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类胚胎干细胞向造血干细胞分化的微环境研究
1
作者 王建 林戈 +1 位作者 赵惠萍 卢光绣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19-1122,共4页
目的探讨胎肝基质细胞和骨髓基质细胞在诱导胚胎干细胞向血液血管干细胞分化中的作用,分析基因表达差异。方法通过将分化4d的EBs分别接种到以下两组中:(1)胎肝基质细胞层+细胞因子;(2)骨髓基质细胞层+细胞因子;诱导结束后,流式细胞术检... 目的探讨胎肝基质细胞和骨髓基质细胞在诱导胚胎干细胞向血液血管干细胞分化中的作用,分析基因表达差异。方法通过将分化4d的EBs分别接种到以下两组中:(1)胎肝基质细胞层+细胞因子;(2)骨髓基质细胞层+细胞因子;诱导结束后,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中血液血管干细胞标志KDR阳性细胞数以及造血干细胞标志CD34阳性细胞数,计数细胞分化过程中形成的造血干细胞样的集落数,比较诱导分化效果;收集胎肝基质细胞和胚胎骨髓基质细胞,采用cDNA芯片分析基因表达差异。结果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两组中KDR+细胞的比例为分别为:(1.06±0.20)%、(8.8±1.49)%;CD34+细胞比例为分别为:(1.25±0.16)%、(9.19±2.10)%;血岛样集落数量分别为0.9±0.36、10.6±0.63;上述结果均以骨髓基质细胞联合细胞因子诱导方法效率最高。基因芯片(hBMSCs/hFLSCs)中总共有240条基因在骨髓基质细胞中高表达,397条基因的在肝脏基质细胞中高表达。对细胞因子、细胞黏附分子以及细胞外基质蛋白的基因加以分析,结果发现在hBMSCs高表达的相关的21条基因,推测可能与造血分化相关。结论人类胚胎干细胞向造血干细胞分化过程中,涉及到细胞与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相关的细胞因子、细胞黏附分子、细胞外基质蛋白等可能起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干细胞 造血干细胞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羊膜上皮细胞干细胞特性及向胰岛素分泌细胞分化的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王建 彭琳 卢光琇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484-1487,共4页
目的建立人羊膜上皮细胞(hAECs)的分离及培养方法,探讨其向胰岛素分泌细胞分化的能力。方法观察不同培养方法对hAECs生长倍增时间的影响以优化其培养体系;通过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不同培养代数细胞多能干细胞的表面标记;通过体外添加诱... 目的建立人羊膜上皮细胞(hAECs)的分离及培养方法,探讨其向胰岛素分泌细胞分化的能力。方法观察不同培养方法对hAECs生长倍增时间的影响以优化其培养体系;通过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不同培养代数细胞多能干细胞的表面标记;通过体外添加诱导因子的方法,探讨诱导hAECs向胰岛素分泌细胞分化的潜能。结果在10 ng表皮生长因子培养下,hAECs可长期传代。hAECs表达胚胎干细胞表面标记如阶段特异性胚胎抗原4等;采用悬浮培养法诱导分化,可检测到胰岛发育、胰岛功能基因如胰腺十二指肠同源盒、神经源素3、同源异形盒转录因子6、胰岛素、胰高糖素的表达,免疫组化检测细胞可以表达胰岛素,并且随着外界葡萄糖浓度升高,胰岛素分泌显著增加。结论建立了人羊膜上皮细胞的分离和培养方法(不添加动物血清);在体外可诱导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羊膜上皮细胞 胰岛素分泌细胞 横向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胚胎干细胞向造血细胞的自发分化 被引量:3
3
作者 王建 林戈 +1 位作者 赵惠萍 卢光琇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02-605,610,共5页
目的研究人类胚胎干细胞自发向造血分化过程中造血干细胞和成熟血细胞标志出现时间,这将为胚胎干细胞定向诱导分化提供依据。方法将我所建立的人类胚胎干细胞系(chESC3)自发分化形成拟胚体,RT-PCR方法检测不同时间点造血相关基因KDR、B... 目的研究人类胚胎干细胞自发向造血分化过程中造血干细胞和成熟血细胞标志出现时间,这将为胚胎干细胞定向诱导分化提供依据。方法将我所建立的人类胚胎干细胞系(chESC3)自发分化形成拟胚体,RT-PCR方法检测不同时间点造血相关基因KDR、Bmi1、Scl、gata2等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6、8、10、12d造血干细胞标志CD34表达,并通过造血集落培养方法检测这些时间点造血集落形成能力,最后将拟胚体制备石蜡切片,免疫细胞化学检测10、12、15、18d CD45阳性阳性细胞数。结果造血干细胞早期基因KDR、Bmi1在hESCs中有表达,同时该基因随着拟胚体培养时间的延长,在第4~6天开始上调表达;造血干细胞标志性基因Scl,gata2在6~8d开始表达,并且维持高表达到12d。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时间点hEBs中CD34阳性细胞数,发现其随时间的延长有增多的趋势,6、8、10、12d分别为(1.4±0.4)%、(3.4±1.3)%、(5.5±2.2)%、(5.1%±1.7)%;6、8、10、12d的拟胚体细胞进行集落培养检测形成的集落数在每105个拟胚体细胞中分别为0、7±2、37±11、89±29,P<0.01;集落细胞表达CD45,瑞士吉姆撒染色,可以检测到分叶核粒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法对10、12、15、18d拟胚体进行切片染色,发现在这4d中可以明显观察到CD45阳性细胞的出现,并随时间的延长而数量增多,分别为:0、40.5±15.09、178.6±55.89、253.0±52.04,P<0.05。结论在自发向造血细胞分化的过程中经历了3个阶段:hESCs向胚层特异性细胞分化(前6~8d);造血干祖细胞扩增期(第8~12天);成熟血细胞大量出现期(15d以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 胚胎干细胞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catenin对胚胎干细胞自我更新与多能性调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洋 段星祥 +1 位作者 余娟 孙懿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06-211,共6页
胚胎干细胞来源于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囊胚内细胞团,是再生医学研究中的"种子细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能性。这种特性受到多种信号通路的调控,其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此调控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β-catenin是... 胚胎干细胞来源于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囊胚内细胞团,是再生医学研究中的"种子细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能性。这种特性受到多种信号通路的调控,其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此调控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β-catenin是一种多功能蛋白,是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中的开关分子,其参与的调控网络在时间和空间上调控胚胎干细胞自我更新和向三胚层分化的能力。因此,明确β-catenin对胚胎干细胞自我更新与多能性的调控机制,能够为胚胎干细胞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CATENIN 胚胎干细胞 自我更新 多能性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胚胎干细胞与小鼠囊胚嵌合的探讨
5
作者 徐小明 杜丽丽 +2 位作者 林戈 段馨 卢光琇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2-46,共5页
【目的】探讨人类胚胎干细胞(Human embryonic stemcells,hESCs)能否在小鼠胚胎环境中生存并参与其各个组织器官的分化,为hESCs与小鼠囊胚嵌合的可行性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将154枚受精后3.5 d(3.5days postcoitum,3.5 dpc)ICR品... 【目的】探讨人类胚胎干细胞(Human embryonic stemcells,hESCs)能否在小鼠胚胎环境中生存并参与其各个组织器官的分化,为hESCs与小鼠囊胚嵌合的可行性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将154枚受精后3.5 d(3.5days postcoitum,3.5 dpc)ICR品系小鼠囊胚随机分为3组:试验组(注射hESCs)、模拟注射组(注射针仅刺破透明带及滋养层细胞,但不注射细胞和溶液)及对照组(未注射),于注射后培养24 h统计囊胚完全孵化率。将稳定转染增强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的含有9~15个hESCs的小细胞团块,显微注射入3.5 dpcICR品系小鼠囊胚腔内,注射后分别于3,24,48,69,77,94和116 h,在普通荧光显微镜下观察EGFP阳性细胞的定位与动态分布情况,并将嵌合体胚胎移植入假孕母鼠子宫内,分别于移植后第4天和第6天处死孕鼠,普通荧光显微镜下观察EGFP阳性细胞在整个小鼠胚胎中的分布情况。【结果】注射后24 h,试验组和模拟注射组的囊胚完全孵化率分别为73.6%和77.1%,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38.3%)(P〈0.01),有88.9%(32/36)的胚胎中的hESCs迁移并定位在小鼠内细胞团(ICM)及其临近的滋养层细胞上;体外培养48 h后,EGFP阳性细胞数进一步减少;116 h后,只有1枚胚胎仍残留3~4个EGFP阳性细胞,且散在分布于ICM克隆之外。体内发育试验结果显示,将43枚注射后的嵌合体囊胚移植入6只代孕母鼠子宫内,获得了22枚脱膜,有17枚脱膜中含有胚胎,其中形态正常胎儿14枚,没有胚胎含有EGFP阳性细胞。【结论】hESCs很难与小鼠囊胚正常嵌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胚胎干细胞 囊胚 小鼠 嵌合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能干细胞来源的肝细胞诱导分化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王洋 彭莹莹 +2 位作者 段星祥 余娟 孙懿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5-22,共8页
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ESCs)和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Cs)是一类具有多能性和自我更新能力的多能干细胞,这些细胞具有无限增殖能力,并有潜能分化为机体三胚层所有类型的细胞。多能干细胞来源的... 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ESCs)和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Cs)是一类具有多能性和自我更新能力的多能干细胞,这些细胞具有无限增殖能力,并有潜能分化为机体三胚层所有类型的细胞。多能干细胞来源的肝细胞能够作为肝细胞的替代物应用于体外药物筛选和肝脏疾病的治疗。文章对多能干细胞向肝细胞的诱导研究、多能性干细胞来源肝细胞的鉴定方案研究及其在药物筛选和疾病治疗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分析,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能干细胞 分化 肝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慢病毒载体构建稳定干扰β-catenin的人胚胎干细胞系 被引量:2
7
作者 孙懿 曾思聪 +1 位作者 卢光琇 林戈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088-1092,共5页
目的建立β-catenin稳定干扰的人胚胎干细胞系。方法利用β-catenin慢病毒干扰质粒PLKO.1-puro-β-catenin转染包装细胞293FT制备重组慢病毒,并感染人胚胎干细胞,采用嘌呤霉素筛选稳定表达shβ-catenin人胚胎干细胞克隆;试验分为稳定转... 目的建立β-catenin稳定干扰的人胚胎干细胞系。方法利用β-catenin慢病毒干扰质粒PLKO.1-puro-β-catenin转染包装细胞293FT制备重组慢病毒,并感染人胚胎干细胞,采用嘌呤霉素筛选稳定表达shβ-catenin人胚胎干细胞克隆;试验分为稳定转染β-catenin干扰质粒组(Shβ-catenin)、稳定转染空白载体组(VECTOR)和对照未感染组(WT)三组,RT-PCR检测干扰后β-catenin mRNA表达;进一步免疫荧光检测干扰后细胞β-catenin和OCT4的蛋白表达。结果β-catenin特异性shRNA的慢病毒感染人胚胎干细胞后,获得稳定表达shβ-catenin的人胚胎干细胞系,Shβ-catenin组β-catenin mRNA表达明显降低,只有WT组mRNA表达的1%,而VECTOR组和WT组之间无明显差异;免疫荧光染色进一步验证shβ-catenin组中基本无β-catenin蛋白的表达,但表达多能性标记OCT4。结论通过β-catenin特异性shRNA慢病毒载体构建了稳定干扰β-catenin的人胚胎干细胞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胚胎干细胞 RNA干扰 Β-CATEN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全能性基因转入人胚胎成纤维细胞诱导多能性干细胞系的建立及其鉴定(英文) 被引量:2
8
作者 杜丽丽 林戈 卢光琇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157-1165,共9页
目的:利用人类胚胎成纤维细胞(human embryonic fibroblast cells,hEFs)获得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Cs)系并对其全能性进行鉴定。方法:本研究采用慢病毒感染的方法将含有Oct4,Sox2,Nanog和Lin28全能性基... 目的:利用人类胚胎成纤维细胞(human embryonic fibroblast cells,hEFs)获得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Cs)系并对其全能性进行鉴定。方法:本研究采用慢病毒感染的方法将含有Oct4,Sox2,Nanog和Lin28全能性基因的慢病毒颗粒转导hEFs,获得iPSCs,并对其进行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KP)染色,以及检测表面标记,端粒酶活性,EB分化和畸胎瘤形成等,同时进行核型分析以及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STR)分析。结果:所获得的iPSCs表达多能性细胞的表面标记,具有高的端粒酶活性,可在体内体外向内中外三胚层分化,与hESCs相似。经STR分析证实,iPSCs确实来源于hEFs而非胚胎干细胞的污染。结论:4种全能性基因转入hEFs可诱导获得与胚胎干细胞相似的iPSCs,有助于进一步的表观遗传学重编程以及干细胞多能性维持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性多能干细胞 慢病毒感染 胚胎干细胞 胚胎成纤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条件培养基促进鼠胚胎干细胞分化为造血干细胞(英文) 被引量:1
9
作者 赵惠萍 卢光琇 王绮如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3-68,共6页
目的:从鼠胚胎干细胞获得具有造血重建功能的造血干细胞。方法:将ES-D3细胞形成4天拟胚体(4dEBs),再用骨髓内皮细胞条件培养液(mBMEC-CM)和/或胎肝基质细胞条件培养液(FLSC-CM)诱导4dEBs生成造血干细胞。实验为mBMEC-CM+FLSC-CM组、mBME... 目的:从鼠胚胎干细胞获得具有造血重建功能的造血干细胞。方法:将ES-D3细胞形成4天拟胚体(4dEBs),再用骨髓内皮细胞条件培养液(mBMEC-CM)和/或胎肝基质细胞条件培养液(FLSC-CM)诱导4dEBs生成造血干细胞。实验为mBMEC-CM+FLSC-CM组、mBMEC-CM组、FLSC-CM组,对照组。检测诱导生成的细胞造血干细胞特异抗原表达、造血相关基因表达、造血集落的形成以及造血重建能力。结果:从诱导ES-D3细胞生成造血干/祖细胞的数量和生成的集落总数看,mBMEC-CM+FLSC-CM组诱导效率显著高于其他3组。mBMEC-CM+FLSC-CM组诱导生成的细胞能重建照射鼠的造血系统。结论:骨髓内皮细胞条件培养液联合胎肝基质细胞条件培养液可促进鼠胚胎干细胞分化为具有造血重建能力的造血干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 干细胞 拟胚体 造血 造血千细胞 骨髓 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胚胎干细胞不同冷冻保存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1
10
作者 欧阳琦 林戈 卢光琇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7-21,共5页
【目的】比较人胚胎干细胞不同冷冻保存方法的复苏率,建立高效的冷冻保存方法。【方法】利用慢速冷冻、开放式和密闭式玻璃化冷冻3种方法保存人胚胎干细胞克隆,比较这3种方法的复苏效率,并通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复苏后细胞的OCT-4表达。... 【目的】比较人胚胎干细胞不同冷冻保存方法的复苏率,建立高效的冷冻保存方法。【方法】利用慢速冷冻、开放式和密闭式玻璃化冷冻3种方法保存人胚胎干细胞克隆,比较这3种方法的复苏效率,并通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复苏后细胞的OCT-4表达。【结果】开放式快速冷冻方法的克隆复苏率为(97.5±5.0)%,密闭式快速冷冻方法的克隆复苏率为(96.7±5.8)%,均极显著高于慢速冻存方法(25.7±4.1)%。解冻后的胚胎干细胞克隆仍然保持胚胎干细胞的特性。【结论】开放式和密闭式玻璃化冻存方法能够高效保存人胚胎干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胚胎干细胞 冷冻保存 玻璃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培养体系下人胚胎干细胞神经诱导分化的比较 被引量:1
11
作者 袁丁 林戈 卢光琇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1-36,共6页
【目的】比较人胚胎干细胞在人胚胎成纤维细胞、鼠胚胎成纤维细胞饲养层和无饲养层3个诱导体系下形成神经上皮祖细胞的能力。【方法】将人胚胎干细胞在人、鼠胚胎成纤维细胞饲养层或无饲养层体系中诱导10 d后,检测其胚胎干细胞和神经上... 【目的】比较人胚胎干细胞在人胚胎成纤维细胞、鼠胚胎成纤维细胞饲养层和无饲养层3个诱导体系下形成神经上皮祖细胞的能力。【方法】将人胚胎干细胞在人、鼠胚胎成纤维细胞饲养层或无饲养层体系中诱导10 d后,检测其胚胎干细胞和神经上皮祖细胞相关基因(Oct4、Nestin、Pax6、Sox1、Sox2、Sox3、β-actin)的表达,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神经上皮祖细胞抗原标记Pax6、Musashi、Nestin和胚胎干细胞抗原标记SSEA4的表达。【结果】3种诱导体系下均有神经上皮祖细胞形成,均表达神经上皮祖细胞抗原标记Pax6、Musashi、Nestin及Pax6、Nes-tin、Sox家族基因。无饲养层体系诱导后的细胞,Oct4基因的表达高于有饲养层体系;其SSEA4染色阳性细胞比例为(26.3±3.5)%,高于有饲养层体系;其Pax6和Musashi染色阳性细胞比例分别为(81.0±3.0)%,(79.0±4.4)%,均低于有饲养层细胞体系。【结论】人胚胎干细胞在有饲养层和无饲养层体系中均可诱导分化形成神经上皮祖细胞,但无饲养层体系的效率相对较低,且有未分化胚胎干细胞残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干细胞 神经诱导 饲养层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MAD2介导的Activin A信号对人胚胎干细胞向限定性内胚层细胞诱导分化的促进作用
12
作者 孙懿 周静 +1 位作者 卢光琇 林戈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8-33,共6页
【目的】研究SMAD2在Activin A促进人胚胎干细胞向限定性内胚层诱导分化中的作用。【方法】在人胚胎干细胞中转染SMAD2基因siRNA或者过表达质粒后,收集经Activin A分别诱导0,6,12,24,48,72,96和120h的细胞各100ng/mL,采用实时定量PCR检... 【目的】研究SMAD2在Activin A促进人胚胎干细胞向限定性内胚层诱导分化中的作用。【方法】在人胚胎干细胞中转染SMAD2基因siRNA或者过表达质粒后,收集经Activin A分别诱导0,6,12,24,48,72,96和120h的细胞各100ng/mL,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SMAD2与内中胚层共同前体标记Brachyury和内胚层标记Sox17的表达,进一步通过Western-blot分析Activin A诱导中SMAD2和磷酸化SMAD2(p-SMAD2)表达的变化。【结果】在Activin A诱导人胚胎干细胞向限定性内胚层细胞分化的过程中,干扰SMAD2后48h时才检测到Brachyury强表达,而单纯Activin A处理组24h就检测到强表达;Sox17的表达始终较单纯Activin A处理组明显降低,因此,干扰SMAD2直接抑制了Activin A的诱导作用。而过表达SMAD2,Brachyury和Sox17的表达水平较单纯Activin A处理组明显增加,促进了限定性内胚层的发生;并且在Activin A诱导过程中,p-SMAD2的表达水平明显提高,而SMAD2的表达没有明显改变。【结论】SMAD2作为关键因子,介导了Activin A诱导人胚胎干细胞向限定性内胚层的分化,并转录调控Brachyury和Sox17的表达;SMAD2的磷酸化,激活并介导了Activin A诱导的信号转导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干细胞 限定性内胚层 ACTIVIN A SMAD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WP1与Myocardin结合调节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分化研究
13
作者 孙璇 唐奕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6,共6页
【目的】探讨含有WW结构域的E3泛素蛋白连接酶1(WWP1)在平滑肌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作用机制。【方法】用实时定量PCR,检测WWP1在人、小鼠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中以及小鼠胚胎干细胞向平滑肌细胞体外分化过程中表达量的变化情... 【目的】探讨含有WW结构域的E3泛素蛋白连接酶1(WWP1)在平滑肌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作用机制。【方法】用实时定量PCR,检测WWP1在人、小鼠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中以及小鼠胚胎干细胞向平滑肌细胞体外分化过程中表达量的变化情况。用萤光素酶活性试验及免疫共沉淀试验检测WWP1与Myocardin的结合情况。【结果】WWP1在人和小鼠的血管平滑肌细胞中高表达,在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小鼠胚胎干细胞向平滑肌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表达水平明显上调。WWP1能与Myocardin蛋白结合,WWP1的表达水平受Myocardin调控。【结论】WWP1很可能通过与Myocardin结合参与血管平滑肌细胞分化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WW结构域的E3泛素蛋白连接酶1 MYOCARDIN 平滑肌细胞 分化 免疫共沉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细胞治疗终末期肝病的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段星祥 王洋 +3 位作者 贺菁菁 彭莹莹 余娟 孙懿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57-462,共6页
许多致病因素都能导致肝功能极度减退甚至衰竭,从而进入终末期肝病阶段,常规治疗手段对于终末期肝病的疗效始终不理想。原位肝移植虽较为有效,但是因为费用高、肝源不足、免疫排斥等因素,不能大规模应用于临床,细胞治疗一直为临床所期... 许多致病因素都能导致肝功能极度减退甚至衰竭,从而进入终末期肝病阶段,常规治疗手段对于终末期肝病的疗效始终不理想。原位肝移植虽较为有效,但是因为费用高、肝源不足、免疫排斥等因素,不能大规模应用于临床,细胞治疗一直为临床所期待。肝疾病细胞治疗细胞来源以及利用胚胎干细胞和人诱导性多能干细胞向肝细胞诱导的研究近年来有了长足进展。随着干细胞技术的兴起与发展以及诱导技术的逐步成熟,解决了肝细胞来源稀缺的问题,为治疗终末期肝病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终末期肝病 分化 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成体干细胞对脂多糖诱导RAW264.7细胞炎症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何妲 彭琳 +2 位作者 黄生建 陆文玲 王建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627-1631,共5页
目的比较人羊膜上皮细胞((human amniotic epithelial cell,H-AEC))、羊膜间充质细胞(human amniotic mesenchymal cell,HA-MSC)和脐带间充质细胞(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UC-MSC)分泌的细胞因子对脂多糖刺激巨噬细胞系R... 目的比较人羊膜上皮细胞((human amniotic epithelial cell,H-AEC))、羊膜间充质细胞(human amniotic mesenchymal cell,HA-MSC)和脐带间充质细胞(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UC-MSC)分泌的细胞因子对脂多糖刺激巨噬细胞系RAW264.7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将LPS刺激的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作为对照组,比较H-AEC、HA-MSC、UC-MSC和RAW264.7共培养或条件培养基培养RAW264.7对RAW264.7炎症状态的影响。比较各组RAW264.7细胞的迁移能力;检测各组细胞分泌一氧化氮(NO)的水平;用实时定量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各组细胞经典激活的巨噬细胞(classically activated macrophage,M1 macrophage)相关的促炎基因如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基因а(TNFа)、一氧化氮合成酶-2(NOS-2)以及M2 macrophage相关的抑炎基因如精氨酸酶(Arg-1)、甘露糖受体基因CD206、B类清道夫受体CD36)表达情况。结果 (1)H-AEC、HA-MSC、UC-MSC处理后RAW264.7的迁移率分别为14.7%±4.5%、9.6%±0.7%、13.0%±0.9%,与对照组(31.1%±11.0%)相比,3种细胞的条件培养基处理后RAW264.7的迁移率均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2)H-AEC、HA-MSC、UCMSC共培养后RAW264.7细胞分泌NO的水平分别为24.26±0.72、44.52±2.51、42.25±0.76μmol/L,与对照组(45.65±1.78μmol/L)相比,H-AEC组细胞分泌的NO有显著性下降(P<0.05);(3)促炎基因与抑炎基因的表达改变:(A)H-AEC处理组促炎基因IL-1β、TNFа、NOS-2、INFβ的表达下调,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别;HA-MSC、UC-MSC处理组促炎基因INFβ表达下调显著,其余基因均上调表达;抑炎相关基因如Arg-1、CD206、CD36均上调;(B)3组细胞干预后抑炎症相关基因Arg-1、CD206、CD36表达均上调,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结论人羊膜上皮细胞、羊膜间充质细胞和脐带间充质细胞可以促进巨噬细胞向M2型分化,但其效果和机制存在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膜上皮细胞 羊膜间充质细胞 脐带间充质细胞 M1型巨噬细胞 M2型巨噬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皮祖细胞移植治疗的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前景 被引量:3
16
作者 谭科芳 孙璇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211-1216,共6页
内皮损伤或功能缺失会导致宿主发生一系列的心血管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脑卒中、高血压和周围血管疾病等。内皮祖细胞是血管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有早期内皮祖细胞和晚期内皮祖细胞两种类型,两者的功能和表面标志不同。晚期内... 内皮损伤或功能缺失会导致宿主发生一系列的心血管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脑卒中、高血压和周围血管疾病等。内皮祖细胞是血管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有早期内皮祖细胞和晚期内皮祖细胞两种类型,两者的功能和表面标志不同。晚期内皮祖细胞主要表达CD133,CD31,KDR,CD144,CD34等表面标志,具有吞噬低密度脂蛋白、结合荆豆凝集素和体内外形成血管的功能。内皮祖细胞不仅参与新血管的形成,与损伤内皮的修复也密切相关。移植的内皮祖细胞能够迁移到血管损伤部位,修复损伤内皮细胞并能促进新血管的形成,在治疗心血管疾病、缺血性疾病上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祖细胞 生物学特性 移植治疗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脐血来源的两种内皮祖细胞的分离、培养和鉴定 被引量:10
17
作者 段华新 卢光琇 程腊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2期387-391,共5页
为了建立从人脐血分离培养两种内皮祖细胞的方法和培养体系,从脐血分离单个核细胞,在含有内皮细胞条件培养液的体系中培养得到两种细胞,利用摄取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acetylat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DiI-Ac-LDL)和结合欧洲荆豆凝集... 为了建立从人脐血分离培养两种内皮祖细胞的方法和培养体系,从脐血分离单个核细胞,在含有内皮细胞条件培养液的体系中培养得到两种细胞,利用摄取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acetylat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DiI-Ac-LDL)和结合欧洲荆豆凝集素(Ulex European Agglutinin1,UEA-1)进行鉴定,并进一步用免疫细胞化学、RT-PCR、流式细胞术对它们进行内皮细胞相关的表型检测。结果表明,这两种细胞均能摄取DiI-Ac-LDL和结合UEA-1,表达内皮细胞的标志如CD31、CD144和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有CD31、酪氨酸激酶受体(kinase tyrosine insert domain receptor,KDR)、CD144和内皮一氧化氮合成酶(endothelial NO synthase,ENOS)的基因转录。但是,它们的增殖能力明显不同,分别称为循环成血管细胞和高增殖潜能内皮祖细胞。流式细胞计数结果显示,这两种细胞在一些表面标志表达方面也存在明显的差异。结论:利用含内皮细胞条件培养液的培养体系,成功地从脐血分离的单个核细胞中培养得到了两种内皮祖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祖细胞 脐血 内皮细胞条件培养液 细胞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FA-1和VLA-4参与人高增殖潜能内皮祖细胞与血管内皮的黏附和跨内皮迁移 被引量:7
18
作者 段华新 卢光琇 程腊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3期671-675,共5页
为了了解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ymphocyte function-associated antigen 1,LFA-1)和极迟反应抗原4(very late antigen 4,VLA-4)在高增殖潜能内皮祖细胞(high proliferative potential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HPP-EPCs)归巢过... 为了了解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ymphocyte function-associated antigen 1,LFA-1)和极迟反应抗原4(very late antigen 4,VLA-4)在高增殖潜能内皮祖细胞(high proliferative potential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HPP-EPCs)归巢过程中与血管内皮的黏附和跨内皮迁移中的作用,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HPP-EPC中整合蛋白β1和β2的表达以及小鼠骨髓内皮细胞相应的受体的表达。利用体外黏附和迁移实验研究经过功能级别的中和抗体阻断VLA-4和LFA-1后HPP-EPC黏附和迁移细胞数目的变化。结果表明,HPP-EPC表达整合蛋白β1和β2,活化后小鼠骨髓内皮细胞表达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 1,ICAM-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 1,VCAM-1);加CD11a抗体组黏附细胞或CD49d抗体组黏附和迁移细胞均较同型对照抗体组少,而且加CD11a和CD49d两种抗体联用组黏附和迁移细胞明显减少,其细胞数较任何单一抗体组少。结论:LFA-1和VLA-4在HPP-EPC与血管内皮的黏附和跨内皮迁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FA-1 VLA-4 高增殖潜能内皮祖细胞 黏附 跨内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羊膜间充质细胞的分离培养及向胰岛样细胞诱导分化 被引量:7
19
作者 彭琳 王建 卢光琇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10,共6页
目的分离培养人羊膜间质细胞(hAMCs),初步探讨其向胰岛样细胞的诱导分化。方法羊膜组织经胰蛋白酶消化去除上皮细胞后,采用胶原酶I联合中性蛋白酶的方法分离hAMCs。细胞免疫荧光检测分离得到细胞表面标记Vimen-tin+,SSEA-4+表达;流式细... 目的分离培养人羊膜间质细胞(hAMCs),初步探讨其向胰岛样细胞的诱导分化。方法羊膜组织经胰蛋白酶消化去除上皮细胞后,采用胶原酶I联合中性蛋白酶的方法分离hAMCs。细胞免疫荧光检测分离得到细胞表面标记Vimen-tin+,SSEA-4+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CD29,CD90及CD34,CD45表达;RT-PCR检测ACTG2、ACTA2、MMP2、Cripto、Sox2、LEFTYA、nanog、Oct-4基因表达;添加诱导因子诱导hAMCs向胰岛样细胞分化。结果分离得到的hAMCs可体外长期传代,并保持稳定的遗传学特性;细胞表现vimentin+、SSEA-4+;CD29、CD90表达量分别为91.5%±9.93%和48.7%±9.47%;不表达CD34,CD45;表达ACTG2、ACTA2、MMP2和Cripto、Sox2、LEFTYA、nanog、Oct-4等基因。诱导后的细胞表达insulin、PDX1、ngn3、glucagon等基因,并表现insulin+。结论建立了人羊膜间充质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在体外可诱导分化为胰岛样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羊膜间充质细胞 干细胞特性 胰岛样细胞 诱导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与非人动物“嵌合体”研究的伦理学分析与思考 被引量:4
20
作者 涂玲 贺静 卢光琇 《医学与哲学(A)》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6-18,共3页
人与非人动物嵌合体的研究,作为人类提高自身健康素质的技术工具,以科学技术的形式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寻找遗传性或者难治性疾病的致病基因和治疗新途径,追求个人和社会整体的良好生存状态,有着巨大的医疗价值,符合"... 人与非人动物嵌合体的研究,作为人类提高自身健康素质的技术工具,以科学技术的形式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寻找遗传性或者难治性疾病的致病基因和治疗新途径,追求个人和社会整体的良好生存状态,有着巨大的医疗价值,符合"行善"的伦理原则,应该允许限制性的开展。考虑到可能引发的伦理和高技术风险,履行审慎的准入制度,进行规范的伦理管理和严格的法规、行政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合体 干细胞研究 伦理监督 伦理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