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银行业和证券业的分离与融合
1
作者 刘毅 《武汉金融》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0期33-34,共2页
试论银行业和证券业的分离与融合刘毅一、银行业和证券业分离与融合的历史沿革在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银行业和证券业的关系主要经历了两种模式,一种是综合银行模式,即银行业和证券业始终是相互融合的,德国最为典型;另一种是... 试论银行业和证券业的分离与融合刘毅一、银行业和证券业分离与融合的历史沿革在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银行业和证券业的关系主要经历了两种模式,一种是综合银行模式,即银行业和证券业始终是相互融合的,德国最为典型;另一种是美、日模式,即银行业和证券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券业务 银行业 商业银行 证券市场 中央银行 两业融合 证券公司 历史沿革 金融业 分业经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银行业和证券业的分离与融合
2
作者 刘毅 《中央财政金融学院学报》 CSSCI 1996年第1期53-55,共3页
试论银行业和证券业的分离与融合刘毅一、银行业和证券业分离与融合的历史沿革在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银行业和证券业的关系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综合银行模式,即银行业和证券业始终是相互融合的,德国最为典型;另一种是美、... 试论银行业和证券业的分离与融合刘毅一、银行业和证券业分离与融合的历史沿革在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银行业和证券业的关系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综合银行模式,即银行业和证券业始终是相互融合的,德国最为典型;另一种是美、日模式,银行业和证券业的关系经历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行业 证券业 中国 金融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我国银行不良贷款的社会渊源
3
作者 薛星 《南京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7年第4期41-43,共3页
降低不良贷款比率是化解金融风险,提高银行资产质量的一个重要内容,对此,我们已作了多年的努力.但是,纵观我国目前状况,银行不良贷款比率仍呈普遍上升之势,这不能不引起我们认真思考.
关键词 不良贷款比率 我国银行 违规经营 渊源 利益驱动 地方行政长官 经济人 高负债率 不良资产 基层银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向运行的物价形势及相关建议
4
作者 刘毅 《江苏经济探讨》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4-5,3,共3页
1994年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关键一年,年初财税、金融、投资、外汇、外贸等五大改革措施相继出台,经济金融形势出现许多新变化。国民经济继续保持较高发展速度,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改善,各项改革措施逐步落实到位并已显... 1994年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关键一年,年初财税、金融、投资、外汇、外贸等五大改革措施相继出台,经济金融形势出现许多新变化。国民经济继续保持较高发展速度,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改善,各项改革措施逐步落实到位并已显示出新的活力。但不容忽视的是,经济生活中居民消费物价的上涨幅度居高不下,达到改革开放以来的最高点;而与此同时,企业购进原材料价格除少数品种外,以钢材、有色金属等原料为龙头的生产资料市场1994年却始终处于疲软状态,特别是钢材价格节节下滑,至年底仍然不见转旺的迹象,形成与生活消费品市场截然不同的反向运行。如何评述1994年的物价形势,怎样看待这种反向运行并找出切实的措施,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重点。 一、对1994年物价形势的基本回顾 (一)生产资料市场 1994年我国的原材料市场基本上以逐步走跌趋势出现,但每月均有部分热点类原材料异军突起,而从总体上看,价格的波动不是太大,主要变动特点有: 1.以钢材等为首的黑色金属规格品价格全年均呈节节下滑走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价形势 经济运行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市场型银企关系的外部环境探析
5
作者 刘毅 《南方金融》 1995年第10期37-38,共2页
一、协同推进是构建市场型银企关系的思想基础1995年初,为配合近几年力度较大的金融体制改革,国家确定100家企业进行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力图建立“产权明晰、政企分开、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从目前来看,局面已经初步打开... 一、协同推进是构建市场型银企关系的思想基础1995年初,为配合近几年力度较大的金融体制改革,国家确定100家企业进行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力图建立“产权明晰、政企分开、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从目前来看,局面已经初步打开,但发展尚不平衡,特别是一些深层次的问题,诸如:国有资产的投资主体不确定、企业负债率过高、企业的不良债务无法有效清理等等依然难以解决.这些都需要银企改革能相配套、相协调,只有银行商业化,资金商品化,才可能对企业的机制转换构成一种压力和推动力,也只有当企业在市场机制作用下,能够对产权制度、资产负债结构、经营机制等适时加以调整和转变才能对银行的商业化改革提供必要的运作基础.因此.建立市场型银企关系必须首先树立协同推进的思想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企关系 市场型 外部环境 商业银行体制 现代企业制度 探析 银行商业化 国有企业 协同推进 产权明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快金融改革 强化宏观调控 转换央行职能
6
作者 吕正刚 《江苏经济探讨》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3-15,共3页
解决当前经济发展和金融体制中的种种矛盾和深层次的问题,根本出路在于深化金融改革,尤其是要强化中央银行宏观调控职能。目标应是建立一个在国务院领导下独立执行货币政策的强有力的。I。央银行调控体系;建立一个政策金融与商业金融相... 解决当前经济发展和金融体制中的种种矛盾和深层次的问题,根本出路在于深化金融改革,尤其是要强化中央银行宏观调控职能。目标应是建立一个在国务院领导下独立执行货币政策的强有力的。I。央银行调控体系;建立一个政策金融与商业金融相分离,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各种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组织体系;建立一个统一开放、有序竞争、严格管理的金融市场体系。改革的重点是使人民银行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央银行,切实加强人民银行对各类金融机构的严格监管,实施货币议策,保持货币的稳定,从而保证金融体系安全有序地运行。 一、摆脱经营性业务,切实转变人行职能 人民银行专司中央银行职能以来,通过摸索和实践,逐步改变了既办信贷业务,又搞金融管理的双重职能,总结了一条加强宏观金融管理的经验。但是也走了一些弯路,人民银行在实施管理职能的同时,也兼办了一些经营性业务,严重束缚了中央银行职能的发挥,与中央银行的内涵要求是很不适应的,从而使本来担负着裁判员使命的人民银行,由于从事了一些具体业务,也扮演了运动员的角色。例如:在信贷管理方面,人民银行既以“最后贷款人”的身份调节货币资金供求关系,又办理专项的政策性的贷款业务;在机构管理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体制 宏观调控 中央银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