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北仙桃菜苔——大豆——棉花套种高效栽培技术 被引量:1
1
作者 杜丑新 马作才 +1 位作者 邓春梅 万智峰 《中国棉花》 2014年第11期28-28,30,共2页
仙桃市是湖北省粮棉油生产大县(市),常年中季稻种植面积5.67万hm2左右,小麦种植面积2.53万hm2左右,油菜种植面积4.80万hm2左右,棉花种植面积2.00万hm2左右。棉花种植方式比较单一,主要有麦套棉、油后棉、麦后棉等几种模式;且棉花生产... 仙桃市是湖北省粮棉油生产大县(市),常年中季稻种植面积5.67万hm2左右,小麦种植面积2.53万hm2左右,油菜种植面积4.80万hm2左右,棉花种植面积2.00万hm2左右。棉花种植方式比较单一,主要有麦套棉、油后棉、麦后棉等几种模式;且棉花生产周期长,投入多,受自然灾害影响比较大,经济效益不高,种植面积逐渐减少。为了适应棉花市场放开的新形势,提高单位面积的土地产出,达到棉田高产高效、棉农节本增收的目的,本市近几年来通过试验示范推广了西瓜-棉花、甜瓜-棉花、蔬菜-棉花、玉米-棉花、甜玉米-棉花、菜苔-大豆-棉花、大豆-大豆-棉花等多种套种模式,其中菜苔-大豆-棉花套种模式表现更为突出,也更适宜本地的气候条件,具有较大的推广空间和推广价值。菜苔-大豆-棉花套种模式栽培技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市场 套种模式 湖北省 仙桃市 大豆 菜苔 高效栽培 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仙桃市近两年棉花单产下降的原因
2
作者 刘长军 韩文广 +3 位作者 刘伟 杜又华 杜左斌 沈金权 《中国棉花》 2018年第11期39-40,共2页
仙桃市地处江汉平原腹地,是湖北省主产棉县(市)之一。近两年来,棉花单产持续大幅下降。2016年全市种植0.8513万hm^2,平均每公顷产皮棉1196.7kg,比2015年的1587.4kg下降390.7kg,降幅24.61%。
关键词 仙桃市 湖北省 棉花 单产 原因 江汉平原 皮棉 公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2020年气候对湖北省仙桃市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对策
3
作者 范桂萍 张祖潜 +2 位作者 昌文 葛永虎 韩文广 《中国棉花》 2021年第4期44-45,共2页
湖北省仙桃市地处江汉平原腹地,是全国优质商品棉生产基地县(市)之一,2020年全市植棉面积1.0013万hm^(2)。2020年前期气候适宜,加之前茬作物收获时间提前,棉花早发趋势明显。但由于梅雨持续时间长,且强度明显偏强,导致棉花遭受渍涝灾害... 湖北省仙桃市地处江汉平原腹地,是全国优质商品棉生产基地县(市)之一,2020年全市植棉面积1.0013万hm^(2)。2020年前期气候适宜,加之前茬作物收获时间提前,棉花早发趋势明显。但由于梅雨持续时间长,且强度明显偏强,导致棉花遭受渍涝灾害;秋季又多次出现连续阴雨天气,对棉花的恢复生长造成极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汉平原腹地 植棉面积 湖北省仙桃市 阴雨天气 棉生产基地 棉花生长发育 渍涝灾害 优质商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茬移栽地膜棉生育特点及配套栽培技术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孝纲 别墅 +3 位作者 羿国香 沈金权 张教海 夏松波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7-50,共4页
试验研究了油茬移栽地膜棉的生长发育规律和增产机理,总结出油后移栽地膜棉的关键栽培技术和油套移栽地膜棉关键栽培技术。为解决油茬棉生产上存在的僵苗迟发晚熟、有效开花结铃期短、产量和品质下降等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关键词 油茬移栽地膜棉 生育特点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氮量下稻虾共作模式氮循环及平衡特征
5
作者 肖大康 龚孝雷 +4 位作者 胡仁 钱嘉潞 侯俊 葛永虎 梅军 《中国土壤与肥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3-91,共9页
探索稻虾共作模式下氮肥用量对稻田氮盈余量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同时减少土壤的活性氮损失,并为水稻可持续生产提供理论支撑。大田试验以稻虾种植模式为研究对象,以不施氮为对照(CK),设置4种施氮量(N60、N120、N180... 探索稻虾共作模式下氮肥用量对稻田氮盈余量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同时减少土壤的活性氮损失,并为水稻可持续生产提供理论支撑。大田试验以稻虾种植模式为研究对象,以不施氮为对照(CK),设置4种施氮量(N60、N120、N180、N240),研究稻虾共作模式下不同施氮量对共作模式氮表观平衡(氮输入与氮输出量间的氮平衡状态)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虾体系氮输出量占比氮输入量分别为45.9%(2021年)和57.8%(2022年),成虾氮输出量占比氮输入量分别为27.2%(2021年)和32.6%(2022年),大量氮滞留在虾体系中。稻田模式中CK、N60处理表观氮平衡均为负值,N120、N180、N240处理表观氮平衡均为正值,其中N240处理氮盈余量最大,分别达到N 130.4 kg/hm^(2)(2021年)和N 163.1 kg/hm^(2)(2022年)。化肥氮投入量增加有利于土壤(0~60 cm)铵态氮、硝态氮、无机氮含量氮累积量增加,且随土层(0~60 cm)深度增加而降低;2022年土壤不同土层无机氮含量高于2021年。土壤(0~20 cm)中基因型细菌群落AOA、AOB、nirS、nirK、nosZ、narG均随化肥氮投入量的增加而增加。推荐适宜氮肥施用量为N 120~180 kg/hm^(2),稻田表观氮平衡为正数,最大氮盈余量为氮103.5 kg/hm^(2),符合荷兰矿物核算模式和欧盟建议氮盈余量标准(100和80 kg/hm^(2))。长期稻虾共作和增施氮肥有利于土壤无机氮含量增加,扩充土壤氮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虾共作 施氮量 氮平衡 氮盈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拌种剂对小麦生长及病虫害防治效果的影响
6
作者 万超 昌文 +2 位作者 朱慧 张瑶 刘松杰 《湖北植保》 2025年第2期57-59,65,共4页
病虫害严重威胁着小麦产量和品质,拌种剂是预防病虫害的重要措施。为筛选安全有效的小麦拌种剂,本文开展了不同小麦拌种剂的药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苗期科微康出苗率最高(90.31%),拌翠根长最长(7.60 cm),奥拜瑞根数最多(5.90条);分蘖... 病虫害严重威胁着小麦产量和品质,拌种剂是预防病虫害的重要措施。为筛选安全有效的小麦拌种剂,本文开展了不同小麦拌种剂的药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苗期科微康出苗率最高(90.31%),拌翠根长最长(7.60 cm),奥拜瑞根数最多(5.90条);分蘖期科微康+奥拜瑞在多项生长指标表现突出,拌翠根长最长(11.47 cm),威播地上茎长最长(40.07 cm);纹枯病防治上,拌翠防效最佳,达99.8%;产量方面,禾跃+帮巧时最高,达484.8 kg/667m~2,增产11.5%。综合考虑,拌翠、禾跃+帮巧时、科微康+奥拜瑞3个拌种处理表现突出,建议作为当地小麦生产中优先考虑的拌种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拌种剂 小麦 生长指标 病虫害防治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汉平原油—瓜—棉高效配套栽培技术 被引量:1
7
作者 沈金权 王彦舟 +4 位作者 许宝林 柳德明 黄先军 武永柏 闵大东 《中国棉花》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29-29,共1页
关键词 江汉平原 麦棉 油棉 油菜 西瓜 配套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梨树低位多头高接换种技术 被引量:1
8
作者 刘德煦 汪杰祥 《湖北农业科学》 1989年第12期30-32,共3页
过去,高接换种多采用“大抹头”的方法,由于接位高,操作困难,基枝较细,树势恢复较慢,短期内不能获得优质果品,因此,更新改造低产园的速度很慢,致使梨树生产发展和果农经济收入均受较大影响。 近几年来,我市科技工作者对梨树高接换种技... 过去,高接换种多采用“大抹头”的方法,由于接位高,操作困难,基枝较细,树势恢复较慢,短期内不能获得优质果品,因此,更新改造低产园的速度很慢,致使梨树生产发展和果农经济收入均受较大影响。 近几年来,我市科技工作者对梨树高接换种技术进行了多次改进试验,在原有“大抹头”的基础上,改用“低位多头高接换种”,(以下简称“低接”),即嫁接部位降低、插枝增加,通过多次试验总结,收到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树 高接换种 嫁接技术 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茬棉亩产100kg皮棉配套栽培技术
9
作者 沈金权 王彦舟 +4 位作者 关洪涛 黄先军 柳德明 黄永洋 闵大东 《农业科技通讯》 2005年第5期14-15,共2页
关键词 配套栽培技术 皮棉 亩产 植棉面积 1997年 2004年 江汉平原 九十年代 仙桃市 湖北省 麦套棉 产值 公顷 小麦 油菜 前作 棉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轻简栽培技术对比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万家俊 何杰 +3 位作者 周波 万智峰 郑先东 刘杰 《中国种业》 2011年第S1期45-47,共3页
水稻是仙桃市主要的粮食作物,占粮食总产量的80.2%,常年种植面积6万hm2。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各种轻简栽培技术逐渐得以推广应用。开展各种栽培方式对比试验研究,充分了解增产增效潜力,从中找出既节本增效,又能实现高产的栽培技术显得... 水稻是仙桃市主要的粮食作物,占粮食总产量的80.2%,常年种植面积6万hm2。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各种轻简栽培技术逐渐得以推广应用。开展各种栽培方式对比试验研究,充分了解增产增效潜力,从中找出既节本增效,又能实现高产的栽培技术显得非常有必要。2010年,在湖北省农技推广总站的安排下,仙桃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承担了水稻轻简栽培技术对比试验研究项目,以期为扩大推广水稻轻简栽培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轻简栽培 处理 对比试验研究 不同栽培方式 仙桃市 栽培技术 节本增效 免耕抛秧 科学依据 对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稻新品种“两优8106”直播高产关键栽培技术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笛 杨元祥 舒箐 《安徽农学通报》 2017年第18期34-34,39,共2页
该文通过对杂交水稻"两优8106"直播栽培技术的探讨,总结了直播稻的生育特点,运用合理密植、科学施肥、化学调控、适时除草等技术手段,达到高产低本高效的目的,稻谷平均产量可达10500kg/hm^2,比移栽稻增产1125kg/hm^2。
关键词 杂交稻 新品种 两优8106 直播 高产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田三熟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12
作者 沈金权 《中国棉花》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27-27,共1页
关键词 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一年三熟 棉田 间套作物 配套栽培 培肥地力 效益显著 产值 莴苣 甘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麻新品种红引135在仙桃的试验、示范
13
作者 程劲松 沈金权 +2 位作者 肖庭标 冯灵枝 李坤文 《中国麻作》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0-30,共1页
红麻新品种红引135在仙桃的试验、示范程劲松,沈金权,肖庭标,冯灵枝,李坤文(湖北省仙桃市种籽公司)、(仙桃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仙桃市地处江汉平原,是湖北省红麻主产县市之一。近年来,我们进行了红麻新品种一红引135的... 红麻新品种红引135在仙桃的试验、示范程劲松,沈金权,肖庭标,冯灵枝,李坤文(湖北省仙桃市种籽公司)、(仙桃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仙桃市地处江汉平原,是湖北省红麻主产县市之一。近年来,我们进行了红麻新品种一红引135的品种比较试验和生产示范,现将研究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麻 新品种 红引135 品种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后板茬抢栽棉花高产配套栽培技术
14
作者 沈金权 刘杰 +3 位作者 刘德兵 吴静红 钟贤波 闵国斌 《中国棉花》 2016年第4期42-42,44,共2页
近年来,由于植棉效益低,特别是临时收储政策取消后,棉价继续下降,加之油菜籽价低滞销;而小麦产量高,价格适宜,经济效益较好,且适应机械收割,湖北仙桃及附近地区旱地大面积冬作油菜改为满幅小麦,小麦收获后移栽棉花。因移栽棉花迟播、迟... 近年来,由于植棉效益低,特别是临时收储政策取消后,棉价继续下降,加之油菜籽价低滞销;而小麦产量高,价格适宜,经济效益较好,且适应机械收割,湖北仙桃及附近地区旱地大面积冬作油菜改为满幅小麦,小麦收获后移栽棉花。因移栽棉花迟播、迟栽、迟发,导致生育进程推迟,有效结铃期缩短,产量降低,效益差。为确保在不影响小麦产量水平的情况下棉花获得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高产 迟栽 结铃期 植棉效益 栽培技术 机械收割 迟播 生育进程 麦套 单株成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莴苣、甘蓝、棉花一年三熟高产高效配套栽培技术
15
作者 沈金权 《农业科技通讯》 2007年第2期45-45,共1页
莴苣、甘蓝、棉花一年三熟配套栽培较好地解决了间套作物争光、争肥、争季节的矛盾,不仅有利培肥地力.而且有利棉花壮苗早发高产,经济效益显著。大面积栽培结果:一般公顷产莴苣11310kg左右,产值4524元左右:产甘蓝33210kg左右。产... 莴苣、甘蓝、棉花一年三熟配套栽培较好地解决了间套作物争光、争肥、争季节的矛盾,不仅有利培肥地力.而且有利棉花壮苗早发高产,经济效益显著。大面积栽培结果:一般公顷产莴苣11310kg左右,产值4524元左右:产甘蓝33210kg左右。产值16605元左右;产棉花1822.5kg左右。产值26061元左右,年公顷产值47190元左右.此模式在我市城区及集镇附近已大面积采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配套栽培技术 一年三熟 棉花 莴苣 甘蓝 栽培技巧 间套作物 培肥地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改”常规栽培技术 确保植棉增产增效
16
作者 沈成 陈江辉 +3 位作者 秦前胜 刘杰 刘春仿 陈启文 《农业科技通讯》 2010年第5期128-129,共2页
仙桃市地处江汉平原腹地.是湖北省主产棉县(市)之一,2009年植棉面积2.35万hm^2。比上年下降了11.66%,总产3.071万t.比上年的2.774万t增10.71%。广大棉农面对收购期“高开高走”的棉价市场,植棉积极性有所激发,但更多农... 仙桃市地处江汉平原腹地.是湖北省主产棉县(市)之一,2009年植棉面积2.35万hm^2。比上年下降了11.66%,总产3.071万t.比上年的2.774万t增10.71%。广大棉农面对收购期“高开高走”的棉价市场,植棉积极性有所激发,但更多农民倾向用工少、投入低、效益高且适宜机械收获的作物,以便抽出时间进城务工。由此可见,2010年棉花生产仍面临严峻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棉面积 常规栽培 增效 技术 江汉平原 机械收获 棉花生产 湖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后棉中后期田间管理技术
17
作者 刘伟 韩文广 +2 位作者 金鑫 杜左斌 杜又华 《湖北植保》 2018年第4期51-52,共2页
湖北省仙桃市地处江汉平原腹地,是湖北省主产棉县(市)之一。近年来,由于棉价伤农,油莱籽价低滞销,加之小麦产量高,价格适宜,经济效益较好,且适应机械收割,从而使旱地大面积冬作油菜改为满幅小麦,导致麦套棉、油后棉改为麦后棉。如何... 湖北省仙桃市地处江汉平原腹地,是湖北省主产棉县(市)之一。近年来,由于棉价伤农,油莱籽价低滞销,加之小麦产量高,价格适宜,经济效益较好,且适应机械收割,从而使旱地大面积冬作油菜改为满幅小麦,导致麦套棉、油后棉改为麦后棉。如何确保麦后棉高产丰收,我市科技工作者和广大棉农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对麦后棉中后期田间管理进行了一些探讨,现简介如下:1适迟打顶争秋桃麦后棉比棉套棉播种、移栽时间推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后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氮量下稻虾共作水稻产量与田面水水质特征 被引量:4
18
作者 黄飞 聂玺斌 +8 位作者 杨朔 丁紫娟 李锦涛 郜红建 叶新新 葛永虎 梅军 曹玉贤 侯俊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1-55,共5页
研究了不同氮用量对稻虾共作水稻产量与田面水水质的影响,以为稻虾共作实现精确施肥提供理论依据。试验共设5个氮肥用量处理,分别设置氮0、60、120、180和240 kg/hm^(2),依次以CK、N_(60)、N_(120)、N_(180)、N_(240)表示,氮肥均按基肥... 研究了不同氮用量对稻虾共作水稻产量与田面水水质的影响,以为稻虾共作实现精确施肥提供理论依据。试验共设5个氮肥用量处理,分别设置氮0、60、120、180和240 kg/hm^(2),依次以CK、N_(60)、N_(120)、N_(180)、N_(240)表示,氮肥均按基肥:分蘖肥7∶3施肥。结果表明,施肥能维持土壤较高的无机氮含量并能促进水稻干物质积累,施肥处理提高水稻产量8%~42%,其中N_(120)产量最高,比CK增产42%;施氮后3 d内田面水中氨态氮含量迅速增加,随着时间的推迟氨态氮随之降低,在14 d后降到最低且趋于稳定,其中施氮后5 d内各处理的氨态氮浓度差异显著,施氮越多其值越大;田面水中亚硝态氮浓度在前5 d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其中第3 d各施肥处理差异较显著,第7 d后其浓度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不同施氮量显著影响了田面水的pH,各处理在施肥后14 d内的pH波动在6.57~8.22之间,但14 d以后各处理差异不显著。适宜的施氮量促进水稻增产的同时也减少了田间表面水氨态氮和亚硝态氮含量,为小龙虾保持良好的生存环境,120~130 kg/hm^(2)可以作为稻虾共作系统推荐施氮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虾共作 田面水 施氮量 水稻产量 氨态氮 亚硝态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氮肥种类对稻虾共作水稻生长和田面水水质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葛永虎 黄飞 +9 位作者 肖大康 聂玺斌 杨朔 丁紫娟 李锦涛 郜红建 叶新新 梅军 章叶飞 侯俊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0-54,共5页
稻虾共作模式具有较高的综合效益,近年在全国发展迅速。为稻虾共作选择适宜氮肥种类,既能保证田面水水质,又能保证水稻氮素供应而促进水稻生长,对稻虾共生系统的清洁生产至关重要。设置3种施肥处理(CF,基施复混肥并追施尿素;CRF,缓释复... 稻虾共作模式具有较高的综合效益,近年在全国发展迅速。为稻虾共作选择适宜氮肥种类,既能保证田面水水质,又能保证水稻氮素供应而促进水稻生长,对稻虾共生系统的清洁生产至关重要。设置3种施肥处理(CF,基施复混肥并追施尿素;CRF,缓释复混肥作基肥一次性施用;OF,基施有机无机复混肥并追施尿素),并以不施氮肥为对照(CK),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水稻分蘖期之前田面水水质及全生育期水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F和OF处理相比,CRF处理降低稻虾田田面水氨氮及亚硝态氮的效果最好,有利于小龙虾回田生长;施肥处理提高了土壤无机氮含量,促进了水稻干物质累积;CRF处理水稻的有效穗数、产量、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偏生产效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与CF和OF处理相比,产量分别提高14.26%和12.84%,氮肥农学效率分别提高64.86%和54.65%,氮肥偏生产效率分别提高15.00%和13.60%。此外,CRF处理还节约了追肥所需的劳动力。综上,从田面水水质、水稻生长及氮肥利用效率等因素考虑,在稻虾共作中采用缓释复混肥一次性基施的施肥方式是较佳选择,有利于该模式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虾共作 氮肥种类 水质 产量 氮肥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丙唑·戊唑醇SC防治小麦赤霉病田间药效评价 被引量:4
20
作者 乔志刚 舒箐 +2 位作者 杨宇 周义权 朱全江 《湖北植保》 2022年第5期51-52,72,共3页
本研究开展了15%丙唑·戊唑醇SC和2种常规药剂对小麦赤霉病田间药效防治对比试验。结果表明,15%丙唑·戊唑醇SC制剂用量为80 g/667m^(2)时可有效预防小麦赤霉病,防效达92.0%,高于常规药剂45%戊唑·咪鲜胺EW用量30 g/667m^(2... 本研究开展了15%丙唑·戊唑醇SC和2种常规药剂对小麦赤霉病田间药效防治对比试验。结果表明,15%丙唑·戊唑醇SC制剂用量为80 g/667m^(2)时可有效预防小麦赤霉病,防效达92.0%,高于常规药剂45%戊唑·咪鲜胺EW用量30 g/667m^(2)和43%戊唑醇SC用量30 g/667m^(2)的防效;15%丙唑·戊唑醇SC对小麦有明显的增产作用,与常规药剂45%戊唑·咪鲜胺EW相比,增产23 kg/667m^(2),增收49.5元/667m^(2),与常规药剂43%戊唑醇SC相比,增产38 kg/667m^(2),增收85元/667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丙唑·戊唑醇SC 小麦赤霉病 田间药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