tai,TLTT)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GK大鼠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50只GK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TLTT高、中、低剂量组、西药组,每组10只,另取10只wistar大鼠作为正常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进行高脂饲养制备DPN大鼠模型,15周后制备DPN模型成功,对各组大鼠进行灌胃治疗。TLTT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中药TLTT 28 g·kg^(-1)、14 g·kg^(-1)、7 g·kg^(-1),西药组给予二甲双胍100 mg·kg^(-1)和弥可保0.2 mg·kg^(-1)剂量灌胃。各组大鼠每天1次,连续给药8周后,检测各组大鼠的一般状态、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sugar,FBS)、热缩足潜伏期(Thermal withdrawal latency,TWL)、坐骨神经传导速度(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MNCV),透射电镜观察坐骨神经组织的病理改变,Real-time PCR、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坐骨神经中无翅型MMTV整合位点家族成员3A(Wnt3a)、β连环蛋白(β-catenin)、糖原合成激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β,GSK-3β)及Wnt信号通路上的拮抗剂(WNT inhibitory factor-1,Wif-1)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一般状态较差且坐骨神经病理超微结构病变显著,其FBS水平升高(P<0.01),TWL水平下降(P<0.01),MNCV明显减慢(P<0.01),模型组Wnt3a、β-catenin、GSK-3β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减少(P<0.05),Wif-1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增多(P<0.01)。经药物干预后,与模型组相比,TLTT高、中、低、剂量和西药组一般情况及坐骨神经病理超微结构得到改善,FBS水平下降(P<0.01),TWL水平升高(P<0.05),TLTT各剂量组和西药组MNCV明显改善(P<0.01),TLTT高剂量组和西药组Wnt3a mRNA显著增加(P<0.05),TLTT高剂量组和西药组Wif-1 mRNA显著降低(P<0.05),TLTT高剂量和西药组Wnt3蛋白显著增加(P<0.01)、TLTT高、中、低剂量和西药组β-catenin蛋白显著增加(P<0.01,P<0.05),TLTT高、中、低剂量和西药组GSK-3β蛋白显著增加(P<0.01,P<0.05),TTLTT高、中剂量和西药组Wif-1蛋白显著下降(P<0.01,P<0.05)。结论通络糖泰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DPN坐骨神经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激活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络糖泰 神经损伤 WNT3A GSK-3Β β-catenin WIF-1 GK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小鼠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杨燕 陈正涛 +2 位作者 肖华胜 高泓 谢春光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194-1205,共12页
动物模型广泛应用于研究疾病的发病机制及药物干预的安全性、疗效、作用机制等研究。选择和制备符合疾病发病规律的动物模型是开展实验研究的基础和前提。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特征为广泛且进展迅速的血管壁动脉粥样硬化,小鼠是动脉粥样... 动物模型广泛应用于研究疾病的发病机制及药物干预的安全性、疗效、作用机制等研究。选择和制备符合疾病发病规律的动物模型是开展实验研究的基础和前提。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特征为广泛且进展迅速的血管壁动脉粥样硬化,小鼠是动脉粥样硬化实验研究中运用最广泛的动物。本文基于最新研究结果根据1型和2型糖尿病的特征、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展规律以及相关评估技术对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小鼠模型进行系统性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 动脉粥样硬化 小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余甘子加工沉淀固废物中活性成分鉴定与提取工艺优化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格菲 谭庆刍 +6 位作者 林俊芝 罗传红 樊三虎 曹志坚 张定堃 黄浩洲 韩丽 《世界中医药》 CAS 2022年第19期2699-2704,共6页
目的:研究余甘子鲜汁沉淀物的化学组成与资源化物质鞣花酸的提取纯化工艺。方法:收集余甘子鲜汁沉淀物,采用能谱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和超高效液相色谱与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UPLC-Q-TOF-MS)分析余甘子鲜汁沉淀物的化学... 目的:研究余甘子鲜汁沉淀物的化学组成与资源化物质鞣花酸的提取纯化工艺。方法:收集余甘子鲜汁沉淀物,采用能谱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和超高效液相色谱与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UPLC-Q-TOF-MS)分析余甘子鲜汁沉淀物的化学成分;以鞣花酸含量为指标,分别采用醇提法、酶提法、碱溶酸沉法对鞣花酸进行提取纯化,且通过单因素实验优化筛选提取工艺。结果:红外分析表明,余甘子鲜汁沉淀物具有C、O元素,苯环、酚羟基等基本结构;UPLC-Q-TOF-MS结果表明,沉淀物的主要成分为鞣花酸、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等,且鞣花酸占比最高,为39.91%;提取工艺优化结果显示,碱溶酸沉法为较优工艺,进一步优化后得到最佳工艺参数为料液比1∶40、NaOH浓度2%、超声提取时间20 min,该条件下得到的提取物中鞣花酸含量为47.38%,纯度为94.22%。扫描电镜观察表明,鞣花酸提取物粉末中有大量柱状结晶,推测为鞣花酸分子平面聚合形成。结论:余甘子鲜汁沉淀物中鞣花酸天然丰度高,可作为鞣花酸天然来源途径之一。所得到的鞣花酸提取纯化工艺步骤简单、可操作性强、成本较低、含量及纯度较高,适宜用于余甘子鲜汁固废物中鞣花酸的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甘子 固废物 鞣花酸 提取纯化 工艺优化 含量测定 质谱分析 绿色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痛泻要方含药血清对结肠癌HCT116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干预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蒋义芳 胡艳娥 +3 位作者 杨懿 付西 祝捷 由凤鸣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221-3229,共9页
目的观察痛泻要方含药血清对结肠癌HCT116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生物学机制。方法将结肠癌HCT116细胞分为不同浓度空白组和痛泻要方含药血清组,采用细胞增殖与活性检测-8(CCK8)法检测24、48和72 h各组对HCT116细胞活力的... 目的观察痛泻要方含药血清对结肠癌HCT116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生物学机制。方法将结肠癌HCT116细胞分为不同浓度空白组和痛泻要方含药血清组,采用细胞增殖与活性检测-8(CCK8)法检测24、48和72 h各组对HCT116细胞活力的影响;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痛泻要方含药血清诱导HCT116细胞凋亡及周期阻滞的作用;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经不同浓度痛泻要方含药血清干预后细胞周期调控蛋白P21(P21)、细胞周期蛋白B1(Cyclin B1)、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1(CDK1)、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磷酸化磷脂酰肌醇-3-激酶(p-PI3K)、蛋白激酶B(Akt)和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CCK8结果显示,与10%空白组相比,10%痛泻要方含药血清仅在48 h对HCT116细胞活力具有明显抑制效应(P<0.01);与20%空白组比较,20%痛泻要方含药血清在48和72 h可抑制HCT116细胞活力(P<0.01,P<0.05),且空白血清含量增加并不会抑制细胞活力,故后续实验选择10%空白血清、48 h作为药物对照和干预时间;流式细胞术表明,与空白组相比,10%和20%痛泻要方含药血清干预48 h后能将HCT116细胞周期阻滞在G2/M期(P<0.01),并诱导HCT116细胞凋亡(P<0.05),且与药物浓度呈正相关;同时,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痛泻要方含药血清能够不同程度上调P21、Bax表达,下调Cyclin B1、CDK1、Bcl-2、p-PI3K、p-Akt表达(P<0.05,P<0.01)。结论痛泻要方能够抑制结肠癌HCT116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泻要方 结肠癌 细胞周期 细胞凋亡 磷脂酰肌醇 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种昼间啮齿类动物的活动模式及其应用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邢亦谦 高泓 +1 位作者 谢红艳 谢春光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095-1101,共7页
昼间啮齿类动物具有与人类相似的昼夜节律,随着生物钟的发现,近年来此类动物逐渐展露出夜间啮齿类动物所不能替代的优势,以新兴模型的姿态出现在代谢、光反应、神经调节、社会行为等医学研究领域。然而国内尚缺乏此类动物的报道。因此,... 昼间啮齿类动物具有与人类相似的昼夜节律,随着生物钟的发现,近年来此类动物逐渐展露出夜间啮齿类动物所不能替代的优势,以新兴模型的姿态出现在代谢、光反应、神经调节、社会行为等医学研究领域。然而国内尚缺乏此类动物的报道。因此,本文回顾昼间动物时间生态位的调控,着重介绍长爪沙鼠(Meriones unguiculatus)、智利八齿鼠(Octodon degus)、尼罗河草鼠(Arvicanthis niloticus)和羚羊地松鼠(Ammospermophilus leucurus)这四种较公认的昼间啮齿类动物的活动模式和应用进展,以期为时间生物学研究提供有力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昼间啮齿类动物 昼夜节律 活动模式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煎煮时间对三果汤化学成分及抗疲劳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邓璇 仇敏 +5 位作者 黄浩洲 樊三虎 张定堃 罗传红 韩丽 林俊芝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3年第7期1212-1221,共10页
探究煎煮时间对三果汤成分转化及抗疲劳作用的影响。采用HPLC法跟踪煎煮过程中三果汤的成分变化,通过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筛选出12个差异成分,其中已鉴定的有7个,它们在煎煮过程中... 探究煎煮时间对三果汤成分转化及抗疲劳作用的影响。采用HPLC法跟踪煎煮过程中三果汤的成分变化,通过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筛选出12个差异成分,其中已鉴定的有7个,它们在煎煮过程中的含量变化为:没食子酸、诃子次酸增加,诃子酸、诃黎勒酸、没食子酸乙酯、鞣花酸降低,柯里拉京先增加后降低。抗疲劳评价实验中,小鼠游泳时间及11种疲劳相关指标测定结果显示,煎煮时间越长,三果汤抗疲劳能力越强。差异化合物中与抗疲劳药效相关性最大的为没食子酸和诃子次酸。说明煎煮会促使三果汤大分子鞣质水解成没食子酸和诃子次酸,且这种水解有利于抗疲劳作用的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果汤 煎煮时间 多酚 水解 抗疲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相火理论的甲状腺生理病理探讨 被引量:8
18
作者 卓兴卫 谢春光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4312-4317,共6页
相火禀于命门,与元气关系密切,一气周流,经少阳升发活动,流畅通达,发挥温煦脏腑、促进生长发育的生理功能。甲状腺激素亦与人体维持温热、促进生长发育密切相关。通过查阅大量文献,结合临床实际,认为甲状腺功能与相火生理方面相似,病理... 相火禀于命门,与元气关系密切,一气周流,经少阳升发活动,流畅通达,发挥温煦脏腑、促进生长发育的生理功能。甲状腺激素亦与人体维持温热、促进生长发育密切相关。通过查阅大量文献,结合临床实际,认为甲状腺功能与相火生理方面相似,病理方面相关。基于相火理论探讨甲状腺的生理病理,并进一步思考临床治法。认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表现为相火妄动,当“治以咸寒,佐以甘苦”。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表现为相火虚衰,三焦阴邪留滞,当温补脾肾,通行三焦元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火 甲状腺 甲亢 甲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余甘子果渣抑菌免洗凝胶的制备工艺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谭庆刍 黄浩洲 +5 位作者 罗传红 李莞 莫太刚 张定堃 韩丽 林俊芝 《世界中医药》 CAS 2022年第19期2692-2698,共7页
目的:测定余甘子果渣中的化学成分,优选提取工艺与免洗凝胶的制剂处方,开发余甘子果渣抑菌免洗凝胶。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余甘子果渣与余甘子药材中没食子酸、柯里拉京、诃黎勒酸与鞣花酸的含量;通过抑菌圈筛选余甘子果... 目的:测定余甘子果渣中的化学成分,优选提取工艺与免洗凝胶的制剂处方,开发余甘子果渣抑菌免洗凝胶。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余甘子果渣与余甘子药材中没食子酸、柯里拉京、诃黎勒酸与鞣花酸的含量;通过抑菌圈筛选余甘子果渣中主要抑菌活性成分筛选;采用单因素实验设计优化余甘子果渣的提取工艺;以感官评价及凝胶理化性质为指标,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选余甘子果渣抑菌免洗凝胶处方。结果:余甘子果渣与余甘子药材的成分基本相同,没食子酸、柯里拉京、诃黎勒酸与鞣花酸在果渣的含量中约为药材中含量的21.99%~67.63%、0.52%~4.79%、7.38%~8.79%、10.15%~16.10%。诃黎勒酸、柯里拉京、没食子酸对白念珠菌、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均低于10μg/mL,而鞣花酸的MIC为16.38~32.75μg/mL。以没食子酸、柯里拉京与诃黎勒酸为评价指标,得到最优提取工艺为取余甘子果渣,加入10倍体积的70%乙醇,回流2 h,提取1次。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法,得到最优凝胶基质配方为30%余甘子果渣提取液、0.4%卡波姆U20、3%甘油、4%的95%乙醇、三乙醇胺调pH值到5~6,其余为纯化水。结论:余甘子果渣具有较好的开发价值,抑菌免洗凝胶的制备工艺可行,为中药固废物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技术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甘子 果渣 抑菌凝胶 综合利用 质量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联用技术的余甘子挥发性成分分析及抗仓储害虫作用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黄浩洲 张定堃 +6 位作者 李梦琪 谭鹏 包晓明 莫太刚 樊三虎 韩丽 林俊芝 《世界中医药》 CAS 2022年第19期2681-2691,共11页
目的:对余甘子挥发性成分进行富集分析,并评价其抗虫作用。方法:采用CO_(2)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制备余甘子精油,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联用(HS-SPMEGC-QQQ-MSMS)技术构建了余甘子气味成分谱(OCS)和气味强度特征谱(OIC... 目的:对余甘子挥发性成分进行富集分析,并评价其抗虫作用。方法:采用CO_(2)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制备余甘子精油,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联用(HS-SPMEGC-QQQ-MSMS)技术构建了余甘子气味成分谱(OCS)和气味强度特征谱(OICS),对比余甘子药材粉末与精油的挥发性物质组成差异。在封闭空间内研究余甘子药材及精油对药材甲、咖啡豆象、米象、印度谷蛾等仓储害虫死亡率、进食率和趋避作用的影响。结果:药材和精油成分基本一致,但药材中小分子酸类等成分含量更高。余甘子药材与精油均对进食率影响不大,但能提高昆虫死亡率,趋避作用明显,且余甘子精油驱虫效果更强。结论:余甘子药材和精油具有一定的驱虫作用,乙酸乙酯、芳樟醇、α-松油醇等可能是其抗虫主要物质基础。本文首次报道了余甘子的抗虫作用,为余甘子精油的综合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甘子 精油 仓储害虫 抗虫 挥发性成分 超临界萃取 气味强度特征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