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记者的编辑意识
1
作者 沈兴耕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1995年第6期23-29,共7页
记者的编辑意识沈兴耕新闻写作和新闻编辑,是应用新闻学里的两个分支,各有不同的特点。因此,从事新闻写作的同志侧重学习写作方面的知识,研究写作方面的技巧,是顺理成章的。然而,在我看来,新闻写作与新闻编辑的关系,除了上面讲... 记者的编辑意识沈兴耕新闻写作和新闻编辑,是应用新闻学里的两个分支,各有不同的特点。因此,从事新闻写作的同志侧重学习写作方面的知识,研究写作方面的技巧,是顺理成章的。然而,在我看来,新闻写作与新闻编辑的关系,除了上面讲的一般意义上的关系、个性的关系之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日报 编辑意识 新闻写作 新闻编辑 全局观念 非事件性新闻 经济报道 地区平衡 编辑工作 平衡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台夕照何处寻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必忠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2002年第3期50-53,共4页
关键词 《明昌遗事》 燕山八景 黄金台 金台夕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闻侵害名誉权中的真实性冲突
3
作者 王赐江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0-63,共4页
真实性在新闻和法律中均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但是,他们对真实性的理解在内涵和外延上都有着明显差异。在目前大量的新闻侵害名誉权案件中,法官普遍采用的是过错推定原则,从而把举证责任放置于媒体和记者一方,这样就使媒体和记者... 真实性在新闻和法律中均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但是,他们对真实性的理解在内涵和外延上都有着明显差异。在目前大量的新闻侵害名誉权案件中,法官普遍采用的是过错推定原则,从而把举证责任放置于媒体和记者一方,这样就使媒体和记者在新闻侵害名誉权的案件中处于不利地位。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遵循我国《民法通则》中“谁主张,谁举证”的责任原则,由受害人来证明加害人的加害行为对自己名誉权的损害。而这种转变,又必须基于对新闻真实和法律真实的本质的深刻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 名誉权 真实性 冲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司社会责任建设刻不容缓
4
作者 武少民 《人民论坛》 2006年第05B期39-39,共1页
在公司越来越成为社会经济发展主体的时候,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应该成为所有公司的自觉行动。公司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必须要兼顾社会效益。
关键词 公司社会责任 利润最大化 发展主体 社会经济 社会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