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义务教育历史教材编修若干重点问题刍议
1
作者 赵万东 《课程.教材.教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0-77,共8页
义务教育历史教材的编修应坚持唯物史观指导,充分体现唯物史观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材要在正文、栏目和插图、课后作业等板块全面落实历史核心素养。要讲好历史上的重大课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义务教育历史教材的编修应坚持唯物史观指导,充分体现唯物史观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材要在正文、栏目和插图、课后作业等板块全面落实历史核心素养。要讲好历史上的重大课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重点讲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在历史叙述中有机融入系列重大主题教育内容,不断提升教材质量,增强育人功能,用心打造培根铸魂、启智增慧、适应时代要求的精品历史教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务教育历史教材 教材编修 历史核心素养 重大主题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教版义务教育初中历史教材经国家教委审查通过供全国选用
2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8期40-40,共1页
国家教委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历史学科审查委员会于1992年2月25日至3月8日在北京举行会议,对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室编著的义务教育初中一年级历史教科书《中国历史》第一、二、三册进行审查。委员们对教科书进行了十分认真细致的审查后... 国家教委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历史学科审查委员会于1992年2月25日至3月8日在北京举行会议,对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室编著的义务教育初中一年级历史教科书《中国历史》第一、二、三册进行审查。委员们对教科书进行了十分认真细致的审查后,通过了“学科审查委员会审查意见”,具体如下: 一、《中国历史》第一、二、三册(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室编著、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1991年4月第2次印刷),能根据国家教委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初审稿)的要求和原则编著,并根据《中小学加强中国近代现代史及国情教育的总体纲要》(初稿)、《中小学历史学科思想政治教育纲要》(试用)的精神作了修订,符合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有关法律、法规、政策;符合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体现了义务教育的性质和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务教育 国家教委 历史学科 教育出版社 思想政治教育 初中历史教材 历史教学大纲 历史教科书 中小学教材 九年义务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之“时”:谈时间思维能力的培养 被引量:10
3
作者 马曙慧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99-105,共7页
对历史学习而言,关于时间的思维能力是一项必要的学科思维能力,是历史理解和历史分析的基础和前提,应该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得到重视。我国中学历史课程虽然注意时间因素在历史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强调在教学中注意历史的时代先后和发... 对历史学习而言,关于时间的思维能力是一项必要的学科思维能力,是历史理解和历史分析的基础和前提,应该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得到重视。我国中学历史课程虽然注意时间因素在历史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强调在教学中注意历史的时代先后和发展脉络,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时空观念,但始终没有将关于时间的思维能力明确作为一项能力培养目标,也没有完整系统的概念界定。本文根据中外史论书籍,借鉴国外中学历史课程标准,对历史学习中的时间思维能力进行尝试性阐述,并对教科书如何培养时间思维能力进行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思维能力 历史学习能力 中学历史教科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学历史课堂探究与史学家的探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马曙慧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8-72,共5页
与史学家的探究相比,历史课堂探究在探究目的、探究点的选择、探究材料的选择、探究过程的展开,以及探究方法的运用等方面,都有其独特的要求和标准。同时,历史课堂探究与史学家的探究也有着紧密联系,教师应注意吸收、利用史学研究的成果... 与史学家的探究相比,历史课堂探究在探究目的、探究点的选择、探究材料的选择、探究过程的展开,以及探究方法的运用等方面,都有其独特的要求和标准。同时,历史课堂探究与史学家的探究也有着紧密联系,教师应注意吸收、利用史学研究的成果,提高自身的史学素养,提升历史探究教学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究 历史探究教学 史学家的探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工高中《历史》课本评介
5
作者 李伟科 《成人教育》 1987年第1期45-,共1页
最近,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出版了一套职工业余中等学校高中历史课本。这是一部颇有特色的成人普通历史教材。该书根据大量的历史材料,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以生动流畅的文字,叙述了从中国原始人群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中国历史和从... 最近,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出版了一套职工业余中等学校高中历史课本。这是一部颇有特色的成人普通历史教材。该书根据大量的历史材料,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以生动流畅的文字,叙述了从中国原始人群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中国历史和从亚非远古文明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世界历史。约36万字,共分《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两册。可供职工业余中等学校一学年之用,也可作为在职职工的自学教材。《中国历史》从中国境内的原始人群讲起,叙述了夏、商、周、秦、汉、隋、唐、宋、元、明、清及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重大历史事件和有关历史人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历史 历史课本 历史人物 历史事件 原始人群 太平天国运动 秦、汉 远古文明 历史时期 中学历史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统编历史教材中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内容教学指要 被引量:11
6
作者 孙妍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5-52,共8页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重要内容。它既是历史趋势,又是推动中华民族形成、促进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动力。统编历史教材采用点线面结合、单点聚焦、大分散小集中的呈现方式,阐述了各民族的“四个共...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重要内容。它既是历史趋势,又是推动中华民族形成、促进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动力。统编历史教材采用点线面结合、单点聚焦、大分散小集中的呈现方式,阐述了各民族的“四个共同”、各民族共同抗击外来侵略、党和国家民族工作政策的初心,构建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知识结构和体系框架。以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相关史事为依托,教材还原了各民族汇聚形成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的历史过程,强化了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促使学生形成共同的国家历史记忆。为切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达到育人效果,建议教师在讲述相关内容时,厘清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史、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史三条主线相互交汇、互相促进的关系,把握连续性、递进性、互动性、凝聚性的特点,引导增进学生的“五个认同”,注意初高中教材内容的螺旋式上升,探索跨学科学习活动的深度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编历史教材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单元设计下以“现代化”视角通观世界近现代史 被引量:1
7
作者 段明艳 方美玲 孙妍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2019年第3期14-19,共6页
以《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及教育部审定义务教育教科书的内容为研究对象,从"现代化"视角对世界近现代史的内容进行整合与分析,揭示了"现代化"视角下世界近现代史的阶段特征、基本趋势,使课程内容结构... 以《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及教育部审定义务教育教科书的内容为研究对象,从"现代化"视角对世界近现代史的内容进行整合与分析,揭示了"现代化"视角下世界近现代史的阶段特征、基本趋势,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明治维新"一课为例,探讨课程内容结构化下的大单元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课程标准 教科书 现代化 大单元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