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化学重点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研究与探索 被引量:24
1
作者 侯晓霞 王春燕 +2 位作者 郁清 许波连 丁维平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69-272,共4页
化学重点实验室是特殊的化学实验室,其特点是人员复杂、流动性大、贵重大型仪器多,因此安全管理难度较大。针对化学类重点实验室的药品安全、仪器安全以及水电气安全等方面内容,结合所在重点实验室的实际情况,从安全意识、安全制度、硬... 化学重点实验室是特殊的化学实验室,其特点是人员复杂、流动性大、贵重大型仪器多,因此安全管理难度较大。针对化学类重点实验室的药品安全、仪器安全以及水电气安全等方面内容,结合所在重点实验室的实际情况,从安全意识、安全制度、硬件建设和软件管理这4个方面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安全管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 重点实验室 安全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超大通道结构的介孔氧化硅柱层状钛酸的合成和催化应用初探 被引量:8
2
作者 侯文华 徐林 +1 位作者 颜其洁 陈静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744-748,共5页
A mesoporous(d=2.3mm)silica-pillared layered tetratita nate with a super gallery(d 001 =1.84mm)was prepared by first preswelling layered tetratitanate with n-dodecyl amine,then reacting with 20wt%NH 2 (CH 2 ) 3 Si (OC... A mesoporous(d=2.3mm)silica-pillared layered tetratita nate with a super gallery(d 001 =1.84mm)was prepared by first preswelling layered tetratitanate with n-dodecyl amine,then reacting with 20wt%NH 2 (CH 2 ) 3 Si (OC 2 H 5 ) 3 aqueous solution,and finally calcinating the resultant solid product i n air at 550℃.All the reaction was carried out hydrothermally in an aut oclave at 130℃.The obtained materia l has a relatively high BET surface area of204m 2 ·g -1 and a thermal stability beyond 600℃.The catalytic application of the material was also investigated by using the dehydration of isopropanol and the reform of n-hexane as two probing reac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通道结构 介孔氧化硅 柱层状钛酸 合成 催化剂 丙醇 脱水 正己烷 脱氢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孔结构的α-FeOOH对苯酚的催化臭氧化降解 被引量:21
3
作者 董玉明 蒋平平 张爱民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595-1600,共6页
以双氧水和硫酸亚铁为原料,采用绿色简便水热法得到了高比表面的羟基氧化铁纳米催化剂,提出将α-FeOOH纳米材料用作臭氧化催化剂。X射线粉末衍射(XRD)、透射电镜(TEM)、低温氮吸附脱附表征结果证明催化剂组成为α-FeOOH,形貌为直径13~2... 以双氧水和硫酸亚铁为原料,采用绿色简便水热法得到了高比表面的羟基氧化铁纳米催化剂,提出将α-FeOOH纳米材料用作臭氧化催化剂。X射线粉末衍射(XRD)、透射电镜(TEM)、低温氮吸附脱附表征结果证明催化剂组成为α-FeOOH,形貌为直径13~20nm、长度70~100nm具有介孔结构的棒状物,Brunauer-Emmett-Teller(BET)比表面积达到132m2·g-1,碱滴定分析表明所得催化剂的表面羟基密度高达5.484mmol·g-1,该纳米材料对臭氧化降解水中苯酚显示了优异的催化性能。机理研究表明,具有高比表面、高表面羟基密度以及合适的pHpzc值的纳米α-FeOOH催化剂,在多相催化反应中促进了臭氧分子到羟基自由基的转变,从而加快了苯酚的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氧化铁 纳米 臭氧化 水处理 苯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ZSM-5分子筛中Brønsted酸中心的空间邻近性对单分子烷烃裂解反应的影响
4
作者 邓名洋 宋晨海 +1 位作者 薛念华 丁维平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31-939,共9页
以不同硅/铝摩尔比(简称硅/铝比)的HZSM-5分子筛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氨气吸附及程序升温脱附(NH_(3)-TPD)、烷烃吸附及程序升温脱附(Alkane-TPD)、29Si和27Al魔角转动固体核磁共振(29Si&27Al MAS SSNMR)、^(1)H和^(1)H双量子魔角转动... 以不同硅/铝摩尔比(简称硅/铝比)的HZSM-5分子筛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氨气吸附及程序升温脱附(NH_(3)-TPD)、烷烃吸附及程序升温脱附(Alkane-TPD)、29Si和27Al魔角转动固体核磁共振(29Si&27Al MAS SSNMR)、^(1)H和^(1)H双量子魔角转动固体核磁共振(^(1)H&^(1)H DQ MAS SSNMR)等表征手段,研究了HZSM-5分子筛中Brønsted(B)酸中心的空间邻近性对烷烃分子吸附的特点,同时考察了空间邻近的B酸中心对烷烃单分子裂解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HZSM-5分子筛硅/铝比的降低,分子筛中B酸中心空间邻近的几率增加,烷烃(丙烷、正丁烷和正戊烷)裂解的反应路径、选择性在邻近的B酸中心都与在孤立的酸中心上不同,显示出协同催化特点。其中,烷烃转化过程中裂解反应增加,脱氢反应减少,中间裂解产物相比于端基裂解产物具有更高的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ZSM-5分子筛 Brønsted酸中心 空间邻近 烷烃吸附及程序升温脱附 烷烃裂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团簇催化剂的精准调控及其催化性能研究
5
作者 蔡潇 丁维平 祝艳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83-993,共11页
精确金属团簇是由确定数目的原子组成的集合体,其电子结构和空间结构都有巨大的可调变性,为催化性能的精准调控提供了极为广阔的空间。从原子尺度上精准控制金属团簇的尺寸和结构,克服传统金属纳米颗粒尺寸与结构多分散性的缺点,从原子... 精确金属团簇是由确定数目的原子组成的集合体,其电子结构和空间结构都有巨大的可调变性,为催化性能的精准调控提供了极为广阔的空间。从原子尺度上精准控制金属团簇的尺寸和结构,克服传统金属纳米颗粒尺寸与结构多分散性的缺点,从原子水平上真正反映了微观结构对目标产物的影响,建立明确的结构与功能的关联,对金属催化本质的研究提供更为清晰的信息,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意义。本综述总结了原子精确金属团簇催化剂的金属数目、异金属位点、有机配体、异构体、电子构型的调控策略,及其对催化性能的影响。在此方面进行深入的基础研究,有望发现更多的高性能催化剂与新催化反应,为金属催化带来新的研究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精确 金属团簇 精准调控 催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O_(2)助剂对铜基催化剂上辛烯醛加氢制辛醇反应副产物选择性的影响
6
作者 刘洁 孙远龙 +3 位作者 李婷婷 于杨 李忠于 郭学锋 《低碳化学与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8-44,57,共8页
辛烯醛气相法加氢是工业领域生产2-乙基己醇(下称“辛醇”)的主要方法,该过程的副产物种类和选择性对辛醇品质和产量有直接影响。为获得具有较高催化活性的催化剂并控制副产物选择性,制备了铜(Cu)基催化剂,并采用SiO_(2)作为助剂对催化... 辛烯醛气相法加氢是工业领域生产2-乙基己醇(下称“辛醇”)的主要方法,该过程的副产物种类和选择性对辛醇品质和产量有直接影响。为获得具有较高催化活性的催化剂并控制副产物选择性,制备了铜(Cu)基催化剂,并采用SiO_(2)作为助剂对催化剂进行了改性。评价了所得催化剂(N-1、N-2和N-3)的辛烯醛气相加氢催化性能,并结合XRD、N_(2)吸/脱附、XPS、TEM、NH_(3)-TPD和Py-IR等多种表征方式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催化剂的催化活性与催化剂中CuO分散度和Lewis酸量相关。其中在入口温度为150℃、反应压力为0.4 MPa和辛烯醛进料液空速为0.3 h^(-1)的条件下,SiO_(2)含量(质量分数,下同)为0的N-1的辛烯醛转化率为99.76%,辛醇选择性为99.50%,加氢产物中部分加氢副产物2-乙基己醛和2-乙基己烯醇含量分别为0.22%和0.04%,重组分含量为1.06%;SiO_(2)能够修饰催化剂表面性质,定向降低重组分产物选择性,SiO_(2)含量为2%的N-2的辛烯醛转化率为99.49%,辛醇选择性为99.40%,2-乙基己醛、2-乙基己烯醇和重组分含量分别为0.28%、0.06%和0.72%。在总计10个月的工业应用验证中,N-2表现出较好的催化性能,其2-乙基己醛、辛醇和重组分含量的均值分别为小于0.01%、97.88%和0.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烯醛加氢 铜基催化剂 2-乙基己醇 SiO_(2) 副产物选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ntrolling the conductivity and microporosity of biocarbon to produce supercapacitors with battery-level energies at an ultrahigh power
7
作者 CHENG Bei XIE Xing-yan +5 位作者 WAN Liu CHEN Jian ZHANG Yan DU Cheng GUO Xue-feng XIE Ming-jiang 《新型炭材料(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09-420,共12页
In order to meet the demands of new-generation electric vehicles that require high power output(over 15 kW/kg),it is crucial to increase the energy density of car-bon-based supercapacitors to a level comparable to tha... In order to meet the demands of new-generation electric vehicles that require high power output(over 15 kW/kg),it is crucial to increase the energy density of car-bon-based supercapacitors to a level comparable to that of batteries,while maintaining a high power density.We re-port a porous carbon material produced by immersing pop-lar wood(PW)sawdust in a solution of KOH and graphene oxide(GO),followed by carbonization.The resulting mater-ial has exceptional properties as an electrode for high-en-ergy supercapacitors.Compared to the material prepared by the direct carbonization of PW,its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was in-creased from 0.36 to 26.3 S/cm.Because of this and a high microporosity of over 80%,which provides fast electron channels and a large ion storage surface,when used as the electrodes for a symmetric supercapacitor,it gave a high energy density of 27.9 Wh/kg@0.95 kW/kg in an aqueous electrolyte of 1.0 mol/L Na_(2)SO_(4).The device also had battery-level energy storage with maximum energy densities of 73.9 Wh/kg@2.0 kW/kg and 67.6 Wh/kg@40 kW/kg,an ultrahigh power density,in an organic electrolyte of 1.0 mol/L TEABF4/AN.These values are comparable to those of 30−45 Wh/kg for Pb-acid batteries and 30−55 Wh/kg for aqueous lithium batteries.This work indicates a way to prepare carbon materials that can be used in supercapacit-ors with ultrahigh energy and power dens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duced GO modification Loose wood Symmetric supercapacitor Battery-level energy dens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O_3纳米带/RGO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纪文旭 吴迪 +2 位作者 杨蓉 丁维平 彭路明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59-665,共7页
以水杨酸为模板剂和还原剂,采用水热法制备得到了一种MoO3纳米带/RGO复合材料。利用XRD、SEM、TEM、拉曼光谱、恒流充放电、交流阻抗等手段对样品的结构、形貌以及电化学性能进行表征。测试结果表明,MoO3纳米带/RGO复合材料作为锂离子... 以水杨酸为模板剂和还原剂,采用水热法制备得到了一种MoO3纳米带/RGO复合材料。利用XRD、SEM、TEM、拉曼光谱、恒流充放电、交流阻抗等手段对样品的结构、形貌以及电化学性能进行表征。测试结果表明,MoO3纳米带/RGO复合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在50 m A·g-1的电流密度下可逆比容量为1 000 m Ah·g-1,循环50次后比容量还保持在950 m Ah·g-1,相比于MoO3纳米带其容量保持能力和循环性能得到了显著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O3纳米带 还原氧化石墨烯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层数石墨烯的光热显微成像
9
作者 都安邦 王源璠 +7 位作者 魏志弘 张东旭 李理 杨炜青 孙千璐 赵丽丽 徐伟高 田玉玺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5-59,共5页
二维层状材料(石墨烯、二维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等)因具有独特的物理性质,引起了研究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极大促进了化学、材料科学和凝聚态物理学的发展。开发能够探究层状材料中层数依赖的光学、电学、力学和热学特性的新技术一直是二维... 二维层状材料(石墨烯、二维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等)因具有独特的物理性质,引起了研究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极大促进了化学、材料科学和凝聚态物理学的发展。开发能够探究层状材料中层数依赖的光学、电学、力学和热学特性的新技术一直是二维材料领域最活跃的研究方向之一。光热显微镜利用光激发后非辐射跃迁产生的热效应,可实现在单个颗粒或单分子水平上成像与检测,并实时捕捉微观尺度热弛豫和热传输过程。本文对比研究了石墨烯薄片在不同光热介质(空气、甘油)中随厚度变化的光热特性,发现了在两种介质中光热信号强度与样品厚度之间均存在非线性依赖关系。相比于空气介质,甘油介质中光热信号强度具有更高的对比度,且随着厚度增加表现出非单调变化。该研究提供了不同介质环境中不同层数石墨烯光吸收和热弛豫特征的细节信息,相关研究结论将为层状材料及其异质结的热学性质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光热显微成像 层数依赖 光吸收 非辐射弛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浸渍法制备NiO/CeO2催化剂及其在CO氧化反应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10
作者 孙敬方 葛成艳 +4 位作者 姚小江 曹原 张雷 汤常金 董林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451-2458,共8页
采用固相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NiO/CeO2催化剂,并通过与常规湿浸渍法比较,考察了制备方法对催化剂和CO氧化反应性能的影响.同时结合X射线衍射(XRD),N2吸附-脱附(BET),透射电镜(TEM),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2-TPR),拉曼(Raman)光谱,X射线光电... 采用固相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NiO/CeO2催化剂,并通过与常规湿浸渍法比较,考察了制备方法对催化剂和CO氧化反应性能的影响.同时结合X射线衍射(XRD),N2吸附-脱附(BET),透射电镜(TEM),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2-TPR),拉曼(Raman)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手段对催化剂的结构和表面物种分散状态进行了表征.CO氧化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当镍负载量相同时,固相浸渍法制备的催化剂相比于湿浸渍法表现出更好的催化性能.TEM、XPS、H2-TPR结果表明,固相浸渍法更有利于加强镍铈间的相互作用和得到高分散的镍物种,从而促进镍物种的还原.Raman结果表明固相浸渍法相比于湿浸渍法能产生更多氧空位,这有利于氧气在催化剂表面的活化,使得CO氧化反应更容易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O CeO2 CO氧化 固相浸渍法 湿浸渍法 界面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松木为模板研制高比表面积MgO固体强碱 被引量:13
11
作者 孙瑞琴 周徐 +3 位作者 孙林兵 吴昊 淳远 须沁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333-2337,共5页
以松木为模板,乙酸镁为前驱物,通过外模板法制备了一系列的MgO固体碱材料,并用XRD、SEM、正己烷吸附、低温液氮吸附、Hammett指示剂法、ICP、IR和TG-DSC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用该方法制备出来的MgO样品具有松木的生物形态,由... 以松木为模板,乙酸镁为前驱物,通过外模板法制备了一系列的MgO固体碱材料,并用XRD、SEM、正己烷吸附、低温液氮吸附、Hammett指示剂法、ICP、IR和TG-DSC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用该方法制备出来的MgO样品具有松木的生物形态,由横截面积比较均一的棒状纳米颗粒构成,不同于乙酸镁直接焙烧得到的MgO样品.松木模板的使用有助于降低形成MgO样品的晶粒直径并明显提高了其比表面积,与此同时,这些具有生物形态的MgO样品仍保持了较高的碱强度,可望用作优良的碱催化剂或催化剂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木模板 MGO 高比表面积 纳米材料 固体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2+)在γ-Al_2O_3上的分散状态及负载型Ni/γ-Al_2O_3催化剂的α-蒎烯加氢活性(英文) 被引量:15
12
作者 任世彪 邱金恒 +3 位作者 王春燕 许波连 范以宁 陈懿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21-1028,共8页
用X-射线衍射(XRD)、紫外-可见漫散射光谱(UV-VisDRS)、程序升温还原(TPR)、CO化学吸附和微反测试等方法研究了Ni2+在γ-Al2O3上的分散状态和负载型Ni/γ-Al2O3催化剂的α-蒎烯加氢催化活性。结果表明,当Ni2+负载量远低于其在γ-Al2O3... 用X-射线衍射(XRD)、紫外-可见漫散射光谱(UV-VisDRS)、程序升温还原(TPR)、CO化学吸附和微反测试等方法研究了Ni2+在γ-Al2O3上的分散状态和负载型Ni/γ-Al2O3催化剂的α-蒎烯加氢催化活性。结果表明,当Ni2+负载量远低于其在γ-Al2O3载体表面分散容量时,Ni2+优先嵌入载体表面四面体空位,随着Ni2+负载量的增加,嵌入载体表面八面体空位Ni2+的比例增大。由于八面体Ni2+易被还原为金属态Ni0,NiO/γ-Al2O3样品的还原度随Ni2+负载量的增加而大幅度地增加,经氢还原所得Ni/γ-Al2O3催化剂的CO吸附量和α-蒎烯加氢催化活性大幅度增加。对La2O3助剂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分散在γ-Al2O3上的La3+物种可阻止Ni2+嵌入γ-Al2O3表面四面体空位,增大了八面体Ni2+物种所占比例,提高了催化剂的还原度,故Ni-La2O3/γ-Al2O3催化剂催化活性高于Ni/γ-Al2O3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γ-Al2O3茹NiO/γ-Al2O3 分散状态 催化加氢 Α-蒎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选择性催化还原Ce-Mn-Ti-O催化剂铈组分助催化作用 被引量:11
13
作者 庄柯 裘婧 +1 位作者 许波连 范以宁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81-685,共5页
用NH3程序升温脱附(NH3-TPD)、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H2程序升温还原(H2-TPR)和BET表面积测试结合NO选择性催化还原(SCR)微型反应评价等方法,研究了溶胶-凝胶法制备的Ce-Mn-Ti-O复合氧化物催化剂中铈组分的助催化作用... 用NH3程序升温脱附(NH3-TPD)、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H2程序升温还原(H2-TPR)和BET表面积测试结合NO选择性催化还原(SCR)微型反应评价等方法,研究了溶胶-凝胶法制备的Ce-Mn-Ti-O复合氧化物催化剂中铈组分的助催化作用.结果表明随铈含量增加,NO转化率大幅度增加,在Ce/Mn摩尔比约0.08时达极大值,其后随铈含量进一步增加,NO转化率又逐渐下降.适量铈组分的加入对Mn-Ti-O催化剂表面酸性影响不大,但增加了催化剂活性组分Mn物种的表面浓度,提高了Mn4+物种的相对含量和Mn物种的可还原性,从而提高催化剂低温SCR活性.当Ce/Mn摩尔比超过0.08,催化剂表面的Mn组分与Ce组分可能形成无定型结构的多层聚集的Ce-O-Mn物种,导致催化剂Mn/Ti摩尔比下降和Mn物种可还原性下降,从而导致催化剂SCR活性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铈 氧化锰 氧化钛 氮氧化物 选择性催化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载型Pd/TiO_2和Pd-Ag/TiO_2催化剂的乙炔选择性加氢催化性能 被引量:10
14
作者 顾虹 许波连 +2 位作者 周静 李远志 范以宁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12-715,共4页
利用程序升温还原(TPR)、X-射线衍射(XRD)、CO吸附-红外光谱(CO-IR)、电子顺磁共振(EPR)和微型催化反应评价等手段,研究了负载Pd/γ-Al2O3,Pd/TiO2和Pd-Ag/TiO2催化剂的结构和乙炔选择性加氢催化性能.结果表明,Pd/TiO2催化剂具有较Pd/γ... 利用程序升温还原(TPR)、X-射线衍射(XRD)、CO吸附-红外光谱(CO-IR)、电子顺磁共振(EPR)和微型催化反应评价等手段,研究了负载Pd/γ-Al2O3,Pd/TiO2和Pd-Ag/TiO2催化剂的结构和乙炔选择性加氢催化性能.结果表明,Pd/TiO2催化剂具有较Pd/γ-Al2O3催化剂更优良的乙炔选择性加氢催化性能,这与Pd-TiO2之间的强相互作用密切相关.Pd-TiO2之间的强相互作用不仅使负载型钯金属催化剂具有较高的乙炔加氢催化选择性,而且具有较高的乙炔加氢催化活性.Pd/TiO2催化剂中添加Ag组分后,Pd金属可促进Ag+的还原并可能形成Pd-Ag合金,催化剂的乙烯选择性虽有所增加,但乙炔转化率和乙烯收率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钯-银合金 二氧化钛 乙炔 催化选择性加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OI/Bi_2WO_6对甲基橙和苯酚的光催化降解及光催化机理(英文) 被引量:12
15
作者 崔玉民 洪文珊 +3 位作者 李慧泉 吴兴才 凡素华 朱良俊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31-441,共11页
采用简单的沉积方法制备了不同碘化氧铋含量的BiOI/Bi2WO6光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和BET比表面积测量对其进行了表征。在紫外和可见光的照射... 采用简单的沉积方法制备了不同碘化氧铋含量的BiOI/Bi2WO6光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和BET比表面积测量对其进行了表征。在紫外和可见光的照射下,使用甲基橙和苯酚的光催化降解评价了BiOI/Bi2WO6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与商业P25和纯Bi2WO6相比,13.2%BiOI/Bi2WO6光催化剂具有更高的紫外和可见光催化性能。这明显增加的光催化活性主要归功于光生电子和空穴在Bi2WO6和BiOI界面上的有效转移,降低了电子-空穴对的复合。基于BiOI和Bi2WO6的能带结构,提出了光生载流子的一种转移过程。自由基清除剂的实验表明,·OH,h+,·O2-和H2O2,特别是h+,共同支配了甲基橙和苯酚的光催化降解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法 BiOI Bi2WO6 光催化 甲基橙 苯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镓纳米带的合成和发光性质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郭彦 吴强 +2 位作者 王喜章 胡征 陈懿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69-672,共4页
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以碳纳米管作还原剂还原Ga2O3粉末,生成的气态Ga2O和载气Ar中的微量O2反应,在多孔氧化铝模板上沉积得到了Ga2O3纳米带。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和选区电子衍射对产物的结构和形态进行表征,发现产物为β鄄Ga... 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以碳纳米管作还原剂还原Ga2O3粉末,生成的气态Ga2O和载气Ar中的微量O2反应,在多孔氧化铝模板上沉积得到了Ga2O3纳米带。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和选区电子衍射对产物的结构和形态进行表征,发现产物为β鄄Ga2O3纳米带,宽度在20 ̄500nm之间,厚度为5 ̄100nm,长度可达几十微米。产物中还有几微米宽的Ga2O3纳米片。光致发光谱结果表明β鄄Ga2O3纳米带能发射蓝光和紫外光。文中还简单推测了β鄄Ga2O3纳米带的形成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带 性质研究 氧化镓 GA2O3 化学气相沉积法 多孔氧化铝模板 扫描电子显微镜 透射电子显微镜 合成 选区电子衍射 光致发光谱 碳纳米管 形成机理 还原剂 产物 紫外光 微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性氧化铝模板与一维纳米新材料的制备 被引量:10
17
作者 吴强 胡征 +2 位作者 王喜章 杨勇 陈懿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647-653,共7页
纳米材料尤其是以碳纳米管有序阵列为代表的一维纳米阵列材料的重要价值,促进了人们对模板合成方法的研究。本文简要回顾和总结了近年来有关孔性氧化铝模板的制备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结合我们实验室的部分相关研究工作,揭示了孔性氧化... 纳米材料尤其是以碳纳米管有序阵列为代表的一维纳米阵列材料的重要价值,促进了人们对模板合成方法的研究。本文简要回顾和总结了近年来有关孔性氧化铝模板的制备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结合我们实验室的部分相关研究工作,揭示了孔性氧化铝模板在合成与组装一维纳米新材料方面的重要作用,以进一步活跃和促进该重要领域的研究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备 孔性氧化铝模板 一维纳米材料 一维纳米阵列 模板法合成 模板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碱土金属对负载型铂锡催化剂长链烷烃脱氢反应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8
作者 邱安定 范以宁 +3 位作者 王玉 许艺 吴沛成 陈懿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97-201,共5页
用微型催化反应装置结合吡啶吸附一红外光谱、热重、氢化学吸附和程序升温等还原手段,研究了添加碱土金属离子助剂对负载型PtSn/γ-Al2O3催化剂长链烷烃(C10-13)脱氢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碱土金属助剂的引入可以降低催化剂积... 用微型催化反应装置结合吡啶吸附一红外光谱、热重、氢化学吸附和程序升温等还原手段,研究了添加碱土金属离子助剂对负载型PtSn/γ-Al2O3催化剂长链烷烃(C10-13)脱氢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碱土金属助剂的引入可以降低催化剂积炭量、提高催化剂铂金属表面裸露度,从而提高催化剂脱氢反应稳定性。但强碱性的碱土金属助剂如Ba^2+的引入增强了锡与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减弱了锡与铂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反应后催化剂铂金属表面裸露度下降,故PtSnBa/γ-Al2O3催化剂脱氢活性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铂锡催化剂 碱土金属 助剂 长链烷烃 脱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焙烧温度对CuO在γ-Al_2O_3载体上的分散和催化CO完全氧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19
作者 王哲 赵曦 +3 位作者 万海勤 朱捷 刘斌 董林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54-458,共5页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经不同温度焙烧的CuO/γ-Al_2O_3催化剂,并通过BET、XRD、UV-DRS、H_2-TPR以及CO完全氧化反应,研究了不同焙烧温度对CuO/γ-Al_2O_3催化剂中CuO组分的分散、还原和催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焙烧温度为450℃时,CuO在γ...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经不同温度焙烧的CuO/γ-Al_2O_3催化剂,并通过BET、XRD、UV-DRS、H_2-TPR以及CO完全氧化反应,研究了不同焙烧温度对CuO/γ-Al_2O_3催化剂中CuO组分的分散、还原和催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焙烧温度为450℃时,CuO在γ-Al_2O_3上的分散容量约为0.56mmol/100m^2;当焙烧温度达到750℃时,Cu^(2+)同时占据γ-Al_2O_3载体(110)面上的八面体和四面体空位.对于450℃焙烧的低CuO含量的样品,在H_2-TPR结果中只观察到处于八面体空位的CuO物种的还原,而经750℃焙烧的样品则同时观察到处于八面体和四面体空位的CuO物种的还原,且处于八面体空位的CuO的还原会促进处于四面体空位的CuO的还原.处于八面体空位的CuO在CO完全氧化反应中的活性要高于处于四面体空位的Cu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O/Γ-AL2O3 CO完全氧化反应 焙烧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型低密度聚乙烯-氢氧化镁复合阻燃材料的改性 被引量:9
20
作者 杨朕 周晨刚 +3 位作者 周到 陈必风 杨琥 程镕时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14-320,共7页
以一种商业化的Mg(OH)2为阻燃剂,以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为高分子基材,采用两步法制备了LLDPE-Mg(OH)2复合阻燃材料(简称复合阻燃材料),考察了5种硅烷偶联剂对复合阻燃材料的改性效果,并从硅烷偶联剂的分子结构出发讨论了硅烷偶联剂... 以一种商业化的Mg(OH)2为阻燃剂,以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为高分子基材,采用两步法制备了LLDPE-Mg(OH)2复合阻燃材料(简称复合阻燃材料),考察了5种硅烷偶联剂对复合阻燃材料的改性效果,并从硅烷偶联剂的分子结构出发讨论了硅烷偶联剂对复合阻燃材料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Mg(OH)2粒子经5种硅烷偶联剂改性后粒径及其分布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大和变宽;经KH-560(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偶联剂改性的复合阻燃材料的机械性能和热稳定性较好,因为KH-560分子中长有机疏水链上的活性环氧基团有效改善了Mg(OH)2粒子与LLDPE间的相容性;SEM表征结果进一步证实,经KH-560偶联剂改性的复合阻燃材料中Mg(OH)2与LLDPE的相容性及Mg(OH)2粒子在LLDPE基体中的分散性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烷偶联剂 线型低密度聚乙烯 氢氧化镁 复合阻燃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