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空间站飞行任务人因与工效学研究
1
作者 王春慧 姜昌华 +5 位作者 王波 于洪强 田雨 丁少闻 刘梁 陈善广 《载人航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93-301,共9页
空间站长期飞行任务类型复杂、驻留时间长、安全风险高,面临诸多人因与工效学挑战。根据中国空间站建设运营实际,以确保航天员安全、高效工作为目标,开展了系列人因与工效学研究。建立了长期飞行下航天员体力、认知和人服作业能力基线;... 空间站长期飞行任务类型复杂、驻留时间长、安全风险高,面临诸多人因与工效学挑战。根据中国空间站建设运营实际,以确保航天员安全、高效工作为目标,开展了系列人因与工效学研究。建立了长期飞行下航天员体力、认知和人服作业能力基线;构建了面向空间站常态化运行的跨任务、跨周期、跨人员的适居性数据收集和影响因素分析方法,形成了覆盖不同任务、不同飞行阶段的人因与工效问题和建议库;研发了适于在轨飞行场景的一体化人因测试范式及工具,探索了人员能力维持与增强技术。研究成果直接支撑了飞行任务规划、航天员状态评估、空间站持续优化设计与安全高效运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站 长期空间飞行 人因与工效学 人的能力 在轨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空间站污水特性与水再生技术研究
2
作者 杨松林 丁平 +8 位作者 刘向阳 李英斌 程冬建 刘相 熊涛 褚厚娟 高郁晨 张震 王俊峰 《载人航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0-319,共10页
在空间站长期有人任务中,对站内产生污水的高效循环再生是实现空间站经济可靠运行的关键技术之一。中国空间站水再生系统由水处理、尿处理和CO_(2)还原子系统构成。尿处理子系统可将化学预处理之后的尿液蒸馏获得尿蒸馏水,CO_(2)还原子... 在空间站长期有人任务中,对站内产生污水的高效循环再生是实现空间站经济可靠运行的关键技术之一。中国空间站水再生系统由水处理、尿处理和CO_(2)还原子系统构成。尿处理子系统可将化学预处理之后的尿液蒸馏获得尿蒸馏水,CO_(2)还原子系统从CO_(2)和H2的还原反应中取得还原水,与冷凝水一并被水处理子系统深度净化为再生水,可以满足空间站内饮用、电解制氧、平台运营等所有净水使用需求。在长期在轨监测关键水质指标电导率和TOC的基础上,通过多次载人飞行任务下行站内的各种污水和再生水水样,开展了全面的测试分析。结果表明:预处理尿液、尿蒸馏水、还原水和冷凝水的主要污染成分在地面试验污水模型范围内,但种类、浓度存在一定的天地差异;站内再生水在有人任务期间可以保持在电导率≯1μS/cm,TOC≯1 ppm的纯水标准。研究表明:水再生系统在轨运行稳定、高效,综合污水回收比例≮85%,大幅降低了水资源上行的需求,为乘组在轨饮水、用水的安全性提供了保证,为空间站长期经济可靠运行提供了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空间站 污水特性 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 水再生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微藻培养气体交换膜组件设计与性能研究
3
作者 毛瑞鑫 刘力涛 +3 位作者 艾为党 王晓旭 周国栋 吴浩 《载人航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89-395,共7页
针对空间环境下微藻培养气体交换气液固三相流管理的难点,开展了基于疏水膜材料的气体交换膜组件设计和性能研究,探究了不同设计组合对膜组件使用寿命和气体交换性能的影响规律,并进行了为期60天的验证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膜片的气体交... 针对空间环境下微藻培养气体交换气液固三相流管理的难点,开展了基于疏水膜材料的气体交换膜组件设计和性能研究,探究了不同设计组合对膜组件使用寿命和气体交换性能的影响规律,并进行了为期60天的验证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膜片的气体交换性能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显著降低,且液相接触侧膜材料的疏水性能发生改变,由疏水性改为亲水性,部分膜组件出现渗漏失效。采用的PTFE-PP-PTFE三层复合膜设计在60天的实验过程中始终能保持较好的密闭性和气体交换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控生态生保系统 微藻 气体交换膜 光生物反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密闭服通风流量分配系统的设计与验证
4
作者 贺双喜 王海亮 席林斌 《载人航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12-418,共7页
针对医用隔离服、防化服、消防服、航天服等密闭服的通风散热需求,设计了一种密闭服的通风流量分配系统。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了通风管路的三维CFD模型,根据流量分配设计目标,计算选取合适的管径,并进行试验验证。分析了通风总流量、... 针对医用隔离服、防化服、消防服、航天服等密闭服的通风散热需求,设计了一种密闭服的通风流量分配系统。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了通风管路的三维CFD模型,根据流量分配设计目标,计算选取合适的管径,并进行试验验证。分析了通风总流量、管路弯曲半径等因素对通风流量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管径是影响流量分配的主要因素,头部、四肢支路管径分别为13 mm、7 mm时分流性能满足设计目标,通风总流量的影响不明显;对于90°弯管,弯曲半径为3倍管径时局部流阻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闭服 通风 流量分配 数值分析 CF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重力环境电解制氧系统临界运行条件与供水优化研究
5
作者 朱凤 焦飞飞 +3 位作者 王飞 李森 王秀珍 王双峰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2-50,共9页
电解制氧系统的稳定运行关系载人航天器内部氧气的稳定连续供应,电解系统临界运行条件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研究微重力条件下电解制氧芯体单池和电解堆运行时的临界供水量和临界工作电流,并通过改进电解堆局部结构提出了供水优化... 电解制氧系统的稳定运行关系载人航天器内部氧气的稳定连续供应,电解系统临界运行条件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研究微重力条件下电解制氧芯体单池和电解堆运行时的临界供水量和临界工作电流,并通过改进电解堆局部结构提出了供水优化方案。利用流体动力学模拟软件开展数值模拟,采用气-液混合两相流动模型描述电解芯体内的流动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对于电解池单体还是电解堆,当工作电流一定时,存在极限供水量,当供水量小于该值时,芯体内部出现局部缺水现象。对于特定的供水量,存在临界工作电流,当电流大于临界值时,芯体内部局部缺水。通过增加供水管径可明显改善多层芯体流量分配的均匀性,随着直径的增加,最小水流量与平均流量的比值线性增加,最大流量与平均流量的比值线性减小,直径增加75%时,最小流量与平均流量的比值增加约39%,最大流量与平均流量的比值降低约30%。进出口在电解堆同侧时水量分配的均匀性更好,相同供水量时,最大水量与平均水量之比可降低30%以上。研究工作可为载人航天器电解槽的安全运行提供参数建议,为系统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制氧 临界供水量 临界电流 微重力 两相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ysML的载人月球探测任务人-系统整合设计研究
6
作者 初建杰 原炳坤 +3 位作者 王刚 王波 丁少闻 安启源 《机械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13-218,共6页
载人航天器研制过程中,人因要素在早期阶段融入设计仍有待提升,且常规的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model based systems engineering,MBSE)体系缺少将人与系统其余部分进行整合的充分考虑,导致开发迭代周期变长,也大幅增加了研制成本。针对这... 载人航天器研制过程中,人因要素在早期阶段融入设计仍有待提升,且常规的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model based systems engineering,MBSE)体系缺少将人与系统其余部分进行整合的充分考虑,导致开发迭代周期变长,也大幅增加了研制成本。针对这一问题,提出载人月球探测任务人因领域元模型构建方法,在人-系统整合的框架下,采用MBSE将人因需求整合至载人航天器的开发过程中,并基于系统建模语言SysML建立人因领域元模型,以实现在载人月球探测产品开发的全生命周期中融入人因需求,为产品的规划、设计和开发提供支持,有效减少研制中出现人因设计问题,降低研制成本。通过载人月球探测任务的典型案例进行建模,验证人因领域元模型建立方法的有效性,为类似系统设计的MBSE扩展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人月球探测 人-系统整合 MBSE 元模型 SYSM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航天器空间光环境对心理与工作效率的影响研究
7
作者 杜晓辉 胡诗婧 +3 位作者 丁少闻 王波 李虹启迪 吴立涛 《载人航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35-442,共8页
为探究载人航天器特殊空间中光环境对人体心理感知与工作效率的影响,采用VR虚拟现实技术构建模拟空间站环境,并进行虚拟环境下空间站光环境感知实验。建立不同色温(3000 K,4000 K,5000 K)与不同照度(300 lx,500 lx,1000 lx)组合的9种工... 为探究载人航天器特殊空间中光环境对人体心理感知与工作效率的影响,采用VR虚拟现实技术构建模拟空间站环境,并进行虚拟环境下空间站光环境感知实验。建立不同色温(3000 K,4000 K,5000 K)与不同照度(300 lx,500 lx,1000 lx)组合的9种工况,采用相关分析、方差分析等方法,对环境感知、工作意愿及工作效率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色温和照度对工作效率产生影响,色温5000 K、照度1000 lx时工作效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人航天器 照明环境 心理感知 工作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颅直流电刺激对高水平足球运动员运动疲劳后知觉预测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张鑫碧 于瀛 +2 位作者 陈晓萍 蒋长好 亓丰学 《中国体育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0-29,共10页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DCS)干预左背侧前运动皮质(dorsal premotor cortex,PMd)对高水平足球运动员运动疲劳后知觉预测能力的影响。方法:24名国家一级足球运动员在完成60%最大骑行功率(Pow...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DCS)干预左背侧前运动皮质(dorsal premotor cortex,PMd)对高水平足球运动员运动疲劳后知觉预测能力的影响。方法:24名国家一级足球运动员在完成60%最大骑行功率(Powermax)恒定负荷力竭骑行后,以平衡抵消法接受2 mA tDCS正极刺激左侧PMd 10 min和伪刺激,随后进行视觉搜索任务、预测足球突破过人任务和预测足球罚点球任务测试。结果:足球运动员疲劳后,进行tDCS正极刺激的视觉搜索任务反应时在3(P=0.039)和6(P=0.017)数量型与伪刺激相比显著降低,预测足球突破过人任务的准确率在240 ms条件与伪刺激相比显著增高(P<0.001)。但是视觉搜索任务准确性、预测足球突破过人任务的反应时以及预测足球罚点球任务的准确性和反应时在tDCS正极刺激条件和伪刺激条件之间没有显著差异。结论:tDCS正极干预左侧PMd 10 min能够有效改善高水平足球运动员运动疲劳后的知觉预测表现。tDCS可以作为有效工具在足球运动员运动训练和比赛中用以缓解疲劳造成的知觉预测能力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直流电刺激 足球运动员 运动疲劳 知觉预测 背侧前运动皮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站舱外航天服可靠性评估实践
9
作者 丁凌艳 张万欣 +3 位作者 潘存欣 廖前芳 罗诗瑶 胡金宇 《载人航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61-368,共8页
针对舱外航天服技术复杂、研制成本高、试验样本少,按照传统方法进行可靠性评估难以真实体现其可靠性水平的问题,采用定性和定量评估相结合、单机和系统试验相结合的方法,从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2个方面综合评估产品可靠性水平,确保满足... 针对舱外航天服技术复杂、研制成本高、试验样本少,按照传统方法进行可靠性评估难以真实体现其可靠性水平的问题,采用定性和定量评估相结合、单机和系统试验相结合的方法,从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2个方面综合评估产品可靠性水平,确保满足任务要求。在定量评估时,根据系统内单机寿命类型,按照威布尔分布、正态分布、指数分布分别进行建模,运用加速试验、环境因子等理论设计单机可靠性试验,采用贝叶斯(Bayes)法充分利用验前信息评估单机可靠性。在单机评估基础上,通过建立空间站舱外服全周期可靠性模型,充分利用历史数据和各级试验信息,自下而上运用贝叶斯法评估系统的可靠性。采用上述方法评估空间站舱外服15次出舱可靠性为0.9878,满足任务指标0.98的要求,第21次出舱可靠性降低至0.9789。空间站舱外航天服在轨运行实践表明,所提出的可靠性评估方法能够充分利用既有样本和试验信息,较为准确地表征产品可靠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舱外服 空间站 可靠性评估 贝叶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洗衣平台的设计、流场分析与上行资源代价评估
10
作者 杨朝舒 李森 +4 位作者 朱光亚 杨松林 丁彭博 孙民政 曹适意 《空间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70-782,共13页
针对在轨中长期驻留阶段航天员衣物洗涤的迫切需求,以及地面传统洗衣技术无法适用于微重力环境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雾化臭氧原理的空间洗衣平台.该平台利用超声雾化阵列将液态水雾化浸润衣物,通过紫外照射产生臭氧用于除菌;采用有限... 针对在轨中长期驻留阶段航天员衣物洗涤的迫切需求,以及地面传统洗衣技术无法适用于微重力环境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雾化臭氧原理的空间洗衣平台.该平台利用超声雾化阵列将液态水雾化浸润衣物,通过紫外照射产生臭氧用于除菌;采用有限元方法对微重力环境下液滴与衣物的附着情况、洗衣平台的内流场进行了仿真分析,重点分析了在微重力和地面重力条件下液滴在洗衣腔体内分布的均匀性区别.在此基础上,根据相对湿度、臭氧浓度等指标确定了预雾化时间、内循环风扇流量等参数;随后,采用等效系统质量的方法对雾化臭氧洗衣平台的上行资源代价进行了评估,该洗衣技术在轨运行一年的资源代价仅为商选洗衣技术的15.7%,当在轨运行5年后,相比于完全将衣物作为消耗品上行,可节省61.9%的等效系统质量.通过分析两种方法的收益平衡时间点可知,对于任务周期超过5个月的空间站任务、周期超过2.5个月的深空探测任务,发展在轨洗衣技术更具资源代价优势.本文的工作有望为未来中国在轨洗衣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重力 在轨洗衣平台 超声雾化 臭氧 等效系统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动驾驶与接管情境相关认知能力对接管绩效的影响研究
11
作者 张宜静 张志 +1 位作者 张洁 陈善广 《载人航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57-464,共8页
针对驾驶员在自动驾驶紧急接管情境中接管能力不足的问题,研究手动驾驶与接管情境相关认知能力对接管绩效的影响。通过层次任务分析和认知任务分析,识别了手动驾驶相关认知能力(包括反应能力、速度知觉和视觉追踪)以及接管情境相关认知... 针对驾驶员在自动驾驶紧急接管情境中接管能力不足的问题,研究手动驾驶与接管情境相关认知能力对接管绩效的影响。通过层次任务分析和认知任务分析,识别了手动驾驶相关认知能力(包括反应能力、速度知觉和视觉追踪)以及接管情境相关认知能力(包括压力应对和风险决策)。招募了36名志愿者进行认知能力测试和基于驾驶模拟器的接管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接管情境相关认知能力,手动驾驶相关认知能力对接管绩效影响更显著,具体表现为:反应能力越快,接管反应时间和最大横向加速度越小;速度知觉能力越高,最大纵向加速度越大,平均速度越小;视觉追踪能力越强,接管反应时间和接管时间越小,最小碰撞时间越大。接管情境相关认知能力对接管绩效也有一定影响,压力应对能力越高,最大横向加速度、接管反应时间和接管时间越小,最大纵向加速度和最小碰撞时间越大。研究可为自动驾驶人机交互设计和人员选拔培训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动驾驶 接管情境 认知能力 接管绩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过硫酸铵有机物氧化影响因素研究
12
作者 蔡红华 徐雅薇 +2 位作者 王博 刘俊杰 董翌 《传感器与微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0-53,共4页
为了更加深入研究紫外(UV)/过硫酸盐氧化水中有机物的机理,针对紫外(双波长185 nm+254 nm)/过硫酸铵氧化技术,实验研究了氧化室厚度、光功率以及氧化剂流量等因素对氧化特性的影响。得到如下结论:经过相同有机物浓度且相同水层厚度之后... 为了更加深入研究紫外(UV)/过硫酸盐氧化水中有机物的机理,针对紫外(双波长185 nm+254 nm)/过硫酸铵氧化技术,实验研究了氧化室厚度、光功率以及氧化剂流量等因素对氧化特性的影响。得到如下结论:经过相同有机物浓度且相同水层厚度之后衰减的绝对光强不一致,但是光强衰减比例是基本一致。为保证水中有机物氧化紫外光强不小于初始光强的50%,需将整个水样的氧化室直径控制在不大于2 mm;纯紫外氧化装置对不同总有机碳(TOC)浓度标准溶液的氧化有很好的重复性,即使标准溶液的TOC达到紫外无法完全氧化的浓度;对于TOC浓度在0~15 mg/L的标准溶液,标准溶液流量0.6 mL/min对应的最佳氧化剂流量为6~8μL/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过硫酸盐 总有机碳 水中有机物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情绪智力和情绪状态与飞行员飞行绩效的相关性研究
13
作者 康文龙 张宜静 +1 位作者 吴桐 何吉波 《载人航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0-66,共7页
为解决飞行员选拔过程中心理素质的评估问题,通过模拟飞行实验探讨情绪智力和情绪状态与飞行绩效的关系。31名志愿者完成模拟飞行任务实验,采集参试者情绪智力数据,使用情绪手表记录实时情绪值和压力值,飞行模拟器同步记录模拟飞行任务... 为解决飞行员选拔过程中心理素质的评估问题,通过模拟飞行实验探讨情绪智力和情绪状态与飞行绩效的关系。31名志愿者完成模拟飞行任务实验,采集参试者情绪智力数据,使用情绪手表记录实时情绪值和压力值,飞行模拟器同步记录模拟飞行任务绩效。分析表明:情绪智力的4个维度中,自我情绪调节(P=0.026)和情绪运用能力(P=0.005)2个维度与飞行任务绩效显著正相关,情绪智力与情绪值(P=0.005)和压力值(P=0.008)显著负相关。结果显示,情绪智力与情绪状态显著相关;情绪智力直接或间接影响飞行员飞行绩效,其中情绪值存在显著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绪智力 情绪状态 模拟飞行任务绩效 中介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植物栽培装置方案与验证 被引量:2
14
作者 唐永康 蔡旭哲 +6 位作者 吴浩 吴志强 艾为党 沈韫赜 毛瑞鑫 胡清华 王隆基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8-164,共7页
为满足空间植物培养的需求,基于空间微重力环境和平台资源约束,开展了根部水分和养分控制、栽培室大气环境控制、光环境控制等方面的空间植物栽培装置方案研究。研制了具有水分/养分供应、大气环境控制、光源、测量与控制、栽培室和根盘... 为满足空间植物培养的需求,基于空间微重力环境和平台资源约束,开展了根部水分和养分控制、栽培室大气环境控制、光环境控制等方面的空间植物栽培装置方案研究。研制了具有水分/养分供应、大气环境控制、光源、测量与控制、栽培室和根盘等6个功能模块的空间植物栽培装置。开展了装置的集成与调试,对装置各功能模块设计合理性进行验证。最后利用组合体试验平台,进行装置各功能模块集成性能验证、植物功能评价验证(生物学特性、物质和能量交换、营养品质和生物安全性等)及植物栽培流程验证(流程合理性、资源需求及保障、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验证结果表明:水分供应、养分供应、大气环境控制、植物光照控制和参数测量控制等性能良好,能够满足植物培养对各类生长环境条件的需求;生菜生长旺盛,生产效率101.31 g(鲜质量)·(kWh)^(-1)·d^(-1)·m^(-2),光能利用率0.31 g(干质量)·mol^(-1)光子,富含各种营养,食用安全。装置方案和植物栽培流程合理可行,性能良好,具有较高的植物生产能力。研究结果为后续开展空间植物栽培装置研制奠定了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 植物 栽培 装置 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态胺吸附去除CO_(2)行为研究
15
作者 王传增 刘昊 +3 位作者 周国栋 杨润泽 魏巍 赵雪霏 《载人航天》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6-311,共6页
为解决基于固态胺材料的再生式CO_(2)去除技术在便携式生保系统中的应用问题,开展了固态胺材料吸附去除CO_(2)的性能研究。进行了不同吸附温度、入口CO_(2)浓度、气体流量条件下固态胺吸附CO_(2)的穿透试验,获得了相应的穿透曲线;利用Wh... 为解决基于固态胺材料的再生式CO_(2)去除技术在便携式生保系统中的应用问题,开展了固态胺材料吸附去除CO_(2)的性能研究。进行了不同吸附温度、入口CO_(2)浓度、气体流量条件下固态胺吸附CO_(2)的穿透试验,获得了相应的穿透曲线;利用Wheeler方程对穿透曲线进行了拟合,得到了相应的拟合方程、平衡吸附量等结果。结果表明:通过Wheeler方程能够准确描述固态胺吸附CO_(2)的行为;获得了CO_(2)穿透率分别为10%和50%时的穿透时间与气体流量间的线性关系方程,方程可应用于预测固态胺反应器性能、切换周期等,使评估反应器性能的试验大为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态胺 吸附行为 Wheeler方程 穿透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DD电催化耦合电解析处理载人航天器中冷凝废水的研究
16
作者 王传增 周文兴 +3 位作者 余青霓 魏巍 卞强 杨润泽 《载人航天》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4-182,共9页
为解决在硼掺杂的金刚石电极(BDD)电催化处理冷凝废水中,由于冷凝废水电导率低而导致处理能耗较高的问题,提出了BDD电催化耦合电解析的新方法处理冷凝废水。在BDD反应器内填充吸附有无机盐的混合阴阳离子交换树脂,电催化处理冷凝废水时... 为解决在硼掺杂的金刚石电极(BDD)电催化处理冷凝废水中,由于冷凝废水电导率低而导致处理能耗较高的问题,提出了BDD电催化耦合电解析的新方法处理冷凝废水。在BDD反应器内填充吸附有无机盐的混合阴阳离子交换树脂,电催化处理冷凝废水时吸附在树脂上的离子在电场作用下解析下来进入废水中,并进行交替的吸附、解析及定向运动,从而改善废水的导电性,电极两端电压显著降低,停止加电后,离子又能重新交换吸附在树脂上。以Na_(2)SO_(4),Na_(3)PO_(4)以及NaNO_(3)作为电解质时,对总有机碳(TOC)去除没有影响;而以NaCl作为电解质时,TOC去除率随着NaCl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凝废水 BDD 电催化耦合电解析 离子交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胶有效吸脱水特性研究
17
作者 王洪亮 张震 +4 位作者 张勇平 胡宏杰 刘红召 王威 柳林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32-1535,共4页
为了解硅胶在吸脱水过程中水含量分布特征,开展了脱附温度对硅胶吸附量与物相结构的影响,研究了脱附气氛、脱附温度、脱附时间、含水量与脱附次数对硅胶有效残留水的影响,并计算了硅胶在不同脱附条件下的有效吸附水。结果表明,当脱附温... 为了解硅胶在吸脱水过程中水含量分布特征,开展了脱附温度对硅胶吸附量与物相结构的影响,研究了脱附气氛、脱附温度、脱附时间、含水量与脱附次数对硅胶有效残留水的影响,并计算了硅胶在不同脱附条件下的有效吸附水。结果表明,当脱附温度≤130℃时,吸附量无衰减,结构保持稳定。硅胶有效残留水同脱附温度、脱附气氛相关,同脱附前含水量、脱附次数无关。在空气气氛脱附时,最佳脱附条件为130℃,1 h,有效残留水为8.5%~9.1%,当吸附20~150 min时,有效吸附水随吸附时间线性增加,特别当吸附120~150 min时,有效吸附水达到12%~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胶 脱附 温度 有效残留水 有效吸附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压缩气垫包装系统静力及动力学特性研究
18
作者 李广利 李玲 +3 位作者 张滔 卞强 王栋彬 刘新丽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0-298,共9页
目的以柱形气垫包装系统为研究对象,建立静力及动力学模型,对静态压缩、自由振动和基础激励受迫振动特性进行研究。方法建立气柱压缩力数学模型,并通过试验、仿真验证模型,通过建立预压缩柱形气垫包装系统力学模型,研究静力及动力学特... 目的以柱形气垫包装系统为研究对象,建立静力及动力学模型,对静态压缩、自由振动和基础激励受迫振动特性进行研究。方法建立气柱压缩力数学模型,并通过试验、仿真验证模型,通过建立预压缩柱形气垫包装系统力学模型,研究静力及动力学特性。结果预压缩量和充气压力越大,包装系统固有频率越高。在包装对象宽度定值约束下,选取多个小直径气柱,固有频率更高,且薄膜应力更小。在基础激励下,包装系统固有频率处存在共振峰值,对高频域气垫表现出了较好的减振特性。结论所建立的静力压缩模型与试验、仿真结果较吻合,所建立的动力学模型合理,结果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形气垫 预压缩模型 动力学模型 动力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型的载人月球探测人机功能分配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文跃 王刚 +4 位作者 靳捷 王国梁 宗恒山 刘雅楠 王春慧 《载人航天》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84-692,共9页
针对载人月球探测任务飞行模式复杂、各阶段衔接紧密、活动间关联性强的特点,为确保人参与到系统中去,引入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MBSE)对载人月球探测任务总体设计中人机功能分配进行设计与验证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型的载人月球探测人... 针对载人月球探测任务飞行模式复杂、各阶段衔接紧密、活动间关联性强的特点,为确保人参与到系统中去,引入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MBSE)对载人月球探测任务总体设计中人机功能分配进行设计与验证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型的载人月球探测人机功能分配方法。考虑载人月球探测活动中人机功能分配是一个不断反复、连续的决策过程,从人因需求指标体系出发,引入MBSE阐述载人月球探测任务系统建模方法,并基于系统模型实现月面科考载人月球车驾驶场景下的人机(航天员-月球车)功能分配合理化。通过模型化载人月球探测人机功能分配过程,合理分配人、机作业,使航天员处于合适的工作负荷状态,以简化系统设计、操作的复杂性,提高整个系统的机动灵活性和安全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BSE 载人月球探测 人因需求 系统建模 人机功能分配 载人月球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大型语言模型的应急人机协同救援关键技术 被引量:5
20
作者 石响 王天乐 +1 位作者 夏乾臣 陈善广 《指挥与控制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6-283,共8页
现有的应急救援指挥系统存在灾情信息分析效率低下、人机协作过程不够人性化等问题,具备较强自然语言理解能力和多模态理解能力的大型语言模型(LLM)将有望解决上述难题。通过调研LLM最新研究进展和应急救援控制领域对LLM的任务需求并进... 现有的应急救援指挥系统存在灾情信息分析效率低下、人机协作过程不够人性化等问题,具备较强自然语言理解能力和多模态理解能力的大型语言模型(LLM)将有望解决上述难题。通过调研LLM最新研究进展和应急救援控制领域对LLM的任务需求并进行梳理和分析,评估了现有LLM应用于应急救援领域的技术成熟度,并就灾情信息分析理解等5个任务场景探讨了可能的LLM应用构建方案和综合构建方案,对LLM技术对应急救援系统的未来发展的影响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急救援 大型语言模型 人机协同 多模态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