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有商业银行分支机构股份制改革绩效调查分析——安福个案
1
作者 游晓慧 彭寿生 谭春智 《金融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77-79,共3页
当前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的股份制改革基本完成,文章通过个案调查,分析了这两家银行分支机构股份制改革的绩效特点,对完善股改银行分支机构改革的政策建议作了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 国有银行分支机构 股份制改革 绩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善银行内控机制的几点思考
2
作者 刘益民 《金融与经济》 1999年第3期59-60,共2页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内部控制作为预防金融风险、保障银行资产和提高经营效益的内部管理制度,已受到金融机构决策者的普遍重视,并越来越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事实证明,我国银行内控机制仍存在不少问题,如何进一步完善内控...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内部控制作为预防金融风险、保障银行资产和提高经营效益的内部管理制度,已受到金融机构决策者的普遍重视,并越来越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事实证明,我国银行内控机制仍存在不少问题,如何进一步完善内控机制,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是摆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行内控机制 事后监督 金融风险 会计核算 金融机构 内控制度 稽核监督 内部控制 事前控制 控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议助学贷款业务发展缓慢的成因及其对策——对安福县开展助学贷款业务的调查与思考
3
作者 刘益民 《金融与经济》 2000年第6期38-38,53,共2页
关键词 助学贷款业务 发展 成因 对策 安福县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信社非现场监管框架的不足及改进
4
作者 赵丹平 尹文平 《武汉金融》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40-41,共2页
1998年,人民银行总行以银发556号文下发了<农村信用社非现场监管基本工作程序>,标志着农村信用社非现场监管框架基本形成,非现场监管工作开始步入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为提升监管效率和效益,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我们在工作中感... 1998年,人民银行总行以银发556号文下发了<农村信用社非现场监管基本工作程序>,标志着农村信用社非现场监管框架基本形成,非现场监管工作开始步入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为提升监管效率和效益,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我们在工作中感觉到非现场监管框架还不够完善,对监管绩效有所影响和制约.因此,亟待改进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现场监管 农村信用社 指标体系 风险系数 会计报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行封闭贷款难在何处
5
作者 刘益民 《金融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3-54,共2页
关键词 企业 贷款 盘活 开户银行 开户单位 流动资金 信贷资产 签订 99年 有限公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善农村信用社非现场监管框架的几点建议
6
作者 熊守红 尹文平 《金融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49-49,共1页
一、建立非现场监管层次框架.一是按机构类型设置基础监管框架.基础监管框架,按农村信用社及县市(地)联合社,不同的经营特点及经营风险,分别设置农村信用社、县联合社、市(地)联合社三个层次的非现场监管基础框架.二是建立相互作用的层... 一、建立非现场监管层次框架.一是按机构类型设置基础监管框架.基础监管框架,按农村信用社及县市(地)联合社,不同的经营特点及经营风险,分别设置农村信用社、县联合社、市(地)联合社三个层次的非现场监管基础框架.二是建立相互作用的层次监管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监管责任制 金融监管 农村信用社 非现场监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前基层金融统计工作中的问题及建议
7
作者 高献峰 刘晓珍 《金融与经济》 1995年第6期48-48,共1页
当前基层金融统计工作中的问题及建议高献峰,刘晓珍实施货币政策的科学决策和调整,必须是建立在对经济金融运行的科学分析、判断和预测的基础上,因此相应需要一个高效、严密的调查统计系统,但在目前基层金融基础统计的实际工作中,... 当前基层金融统计工作中的问题及建议高献峰,刘晓珍实施货币政策的科学决策和调整,必须是建立在对经济金融运行的科学分析、判断和预测的基础上,因此相应需要一个高效、严密的调查统计系统,但在目前基层金融基础统计的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一、统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金融统计 工作中的问题 统计工作 农业发展银行 会计科目 统计人员 金融机构 问题及建议 开户单位 现金收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