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尾松工业用材优良家系选择的研究 被引量:36
1
作者 杨宗武 郑仁华 +2 位作者 傅忠华 吴清金 梁庆松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S1期74-80,共7页
对设在福建三明和仙游 2个试验点 1 0 5个 9a生的马尾松自由授粉子代试验林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家系在树高、胸径、材积生长性状上存在极显著差异 ,这些差异主要由遗传因素控制 ;在木材基本密度、木材化学组分、木材纤维形... 对设在福建三明和仙游 2个试验点 1 0 5个 9a生的马尾松自由授粉子代试验林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家系在树高、胸径、材积生长性状上存在极显著差异 ,这些差异主要由遗传因素控制 ;在木材基本密度、木材化学组分、木材纤维形态、通直度、圆满度性状上也存在较大的差异。以单株木材干物质产量为主要指标 ,从三明点选出W0 0 2 5 1、W0 0 2 5 5等 9个建筑材优良家系 ,从仙游点选出W0 0 3 0 8、W0 0 2 98等 9个建筑材优良家系 ;以单株纤维素产量为主要指标 ,从三明点选出W0 0 2 49、W0 0 2 5 1等 1 0个纸浆材优良家系 ,从仙游点选出W0 0 3 0 7、W0 0 3 3 5等 1 0个纸浆材优良家系。上述入选的优良家系不但单株木材干物质产量或单株纤维素产量高 ,而且具有明显的生长优势 ,增产效果显著 ,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自由授粉子代 纸浆材 建筑材 家系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尾松家系木材基本密度遗传变异的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郑仁华 陈国金 +6 位作者 俞白楠 杨宗武 梁庆松 傅忠华 王炳章 潘琼蓉 傅玉狮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6-9,共4页
对福建三明市中村采育场 9a生马尾松家系测定林中 73个家系、65 6个单株木材基本密度测定分析结果表明 ,木材基本密度在家系水平上变异较小 ,而在个体水平上变异很大 ;木材基本密度与胸径、材积、圆满度呈极显著的负遗传相关 ,与轮盘数... 对福建三明市中村采育场 9a生马尾松家系测定林中 73个家系、65 6个单株木材基本密度测定分析结果表明 ,木材基本密度在家系水平上变异较小 ,而在个体水平上变异很大 ;木材基本密度与胸径、材积、圆满度呈极显著的负遗传相关 ,与轮盘数呈显著的负遗传相关 ,与通直度呈极显著的正遗传相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家系 木材基本密度 遗传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柏种源生长性状遗传变异及种源选择 被引量:35
3
作者 郑仁华 苏顺德 +3 位作者 赵青毅 周宗哲 吴清金 杨宗武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49-254,共6页
为充实福建柏育种材料,为试验区福建柏良种利用提供参考,对11个参试种源的种源试验林的生长性状进行调查分析,研究了福建柏种源生长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结果表明:16年生时,试验林保存率为71.59%,生长优良,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和平均单... 为充实福建柏育种材料,为试验区福建柏良种利用提供参考,对11个参试种源的种源试验林的生长性状进行调查分析,研究了福建柏种源生长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结果表明:16年生时,试验林保存率为71.59%,生长优良,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和平均单株立木材积分别为9.32 m、14.78 cm和0.080 8 m3。种源间生长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这种变异在种源水平上受到中等程度的遗传控制,在单株水平上受到弱至中度的遗传控制。在遗传变异分析的基础上,选择出"福建仙游"、"湖南道县"、"福建龙岩"3个速生种源,其16年生时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和平均单株立木材积分别为9.79 m、15.60 cm和0.093 5 m3,平均遗传增益分别为2.41%、2.73%和8.51%;选择出优良单株7株,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和平均单株立木材积分别为11.51 m、20.72 cm和0.173 5 m3,遗传增益分别为5.08%、8.76%和27.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柏 种源 遗传变异 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尾松建筑材优良家系的选择 被引量:16
4
作者 郑仁华 杨宗武 +5 位作者 梁庆松 陈国金 傅忠华 潘琼蓉 王炳章 傅玉狮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2-55,共4页
对设在福建三明中村试验点 73个 9年生的马尾松优树子代试验林进行调查研究 ,结果表明 ,不同家系在生长性状上存在极显著差异 ,在木材基本密度、通直度、圆满度上也存在较大的变异 ;以单株木材干物质产量为主要指标 ,从参试的 70个家系... 对设在福建三明中村试验点 73个 9年生的马尾松优树子代试验林进行调查研究 ,结果表明 ,不同家系在生长性状上存在极显著差异 ,在木材基本密度、通直度、圆满度上也存在较大的变异 ;以单株木材干物质产量为主要指标 ,从参试的 70个家系中选出 8个建筑材优良家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遗传变异 建筑材 优良家系 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尾松优树子代测定及速生优良家系选择的研究 被引量:19
5
作者 郑仁华 蔡天贵 +7 位作者 陈国金 肖晖 涂育合 杨宗武 傅玉狮 黄春华 黄如金 黄金桃 《福建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1-16,共6页
1982年在福建省马尾松优良种源区16个县天然林中选择211株优树,从广西、广东等省(区)引进18株优树的单株球果,共计229个家系。1984年在生态上具有代表性的闽北邵武卫闽、闽东南仙游溪口、闽中大田桃源林场营造优... 1982年在福建省马尾松优良种源区16个县天然林中选择211株优树,从广西、广东等省(区)引进18株优树的单株球果,共计229个家系。1984年在生态上具有代表性的闽北邵武卫闽、闽东南仙游溪口、闽中大田桃源林场营造优树子代测定试验林。逐年调查树高、胸径、病虫害等10个性状。对多年多点调查数据进行变量分析、相关分析,计算各性状各家系的遗传力、遗传方差、环境方差;进行基因型稳定性分析;运用遗传距离指数理论、聚类分析对参试家系进行综合评价。从中评选出高产稳定型速生优良家系19个,其材积平均遗传增益为28.30%,可在全省马尾松产区推广;13个适宜闽西北的高产优良家系,材积增益为21.07%;17个适宜闽东南的优良家系,材积增益为25.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优树 子代 区域测定 遗传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南山地桉树人工林叶片最适养分浓度诊断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李宝福 俞元春 +3 位作者 卢健 吴清金 林志鹏 梁国清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44-48,共5页
对桉树人工林开展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施肥试验。采用最适浓度分析法研究叶片的N、P、K、Ca、Mg、B、Zn等主要营养元素间的相关性及其与产量的关系,得出叶片养分浓度适宜范围。结果表明:N、P、K、Ca、Mg的适宜浓度分别为19.097~24.984... 对桉树人工林开展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施肥试验。采用最适浓度分析法研究叶片的N、P、K、Ca、Mg、B、Zn等主要营养元素间的相关性及其与产量的关系,得出叶片养分浓度适宜范围。结果表明:N、P、K、Ca、Mg的适宜浓度分别为19.097~24.984g/kg、0.803~1.132g/kg、20.514~30.566g/kg、0.951~2.843g/kg和0.929~1.663g/kg,微量元素Cu、Zn、B分别为5.313~7.043mg/kg、19.102~27.898mg/kg和9.979~12.899mg/kg。结果可为桉树缺素矫正和配方施肥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 营养元素 最适养分浓度 诊断标准 闽南山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锥家系苗期变异与初步选择的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朱炜 李宝福 +2 位作者 潘琼蓉 严平勇 刘正渭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4年第5期19-24,共6页
通过对红锥46个家系的苗期性状进行测定,分析比较苗期性状遗传变异,并初步选择,结果表明:红锥不同家系的苗期差异主要由苗高、地径和生物量比决定,苗高、地径和生物量比的广义遗传力分别为89.74%、77.66%和72.26%,遗传变异系数分别为7.... 通过对红锥46个家系的苗期性状进行测定,分析比较苗期性状遗传变异,并初步选择,结果表明:红锥不同家系的苗期差异主要由苗高、地径和生物量比决定,苗高、地径和生物量比的广义遗传力分别为89.74%、77.66%和72.26%,遗传变异系数分别为7.96%、12.92%和9.40%。利用系统聚类法将红锥家系划分出优、良、中、差4个等级组,其中优良组的家系有11个(种源均为福建华安),序号分别为22、23、25、38、39、40、41、42、20、21、24,其苗高、地径与生物量比的平均值大于群体平均值,苗高平均值29.91cm,地径平均值0.547cm,生物量比的平均值1.90,通过遗传增益计算,苗高、地径与生物量比的遗传增益分别为23.84%~69.02%、19.36%~58.80%和11.84%~44.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锥 家系 苗期性状 遗传变异 家系初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桉树人工林中期施肥试验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李宝福 俞元春 +2 位作者 卢健 吴清金 朱炜 《林业调查规划》 2010年第6期124-129,共6页
对尾巨桉2.5 a生间伐后的林分进行施肥试验.结果表明,间伐后施用适量的N、P、K肥有明显的增产效果.以每株施用磷酸二铵(N、P)750 g、氯化钾(K肥)90-270 g、硼砂(B肥)0-30 g,即每株施N135 g、P2O5338 g、K2O50-100 g、B 0-5 g的增... 对尾巨桉2.5 a生间伐后的林分进行施肥试验.结果表明,间伐后施用适量的N、P、K肥有明显的增产效果.以每株施用磷酸二铵(N、P)750 g、氯化钾(K肥)90-270 g、硼砂(B肥)0-30 g,即每株施N135 g、P2O5338 g、K2O50-100 g、B 0-5 g的增产效果最好,优化配比为N:P2O5:K2O:B=1∶2.5∶0.37-1.11∶0-0.04.在肥料元素合理配比下,磷酸二铵、氯化钾和硼砂的总施肥量控制在850-950 g/株,以单质肥料测算,则N、P2O5、K2O、B有效养分总量应控制在520-575 g/株范围.以该施肥组合方案进行实施,施肥后2.5 a林分平均胸径、树高和材积年均生长量分别达3 cm、3.2 m和0.10 m3以上,比未施肥的林分分别提高190%-200%、268%-273%和400%-465%,可净增加收入7-8万元/hm2.中期施肥对提高林分生长量和经营经济效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人工林 施肥试验 肥料施用量 增产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柏种质资源库秋花期观测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苏顺德 郑仁华 +2 位作者 肖晖 周宗哲 吴清金 《福建林业》 2018年第5期32-36,共5页
为了提高福建柏种质资源管理及利用水平,对嫁接7a后的福建柏种质资源库花期进行了观测分析,发现福建柏一年开两次花,春花期4—5月,雌球花无育性,秋花期10—11月,雌球花具有育性,球果于翌年11月成熟。种质资源库有效雌球花期为10月28日... 为了提高福建柏种质资源管理及利用水平,对嫁接7a后的福建柏种质资源库花期进行了观测分析,发现福建柏一年开两次花,春花期4—5月,雌球花无育性,秋花期10—11月,雌球花具有育性,球果于翌年11月成熟。种质资源库有效雌球花期为10月28日—11月18日,历时22d,有效雄球花花期为10月26日—11月19日,历时25d,雄球花的始花期、盛花期和末花期均较雌球花提早3d。将201份种质划分为早花型、中花型和晚花型种质。早花型种质雌球花盛花期集中在11月5—6日,雄球花盛花期集中在11月2—3日。中花型种质雌球花盛花期集中在11月7日,雄球花盛花期集中在11月4日。晚花型种质雌球花盛花期集中在11月8—9日,雄球花盛花期集中在11月5—6日。与整个种质资源库盛花期历时4d相比,归类后的种质类型盛花期历时缩短为1~2d,为种子园建园材料和杂交制种亲本的选择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柏 种质资源 花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锥幼林近自然抚育经营试验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宝福 朱炜 吴清金 《福建林业》 2015年第6期31-34,共4页
为实践"近自然林业"经营技术的应用效果,对红锥幼林开展近自然抚育和常规抚育对比试验,分析近自然抚育方法对幼林生长及林地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近自然抚育技术经营红锥幼林,林地的土壤肥力有一定的改善效果,表现在... 为实践"近自然林业"经营技术的应用效果,对红锥幼林开展近自然抚育和常规抚育对比试验,分析近自然抚育方法对幼林生长及林地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近自然抚育技术经营红锥幼林,林地的土壤肥力有一定的改善效果,表现在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得到改善、土壤养分含量有所增加。Ⅲ类地的改良效果优于Ⅱ类地,土壤表层比土壤深层的改良效果更明显;同时促进了红锥的生长,林分生长量有不同程度的提高,2年生林分树高、地径、冠幅比常规抚育的林分分别提高2.70-7.06%、2.94-10.0%和3.85-4.17%,尤以Ⅲ类地的近自然抚育经营的促进生长的效果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锥幼林 近自然林业 抚育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年生福建柏优树子代测定林分析与选择 被引量:8
11
作者 吴清金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85-288,共4页
利用80株福建柏优树子代的单系苗木,在福建省仙游溪口国有林场建立优树子代测定林,对5年生试验林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家系在树高、胸径、材积的差异极显著,这些差异主要由家系本身的遗传因素控制。5年生时各家系的材积变幅为0.0... 利用80株福建柏优树子代的单系苗木,在福建省仙游溪口国有林场建立优树子代测定林,对5年生试验林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家系在树高、胸径、材积的差异极显著,这些差异主要由家系本身的遗传因素控制。5年生时各家系的材积变幅为0.00006-0.00528 m3,以材积为主要指标从参试的各优树子代测定林中选出P004、X004、J006、N001、N002、G018等优良家系16个,其5年生时平均树高、胸径、材积分别超过4.10 m、4.30 cm和0.00400 m3,树高、胸径、材积的平均遗传增益分别超过7.50%、14.40%和28.50%;选出Ei001、Ei002、Ei003、Ei004、Ei005、Ei006等15个优良个体,5年生时平均树高、胸径、材积分别超过5.50 m、7.00 cm和0.01190 m3,平均遗传增益分别超过22.10%、40.90%和101.90%。选出的优良家系、个体表现出明显的生长优势,可用作种子园建园材料和无性繁殖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柏 优树 遗传变异 子代测定 早期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尾松自由授粉18年生子代生长状况比较及家系选择 被引量:7
12
作者 潘琼蓉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92-595,共4页
18年生马尾松自由授粉子代测定试验结果表明:从南带西区引进的马尾松良种能明显提高福建省东南部一般产区人工林生产力;树高、胸径、单株立木材积在家系间具有遗传差异,遗传方差相对分量分别为3.43%、4.34%、2.23%,遗传变异系数分别为4.... 18年生马尾松自由授粉子代测定试验结果表明:从南带西区引进的马尾松良种能明显提高福建省东南部一般产区人工林生产力;树高、胸径、单株立木材积在家系间具有遗传差异,遗传方差相对分量分别为3.43%、4.34%、2.23%,遗传变异系数分别为4.04%、6.32%、10.61%,家系遗传力分别为0.206、0.329、0.149.以单株立木材积为指标筛选出5个速生优良家系,其自由授粉18年生子代的平均树高、胸径、单株立木材积分别为13.60 m、20.8 cm、0.22897 m3,分别较群体均值提高17.75%、26.83%、68.05%,遗传增益分别为3.66%、8.91%、10.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种子园 自由授粉子代 遗传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年生马尾松优树子代生产力评价及家系选择 被引量:6
13
作者 吴清金 《林业科技开发》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3-76,共4页
对25年生马尾松优树子代测定林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马尾松子代树高、胸径、材积在家系间存在显著的遗传变异,其家系遗传力分别为0.428、0.565和0.610。利用以树高、胸径、材积构建的指数选择方程从参试家系中选择出20个速生优良家系,平均... 对25年生马尾松优树子代测定林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马尾松子代树高、胸径、材积在家系间存在显著的遗传变异,其家系遗传力分别为0.428、0.565和0.610。利用以树高、胸径、材积构建的指数选择方程从参试家系中选择出20个速生优良家系,平均材积遗传增益为26.0%。从入选的优良家系中选择出100株优良单株,平均材积比群体均值大122.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优树子代 生产力指数 家系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锥不同种源苗期生长与变异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严平勇 《林业调查规划》 2014年第3期155-159,共5页
对来自福建、广西和广东的5个不同红锥种源成苗物候期和苗木高径生长进行观测。结果表明,苗高和地径的生长节律基本一致,呈现出明显的“慢一快一慢”节律,可将苗期划分为生长初期(4~6月)、生长盛期(7~8月)、生长缓慢期(9~10... 对来自福建、广西和广东的5个不同红锥种源成苗物候期和苗木高径生长进行观测。结果表明,苗高和地径的生长节律基本一致,呈现出明显的“慢一快一慢”节律,可将苗期划分为生长初期(4~6月)、生长盛期(7~8月)、生长缓慢期(9~10月)和休眠期(11~12月)4个时期;不同种源间生长差异极显著,苗高和地径的广义遗传力分别为91.48%和86.25%,遗传变异分析初步认定福建华安和广西凭祥的种源表现良好,应作为优良种源重点发展;福建安溪的种源表现中等,有发展潜力,需进一步观测和改良;表现较差的为福建南靖和广东信宜的种源。针对红锥生长节律并结合育苗实践,总结出苗木在各个时期的关键培育及管理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锥 种源 物候期 苗木生长节律 遗传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尾松一代种子园土壤营养诊断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潘琼蓉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4年第5期13-18,共6页
通过检测马尾松一代种子园的土壤N、P、K、Ca、Mg、B、Mo等主要营养元素和母株球果产量,分析探讨种子园土壤养分间的相关性、互作规律及对产量的效应,对土壤养分进行诊断,结果表明:P、Ca、Mo、Mg、B以及NMg、N-K、P-Ca、P-K、P-Mo、P-M... 通过检测马尾松一代种子园的土壤N、P、K、Ca、Mg、B、Mo等主要营养元素和母株球果产量,分析探讨种子园土壤养分间的相关性、互作规律及对产量的效应,对土壤养分进行诊断,结果表明:P、Ca、Mo、Mg、B以及NMg、N-K、P-Ca、P-K、P-Mo、P-Mg、P-B、K-Mg、Ca-Mo的互作是影响马尾松一代种子园产量的主导因子。P-Ca、P-Mo、P-Mg、P-B以及Ca-Mo的交互对球果产量为正效应,而P-K、K-Mg、N-Mg、N-K对球果产量为负增产效应。营养元素间的相关性,除了N与Mo为拮抗关系外,其它元素之间呈协同关系;种子园土壤养分适宜浓度范围即营养诊断标准为水解N(91.40~116.06 mg/kg),有效P(1.72~2.78 mg/kg),速效K(107.76~136.62 mg/kg)、交换性Ca(36.00~56.88 mg/kg)、交换性Mg(8.18~16.58 mg/kg),有效B(0.31~0.55 mg/kg),有效Mo(0.25~0.47 mg/kg);现实种子园土壤N、P、K、Mo等速效养分含量总体偏低,处于缺乏或极缺乏状态,Ca、Mg、B含量大多处于中等水平;种子园建议施肥配方为:每株施N 25.48g、P2O529.75g、K2O 12.07g、Ca O 55.54g、Mg O 6.05 g、Mo 0.48 g,配比为N∶P2O5∶Ca O∶Mg O∶K2O∶Mo=4∶5∶2∶9∶1∶0.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种子园 土壤养分特性 球果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育马尾松大径材林适宜松荷混交模式的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陈国金 《河北林果研究》 2001年第3期226-231,共6页
通过马尾松×木荷不同混交类型造林试验 ,及对早期营造的松荷混交林调查研究表明 ,松荷混交不但能改善林地土壤肥力 ,而且能明显促进马尾松的生长 ,提高林分生产力 ,是培育马尾松大径材的有效生物措施之一。但混交比例、配置方式及... 通过马尾松×木荷不同混交类型造林试验 ,及对早期营造的松荷混交林调查研究表明 ,松荷混交不但能改善林地土壤肥力 ,而且能明显促进马尾松的生长 ,提高林分生产力 ,是培育马尾松大径材的有效生物措施之一。但混交比例、配置方式及林分密度控制等是营造松荷混交林能否培育马尾松大径材林的关键技术措施 ;培育马尾松大径材林的松荷适宜混交模式为 :马尾松×木荷— 2松 1荷或 6松 4荷—星状或行带状混交—初植密度 2 5 0 0~ 312 5株·hm-2 —最终保留密度 80 0~ 12 0 0株·hm-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木荷 大径材 混交模式 土壤肥力 林分生产力 配置方式 优化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柳窿桉9号造林密度与整地生态效应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吴清金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1年第4期328-334,共7页
对柳窿桉9号的造林密度及整地生态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整地规格对柳窿桉9号林分生长量、抗风性、土壤肥力、林下植被以及水源涵养的影响较小,而且其与造林密度互作对柳窿桉9号林分生长量及抗风性的效应不明显。但密度对林分生长量... 对柳窿桉9号的造林密度及整地生态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整地规格对柳窿桉9号林分生长量、抗风性、土壤肥力、林下植被以及水源涵养的影响较小,而且其与造林密度互作对柳窿桉9号林分生长量及抗风性的效应不明显。但密度对林分生长量、抗风性、土壤肥力、林下植被以及水源涵养的影响却较大,是影响产量和抗风性的主要因素。综合林分生长量、抗风性、土壤肥力、林下植被多样性、水源涵养功能以及投资成本,在不严重影响生长量和抗风性的情况下,柳窿桉9号的造林整地挖穴规格以小规格(30 cm×20 cm×20 cm)即可。而造林密度以1110~1320株/hm2较为适宜,不但有利于提高产量、增强抗风性且有利于地力维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窿桉9号 整地规格 造林密度 生态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柳桉优良种源/家系的选择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林良豹 《福建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3-47,共5页
对5年生的柳桉种源/家系试验林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柳桉种源、家系间在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生长量上存在极显著差异,但主干通直度没有差异,而在主干明显度方面,种源间存在显著差异,家系间则没有差异;采用综合指数选择法选出了优良种... 对5年生的柳桉种源/家系试验林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柳桉种源、家系间在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生长量上存在极显著差异,但主干通直度没有差异,而在主干明显度方面,种源间存在显著差异,家系间则没有差异;采用综合指数选择法选出了优良种源3个和优良家系20个,并从优良家系中选择优良单株20株,可作为无性繁殖的母本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桉 种源选择 家系选择 单株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加松引种适应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开悦 《安徽农学通报》 2011年第9期160-162,共3页
以火炬松和当地马尾松为对照,开展湿加松种子园混合种引种适应性试验,结果表明:湿加松种子园混合种生长较快,幼林生长量比火炬松及本地马尾松均有明显优势,3a生年均树高、胸径达0.79m和1.65cm,树高、胸径分别比火炬松和本地马尾松提高了... 以火炬松和当地马尾松为对照,开展湿加松种子园混合种引种适应性试验,结果表明:湿加松种子园混合种生长较快,幼林生长量比火炬松及本地马尾松均有明显优势,3a生年均树高、胸径达0.79m和1.65cm,树高、胸径分别比火炬松和本地马尾松提高了16.74%~50%和83.3%~85.39%。6a生林分平均树高、胸径分别达4.60m和6.89cm,分别比火炬松和本地马尾松提高了7.2%~26.1%和15.1%~29.6%。但其保存率相对不如火炬松和本地马尾松,且个体变异大,林分分化程度高,而抗病虫害能力也不强,与本地马尾松相当。因此,生产上不可大面积应用湿加松种子园混合种,应进一步加强良种选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加松 初级种子园 引种试验 幼林 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杉木与阔叶树混交造林试验 被引量:6
20
作者 严平勇 《安徽农学通报》 2013年第8期96-99,共4页
通过杉木与阔叶树不同混交类型造林试验,对12a生混交林调查结果表明,杉阔混交能明显地促进杉木的生长,提高林分质量和产量,增强林分抗逆性,提高森林多种效益,是培育杉木速生丰产用材林的有效生物措施之一,也是恢复林地生产力、提高森林... 通过杉木与阔叶树不同混交类型造林试验,对12a生混交林调查结果表明,杉阔混交能明显地促进杉木的生长,提高林分质量和产量,增强林分抗逆性,提高森林多种效益,是培育杉木速生丰产用材林的有效生物措施之一,也是恢复林地生产力、提高森林生态功能营林措施之一。但混交树种及不同混交比例对杉木的生长影响较大。试验研究初步结果表明,杉木与木荷等阔叶树混交的适宜类型为:杉木与木荷混交比例为2∶1,杉木与火力楠、檫树混交比例为1:1。值得注意的是,杉木阔叶树混交,如伴生树种为速生的阔叶树种(如火力楠、檫树等),则杉木的比例不宜过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阔叶树 丰产用材林 混交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