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社区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中的作用 被引量:17
1
作者 董红艳 梁丽丽 吴丹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4年第7期76-77,共2页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提升社区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作用。方法成立品管圈,按品管圈活动的步骤实施各项活动,依据实施前后患者自我效能、自我管理能力确认活动效果。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患者自我效能评分显著提升,自我管理能力不...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提升社区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作用。方法成立品管圈,按品管圈活动的步骤实施各项活动,依据实施前后患者自我效能、自我管理能力确认活动效果。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患者自我效能评分显著提升,自我管理能力不合格率显著下降(均P<0.01);目标达标率100%,进步率59.5%。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显著提高社区高血压患者自我效能和自我管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出院患者 品管圈 社区护理 延续护理 自我管理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老老照护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被引量:24
2
作者 颜国祥 颜瑾 袁文星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17-120,共4页
探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老老照护现状与对策,为养老照护提供新思路。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老老照护问题严峻,其具有照护需求多样、照护能力不足、照护时间过久等特征;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养老负担日益加重、核心家庭数量增多、养老护理人员... 探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老老照护现状与对策,为养老照护提供新思路。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老老照护问题严峻,其具有照护需求多样、照护能力不足、照护时间过久等特征;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养老负担日益加重、核心家庭数量增多、养老护理人员匮乏等为其主要影响因素。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老老照护问题令人堪忧,提出完善相关政策、提高老年人基本身体素质、加强照护能力教育、加大家庭社会支持等为其主要应对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健康问题 老老照护 影响因素分析 家庭 社会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护生临床实习的量化管理 被引量:4
3
作者 董红艳 梁丽丽 高焕新 《护理学杂志》 2011年第16期18-20,共3页
目的探讨量化管理模式在高职护生临床实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5名三年制高职护生随机分为对照组(48名)和观察组(47名)。对照组实习期间按常规临床实习方式管理;观察组采用岗前培训、专科培训和带教老师共同拟定专科实习计划、完成量... 目的探讨量化管理模式在高职护生临床实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5名三年制高职护生随机分为对照组(48名)和观察组(47名)。对照组实习期间按常规临床实习方式管理;观察组采用岗前培训、专科培训和带教老师共同拟定专科实习计划、完成量化考核表等一系列量化管理模式进行管理。结果两组护生出科考评成绩、出科综合能力测评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对高职护生临床实习实行量化管理,有助于护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同时能提高护生综合素质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教育 护理专业 学生 实习 量化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理专业药理学启发式教学刍议
4
作者 颜国祥 《护理学杂志》 2009年第8期32-33,共2页
探讨启发式教学在护理专业药理学教学中的运用方法,认为在课堂讲授中采取以护理职业岗位为中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创立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等启发式教学,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及职业... 探讨启发式教学在护理专业药理学教学中的运用方法,认为在课堂讲授中采取以护理职业岗位为中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创立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等启发式教学,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及职业素质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理学 启发式教学 护理专业 护理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替利嗪通过TGF-β1/Smad3信号通路调控小鼠硬皮病皮肤组织纤维化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简峰 漆静 +3 位作者 杨小英 杨丽娜 章琪 李享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14期1056-1062,共7页
目的:探讨西替利嗪对系统性硬皮病(systemic sclerosis,SSc)小鼠皮肤组织纤维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32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西替利嗪低剂量组、西替利嗪高剂量组,每组8只。空白组背部注射生理盐水,其余3组均背... 目的:探讨西替利嗪对系统性硬皮病(systemic sclerosis,SSc)小鼠皮肤组织纤维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32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西替利嗪低剂量组、西替利嗪高剂量组,每组8只。空白组背部注射生理盐水,其余3组均背部注射博来霉素制备SSc小鼠模型,1次/d,连续注射28 d,同时给予空白组与模型组生理盐水灌胃,西替利嗪低、高剂量组分别按照2、5 mg/kg灌胃,连续给药28 d。取各组背部注射区皮肤组织检测真皮厚度,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HE)和马松染色(Masson),样本水解法检测皮肤组织中羟脯氨酸(HYP)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皮肤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10)与转化生长因子(TGF-α、TGF-β1)的含量,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Ⅰ型胶原α1(COL1A1)、Ⅲ型胶原α1(COL3A1)、Smad同源物3(Smad3)、TGF-β1 mRNA的表达水平,蛋白印迹技术(Western blot)检测COL1A1、COL3A1、p-Smad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真皮厚度和HYP含量均增加,皮肤组织病变与纤维化程度较重,皮肤组织中α-SMA阳性表达强度增加,血清中IL-6、IL-10、TGF-α、TGF-β1的含量上升,皮肤组织中COL1A1、COL3A1、Smad3、TGF-β1 mRNA表达水平升高,COL1A1、COL3A1、p-Smad3蛋白表达量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西替利嗪低、高剂量组真皮厚度和HYP含量均降低,皮肤组织病变与纤维化程度有所改善,皮肤组织中α-SMA阳性表达减弱,血清中IL-6、IL-10、TGF-α、TGF-β1的含量降低,皮肤组织中COL1A1、COL3A1、Smad3、TGF-β1 mRNA表达水平下降,COL1A1、COL3A1、p-Smad3蛋白表达量减少,且高剂量组效果更好,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替利嗪可改善SSc小鼠皮肤组织纤维化程度,并减轻免疫炎症反应,其作用机制与TGF-β1/Smad3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皮病 西替利嗪 皮肤组织纤维化 TGF-β1/Smad3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