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得宝松治疗神经性皮炎等皮肤病118例临床疗效总结 被引量:5
1
作者 顾志英 王侠生 +2 位作者 罗邦国 毛维翰 陈美娟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13-114,共2页
得宝松治疗神经性皮炎等皮肤病118例临床疗效总结顾志英①王侠生②罗邦国③毛维翰④陈美娟④得宝松混悬液是由二丙酸倍他米松和倍他米松磷酸钠混合而成的注射剂,具有消炎、抗过敏作用。我们于1994年5月~10月试用于某些常见... 得宝松治疗神经性皮炎等皮肤病118例临床疗效总结顾志英①王侠生②罗邦国③毛维翰④陈美娟④得宝松混悬液是由二丙酸倍他米松和倍他米松磷酸钠混合而成的注射剂,具有消炎、抗过敏作用。我们于1994年5月~10月试用于某些常见而顽固难治的皮肤病如神经性皮炎、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性皮炎 药物疗法 得宝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安乡县水灾区皮肤病调查 被引量:4
2
作者 沈志鸿 钱骋风 毛维翰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4期369-371,共3页
目的了解湖南安乡县水灾地区皮肤病的发病情况。 方法对水灾地区 1416个皮肤病初诊患者作有关皮肤病发病情况的调查 ,并和我院同期 10 2 97个皮肤病初诊患者作比较。 结果水灾地区的皮肤病就诊数明显高于我院同期数 ,在各类皮肤病的... 目的了解湖南安乡县水灾地区皮肤病的发病情况。 方法对水灾地区 1416个皮肤病初诊患者作有关皮肤病发病情况的调查 ,并和我院同期 10 2 97个皮肤病初诊患者作比较。 结果水灾地区的皮肤病就诊数明显高于我院同期数 ,在各类皮肤病的比较中发现水灾地区细菌感染性皮肤病、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浸渍皮炎的发病比例明显高于我院同期 ,而病毒感染性皮肤病、夏季皮炎、日光性皮炎、痒疹、自身免疫性皮肤病、药疹及性病等的发病比例明显低于我院同期。 结论认为以上差别是由于水灾地区的特殊自然环境、不良卫生习惯、缺医少药以及城乡差别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灾地区 感染性皮肤病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确的皮肤清洁与皮肤屏障保护 被引量:19
3
作者 郑志忠 李利 +4 位作者 刘玮 吴艳 项蕾红 赖维 鞠强 《临床皮肤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824-826,共3页
皮肤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具有重要的屏障功能。过度清洁、滥用化妆品和不正确的护理操作均可损伤皮肤屏障,导致皮肤脆弱、敏感以及对化妆品不耐受等一系列问题。为了帮助临床皮肤科医生正确地指导患者护理与清洁皮肤,本文对清洁与皮... 皮肤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具有重要的屏障功能。过度清洁、滥用化妆品和不正确的护理操作均可损伤皮肤屏障,导致皮肤脆弱、敏感以及对化妆品不耐受等一系列问题。为了帮助临床皮肤科医生正确地指导患者护理与清洁皮肤,本文对清洁与皮肤屏障的关系作一综述,提出正确的皮肤清洁原则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清洁 皮肤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舒尼替尼致手足皮肤反应1例 被引量:5
4
作者 陆凌怡 赖慧颖 鞠强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0-132,共3页
1病历摘要患者男,72岁。因手、足皮肤红斑、角化过度、脱屑伴疼痛3年。于2015年8月31日来我院就诊。患者于2012年3月因确诊右肾癌,肺部、
关键词 手足皮肤反应 舒尼替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度与重度寻常痤疮患者非皮损区毛囊菌群分析:一项单中心横断面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梁梦晨 李嘉祺 +2 位作者 吴心怡 莫小辉 鞠强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94-1103,共10页
目的·研究中度、重度寻常痤疮患者与健康者非皮损区毛囊菌群群落结构和载量的差异,探讨微生物与寻常痤疮及其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选取2022年8月—2023年8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皮肤科就诊... 目的·研究中度、重度寻常痤疮患者与健康者非皮损区毛囊菌群群落结构和载量的差异,探讨微生物与寻常痤疮及其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选取2022年8月—2023年8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皮肤科就诊的中度、重度寻常痤疮(简称痤疮)患者和健康志愿者。取中度、重度痤疮患者及健康志愿者面部非皮损区毛囊内容物进行16S rRNA高通量测序以及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检测,分析不同严重程度痤疮患者毛囊细菌菌群多样性、物种组成差异和菌群载量差异。结果·纳入10例中度痤疮患者、11例重度痤疮患者及11例健康志愿者,3组间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中度痤疮组和重度痤疮组相对于健康组细菌α多样性均显著下降(P=0.020,P=0.013)。主坐标分析(principal coordinates analysis,PCoA)图表明健康组人群样本分布较为集中,组内差异较小,而中度痤疮组及重度痤疮组人群样本分布有一定的趋势但较为离散,组内之间存在较大差异。3组样本趋势分布差异明显,组间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较大。相似性分析结果显示健康组与中度痤疮组(P=0.027)、健康组与重度痤疮组(P=0.017)组间β多样性有显著差异,物种组成相似度低。中度痤疮组与重度痤疮组(P=0.160)组间物种相似度较高。门水平上3组的优势菌群均为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以及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属水平上健康组优势菌为丙酸杆菌属(Propionibacterium)、未分类的放线菌属(unclassified Actinomycetales),2组痤疮组优势菌均为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丙酸杆菌属。相对于健康组,中度痤疮组和重度痤疮组非皮损区毛囊中的葡萄球菌属相对丰度均显著增加(P=0.010,P=0.019),毛囊菌群载量均显著增加(均P=0.001)。与中度痤疮组相比,重度痤疮组毛囊样本中细菌载量显著升高(P=0.017)。结论·中度、重度痤疮患者与健康者非皮损区毛囊微生物群落结构不同,痤疮组微生物多样性明显下降。中度痤疮组及重度痤疮组非皮损区毛囊中的葡萄球菌属相对丰度较健康组均显著增加。随着痤疮严重程度的增加,非皮损区毛囊内细菌载量显著增加。研究提示痤疮的发生以及严重程度可能与毛囊菌群的群落结构和载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寻常痤疮 毛囊菌群 葡萄球菌属 细菌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例罕见的分克孢子菌病──掌黑癣 被引量:5
6
作者 顾慧瑛 沈威敏 薛金宝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1994年第S1期124-125,共2页
一例罕见的分克孢子菌病──掌黑癣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皮肤科(200001)顾慧瑛,沈威敏,薛金宝幼女6岁,于1987年7月右手掌心皮肤不慎擦伤后自然愈合。2个月后在损伤处出现中央深,外周浅,表面平滑的圆形黑色... 一例罕见的分克孢子菌病──掌黑癣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皮肤科(200001)顾慧瑛,沈威敏,薛金宝幼女6岁,于1987年7月右手掌心皮肤不慎擦伤后自然愈合。2个月后在损伤处出现中央深,外周浅,表面平滑的圆形黑色斑疹如绿豆大。黑斑范围逐渐扩大至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掌黑癣 自然愈合 真菌感染 真菌检查 廖万清 真菌培养 厚壁孢子 真菌镜检 分隔菌丝 上海长征医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寻常痤疮患者临床调查分析 被引量:16
7
作者 吴伊旋 胡煜文 王辰梁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4年第5期411-411,共1页
寻常痤疮是皮肤科的一种常见病,好发于青年男女面部,直接影响容貌.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痤疮也日益为人们所重视.为此,我们对406例寻常痤疮患者的发病情况、发病因索、严重程度。
关键词 寻常痤疮 青春期 发病因素 心理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72例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或解脲支原体感染分析 被引量:11
8
作者 吴伊旋 陆平 +1 位作者 沈志鸿 刘怡文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1年第3期259-260,共2页
目的 探讨当前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CT)或解脲支原体(UU)感染的临床特征。方法 分析272例泌尿生殖感染CT或UU患者的性别、年龄分布,病原体及临床症状。结果 目前泌尿生殖道CT或UU感染的男性就诊者较多,21~... 目的 探讨当前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CT)或解脲支原体(UU)感染的临床特征。方法 分析272例泌尿生殖感染CT或UU患者的性别、年龄分布,病原体及临床症状。结果 目前泌尿生殖道CT或UU感染的男性就诊者较多,21~40岁组为高发人群,以沙眼衣原体感染为主,混合感染率达43.4%,临床症状隐匿。结论 应尽可能做全面病原体检查,以阻止这两种病原体的蔓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尿生殖道感染 沙眼衣原体感染 解尿支原体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荨麻疹部分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6
9
作者 吴伊旋 沈惠风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36-137,共2页
慢性荨麻疹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反复发作的过敏性疾病,其发病机制除了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以外,还有IgE及其受体的自身抗体FcεRI引发的自身免疫反应、Thl/Th2细胞亚群失衡,以及炎症递质白三烯释放所导致的后续炎症反应等参与。这些异... 慢性荨麻疹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反复发作的过敏性疾病,其发病机制除了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以外,还有IgE及其受体的自身抗体FcεRI引发的自身免疫反应、Thl/Th2细胞亚群失衡,以及炎症递质白三烯释放所导致的后续炎症反应等参与。这些异常免疫反应将给那些难以单纯用抗组胺药物治疗的慢性荨麻疹带来更多的治疗靶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荨麻疹 慢性 免疫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荨麻疹患者的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和类胰蛋白酶测定 被引量:5
10
作者 沈志鸿 吴伊旋 +2 位作者 陆平 毛维翰 许以平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3-14,共2页
为研究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类胰蛋白酶(tryptase)在慢性荨麻疹中的变化,采用PHARMACIAUNICAP-100系统酶免疫荧光检测仪,分别对18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和29名正常人作ECP和tryptase检测。结果,慢性荨麻疹患者组ECP测定值为7.74... 为研究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类胰蛋白酶(tryptase)在慢性荨麻疹中的变化,采用PHARMACIAUNICAP-100系统酶免疫荧光检测仪,分别对18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和29名正常人作ECP和tryptase检测。结果,慢性荨麻疹患者组ECP测定值为7.74±9.35ng/L,阳性率为27.8%。正常对照组ECP测定值为2.33ng/L,阳性率为0。两组对比有明显差异(P<0.01)。慢性荨麻疹患者组tryptase测定值为7.34±5.02ng/L,阳性率为72.2%。正常对照组tryptase测定值为4.15±1.52ng/L,阳性率为10.34%。两组相比也有明显差异(P<0.01)。慢性荨麻疹患者中存在嗜酸粒细胞和肥大细胞的激活,其释放的ECP和tryptase可分别作为嗜酸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激活的标志物,并可能提示与I型变态反应的延缓相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 类胰蛋白酶 慢性荨麻疹 EC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2)P敷贴、微波和冷冻治疗寻常疣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
11
作者 马玉波 孙晓光 +3 位作者 刘怡文 陈美娟 陆平 黄钢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284-1287,1295,共5页
目的探讨^(32)P敷贴治疗寻常疣的临床疗效,并结合微波和冷冻治疗效果,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门诊选择寻常疣患者460例,根据病史及其典型皮损特征明确诊断。随机分成微波治疗组153例,冷冻治疗组153例,^(32)P敷贴治疗组154例。经治疗... 目的探讨^(32)P敷贴治疗寻常疣的临床疗效,并结合微波和冷冻治疗效果,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门诊选择寻常疣患者460例,根据病史及其典型皮损特征明确诊断。随机分成微波治疗组153例,冷冻治疗组153例,^(32)P敷贴治疗组154例。经治疗后均随访3个月以上,观察其临床疗效、副作用和并发症、远期副作用和并发症。结果微波组临床治愈率、复发率、副作用和并发症发生率分别是60.8%、39.2%、52.3%、38.6%;冷冻组分别是51.6%、48.4%、77.1%、35.3%;^(32)P敷贴组分别是92.2%、7.8%、18.2%、13.6%。^(32)P敷贴组疗效与另两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32)P敷贴后疣体凝固性坏死,细胞内病毒包涵体消失。随访4年内,除瘢痕外,三组均未发生全身和远期毒副作用与并发症。结论^(32)P敷贴治疗较微波和冷冻治疗,方法简便安全,治愈率高,复发率低,副作用及并发症少,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乳头瘤病毒 微波疗法 冷冻治疗 ^32P 敷贴治疗 吸收剂量 寻常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季也蒙念珠菌所致口腔念珠菌病1例 被引量:5
12
作者 沈威敏 章强强 顾慧瑛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50-51,共2页
患者男性,34岁,舌部、口腔内颊部粘膜白膜,每遇夏季增多增厚,天气转冷白膜减少变薄,反复发作5年。发作时张口困难,感觉疼痛。真菌学检查鉴定为季也蒙念珠菌。给予伊曲康唑200mg/d共7d为1个疗程,连用3个疗程治愈。
关键词 季也蒙念珠菌 伊曲康唑 口腔粘膜病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带状疱疹l例 被引量:12
13
作者 沈威敏 汪菁峰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3-33,共1页
关键词 带状疱疹 临床表现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Bowen病1例 被引量:3
14
作者 吴伊旋 沈志鸿 陈美娟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87-388,共2页
患者男性,74岁,病程20余年,临床表现为面部、躯干或四肢多发性,边缘清楚的结痂性暗红褐色斑块,皮肤病理报告符合Bowen病。
关键词 BOWEN病 皮肤原位鳞癌 病例报告 皮肤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2)P敷贴治疗尖锐湿疣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怡文 陆平 +2 位作者 马玉波 黄钢 陈美娟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1年第2期168-169,共2页
目的探讨核素32 P治疗尖锐湿疣的机理 ,观察其疗效及复发率。 方法尖锐湿疣患者 3 4例 ,在每cm2 面积上采用放射性活度为 9.2 5MBq的核素32 P敷贴 ,1次 /周 ,平均保持 5h ,以清水冲洗。 结果痊愈率 10 0 % ,复发率 8.82 %。 结论 32 ... 目的探讨核素32 P治疗尖锐湿疣的机理 ,观察其疗效及复发率。 方法尖锐湿疣患者 3 4例 ,在每cm2 面积上采用放射性活度为 9.2 5MBq的核素32 P敷贴 ,1次 /周 ,平均保持 5h ,以清水冲洗。 结果痊愈率 10 0 % ,复发率 8.82 %。 结论 32 P治疗尖锐湿疣疗效显著 ,复发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复发率 磷32 敷贴 治疗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 被引量:10
16
作者 冯欢 郭胤仕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36-138,共3页
目的:探索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T cells,Tregs)在慢性荨麻疹(CU)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CU患者和健康人外周血CD3^+、CD4^+、CD8^+、CD4^+CD25^+T细胞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CU患者外周血CD3^+T细胞... 目的:探索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T cells,Tregs)在慢性荨麻疹(CU)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CU患者和健康人外周血CD3^+、CD4^+、CD8^+、CD4^+CD25^+T细胞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CU患者外周血CD3^+T细胞比例无明显变化,CD4^+T细胞增高(P<0.05),CD4^+CD25^+T细胞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1),CD8^+T细胞数量降低(P<0.05),CD4^+/CD8^+比值明显升高(P<0.05)。自身血清皮肤试验(ASST)阳性组与阴性组的CU患者CD4^+CD25^+Tregs细胞的数量无统计学差异。结论:CU患者外周血存在Treg细胞及其他T淋巴细胞亚群的数量异常和分化失衡,这一异常在CU发病中的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荨麻疹 慢性 T淋巴细胞亚群 调节性T细胞 流式细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荨麻疹患者的类胰蛋白酶测定 被引量:3
17
作者 沈志鸿 吴伊旋 +2 位作者 陆平 毛维翰 许以平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1年第5期453-454,共2页
目的研究类胰蛋白酶与慢性荨麻疹发病的关系。 方法采用PharmaciaUnicap - 10 0系统酶免疫荧光检测仪 ,分别对 2 5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和 2 9例正常人作类胰蛋白酶检测。 结果慢性荨麻疹患者组类胰蛋白酶阳性率为 72 .0 % ,正常对照组阳... 目的研究类胰蛋白酶与慢性荨麻疹发病的关系。 方法采用PharmaciaUnicap - 10 0系统酶免疫荧光检测仪 ,分别对 2 5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和 2 9例正常人作类胰蛋白酶检测。 结果慢性荨麻疹患者组类胰蛋白酶阳性率为 72 .0 % ,正常对照组阳性率为 10 .3% ,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 (P <0 .0 1)。 结论类胰蛋白酶可作为慢性荨麻疹发病过程中肥大细胞激活的一个标示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胰蛋白酶 慢性荨麻疹 肥大细胞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0.05%丙酸氟替卡松乳膏治疗皮炎、湿疹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18
作者 郭志丽 顾军 +8 位作者 温海 袁定芬 施伟民 陈仁贵 徐慧珍 陈美娟 汤依晨 吴瑞勤 周群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31-331,共1页
关键词 皮炎 神经性 湿疹 丙酸氟替卡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屑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变化 被引量:4
19
作者 沈志鸿 毛维翰 +1 位作者 施虹敏 陈铭生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4年第3期238-241,共4页
对31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25名正常健康者,进行了系统的血液流变学观察。结果银屑病组全血粘度在高切变率及低切变率时皆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血浆粘度的增高尤为显著。银屑病组中尚有9例(29.0%)体外血栓试验Q值增高,及... 对31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25名正常健康者,进行了系统的血液流变学观察。结果银屑病组全血粘度在高切变率及低切变率时皆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血浆粘度的增高尤为显著。银屑病组中尚有9例(29.0%)体外血栓试验Q值增高,及4例(12.9%)血小板聚集增强。其它如红细胞压积、TK值、血沉及血沉方程式K值、纤维蛋白原等指标两组间均无明显差别。结果提示红细胞聚集能力的增强和血清内大分子物质的增加可能是使血粘度增高的因素,血小板聚集功能、血栓形成及红细胞内粘度的变化也值得进一步研究,以便更合理地应用活血化瘀的治则来治疗本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全血粘度 血液流变学 体外血栓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4^+CD25^+Treg细胞在慢性荨麻疹发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9
20
作者 冯欢 郭胤仕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13-315,共3页
CD4^+CD25^+Treg细胞的功能紊乱在变态反应性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新近研究表明慢性荨麻疹是由于Treg细胞数量和(或)功能上的异常所引发。文章阐述了Treg细胞的来源、分类、作用机制及其与慢性荨麻疹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CD4+CD25+TREG细胞 FOXP3 荨麻疹 慢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