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62篇文章
< 1 2 10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操作化:当代社会科学哲学的启示 被引量:10
1
作者 吴肃然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9-87,共29页
"操作化"是实证主义社会学研究方法的核心概念,目前许多社会学家对它的理解都源于以语言图像论为代表的传统社会科学哲学。语用学转向后的当代社会科学哲学则推翻了语言图像论,指出语词的意义并不在于它所对应的客观对象,而... "操作化"是实证主义社会学研究方法的核心概念,目前许多社会学家对它的理解都源于以语言图像论为代表的传统社会科学哲学。语用学转向后的当代社会科学哲学则推翻了语言图像论,指出语词的意义并不在于它所对应的客观对象,而在于语词自身的实践用法及其相应的生活形式。这种观点为社会学家们提供了对于操作化的重新理解,也为超越目前社会学方法论的二元对立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操作化 社会学方法论 社会科学哲学 语用学转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新思考量化社会研究的模式 读莱茵·塔格培拉《让社会科学更加科学化》 被引量:4
2
作者 吴肃然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28-240,共13页
在涂尔干出版《自杀论》以后的100多年中,统计学和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社会科学的定量研究技术也相应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与革新。尽管社会科学尚没有取得像自然科学一样的显著成就,但是在许多研究者看来,社会科学在方法上已逐渐向自然科... 在涂尔干出版《自杀论》以后的100多年中,统计学和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社会科学的定量研究技术也相应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与革新。尽管社会科学尚没有取得像自然科学一样的显著成就,但是在许多研究者看来,社会科学在方法上已逐渐向自然科学靠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杀论 学术标准 涂尔干 社会研究 科学研究者 已知数据 定量研究 象征意义 假设检验 模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层分类视角下社会救助标准体系结构及问题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姚建平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18,共9页
我国社会救助标准是围绕低保标准建立起来的、各部分彼此密切关联的结构体系。特困救助可以看成低保的特殊形式,低保边缘家庭和支出型困难家庭资格是低保资格向外扩展的结果,专项救助与其他救助项目的资格条件捆绑在一起。临时救助待遇... 我国社会救助标准是围绕低保标准建立起来的、各部分彼此密切关联的结构体系。特困救助可以看成低保的特殊形式,低保边缘家庭和支出型困难家庭资格是低保资格向外扩展的结果,专项救助与其他救助项目的资格条件捆绑在一起。临时救助待遇标准与低保标准挂钩,但灾害救助标准与低保没有关系。目前我国社会救助标准体系的问题主要包括:低保资格标准和待遇标准合二为一,制约社会救助扩面;低保边缘家庭资格与待遇标准之间脱节,导致认定率低;低保和专项救助资格标准捆绑,诱发福利依赖等。基于这些问题,提出将低保资格标准和待遇标准分开,给予低保边缘家庭少量现金待遇并简化认定程序,剥离福利捆绑并形成梯度化救助标准体系,利用大数据助力救助标准体系建设等改革方向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体系 社会救助 分层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差异与统一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怀明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72-74,共3页
关键词 自然科学 社会科学 差异 统一 科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社会科学实验:方法创新与价值评价 被引量:7
5
作者 郝龙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63-174,共12页
实验法是社会科学探索和检验因果关系的最重要手段。随着在线行为与在线现象重要性的不断提升,实验方法同互联网技术相结合逐渐成为研究方法创新的主要方向之一。互联网实验是一种在互联网空间中开展随机控制实验的研究方法。它遵循着... 实验法是社会科学探索和检验因果关系的最重要手段。随着在线行为与在线现象重要性的不断提升,实验方法同互联网技术相结合逐渐成为研究方法创新的主要方向之一。互联网实验是一种在互联网空间中开展随机控制实验的研究方法。它遵循着实验方法的基本逻辑与研究流程,同时在研究设计、实验环境、实验操作和受试者获取与分组等方面表现出一定的方法创新性。同传统社会科学实验方法相比,互联网实验有着拓展研究对象、综合研究方式、扩大和丰富受试者的规模与类型、提升研究效率等优势,但也存在着较高的技术门槛和测量与计算上的部分困难等局限。在复杂性科学和计算社会科学的方法体系中,互联网实验还兼具实现“计算—模拟—实验”“微观—宏观”之间衔接与整合的重要方法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研究方法 实验法 互联网实验 复杂系统 计算社会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资本视角下农村社区治理创新——以佛山市大沥镇F社区为例
6
作者 李思琦 曾卫明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16期94-97,共4页
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农村的社会形态也发生巨大的变化。农村社区治理是健全完善城乡治理体系当中备受关注的一个方面。通过F社区的案例能够发现,社区治理离不开社区内蕴含的社会资本。社区社会组织作为社会资本为农村社区治理创新注... 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农村的社会形态也发生巨大的变化。农村社区治理是健全完善城乡治理体系当中备受关注的一个方面。通过F社区的案例能够发现,社区治理离不开社区内蕴含的社会资本。社区社会组织作为社会资本为农村社区治理创新注入行政力量之外新鲜的血液。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为农村社区动员与氛围营造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在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创新的过程中又增加社区社会资本的积累,由此形成良性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资本 农村社区治理 社区社会组织 社区慈善会 社区动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与政治的共谋:对极端现代主义社会工程的批评 被引量:1
7
作者 郑中玉 高云红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41-146,共6页
中国学者习惯于将社会工程视为一种社会技术的实践,忽视了社会工程的极端现代主义意识形态实际上包含着科学与政治的共谋。斯科特等学者的批评,为当代社会揭示出极端现代主义对科学的信仰及运用就是一种"唯科学主义"。基于对... 中国学者习惯于将社会工程视为一种社会技术的实践,忽视了社会工程的极端现代主义意识形态实际上包含着科学与政治的共谋。斯科特等学者的批评,为当代社会揭示出极端现代主义对科学的信仰及运用就是一种"唯科学主义"。基于对科学的坚定信仰,社会工程师和规划者坚信可以对自然和社会进行彻底改造。这种唯科学主义立场将政治和社会问题转化为一种技术程序和科学问题,表明了其技术统治论立场;与此同时,科学及其社会影响并没有消除政治,相反产生一系列知识政治问题。一方面,科学成为权力的工具,另一方面科学知识也建构了相对于其他类型知识的权力层级,排斥或贬低其他知识的生产者,进而使得后者依赖于专家体系及市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现代主义 社会工程 唯科学主义 技术统治 知识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构改革背景下社会工作参与基层治理的适应性转型 被引量:8
8
作者 孟亚男 林顺利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3-191,共9页
中央到地方各级社会工作部的设置势必会对社会工作参与基层治理的角色定位以及功能发挥产生根本性影响。长期以来,党政双线管理传统下的社会工作在应对基层治理的多重诉求中面临困局。党和国家机构改革背景中“大社会工作”的格局体现... 中央到地方各级社会工作部的设置势必会对社会工作参与基层治理的角色定位以及功能发挥产生根本性影响。长期以来,党政双线管理传统下的社会工作在应对基层治理的多重诉求中面临困局。党和国家机构改革背景中“大社会工作”的格局体现了国家对社会工作管理“由虚向实”的实践转向以及在基层治理中实现统合的工作策略,要求当前的社会工作必须“适应性”转型,在问题转换的基础上,响应党和国家的治理需求,锚定基层“软治理”的新定位,探索创新实践形态,加强“大社会工作”意义上的专业人才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构改革 基层治理 适应性转型 大社会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科学休闲方式的建构
9
作者 郭力源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4-118,共5页
休闲是生活在小康社会的人的基本生活方式,体现了人类较高的生活质量和发展水平。科学休闲方式的构建是实现人与自身、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科学休闲方式不仅符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价值,而且其构建过程也是... 休闲是生活在小康社会的人的基本生活方式,体现了人类较高的生活质量和发展水平。科学休闲方式的构建是实现人与自身、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科学休闲方式不仅符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价值,而且其构建过程也是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践行。建构休闲教育体系,夯实经济基础,完善制度保障,弘扬先进休闲文化是建构科学休闲方式的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康社会 休闲 科学休闲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社会工作实践教学模式研究——以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社会工作专业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海平 李思琦 张文浩 《黑龙江粮食》 2023年第11期116-118,共3页
乡村振兴背景下,为解决社会工作教育先行所遭遇的“悬浮式”发展困境,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社会工作专业探索出一条本土的农村社会工作实践教学模式。该实践教学模式分为“半农半治”“半农半群”和“半农半产”等三种实践类型。该实践教学... 乡村振兴背景下,为解决社会工作教育先行所遭遇的“悬浮式”发展困境,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社会工作专业探索出一条本土的农村社会工作实践教学模式。该实践教学模式分为“半农半治”“半农半群”和“半农半产”等三种实践类型。该实践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三农”情感和专业认同感,提升其解决乡村现实问题、为服务对象赋能、创新服务模式等能力,增强农村社会工作教育的本土性,减少教育与实务的落差,更好地回应乡村发展的需求,满足乡村振兴对应用型社会工作人才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村社会工作 悬浮式 实践教学 督导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赋能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机理与路径 被引量:11
11
作者 高春凤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27,共11页
数字化是破解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发展困境的重要抓手,对于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具有重要作用。数字化有助于打破“空间即建筑,形态即实体”的观念,推动乡村公共文化空间从线下向线上、实体向虚拟、传统业态向新兴业态转变,促进文化... 数字化是破解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发展困境的重要抓手,对于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具有重要作用。数字化有助于打破“空间即建筑,形态即实体”的观念,推动乡村公共文化空间从线下向线上、实体向虚拟、传统业态向新兴业态转变,促进文化基础设施升级、服务机构互联和文化资源整合。鉴于实践中存在的数字化设施不足、文化资源互联共享不足、网络文化治理滞后等问题,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建设和发展要以数字化赋能为主线,按照理论赋能推动思想理念转变、技术赋能提升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建设品质、服务赋能增强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发展活力、治理赋能提高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管理效度的逻辑机理,依据“新空间、新基建、新机制、新场景”路径,以“数字化+”“互联网+”“人工智能+”为驱动,打造多元场景融合、线下线上协同、供给需求匹配、数量质量并重、标准特色兼容的新型乡村公共文化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赋能 乡村公共文化空间 逻辑机理 空间重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持续生计视角下返贫致贫的差异化治理 被引量:1
12
作者 田鹏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7-106,共10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返贫致贫治理是一个涉及治理空间、治理主体、治理要素和治理机制的辩证互构和动态演化的过程,兼具系统性、复杂性等特征,其本质是生计能力和生计...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返贫致贫治理是一个涉及治理空间、治理主体、治理要素和治理机制的辩证互构和动态演化的过程,兼具系统性、复杂性等特征,其本质是生计能力和生计权利的系统性重建。可持续生计理论重视人的能力和权利,不仅关注物质资源和生计环境,还聚焦人的主体选择和生计权利,能够系统揭示返贫致贫治理机制创新与可持续生计制度变迁的内在机理。以易地搬迁为例,采用可持续生计理论视角,基于治理导向和治理机制两个维度构建分析框架,考察返贫致贫不同类型的差异化治理机制。研究表明,易地搬迁返贫致贫治理要聚焦次生属性及其实践特征,精准识别生计能力提升和生计权利保障面临的结构性制约;还必须分类摸清返贫致贫群体的能力结构、资源禀赋和主体诉求,要以农村集体产权改革和农地“三权分置”改革为契机,助力搬迁户生计能力提升和生计权利保障协同推进。从脆弱性治理到可持续发展,巩固拓展返贫致贫治理成果同后续扶持有效衔接,应当以区域融合发展及生计可持续为导向,遵循返贫致贫治理机制创新与可持续生计制度变迁协同演化的应然规律,助力后搬迁时代返贫致贫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返贫致贫 易地搬迁 可持续生计 生计权利 生计能力 治理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无讼式”农村社区的建构逻辑与实践路径——基于“嵌入-自主”的双重解释框架 被引量:1
13
作者 武小龙 王蔚 于文薇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3-123,共11页
构建新型“无讼式”农村社区是现代乡村法治化治理体系的现实基础。从“嵌入与自主”的二维分析视角出发,对“无讼式”农村社区建设的逻辑框架和实践路径展开了深入的理论分析与案例审视。研究发现,国家自上而下的法治建设与乡村自主性... 构建新型“无讼式”农村社区是现代乡村法治化治理体系的现实基础。从“嵌入与自主”的二维分析视角出发,对“无讼式”农村社区建设的逻辑框架和实践路径展开了深入的理论分析与案例审视。研究发现,国家自上而下的法治建设与乡村自主性之间的互动关系是理解乡村“无讼式”建设的关键变量,“无讼式”农村社区建设的理论逻辑不仅要重视“嵌入式”的法治建设,将党建引领的政治性嵌入、法治观念的认知性嵌入、制度重塑的结构性嵌入、行动和技术要素驱动的网络性嵌入融合协调,更要以系统性视角关注乡村社会的自主性关联,通过乡村社区的记忆规约、关系吸纳和规则融贯,实现“无讼”纠纷化解。在实践路径上,应遵循“资源整合、理念同频、制度共振、组织协调”的联动化策略,推动“无讼式”农村社区持续有序发展。不过,作为一种过渡性的法治社区建设形态,还应注重矛盾纠纷化解过程中“嵌入式”与“自主性”的动态均衡,以期真正实现“无讼式”农村社区建设的根本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讼建设 农村社区 纠纷化解 嵌入式法治 乡村自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乡村建设中农民参与的动力因素及行动逻辑——基于曹县D村试点实践的案例考察 被引量:1
14
作者 武小龙 王涵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1-138,共8页
基于山东省曹县D村数字乡村试点典型案例,运用参与式治理理论和CLEAR模型,采用访谈法、参与式观察等质性研究法,实证分析农民参与数字乡村建设的动力因素及行动逻辑。结果表明:作为建设和维系乡村社会秩序的中坚力量,农民参与数字乡村... 基于山东省曹县D村数字乡村试点典型案例,运用参与式治理理论和CLEAR模型,采用访谈法、参与式观察等质性研究法,实证分析农民参与数字乡村建设的动力因素及行动逻辑。结果表明:作为建设和维系乡村社会秩序的中坚力量,农民参与数字乡村建设主要受“自愿做、被邀请做、使能够做、能够做、作为回应做”等五大微观动因的影响;受五大因素驱动,农民主体重点遵循“数字认同-数字赋权-数字参与-数字协商”的行动路径参与数字乡村建设,且形成一个参与程度不断加深的动态闭环过程,但在参与实践中也依然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参与困境。据此,建议进一步激发农民参与的内生意愿、保障农民参与的渠道畅通、提升农民参与的能力素养及维护农民参与的协商环境,从而提升数字乡村建设整体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参与 数字乡村 数字参与 CLEAR模型 参与式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鄱阳湖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与人类福祉的时空耦合及空间效应
15
作者 唐国华 胡坤琳 甘黎黎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8-90,共13页
【目的】如何实现生态系统服务与人类福祉的耦合协调对建设区域生态文明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通过构建人类福祉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修正的当量因子法、耦合协调度模型、空间计量模型等,探析2005—2023年鄱阳湖流域的时空耦合协调关系及... 【目的】如何实现生态系统服务与人类福祉的耦合协调对建设区域生态文明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通过构建人类福祉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修正的当量因子法、耦合协调度模型、空间计量模型等,探析2005—2023年鄱阳湖流域的时空耦合协调关系及空间效应。【结果】(1)研究期间鄱阳湖流域整体处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波动下降,人类福祉持续提升”阶段;耦合协调度从0.393增至0.531,从中度失调过渡至磨合阶段,呈现北高中低的空间分布。(2)耦合协调度呈显著的正向聚集,空间相关性呈先降后增再降的趋势。整体高值聚集较为稳定,低值聚集出现转移:高聚集类型主要分布在鄱阳湖周边,低聚集类型从鹰潭市周边转移至瑞昌市、安义县等侧重工业的区县,并且在宜春市辖区周边存在扩张趋势。(3)本地耦合协调度增涨主要受到邻近区县植被质量、产业结构、工业发展、政府干预、经济活力的正向溢出效应影响,其次为产业结构、工业发展、经济活力的直接影响,植被质量和政府干预对本地耦合协调发展存在负面影响。【结论】2005—2023年研究区耦合协调水平整体稳步提升,未来可从扭转政府干预、植被质量对本地耦合协调发展的负向作用,并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推动工业发展等方式实现鄱阳湖流域整体耦合协调发展的一体化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 生态系统服务 人类福祉 耦合协调 空间效应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扎实迈进教育强国
16
作者 王战军 张泽慧 翟亚军 《高校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共8页
实现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是教育强国的核心标志。在建设教育强国与创新型国家的关键阶段,我国亟须把博士研究生教育作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打造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博士研究生教育体系,加快建设世界重要博士研究生教育中心,... 实现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是教育强国的核心标志。在建设教育强国与创新型国家的关键阶段,我国亟须把博士研究生教育作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打造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博士研究生教育体系,加快建设世界重要博士研究生教育中心,有的放矢培养国家战略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基于博士研究生培养,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既需要制度保障,也需要教育范式创新,打破围墙构建融合培养机制,分类发展构建“双元”培养模式,基于国家战略需求重塑博士研究生教育新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教育强国 博士研究生 科教融合 产教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智赋能:基层社区内生治理能力提升的路径新探——以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L社区为例
17
作者 沈广和 《求实》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3-85,M0005,共14页
当前,在基层社区治理中存在着“资源赋而不能”的悖论,亟须回答配置何种资源、如何配置资源才能有效提升社区治理能力的问题。本研究结合对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L社区引入智力资源实现善治的案例调查,围绕知识内化和资源行动提出了一个“... 当前,在基层社区治理中存在着“资源赋而不能”的悖论,亟须回答配置何种资源、如何配置资源才能有效提升社区治理能力的问题。本研究结合对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L社区引入智力资源实现善治的案例调查,围绕知识内化和资源行动提出了一个“引智赋能”的分析框架。通过分析基于引智平台、团体智力、组织行动的社区知识内化过程发现,社区借助“学知机制”“智省机制”“活用机制”实现知行转化,是促使智力资源转化为基层社区内生治理能力的核心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治理 基层社区 资源赋能 引智赋能 学知机制 智省机制 活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重控制与被动性偏离:基层数字治理形式主义的一个解释框架
18
作者 武小龙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4-103,共10页
基层数字治理形式主义是行动主体技术执行的失范形态,主要包括数字冗余化、数字游戏化、数字内卷化三大实践表征,其本质是基层行动者在“科层控制”与“技术规制”双重压力情境下产生的“被动性偏离”。其中,科层组织的惯性运行是造成... 基层数字治理形式主义是行动主体技术执行的失范形态,主要包括数字冗余化、数字游戏化、数字内卷化三大实践表征,其本质是基层行动者在“科层控制”与“技术规制”双重压力情境下产生的“被动性偏离”。其中,科层组织的惯性运行是造成基层数字治理形式主义的关键情境,表现为强任务、强督查、强问责情境下的被动性回应;而嵌入科层结构中的数字技术因被组织环境吸纳和形塑,又进一步以算法权威和程序刚性强化了对基层干部行为的规制,最终走向“数字治理失灵”的困境。对此,有必要以数字人本化为核心建构目标,通过组织环境、目标控制、权责关系的柔性调适路径,纠偏基层数字治理形式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治理形式主义 科层压力 技术规制 被动执行 数字人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间慈善推动共同富裕的逻辑证成与机制保障
19
作者 高志宏 《学术界》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31-140,共10页
〕第三次分配在推动共同富裕伟大历史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慈善捐赠作为第三次分配的主要形式正面临着现代化转型,现有慈善资源尚不能满足共同富裕对第三次分配的要求。民间慈善推动共同富裕有着深刻的政治逻辑、理论逻辑和历史... 〕第三次分配在推动共同富裕伟大历史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慈善捐赠作为第三次分配的主要形式正面临着现代化转型,现有慈善资源尚不能满足共同富裕对第三次分配的要求。民间慈善推动共同富裕有着深刻的政治逻辑、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而中国慈善具有非典型性特征,行政化、官僚化色彩浓厚。“中国式慈善”并非一个模式优劣评判概念,科学定位政府在慈善事业中的角色地位亦非简单地“去行政化”,而是要破除“官民对立”的思维定式,建立社会力量、政府部门、公民个体共同参与的慈善治理体系。中国慈善的现代化转型与民间性塑造,要以深化体制改革增强慈善民间性,以加大税收优惠支持民间慈善发展,以强化多方监管增强慈善公信力。应从慈善组织法、慈善行为法、慈善财产法、慈善监管法四个方面创新慈善法治建设,为慈善事业的现代转型和健康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从而充分发挥慈善在第三次分配中的重要作用,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第三次分配 民间慈善 慈善组织 慈善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法治现代化进程中的国家治理:逻辑、任务与路径
20
作者 梁平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5-95,共11页
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在法治领域的具体体现,此进程中的国家治理以“现代化”“中国式”“法治化”的逻辑展开,集概念勾连的理论逻辑、中国特色的自主逻辑、法治实践的治理逻辑于一体,本质上是制度之治、中国之治。当前正分... 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在法治领域的具体体现,此进程中的国家治理以“现代化”“中国式”“法治化”的逻辑展开,集概念勾连的理论逻辑、中国特色的自主逻辑、法治实践的治理逻辑于一体,本质上是制度之治、中国之治。当前正分为“两步走”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中国式法治现代化进程中国家治理的时代任务是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首要任务、以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本质要求、以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为坚定基石,实现路径包括将牢固坚持和切实落实党的领导作为根本保证,以推进和深化制度创新确保治理资源供给,以制度执行为关键提升治理效能,在发扬和落实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础上通过多元合作共治实现良法善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法治 中国式法治现代化 国家治理 全面依法治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