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仙居县古树资源的空间分布格局 被引量:4
1
作者 吴忠东 杨先友 +1 位作者 陈赐赐 陈绘画 《现代农业科技》 2020年第11期160-161,163,共3页
根据浙江省仙居县2017年古树资源调查资料,利用扩散系数、平均拥挤度、聚集(块)性指标、负二项分布K值、David&Moore丛生指标等多项空间分布格局指标,研究仙居县古树资源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仙居县古树无论株数还是种类其空... 根据浙江省仙居县2017年古树资源调查资料,利用扩散系数、平均拥挤度、聚集(块)性指标、负二项分布K值、David&Moore丛生指标等多项空间分布格局指标,研究仙居县古树资源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仙居县古树无论株数还是种类其空间分布格局均为聚集分布,纬度、经度对古树株数或种类的空间分布无显著影响。海拔对古树株数的空间分布无显著影响,但对古树种类的空间分布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树资源 空间分布格局 聚集分布 浙江仙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州市古树名木资源特征和空间分布格局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王坚娅 丁巧林 +2 位作者 李卓 陈利星 孙薇 《浙江林业科技》 2022年第4期68-74,共7页
为进一步掌握台州市的古树名木资源,根据浙江省台州市2017年古树名木资源调查资料,利用扩散系数、平均拥挤度、聚集(块)性指标、负二项分布K值、David&Moore丛生指标等多个空间分布格局指标,研究台州市古树名木的空间分布格局。结... 为进一步掌握台州市的古树名木资源,根据浙江省台州市2017年古树名木资源调查资料,利用扩散系数、平均拥挤度、聚集(块)性指标、负二项分布K值、David&Moore丛生指标等多个空间分布格局指标,研究台州市古树名木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台州市古树名木共有15668株,其中,古树有15654株,名木有14株,隶属56科117属194种;数量较多的树种为樟Cinnamomum camphora(3026株)、云锦杜鹃Rhododendron fortunei(2214株)、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1928株)、枫香树Liquidambar formosana(1463)株、苦槠Castanopsis sclerophylla(1325株)、柳杉Cryptomeria japonica var.sinensis(1013株);从树龄结构看,树龄500 a以上的古树名木有562株,其中,树龄1000 a以上的有57株,最大树龄为1600年,树龄300~499 a的古树名木有1431株,树龄100~299 a的古树名木有13675株;按县级行政区域分,天台县有7134株,仙居县有4786株,临海市有1532株,黄岩区有982株,三门县有684株,温岭市有254株,玉环市有178株,椒江区有77株,路桥区有41株;就空间分布格局而言,台州市古树名木无论是数量还是种类,都呈聚集分布,且经度、纬度和海拔都对古树名木的空间分布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树名木 空间分布格局 聚集分布 台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仙居括苍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天蛾科昆虫资源调查 被引量:1
3
作者 陈春棠 吴忠东 +2 位作者 洪祖兵 邵呈龙 翁钱塘 《浙江林业科技》 2021年第1期74-81,共8页
于2014-2019年每年的4-10月、2020年4-8月,对浙江仙居括苍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的天蛾科Sphingidae昆虫进行了调查,共采集标本128号,经鉴定分别隶属于3亚科、20属、32种(含亚种)。依据我国动物地理区系,浙江仙居括苍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的天蛾... 于2014-2019年每年的4-10月、2020年4-8月,对浙江仙居括苍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的天蛾科Sphingidae昆虫进行了调查,共采集标本128号,经鉴定分别隶属于3亚科、20属、32种(含亚种)。依据我国动物地理区系,浙江仙居括苍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的天蛾科昆虫与华中区、华南区、西南区、青藏区、华北区共有种较多,属于东洋界华中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蛾科 区系 括苍山省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流型湿地公园栖息地研究:以浙江仙居永安溪湿地公园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剑武 谢哲根 +2 位作者 陈利星 刘宝权 谢文远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6-73,共8页
为提高湿地公园栖息地分类的合理性,促进湿地公园生态系统研究和有效开展高质量建设保护管理工作,基于斑块尺度水平,采用按级序主导因子的分级分类方法,对河流型湿地公园栖息地作出系统性分类,分析动物生态类群与栖息地类型的适宜性关系... 为提高湿地公园栖息地分类的合理性,促进湿地公园生态系统研究和有效开展高质量建设保护管理工作,基于斑块尺度水平,采用按级序主导因子的分级分类方法,对河流型湿地公园栖息地作出系统性分类,分析动物生态类群与栖息地类型的适宜性关系,并在浙江仙居永安溪湿地公园开展案例研究。结果显示:通过逐级细分、各级分类主导因子合理选择和组合,提高栖息地分类结果的合理性;野生动物栖息地是多种类型斑块的组合,动物各生态类群的栖息活动跨越多种类型的适宜栖息地斑块,栖息地斑块可分为关键性栖息地斑块、辅助性栖息地斑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型湿地公园 斑块尺度 栖息地类型 分级分类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东部和西部林木持久性和森林树种结构25年变化对比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卢金宝 邵华亮 +4 位作者 马雪清 曾春兴 王坚娅 应彬彬 吴伟志 《浙江林业科技》 2021年第3期39-45,共7页
林木持久性是森林稳定程度的直观反映,森林树种结构是森林稳定性的综合体现。文章将浙江的森林林木分为松类、杉类、阔叶类3类,将1994—2019年按浙江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固定样地复查的调查时间分为1994—1999年(第一阶段)、1999—2004年... 林木持久性是森林稳定程度的直观反映,森林树种结构是森林稳定性的综合体现。文章将浙江的森林林木分为松类、杉类、阔叶类3类,将1994—2019年按浙江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固定样地复查的调查时间分为1994—1999年(第一阶段)、1999—2004年(第二阶段)、2004—2009年(第三阶段)、2009—2014年(第四阶段)、2014—2019年(第五阶段)五个阶段,通过单位面积活立木的株数比例和林木存续期数学期望,定量分析对比浙江省东西部25年来森林结构与组成的变化情况,探索林木稳定及其变动的规律和原因,以期服务森林可持续发展。阔叶类林木的比例高,表明森林结构稳定;林木存续期数学期望高,表明林木的持久性强。研究结果表明,在浙江省东西部,3类林木的林木存续期数学期望均表现出"N"形现象,即随着时间的推移呈先增大后减小再稳定增加,且变化节点均在1999—2004年;东部的林木持久性在25年间强于西部的,但这种差距随着时间的推移在逐渐减小;无论东部还是西部,松类林木的林木持久性在3类林木中都是最低的,而阔叶类都是最高的;东西部的树种组成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即松类林木的比例逐年下降、杉类林木的比例在整体上变化不大、阔叶类林木的比例逐年增加;东部的阔叶类林木比例在前三个阶段低于西部,而后两个阶段略高于西部,单位面积株数均低于西部,但差距在缩小。整体上,浙江省东西部阔叶类林木的持久性均在不断增强,但东部强于西部,两地阔叶类林木的单位面积立木株数和相对比例在不断增加,森林趋于更稳定的状态,森林质量得到不断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东部 浙江西部 森林 树种结构 林木持久性 林木存续期数学期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仙居永安溪湿地公园的生态胁迫与保护对策
6
作者 柯志军 谢哲根 +2 位作者 陈利星 姚鸿文 陶晶 《林业调查规划》 2022年第2期137-141,共5页
为了诊断生态胁迫问题,消除或减缓生态胁迫因素,修复已遭危害的生态系统,提高湿地公园自身持续发展能力,对仙居永安溪湿地公园的生态胁迫因素进行实地调查。结果表明,自然胁迫因素有洪水和强台风、干旱季和枯水期河流生态缺水、森林病虫... 为了诊断生态胁迫问题,消除或减缓生态胁迫因素,修复已遭危害的生态系统,提高湿地公园自身持续发展能力,对仙居永安溪湿地公园的生态胁迫因素进行实地调查。结果表明,自然胁迫因素有洪水和强台风、干旱季和枯水期河流生态缺水、森林病虫害;人为胁迫因素有生态环境污染、非法经营活动、森林经营管理不科学以及其他人为胁迫因素。针对胁迫因素及其危害情况,实施了加大对湿地公园的保护管理力度,开展栖息地生态修复,推进绿色发展等保护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胁迫 生态修复 绿色发展 仙居永安溪湿地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