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类分析法在鼻腔鼻窦恶性肿瘤微血管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贾海英 莫天石 +2 位作者 张涛 山艳春 王继群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357-2359,共3页
目的探讨聚类分析法在鼻腔鼻窦恶性肿瘤(NPMT)微血管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用微血管计数和聚类分析结果统计鼻腔鼻窦恶性肿瘤与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比较其结果是否一致。结果聚类分析法可将MVD计数聚为2类,经检验得出MVD与鼻... 目的探讨聚类分析法在鼻腔鼻窦恶性肿瘤(NPMT)微血管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用微血管计数和聚类分析结果统计鼻腔鼻窦恶性肿瘤与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比较其结果是否一致。结果聚类分析法可将MVD计数聚为2类,经检验得出MVD与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癌旁和对照组的表达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这与微血管计数方差分析结果一致。结论认为聚类分析法可以用于MVD计数结果聚类,用于鼻腔鼻窦肿瘤与MVD的研究,简化了MVD计数步骤,为肿瘤微血管的研究提供重要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类分析 鼻肿瘤 微血管 微血管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ogistic回归分析多生物指标在鼻腔鼻窦涎腺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贾海英 山艳春 +3 位作者 张涛 莫天石 罗思瑾 王继群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95-699,774,共6页
目的:筛选出与鼻腔鼻窦涎腺癌密切相关的生物指标,并结合临床病例分析,以指导临床治疗和评估预后。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多种目前研究较为广泛的与恶性肿瘤转移复发相关的生物指标在鼻腔鼻窦涎腺癌、癌旁组织和对照组中的表达,... 目的:筛选出与鼻腔鼻窦涎腺癌密切相关的生物指标,并结合临床病例分析,以指导临床治疗和评估预后。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多种目前研究较为广泛的与恶性肿瘤转移复发相关的生物指标在鼻腔鼻窦涎腺癌、癌旁组织和对照组中的表达,并对其结果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多分类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鼻腔鼻窦涎腺癌的发生过程中层黏连蛋白(LN)、Ⅳ型胶原蛋白(ColⅣ)及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临床病例发现LN和ColⅣ共同阴性表达的患者更易发生复发和转移。结论:在鼻腔鼻窦涎腺癌发生过程中LN和ColⅣ是保护因素,而MVD则是危险因素。LN和ColⅣ共同减少与鼻腔鼻窦涎腺癌的复发转移密切相关。临床上可通过联合检测LN和ColⅣ以指导鼻腔鼻窦涎腺癌的治疗及预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GISTIC回归 生物指标 鼻腔鼻窦涎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和LN-R在鼻腔鼻窦恶性肿瘤中表达的临床意义
3
作者 贾海英 张涛 +2 位作者 山艳春 莫天石 王继群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84-287,共4页
目的:探讨层黏连蛋白(LN)及其受体(LN-R)在鼻腔鼻窦恶性肿瘤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37例鼻腔鼻窦恶性肿瘤、78例癌旁组织和37例对照组织中LN和LN-R的表达。结果:LN在鼻腔鼻窦恶性肿瘤中阳性表达率(13.87%)明显低于癌... 目的:探讨层黏连蛋白(LN)及其受体(LN-R)在鼻腔鼻窦恶性肿瘤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37例鼻腔鼻窦恶性肿瘤、78例癌旁组织和37例对照组织中LN和LN-R的表达。结果:LN在鼻腔鼻窦恶性肿瘤中阳性表达率(13.87%)明显低于癌旁组(87.18%)和对照组(72.97%)(P<0.01),LN-R在鼻内翻性乳头状瘤中的阳性表达率(76.47%)明显高于鼻腔鼻窦恶性肿瘤(28.47%)、癌旁组织(10.26%)和鼻息肉或囊肿组织(10.0%)。LN-R在鼻腔鼻窦恶性上皮肿瘤和恶性软组织肿瘤中的表达存在显著差异(P<0.01),而LN的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LN的减少为恶性肿瘤的侵袭和转移提供了条件,在鼻腔鼻窦恶性肿瘤中LN的检测将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LN-R具有组织特异性,需根据不同病理类型进行深入研究。LN-R在鼻内翻性乳头状瘤中高表达,其机制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黏连蛋白 受体 层黏连蛋白 鼻咽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