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蔬菜病毒不同检测技术灵敏度的比较研究
1
作者 陈伟 姚洁 +4 位作者 冯明峰 李帅 蒋西子 蒋磊 江彤 《浙江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72-1081,共10页
为了明确蔬菜病毒种类,探索快速、灵敏、低成本、高通量的病毒检测方法。将10种蔬菜病毒,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ucumber green mottle mosaic virus,... 为了明确蔬菜病毒种类,探索快速、灵敏、低成本、高通量的病毒检测方法。将10种蔬菜病毒,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ucumber green mottle mosaic virus,CGMMV)、番茄花叶病毒(Tomato mosaic virus,ToMV)、蚕豆萎蔫病毒(Broad bean wilt virus,BBWV)、芜菁花叶病毒(Turnip mosaic virus,TuMV)、小西葫芦黄花叶病毒(Zucchini yellow mosaic virus,ZYMV)、番茄褪绿病毒(Tomato chlorosis virus,ToCV)、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Y,PVY)和番茄环纹斑点病毒(Tomato zonate spot virus,TZSV)的cp基因质粒DNA顺次固定在同一张硝酸纤维素膜(NC膜)上,根据10种蔬菜病毒的cp基因序列制备地高辛(DIG)标记的特异性探针,利用dot-Southern blot方法一次性检测10种病毒。再采用dot-Southern blot、dot-Northern blot、PCR和ELISA方法检测TMV,比较不同检测方法的灵敏度。结果发现,dot-Southern blot方法可在同一张NC膜上一次性检出10种病毒的cp基因质粒DNA。dot-Southern blot检测TMV cp基因质粒DNA和cp基因cDNA的最低浓度分别为5×10^(-2)ng·μL^(-1)和5×10^(-1)ng·μL^(-1),dot-Northern blot检测感染TMV蔬菜样本总RNA的最低浓度为5×10^(-2)ng·μL^(-1),PCR检测TMV cp基因质粒DNA的最低浓度为5×10-3ng·μL^(-1),RT-PCR检测TMV cDNA的最低浓度为5×10^(-2)ng·μL^(-1),dot-ELISA和TAS-ELISA检测感染TMV蔬菜病汁液的最低浓度为9.8 ng·μL^(-1)和78 ng·μL^(-1)。说明dot-Southern blot能够一次性检出多种病毒,可用于蔬菜病毒复合侵染检测。dot-Southern blot、dot-Northern blot、RT-PCR和PCR等核酸检测方法的灵敏度相对较高,而ELISA检测方法的灵敏度相对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病毒 检测方法 灵敏度 dot-Southern blo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子鼻和电子舌技术分析紫菀药材的气味特征 被引量:20
2
作者 王蓉 郭伟娜 +1 位作者 刘倩倩 夏成凯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693-1697,共5页
目的基于电子鼻和电子舌技术分析紫菀药材的气味特征。方法通过电子鼻和电子舌检测出样品的响应值和味觉值,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线性判别分析、Loading等分析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电子鼻能把不同药用部位区分开。电子舌结果显示,安国... 目的基于电子鼻和电子舌技术分析紫菀药材的气味特征。方法通过电子鼻和电子舌检测出样品的响应值和味觉值,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线性判别分析、Loading等分析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电子鼻能把不同药用部位区分开。电子舌结果显示,安国紫菀鲜味大于亳州,而苦味、甜味、涩味、丰富度更小;无硫紫菀鲜味大于有硫紫菀,而苦味、涩味、甜味更小,丰富度相似;亳州紫菀根甜味大于根茎,而苦味更小;根占比例越大甜味、苦味、涩味越大;根茎占比例越大,丰富度越大,根和根茎都含有鲜味。结论电子鼻、电子舌能快速、客观、简便地区分不同产地、加工方法、部位紫菀的气味特征,为该药材规格鉴别提供新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菀 气味特征 电子鼻 电子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亳州紫菀营养生长期的生物学性状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郭伟娜 牛倩 +2 位作者 王婧 程磊 朱月健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12期116-117,共2页
[目的]研究亳州紫菀生长发育规律,为亳州紫菀高效种植和制定GAP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田间试验基础上,定期观察亳州紫菀的生长发育过程,并测定营养器官的数量性状动态变化。[结果]在紫菀发育过程中,先由母根茎节处的芽形成地上幼苗,随... [目的]研究亳州紫菀生长发育规律,为亳州紫菀高效种植和制定GAP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田间试验基础上,定期观察亳州紫菀的生长发育过程,并测定营养器官的数量性状动态变化。[结果]在紫菀发育过程中,先由母根茎节处的芽形成地上幼苗,随后茎基处膨大形成根茎,再由根茎处生出须根;数据分析显示,7—9月为紫菀营养积累关键期。[结论]母根茎的质量、截取长度和芽的数量将影响后期长势;7—9月为亳州紫菀药材形成关键期,注重田间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亳州紫菀 营养生长期 生物学性状 生长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竹多糖面条加工工艺研究
4
作者 李扬 权春梅 +2 位作者 张元波 夏成凯 李梦 《农产品加工》 2025年第1期31-34,38,共5页
玉竹多糖面条是用玉竹多糖水提液和小麦粉为主要原料制作而成的营养风味面条。以面条的熟断条率和感官品质为指标,考查玉竹多糖提取液用量、食用碱用量、食盐用量3个单因素对面条品质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经过正交试验确定玉竹... 玉竹多糖面条是用玉竹多糖水提液和小麦粉为主要原料制作而成的营养风味面条。以面条的熟断条率和感官品质为指标,考查玉竹多糖提取液用量、食用碱用量、食盐用量3个单因素对面条品质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经过正交试验确定玉竹多糖面条的最佳工艺配方。结果表明,玉竹多糖面条最佳配方为以面粉质量100 g计,玉竹多糖提取液用量55 mL,食用碱用量1.00 g,食盐用量1.50 g。该工艺条件下制作的玉竹多糖面条品质较好,其感官评分为85.80分,熟断条率为2.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竹多糖面条 加工工艺 熟断条率 感官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亳州市亳芍种植情况调查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陈娜 孟肖 +2 位作者 程磊 姚洁 夏成凯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第20期95-95,98,共2页
为了给大宗药材亳芍的合理种植、生产提供依据,通过到企业基地进行实地考察和走访农户的方式,了解亳州市亳芍的种植现状、繁殖方式、病虫害及田间管理等生产现状,并对调查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表明,亳芍的种植存在种质混乱、品种退... 为了给大宗药材亳芍的合理种植、生产提供依据,通过到企业基地进行实地考察和走访农户的方式,了解亳州市亳芍的种植现状、繁殖方式、病虫害及田间管理等生产现状,并对调查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表明,亳芍的种植存在种质混乱、品种退化、病虫害防治不及时及种植不规范等问题,建议规范亳芍的种质来源和质量标准,进一步加大规模化种植,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治病虫害,保障亳芍的产量和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亳芍 种植情况 品种退化 病虫害 安徽亳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物学特性的药用植物栽培技术课程教学改革 被引量:1
6
作者 孟肖 陈娜 +1 位作者 程磊 姚洁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第5期241-242,共2页
药用植物栽培技术是中药学专业的重要课程,是一门侧重于实用性和应用性的学科。根据教学现状,文章从课程安排、相关学科设置及实践课程实施等方面深入分析,发现存在学生对药用植物生物学特性了解甚少和实践教学不仅缺乏系统性且与理论... 药用植物栽培技术是中药学专业的重要课程,是一门侧重于实用性和应用性的学科。根据教学现状,文章从课程安排、相关学科设置及实践课程实施等方面深入分析,发现存在学生对药用植物生物学特性了解甚少和实践教学不仅缺乏系统性且与理论课程不一致等问题,并针对上述问题,从课程安排调整、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结合、基于生物学特性课程改革3个方面进行教学改革,以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及教师的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植物栽培技术 生物学特性 实践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亳州园林植物资源调查与分析
7
作者 叶胜明 赵鑫磊 《安徽林业科技》 2013年第2期70-72,共3页
本次调查共收集到亳州园林植物种质156种,并依据分布情况及使用频率确定出主要的园林植物种类。对亳州园林绿化中植物种类与合理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做出分析,并给出相关意见与建议。
关键词 亳州 园林植物 资源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品种鸭加工的传统药膳华祖焖鸭营养品质分析
8
作者 王瑞娟 李扬 +2 位作者 修慧迪 权春梅 叶胜明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52-157,共6页
为研究适宜加工传统药膳华祖焖鸭的原料鸭品种,实验选用白条鸭、红嘴鸭对成品华祖焖鸭的营养品质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加工后,白条鸭与红嘴鸭的质量显著降低,白条鸭的水分含量、pH值、嫩度、氯化钠含量和总糖含量显著高于红嘴鸭(P<... 为研究适宜加工传统药膳华祖焖鸭的原料鸭品种,实验选用白条鸭、红嘴鸭对成品华祖焖鸭的营养品质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加工后,白条鸭与红嘴鸭的质量显著降低,白条鸭的水分含量、pH值、嫩度、氯化钠含量和总糖含量显著高于红嘴鸭(P<0.05),而色泽亮度低于红嘴鸭;红嘴鸭的灰分含量、蛋白质含量、氨基酸总量、脂肪含量、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白条鸭(P<0.05)。综上所述,白条鸭的食用品质高于红嘴鸭,红嘴鸭的营养价值高于白条鸭,不同品种原料鸭加工华祖焖鸭营养品质的分析可为华祖焖鸭产品质量标准的确立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祖焖鸭 营养品质 白条鸭 红嘴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工工艺对传统药膳华祖焖鸭营养和理化品质的影响
9
作者 王瑞娟 李扬 +1 位作者 叶胜明 权春梅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1-116,共6页
通过对传统药膳华祖焖鸭不同加工阶段蛋白质、氨基酸、脂肪酸、嫩度等指标的测定,探究其加工过程中的营养和理化品质变化。结果表明,华祖焖鸭经加工后,出品率为64%,鸭胸肉和鸭腿肉灰分、蛋白质、脂肪、总糖、氯化钠等主要营养成分含量... 通过对传统药膳华祖焖鸭不同加工阶段蛋白质、氨基酸、脂肪酸、嫩度等指标的测定,探究其加工过程中的营养和理化品质变化。结果表明,华祖焖鸭经加工后,出品率为64%,鸭胸肉和鸭腿肉灰分、蛋白质、脂肪、总糖、氯化钠等主要营养成分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质量、剪切力、水分含量、脂肪含量显著降低(P<0.05)。华祖焖鸭成品为棕红色,肌肉纤维在长时间卤制作用下分解,降低了剪切力,提高了肉质的嫩度。华祖焖鸭中共含有16种氨基酸,总含量在鸭腿和鸭胸中分别为19.5%和21.2%,其中包括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分别占氨基酸总含量的42%和40%。加工工艺对华祖焖鸭的营养和理化品质有重要影响,该研究结果有助于保障和提升华祖焖鸭的品质,促进华祖焖鸭标准的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祖焖鸭 加工工艺 营养成分 理化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紫菀的本草沿革及现代资源研究现状 被引量:8
10
作者 郭伟娜 程磊 牛倩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24期9943-9944,9947,共3页
通过资料查阅和文献检索的方法,从本草沿革、资源分布、资源化学、种质变异及分子系统等方面对中药紫菀的本草学和现代资源研究进行综述,并实地调查亳州道地药材紫菀种质资源概况,其中正品紫菀为紫菀属紫菀的根和根茎,主要为栽培品。近... 通过资料查阅和文献检索的方法,从本草沿革、资源分布、资源化学、种质变异及分子系统等方面对中药紫菀的本草学和现代资源研究进行综述,并实地调查亳州道地药材紫菀种质资源概况,其中正品紫菀为紫菀属紫菀的根和根茎,主要为栽培品。近些年亳州紫菀栽培种质质量下降;地方习用品种来源于紫菀属和橐吾属部分植物,种类繁多。中药紫菀优质种源选取、药材质量控制、分子系统、解剖学和组织化学等领域的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菀(Aster tataricus L F ) 资源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苞鞘石斛种子萌发过程中形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陈娜 方炎明 程磊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3期1038-1040,共3页
[目的]对大苞鞘石斛种子萌发过程中的形态变化进行研究。[方法]以MS+0.5~1.0 mg/L 6-BA+0.1 mg/L NAA为培养基,进行大苞鞘石斛种子的萌发试验,并通过光电镜观察萌发过程中的形态变化。[结果]种子的萌发试验表明,大苞鞘石斛种子的萌发... [目的]对大苞鞘石斛种子萌发过程中的形态变化进行研究。[方法]以MS+0.5~1.0 mg/L 6-BA+0.1 mg/L NAA为培养基,进行大苞鞘石斛种子的萌发试验,并通过光电镜观察萌发过程中的形态变化。[结果]种子的萌发试验表明,大苞鞘石斛种子的萌发经历了由淡黄色转为淡绿色、胚开始膨大、胚胀破种皮、形成绿色圆球茎、产生第1叶原基、呈现明显的根端和形成小叶等一系列过程。通过光电镜观察发现,大苞鞘石斛的种子中间有一个小圆球形的胚;种皮有加厚的环纹。种胚发生过程有2种形式:①直接途径。种子萌发形成原球茎并进一步分化成试管苗;②间接途径。种子萌发形成低比例的愈伤组织,再分化形成原球茎或直接分化形成芽。成熟的原球茎具有明显的两极性,即膨大的生长点和伸长的胚根。[结论]试验对大苞鞘石斛种子萌发过程中的形态变化进行了研究,为大苞鞘石斛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苞鞘石斛(Dendrobiu mwardianum Warner ) 形态发生 种子 原球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线射频(RFID)所有权转移协议在中药材溯源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博 张丹 +1 位作者 孟利军 程磊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09-314,共6页
针对现有的所有权转移协议,大多只涉及到单个标签的所有权转移过程,普遍存在隐私数据泄露、所有权转移过程不稳定等问题,该文在轻量级加密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改进的共享所有权转移协议(TSOTP,TTP model shared ownership transfer pr... 针对现有的所有权转移协议,大多只涉及到单个标签的所有权转移过程,普遍存在隐私数据泄露、所有权转移过程不稳定等问题,该文在轻量级加密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改进的共享所有权转移协议(TSOTP,TTP model shared ownership transfer protocol),采用基于可信第三方(TTP,trusted third party)的对称加密机制,在完成初始标签认证后,通过TTP授权认证,使用对称加密算法,产生群组对称密钥,新所有者利用共享群组密钥对标签身份进行认证,然后为标签分配新的密钥,从而最终获得授权,读取标签中包含的药材敏感数据。TSOTP协议能够提高标签在所有权转移过程中的稳定性,很好地实现所有权在共享用户之间的安全转移,保证标签的数据安全,减少隐私数据泄露、Dos攻击、重放攻击等风险,提高前向与后向安全性,同时可以避免所有权重复转移,简化了标签认证计算量。经过试验证明,TSOTP协议与群组所有权转移协议(GOT,group ownership transfer)协议相比,标签数据库认证消耗时间节省57%,标签计算量消耗时间节省38%,能够成功阻止重放攻击和异步攻击等,具备较好的稳定性和认证效率,可以满足中药材质量溯源系统的研究需要,研究结果为建立中药材质量溯源系统的标签安全机制提供了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签 质量保证 信息管理 无线射频(RFID) 共享所有权 转移 可信第三方(TT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添加物对白芨种苗生长发育状况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孟肖 陈娜 +2 位作者 张皖秋 姚洁 程磊 《江苏农业科学》 2020年第12期123-128,共6页
以白芨果荚为试验材料,在组织培养基中添加外源物,研究不同外源添加物对白芨种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外源添加物间平均增殖数最高的为红薯汁30 g/L处理,其次为马铃薯汁30 g/L处理,均在40株以上;最低的为莲菜汁30 g/L处理,... 以白芨果荚为试验材料,在组织培养基中添加外源物,研究不同外源添加物对白芨种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外源添加物间平均增殖数最高的为红薯汁30 g/L处理,其次为马铃薯汁30 g/L处理,均在40株以上;最低的为莲菜汁30 g/L处理,仅为26.00株。(2)马铃薯汁30 g/L处理的白芨种苗的苗高、主根长及单株鲜质量最大;番茄汁30 g/L处理的白芨种苗的块茎直径、单株干质量及折干率最大;莲菜汁30 g/L处理的叶片数最多,而香蕉汁30 g/L处理的根数最多。(3)不同外源添加物的白芨种苗壮苗指数有一定的差异,其中番茄汁30 g/L处理的壮苗指数达0.079 8;莲菜汁30 g/L、豆芽汁30 g/L、马铃薯汁30 g/L处理的壮苗指数均在0.05以上;山药汁30 g/L处理的壮苗指数最低,仅为0.040 6。综合分析得出,对白芨种苗生长发育表现较好的外源添加物为番茄汁30 g/L、马铃薯汁30 g/L,以期此结果能为培育优质白芨种苗提供技术方法,完善白芨快繁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芨 外源添加物 增殖数 生长发育 壮苗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菀根的结构与主要药用成分积累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郭伟娜 王蓉 +3 位作者 黄力 程磊 刘耀武 方成武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8-104,共7页
为揭示紫菀根的结构、主要药用成分积累部位和含量,用石蜡切片法研究不同发育阶段根的结构、组织化学法定位三萜皂苷和黄酮类成分的积累部位、HPLC法测定根中紫菀酮、槲皮素和山奈酚的含量。结果表明,紫菀根的初生结构包括表皮、皮层和... 为揭示紫菀根的结构、主要药用成分积累部位和含量,用石蜡切片法研究不同发育阶段根的结构、组织化学法定位三萜皂苷和黄酮类成分的积累部位、HPLC法测定根中紫菀酮、槲皮素和山奈酚的含量。结果表明,紫菀根的初生结构包括表皮、皮层和维管柱。次生结构包括外皮层、皮层和维管组织,其中分泌道位于皮层内侧,数量与韧皮部束一致,随着根的增粗,中央分化出髓部。三萜皂苷成分在韧皮部和皮层内侧积累较多;黄酮类成分积累于皮层和髓部。紫菀根下部的紫菀酮含量高于上部,槲皮素和山萘酚仅为上部的1/3。因此,建议加工时保留下部细根,实现资源综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菀 紫菀酮 槲皮素 山萘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及叶片气孔观察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娜 王婧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25期80-82,共3页
[目的]研究白及叶片气孔的观察方法。[方法]采用刮片法和整体透明法对白及苗叶片气孔进行观察。[结果]白及叶片气孔的分布是不均匀的,白及试管苗和移栽苗叶片气孔的大小、分布、开放程度及保卫细胞的内含物均存在差别。[结论]采用整体... [目的]研究白及叶片气孔的观察方法。[方法]采用刮片法和整体透明法对白及苗叶片气孔进行观察。[结果]白及叶片气孔的分布是不均匀的,白及试管苗和移栽苗叶片气孔的大小、分布、开放程度及保卫细胞的内含物均存在差别。[结论]采用整体透明法观察白及叶片气孔的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及 试管苗 移栽苗 叶片气孔 观察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鹿蹄草素的电化学检测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栗进才 黄鹏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68-169,171,共3页
建立鹿蹄草素的电化学检测方法,并用于鹿蹄草素的含量测定.在0.10 mol/L的Na2HPO4-NaH2 PO4(pH=6.86)缓冲溶液中,50 mV/S的扫描速度下,用差分脉冲伏安法对鹿蹄草素进行含量测定,鹿蹄草素在玻碳工作电极上出现一对氧化还原吸收峰,鹿蹄... 建立鹿蹄草素的电化学检测方法,并用于鹿蹄草素的含量测定.在0.10 mol/L的Na2HPO4-NaH2 PO4(pH=6.86)缓冲溶液中,50 mV/S的扫描速度下,用差分脉冲伏安法对鹿蹄草素进行含量测定,鹿蹄草素在玻碳工作电极上出现一对氧化还原吸收峰,鹿蹄草素的氧化峰电流与其浓度在4.0×10^-7~2.4×10^-6mol/L的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线性回归方程为:I=-49.719 7-1.287 2C,r=0.996 7,检出限为4.0×10^-7 mol/L.该方法操作简便、快捷、结果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蹄草素 电化学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因素对白芍药材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7
作者 孟肖 李靖季 +2 位作者 姚洁 陈娜 于娇 《现代农业科技》 2020年第20期59-62,共4页
中药白芍作为《伤寒论》中芍药甘草汤的君药,广泛用于历代的经典方剂中。由于受到种质、产地、栽培措施、采收加工等因素的影响,白芍药材的质量参差不齐。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白芍栽培研究进行综述,分析了产地、种质、栽培措施及加... 中药白芍作为《伤寒论》中芍药甘草汤的君药,广泛用于历代的经典方剂中。由于受到种质、产地、栽培措施、采收加工等因素的影响,白芍药材的质量参差不齐。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白芍栽培研究进行综述,分析了产地、种质、栽培措施及加工方法对白芍药材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期为白芍标准化种植技术的完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芍 产地 种质 栽培措施 加工方法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菊灭菌方式与再生植株体系的探讨 被引量:2
18
作者 孟肖 陈娜 +1 位作者 程磊 姚洁 《浙江农业科学》 2019年第10期1837-1838,1841,共3页
以药用植物杭菊为材料,运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筛选杭菊茎尖进行灭菌方法,优化培养条件。以75%乙醇和0.1%HgCl2溶液为灭菌试剂,探讨杭菊适宜的灭菌时间;以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不同浓度的6-BA、NAA和IBA,研究杭菊增殖培养过程中植株生长情... 以药用植物杭菊为材料,运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筛选杭菊茎尖进行灭菌方法,优化培养条件。以75%乙醇和0.1%HgCl2溶液为灭菌试剂,探讨杭菊适宜的灭菌时间;以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不同浓度的6-BA、NAA和IBA,研究杭菊增殖培养过程中植株生长情况。结果表明:75%乙醇浸泡25s,0.1%HgCl2溶液灭菌7min,杭菊植株生长状况良好,成活率较高,污染率仅为18%;杭菊增殖培养基为MS+6-BA 1.0mg·L^-1+NAA 0.1 mg·L^-1;生根最佳培养基为MS+6-BA 1.0 mg·L^-1+NAA 0.1 mg·L^-1+IBA 0.05 mg·L^-1。本研究的灭菌方式和诱导方法为后期杭菊组织培养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菊 组织培养 灭菌方式 增殖 生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芍药属植物种子和花器官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9
作者 于娇 陈娜 +3 位作者 龚欢 孟肖 姚洁 葛德助 《现代农业科技》 2020年第21期73-75,78,共4页
被子植物的生殖器官包括花、种子和果实,其中花和种子在植物的有性繁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芍药属植物不仅具有突出的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还具有较高的油用价值。本文对芍药属植物种子休眠与萌发、种子化学成分以及花器官发育、花粉... 被子植物的生殖器官包括花、种子和果实,其中花和种子在植物的有性繁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芍药属植物不仅具有突出的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还具有较高的油用价值。本文对芍药属植物种子休眠与萌发、种子化学成分以及花器官发育、花粉形状、花粉活力与柱头可授性、花化学成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亳芍花及种子的生理解剖学研究和育种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药属植物 种子 花器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紫菀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0
作者 牛倩 孙鹏 +2 位作者 张慢慢 何心涛 李红光 《安徽农学通报》 2016年第13期30-31,共2页
中药紫菀是菊科紫菀属植物紫菀的干燥根及根茎,为我国常用中药材。该文介绍了紫菀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以便了解紫菀开发的现状、特点、方向及发展趋势,为该中药材的进一步研究与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关键词 紫菀 化学成分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